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學院》如何建立「數位社會韌性」? 受假訊息攻擊最嚴重,台灣連續 11 年排名世界第一
受假訊息攻擊最嚴重,台灣連續 11 年排名世界第一 我們多少會為了現實世界的災害擬定計畫,但對於 #網路上的災害 能做哪些準備、又該如何做好心理建設?
黑熊學院》如何建立「數位社會韌性」?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46hl77W
2024/07/21 19:30
◎黑熊學院受假訊息攻擊最嚴重,台灣連續 11 年排名世界第一
受假訊息攻擊最嚴重,台灣連續 11 年排名世界第一
假訊息的攻擊,將比子彈更快傷害你
根據瑞典哥德堡大學的2024年報告指出,受境外假訊息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台灣連續11年「奪冠」。
●缺乏「數位社會韌性」難以對抗謠言與假訊息
作為台灣人對災害已不陌生,面對可能來襲的地震、颱風、土石流等事前的預防與準備,也隨著時間推進越做越好。
我們還能做哪些努力,讓「數位社會韌性」更加牢固?(取自貼文)
即使真的發生上述災情,我們往往也能按照事前規劃在災中、災後做相對應的行動來降低損失,重回正軌。
我們多少會為了現實世界的災害擬定計畫,但對於 #網路上的災害 能做哪些準備、又該如何做好心理建設?
●即時闢謠的能量是否足夠?
今年 0403 花蓮地震為例,台灣各地幾乎都感受到強震,也陸續傳出災情。
大家如果還記得,當時社群上就陸續傳出「龜山島坍塌」、「台北市文山區大樓傾斜」等錯誤訊息,造成許多人不必要的恐慌,幸而台灣當時相關單位都即時出來澄清與闢謠。
社群大量討論這類假訊息的結果,可能讓真正重要的即時訊息被掩蓋。
●軍事武器跟「建立數位社會韌性」一樣重要
2015年,巴黎曾發生多起恐怖攻擊事件,當下在社群一片混亂、未經查證的訊息四處流竄。
正是在這種時刻,數位社會韌性的作用非常明顯:
當地群眾開始出現自發性的組織策略,並且使用基本的網路闢謠、可疑訊息過濾工具來增強社群面對恐怖攻擊的有效應對能力。
當時 Facebook 讓用戶告知自己的安全狀況,並向朋友展示目前的位置;此外,身處巴黎的民眾也在 Twitter 上使用 #PorteOuverte 標籤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援助。
正因社群網路的團結,讓恐慌的現象在最快的時間內得到控制。
我們還能做哪些努力,讓「數位社會韌性」更加牢固?黑熊學院》如何建立「數位社會韌性」?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46hl77W
中共利用AI產製假訊息內容農場 調查局防範認知戰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
調查局為提升應處中共認知站能量,強化與國內、外執法機關與智庫院校的合作,今天下午舉辦「從認知戰看中共對臺影響力操作」國際學術研討會;法務部長蔡清祥會中指出,中共透過社群媒體傳散錯假訊息,分化、破壞民主制度,今年選舉期間利用AI產製錯假圖文、音檔及影片的內容農場,意圖影響投票結果,盼持續強化與國際友盟的合作。(調查局提供)
中共利用AI產製假訊息內容農場 調查局防範認知戰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wEtuN4
2024/03/06 17:28
〔記者錢利忠/台北報導〕調查局為提升應處中共認知戰能量,強化與國內、外執法機關與智庫院校的合作,今天下午舉辦「從認知戰看中共對臺影響力操作」國際學術研討會;法務部長蔡清祥會中指出,中共透過社群媒體傳散錯假訊息,分化、破壞民主制度,今年選舉期間利用AI產製錯假圖文、音檔及影片的內容農場,意圖影響投票結果,盼持續強化與國際友盟的合作。
蔡清祥表示,中共近年持續透過社群媒體傳散錯假訊息,意圖分化我社會團結、破壞民主制度運作;今年總統、立法委員選舉期間,更發現中共內容農場,利用AI生成技術產製錯假圖文、音檔及影片,透過網路分身、機器人或不知情社群媒體用戶進行傳散,意圖誤導選民認知、影響投票結果。
蔡清祥指出,我國擁有高度成熟、完善地事實查核社群、國際媒體識讀合作夥伴關係,且不斷精進,調查局舉辦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強化與國際友盟交流合作、分享心得經驗,群策群力共同防制中共顛覆民主制度、分化國際秩序、滲透國家運作的野心。
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徐斯儉表示,中國北京雖有計畫削弱我內部團結、破壞民主制度,但近年台灣民主體制更形強韌,深獲國際認同。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2023年全球民主指數報告(Democracy Index 2023 Report)、無國界記者組織2023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美國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與加拿大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2023年人類自由指數(Human Freedom Index)均顯示,我國排名在全球近180個國家與地區,皆高居亞洲第一,反觀中國各項排名均敬陪末座,除突顯我民主韌性難能可貴,也顯示北京與國際社會理念、價值皆逆向而行。
調查局表示,總統蔡英文曾說「資訊戰與認知作戰是台灣生存最大挑戰,中國對我侵擾不會只有兩、三天就結束,絕對不能習慣,必須警覺對抗,必須不斷強化抵擋認知作戰能力」。調查局認知戰研究中心舉辦本次研討會,旨在向國際友盟及國人展現,我身處威脅前線卻不畏戰退縮的決心,調查局與民主友盟站在同一陣線,持續深化交流對中共認知戰研究成果與反制經驗,合作遏阻威脅,共同捍衛民主自由與人權法治普世價值。
中共利用AI產製假訊息內容農場 調查局防範認知戰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wEtuN4
打擊選舉假訊息!美聯社:台灣為全球民主國家樹立榜樣
打擊選舉假訊息!美聯社:台灣為全球民主國家樹立榜樣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9465m2
美聯社報導,台灣成功打擊中國和國內的假訊息,維護了選舉公正性,為今年也將舉行選舉的其他民主國家樹立了榜樣。(彭博檔案照)
2024/01/30 06:03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隨著台灣備受矚目的總統大選於1月13日投完票後開始計票,有關選舉舞弊的謠言也開始流傳。有人毫無根據地聲稱有人作票,選舉結果遭到扭曲。網路上流傳相關影片,指控選務人員作票,選舉結果被竄改,但事實查核團體迅速發現,這類影片多半僅為片段,或經過剪輯,並非事實。
美聯社29日報導,這次大選是台灣這個年輕民主國家發展的關鍵時刻,但人們擔心中國會利用虛假資訊試圖加以破壞,凸顯台灣與中國的緊張關係。然而,台灣成功打擊中國和國內的假訊息,維護了選舉公正性,為今年也將舉行選舉的其他民主國家樹立了榜樣。
據報導,今年有佔全球一半人口的50多個國家將舉行大選,從印度到墨西哥,從英國到俄羅斯,選舉結果將考驗民主和威權國家領袖的能力。在台灣,對假訊息的反應極為迅速,事實查核組織拆穿這些謠言,中央選舉委員會則召開記者會,反駁選舉舞弊的說法。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執行長邱家宜表示,「我認為有些人真的相信這種說法。當選舉結果出爐時,他們認為一定有問題。」
報導說,現任民進黨副總統賴清德在大選中擊敗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與台灣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這次選舉被視為對兩岸關係的公投。柯文哲的支援者(其中許多是年輕人)在TikTok等社群平台上廣泛分享這些關於選舉舞弊的影片。在選舉結果公佈前,許多人認為在網路上聲量極高的柯文哲,有可能在競選中爆冷脫穎而出。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揭穿多段涉及選舉舞弊的影片,而這些影片的來源仍不清楚。
根據台灣民主實驗室(Doublethink Lab)的研究,中國在選舉前向台灣發送大量假訊息,其中大部分試圖破壞對執政的民進黨的信心,並將其塑造成好戰派,可能發動一場台灣無法贏得勝利的戰爭。其他說法則針對美國對台灣的支持,聲稱美國是一個不值得信賴的夥伴,只對台灣的半導體出口感興趣,一旦台灣與中國開戰,美國不會支持台灣。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數位認證實驗室(Digital Forensic Research Lab.)研究員、中國虛假資訊專家蒂柏特(Kenton Thibaut)指出,台灣之所以能夠有效地應對中國的假訊息,部分原因是台灣認知到中國的威脅有多麼嚴重。台灣打擊假訊息並非僅憑藉媒體素養,或者只依靠政府進行查核,而是採取一種多面向的作法,他稱之為「全社會反應」(whole of society response),依靠政府、獨立的事實查核團體,甚至一般民眾來揭穿假訊息和假宣傳。
現任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俞大㵢向美聯社表示,台灣政府已經體認到必須儘快識別和揭穿假訊息,「及早發現它,就像腫瘤或癌症一樣,必須在它傳播之前就切除它」。
打擊選舉假訊息!美聯社:台灣為全球民主國家樹立榜樣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9465m2
謠言跟言論自由無關! 呂秋遠:別把社會互信毀了
謠言跟言論自由無關! 呂秋遠:別把社會互信毀了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wXVRmW
呂秋遠呼籲,別讓謠言毀了社會的互信。(資料照)
2022/05/30 00:1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藝人郭彥均於臉書稱「很多孩子都走了」引發社會爭議,行政院長蘇貞昌指示查辦不實謠言,卻被國民黨指稱政府打壓言論自由。對此,律師呂秋遠認為,謠言與言論自由沒有關係,呼籲大家別將社會的互信給摧毀了。
呂秋遠在臉書貼文表示,「一個,就是多,不管是不是時辰到了,任何生命在任何時候消失,都是多。可是,在這場瘟疫的一連串悲劇中,我們第一件該做的事情,是散布恐懼嗎?」他指出,「很多」孩子走了,站在一個都不能少的立場,當然是主觀上的事實,但4月5日至15日以前,就是沒有兒童重症,直到26日才出現第二個兒童重症,「很多孩子走了」,搭配「醫療人員從4月初開始就疲於奔命、無法休息」,兩者合一,就是謠言,意圖讓父母們恐慌的謠言,「謠言,跟言論自由有什麼關係?」
呂秋遠說,醫療人員很辛苦沒錯,但這則謠言想要營造的是,醫院快垮了、小孩快死光了,謠言透過媒體快速傳播,就會讓父母人人自危,不再信任政府的防疫措施,沒怎樣,就歸功於自己照顧的好,有怎樣,就會責怪這個政府照顧不周,不顧醫療人員生活、不管父母孩子死活,這就是這個謠言的目標。
呂秋遠認為,孩子重症數目是多是少,本來就很主觀,政府做得好不好,每個人也本來就可以罵,但不該利用謠言、謊言渲染,「台灣每年都有將近兩千名兒童因為各種原因離開這個世界,如果我們真的不捨,好好照顧自己的孩子、關心別人的孩子,但是,不要散布謠言,因為真的會有人信,而且很信。」
呂秋遠呼籲,疫情肆虐同時,別讓謠言也跟著肆虐,好好保護自己、戰勝疾病,往後還有多投票機會,能制衡政府,別把這個社會毀掉了,「真正的獨裁,在西台灣,這個社會的互信毀了以後,我們都不會有任何的言論自由。看看李文亮醫師的下場,那才叫做沒有言論自由。」謠言跟言論自由無關! 呂秋遠:別把社會互信毀了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wXVRmW
假新聞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已不受傳播環境所限,透過廣大閱聽人在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更能輕易傳送。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國運多舛的烏克蘭,最近遭受俄軍入侵、戰火蹂躪,備受關注。透過媒體報導,全球都能收到相關新聞訊息。以往烏克蘭親俄派和親歐派兩股政治勢力相爭不斷,雖然經過2013年反政府示威的「獨立廣場革命」之後,烏克蘭人民透過選票趕走貪腐的親俄派總統,但俄國始終透過電視台與網路媒體,以假新聞擾亂烏克蘭內政,帶動輿論風向,影響民眾對政府的觀感。眾所周知,俄國也利用類似手段,以網軍之力企圖影響美國上次的總統大選。
假新聞由來已久,中外自古皆然,尤其在政治鬥爭與戰爭期間更是如此。所謂「兵不厭詐」,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故事中,充滿爾虞我詐的騙術或詭計,中正大學傳播學系管中祥教授打趣說,這根本就是一部「假新聞的小說」。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管中祥教授,建議閱聽人時時檢視個人媒體使用習慣。圖片來源:大愛電視提供。
假新聞哪裡來?政治、商業力量排第一
那麼,到底是什麼造成假新聞?管中祥指出,首先就是政治與商業的力量。由於任何政治人物都想要選票或人民的支持,政治宣傳與行銷就是最重要的工具。
1997年,一部好萊塢電影《桃色風雲搖擺狗》,正是刻畫以商業宣傳包裝手法達成政治目的的故事。內容描述美國總統因緋聞案而支持率下跌,竟然請來好萊塢電影製片人操刀,藉由影棚錄製合成技術,以當時共產國家阿爾巴尼亞為背景,活生生製造一則當地戰亂的假新聞,並表示美國將出兵弭平戰爭。他將這部影片提供給各電視台播放,更絕的是電視台不疑有他、大肆放送,讓總統獲得民意支持而贏得連任。
真實世界也許未必如此荒謬,不過,透過假新聞來欺騙民眾、操弄人心,政治力量絕對精於此道。經過民選成為國家元首的希特勒,為了發動侵略波蘭的戰爭,假造德國一位部長座機遭波蘭軍隊攻擊墜毀的消息,挑起全民同仇敵愾,支持出兵。當時希特勒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可說是箇中高手,有過不少名言,如「混雜部分真相的說謊,比直接說謊更有效」、「群眾對抽象思想只有一知半解,較多反應表現在情感領域,情感宣傳需要擺脫科學和真相的束縛」。即使至今網路科技媒體發達,其道理依然顛撲不破。
尤其每當國家社會處於不穩定或重大變動時,像是政治衝突、經濟蕭條、疫病擴散、戰爭爆發等,人們就越依賴媒體去認識外在事物和世界,以減少內心不安,假新聞、假訊息就往往乘虛而入。像是宣稱紙漿即將漲價,就出現搶購衛生紙的熱潮,除了明確的市場經濟因素,也可能是某些業者利用人心脆弱,採取「飢餓行銷」的套路。
《桃色風雲搖擺狗》中,總統因假新聞而獲得民意支持,贏得連任,這正是以商業宣傳包裝手法達成政治目的的故事。圖片來源:《桃色風雲搖擺狗》劇照
後真相時代,民意容易成為極權主義的溫床
不管是政治力量或商業行銷,利用真假參半或誇大不實的訊息以達到目的,管中祥教授認為一旦使用人數夠多、或是持續需要這種大量宣傳,就會出現整體系統,網軍就是應運而生,成為產業鏈的一環。當然,網軍產業與社群媒體的普及互為表裡,透過演算法記錄使用者的社群行為與消費習慣,可將人集中歸類,稱為「分眾行銷」,而這也是在社群媒體中形成同溫層的原因。通常,人不太願意接觸不喜歡的資訊,所以很容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氣味相投者互通訊息,較缺乏防備心,思辨能力也隨之降低。
同溫層現象也體現在台灣傳統媒體環境中。看待新聞訊息是否客觀公正,多半基於個人意識形態的立場或偏好,民眾的政治意識即使不是色彩分明,也多少帶有主觀價值判斷。雖然媒體業者大致遵循廣電法規,但一些新聞訊息的產製,卻可能受到某些力量影響或干涉,也包括媒體老闆、主管,甚至記者自身的目的,尤其是搶快、搶獨家,以及勞動條件較差、減少守門查證時間,都會導致新聞訊息品質不良,甚至不慎刊播出假新聞。
假新聞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已不受傳播環境所限,透過廣大閱聽人在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更能輕易傳送。現代的閱聽人從被動接受訊息,到已能主動蒐集各式各樣的訊息,成為「主動閱聽人」。問題是多數閱聽人尚未同步進化,做到主動查證訊息真偽,倒是偏好個人口味,信其所信,還主動分享。當閱聽人選擇性蒐集又帶有偏見解讀新聞與訊息時,就已陷入認知偏差之中。由於人性傾向於訴諸情感反應,於是假新聞瀰漫,真相已無關緊要,使得人們活在「後真相」的時代。
出現於1990年代的「後真相」概念,指出現代政治不再透過理性論述,真相反而被情感性爭論所取代。管中祥解釋:「後真相是訴諸情感與個人信仰,比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這會造成原本分裂矛盾的社會更為衝突與極端,民意也易被有心人士擺布,久而久之,成為孕育極權主義的溫床。
分享前請思考,我們是否成為假新聞的散播工具?
