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茂雄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表示,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就是內心不放棄「兩國論」、「一邊一國」的立場。無獨有偶的,洪秀柱修訂政綱時也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之中的「一中各表」拿掉,正符合北京政權的解讀。此舉令中國國民黨本土派人士跳腳,他們認定「一中框架」是票房毒藥,會使中國國民黨徹底瓦解。
外來勢力所以抗拒「一中各表」的原因是他們不認同台灣,不能接受台灣是一個國家,即使他們所說的國家是領土包括大陸的「中華民國」,外來勢力連長期用來欺騙台灣人的「中華民國」都要丟棄,他們所說的「中華民國」雖然包括大陸,國家的中心卻在台灣,在他們心目中大陸才是正統,台灣只不過是「番邦」,不能成為國家的中心。
有一件事讓外來勢力相當受不了,就是台灣雖然受到日本的殖民統治,可是台灣人卻友善日本。他們沒有想到,就是有中國國民黨政權成為對照組,才讓台灣人友善日本。
談到日本,一般人就會論及八田與一等人對台灣的貢獻,事實上還有更重要的事,就是來到台灣的日本移民認同台灣,而來到台灣的中國人排斥台灣。所以會有這種差別是日本的傳統家庭事業只傳給長子,移民來台灣的都不是長子,在日本等於沒有根,所以很自然的在台灣「落地生根」。相對的,中國人講究「葉落歸根」,所以不可能在台灣生根,在台灣他們就像沒有根的浮萍。
中國人不能在台灣生根,他們應該可以回歸祖國,可是他們也不願意生活在共產黨社會,他們又抗拒變成台灣人,所以動起奇異的念頭,希望代表中國在台灣實施殖民統治,即使台灣已進入民主體制。他們所稱的「中華民國」領土包含大陸,符合「一個中國」的主張,只是國家的中心在台灣,他們不能接受,因而拋棄「一中各表」的主張。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
沖繩和台灣正急速靠近嗎?(野島剛)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4月18日,沖繩縣的翁長雄志知事展開了為期四天的訪台行程。此行除了簽署港務交流的合作意向書(MOU)外,也強調沖繩和台灣之間密切的貿易關係。但是,日本各大媒體幾乎沒有報導此事,而且才剛結束北京訪問的翁長知事,訪台時的態度趨於低調,給人「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反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現在,針對普天間基地的遷移問題,沖繩縣與日本當局的對立加深,在這個敏感時刻,沖繩極力強化對台關係,此舉無疑是帶了多種層面的宣示意味。今後沖繩和台灣的關係會如何發展呢?是個值得關注的議題。
缺乏感情面上的連結
從奄美群島開始的「琉球弧」,緩緩畫個弧度的話,最終的尾端會到達台灣。沖繩和台灣,在地理位置上看似一體,但是長久以來雙方的交誼並不深厚。
歷史上來看,琉球文化屬於日本文化的分流,即使受到中國的強烈影響,沖繩的語言和民族構成,在本質上和日本最為接近。一方面,台灣是以南洋文化為基礎,加上了漢族文化而形成的文化構造。嚴格說來,是以八重山・宮古諸島作為一種緩衝帶,沖繩和台灣分屬於不同的文化圈。
直到進入20世紀,沖繩和台灣的接觸開始變得頻繁。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之後從沖繩湧入了大批的勞工渡海來台工作,因為當時台灣的經濟水準比沖繩高。日本戰敗後,台灣被國民政府接收,反而是台灣人到沖繩協助指導種植鳳梨和甘蔗的農業栽培。現在,在沖繩的台灣華僑之中,農業移民就占了一部分。
然而,即使有過這樣的歷史,但是沖繩和台灣的距離始終無法拉近,最大的原因在於雙方在情感上並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層「鄰居」關係,沖繩人總是望向日本本島和美國,而台灣人的目光往往也是跳過沖繩,直接投向東京霞之關。
雙方均追求「自決權」
仔細想想,像沖繩和台灣這樣,自然條件非常類似的例子也相當罕見。雙方均位於東亞的地理要塞,卻經常捲入日本、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戰略遊戲,因此背負的宿命也往往帶著悲劇性。中國的「台灣問題」和日本的「沖繩問題」,有很多驚人的相似處。尤其是現在,沖繩和台灣追求「自決權」的聲浪日益高漲,雖然激進的獨立派言論屬於少數,但是「台灣是台灣」、「沖繩是沖繩」這樣的主體意識抬頭是不置可否的。
然而,像去年台灣發生的太陽花學運和香港的雨傘革命,彼此之間在情感上的同仇敵愾,可以看到港台民眾互相聲援的場面。反觀,在沖繩民眾因為基地問題而舉行的抗議集會上,卻鮮少見到和台灣方面有這樣的連帶和交流,而且台灣民眾對於沖繩的基地問題在態度上也顯得冷淡。對於台灣而言,沖繩的美軍基地之所以存在,有部分是為了協防台灣的國家安全保障,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台灣民眾找不到任何動機去支持沖繩的反基地運動的原因吧!
