我國外籍配偶人數為54.9萬人,以中國大陸籍配偶34.5萬人、占62.8%最多,越南籍10.7萬人、占19.5%居次-「東北姑娘普遍身材高挑皮膚白皙,但....個性好像也比較直接,愛恨分明」、「聽說東北婆娘看你不爽,會烙娘家人一起來單挑你家」、「東北確實出美女,但大陸女人只要有點姿色的,都希望嫁個有錢人」。 也有網友給誠懇地建議「每個地方都有好的壞的。一般印象,東北大妞身材好漂亮 https://is.gd/kVYPwG


嫁來台灣第一天就後悔!影后心寒「我是媳婦,不是外勞」
 池宗玲 13 小時前
嫁來台灣第一天就後悔!影后心寒「我是媳婦,不是外勞」 https://bit.ly/3BVPkd6
莫愛芳透露剛來台的心酸。(圖/翻攝自莫愛芳臉書)©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莫愛芳透露剛來台的心酸。(圖/翻攝自莫愛芳臉書)
印尼籍的41歲金鐘影后莫愛芳,曾於2007年以《娘惹滋味》得到金鐘獎單元劇最佳女主角獎,近幾年也在電影《總鋪師》、台劇《做工的人》、《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有著亮眼的表現,近日她透露當年和老公戀愛、嫁到台灣後一度很不適應,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
莫愛芳剛到台灣時和婆家關係不好。(圖/截自《震震有詞》片段)©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莫愛芳剛到台灣時和婆家關係不好。(圖/截自《震震有詞》片段)
莫愛芳在節目《震震有詞》中坦言,自己在嫁來台灣的第一天就感到後悔,她透露剛到台灣時,婆家就沒收了她的護照,限制她打越洋電話回娘家,婆婆還在老公出門工作後以「保護」為由將莫愛芳反鎖家中,這讓孤身一人來到台灣的她相當受傷,直言「我是媳婦,不是你們請來的外勞」;她也透露自己有一段時間聽到「台灣最美的人是風景」這句話都很不舒服,覺得根本就是假象
莫愛芳透露自己曾一度想不開。(圖/截自《震震有詞》片段)©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莫愛芳透露自己曾一度想不開。(圖/截自《震震有詞》片段)
面對婆家的一連串歧視,莫愛芳曾一度想不開,跑到住家4樓陽台想要輕生,直到想起娘家父母才打消念頭。後來,莫愛芳靜下心思考,想說這段婚姻是自己選擇的,應該自己去面對、解決問題,後來慢慢調適好心情,也跟婆家的人耐心溝通,才逐漸打好關係。跟家人打好關係後,莫愛芳也開始參與戲劇演出,在工作上尋找到另一層面的成就感
嫁來台灣第一天就後悔!影后心寒「我是媳婦,不是外勞」 https://bit.ly/3BVPkd6

2021-07-30_1159442021-07-30_1159112021-07-30_115907

 


新住民逼近50萬 六成七來自中國

2015-04-23

新住民子女 也突破20萬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台灣新住民總數已逼近五十萬人。根據內政部截至今年二月底的統計,新住民在台灣人數為四十九萬九千七百四十六人,其中以中國(不含港澳)的新住民為最多,佔六十四.八三%,若加上佔二.七五%的港澳地區新住民,來自全中國的新住民佔六十七.五八%;來自越南與印尼的新住民分佔第二、第三名,分別為十八.二八%、五.六七%。

  • 在台新住民的原國籍統計。(資料來源:內政部 製表:記者李欣芳)

    在台新住民的原國籍統計。(資料來源:內政部 製表:記者李欣芳)

台灣新住民的組成多元,除了中國,還包括東南亞的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東北亞的日本、韓國等,由於新住民總數逼近五十萬人,行政院長毛治國昨在聽取內政部專案報告後,指示成立院級新住民事務的協調會報,因應處理跨部會新住民相關事務。

根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來自「大陸地區」的台灣新住民已達卅二萬三千九百八十五人,來自「港澳地區」的新住民也有一萬三千五百七十二人,佔全體新住民比例,來自越南的新住民有九萬一千三百五十人,來自印尼的新住民有二萬八千三百卅二人。

