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茶偽裝台灣高山茶非法獲利223萬 不肖業者被起訴
新竹地檢署檢察官指揮新竹縣調查站偵辦境外茶混充台茶案件。(新竹地檢署提供)
越南茶偽裝台灣高山茶非法獲利223萬 不肖業者被起訴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A6nxun
2024/10/23 12:49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新竹縣關西鎮茶業公司范姓負責人,被檢調單位調查發現,涉嫌購入越南茶葉再烘焙加工偽裝成台灣高山茶葉販售,導致消費者誤購,以此方式非法獲利223萬餘元,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及《刑法》詐欺取財等案件,新竹地檢署檢察官今(23日)偵查終結對范嫌提起公訴。
新竹地檢署表示,該署主任檢察官蔡宜臻、檢察官陳亭宇指揮新竹縣調查站偵辦此案。經查,高范姓男子為新竹縣關西鎮茶葉公司實際負責人,從事茶葉批發、調配及販售業務。
范明知不得陳列、販賣攙偽或假冒食品,卻自民國110年1月至111年6月間,自李姓男子經營的茶廠購入越南產地茶葉,並指示其員工將茶葉烘焙加工,偽裝成台灣高山茶葉,貼上標示「臺灣匠藏高山茗茶」及「高山茶精工督製」等虛偽產地標示對外販售。
范男另透過網路平台進行販售上開混充茶葉,導致消費者誤購,以此方式非法獲利223萬7040元。係犯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7款而犯同法第49條第1項前段之販賣假冒食品罪,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3款之以網際網路對公眾散佈而詐欺取財罪、刑法第255條第2項之販賣虛偽標記商品罪等罪嫌。
檢方強調,新竹地檢署謹遵行政院食品安全會議結論及法務部、臺灣高等檢察署指示,加強查緝不法業者將越南茶與台灣茶混裝假冒「台灣茶」銷售牟利的行為。為提升查緝效率,特與農委會農糧署等行政部門展開跨機關合作並透過台灣高等檢察署「打擊境外茶混充台茶案件協調小組」及民生犯罪查緝平台,針對高風險業者進行查緝而破獲本案。
檢方呼籲業者應誠實經營,避免觸法,否則將面臨嚴厲旳法律制裁;該署將持續遏阻境外茶混充台茶的行為,保障消費者與台灣產業發展的合法權益。
新竹縣關西鎮茶業公司范姓負責人,涉嫌購入越南茶葉再烘焙加工偽裝成台灣高山茶葉販售,導致消費者誤購。(新竹地檢署提供)
越南茶葉加工偽裝成台灣高山茶葉罐。(新竹地檢署提供)
越南茶偽裝台灣高山茶非法獲利223萬 不肖業者被起訴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A6nxun
越南茶葉加工偽裝成台灣高山茶葉罐。(新竹地檢署提供)
台灣茶 去年出口量成長19.12%
By 劉朱松,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6日, 2017
台灣是茶葉生產國,但去年度進口茶數量與進口值仍大於出口量及出口值。農糧署昨(6)日公布台灣茶葉去年度出口量逾5,355公噸、年增19.12%,出口值18.74億、年增約12.27%,但仍不如去年度茶葉進口量2.63萬公噸及進口值20.13億元。
農糧署分析,台灣手搖杯及瓶裝茶市場所需的紅茶與綠茶數量很大,但因台灣紅茶與綠茶產量相對較少,因而增加國外紅茶與綠茶的進口量。
農糧署表示,台灣茶葉去年度出口中,紅茶2,175公噸、部分發酵茶1,845公噸及綠茶1,326公噸,居出口量前三名。其中,部分發酵茶包括凍頂烏龍茶、阿里山茶及東方美人茶等多數台灣特色茶,因內銷需求暢旺且售價不錯,因此出口量不如紅茶。
另台灣紅茶出口量的主要國家或地區,包括大陸971公噸、美國413公噸及香港148公噸,分居前三名;另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也是台灣紅茶外銷主要國家。
台灣綠茶外銷市場以美國427公噸及大陸323公噸,居出口量前二名;其餘包括華人較多的香港、加拿大,及馬來西亞等三地,也是台灣綠茶出口主要市場。
至於部分發酵茶,凍頂烏龍茶、阿里山茶及東方美人茶等多數特色茶,因頗受大陸人、日本人及美國華人喜愛,所以,前五名的出口地包括大陸、日本、美國、香港與德國等。
另農糧署表示,二年一度的「衛生安全製茶廠1~5星級登錄」評鑑,最近登場,粗估5~600家業者報名角逐星級登錄評鑑,依往例推估,近1成業者可躋身4、5星級茶廠,且獲得1~5星級評鑑,有利各家茶廠進行國內外的產品行銷。
每年3萬噸進口茶 哪去了?|產業|即時|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國內茶葉年產量僅1萬4千多噸,但市場需求超過4萬噸,近3萬噸茶葉仰賴進口,其中以越南茶為大宗,占了2萬2千公噸,但消費市場幾乎不曾見過越南等進口茶,消失的3萬噸進口茶去了哪裡?