平心而論,人們未經分辨而分享假新聞,多數只是一種情感上的人際互動,管中祥認為這種行為「不是因為恨,而是因為愛」。但即使是出於善意的分享資訊,當無法確認消息真假,千萬別亂傳。因此,若要遏止假新聞,除了媒體自律,也建議閱聽人「檢視自己的媒體使用習慣」,盡可能查核消息來源,或是相信可信賴的記者。然後「保持開放的心胸」,與不同立場及價值觀的人交流、討論,跳脫社群媒體同溫層,去按自己討厭的人「讚」。
正當烏俄兩國交戰對立之際,大家不僅希望盡快恢復世界秩序,祈求和平到來,而伴隨國際局勢發展的媒體新聞訊息,以及衍伸出來的政治宣傳和輿論,其實也應注意辨識真假,因為它的影響力,有如無形戰爭,或許足以改變世界
為何會有假新聞?學者:因為我們是有感情與偏好的人類 | 管中祥演講、謝元凱整理 / 大愛電視《人文講堂》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wcmEvF
Facebook 的緬甸新演算法,是為防治假新聞或暗助拜登? | TechNews 科技新報
以往 Facebook 言論審查速度,根本來不及趕上假新聞傳播速度的問題,有時候傷害都已經造成。像是在緬甸,就曾發生當地網軍用 Facebook 假帳號散播羅興亞人惡行的假新聞,不但成功引導民眾認為當地軍方的種族滅絕行動是正確,還有人因此誤信而主動殺害羅興亞人。Facebook 的緬甸新演算法,是為防治假新聞或暗助拜登? | TechNews 科技新報 https://bit.ly/3mVgoAX
可利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真的假的,及LINE整合訊息查證功能,對可疑訊息進行查證,不要輕信、轉傳。
LINE快速查證|MyGoPen使用教學 | MyGoPen https://bit.ly/34Mbgb4
LINE訊息查證 https://bit.ly/2SdQVZF
Cofacts 真的假的 - 訊息回報機器人與查證協作社群 https://bit.ly/3fPDeZV
「假新聞是虛假的故事,也可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甚至數百萬人都會喜歡。」人們經常選擇自己願意相信的去「相信」,而這也正是假新聞散播者所利用的人性弱點。假新聞不單指政治領域,吸引人們閱聽的假訊息還存在於健康養生、股票投資、疫苗接種等生活領域。老年人更容易相信假訊息。研究發現,65歲以上的網路用戶,分享假新聞的數量是年輕族群的7倍 分享前先想一想 辨別假新聞3招 跳脫同溫層 http://bit.ly/2MMNNxU
更新: 2019-12-30 1:22 PM 標籤: 假新聞, 反送中, KBS, 同溫層, 迴聲效應
【大紀元2019年1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海柔綜合報導)「眼見為憑」真的靠譜嗎?我們以為自己有辨別事實和虛假的能力,以為散播假新聞一定是別人,不會是我。誠然與親友分享資訊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專家提醒,有心人士利用人的偏見和喜好,蓄意透過資訊分享傳播假新聞,加上同溫層效應,往往讓人很難時刻都保持正確的判斷。
美國電視廣播網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News)的節目「60分鐘時事雜誌」,製片人拉杜奇基(Michael Radutzky)表示,「假新聞是虛假的故事,也可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甚至數百萬人都會喜歡。」人們經常選擇自己願意相信的去「相信」,而這也正是假新聞散播者所利用的人性弱點。假新聞不單指政治領域,吸引人們閱聽的假訊息還存在於健康養生、股票投資、疫苗接種等生活領域。
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和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分析,老年人更容易相信假訊息。研究發現,65歲以上的網路用戶,分享假新聞的數量是年輕族群的7倍。有一個解釋是老年人可能較少使用網路,因此對網路訊息判讀能力的經驗較少;第二個解釋是老年人的認知能力日漸下降,較沒有辦法分辨訊息。還有另一種解釋,老年人相較於年輕人,或許觀念更加根深蒂固,一旦有心人掌握了老人家的觀念,那麼訊息滲透者很有可能利用此點達到散發訊息的目的。
一些網路傳媒散播假新聞,目的可能是為了吸引觀眾點閱,賺取廣告費。然而,現今更有人利用軟體工具修圖和造假視頻,栽贓某人親口說出他本人從未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藉著傳播達到目的。最令人憂心的是,有心人士造假的新聞破壞人們的生活,撕裂情感,甚或危及國家安全。
這類隱藏在造假的生活訊息當中往往不容易被發現。我們若能看清楚假訊息散播者的手法,將更有能力自我保護,也能找到方法避免成為散播假新聞的幫凶。
假新聞形成的路徑
我們從大量訊息中辨別對自己真正有助益的,並非照單全收。(Pixabay)
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以俄羅斯干預2016美國總統大選為例說明假新聞是如何操作出來的。首先,俄國滲透者利用購物網站廣告,測試用戶喜歡哪些產品,包括喜歡的圖片、顏色、文字和文字大小等等。
其次,搜集人們瀏覽網站時的滑鼠軌跡,停留時間、次數和個資,大量蒐集後便能精準投放廣告,這些基本資料在「訊息戰」上意義重大。
沈伯洋說明,蒐集資訊後,接著開始申請社交軟體假帳號,例如Instagram、Twitter或臉書,並且和影星、名人互相追蹤,慢慢開始製作爭議性影片,導入錯誤觀念或訊息,吸引名人轉傳,藉以發揮更大效應。
俄國滲透者還會宣稱他們粉專已有50萬名追蹤者,然後去找特定族群的團體,主動幫忙他們宣傳,轉發工作機會等等,透過這些互助方式建立信任、累積粉絲;還會雇用網路寫手寫感人勵志的小故事,讓人們信賴滲透者立意良善。
沈伯洋指出,接著下一步就是打入Line、WhatsApp等群組,製作「早安圖」、「長輩圖」等這類問候圖和賞心悅目的圖片,目的是要將訊息打入特定群組;或者利用購物網站上蒐集到的群眾偏好,轉發議題到類似PTT網站的「Reddit」,再利用網軍大量洗版,留言。
俄國滲透者通過這些方式建立人們對他們的信任感,努力了3~4年,在網路累積到百萬追蹤者之後,接下來就準備開始散播假訊息了,同時將主流媒體的小錯誤放大化,抺黑它們在做假新聞,讓大家不相信主流媒體,只相信特定帳號。
辨別假新聞:「謠言止於智者」
我們應該如何避免有心人利用我們的好惡,達到他們的目的?
一、先別急著分享
您是否看到某些標題、圖文訊息會感到生氣、恐慌或熱血沸騰?每當情緒上來時,深深吸口氣,避免衝動轉發訊息和親友分享,試想一下,這訊息是真的嗎?是否有人希望民眾大量轉發?
我們閱覽網路訊息時,自己的喜好和偏見容易被利用。(Pexels)
社交媒體分析公司Graphika主任尼莫(Ben Nimmo)說:「人們生氣或恐懼時最容易被操縱」。如果您只看過標題,沒有閱讀內文,也最好不要分享帖子;保持平穩,避免衝動,才能在轉發訊息前,思考內容的合理性。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我們若能尊重他人的見解,也能避免為了說服別人的認同而轉發來源不明的假新聞。尼莫建議,看到與自己意見相佐的訊息時,可以試著挑戰自己,尋找與對方有共通想法的觀點,這樣能擴大自己的思維,而不侷限在同溫層泡泡中。。
二、簡單、有效的查證
‧留意人、事、時、地、物為何
倫敦政經學院媒體及傳播系研究員波萊茲(Gianfranco Polizzi)針對媒體識讀的研究,建議讀者反問自己5個問題:
1.誰產生了這篇文章?如何找到更多這位作者的其他文章?
2.這篇文章想告訴我什麼?同時,它沒有告訴我什麼?
3.這是最新的資訊嗎?
4.這文章是從哪來的?我還可以在哪裡找到它?
5.寫這篇文章的人,是出於什麼動機想這樣寫?他想達成什麼目的?
一則消息來源於何處,是否標明作者名很重要,有些人為了規避法律責任,會刻意省略記者名和消息來源;我們也可留意報導日期,有心人企圖混淆視聽,有時會將舊聞拿出來炒作。
‧藉助Google圖片搜尋
美國非政府組織「新聞識讀計畫」(News Literacy Project,簡稱NLP)提醒:人們本能地相信圖像勝過文詞,而假信息操控者經常使用圖像。變造修改過的圖片能輕易導方向,使人誤以為真,達到抺黑或渲染目的。我們可以善加利用Google的圖片搜索功能,或有可能找出圖片的原始出處,分辨真偽。
‧找具公信力的獨立媒體或假新聞查核單位印證
如果不確定收到的重要消息是否屬實,可蒐尋具有公信力的獨立媒體是如何報導的,查詢公正客觀的專業人士的評論加以印證,或者求助第三方假新聞查核單位。
例如,台灣有獨立於政府之外的民間團體成立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提供民眾辨別新假新聞。
韓國最有公信力的電視台之一,KBS(Korean Broadcasting System)以嚴謹的報導和正確的評論著稱,他們專題報導了香港反送中運動,證實港警雞姦示威青年,原本抱持懷疑態度的人們看了報導之後,因而勇於面對真相,選擇正義聲援。
三、面對面互動比轉發訊息更好
面對面交流比傳送訊息更為真實,也能體察對方更多肢體「表達」。(Pxhere)
社交媒體傳達資訊的方便性並不見得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們或許應該更加重視在現實生活中與人直面打交道,面對面的接觸不但會聽到某人的觀點,還會感受到他們的情緒反應,並能看到他們的肢體語言,或許接收更多面向的訊息,瞭解更加全面。
有些人的內心無形中依賴「傳送訊息」排遣空虛感,也有些人想要將自己的觀點或情感簡單而快速地傳達給對方,然而轉發訊息缺少了真實和人性化,轉發訊息不見得真能達到期望的效果。
當接收到具挑釁的網路訊息時,對每個人而言都是一種考驗,同時也是檢視自我的好機會,學習冷靜理智面對,看清自己的喜怒愛好,思考收到訊息的下一步該怎麼做會比較好。不任意轉發有疑慮的訊息也就能逐步杜絕假新聞的擴散了。
關西機場事件 沈伯洋:造謠者中國翹著二郎腿看戲
關西機場事件 沈伯洋:造謠者中國翹著二郎腿看戲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bit.ly/2R9rjdl
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見圖)指出,關西機場事件造謠的是中國微博「洪水猛獸baby」帳號,並且還製造假影片,藍營名嘴不查證就攻擊綠營,綠營的也不查證開始反擊、甚至內鬥,中國就翹著二郎腿看戲。(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2019-12-02 19:32:01
〔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日本關西機場去年因颱風關閉,傳出台灣旅客靠中國駐日使館脫困的假消息,國內卻將矛頭指向大阪辦事處,我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輕生;對此,資訊戰專家、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今日透過臉書指出,關西機場的事件很簡單,造謠的是中國微博「洪水猛獸baby」帳號,並且還製造假影片。
而在假消息指台灣旅客靠中國駐日使館脫困後,有網友以帳號「idcc(笑死)」發文替駐日代表謝長廷辯駁,將矛頭指向大阪辦事處,痛罵「黨國餘孽」等字眼,我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並輕生;台北地檢署今查出,「卡神」楊蕙如涉嫌指示蔡福明等下線發文帶風向,依侮辱公署及公務員等罪起訴楊、蔡二人。
不過,沈伯洋認為,中國造謠時間比台灣新聞整整早了24小時,然後在接下來的半小時之內,其他的微博帳號跟進(看起來後面是共青團),並進而捏造台灣人要上車的假新聞,最後再由內容農場「觀察者網」做成新聞。這些全部都發生在9月5號。
沈指出,9月6日台灣新聞才爆發,而第一個在PTT波文的是「青山」,一個中國的攝影記者。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看一下在青山之後馬上帶風向的PTT帳號。
沈伯洋指出,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藍營名嘴不查證,開始在節目攻擊綠營,綠營的也不查證,開始反擊,甚至內鬥;互相指責,加油添醋,中國就翹著二郎腿看戲。
對於檢方的辦案,沈伯洋質疑,然後「我們檢方要調查的就是台灣那些帳號在內鬥?然後今天媒體做成新聞之後大家再瘋狂轉傳?笑1450,還是要笑不查證名嘴」?他寫道:「真的瘋了。這件事有那麼困難嗎?」
沈伯洋強調,當然可以說如果台灣體質健全,如果台灣沒有藍綠惡鬥,中國假新聞攻擊就不會有效果,所以討論中國是假議題,這就像是說,俄羅斯攻擊是假議題,「美國種族問題、同志議題」的存在才是真議題,「被害人自己弱,怎麼可以怪別人趁你弱欺負你」?
沈表示,但是難道不知道有重大災害的時候,就是假新聞攻擊時間點嗎?難道不知道民主本質有弱點嗎?這個時候假新聞特別容易被相信,然後這個時候最容易見縫插針。然後我們還要配合對方演出?
法律缺乏整合,新加坡政府似乎打算以國安或公共安全為由通過法案,而政府將從「假新聞」中獲得更多權力。https://is.gd/dywhZZ
台灣借鑑》新加坡「假新聞法」上路,遭質疑當局藉機擴權、打壓異己-風傳媒 http://bit.ly/2OXRlOe
聲稱受困在機場的台灣旅客正被中國領事館派的車輛載離機場,經證實中國根本沒有派車在機場接人。現在警方調查到造謠的源頭,是台北大學一名游姓男大生,游男雖然辯稱帳號非他所辦,經過法官證實游男就是最初發文者 https://goo.gl/QPLTkm
現在有兩種看待假新聞的方式:一種是把它當成現代社會的疾病,另一種是將它當作民主社會中,要用法律工序處裡的對象,而後者除了歐盟所訂GDPR規範外,德國、法國、美國又各自有什麼因應措施呢?
文:陳洧農 「假新聞」是社會的疾病,還是法律規範的漏洞?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慈林教育基金會於8月23日,在所舉辦的營隊「大國夾縫下的生存之道」中,邀請江雅綺博士主講「假新聞加速器:民主防衛與網路治理」,內容包括:假新聞的加速器、說服力的來源、歐盟的個資保護觀念、假新聞的防疫措施以及外國的相關法規等。
江雅綺是台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副教授,也是政府的法規政策顧問,於英國取得里茲大學網路法學碩士,杜倫大學法學博士。對於跨領域的研究特別感興趣,如從國際看智財、從文化看產業;研究重點偏向數位、新創、智財法律,亦曾撰文探討假新聞防制。
江雅綺博士主講「假新聞加速器:民主防衛與網路治理」。圖:陳洧農攝
假新聞的加速器:科技與人性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讓它加速,形成一個假新聞的瀑布。
江雅綺表示,假新聞從來不是新鮮事,在冷戰時期,俄國就有團隊專門訓練來作假新聞。假新聞不能全是假的,必須有真有假才能以假亂真,而且要加速傳播必須配合當地生活文化情境,知道那些人喜歡聽什麼,會被什麼打動,才能發展出有效的假新聞。
現在網路上有很多騙點閱率的新聞標題,也就是所謂的「釣魚式標題」(Click Bait),為什麼會這樣?江雅綺說,其實跟媒體生態有關,因為點閱率是計算廣告的基礎,所以越來越多傳統媒體要追求的可能不是傳統上認為好的新聞,而是他認為你最會點的新聞。
但是人們最會點的新聞,似乎不是那些會呈現正反兩面觀點的平衡報導、或是有深入調查結果的新聞,而是那些誇張聳動而空洞的Click Bait。像這樣追求點閱的生態讓傳統媒體越來越依賴數位平台上的資訊。而這類新聞在網路上被炒熱之後,它的出口往往是電視新聞。換言之,一個假新聞的成功操作往往是從社群媒體開始,最後找到大眾媒體作為一個出海口。
江雅綺指出,2018年MIT學者研究分析了過去10年twitter發文,找了六個獨立的事實查核機構來確認新聞的真假,發現假新聞傳播的速度遠比真實新聞來的要快。而傳播的途徑大多是真人,而非機器人帳號。這是我們對假新聞要有所警覺的原因,因為它的散播與深層人性,以及認知習慣有關。因此「假新聞加速器」這個概念包含兩個面向,一個當然是科技,另一個就是每一個使用這些科技的個人。
假新聞為何如此有說服力?
