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不起自己拒離巢 全球青年患依賴綜合症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12 17:45 
美國的80後及90後普遍擁有大學學位,但由於求職困難及樓價高企等因素,經濟上不能自給自足,畢業後大多與父母同住。歐盟機構Eurofound調查發現,2011年歐洲各國有48%年輕人與父母同住,比率是歷來最高,原因是歐洲過去5年經濟危機令失業率高企。分析指家長過度保護兒女,令他們不願自立,有心理學家把這現象命名為「權利依賴」,形容它已成為全球青年的新型綜合症。
香港《文匯報》報導,調查顯示,2012年美國18至31歲成年人中,36%與父母同住,較2007年高4個百分點。得州大學教授芬格曼表示,導致此現象的主因是經濟不景。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出生的年輕人經歷多次金融危機,就業市場萎靡,大學畢業後即要償還巨額學貸。同時,社會提倡追求個人理想、遲婚、不受工作束縛及繼續深造等,促使他們更依賴父母。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弗雷指出,年輕一代長期依靠父母接濟,降低美國人口流動。據人口普查數據,截至前年3月的一年間,25至34歲群組中僅20.2%的人遷徙,較1965年少超過10個百分點,造成地區就業不均。去年3月在全國372個大城市中,59個的失業率低至5%,另有25個則高達10%。不少年輕人直言,搬至他區工作的生活成本高,因此情願失業也拒絕跨區工作。

歐洲也出現相同趨勢,現時不少已工作多年、甚至30多歲的人仍與父母同住,其中意大利更有多達79%年輕人仍與父母同住。Eurofound調查發現,雖然這一代年輕人教育程度較高,前景卻不如上一代,也較難過獨立生活。幾代人同住的家庭生活滿意度較低,貧窮率也較高,同時亦不利老齡化社會提高生育率。

近年全球年輕人傾向依附家庭,部分人畢業後更自甘墮落成為「雙失」,二三十歲仍靠父母接濟過活,最年長的個案甚至超過40歲。分析指家長過度保護兒女,令他們不願自立,有心理學家把這現象命名為「權利依賴」,形容它已成為全球青年的新型綜合症。

不少年輕人無法負擔房租,於是一直與雙親同住,久而久之依賴父母照顧,而非獨立成家。日本、澳洲及德國等地均有專門名詞,描述這些無法離開父母的青年,他們不一定沒經濟能力,但共通點是不想負擔獨立後的生活支出,令自己失去享受青春的機會,於是選擇留家或不斷進修,推遲踏入社會的時間。

然而,父母附和年輕人對工作的不滿,甚至向「雙失」子女提供資助,反而可能令他們失去工作動力,對他們有害無益。

不少青年躲在房間迷失於思考人生方向,欠缺實質行動,長遠將失去謀生技能。有心理學家建議父母要決斷,不再接濟兒女,迫使他們面對困難,而非逃避。

美國上世紀經濟穩定增長時期,社會流動性高,年輕人獲得向上爬的機會。2008年金融危機後情況完全改變,社會架構變得牢固、流動性大減,能在社會階梯成功向上爬的例子愈來愈少。大西洋彼岸的英國同樣面臨困境,當代年輕人獲得的機會遠遜上一代,成為社會上的「輸家」。

英國前內閣大臣、現任政府社會流動性委員會主席苗易彬指出,雖然英國經濟過去兩年持續增長,但18至24歲人口就業比例僅為60.8%,低於經濟衰退前、2007年初的65%。30歲以下年輕一輩縱使受教育程度高於上一輩,在就業、收入和置業方面卻遠遠遜色。那些不是出身於富有家庭的孩子,將難以跨越這條社會鴻溝。

美國的情況亦相似,在收入最低20%群體出生的美國人中,只有6%能爬升至收入最高的20%。國在跨世代流動方面亦落後法國、德國及加拿大等國家,專家估計,子女有40%至60%機會「繼承」父母的收入水平,削弱貧窮家庭子女的脫貧機會。
-------------------------------
今天是日本的成人節,全國放假一天。各地政府均為年滿20周歲的年輕人,舉行成人儀式。

據總務省的統計,今年日本達成人年齡的有126萬人。日本的法律規定,滿20周歲屬於成人。成人後,政治上擁有選舉權,經濟上可以擁有自己名義的信用卡,可以學車擁有駕駛執照,喝酒抽煙,結婚不需要父母簽字同意。對於日本人來說,「成人式」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生節日。1421053029_718c  

 


日本女團AKB48近日在東京神田神社舉行成人式,由川榮李奈帶領22位成員穿和服現身,當天吸引1000多名粉絲冒著寒冬觀禮。而被音樂雜誌Oricon選為「最期待新成人」第六名的川榮李奈,雖然想擺脫「笨蛋形象」,但日前被問到算術題,竟把8乘2記成17,而小笠原茉由則希望做指原莉乃接班人。
文字 / 娛樂新聞組/東京14日電 , 圖片 / 東方日報提供 。 資料來源/世界日報 2015.01.14

photo (9)photo (4)  