英國藍毒茶 揭開大黑幕
今年四月 「英國藍」茶葉殘留農藥引發的茶安風暴,解開了這個謎題。陸續有茶飲店的茶葉被驗出除草劑、殺蟲劑等殘留,追蹤源頭都和越南茶有關。混茶造成農藥殘留問題,重創本土茶農生機。
高市茶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天勇說,茶安風暴後,高雄茶葉銷售額減少2成,不少老茶行撐不下去,原本107名會員才3個月已少了十多人,「以往沒見過這麼蕭條景象」。
茶業重鎮南投,整體茶葉銷量較去年同期估計銳減超過3成,名間鄉茶產量占全縣6成,製茶廠開工率銳減3成以上。縣議員許素霞說;買氣能不能回溫,要等今年冬茶採收後才知道。
混充台灣茶 茶廠賺價差
南投縣副縣長陳正昇直言,茶商用廉價進口茶混充台灣茶已經是「公開的祕密」。進口茶價格比台灣茶便宜7成以上,有些茶廠大賺價差,這也是為什麼進口茶的數量年年增長,市場卻從不曾見過越南等進口茶的原因。
一名茶商說,進口茶有紅茶、綠茶和台式烏龍茶,經過「併堆(俗稱混茶)」後, 紅茶和綠茶主要作為罐裝茶飲、連鎖茶飲店的原料,烏龍茶則以台灣品牌茶葉銷售。
民國80年,台灣流行喝高山茶,同時因應工商化社會,袋泡茶(茶包)、罐裝飲料和泡沫紅茶店興起,廉價進口茶需求量也大增,且數量逐年攀升。
南投縣府調查名間鄉10家進口茶商,有7家是進口散裝茶,但混茶後,台茶、進口茶難辨,混茶獲利高達5成甚至更高。雖然茶農呼籲落實茶葉原料或產地標示,但反對力量不小,產地標示始終是口號。
過去進口茶 僅5%抽驗
茶農們表示,以越南政府為例,雖有農藥使用規範,但實際使用狀況仍舊是由農民自決,政府約束力有限,杜絕農藥茶進口,要靠政府強化邊境把關。
「說來很諷刺,進口茶抽驗率只有5%,反而是本地茶園每批茶都得送檢」,名間鄉茶農余金炘抱怨「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搞錯方向」。
進口茶的農藥檢測率低、價格低廉,利之所在,茶商當然樂於進口,難怪數量越來越多,如果不是手搖茶飲被驗出農藥殘留,政府全面檢驗,消費者永遠不會注意到,消失的3萬噸的進口茶,原來是被自己喝下肚。
圖/聯合報提供
---------------------------------------
製茶機比你阿公老!》5代茶香世家 製茶活歷史
〔記者鄭鴻達/頭份報導〕老茶師陳振芳的秀才曾祖父在乙未戰爭中抗日失敗後,逃到三灣種茶躲避追捕,也開啟陳家五代製茶事業。老茶廠中,除了收藏陳振芳父親日治昭和年間的茶師證書,還有不少日治到民國年間的機具,宛如台灣製茶歷史縮影。