江雅綺表示,現在科技的可怕之處就是能作「精準的假訊息」。以臉書的標籤功能(hashtag)來說,以往臉書的標籤是不需要當事人同意,就可以進行標注,後來歐盟認定此功能侵犯隱私權,因為個人資訊會在當事人無法決定的情況下被洩漏(例如在何時參與甚麼活動)。而我們自己送給臉書的個資更是不知凡幾,舉凡個人基本資料、交友網絡、興趣嗜好乃至通訊內容,臉書都能知道。
尤其現在許多不同平台背後都是同一家公司,例如臉書跟Messenger、WhatsApp、Instagram其實都是同一家公司,理論上他們可以把所有資料整合在一起。再加上廣告,搜尋紀錄等等,這些資訊組合起來後,就可以進行精準的訊息投放,來改變人們的想法,不論是商業的或是政治的。透過這樣的操作,就可能讓選舉或公投的結果有所改變。
歐盟對個資外洩的防範:GDPR
如果說我們的個資就是讓假新聞有說服力的原因之一,要如何因應這樣的狀況?
江雅綺說,德國的最高法院提到,法律上這些個資屬於我們的個人財產,在過世後能被繼承;在台灣目前則尚無相關的規定。日前有個被熱烈討論的議題就是:我們是否能拭去網路上的數位足跡?這個問題隱含數位資產的的所有權歸向。亦即,你在網路上留下的訊息或資料是屬於你的,還是屬於平台公司的?如果有一天我希望這些網路上的資料不要被看到,我可不可以把這些資料都擦掉?
現在由於隱私權的觀念逐漸提高,認為一個人在網路上留下甚麼資料,能夠被呈現到甚麼程度,應該由使用者本身決定。在此概念下,歐盟提出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一般資料保護規則),使個資隱私的保護更嚴格,確保個資掌控權回歸個人。
38938508130_c7827e1ac6_o
Photo Credit: Dennis van der Heijden@Flickr CC BY 2.0
你最在乎的數位資產是什麼?我們最想保護的往往也是別人最想知道的。以犯罪紀錄為例,當事人往往不希望自己的「汙點」為世人所知,反過來說,缺乏這類資訊有可能讓大眾暴露在危險之中,公共利益與個人隱私之間,該如何取捨?
江雅綺提到,十幾年前有一西班牙男子因為稅法案件被處以罰款,在地方媒體以及網路被報導。之後,該男子主張「被遺忘權」,法院衡量公眾知的權利以及當事人掌控自身個資如何被呈現的權利後,判定在地方的相關報導可以存在,網路上的報導則予以抹去。也就是說,被遺忘權的行使不會將相關紀錄全面抹消,而是讓人們在搜尋時不會看到相關資料,以免每次該人名被搜尋,就出現相關聯結。
個人防疫體系與相關法律規範的建立
江雅綺表示,現在有兩種看待假新聞的方式:一種是把它當成現代社會的疾病,須建立防疫體系;另一種是將它當作民主社會中,要用法律工序處裡的對象。
如果把假新聞當作病,那我們就必須開發疫苗,建立對假新聞的抗體。當然,長期而言需建立思辨能力的訓練;短期來講,當每次看到新的資訊時,先確認它的出處為何?作者是誰,有無公信力?再來,進行初步的查證,看看其他來源有沒有相關報導?或者,有沒有可能只是一個戲謔式的玩笑?很多時候多查、多看、多想一下,就可以避免加入誤傳的行列。
江雅綺以2000年的「嘿嘿嘿事件」為例,當時新新聞週刊報導,指出呂副總統散播誹聞,導致副總統告上法院求償,大法官甚至釋出解釋文。但事後於副總統回憶錄中又記載著有所出入之說法,可見所謂的事實真假有時候真的很難釐清。
江雅綺表示,大法官釋字509號提到,只要有相當理由確信報導內容真實,就不能以誹謗罪施罰。換言之,在法律面,要求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釋字509號也提到,媒體工作者因為有較高的查證能力,因此相對於一般人需負較高的查證責任。然而,在釋字689號中又提到,因社會發展趨勢,承認公民記者的存在。在此處記者的身份認定由形式轉為實質。江雅綺指出,有了網路科技的加持,使得一般人對於資訊的查證與散播能力都有所提升,因此,以後在網路上轉發訊息時,都應該要更加審慎。
江雅綺表示,目前廣電媒體、電視台的主管機關是NCC,但網路科技所流傳的假新聞該如何監管?現在很多假新聞的案件,是以《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的散播謠言罪來對民眾進行裁罰。現在許多人在討論的《外國代理人登記法》認為,若這些傳播資訊的帳戶或媒體背後有境外的勢力,可以依據境外代理人法規將其透明化。而其他國家又是如何處理假新聞議題呢?
德國:立法要求業者自律
德國直接針對數位平台進行監管。之前在網路上有人散播不實訊息,指稱難民們造成經濟衰退、排擠在地人就業機會、造成社會秩序不安,引起民眾對外來難民的不滿情緒。於是德國在2017年通過《網路強制執行法》(Network Enforcement Law),要求在德國有超過200萬用戶的社群網路媒體或數位平台,必須建立透明有效的機制來處裡明顯違法的內容。亦即,若有人舉報,在24小時內需有所處裡,比方下架。在查證完成之前,平台會將該訊息標示出來;若是較為難以查證的內容,業者可有一周的緩衝期,否則將面臨最高5000萬歐元罰款。
此法推出後,自然引發言論自由恐遭打壓的憂慮。然而,2018年底,德國提出一份報告,指出臉書總共有1704的案件被檢舉,當中只有約20%的案件被下架,其中75%屬於簡單案件,在24小時內下架。以此觀之,該法對於言論自由的危害似乎沒有想像中嚴重。
法國:要求法院快速判決
法國的作法則是,針對政治類的假訊息,候選人若在選前三個月內向法院舉報,法院須在48小時內進行查證的工作,決定訊息真假,以確保這類假訊息不會對選舉造成影響。跟據研究發現,政治類的假訊息往往是最難呈清、最難處裡的,因為牽涉到意識形態,經常是信者恆信,不容易用事實說服。法國的做法遭質疑是把權力交給法院,讓法院為大眾作思想檢查。
「假新聞」是社會的疾病,還是法律規範的漏洞?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美國:標示來源與身分驗證
美國的作法傾向於不對內容作審查,只標示內容來源。2017年美國議員Mark Warner 提出《誠實廣告法草案》(The Honest Ads Act ),該草案的精神基本上就是把網路平台跟跟傳統媒體的管制標準拉齊。在傳統媒體上作廣告,必須揭示身分,但在網路平台上,廣告主可能來自世界各地,而我們往往不知道廣告主是誰。該草案要求任何一個超過500美元的廣告,平台業者都必須要有明確的身份查證。
江雅綺表示:「某方面來說,這是網路實名制的趨勢。最後法案並沒有通過,但許多數位平台已經主動開始採取這樣的作法,例如Google在2018年的美國國會期中選舉,主動要求任何想在美國購買選舉相關廣告者,須提供額外的身分驗證資訊,證明自己是美國公民或美國合法的永久住民,也必須揭露廣告資金來源。」
江雅綺指出,其實在生活各個領域都有假新聞,例如之前的「三星寫手門」事件,屬於商業類的假新聞。也有災難類型的假新聞,如之前松仁路因地震裂開的照片,此類新聞利用大眾在緊急救難而無暇進行查證的情況下,得以混淆視聽。這也是假新聞配合當地生活情境的範例。另外,健康資訊也經常有假新聞發生。
假新聞這件事情其實可以從很多面向去看,我想強調的是這件事情其實跟每個人都有關係,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領域出發去了解這件事情
「假新聞」是社會的疾病,還是法律規範的漏洞?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假新聞--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貼出的疏散旅客照片,相片中的場景顯然不是海上關西機場。中國真的派車進關西機場接人?日方發言人給正解:沒有這回事-風傳媒 - https://goo.gl/8pxFGF
台灣民主自由被利用 蔡英文:對岸放假消息讓社會對立
分享台灣民主自由被利用 蔡英文:對岸放假消息讓社會對立到Facebook 分享台灣民主自由被利用 蔡英文:對岸放假消息讓社會對立到Line 分享台灣民主自由被利用 蔡英文:對岸放假消息讓社會對立到Google+
總統蔡英文今日為選舉造勢時提到假新聞問題,指出中國利用台灣民主自由,放假消息讓台灣社會對立。(資料照)
2018-09-16 16:4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兼任民進黨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今(16)日到台南為民進黨台南市長參選人黃偉哲拉抬聲勢,她也提到假新聞問題,指出中國利用台灣民主自由,放假消息讓台灣社會對立。
綜合媒體報導,蔡英文上台致詞時說,最近有很多人跟她說假新聞、假消息的現象很嚴重,有些甚至來自對岸,因為對岸發現台灣是民主自由國家,不能管制新聞,要尊重言論自由,所以利用台灣民主自由,放一些假消息,讓台灣社會對立、誤解甚至衝突。
蔡英文也趁機拜託大家不要相信假消息,政府也會盡快說明真正的事實,呼籲民眾若是在LINE、臉書上,看到錯誤、奇怪的消息,不要再轉出去,並要勇敢站出來說,那是假消息,大家不要相信。
本報今日指出,中國藉由「內容農場」不斷產製假新聞藉此分裂台灣、打擊台灣政府威信;台大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表示,中國網軍散布假新聞有跡可循,對台灣的民主與選舉會造成很大衝擊,政府應有因應機制,但也要兼顧保障言論自由。
假新聞--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貼出的疏散旅客照片,相片中的場景顯然不是海上關西機場。中國真的派車進關西機場接人?日方發言人給正解:沒有這回事-風傳媒 - https://goo.gl/8pxFGF
不堪救災壓力? 外交部證實我駐大阪辦事處長蘇啟誠輕生 | 駐大阪處長輕生 | 要聞 | 聯合新聞網 - https://goo.gl/uaRPcH
民進黨:國民黨繼續消費外交官輕生憾事 還有人性嗎?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https://goo.gl/baCmT3
回蘇宏達「誰殺了外交官」吳釗燮:別消費不幸 不想看到操作對立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https://goo.gl/AFbzpU
亂PO淹水吃「流水席」被移送 男癱軟:我不敢了!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MY9EXq
2018-09-10 10:27
〔記者湯世名/彰化報導〕上月15日社群網站瘋傳一段「暴雨中一群人站在淹水的椅子上吃流水席的畫面,地點就在彰化員林」,當時員林地區淹水,不少人信以為真,但縣府澄清影片地點不在台灣,彰化縣警局科偵隊也著手調查,昨天將PO影片的台北市呂姓男子通知到案,呂男一開始辯稱「只是好玩」,但獲悉因觸犯社會秩序維護法被移送法辦時當場癱軟,直呼:「我不敢了!」
亂PO淹水吃「流水席」被移送 男癱軟:我不敢了!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MY9EXq
林忌:中共假新聞攻陷台灣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九月 10日, 2018
中共假新聞攻勢,在華人「差不多先生」文化中特別具有殺傷力。(圖片 RFA)
【大紀元2018年09月11日訊】中共在海外不斷購買與發展傳媒,藉此以假新聞作統戰與分化用途,原本都已經不是新聞;可是近年假新聞的技巧愈來愈純熟,台灣藍綠雙方仍跟著中共的擺佈走,對中共如何利用假新聞去玩弄民意看似仍未看破。
中共這種宣傳首見於2015年4月的尼泊爾地震,首先由環球時報發表文章《尼泊爾地震,中國人又先撤了》,文章作者自稱乘搭港龍的班機被取消,但中國的「東航、南航、國航」卻帶回大批當地的中國人,更寫下「此時此刻特別想說,作為祖國的一分子,作為中國的子民,特別特別的幸福!因為此生我第一次如此深刻的感受到國家對我們的關照和一絲不苟」,更指「外國人不知何時有航班出現」,甚至更創作出一個乘坐港龍的香港人得到中國國航拯救的故事;然而真相是既沒有這個香港人,甚至連港龍航班也沒有取消,而中國派專機去接載遊客只屬官員的「嘴炮」,在加德滿都機場甚至出現中國遊客拉橫額抗議,甚至官方報導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館武官劉曉光訪問,說有些中國的航空公司,竟然把機票炒到1.3萬人民幣,但中共假新聞卻繼續瘋狂流傳,而真的反而沒有人傳閱。
及至2016年11月14日紐西蘭南島大地震,當地由於道路中斷,一些偏遠地區的遊客被困;當地的直升機旅遊的公司,均派直升機協助政府救出災民,其援救是不分國籍,但由於其中一老闆為華人,事後即被吹噓成中國領事館包了當地所有直升機的荒誕故事,中共的文宣如「紐西蘭地震後,看著天空中全是被中國承包的飛機,外國人懵了」、「強震受困遊客眼睜睜看著中國人先走」,把當地另外一些被困者(少數更偏僻卻無法接觸外界)的截圖,加上當地被救的災民(剪掉其他外國人,或拍攝華人的照片),加上以出自《紐西蘭先驅報》名義,來增加其公信力,真相是報導出自已獨立賣盤於中資的《紐西蘭中文先驅報》,而非英文版的老牌大報,由於華文傳媒的國際版大多不斷互相抄襲,於是中共的假新聞橫掃全球華文傳媒。
比較這兩案例的手法與字眼,以至其獨特的「觀點角度」,再參考今次日本大阪風災時的中共民宣,當發現三案幾乎一樣的手法!由2015年尼泊爾地震的「中國先撤」,2016年紐西蘭南島地震的「中國先走」,到2018年日本大阪風災的「中國人先走」;2015尼泊爾地震說「外國人不知何時有航班出現」,2016年紐西蘭南島地震說「受困遊客眼睜睜看著中國人先走」,2018日本大阪風災「看看其他國家遊客還在排著巨長的隊伍等待公車」;2015年尼泊爾地震說「作為祖國的一分子,特別特別的幸福」;2016年紐西蘭南島地震說:「在其他國家遊客眼裡又羡慕又無奈。」2018年日本大阪風災說:「心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不禁淚目,中國,我愛你!」均見到中共宣傳的三步曲 1.中國人先走 2.外國人慘被遺棄在現場 3.中國人因此感到很自豪很驕傲;背後的疑問來了,1.為何遇難時不是排隊守秩序,視乎老弱需要來撤走,而是要看國籍來撤走?2.如果尼泊爾、紐西蘭與日本政府救災時,先救自己人,不救外國人,不知中國人會怎樣想?3.原來中國人的自豪與驕傲,是來自別人的苦難時自己可以先走,這反映了中國人的人性與品格嗎?
台灣政府面對民情圍攻時不敢直言的,是大阪面對的是風災不是核災,颱風走後關西機場沒有即時危險,全世界各國都沒有派車或特別的行為,去干預日本的救災──租用日本的車輛去救災,是指日本不願派車去接人走嗎?輕視日本人的救災能力視作落後國家嗎?當日本人在排隊守秩序安然撤走時,為何華人卻不願排隊,要「因為我是華人,所以我在日本風災時要先走」?這種做法對日本人與日本政府來說,不是橫蠻無理嗎?還是在攻擊日本政府無能?日本人民又會怎樣想自己的政府?
更何況真相是撤走關西機場的32架次船運走的3,061人,與102架次旅遊巴所運走的4,080人,根據日本官方的發佈,全屬日本當局的安排,最後一批中國遊客與日本人同時於9月6日淩晨離開機場,從來就沒有「中國人先走」;甚至這些內容也不見於中國官方的記載;中國吹噓了領事館職員前往協助的工作,然後中國傳媒就創作了虛假的部份,再以不同途徑全面發佈,而台灣、香港以至海外的華文傳媒,又一如幾年前般不加批判信以為真,說明了中共假新聞攻勢,在華人「差不多先生」文化中特別具有殺傷力。
假新聞邪風從哪來?
胡文輝
2018-06-15 00:03
推文到plurk
從北農事件到香蕉產銷問題,吹起假新聞邪風,成為打擊政敵的工具,圖為蕉農載運香蕉到集散場交貨的畫面。(資料照,記者蘇福男攝)
人家看到「問題」,想方法解決;他們看到「機會」,可以無所不用其極製造假新聞,扭曲事實擴大問題,全面打擊政敵,進而擾亂台灣!