相關官員表示,這幾年來台灣新住民都以中國大陸人士為最多,再來就是越南與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這樣的趨勢變化不大。

毛揆︰規劃新住民事務協調會報

毛治國昨聽取內政部報告「『新』願景計畫—加強培力新住民及其二代服務方案」後表示,新住民在台灣人數已達五十萬人,其子女也突破廿萬人,如何提供新住民及其子女在台灣更完善的權益與保障,並加強培力使其成為我國重要「新」資產,已成政府當前所須面對及重視的議題。

他表示,為因應處理跨部會新住民相關事務,加強協調聯繫功能及資源整合運用,將規劃成立院級新住民事務的協調會報,請內政部儘速草擬設置要點。

毛治國並指示重視新住民第二代的「母語教育」,尤其強調小學是最關鍵的階段,必須特別加強,應認真檢討目前的制度和系統,思考更彈性的方式傳承母語,並善用第一代新住民資源,協助新住民二代打好語言基礎。

過年就要到了,在台灣的習俗中,已婚的女人初一不能回娘家,初二、初三才是回家看爸爸媽媽的時候。這樣的傳統,約束的不只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女人,更是嫁進台灣的外籍配偶,但是她們許多人,是回不了娘家的。聽聽作者 KangHao 談「新移民女性」在台灣的困境,當我們談論過年時,是否可以想想她們的痛苦,而不是一味要他們入境隨俗?
每到過年,都是同志朋友、單身輕熟女、新婚未產子、研究所未畢業、大學畢業還沒找到工作者⋯⋯,總之過年(與難纏的親戚)就是大家的夢魘。有另外一群人,明明已經結婚、生了孩子、找到工作了,還是非常害怕台灣的過年。她們就是台灣的新移民女性。(推薦閱讀:春節恐慌症:為什麼老愛問我畢業、工作、有對象了沒?)

因為當過短暫的青年記者,以及本身對東南亞文化有興趣,因此認識了很多從東南亞來台灣工作或結婚的哥哥姊姊。台灣的春節對移工們來講沒有太多意義,就像得到了幾天假,偷得幾日閒,得到老闆發的紅包,小確幸一番而已。但是,對於那些遠道而來,與台灣郎有婚姻關係的新移民女性們來說,過年無疑是她們最痛苦的時光。

痛苦一:大家都初二回娘家了,我要去哪裡?

台灣官方一心一意希望她們納入「新台灣人」的行列,希望她們可以「融入」台灣文化。因此,在她們的「識字」教育中,會不斷灌輸台灣的風土習俗,其中「初二回娘家」讓她們印象最深刻。 

content_womany_ying_mu_kuai_zhao_2015_02_11__xia_wu_5_52_56_1423648408-3160-2632  

圖片:中文識字教育關於初二回娘家的內容
來源:《教育部成人基本識字雙語教材》第三冊第二課

阿楓(化名)說:「回什麼娘家?我娘家在哪裡?我娘家在越南耶!不說有回娘家的習俗我們可能還不知道,說了之後搞得我們現在知道初二可以回娘家卻不能回!錢啊!沒錢呀!還要被我老公跟婆婆關在家裡,忙東忙西,張羅小姑回娘家。
說到底,年節一到,她們就成了無娘家可回的一群人。對於她們來說,各種台灣春節的習俗其實不重要,可是官方非常希望「教導」那些與她們生命經驗相去甚遠的事物,非常急著告訴她們:台灣文化就是___(團結中秋夜、如何當一個好媽媽、好媳婦、做月子還要喝麻油雞),你們要趕快學會呀!我們的多元文化其實非常表面,骨子裡還是同化

痛苦二:何苦成為免費傭人?