泰彰製茶廠內,擺放著從昭和時代到民國年代的各式製茶機具,有如茶業博物館,許多機具已多年沒使用,相當有歷史味,陳振芳笑稱,「這裡許多機器可能比你祖父還年長」,他生動地介紹生產線各機具用途。
陳家在清乾隆年間渡海來台,在甲午戰爭前共出了兩位舉人、一位貢生及四位秀才,原本從事教職的秀才曾祖父陳兆霖曾參加徐驤號召組成的「田賦軍」,投入乙未戰爭失利後,為躲避日軍追緝,隱姓埋名來到三灣鄉銅鏡村種茶,成為製茶第一代。
陳振芳秀出父親陳鸚祥在昭和年間取得的茶師證照,敘述父親曾到三灣庄農會教製茶,後轉往苗栗最早的茶公司「竹南茶葉公司」服務,後來更以客語「氣派」之意,將茶廠取名為「泰彰」,陳振芳也因此從小製茶至今。
不過,祖先遺留的田產歷經多代分家,到了陳振芳這一代,茶園只剩一甲大,目前他以替其他茶農製茶為業,陳振芳也以「從小喝茶比喝水多」,生動地描繪他們這個茶香世家歷史的源遠流長。
--------------------------
新竹百年茶行3兄弟 回鄉打響口碑
|
捨300萬年薪 貿易商返鄉種茶
2015-04-20 08:52:57 聯合報 記者陳妍霖/仁愛報導
捨百萬年薪回鄉種茶!45歲男子賴淵琪原是東南亞博弈貿易商,年薪至少300萬,因不捨年邁父親種茶辛苦,4年前他將貿易公司轉賣後回鄉當茶農,雖然收入大不如前,但他不後悔,下定決心傳承老茶園,更要種出一手好茶。
賴淵琪原本是博弈貿易商,專從美國拉斯維加斯進口拉霸機、老虎機到泰國、柬埔寨及越南,長年在國外,很少回台,每次返台見父親年邁身影還在茶園中穿梭,總是不忍,勸父親不要那麼辛苦,但是父親割捨不下20年的茶園及老顧客,執著的心感動了賴淵琪,他決定回台協助父親,捲袖當茶農。
「從沒想過當茶農」賴淵琪說,一開始很排斥,不願繼承家業,但一投入就要持續下去,只是茶園面臨缺工困境,只好自己來。他說,雖然種茶辛苦,但看到成果,一切都值得了。
武界海拔1400公尺,常有雲霧繚繞,適合種茶,有了好原料,技術也是關鍵。賴淵琪學習製茶,雖有父親當顧問,但實務經驗要靠自己累積,辛苦總算有了代價,首次參加仁愛鄉農會舉辦的茶葉競賽,就得到金質獎。
從種茶的門外漢到成為得獎茶農,賴淵琪每一步都走得踏實。
---------------------------------------
茶酒咖啡展 精銳盡出
By 廖志晃,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16日, 2017
竹山鎮璞園竹藝坊的茶具,令人驚艷!(廖志晃攝)
2017茶酒咖啡展在台中市舉行,生產茶葉、咖啡質量俱佳的南投縣,精銳盡出,包括信義鄉農會、名間鄉「茶二指故事館」產製的各種精品,最優質的產品全部呈現在展場,讓消費者盡情選購!