「水煮青香蕉」就是典型事例,今年香蕉生產過剩,產銷嚴重失衡,政府部門、公民營企業、民間團體及個人等,都在想方設法幫助蕉農。行政院長賴清德也提供了「水煮青(生)香蕉」吃法,希望能多吃一些香蕉,效果不一定有多大,也算是多盡一點心力。
但在藍、紅媒體及網軍眼中,卻成了狠打賴揆的機會,有人搞直播說什麼吃到臉垮了,還有電視名嘴表演吃水煮香蕉,吃到嘴歪眼斜(或因其立場本就歪斜),還說吃到痛不欲生,有人更說成政府逼人民吃香蕉皮,藉此飆罵賴揆。
其實,那些在媒體及網路上諷罵水煮香蕉的,真的「沒知識兼沒衛生」,水煮香蕉是用青(生)的做食材,而不是黃熟的,他們根本搞錯材料;青香蕉水煮沾醬油吃或與肉類煮湯,在香蕉產區農家並非罕見,煮熟了剝皮或不剝皮吃都可。謾罵水煮青香蕉者,反而自曝自己無知又惡意、更帶著藍紅眼鏡扭曲及政治偏見看台灣。
更惡質的是,有一個藍軍網站為了打擊賴揆,竟貼出假新聞誣指香蕉含農藥超量200倍,警告大家不要吃水煮香蕉,被抓包後才道歉並撤文。製造這種惡毒的假新聞,意圖讓香蕉過剩雪上加霜,真是喪心病狂!
不過,經過正義鄉民抓出假新聞的元凶、並以事實破假、打假,加上美食專家示範水煮青香蕉,既破又立後,香蕉排骨湯可能如檳榔心燉湯一樣,成為一道在地美食。
吳音寧遭到許多片面、扭曲、製造的假新聞圍剿,直到近期風向才見轉變。(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吳音寧花19000元買殘菜送公益團體,竟遭到藍、紅、白、黑勢力的政黨、政客、媒體圍剿,放出種種片面、扭曲、製造的假新聞,北市藍軍議員狠罵、北市府違法突擊查帳、檢方也查辦,層層圍攻砲火猛烈逼她下台;不公不義卻如此囂張猖狂,正義鄉民(網民及一般民眾)實在看不下去了,全力找出事實聲援吳音寧,自動展開大反擊,小英也適時力挺,情勢才扭轉。
柯P眼看社會氛圍風向變了,打擊吳音寧的歪風邪風吹不動了,之前在藍軍發動批鬥吳音寧時「與藍共舞」的柯P,竟反過來稱「用一個吳音寧把柯文哲搞倒」,這是政治戰術。這種講法不但顛倒是非、更顛倒事實。
日前的台南鳳梨倒水裡、旗山香蕉大量倒掉兩則假新聞,藍紅媒體及網軍也都是製造者及傳播者。
藍紅政媒勢力製造散播假新聞目的是什麼?從近來的假新聞分析,陰謀已圖窮匕現,就是以假新聞包圍、困住、攻倒、打癱蔡英文政府,迫使蔡政府及民進黨的社會信任度、民意支持度跌入「死亡交叉」,形成政府就是無能的僵固印象,說話無人相信,做事處處難行,好的政策全都被唱衰變壞的,最終目的就是,台灣全身都問題,沒希望了,只有一路歸西、被中國統一...。
假新聞邪風從哪來?答案已很清楚,一個大哉問就是:台灣能讓邪風猖狂嗎?能讓邪風得逞嗎?
耶魯學者:網路散播假新聞的鼻祖是俄羅斯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新傳播科技時代,人類固然比以往更容易取得資訊,但假新聞也更加氾濫。晚近歐美各國大選時,網軍散播假新聞的現象更是猖獗。而這些假新聞有相當可觀的比例來自俄羅斯。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史奈德(Timothy Snyder)指出,假新聞的鼻祖就是俄羅斯的寡頭集團。他們在1990年代與2000年代利用假新聞操弄俄國社會,後來食髓知味,將這種手段使用在國際社會。
著有《通往失去自由之路》(The Road to Unfreedom)的史奈德指出,俄羅斯的寡頭集團利用網路與電視散播大量的假訊息,讓大眾對於公共生活變得疑神疑鬼,最後也不相信什麼是真相。他們在俄羅斯操作到得心應手後,2010年代開始把這種手法用來破壞西方國家的穩定。
美國媒體《聲音》(Vox)稍早刊登對於史奈德的專訪。史奈德指出,俄羅斯並沒有真正的改變。俄羅斯雖然經濟規模不大,也欠缺原創的技術,但他們對於權力心理學的洞悉領先全球。從共產革命時代起,他們就精擅心理戰。在冷戰時代,俄羅斯在滲透敵營,從內部搞破壞的能力就比西方國家強。
史奈德認為俄羅斯之所以輸掉冷戰,主因是冷戰玩的是經濟與技術。但冷戰結束後的世界是網路主導的,是心理層次的世界。俄國人數十年來磨練的心理戰技術,在新的數位世界裡變得更有威力。這個新的世界由情緒主導,每個人都被網路連結,而且訊息大量流竄。這個資訊戰的世界舞台,最適合俄羅斯施展力量。
史奈德指出,蘇聯在1991年瓦解後,普亭(Vladimir Putin)的寡頭集團崛起,排擠平面媒體並抓緊更容易操弄的電視。他讓5到6個頻道天天播送親俄羅斯、親普亭的訊息,但是這些訊息卻很紛亂,有時還會自相矛盾。大多數的訊息強調整個世界都陰謀對付俄羅斯和普亭,重點不在強調俄羅斯有多偉大或哪個意識形態有多偉大,而是要灌輸閱聽人一種觀念:誰都不能相信、什麼事情都不可信;沒有真理,連你的直覺都是假的。
史奈德指出,對俄羅斯人來講,戰爭就是瓦解敵人的意志。利用假訊息瓦解敵人的意志,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普亭近側人士相信,他們可以使用網路,不用戰鬥就能重傷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
美國社會的主要衝突點是種族。俄羅斯的目標也就簡單明確:利用社群媒體與網路盡量激化各種憤怒,引導兩極對立。除了種族議題外,他們也積極尋找各種衝突性議題。
史奈德指出,政治上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人們往往覺得事情總是會朝正確的方向發展。這會使得人們不去思考何謂「正確」,甚至認為這些對話不重要,反正歷史會自己前進。然而,我們不能假設整個體制會自我修正,也不應該相信命定。一定會進步或一切都是命定這兩種想法都是圈套。人們必須檢視自己的處境,來要求改變
兩大入口網站出現「黃金交叉」,Google 再次超越 Facebook 成媒體首要流量來源
By Facebook, www.techbang.com查看原始檔二月 24日, 2018
在過去 Google 曾是網頁流量世界中的王者,網站經營者們時常緊盯關鍵字分析、整體環境演算法的變化,以確保自家網頁、媒體網站在網路世界中的能見度。
直到後來 Facebook 的崛起,年輕人每天花上大把的時間在該平台上停留,加上搜尋引擎的演算法逐漸偏向社群媒體「分享」的權重,讓這個並不是以新聞為主的平台,成為了網路內容經營者的主要流量來源地,漸漸地 Facebook 與 Google 成為了,全球新聞媒體網站流量的主要兩大入口。
「來自 Facebook 的流量(訪客數)已明顯下滑」這是近期在許多媒體心中,深有感觸的一句話。根據外媒《Recode》的報導,經專業機構《Chartbeat》的調查發現,今年二月 Google 給予外部新聞網站增加了 4.6 億的流量貢獻,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足足四成。
與去年相較之下,Facebook 貢獻的流量卻反而縮減了兩億,減少幅度兩成。從該機構提供的圖表可以觀察到,在去年八月以前,Facebook 的移動端是新聞媒體網站最大的流量入口(來源)但在這個時間節點後,Google 移動端的流量已經正式反超 Facebook。
這圖表也間接反應出了,電腦端上的新聞閱讀流量正在呈現倒退。現今一般人閱讀新聞的習慣,已經漸漸往手機上轉移,《Recode》進一步表示在外部新聞網站的整體流量中,來自其他網站的「轉貼」和「分享」造就的流量,就高達了 47%。
而 Google 與 Facebook 就幾乎吃下了所有外部網站關於「分享」的所有流量,但近幾個月來 Facebook 在新聞上的業務正面臨「全面收縮」的情況。
另外包括《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紐約時報》(NYT)在內的媒體,與目前正在依靠線上內容發展,增加廣告收益的新聞網站,都在竭力避免過去對於 Google 與 Facebook 的依賴。
主要原因是,在過去數年的時間裡包括 Facebook 在內的社交媒體平台,漸漸成為消費者日常生活中,主要獲取新聞資訊的重要管道(入口),但這類的平台普遍因缺乏「內容管理」的問題,也因此衍生出假新聞、假數據在網路上流竄,影響了多個國家的選舉結果和公民政治參與,更是遭到全球的輿論批評。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週 Twitter 開始測試一項新功能。在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時 Twitter 會播出當地電視台的新聞直播,確保讓正確且即時的新聞資訊讓社會大眾知道。
話說回來,若 Facebook 繼續維持收縮新聞市場業務的步調走下去,Google 將繼續坐大成為諸多新聞網站主要流量的來源。而 Facebook 從去年起開始更改平台演算法,降低品牌、媒體、企業的貼文觸及率,間接造成廣告費用高漲等舉措,更是間接為其他同行(競爭對手)帶來了難得的機會。
日前 Facebook 執行長 Mark Zuckerberg,已證實 Facebook 進一步調整的演算法,會大幅降低 非私人內容(Public Content ),包括品牌經營者、企業主、廣告業者等粉絲團的貼文出現在使用者塗鴉牆上的比例。
目的是為了回歸 Facebook 一開始所秉持的「人與人之間連結的初衷」和「更多的親人與朋友間的交流」。
Facebook 一系列的業務調整,改變的何止是互動模式。
除了讓長期以來領先於 Google 的新聞分享流量,再次迎來黃金交叉外更間接地讓其他的平台獲得了超越 Facebook 的機會。下一步所受到的影響,或許將是廣告主不繼續駐足在 Facebook 上,而是轉頭去尋覓其他擁有龐大流量的沃土,來帶動自己的商業效益。
蘇蘅/2018假新聞的邪靈仍在滋長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二月 21日, 2018
A-A+
2018-02-21 00:50聯合報 蘇蘅(政大新聞系教授)
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生中學校園槍擊事件,造成十七人死亡,就在槍擊案發生當下,大家驚惶失措,焦頭爛額時,網路卻同時充斥流竄著假新聞。
傳的最多的是假冒福斯電視台名主持人歐萊利的推文,不但公布嫌犯克魯茲的「假照片」,還說校園裡還有兩枚炸彈,還會有傷亡傳出。推特立刻封鎖這個帳號,但假消息已經滿天飛。還有號稱上傳槍手照片或影片,其中一張照片其實是喜劇演員山姆海德,另一段假影片取自德國Youtube二○一六年柏林耶誕節市場卡車衝撞事件。這些假新聞純屬虛構,用「突發新聞」騙取點閱率,也有趁機煽動種族主義,意在鞏固保守意識形態。
凡事愛搶快的台灣媒體,這回也有人上當,某大報即時新聞說這名凶嫌屬於白人至上團體,又搶發新聞說,槍擊案死了十九人,證明都是誤用假新聞。
去年賭城發生重大槍擊案,假新聞就滿天飛。當時谷歌、臉書和推特成為眾矢之的,國會要求這些科技巨擘拿出解決方案,他們也學乖了。谷歌去年四月宣布,只要舉報的網站或訊息被認為在兜售錯誤訊息、惡作劇、和陰謀論,就會降低網站品質等級,大為減少搜尋機會。
這次佛州槍擊案中,推特因此特別和邁阿密廣播電台WSVN 7合作,進行同步視訊轉播,以提供可靠消息,吸引全美各地逾五萬的推特用戶觀看。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假新聞有增無減,網路媒體Buzzfeed設立查證假新聞的專欄,把核實假新聞當作對讀者的重要服務。但是包括CNN、紐約時報和CBS組成的新聞媒體聯盟,代表全美兩千家媒體,不斷指責谷歌、臉書需要負起更多責任,因為它們的平台設計、影片上傳機制、以及演算法,都有利吸引假新聞點擊,連廣告都被假新聞騙走了。
政治假新聞不但使民主政治發展岌岌可危,更極盡操縱選舉能事。這些假新聞除了為政客掩飾失敗無能外,還支持特定政黨或意識形態,或志在打擊政敵;還有外國為了特殊政治目的,興風作浪以加劇內部衝突。
過去一年,西班牙發現俄羅斯駭客用假消息支持加泰隆尼亞分離主義,法國和英國要求臉書在選舉時,負起更多社群媒體監督責任。去年德國大選,臉書曾移除三萬個網頁,最新的關注焦點將是三月四日義大利國會選舉。
羅馬媒體報導,來自俄羅斯的假新聞已在義大利網路上活躍,意圖介入選舉,讓歐盟分裂加深。
善於社群媒體操作、走民粹路線的「五星運動」一直呼籲年輕人揚棄傳統政治,獲得極大迴響,聲勢領先。執政的民主黨屢屢怪罪假新聞害他們被汙名,支持度不斷下跌。
義大利去年十一月起,在八千所高中開設假新聞識讀實驗課,這次也鼓勵公民向警舉報假新聞。臉書在美英法德等國成立「國際事實查證網」(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 IFCN);這次更組了獵假團隊,幫著追查選舉假新聞;谷歌答應嚴控Youtube,推特也說會抓出散播假新聞的機器人。
研究顯示,依賴網路愈深的國家,選民愈容易被偏見煽動,也愈容易被假新聞所騙。網路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很難建立,導致假新聞趁虛而入,憤怒不滿的情緒易在網路滋長傳揚。
台灣今年也有重要選舉,過去的黑函與口語傳播的謠言攻擊,都可能變身為社群媒體的假新聞,對政府、選民和媒體,都是考驗。
王時齊/通俄門 現代網戰啟示錄
www.nownews.com查看原始檔
農曆春節期間,台灣政治處於休兵期,不過太平洋對岸的美國可是熱鬧得很。沸沸揚揚的「通俄門」事件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負責調查的美國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在16日起訴13名俄羅斯人及3個俄國公司。這波起訴書內容詳實敘明俄國如何干預美國大選,不但策畫規模龐大的行動,而且運作資金相當雄厚。連之前一直否認有俄國干政情事的川普,現在也只能辯稱說「跟我無關」,再也無法否認起訴書中這些鉅細靡遺的操作細節。
穆勒在起訴書中說,干預美國大選的俄羅斯公司「網路研究局」(Internet Research Agency),它的戰略目標就是「在美國政治體系當中製造分裂」,並且利用任何機會批評希拉蕊。他們善用臉書和其他社群媒體平台,策動各種分化美國社會的訊息傳播和具體行動。
起訴說中的一些具體的事例,實在令人驚駭莫名。「網路研究局」不但會為支持川普、反希拉蕊的活動製造和購買臉書廣告,也會針對支持希拉蕊的活動製造假的文宣海報。他們甚至會利用虛構美國人的帳戶來雇用真人參與行動、或者用虛構美國人的電郵地址向記者發出新聞稿。這些作法已經超越了正常的政治手段,進入諜報手段的層次。
這一類的手法,如果是選舉對手所發動的,還只是民主素養低落的問題;但如果是由外國所操弄,就變成國安危機。因為第三方的勢力躲在幕後介入大選,不但對任何一方不知情的候選人陣營不公平,這更是對民主機制的嚴重傷害,它將破壞選民對這套程序的信任感,並埋下社會紛爭的因子,破壞力不僅止於選舉結果本身而已。
如果你以為,在網路上放些假訊息或者擴大某些不利資訊,怎麼可能會對大選造成影響?就像俄國外交部也反擊說荒謬,質疑「13個人就能干預美國選舉?」但是,在過去傳統選舉模式中,13個人是無法干預美國選舉的,但是在社群網路的時代,一則謠言雖未必真的動搖國本,但也可以搞得天翻地覆。
很陌生嗎?一點也不。在台灣這種案例早就屢見不鮮,譬如去年在討論年金改革修法的時候,網路上幾乎每天就有一則新謠言,透過line群組散佈在軍公教族群,搞得人心惶惶,政府部門每天都忙著闢謠,反對改革者再藉此批評政府講不清楚。而這只是冰山一角,這兩年網路謠言農場益發活躍,每天生產各種假新聞、假訊息,例如把過去的舊報導改寫成新的假新聞、把中國的影片換成繁體字假裝是台灣,或者一個假帳號發的臉書假訊息再透過真的記者寫成新聞。
網路謠言有時候只是惡作劇,但如果這是有意識、有組織、有計畫、大規模的攻擊,就不能等閒視之。在美國大選前幾個月,「網路研究局」每月以約120萬美元的預算,投入大量人手,不分晝夜在臉書和推特等社群媒體登廣告,這就像是國民黨和民進黨在選總統,但中國共產黨花錢在台灣推播訊息以影響選民決定,是一樣的意思。不要懷疑,這樣的情節絕對已經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的民主相較於歐美社會來說,體質並不算強健。看看美國的調查結果,台灣怎能毫無顧慮?台灣民眾被社群網路影響的密度絲毫不輸給美國,而一般人對訊息經常不經大腦辨真假直接吸收,社會對網路謠言的免疫力則是趨近於零,這個問題,朝野政黨都應該嚴正面對而且要有具體作為加以防範,否則,有一天如果出現「通中門」的問題,也一點都不稀奇了。
●作者:王時齊/政治評論家。
假新聞狂潮下的蔡政府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蔡政府上台後,面對舖天蓋地的輿論戰,從年金改革到一例一休,不只是抗爭不斷,在網路上更可見到煽風點火,見縫插針的報導,最近越演越烈,不但網路上充斥各種假消息、偽新聞,還有蔡英文與北朝鮮暴君金正恩的合成照片,在網路上流行,看到這麼多似是而非的資訊,不知究竟的人,還以為蔡政府早已崩潰,没在運作了。
網路充斥各種的假新聞,可以說是其來有自,在一年半前,有家台商財團在中部地區對新聞界招兵買馬,高薪聘僱資深媒體工作者到中國去工作,聘任者以跑過民進黨新聞,或懂得民進黨政治生態者優先。後來傳出來,他們要成立的是一家專門製造假新聞的「媒體」。
這個世界真是無奇不有,竟然出現專門製造「假新聞」的媒體,並且不是只有一個,當時還有好幾家在籌備。台灣許多大學的新聞科系可以關門了。既然假新聞當道,還要編輯採訪的技能,以及新聞倫理的規範,幹什麼?