房價下修 結婚購屋 靠爸族比率降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工商時報【蔡惠芳╱台北報導】

台灣房屋昨(28)日公布調查指出,有意結婚的眷屬和已婚族,有近5成3是靠自己買房、47.4%是靠爸一族。此外,55%受訪者希望「先結婚再購屋」,高於堅持「先有房再結婚」的族群。

台灣房屋針對已婚和目前有穩定對象的購屋族進行「結婚購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5%希望「先結婚再購屋」,另44.8%堅持「先有房再結婚」;交叉分析發現,北部60.4%選擇「先結婚再購屋」,中部人各半,南部高達63.9%偏向先有房、再結婚。

這項調查也指出,有32.6%希望婚後和父母同住一房,有30.3%是住同一個縣市,15.8%住同社區當鄰居。選擇與父母近距離同住的原因,以「就近互相照顧」比重最高,達53.4%;其次是「省錢」、佔38.6%;第三是「傳統孝道觀念」、佔34.1%。

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越來越多子女選擇結婚後的住家,希望和父母保持適度空間,因此愈來愈常見一個家族住在同一社區的不同樓層,產生「同一大門而不同戶」的現象。

另調查也顯示,婚後(或規劃)房屋來源為何?有46.2%是住在自己或配偶名下的房子,39.8%住在父母或長輩名下的房子,14%租屋

至於結婚購屋,需長輩金援者佔47.4%,(其中33.2%需金援頭期款,14.2%需大部分款項或直接贈與),52.6%是自己和配偶買房;與2年前(103年)調查相比,約56%購屋要靠父母,今年比例下滑近9個百分點,顯示近2年房價下修,小資族購屋門檻略降,加上願先結婚,等經濟穩定再購屋,靠爸媽比例微降。

=====================================

〈房產〉樓價高不可攀 英國青年買房「靠爸」比率飆升
news.cnyes.com查看原始檔三月 28日, 2017
英國社會流動委員會 (SMC)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英格蘭 25 至 29 歲的首次置業年輕人中,多達 34% 需依靠父母財政資助,比率是歷來最高,遠高於 2010 年的 20%。
委員會指出,在樓價攀升至難以負擔水平下,缺少父母資助的數以百萬計低收入青年,置業成為遙不可及的夢。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SMC 根據劍橋大學及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的數據,以及審視一系列調查結果進行研究,包括 2013 年及 2014 年間對 1.33 萬個住戶進行的「英格蘭房屋調查」,以及在 1995 年至 2015 年間進行、研究不同年齡群組置業情況的「勞動力調查」。
報告指出,34% 年輕人首次置業依靠父母贈送金錢或低息借貸,平均金額為 1.75 萬英鎊,還有 10% 是利用繼承的遺產買樓,意味近半數年輕人需家人幫助置業。
研究還發現,能夠「靠爸」的年輕人較其他人早 2.6 年置業,若在首都倫敦買樓更可早 4.6 年
此外,約 30% 擁有年幼子女的家庭,持有可用作為子女支付首期的資產,但若計算父母均沒有正式學歷的家庭,則僅 10% 認為他們有力協助子女置業。
報告預計,假如經濟轉差,依賴父母資助的首置人士比率,直至 2025 年仍會維持在 1/3 水平,2029 年更可能升至 40%。
英格蘭樓價攀升到年輕人難以負擔水平。
攝像者: 圖:AFP
英國土地註冊處數字顯示,英格蘭及威爾斯首次置業的平均成本,現時迫近 20 萬英鎊,一般人難以負擔。由於置業困難,不少人改為租樓,自 2000 年起,租住私樓人數增加 1 倍。
英國首相特瑞莎 ‧ 梅伊 (Theresa May) 為減輕民眾租金負擔,上月宣佈提供更多可負擔租金水平房屋,並加強規管出租物業的業主。不過報告主要作者桑德森建議,增建公屋、規管規劃發展程序及推行協助置業政策,才是促進社會流動的良方。
SMC 的報告還指出,在 2015 年,25 至 29 歲的年齡層中,僅 31% 的人擁有物業,遠低於 1990 年的 63%。 
房地產服務供應商第一太平戴維斯去年 12 月的調查亦發現,目前 25 歲青年只有 1/5 有自己的物業,比率偏低。
SMC 主席苗易彬擔心,年輕人擁有房屋的比例急速下降,無法攀上置業階梯,窒礙社會流動性。
曾於布萊爾政府出任衛生大臣的 Alan Milburn 表示,目前樓價高企,沒有父母資助的低收入青年,幾乎不可能置業,將加劇房屋市場的不平等情況,年輕一輩無法藉置業向上流動。
他提議當局在未來 10 年,於城市邊緣的綠化帶興建 300 萬幢房屋,透過增加供應壓抑樓價,同時透過減稅,鼓勵私人業主長期出租單位。
另外,英國前首相卡麥隆 (David Cameron) 提出的「起動置業計劃」,現屆政府即將推行,協助 23 歲至 40 歲人士以市價 8 折置業。
SMC 認為,當局應進一步擴展計劃,令更多低收入人士得以受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