茶二指故事館 贈門票
信義鄉農會轄內正是「玉山茶」的產區,因為海拔高加上氣候合宜,生產優質好茶,有口皆碑;還有全國第一名的酒莊,生產的「狂野」、「柔水」、「馬拉桑」等酒品,屢屢在國際大賽中得獎,成為台灣之光。
位於名間鄉茶園間的「茶二指故事館」,是充滿文化創意的展館,此次在茶酒咖啡博覽會中,呈現豐富的茶文化、提供DIY手作茶葉體驗,還提供1000張入園門票,展覽期間至胖卡美食區消費,即可獲贈1張,送完為止。
南投縣茶葉運銷合作社董事長蔡孟娥表示,該社結合100多位茶農產製優質好茶,建立茶農與消費者間的專業平台,挑茶、選茶專業分級,並經SGS檢驗,品質優良,保證安全。
聞名遐邇的竹山鎮璞園竹藝坊,也在現場展出風格優雅的茶具,呈現台灣竹藝經典作品,竹藝文化,錯過可惜!
璞園竹藝坊 經典茶具
仁愛鄉茶葉產區在海拔1000至2800公尺高山,籠罩在雲霧中、早晚溫差大,茶葉肥厚,不但耐泡、茶水更甘甜醇厚,普受飲茶人士鍾愛,優質茶農都在會中,展出台灣高山春茶。
埔里農會酒莊,屢在國際及全國酒品大賽中奪金牌、銀牌獎的「真情玫瑰」等美酒,也在會中展出;埔里農會總幹事何世鴻說,「真情玫瑰」以當地特產玫瑰釀造,「百里飄香」取材百香果,值得大家前往品嘗。
魚池鄉公所推展日月潭紅茶、咖啡不遺餘力,紅茶部分包括樹德園紅茶王翊年、水葉農場王淑吟,咖啡參展者為產銷班長「僑韻」吳永欽、翠林農場施光和、及東光玫瑰園廖啟勝,都是一時之選!
身為台灣百大茶行卻惡搞 中國茶到越南「洗產地」走私入台+越南茶+中國茶混台灣茶在台販售
台灣茶行自越南「洗產地」走私107公噸中國茶混台灣茶在台販售。(讀者提供)
身為台灣百大茶行卻惡搞 中國茶到越南「洗產地」走私入台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ypSBB7
2022/10/07 12:26
〔記者蔡清華/高雄報導〕橋頭地檢署檢察官梁詠鈞、李侃穎指揮調查局、農糧署等單位,破獲南投名列台灣百大茶行的謝姓業者,自越南「洗產地」走私107公噸中國茶混台灣茶在台販售,主嫌60萬元交保。
檢調在今年9月29日及10月5日至高雄市岡山區及南投縣名間鄉等地執行搜索,帶回謝姓被告等人,並扣押疑似違法輸入之中國茶葉共計5995箱,約107公噸。
經查,被告謝氏兄弟為南投製茶世家,與另一名黃嫌同為中國華慶公司之股東;2016年12月間開始,先由華慶公司中國地區負責生產並收購金萱、烏龍、鐵觀音等茶葉。
並將中國茶葉原料運抵越南,雇用越南工人予以加工並標註越南為產地,以此洗產地之手法變更前開茶葉原料之原產地,再以進口之名義向華慶公司購買原料申請報關進入台灣,分裝後以「台灣百大茶行」自製台茶之名義出售。
被告涉有妨害農工商罪、詐欺罪、懲治走私條例、及私運管制項之私運管制物品進口罪嫌,被告謝姓兄弟分另以60、30萬元交保。
農糧署去年10月間曾至茶行抽驗,經茶葉改良場鑑別為「境外茶」,被列為高檢署「加強打擊境外茶混充台茶」目標之一。
檢調攔截運送中的走私中國茶。(讀者提供)
身為台灣百大茶行卻惡搞 中國茶到越南「洗產地」走私入台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ypSBB7
每年3萬噸進口茶 哪去了?|產業|即時|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國內茶葉年產量僅1萬4千多噸,但市場需求超過4萬噸,近3萬噸茶葉仰賴進口,其中以越南茶為大宗,占了2萬2千公噸,但消費市場幾乎不曾見過越南等進口茶,消失的3萬噸進口茶去了哪裡?