這股歪風源自美國的總統大選,因為假新聞事件層出不窮,發揮極致的作用,甚至影響美國大選的結果,對岸統戰部門想要如法炮製,用假新聞影響選戰,目標設定是2020年的總統大選,成立公司的台商,只是被利用的政治工具。
美國是個民主先進的國家,假新聞卻能嚴重衝擊選情,說明人性就是這麼一回事 ,會相信無中生有的東西,所謂事未易明理未易察,古代才會有曾參殺人事件。台灣人耳朵輕,好騙歹教,更是假新聞流行的溫床!
蔡政府當家後, 政府官員好像消防隊員,無時無刻不在「打火」,應接不暇,在年金、黨產、一例一休等問題,都可看到有人持著假新聞的火把,到處放火,製造社會的恐慌!
這些來自中國新聞內容農場的假新聞,根本是魚目混珠,以假亂真,遺憾的是,竟然成了社群網站分享的資訊,如一則李登輝病逝的假新聞,竟然到現在還有人在社群中到處傳播,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蔡政府面對假新聞的狂潮,可以說「没死也剩下半條命」,官員在自求多福外,是否也該面對問題,找出解決的有效方案?
假新聞炒股 主管機關要管一管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23日, 2017
網路時代,股市中新聞、耳語快速流傳,對股價有一定的影響性,若放任「假新聞」炒股,好不容易站上的萬點台股,將成為散戶的殺戮市場,主管機關不應袖手旁觀。
以昨天周刊報導保力達聯手旺旺大買泰山股的假新聞為例,早在台股開盤之前,即已在網路上流傳,更甚者,周刊並購買Google、Yahoo等搜尋引擎的關鍵字廣告,僅要打入「旺旺、泰山」,就會將該新聞躍入首頁,這種新的網路行銷模式,若被有心人士利用,對台股安定性,絕對有極大的殺傷力。
近幾年,泰山本業可說乏善可陳,且連5年沒配發股利,卻因有心人士不斷刻意散播市場派欲入主經營權訊息給特定媒體,拉抬股價上下其手,其他媒體也未加查證直接引用,更助長歪風,主管機關、媒體該各打50大板。
本業經營不佳之餘,泰山詹氏家族不合早已浮上檯面,除了去年原董事長詹岳霖「被逼退」,今年副董事長詹晉嘉在股東會也「被辭退」;泰山「內憂外患」源自家族不合,市場派自然見獵心喜,炒股便有可趁之機。
更嚴重的是,周刊對於當事人均已鄭重否認的「泰山事件」,仍執意穿鑿附會,如此捏造假新聞,不僅讓新聞道德淪喪,更成為有心人士坑殺散戶幫凶。
在人人皆是媒體當下,部分主流媒體若未對大眾負起監督工作,一直陷入造謠、欺騙的輪迴中,將留下「毒害台灣」的罵名。
神權與王權之戰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吳怡彥/東南科技大學觀光系副教授中世紀的歐洲,教會原本來只是管理宗教事物的組織。然而恰巧遇到其時各王國封建割據,加上歷時數年的混戰,導致王權衰弱。因為基督教為共通之信仰,是以羅馬教皇可以統一指揮各國,加上各國國王加冕多來自於教皇,終使神權凌駕於王權之上。教會並可擁有各國三分之一的土地,得以收稅,並得出售贖罪券等,集權力財富於一體。直至1076年,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不願意與教皇分享權力,召集德國境內主教協議,並宣布廢除其時教皇格里高利之位。位處羅馬的格里高利教皇不甘示弱,也宣布驅逐亨利出教,並號召德國人反對亨利。面對德國境內各封建主興兵造反,亨利不得不妥協,於翌年翻山越嶺前往羅馬於卡諾薩城堡外,赤足披氈站在雪地懇求教皇接見,史稱卡諾薩之辱。於保住教籍後亨利整治內部,並發兵羅馬致使教皇格里高利客死他鄉,而後則又掀起數次權力爭奪的戲碼。近日來沸沸揚揚有關於滅香的風波,乃至相關首長協助澄清,終使得原要上凱達格蘭大道遊行的活動,轉而以「史上最大科、眾神上凱道」的嘉年華形式溫和呈現。於7月23日下午眾神齊聚自由廣場與凱道,號稱數萬信眾在凱道享受「宗教嘉年華」。然而,也有相關報導指出此次滅香之抗爭遊行,原只是「項莊舞劍」,實乃直指內政部正在研修中的宗教團體法草案。該草案內容原涉及宗教相關建物、稅賦的列管與財務透明化。修法內容良善也有導正宗教團體過往庶務不夠透明之問題。此次滅香抗爭動作後,內政部急忙澄清「宗團法的宗旨,是要求其財務報告,要讓內部組織成員知道,若有接受外界捐贈的情形,也要讓捐贈者可以查詢或閱覽,並非介入宗教事務,自主管理。」相關事務首長出面澄清是減香而非滅香不打緊,原預定調整之法案也面臨大轉彎。善體民意接地氣是當代民主制度下的必要作為,但那些是真實民意與訊息那些是謠言?在資訊唾手可及的時代,要辨識清楚澄澈確實不易。也有媒體指出滅香的「謠中謠」是執政當局另闢戰場的做法。是以部分行政部門設有「闢謠專區」,民進黨立委也積極扮演「謠言終結者」。回顧去年末總統與媒體茶敘時即感慨「網路充斥很多不實消息,訊息扭曲政府政策,影響社會對政府的信賴」,媒體戰的時代早已來臨多時,只是前一波是朝野政黨的媒體戰,也成功的替換了執政者,此波則是神權與王權的媒體戰,不管是宗教團體抑或政府都可以從過往歐洲中世紀的歷史找到借鏡。只是當媒體戰爭時代來臨,我們如何辨別真偽?又是最真實的課題!
神權與王權之戰--宗教團體法草案。該草案內容原涉及宗教相關建物、稅賦的列管與財務透明化。修法內容良善也有導正宗教團體過往庶務不夠透明之問題/「宗團法的宗旨,是要求其財務報告,要讓內部組織成員知道,若有接受外界捐贈的情形,也要讓捐贈者可以查詢或閱覽,並非介入宗教事務,自主管理。/網路充斥很多不實消息,訊息扭曲政府政策,影響社會對政府的信賴
對付選舉假新聞 臉書出資助非營利組織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27日, 2017
A-A+
2017-07-27 13:50中央社 拉斯維加斯26日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最大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今天宣布,將對一個宗旨在協助保護政黨、投票制度與資訊提供者免遭駭客與宣傳廣告攻擊的非營利組織,提供50萬美元的創始資金。
路透社報導,這項計畫稱為「捍衛數位民主」(Defending Digital Democracy),是由民主黨人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與共和黨人羅姆尼(Mitt Romney)前競選團隊主管領導,一開始總部會設在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甘乃迪政治學院(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這項計畫上週就是由甘乃迪政治學院宣布。
臉書表示,希望有了更多參與者加入,能讓這個計畫成為由成員掌控、獨立的資訊分享中心。
每月用戶多達20億的臉書,自許為政治辯論與教育的媒介,但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卻是被利用於散布假新聞和宣傳的主要平台。
最會溝通的政府大作戰 反制網路流言 政院廣開闢謠專區
By 周思宇, 范正祥,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22日, 2017
「滅香封爐」事件惹怒蔡英文總統(本報資料照片),憂心網路假新聞影響政府運作,行政院各機關網站已陸續開設「闢謠專區」反制。(摘自警政署、疾管署網站)
蔡政府憂心網路假新聞透過LINE傳播,嚴重扭曲政策本意,影響政府與社會的信賴,已在行政院各機關網站,陸續開設「闢謠專區」反制。
目前已啟用的政院所屬闢謠專區包括:食安辦公室食安資訊網「闢謠專區」、警政署165反詐騙「詐騙闢謠專區」、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真相與闢謠」、疾管署「闢謠專區」、食藥署「闢謠專區」、農委會「農產品食安專區」、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正確訊息報你知專區」、農委會「農藥殘留標準」等。
食藥署專區 主動查證醫藥訛傳
以食藥署的「闢謠專區」為例,其中蒐集LINE、FB、網路論壇有關食品、藥品、醫療器材及化粧品安全不實謠言,以一則一回應方式破解迷思,並邀醫學、藥學、毒理學、食品科學等各領域專家,提供專業諮詢與正確內容進行回應。
除政院各機關開設闢謠專區,並要各部會和相關單位主動出擊澄清外,蔡政府也借助民進黨立委第一線接觸選民機會,扮演「謠言終結者」,藉綠委臉書(社群網站)與走入基層說明,迎戰不實謠言。
立委接地氣 主動扮謠言終結者
由於一線接觸選民,民進黨團比行政部門「接地氣」,更易察覺謠言。因此,不少民進黨立委主動在臉書闢謠。以這次「滅香封爐」為例,陳亭妃、蘇震清、王定宇、李俊俋、管碧玲等南部立委,都曾轉載新聞澄清。
譬如管碧玲主動聯絡選區內大廟「鹽埕文武聖殿」,董事長蔡明宏表示配合「減香」,歡迎政府加強香與紙錢品質管理。而管選區內其他廟宇也不會參與周日凱道遊行。澄清最力的包括現任黨團書記長李俊俋,他不只轉載新聞、發臉書,還主動製作簡易「懶人包」,向選民說明年改、前瞻議題。
假新聞、假公文,統戰台灣地方宗教-流傳多種「假公文」,聲稱政府將祭出「封爐滅香」政策
眾神週日上凱道抗議!「封爐滅香」瘋傳讓蔡政府怒了
By Fb, www.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
▲網上近日瘋傳「封爐滅香」謠言,引起部分宗教人士不滿。(圖/記者季相儒攝)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網路上近期流傳多種「假公文」,聲稱政府將祭出「封爐滅香」政策,甚至以《宗教團體法》打壓宗教,引起許多宗教人士不滿,甚至揚言要集結上凱道抗議。對此,內政部20日表示,從來都未有封爐滅香的政策規劃或行動,可能是環保署在宣傳、鼓勵宗教團體響應環保時有溝通落差,才會導致誤會。
雲林北港宗教界不滿政府各部門以空氣污染為由,將矛頭指向燒金紙及香爐,卻對工業污染視而不見,因此號召廟宇組成「捍衛信仰守護大聯盟」在23日北上陳情,預計在當天舉辦「史上最大科,眾神上凱道」活動,向政府表達強烈不滿。
▲部分宗教人士在網上發起活動。(圖/翻攝自臉書/活動「史上最大科、眾神上凱道」)
對此,內政部連兩天發新聞稿闢謠,20日下午也明確表示,政府是鼓勵「減香」而非「滅香」,且基於尊重宗教傳統及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從未就焚燒香品及紙錢等宗教活動及傳統民俗文化行為有所規範,也未強制宗教團體改變其宗教活動型態。
內政部指出,政府立場並非禁止或壓抑相關宗教文化的傳播與發展,而是鼓勵宗教團體自發性思考相關污染防制措施的可行性,目前僅以輔導、推廣等柔性勸說及獎勵方式,鼓勵宮廟減少焚燒香品及紙錢的數量、使用環保金爐、香爐等,這樣的立場長期受到各界支持,還有許多宮廟早就自發性地推動相關環保措施。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圖/記者李毓康攝)
為此,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20日也出示總統蔡英文與行政院長林全1月拿香拜拜的照片闢謠,強調一切都是誤會,因為政府從來沒有要「滅香」,只是基於環保,希望能夠「減香」,且憲法規定人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有些傳統宗教儀式必須燒香,政府都予以尊重。
徐國勇表示,有些宮廟基於社會責任,主動減少燒香,像是行天宮、龍山寺或華嚴蓮社等,都是自動自發推動不燒香或減香,或者減少燒金紙、放鞭炮等,這些都不是政府規定的。政府歡迎宮廟主動減香,但是絕對沒有要「滅香」,這是對政府的誤解,「沒有這回事」。
唐鳳:與其遏止Line假消息 破除同溫層更重要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隨著行動通訊軟體及社群媒體的發展,假消息、假新聞近年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Line群組與臉書封閉社團散布流傳,甚至嚴重影響世界各國政府的施政效能。對此,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接受《新頭殼》訪問時,則是逆向思考,認為與其打擊假消息,不如從文化層面著手,「培養基於事實的討論文化」,這一點,便要思考破除「同溫層」,透過開放政府的信息揭露,與對立的不同陣營、不同屬性、不同世代達成有效對話。
假消息流竄 已成蔡政府絆腳石
17日晚間,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在臉書上貼出一則Line訊息截圖,內容提到總統府會在反對年金改革陳抗時放機槍,「太激烈不排除開槍」,並放上黃重諺在記者會中說明憲兵用槍時機的電視新聞截圖,提到「非以開槍不能阻止維安狀況的話」。
這則訊息立刻在軍公教及高齡者的Line群組中瘋傳,無形間也替週末登場的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多了分火藥味,但事實上,那段電視截圖畫面中說明的用槍時機,並非針對年改陳抗者,而是提到發生類似上一回砂石車衝撞總統府的重大事故,府前憲兵會如何處置。
「打算用謠言引發社會間高度的不信任,甚至埋下激烈暴力衝突的引信,這是畜生般的行為」,黃重諺說出重話,也證實「假新聞」、「假消息」的流竄,確確實實是蔡政府當前推動改革的一大痛點,背後是否有中國網軍介入進行惡意操弄,也耐人尋味。
不只在台灣,美國新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當選,也有外電報導分析,是受益於在網路瘋傳的假消息。這些假消息透過聳動的內容農場式標題包裝後,吸引無法辨識訊息真偽的網友點閱,接著分享在臉書上,讓泰半透過臉書獲取新聞資訊的網路使用者,被假新聞淺移默化後影響政治光譜,進而影響選舉結果。
除了世代、職業別對立嚴重的年金改革,以及部分媒體刻意炒作的「一例一休」造成物價上漲的假議題外,同樣對立嚴重的婚姻平權修法,以及政治性高的不當黨產追討⋯⋯等,這些蔡政府推動的改革,通通受到假消息的強力挑戰。
透過類似「長輩圖」般的粗糙圖文、簡單影音、搭配未經求證的文字敘述,在沒有附上任何消息出處的情況下,藉著封閉性高的Line群組廣為流傳,從一個數十人群組再到另一個數百人群組,觸及率以倍數增加,被動澄清的政府部門無論如何即時防堵,效果均有限。
唐鳳:讓事實的傳播比謠言容易
如何遏止這些假新聞、假訊息的流竄?近期以來推動開放政府不遺餘力的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在「泛答」平台上接受《新頭殼》記者提問。她認為,具體可行的做法,就是針對這些假消息傳播的同一個場域,「讓事實的傳播比謠言容易」。