沒得回娘家也就算了,還要因為沒有娘家撐腰,為了在台灣夫家過得好,過年過節還要充當免費的傭人。

阿汝(化名)回憶她剛到台灣時:「過年的時候,雞、鴨、魚好多、好恐怖,我通通都不會呀!都要學,每年都要用,只有懷孕那一年不需要用。我不懂為什麼台灣人過年不能開開心心就好,要這麼累?」,其中更令人感到不平的是「為什麼比我晚嫁進來的弟妹,過年可以不用做這些事?就欺負我是越南人就是了嗎?」
只是妯娌之間的國族不平等待遇,台灣的婆婆也擔綱很重要的「訓練導師」,繼續維繫性別不平等。

阿楓就曾說:「剛嫁過來沒多久,我婆婆就開始把家裡煮菜、打掃的工作都慢慢交(教)給我……」
對於這些「不懂事」的媳婦,台灣的婆婆覺得要花更多的力氣,把她們變成一個合格的「台灣好女人」。當她們被歸類為「新台灣人中的新移民」時,她們不只要成為「像」台灣人的越南人,還要成為「像」台灣「好女人」的女人。可是,台灣好女人究竟是什麼?台灣的女人百百款,為什麼當她們要成為台灣的好女人時,竟然只有那種「顧家、愛家、愛老公、愛小孩、聽婆婆話」的那一種呢?

她們可不可以在過年的時候把雞鴨都塞在床底下,就帶小孩跑出去玩,不理你們這些小姑、妯娌?她們可不可以初一的時候,就跑去越南姊妹開的小吃店,煮一桌越南風味餐,並且飲酒狂歡、徹夜不歸?很不幸地,很多新移民女性,尤其是剛來到台灣的新移民女性,就是得待在夫家,繼續陪那些她暫時連名字都記不起來的親戚,講一些對越南的刻板印象,還自以為好笑的話題。她們就是得待在婆婆旁邊,學習如何做好一桌「台灣菜」。(推薦閱讀:刻板印象外的西貢:Same Same But Different 的越南哲學)

我們要怎麼樣的多元文化?


圖片來源:來源

這群越南姊妹為了要改善自己在台灣的處境,她們必須在台灣社會中「更加地」向他人展示自己多麼有能力可以是一個台灣人,甚至比一些道地的台灣人更加有「能力」。所以她們要努力學中文、閩南語、客家話,努力學做台灣菜,努力教好孩子,努力記起親戚的名字。
可是,就其實就是一種歧視,何以她一定要成為某個「典範」,成為某些人眼中「合格」的好女人,她才配被稱為台灣人?為什麼她不能是那個說中文口音很重、穿著火辣、化大濃妝而且不太會煮菜的越南女人?

與她們相處的時光,我看到了不一樣的多元文化,也因此回頭反省自己,到底我們需要怎麼樣(不論在國族或性別)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不該是用來指出誰是自己人、誰是台灣人,而將身份或資格不符的人排除在外。也不能像台灣官方只強調那些新移民女性來自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豐富了台灣的文化,而避談性別與階級的不平等。這會造成一個效果,就是當我們去凸顯國家文化的差異,沒有反省她們的性別處境,那就是在歌頌性別的不平等。這種多元文化是很危險、很保守的,也是最廉價的。
新移民女性她們可以是「台灣好女人」,但她們的族群身份與文化從未在身上消失,她們對於什麼是好女人的看法也會因此不同。她們不一定要按照台灣人的性別遊戲規則,也正因為她們帶來不同的文化習慣與性別實踐,才顯得她們珍貴與獨特。我們實在應該放下自己想要追求「新台灣人」的意識形態,去貼近她們的生活、去傾聽她們的聲音,我們便會發現自己過去多麼虛偽與無知。

我相信台灣人有智慧,可以營造一個讓新移民女性覺得友善的國度。今年,我得到好消息,那群越南姊姊,其中有兩個人,因為外出工作,靠自己的力量存到了一筆錢,準備帶她們的孩子回越南過一個不一樣的農曆春節。

後記:

(1)關於越南新移民女性的論文,更詳細的分析可以看:范綱皓,2013,《成為台灣好女人?越南新移民女性的空間化認同政治》。

(2)我希望我們可以稱呼她們為「新移民」而非「新住民」。新移民是她們自己票選出來的名稱,新移民也能表示她們的移動性與跨國的特徵。新住民其實就是站在台灣人的角度,希望把他們歸化為「自己人」。

------------------------------------------------------------------------

澎湖娘家宴 席開453桌

2015-02-21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僻處離島澎湖縣,由於地理位置阻隔,家人團圓大都選擇在年節,尤其大年初二回娘家,是村里重視的大日子,由白沙赤崁村起源的娘家宴,一直延續至馬公重光里、湖西青螺村、北寮村、紅羅村,今年更新增鼎灣村,桌數達四百五十三桌,是規模最大的回娘家流水席!