英國藍毒茶 揭開大黑幕
今年四月 「英國藍」茶葉殘留農藥引發的茶安風暴,解開了這個謎題。陸續有茶飲店的茶葉被驗出除草劑、殺蟲劑等殘留,追蹤源頭都和越南茶有關。混茶造成農藥殘留問題,重創本土茶農生機。
高市茶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天勇說,茶安風暴後,高雄茶葉銷售額減少2成,不少老茶行撐不下去,原本107名會員才3個月已少了十多人,「以往沒見過這麼蕭條景象」。
茶業重鎮南投,整體茶葉銷量較去年同期估計銳減超過3成,名間鄉茶產量占全縣6成,製茶廠開工率銳減3成以上。縣議員許素霞說;買氣能不能回溫,要等今年冬茶採收後才知道。
混充台灣茶 茶廠賺價差
南投縣副縣長陳正昇直言,茶商用廉價進口茶混充台灣茶已經是「公開的祕密」。進口茶價格比台灣茶便宜7成以上,有些茶廠大賺價差,這也是為什麼進口茶的數量年年增長,市場卻從不曾見過越南等進口茶的原因。
一名茶商說,進口茶有紅茶、綠茶和台式烏龍茶,經過「併堆(俗稱混茶)」後, 紅茶和綠茶主要作為罐裝茶飲、連鎖茶飲店的原料,烏龍茶則以台灣品牌茶葉銷售。
民國80年,台灣流行喝高山茶,同時因應工商化社會,袋泡茶(茶包)、罐裝飲料和泡沫紅茶店興起,廉價進口茶需求量也大增,且數量逐年攀升。
南投縣府調查名間鄉10家進口茶商,有7家是進口散裝茶,但混茶後,台茶、進口茶難辨,混茶獲利高達5成甚至更高。雖然茶農呼籲落實茶葉原料或產地標示,但反對力量不小,產地標示始終是口號。
過去進口茶 僅5%抽驗
茶農們表示,以越南政府為例,雖有農藥使用規範,但實際使用狀況仍舊是由農民自決,政府約束力有限,杜絕農藥茶進口,要靠政府強化邊境把關。
「說來很諷刺,進口茶抽驗率只有5%,反而是本地茶園每批茶都得送檢」,名間鄉茶農余金炘抱怨「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搞錯方向」。
進口茶的農藥檢測率低、價格低廉,利之所在,茶商當然樂於進口,難怪數量越來越多,如果不是手搖茶飲被驗出農藥殘留,政府全面檢驗,消費者永遠不會注意到,消失的3萬噸的進口茶,原來是被自己喝下肚。
圖/聯合報提供
---------------------------------------
自經區的餿水油、混茶葉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09-15
◎ 杜宇
受餿水油波及商家總數達一千二百多家,衝擊層面非常廣泛。我們也發現官方對於回收油流向幾乎沒有管控,每年從國外進口數量龐大的低價回收油出處交代不清,GMP微笑標章也無法發揮功能。推動「強制性」食品安全履歷,實已刻不容緩。
又例如檢方偵辦中的國內多家知名茶行(曾獲多項獎項)涉嫌將低價、高農藥殘留風險的中國茶,經第三地如越南、泰國、新加坡等轉運來台,再混進台灣茶葉銷售牟利,行之多年,數量高達二百萬公斤,不法所得超過五億元。此舉不僅將消費者置於農藥中毒風險,也嚴重影響到本土茶業的聲譽與國際形象,再次凸顯實施原料來源標示的必要性。
餿水油事件、中國茶葉混充事件,在在讓人聯想到立法院新會期執政黨將力推的自經區特別條例草案中,對於設置農業加值所使用國外進口原料,政府只願依照現行海關通關檢驗模式,不願採取原料來源標示措施。理由是自經區內若強制規定,將形成區內比現行規定更嚴格之情形,有違自經區自由化的核心精神。
問題是自經區加工成品同樣掛上MIT標示出口,國外消費者無從分辨,萬一發生重大食安風險,連累採用本土原料製造之農產品必須概括承受,對台灣農業與食安將造成重大傷害。藍綠立委應該強力要求區內區外加工農產品均需明確標示原料來源,並清楚記錄、隨時提供官方查核,才能逐步恢復國內外消費者對MIT食品的信心。