唐鳳表示,假消息透過各種管道傳播的速度會比真相還快,「因為謠言是調動腦袋中讓大家覺得憤慨、義憤填膺及被攻擊的那個部份」,而這部分影響人的效果,會比起你滑手機來看事實還要強。
該如何做到「讓事實比謠言容易傳播」?唐鳳認為,並非要求政府突然去培植網軍來做這件事情,而是社群自己要有一個「抗體」,例如在Line上建立一個辨識假消息的機器人,或是g0v推出的「新聞小幫手」瀏覽器擴充套件,告知使用者看到的連結是否曾被證實為謠言。
至於政府的角色,就是「踩在一個透明的位置上」,讓大家看到實際做得多好或不好的位置,將這些狀況如實的傳遞到人民面前,這也是「開放政府」的真諦。
中國網軍滲入?「我不看國家機密」
面對立委與媒體不斷指控,這些流傳迅速的假新聞、假消息圖文,是透過中國網軍加工製造,再藉由各種管道回傳台灣,《新頭殼》記者詢問是否真有此事?唐鳳表示,「涉及機密」的事項,她並無所悉。
唐鳳說,事實上,她在入閣時,就與院長林全達成協議,「國家機密都不要給我看」,密件的部分都交由辦公室中涉密的同仁來處理,因此,對於中國是否介入影響台灣輿情,唐鳳並未正面答覆。
那要怎樣遏止外地傳入的假新聞、假消息?唐鳳認為,台灣開放的網路言論空間,本來就不會禁止世界各地的人來參與。不過,她也強調,「與其打擊假消息,培養基於事實的討論文化是更重要的」,而這一點,破除臉書、Line群組成員同質性高、所造就的「同溫層」現象便是重點。
勇於對話 是穿透同溫層的第一步
同溫層的建立,讓很多真相無法穿透族群、有效傳遞,連帶也讓假消息得以不斷被轉貼散布。「同溫層是一個彼此排除的情況」,唐鳳說,假設看到關鍵字就覺得不要跟這一個人說話,甚至封鎖,那才是同溫層的障壁,「如果能夠吵起來,那就表示你們還是在同一層裡面」。
如何破除同溫層?唐鳳認為,不管在哪個平台,不管對方是怎樣的人,只要是她認為能有貢獻的問題,她都會上去回答,而且只針對問題的重點來回應,不去管對方前後文寫了些什麼,「這一些工作需要玻璃心的強化訓練」,但是如果習慣了,面對那些尖銳的問題,就當成是「精神按摩」,回過之後就免疫了,任何人再用這種方式打擊自己,也無所謂。
唐鳳認為,這就是「網路民主」的用意,因為每一個人都需要發聲的機會,讓網路上的大家有機會進行對話,只要勇於回答不友善的提問、質疑,進而促使對方回覆、分享真實的個人經驗,分享越多,對公共討論的資訊量就越有幫助,而不是只看得到那些複製貼上的「懶人包」。
至於先前透過PTT求才,找來一票「開放政府專責聯絡人」,唐鳳表示,未來也將在各部會當中協助開放政府的推動工作,在政策決策過程中向公眾揭露相關資訊,並協助多方公眾對話,讓不同利益者都能參與討論。
唐鳳說,這些專責聯絡人,現階段會透過「共識營」來與各部會之間建立默契,並且在協作平台上分享手邊案例,例如勞動部針對「一例一休」所衍生的常見問題,製作了「常見問答集」,就是開放政府邁出的第一步。
===================
中國製造假新聞 干擾台灣施政 - 焦點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k8sO32
「假新聞」當道 施政求透明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8日, 2017
A-A+
2017-01-08 03:36聯合報 張勳慶/文字工作者(新北市)
蔡英文總統與媒體茶敘時,道出當家最大痛苦來源,是假新聞充斥;隨後一些部門表示要成立闢謠專區外,更可能立法制裁此類言論。
確實,不論是透過LINE或個人社群網站,人人都可成為報導者和發言人、轉貼者;批踢踢和爆料公社也成了新聞來源之一,這些都成了有心人或政治鬥爭的散播天堂;但真正能捍衛言論自由的政府,不是回頭搞報禁、恢復審查或拆掉肥皂箱,而是更透明、徹底滿足人民知的權利。
即便是自稱民主自由的美國,也無人認定政府不會隱瞞和欺騙人民,否則何來水門案與史諾登?有些事件是非主流媒體先站在出來,才讓主流跟進,真相讓國人所知。
假若政府要嚴打假新聞,執政者動用公權去封殺,那便是一言堂,又或者不許人民和第四權去質疑政府有內幕,台灣的言論自由更是倒退到戒嚴時期。
只有政府施政更透明,政策形成過程更公開,讓人民知曉政府對事件和報導的說法,人民自會理性判斷。
越透明的政府,越有效率的反應,願和人民溝通且不會不耐煩的政府,根本不必怕八卦與惡意攻訐會損及施政。
中國製造假新聞 干擾台灣施政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假新聞滿天飛,引發國際關注,總統府與行政院近來也發現假新聞已嚴重干擾政府施政,尤其是中國網軍製造的假新聞,企圖製造台灣內部不安、摧毀台灣自信。相關官員指出,近來很多重大政策都有對岸介入痕跡,府院與國安單位已開會因應。
透過臉書 LINE散布
去年十二月共機繞台,中國解放軍空軍微博上傳一張照片,中國媒體「觀察者網」報導指,是共機繞台演訓時拍下,圖中山峰應是玉山;此則假新聞迅速「攻台」,並在即時新聞、臉書、LINE群組傳布,也在台灣最大社群網站PTT(批踢踢)八卦板上引發熱議,最後遭我國防部否認。
日本非福島食品輸台的議題,更是中國網軍鎖定的焦點。網路與群組瘋傳的「日本有沒有核輻射?先來看看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是怎麼說的」,直指日本十四個地區的產品進口到美國,FDA可不做任何檢查就直接扣留。官員指出,謠言源頭就是中國,前年早已在中國網路流竄,去年新瓶裝舊酒、重新包裝後「銷台」。
相關官員解釋,最常見的就是把五年前核災剛發生時的新聞訊息,轉貼到現在的LINE群組流傳,但時間錯置,五年來情況已有所轉變。而「一分真、九分假」或「三分真、七分假」的相關論述,以假亂真,影響了民眾的判斷。
官員指出,中國看準了LINE封閉式平台與轉發容易的特性,製作各種「表情包」,並搭配假新聞與謠言,以此「攻陷」群組。假新聞雖是繁體字,但文法及用語與台灣慣用的有所差別,明顯可看出是出自中國網軍之手。
蔡憂心 府院開會因應
官員表示,近來很多施政議題都可看出對岸明顯介入,企圖製造台灣內部恐慌與不安,「這是國家安全一大警訊」。中國對台灣內部的這些干預,對兩岸關係互動是負面、非善意的表現,甚至影響到台灣人對民主制度的信念與堅持。
總統蔡英文於年終茶敘也對假新聞感到憂心,她說,政府的政策或訊息有時會受到相當程度的扭曲,使得政府或社會信任受到影響,「看看有什麼方法處理」。
官員表示,府院已開會因應,第一階段相關部門既有的措施先做,例如各部會於網站設置闢謠專區,像是年金改革委員會,也會主動把正確訊息或專區網頁發到各群組。第二階段則會參考各國做法,提出更廣泛、更有效率的解決方式。
=======================
民報】中國反聖誕節 卻統戰台灣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29日, 2018
12月份,整個台灣幾乎都籠罩在耶誕節的歡樂氛圍中,全台起碼有10大,多樣化的耶誕活動及景點。在台灣北部有台北101夜景、北投聖誕巷與聖誕公園、板橋的新北歡樂耶誕城、新店碧潭吊橋光雕秀;在台灣中部有台中勤美耶誕村、台中東海大學耶誕鐘聲100響;在台灣南部有台南文學館圓環燈飾、高雄玫瑰聖母堂耶誕彌撒、高雄夢時代廣場Hello Kitty 40週年慶、屏東萬金聖誕季,今年打造玫瑰小鎮(1863年西班牙傳教士首建萬金天主堂),有的耶誕活動還為期45天。
可是新北市積穗國小家長會送給小朋友的「耶誕小禮物」,卻是一張便條紙,便條紙上印著「always ready struggle for the communist cause」,翻譯出來「永遠為共產主義大業做好鬥爭的準備」;這句英文是中國少年先鋒隊入隊誓詞,戴上紅領巾的少年先鋒隊則齊聲高呼「時刻準備著!」(中國不准有童子軍,也沒有「小狼」、「小青蛙」),赤色中國居然利用耶誕節來統戰積穗國小的小朋友。
台灣一度不稱12月25日為聖誕節,以「行憲紀念日」來掩蓋聖誕節,約在50年前、蔣介石執政時,指示主管部門,耶穌誕生的日子應該「正名」為「耶誕節」,官方說法是中華文化的聖人是至聖先師孔子、亞聖孟子,耶穌不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能稱為「聖誕節」。可是現代人又恢復「聖誕節」的稱呼。
中國目前約有1200萬天主教徒,2305萬基督教教徒,但中國卻因民族自尊,開始醞釀出「反過耶誕節」的抗議聲浪;安徽共青團,在微信上表示,由於中國曾受西方列強侵略,因此耶誕節應視為「中國的恥辱節」。
河南省南陽市一處27層購物與辦公綜合大樓,耶誕樹、燈泡、鈴鐺等裝飾,不到一天就全部被撤下,連商場入口的巨型泰迪熊都無法倖免。
山東省青島市有學生舉辦感恩節活動遭到訓斥,還被警告不得公開慶祝耶誕;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某校學生將耶誕慶祝活動提案改為「慶祝新年」,校方只好批准。
都怪 Facebook 放任假新聞亂竄,才讓川普勝選?
作者 呂 紹玉 | 發布日期 2016 年 11 月 14 日
「一個不願具名的 FBI 員工表示,希拉蕊柯林頓會在 2017 年因 Email 醜聞而被起訴。」你覺得這消息是真是假?
這則來自「worldpoliticus.com」的文章,有著更加聳動的標題是「你的祈禱成真了」,很明顯這是投川普支持者所好的文章,而這篇文章在 Facebook 上有 14 萬次的互動。公布上述問題的答案,這不是什麼 FBI 員工的真實發言,你可以說他是「假新聞」,但這類假新聞在 Facebook 上亂竄,部份美國人認為,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要歸咎於 Facebook 總是餵給讀者假新聞。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當然很多原因,但有一派認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 Facebook 放任假新聞、惡作劇的新聞亂竄,又因為演算法關係,餵給讀者更多假新聞。
《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報導中指出,雖然假新聞並不是只在 Facebook 上出現,但 Facebook 上大量的讀者,以及 Facebook 以「發表情緒數」、「分享數」推薦文章的機制,再加上與這篇文章相關的文章推薦,讓它成為狡詐的內容發行商藉由誘人但很可能是造假、誇大不實的文章,騙取大量讀者點擊,以賺取廣告費的最佳獲利平台。
說一則你很可能沒注意到的新聞。Buzzfeed 在 4 日時揭露,在美國 6000 哩遠的馬其頓共和國,有一群年輕人在過去一年內創建至少 140 個美國政治新聞網站,而且多是支持川普的。這些網站的名字會取得很像美國的網站,像是TrumpVision365.com 、USConservativeToday.com、USADailyPolitics.com,還有本文一開始提到的假新聞來源 WorldPoliticus.com。
你可能以為這個馬其頓年輕人很崇拜川普,不,他崇拜的是錢。他說,從 Facebook 上產生最多分享的文章,就是那些迎合川普支持者的情緒性但通常是假的文章。因此如果他創造這些文章,就能創造流量,最終從 Google AdSense 賺取廣告費。
結果就是,馬其頓年輕人開心的利用 Facebook 的散播機制賺錢,而那些有著獨特熱情的川普支持者也開心的點讚、分享假新聞。除了一開始提到那則假新聞,其他還有像是「教宗也贊同川普」、「希拉蕊基金會買了 1.37 億美元的軍火」、「希拉蕊在馬爾地夫買了價值 2 億美元的豪宅」……。
美國有 1/4 的成年人表示,他們都是在 Facebook 上獲得新聞消息。但 Facebook 讓他們看到的卻是假新聞。
在過去媒體話語權握在少數媒體手裡,而主要政黨把持媒體時,民眾聽到的消息多是為那些上流中產階級服務的內容,因為他們才是訂閱戶、才是廣告受眾;Facebook 的出現奪走媒體話語權、奪走政黨把持媒體的能力,因為民眾要看到什麼訊息變成由 Facebook 決定,而不再是由少數媒體。Facebook 重新定義媒體,但弔詭的是,當他傳播這些假新聞時卻又似乎沒有責任。
台灣也有假新聞亂竄經驗,因而催生「新聞小幫手」
其實就台灣使用者在 Facebook 的動態時報裡打滾多年的經驗,的確有注意到 Facebook 裡常常會出現所謂的「假新聞」,有時都不知道該怪罪使用者的媒體(這裡是指內容)識讀能力太差,還是 Facebook 的機制無法讓使用者在閱讀當下幫助判斷,也無法幫助阻擋,反而助長它的散播。
雖然 Facebook 使用者可以按下「檢舉貼文」,但裡頭的三個子選項「這令人討厭或很無聊」、「我認為這不應該出現在 Facebook」、「這是垃圾訊息」,沒有一個指向「假新聞」、「錯誤內容」,並在下一個讀者看到這篇文章之後給予警告。
Facebook 有著假新聞亂竄的缺點,這時倒是可以推薦一下「新聞小幫手」外掛,由台灣推動資訊透明化的社群 g0v 推出,當有使用者回報某新聞為問題新聞之後,之後每個安裝外掛的使用看到同一則新聞時,會有警告訊息出現,幫助使用者判斷消息真假。
民初4大美男是假的?把一票民國史打成偽史 這單位憑什麼 | 互動看政經 | 多媒體看時事 | 時事話題 http://tinyurl.com/y5quty64
如何擊退假新聞?台專家:應擁有獨立新聞
如何擊退假新聞?台專家:應擁有獨立新聞 | 新聞界 | TIJC | 大紀元 http://bit.ly/2FcN8ln
更新: 2019-12-28 3:27 AM 標籤: 假新聞, 新聞界, TIJC
【大紀元2019年12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第一屆台灣新聞界國際會議(TIJC)27日在台北國圖舉行,主題是「集思廣益擊退假新聞」,由無國際記者組織跟在地夥伴共同舉辦,希望能夠結合事實查核及媒體適讀等部分的努力,降低假訊息影響力、強化公共媒體的角色。無國界記者組織榮譽董事吾爾開希認為,現在台灣的獨立新聞正受到對岸民主的敵人、政黨等威脅,面對種種嚴峻挑戰,就應該要有擁有獨立的新聞,來建設一個承擔責任的公民社會。
無國界記者組織榮譽董事吾爾開希表示,在台灣的言論、新聞自由上,人民已不再恐懼,這也意味必須在教育、醫療、媒體等公共事業上,政府應進行干預或保護才能維護大眾利益,自由能否得到貫徹是正在面臨的挑戰。
吾爾開希指出,台灣的獨立新聞現今正面對威脅,包括面對民主的敵人,及利用民主體制達成自我利益的政黨、政治人物或企業,或者是想獲取利益的代理人,來貫徹個人私利目的,面對這樣嚴峻挑戰,就應建設一個承擔責任的公民社會,就是要有獨立的新聞。
無國界記者組織東亞辦事處執行長艾瑋昂(Cedric Alviani)表示,台灣作為亞洲地區的民主與自由燈塔,但新聞體質不是很好,媒體追求腥羶色內容、中國政府干擾等問題,都影響到台灣的國家安全,甚至許多人認為,在總統大選前,許多組織性的假新聞也會影響台灣總統大選的結果。