  • 澎湖娘家宴蔚為風潮,今年新增鼎灣村,各地席開總數453桌。(記者劉禹慶攝)

    澎湖娘家宴蔚為風潮,今年新增鼎灣村,各地席開總數453桌。(記者劉禹慶攝)

由於澎湖村里多為宗族所組成,因關係密切,人情味濃厚,娘家宴是離鄉背井遊子團圓歡聚的筵席,不少久別的親友、同學等,把酒言歡話當年,場面相當熱絡,愈來愈多村里加入娘家宴行列,且愈辦愈多。

今年大年初二回娘家活動,白沙赤崁村辦一百四十桌,每桌自費四千元;馬公重光里席開一百三十五桌,每桌自費兩千五百元;湖西紅羅村七十二桌,每桌自費三千五百元等,主要村里都有流水席招待回家的澎湖女兒,價格不貴,菜色可一點都不含糊。

澎湖辦桌海產豐富,延續傳統閩南辦桌菜色,紅蟳米糕、澎湖野生大明蝦等,只是基本款,澎湖盛產的紫菜、狗母魚丸、花枝丸等,都是桌上美味的佳餚。

澎湖近年來與外籍婚配比例,高居全國之冠,每三對就有一對為異國聯姻,較台灣本島每四對一對比例高出甚多,透過娘家宴的舉辦,也讓許多外籍新娘一解思鄉之愁,娘家宴現場南腔北調,有時讓人不知道身在何處,許多遠道而來的女婿,也透過娘家宴了解澎湖濃厚的人情味。

今年澎湖湖西鄉紅羅、青螺、北寮,甚至新增的鼎灣村都舉辦娘家宴,但鄰近的復興空難現場西溪村還沒有重建完成,面對斷垣殘壁的家園,連年節熱鬧氣氛都消失無蹤,讓人唏噓不已!

越南將軍之女 為愛嫁大19歲台灣郎

2015-03-15

當志工、母語師 助新住民學習

〔記者余雪蘭/民雄報導〕一切都是緣!只因一句「如果你哥哥不吃檳榔、不抽菸,我就嫁給他」的玩笑話,越南將軍之女范氏太霞說服家人,遠渡重洋嫁給大她19歲的台灣郎江銘哲。

  • 范氏太霞和江銘哲婚姻幸福美滿。(記者余雪蘭攝)

    范氏太霞和江銘哲婚姻幸福美滿。(記者余雪蘭攝)

范氏太霞來台後在社團、機關當志工,修習國中、小課程,快速融入台灣社會,成功扮演台灣媳婦,獲選模範母親,還是國小母語老師,籌組「嘉義縣新住民當家協會」,希望幫助新住民及下一代多元學習,「不讓她們被看不起。」

范氏太霞的父親是將軍,母親是大學教授,自己在小學教書,兩位妹妹分任國小校長及國中老師,家世顯赫,她嫁給只有國中學歷的江銘哲已10年,育有2女,婚姻美滿幸福,提起這段傳奇愛情故事,她不時哈哈大笑。

范氏說,12年前來台工作,因做臉護膚認識當美容師的江淑芳,很談得來,江淑芳因哥哥江銘哲年過50還未婚,有意媒合,她得知江銘哲是鷹架工程的「頭家」,印象中台灣工人都吃檳榔、抽菸,便開玩笑地說,「若他不吃檳榔、不抽菸,就嫁給他。」

怎知江銘哲信仰一貫道,不吃檳榔、不抽菸,而且茹素,也對范氏一見鍾情,在她回越南後,幾乎天天打電話噓寒問暖,真誠打動芳心。

當時范氏在越南已有論及婚嫁男友,全家都反對她嫁給江銘哲,93歲祖母更橫躺在大門口,企圖阻止江銘哲登門提親,但她堅信嫁給他會幸福,因此說服家人;嫁來台灣後,丈夫及小姑對她疼愛有加,她也把自己當做台灣人。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