事實上,美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能發揮功效,除了對其國內食品(含原料)從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再到銷售整個流程進行全程監管外,對於進口食品(含原料)則採取以安全認證為主的控制制度,並對進口商實施問責制。這些都可以做為自經區農產原料標示規範參考,別重蹈覆轍。
(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
台茶商混劣貨賣黑心茶葉 百年老店「嶢陽茶行」有份
台灣海巡署今年初發現有不肖茶商集資,涉嫌從中國走私茶葉,混入台灣茶葉後,透過曾多次獲獎的「嶢陽茶行」等知名老店高價販售牟利,3年來至少賣出近200萬公斤中國廉價茶葉,不法獲利上億元新台幣(下同‧約2,487萬港元)。
士林地檢署今依《懲治走私條例》起訴進口商孟榮洲及7間茶行老闆,包括百年老店「嶢陽茶行」王端鎧、「春茗實業」葉步真、深坑老字號「儒昌茶行」王銘鏞、「聖樺實業」黃景漳、「久順茶葉」彭寶桂、「協裕茶葉」陳雲康、「永仁茶葉」林永仁。
其中「嶢陽茶行」不僅是百年老店,還曾列名「台北市十大伴手禮」、「經濟部台灣美食伴手禮」,並獲多項獎項,負責人王端鎧曾任台北茶業公會理事長,也是該茶行第6代傳人,案發時他辯稱只是向上游進貨,不知對方供應中國廉價茶葉,但檢方不採信,訊後諭令30萬元(約7.4萬港元)交保,今一併起訴。
檢警查緝發現,「嶢陽茶行」等7間茶商涉嫌從2011年起,集資在中國寧波建茶廠,再找台灣關稅協會常務監事孟榮洲居中轉運,先將每公斤30元到60元(約7.4至14.8港元)不等的中國廉價茶葉運到泰國,再變換貨櫃偽裝成泰國、緬甸茶,進口到台灣後,以10份中國茶混入1份台灣茶的比例,分裝成綠茶、烏龍茶等,透過茶商冒充台灣茶高價販售,估計不法利益至少上億元。
-------------------------------------------------------------------
中國茶MIT 台灣茶慘兮兮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09-09
◎ 葉昱呈
最近,餿水油事件新聞掩蓋了張顯耀洩密案新聞,在社會大眾將關注的焦點轉移至餿水油事件之當下,國民黨正積極運作黨籍立委,意圖讓「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草案」、「兩岸服貿協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在立法院新會期能順利過關。
士林地檢署日前破獲不肖業者用中國茶混充台灣茶,從二○一一年至今,以每公斤三十元至六十元的低價,向中國茶商購買茶葉,並偽造產地文件,將中國茶葉運往泰國、新加坡等地,再轉運到台灣,而這些數量龐大的綠茶、花茶、烏龍茶已混充台灣茶流入市面銷售。
一位農民朋友看到上述新聞報導後,憂心地說,還沒設置「自由經濟示範區」,中國茶都已大量入侵台灣市面,更遑論設置自經區之後的影響層面。
目前茶葉仍屬於八百三十項禁止進口之中國農產品,而台灣茶農也已建立了衛生、安全的「優質茶生產專區」,未來如開放中國茶葉進入自經區加工,再打上MIT品牌,不僅是幫中國茶打通路,直接衝擊台灣的外銷市場,且一旦流入國內市場,也將讓台灣茶陷入永無翻身之地。
更令人擔憂的是,未來中國茶商只要在自經區內設置「空殼公司」,就連中國茶葉也不必進口至台灣加工,即能在中國境內生產並打上MIT品牌,甚至採取海外接單,直接在中國生產、集貨、包裝及出貨的經營模式,屆時台灣本土茶農之權益,又該如何保障呢?
(作者為農政公務員,屏東縣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