艾瑋昂指出,但無論台灣怎樣保護不受假新聞影響,並堅守原有的價值,媒體及政府都有權知道新聞的真實性,若只是一昧阻擋、壓制假新聞,其實不足以遏止假新聞,而是應該要讓大眾再次相信媒體,期盼透過今天的討論後,能為台灣在未來制定打擊假新聞政策時提供參考。
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廖福特認為,從民主角度來看,假新聞扭曲及誤導了民主決定的過程,將導致民主的決策受假訊息影響,使得民主的體質受傷害,造成民主倒退,另從人權角度來看,有些人會認為打擊假新聞會傷害表意自由,但其實所有表意自由都需有所節制,必須有限度限縮假新聞發展,而限制是在一定的程度內並不會傷害人權,期望能在維持民主、人權自由下,找出打擊假新聞方法。#
如何擊退假新聞?台專家:應擁有獨立新聞 | 新聞界 | TIJC | 大紀元 http://bit.ly/2FcN8ln
台大教授蘇宏達批評故宮政策,遭依違反社維法移送法院裁處。士林地院認定,蘇宏達言論屬可受公評之事,裁定不罰。 https://is.gd/aBEyAx
蘇宏達案為民眾於臉書社團轉貼「消滅故宮」之不實影片,故宮曾嚴正駁斥相關內容非屬事實,經該局溯源蘇宏達教授於臉書製播該則影片,認定屬社維法案件,故依法函送北市府警察局依權責處理,「只查不法,不查水表」,對於假訊息案件一切依法偵辦,不分藍綠,黑韓也照抓。蘇宏達 - Google 搜尋 http://bit.ly/302m4ig
不滿台大挺蘇宏達 台大學生會槓上校方:「言論自由不應無限上綱!」 | ETtoday生活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102/1616173.htm#ixzz6AGCJLDbU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台大教授批消滅故宮遭查水表? 故宮:去年已澄清非事實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bit.ly/2tCKSAY
台大學生會不滿校方 提案撤回挺蘇宏達貼文遭拒 | 芋傳媒 TaroNews http://bit.ly/2ug19w7
不滿台大挺蘇宏達 台大學生會槓上校方:「言論自由不應無限上綱!」 | ETtoday生活 | ETtoday新聞雲 http://bit.ly/2sSK3UH
紐時:中國影響台灣選舉 取道社群媒體手法細膩
統大選將於11日投票,「紐約時報」報導,官員與專家憂心,中國正在實驗操弄社群媒體影響選民。在台灣民主又充斥假消息的環境中,這種細膩的分化手法更容易操作。(資料照)
統大選將於11日投票,「紐約時報」報導,官員與專家憂心,中國正在實驗操弄社群媒體影響選民。在台灣民主又充斥假消息的環境中,這種細膩的分化手法更容易操作。(資料照)
2020-01-07 10:25:57
〔中央社〕總統大選將於11日投票,「紐約時報」報導,官員與專家憂心,中國正在實驗操弄社群媒體影響選民。在台灣民主又充斥假消息的環境中,這種細膩的分化手法更容易操作。
報導說,北京以政治宣傳和恫嚇企圖影響台灣選舉的歷史悠久,但強硬手段似乎激起台灣選民反感,這成為北京改用數位時代更細膩手法分化與激起台灣內部對立的緣由。
根據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報告,近幾個月,社群媒體臉書(Facebook)流傳許多真偽難辨的內容,包括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用腳踹長者行李、去年11月24日總統府前大批民眾陳情抗議、只要總統選票投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就會自動被視為廢票,最後都證明是假訊息。
去年5月,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發表「中國假訊息心戰之因應對策」報告,敦促採取全政府、全社會對策,擬定整體反制策略有效因應。
報告寫道:「依據學者研究,假訊息是資訊戰的最後一步,發現假訊息,表示你已經被滲透完畢了。」
報導指出,台灣社會已提高警覺面對中國假訊息威脅,政府加強法律規範,以防謠言或不實訊息散播造成損害。臉書、Google和通訊軟體LINE等業者同意加強管理各自平台之際,政府部門與公民社會團體也繃緊神經,盡可能以最快速來闢謠。
財團法人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作戰與資訊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曾怡碩說,正如俄羅斯試圖干預美國選舉,中國的終極目標是打擊民眾對民主制度的信心。
報導寫道,諸多跡象顯示北京致力提升資訊戰技。
社群媒體推特(Twitter)去年8月宣布936個可疑帳號停權,反制北京企圖抹黑香港抗爭人士的手段。推特在中國大陸遭封鎖,網民須用虛擬私人網路(VPN)等工具「翻牆」才能瀏覽。許多遭停權的帳號是透過VPN連上,推特研判這是北京針對香港抗爭發動的資訊戰一環。
2018年,一篇與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統一戰線工作部相關的期刊文章表示,北京未能在台灣形塑有利於兩岸統一的公共論述。
去年11月,中共中央統戰部在北京首度召開網路人士統戰工作會議,部長尤權指示加強對網路紅人、直播主和職業電競玩家等人士的思想政治引導,「支持他們在輿論引導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紐約時報報導,過去在台灣,中國網軍因使用簡體字,很容易就可辨識。如今他們更善於隱藏身分,但仍會因兩岸言語使用差異而露出馬腳。
報導舉的例子是YouTube「玉山腳下」頻道自稱「希達」的網路人士。他的中文帶有些許台灣腔,字幕使用繁體字,影片內容大多批評總統蔡英文。他在片中未揭露真實身分,搜尋其他網站可發現,他是任職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記者張希達。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說:「我們清楚,那些製造對立的人也在打造社群、相互取經,幾乎每天都在創新。」
研究中國影響力的國立台北大學助理教授沈伯洋認為,中國散播假訊息不見得都是受北京當局指示,許多活動背後似乎是組織零散的鬧事者在以訛傳訛,放大已在台灣社會流傳的謠言。
沈伯洋密切留意疑似被中方收買或支持的台灣社群媒體帳號。2018年11月九合一地方選舉前,他與團隊成員緊盯多個討論台灣政治的YouTube頻道,發現這些頻道在選後幾天就消失無蹤
紐時:中國影響台灣選舉 取道社群媒體手法細膩 - 2020 決戰總統立委選舉 http://bit.ly/37O4j97
選舉、疫病、網路騙子:對抗假資訊的6大指南 | 黃哲斌 / 反作用力 | 獨立評論 http://bit.ly/2vLMUjK
我們該如何阻止假資訊侵蝕、毀壞我們的公共生活及民主根基?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大選落幕,正值政壇權力洗牌、民間重建破碎信任之際,新型病毒大舉來襲,惡意訊息隨之流竄,網路假資訊似乎永不打烊。
最近,你極可能看過「台灣疫情爆發,政府掩蓋病例及死亡數」的網路貼文,發文者以聳動語氣,伴隨「我的某某親戚,是誰誰誰的鄰居或同學,消息千真萬確,趕快轉發」等聲聲催促,誘使社群下線協助傳布假訊息。
從選舉到疫情,我們更加確認:「網路假資訊不會消失,就像人性的惡不會消失、各種團體利益的衝突不會消失」,我們能做的是:理解它的成因與作用,學習與之共處,以種種努力,阻止假資訊侵蝕、毀壞我們的公共生活及民主根基。
重建資訊免疫系統
在剛結束的那次選舉過程中,我們清楚看到,「資訊的紊亂失實,成為政治歧見的狡猾巢穴,不但催生各種同溫層,進而助長狂熱、煩躁與敵視」,任一陣營的虛假訊息,都會引發另一方支持者憤怒反擊、仇恨動員、情緒勒索,選舉主軸逐漸往兩極拉扯,政策辯論及檢視空間被極度壓縮,候選人為爭取「網路聲量」,幾乎只能效法內容農場的「詐騙點擊」。
至於散播疫情謠言的訊息,背後大多也有政治動機,試圖造成社會恐慌、製造紛歧分化,等於是選舉假資訊的變種;換言之,就像新型病毒一樣,我們必須在它們下次變形、侵襲之前,先產生抗體,做好防疫準備。
因此,與其擔憂下一次選舉的資訊戰爭,不如現在捲起袖子,重建資訊免疫系統,在「真相碎片化」的時代,尋求公共議題討論的共同基礎,或許,這是一條最笨、最麻煩的路徑,卻是撐開理性辯論空間,鞏固民主體制的必備保護傘。
假資訊之所以殺傷力強大,培養皿條件在於:匿名,快速廉價,社會偏見,兩極分化。因此,假資訊的反制原則,就是盡力促成一個「透明,平衡,可驗證,可問責,個體自發,群體協作」的數位傳播環境,在此原則下,透過專業媒體與資訊公民的合作,或許可以張開一個健康的資訊網絡。
關鍵步驟如下,之前曾分享部分概念,這次是打包總複習:
一、改變「隨機資訊」模式
2005年,iPod Shuffle誕生,由於體型迷你,不利複雜操作,因此標榜「Life is random(生活是隨機)」,強調隨機播放曲目,結果大受歡迎。這種「選擇權外包」的資訊接收模式,在臉書等社群媒體時代透過演算法進一步強化,既帶來便利,也導致媒體品牌弱化、資訊關係斷裂、新聞良莠不齊、讀者選擇困難等現象,因而露出巨大縫隙,讓假資訊趁機入侵。
二、重建資訊體系
就像食安問題,「生產者的品牌信任與問責」是重建資訊體系的關鍵步驟,越來越多人關閉手機提示、主動訂閱追蹤特定新聞來源,當我們重視資訊履歷,強調資訊溯源,看到任何網路訊息,第一步先問「資訊來源是哪裡、是否可信」,第二步再問「是否經過查核確認」,就是防堵不實訊息或資訊攻擊的第一步。
重拾「資訊自主權」的過程,需要一個痛苦過渡期。RSS平台、書籤網站的式微,讓數位內容的選擇中介變得困難,一張粗製濫造的長輩圖,就能藉由臉書社團或Line群組等半封閉管道大量流傳。因此,「資訊履歷」成為日益重要的概念,像是無國界記者組織發起的「新聞信任倡議」,與歐盟標準化委員會合作,希望透過類似ISO標準化,讓一般讀者得以辨識可信新聞來源,同時推動與臉書、推特及Line等平台認可,作為查核訊息可信度的準則。
三、學習查核技能,參與查核組織
重建資訊體系的另一面,就是查核、拒絕、檢舉可疑消息來源,例如《紐約時報》提及的「玉山腳下」,《報導者》追蹤的「密訊」,背後都具備隱匿的政治動機。一方面,我們應該鼓勵所有數位媒體及網紅自我揭露經營者背景及隱藏利益,作為可信來源的基本門檻;另一方面,網路使用者必須建立共識,不分享、不點閱「來源不明的網路連結」,不轉推「尚未詳讀或難以查證」的文章與影像。
尤其是「標題或內容聳動,但未註明可核實的來源出處,也未經主要媒體或查核組織驗證,而且鼓吹仇恨歧視、分化暴力」的貼文,應一律避免散布。在此同時,學習基本查核技巧,是一種很棒的防身術,無論是借助可信的查核機制,或加入查核團體擔任志工,都能反向回饋自己的網路人脈。假設,我們能募集一萬名「查核小幫手」,透過他們的人脈節點,以鼓吹「防堵詐騙」的熱情,持續傳布查核的概念與技巧,將可有效阻斷或遏止假資訊的傳播鍊。
四、建立並交換白名單與黑名單
在數位訊息隨機接收、資訊體系有待重建的過渡期,積極可信的中介者越發重要。「最小可行方案」是鼓勵每位網路使用者建立自己的「資訊白名單」,同時,盡可能與友人交換這份可信來源清單,如此一來,既可緩解彼此的「資訊選擇困難症」,藉由交換與討論,也將形成一場民間自發的數位素養運動。
一項重要原則是,這些名單可涵括專業媒體、網路寫手、社群帳號或網紅,但避免納入未揭露身分及利益,且設置時間太短,或經常分享問題訊息的網站或帳號。請記得,假資訊來源經常偽裝成新聞網站,並刻意混淆意見與事實,這類網站或臉書專頁,應列入「資訊黑名單」。
五、形成資訊信任圈,並向外擴散
垃圾郵件最猖獗之際,「擋垃圾信」成為網路顯學,我們甚至封鎖濫發轉寄信的朋友;如今,假資訊是危害更大的垃圾訊息,如何以系統機制自動濾除,目前技術尚未成熟,也有不少疑慮。最好方法是,透過「資訊白名單」的交換,建立個人的「資訊信任圈」,亦即自動無視或封鎖濫貼錯假訊息的網友;至於Line及臉書等科技平台,可協助建立一套資訊交換準則,構築一個相對負責的社交信任圈。
六、自發公民編輯,形成資訊同盟
現有資訊體系重大漏洞之一,就是一般人注意力時間的缺乏,沒有時間精力理解複雜社會議題,很容易落入「媒體操縱者」的圈套,誤信錯誤或偏頗訊息;加上主流媒體弱化,勢必需要一群資訊服務志工,扮演類似「公民編輯」或「資訊策展人」的角色,消化、彙整困難議題,再以易於理解的文圖,提供維基百科式的一頁飽足。
不同領域專長的資訊中介者,可以設計不同性質的策展媒體。舉個例,關心時事議題者,可以策劃一份《一五一十電子報》,針對空污、年金改革、美中貿易戰等重大議題,先用「1句話」說明衝擊影響,「500字」簡述來龍去脈及癥結,「1張圖表照片」將重要資訊視覺化,最後附上「10個連結」作為可信資訊延伸。這些定時出版的內容,既有網頁版本,也有新聞信或即時通訊的主動發送版本,年久月深,將成為理解公共議題的入口第一站。
這類概念技術上不難,關鍵在於以下三點:
.妥適解讀新聞脈絡,以簡馭繁,同時兼顧延伸與更新彈性;
.盡可能公平客觀,陳述事件核心及各方立場,求其精準扼要,並提供原始資訊來源,接受檢視質疑;
.揭露身分及財務來源,自證關心公共價值而非特定利益。第三點尤為重要,這類新聞策展編輯,功能幾乎等同一個小媒體,實名揭露並不妨礙言論自主,反而可以累積信任及責任,逐漸成為一個可辨識的影響力來源。
在此過程中,專業媒體可扮演主動角色,協助建立一個嚴謹、負責的資訊網路,甚至積極發動一場資訊素養運動,自身同時接受檢驗,爭取躋身數位讀者的「資訊信任圈」。
防堵假資訊,尋求公共討論的最大公約數
我在去年5月的文章提到,鼓吹戒除網路成癮、「善用時間」(Time Well Spent)的科技人哈里斯(Tristan Harris),曾借用生物學家的觀點,認為數位時代的人類社會,正陷入「舊石器時代情緒,中世紀機構,神一般技術」的矛盾中。選戰期間的假資訊是最好例證,造假的數位傳播技術,已超越政府或企業機構的治理能力,卻讓人類本性缺陷發揮淋漓,讓我們被蒙蔽,被切割,互相敵視,互相妒恨。
大選結束了,疫情仍在擾動,下一次選舉並不遠。台灣的特殊政治處境,變相鼓勵一個狂熱激情、愛憎強烈的意見市場,壓縮平和對話的輿論空間;社群網站的機制與氣氛,更進而獎勵此一動機。盡力營造一個以事實為基礎的數位資訊環境,不見得能解決社會分歧,但有助於防堵假資訊的媒體操縱,尋求公共討論的最大公約數,去咳化痰,去悶解鬱,緩解各種訊息偏執症候群。
這條路並不容易,卻是台灣社會的修補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選舉、疫病、網路騙子:對抗假資訊的6大指南 | 黃哲斌 / 反作用力 | 獨立評論 http://bit.ly/2vLMUjK
「老婦人臨櫃領500元遭拒 那就2億全領出來!」 假的啦!
〔本報訊〕中國近來傳出一名老婦人日前到銀行櫃台想領500元,銀行櫃員因為金額過小便不耐煩地要他去ATM領,婦人一氣之下便向櫃員說,「那就把卡裡的錢全領出來」,霸氣回應引發中國許多網友熱議。
不過該新聞發酵多日後,中國騰訊大粵網稍晚查證其實為假新聞,部分媒體也在官方微博致歉。
根據中國《南方網報導》,中國廣州一名張姓婦人日前到銀行臨櫃想領500元現鈔,但櫃台行員因為金額過小便當場不耐煩,要婦人自己到ATM領。婦人聽完便回「那就把卡裡所有錢都領出來」。行員一查才發現,婦人的戶頭存款多達2億,便和婦人說「卡裡有2億元,要領出來要預約」,於是婦人便要求領30萬出來,沒想到行員領出30萬後,婦人將500元抽出來,接著對行員說,「幫我存29萬9千5百元」,當場反將行員一軍。
霸氣行為一出,也有部分網友提出質疑,認為這可能是假新聞,畢竟在中國「誰敢隨便秀出2億?」,以此質疑消息的可信度。中國騰訊大粵網更追查源頭,發現該新聞的首發網站所附的三張圖片,均是以前其他新聞的照片,證實為假新聞,由於近日這則新聞在中國國內廣傳,目前部分媒體在官方微博闢謠、致歉。
-----------------
在假新聞盛行的時代,需要陪伴長輩養成辨識資訊來源的習慣。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上週某晚接近睡覺時間,收到最近學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家母傳給我一則訊息:「明天凌晨1點至晚上23點,中國網絡開始清理整頓LINE,所有群組都不要發圖片和連結……」(以下省略)
和你家長輩一起對抗假新聞!心理師的「不受騙處方」 | 郭振賦 / | 獨立評論 http://bit.ly/2tWSfn7
看完那則訊息,筆者心裡當真喜憂參半。喜的是,家母終於也加入長輩文的行列,對於一些節慶時令的到來,不怕沒有人提醒她何時該多加件衣服、何時可以吃些什麼當令食補;憂的是,如果家母沒有養成正確的習慣去辨別哪些訛傳可以看過笑一笑就好、哪些資訊是有依據而內容確實值得參考,那還真是不如不會用LINE算了。
例如前述家母轉發給我的訊息,早在2017年就已證實是從微信開始出現的謠言,事隔2年多後,收到家母戒慎恐慌地傳來那則訊息,心裡實在哭笑不得。
多媒體時代的活到老學到老
就動機而言,開始學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長輩,在對於有線電視台重播的內容開始感到百無聊賴之餘,或多或少會點開群組,主動去瀏覽那些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也許本來只是在某個成員百人的LINE群組裡,滑到一首鄧麗君女士的經典歌曲,勾起了他們青壯年時期的回憶,於是點進YouTube程式裡一首接著一首地聽下去,任由大數據運算所自動推薦的歌單不斷播放;殊不知,也許聽了半小時之後,已經自動跳接到另外某些YouTube頻道裡,開始被動地接受那些有意無意大量推播的內容,甚至開始被某種意識形態給潛移默化而不自覺。
在假訊息、假新聞充斥的多媒體時代,如同沈伯洋助理教授所述:「認知心理學中最厲害的洗腦,就是讓你自己得出結論。」等到長輩已經下意識地接受了某方的意識型態,面對任何的新聞與資訊,他們的理解打從一開始就已經與其他人有所不同。
前陣子,我在臉書粉專上分享了短短一則只有文字、沒附上任何圖像的貼文:「在台灣,會看YouTuber發影片曬兒子的人,比起會看TED演講、看諾貝爾得主演說影片的民眾,前者保守估計人數至少是後者的數十倍。而我們的民主制度是多數決來選出國家領導人。心理師總感到心裡頭抖抖的。」
本以為會一如往常石沉大海的發文,意外地得到一些回應:「說出這種話的這位心理師的民主素養也讓我蠻震撼的」、「民主在於無論性別、種族、教育程度、喜好觀看之影片為何,均票票等值,多數決沒有甚麼不對。」我不知道一般人發文後得到如此回應的反應會是什麼;在我的情況,一股挺身而出來跟假新聞、假訊息對抗的鬥志油然而生。
當我在一個成員全是心理學系畢業生的LINE群組裡分享本文的題目時,引起不少同學、學長姐和學弟妹的興趣:如何能夠應用心理學來反制長輩文、假新聞跟假訊息?雖然最後群組裡的討論只是打趣地說「把家裡的有線電視設定成只能看特定某些頻道好了」等戲言,卻也讓我意外地想到,何不從心理學的基礎:認知、情緒、行為等三個層面,來嘗試改變這樣的現況?
陪伴長輩養成辨識資訊來源的習慣
19世紀英國劇作家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說過:「多數人都是不相干的人。他們的想法是別人的意見,他們的生活是東施效顰,他們的熱情是拾人牙慧。」
認知上,比起直接無視、否定長輩所轉發的訊息;我們可以表現出好奇的求知態度,詢問長輩所轉傳、轉告的網路資訊來源為何。在筆者的經驗裡,那些未載明研究者(研究單位)、沒有發表年份、沒有研究題目的,開頭是「根據英國研究指出」的文章最讓我頭疼,因為從內文裡根本查不到任何資料來源的關鍵字,想反駁都找不到施力點。
開個玩笑:既使長輩是根據金庸先生的《書劍恩仇錄》所述,因而相信某些藥物或藥草內含與天山雪蓮相近的珍貴成份,故有續骨消瘀、療傷健身、延年益壽之神效,我還可以根據藥理學來跟長輩分享,包括吲哚美辛(Indomethacin)在內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對於消炎、止痛、抗血栓的功效遠比從野生天山雪蓮萃取出來的植物性成份更好,況且前者全民健保還能部份給付;而後者則是《中國植物紅皮書》中的瀕危物種、人工栽植成本驚人。
陪伴長輩學習時的態度,我們也許可以回憶、或想像一下我們自幼牙牙學語時,長輩們在我們耳邊細心教導,一字一句不厭其煩地重覆的耐性;對長輩在學習透過多媒體來獲得新知時,筆者特別會提醒自己避免擺出面對無知者的姿態,以防澆熄長輩們不恥下問的求知慾。回憶過往許多次在銀髮族講座時,聊到長輩們的學習狀況之所以看似不佳,不是他們學不會,而是教的人不懂得怎麼教:「不然叫那些說您們學智慧型手機很慢的晚輩,來比賽看看誰打珠算算盤的速度快啊?」台下長輩往往鼓掌叫好,也許我正說出了他們一直以來的心聲。
情緒上,明知道長輩會因為認知失調所致的焦慮而傾向於轉發來路不明、正確程度有待商榷的訊息;我們可嘗試延用矛盾意象法(Paradoxical Intervention)的概念,刻意強化長輩認知失調的狀態。舉例而言,何不乾脆站在完全支持長輩信任網路轉載資訊的角度,鼓勵家中長輩完全依照他們在Line、多媒體上看到的每一則訊息去調整自己行為與生活習慣?相信用不到太久的時間,多數長輩就會受不了如此多元、繁雜訊息彼此之間的互相矛盾與衝突,而體會到「盡信LINE不如無LINE」的道理。
行為上,就需要花多一些時間、集思廣益了。筆者目前嘗試過的方法就是開源節流:開源部份,首先就是以「我來幫妳更新一些好用的app」的說詞,拿家母手機,在她的YouTube 訂閱TED、天下雜誌video、康健雜誌等頻道;其次,我也試過自製長輩圖,做法上就是四處拍一些晨光暮色、山水遠景、花草露水,然後自己把希望長輩能多接觸的資訊,化為簡短3、4句的文字(還引用出處),再發送到群組裡頭。節流部份,筆者目前嘗試過的作法則是趁著幫長輩檢查手機功能的時候,取消訂閱一些來路不明的頻道。
就行為心理學的角度,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的原則不外乎:忽視不恰當的行為,增強恰當的行為。當長輩興致勃勃地拿一些不知所云的訊息來與我們分享時,去除所有不屑、責難的反應,以避免製造出與長輩對立的狀況,只要淡淡地予以忽視即可;而當長輩分享的訊息是符合邏輯、科學論證的,最有效的正增強物不外乎就是我們的鼓勵與肯定,別吝惜我們的喜悅與口頭褒獎:「哇!你怎麼知道這個的?有見識耶!」隨之與長輩進一步討論正確訊息的內涵,並實際陪伴長輩身體立行之,應是有效的作法。
就現況而言,為數不少的長輩們不知道怎麼Google、不懂得如何辨別維基百科上哪些資訊是有研究根據的、不知道如何交叉比對哪些資訊具有較高的可檢驗性……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長輩閒來有致時,在他們身邊一個步驟接著一個步驟來引導他們練習,期望他們能早日熟能生巧的。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估計,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將於2026年突破20%門檻,邁入超高齡社會的人口結構。在可預見的不久將來,我們每個人平均要照顧的長輩人數只會越來越多。除了努力增加收入、督促政府落實相關政策與措施之外,撥空陪伴家中長輩儘早學會透過多媒體吸收新知,培養照顧自己身心健康的良好習慣,也是眼前的當務之急。最重要的是,再忙,也不能忽視長輩們的人際互動需求。畢竟,轉貼再多則早安,也抵不過週末早上坐在長輩身邊,陪他們吃一頓早飯。
(作者為諮商心理師。)和你家長輩一起對抗假新聞!心理師的「不受騙處方」 | 郭振賦 / | 獨立評論 http://bit.ly/2tWSfn7
「假新聞」有目標的野火 現代人關鍵力:媒體識讀 https://bit.ly/3t3LJ7S
假新聞,充斥我們的生活,但假新聞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一直都存在,以前有,未來還是會出現,更不是社群媒體出現才被發明的,社群媒體只是加劇了傳播的速度及廣度,澄清的速度跟本趕不上變異的速度,甚至逐漸形塑了我們以為的現實。《公視主題之夜Show》本周播出PBS美國公共電視在2020大選前夕完成的紀錄片,闡述了假新聞的傳播方式和原因,比想像中還要歹毒而且廣泛,善於使用數位工具的年輕世代也難以免疫,培養「媒體識讀」能力已經是21世紀人人必修的一門課程。
自2016年以來,這個詞彙變得超熱門。
紀錄片《假新聞:在假消息時代追尋真相》fake news:「所謂的假新聞。」
紀錄片《假新聞:在假消息時代追尋真相》:「所謂的假新聞。」
紀錄片《假新聞:在假消息時代追尋真相》:「假新聞。」
紀錄片《假新聞:在假消息時代追尋真相》:「你是假新聞。」
上屆美國總統要對「假新聞」這個詞的流傳與盛行負上部分責任,只不過,川普認定的假新聞,和正統字典裡關於假新聞的定義並不同(*見註1與註2)。有趣的是,20年前,一般美國人口中的假新聞也大相逕庭。
《週六夜現場》嘲諷川普橋段/紀錄片《假新聞:在假消息時代追尋真相》:「謝謝,你聽過什麼叫做真實新聞嗎?」
新聞博物館內容與展覽部副理 派蒂.呂勒/紀錄片《假新聞:在假消息時代追尋真相》:「當強.史都華開始他的脫口秀時,人們戲稱這是假新聞。」
強·史都華在1999年一月接手《每日秀》,將它轉型為關注政治的時事諷刺節目,還剛好碰上柯林頓惹出的史上最腥羶、濃嗆勝雪茄的白宮內醜聞。
《每日秀》(1999年1月11日)/紀錄片《假新聞:在假消息時代追尋真相》:「你失控了,他失控了,整個審判都如此性感。」
《每日秀》藉由「正常而認真」...
前阿拉斯加州州長 莎拉·裴琳(2014年4月)/紀錄片《假新聞:在假消息時代追尋真相》:「我們用水刑替恐怖份子受洗啊!」
與幽默誇張的互相對抗,反證出新聞事件的荒謬性。
《每日秀》(2014年4月29日))/紀錄片《假新聞:在假消息時代追尋真相》:「:「啥?」
劇照/公視主題之夜Show 提供©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劇照/公視主題之夜Show 提供
但是20年後,「假新聞」這個詞彙變成惡意的,難道是人類變笨了嗎?難辨真假與反串嗎?
紀錄片《假新聞:在假消息時代追尋真相》:「網站興起後數位世界起了重大變化。」
主因還是在於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說到假新聞流竄,許多人會將矛頭指向年長人士,認為他們最容易相信並在line群組中轉傳虛假不實的訊息。
美國國家媒體素養教育協會執行理事 利普金/紀錄片《假新聞:在假消息時代追尋真相》:「65歲以上的人口,在2016年大選中所分享的假訊息,比其他任何年齡層都多。」
多與寡的分別罷了,白髮蒼蒼才學習上網的長者,或是出生於網路世代的年輕人,都可能無法辨別真假。台北大學犯罪學助理教授沈伯洋,就曾在課堂上做過測驗。
台北大學犯罪學助理教授 沈伯洋 aka撲馬/映後論壇《假新聞 真議題 !》:「那其實有一個謠言已經傳了一年了,就是說這個(台灣)中選會,是拿了CIA的隱形墨水,已經印在我們的選票上面,如果一到特定的日期,它就會浮現在特定的候選人上面,所以那個候選人就會當選。」
報導者副總編輯 劉致昕/映後論壇《假新聞 真議題 !》:「好神奇!」
台北大學犯罪學助理教授 沈伯洋 aka撲馬/映後論壇《假新聞 真議題 !》:「對,這個要證明,當然也可能有它的方法,但我覺得比較有趣的事情是,我有在大學給學生做說,那有多少人相信這個陰謀論,我們把它夾在在一百多個題目裡面,結果發現竟然有三成,對,那我覺得三成其實對我來講,這個比例聽起來好像也是蠻高的。」
意不意外?吃不吃驚?《公視主題之夜Show》本週五的映後論壇,邀請多名從事事實查核的公民代表進行討論,「假新聞」經常被政客利用來改變選舉結果,而沃草總編輯洪國鈞提出一項研究,佐證年紀輕不僅無法對「假新聞」免疫,還更可能有意無意間成為共犯。
沃草總編輯 洪國鈞/映後論壇《假新聞 真議題 !》:「我舉的其實也是台大的研究,它其實裡面就有講到說在2018的選舉,其實是年輕人比較容易因為假訊息,而改變他們的投票行為。」
劇照/公視主題之夜Show 提供©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劇照/公視主題之夜Show 提供
所以,別再刻板印象認為老人容易被「假訊息」所騙,而有心人士鎖定散播假訊息的對象,是所有人都無法倖免,只要你會拜Google大神。
時任美國聯邦眾議員 泰德·波伊(2018年12月11日)/紀錄片《假新聞:在假消息時代追尋真相》:「如果我走去強森先生身邊坐下,然後帶著我的手機,google會知道我原本坐在這裡,後來移動到那邊嗎?」
Google執行長兼董事長 皮查伊(2018年12月11日)/紀錄片《假新聞:在假消息時代追尋真相》:「我真的不清楚。」
許多人都會透過Google搜尋引擎尋找想要購買的商品,而當品牌透過谷歌下廣告時,它使用關鍵字演算法來鎖定消費者。
沉睡巨人媒體行動組織共同創辦人 南迪妮.潔米/紀錄片《假新聞:在假消息時代追尋真相》:「我第一次去了極右翼布萊巴特新聞網,是在得知大選期間發生的事之後,我想親自了解一下該網站的內容,而當我第一次點進那個網站,我震驚地看到我常買的品牌的廣告,我平常消費的品牌都在那邊下廣告。」
劇照/公視主題之夜Show 提供©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劇照/公視主題之夜Show 提供
劇照/公視主題之夜Show 提供©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劇照/公視主題之夜Show 提供
她是沉睡巨人媒體行動組織的創辦人南迪妮潔米,覺得事有蹊蹺後,她利用推特聯繫這些「愛牌」,發現這些廣告是在品牌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放置到散布極端與不實訊息的網站上。經由她的舉發,這個極右翼新聞網在三個月內損失了九成的廣告收益。
沉睡巨人媒體行動組織共同創辦人 南迪妮.潔米/紀錄片《假新聞:在假消息時代追尋真相》:「每年有2.35億美元用於資助假訊息,每贊助不實訊息一美元,正派經營的媒體就少賺一美元。」
《公視主題之夜Show》選播這部PBS美國公共電視在2020美國大選前夕所完成的紀錄片,闡述了假新聞的傳播方式和原因。但是,假新聞應該由誰來管呢?政府介入會有打壓異己,侵犯言論自由的問題,讓社群媒體刪除訊息關閉帳號,會有資本家操縱言論的疑慮。有人主張要加強管制,有人則是堅決反對。而在社會達成共識之前,我們只能靠自己,學習像南迪妮潔米的媒體識讀能力。
紀錄片《假新聞:在假消息時代追尋真相》:「現今的公民需要具備什麼素養呢?我認為是媒體素養。」
註1:
川氏假新聞──媒體捏造故事詆毀我川普與眾親友盟。
註2:
劍橋辭典假新聞──看似是新聞的虛構故事,在網路或其他媒體上流傳通常是為了影響政治觀點而產生,或是以開玩笑的方式呈現。
「假新聞」有目標的野火 現代人關鍵力:媒體識讀 https://bit.ly/3t3LJ7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