沖繩和台灣明明靠得那麼近,關係為何會如此薄弱呢?反而是沖繩在歷史上和中國福建省的交流比較頻繁,因此比起台灣,沖繩對中國抱持好感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如果從日本的國益來考量的話,當然不樂見沖繩和台灣向中國靠攏,對於「親中化」也具有一定的警戒心。相對地,對沖繩而言,如果想要努力擺脫對「基地經濟」的依存,以及提高對東京的政治發言權,招攬台灣企業的投資和致力觀光活性化也是有力手段。翁長知事若是能夠拉近和台灣的距離,就能夠避免被貼上「親中」的標籤。
反觀台灣,明年的總統大選,始終和中國保持一定距離的民進黨問鼎聲勢高,屆時在外交上勢必尋求和日本有更緊密的外交關係,而如果能夠以沖繩作為窗口,加深雙方的交流基礎,這何嘗不是一步好棋。
一直以來,沖繩和台灣比鄰而居,卻鮮少正視過彼此的存在。若是透過翁長知事訪問台灣一事,能夠加深雙方的交流,或許在未來實現共同承擔戰略利益以及區域連帶情感是指日可待的
-----------------------------------------------------------
讓歷史見到光!文化部爭取公開「政治受難者判決書」
Yang 2014/11/18 發表於 • 社會 • 網摘
你為什麼需要知道這則新聞
龍應台說,政治受難者的卷宗含判決書、自白書、案卡以及行政公文等,正本散落在檔案管理局、國防部史政局等機構。
為深化轉型正義,文化部主動向行政院爭取到萬餘件政治受難者卷宗。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這批資料是全國獨一無二的「以受難者為中心的全貌拼圖」,非常珍貴。文化部希望在2個月內,讓受難者的判決書數位逐字檔上網公開。爭取這些檔案的初衷,就是要「讓歷史見到光」,讓台灣在人權路上更往前走一步。
自由報導,台灣在戒嚴時期發生許多以「叛亂案」、「匪諜案」為名的政治案件;解嚴後,政府於1989年設立「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累積了1萬67件卷宗,該基金會今年9月解散後,累積卷宗在文化部爭取下,9月19日移交文化部。
龍應台認為,雖然卷宗資料90%為影本,但這批資料對加深台灣轉型正義、促進人權發展是一批很重要的資料,而文化部爭取這些檔案的初衷,就是要「讓歷史見到光」,讓台灣在人權路上更往前走一步。
聯合報導,龍應台說,政治受難者的卷宗含判決書、自白書、案卡以及行政公文等,正本散落在檔案管理局、國防部史政局等機構。文化部從補償基金會接收的是影本,目前存放在新莊文化部本部的庫房內,正在建置恆慍恆溼保存機制,預計下個月完成。
文化部希望踏出的第一步是開放判決書,並已跟檔案局討論。龍應台說,檔案局現已公開pdf檔的判決書,但這些檔案不易閱讀,不如數位逐字判決書清晰好用。
這批卷宗分為行政公文、歷史文件兩類,其中歷史文件包括判決書、自白書、案卡,這部分資料將是學者研究的重要文件。至於要如何在保護個人隱私及公開歷史資訊之間擬訂開放機制,龍應台表示還需要細部規劃,整個文件整飭作業預計2016年完成。
------------------------------------------------------------------------
龍應台:轉型正義追求要在法治基礎上
NOWnews生活中心
2014年 11月 19日 04:00
文化部長龍應台。(記者林調遜/攝影)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文化部指出,補償基金會於今年9月正式解散,長達十五年的申請案件共有10067件,累積了10067件卷宗,是見證台灣人權發展史的重要文獻。文化部為了加深台灣的轉型正義,促進人權進步,主動向行政院爭取該批卷宗,開啟整飭作業。
台灣在戒嚴時期發生許多以「叛亂案」及「匪諜案」為名的政治案件。解嚴後,政府於民國87年設立補償基金會,針對戒嚴時期因觸犯內亂、外患罪的冤、假、錯案之受難者處理認定及補償事宜。萬件卷宗在文化部爭取下,於今年9月19日移交文化部。
文化部長龍應台說,「這批資料最珍貴的地方就是它獨一無二的完整性。」也就是說,雖然卷宗資料大部分都是影本;而正本,譬如判決書,都散置在檔案局或國防部等單位,「但是研究者能夠從這裡看到最大的全貌。」
移交文化部之卷宗內容,初步判斷可區分為二類:行政公文類,包括被裁判當事人的申請書及機關之來往公文;歷史文件類,包括判決書、自白書、案卡等等,但多屬影本,檔案正本仍在原保存機關例如檔案管理局及國防部等。
龍應台說,「每一個卷宗,就是一個人的一生蹉跎,一整個家族無可彌補的悲劇。讓檔案見到光是我們爭取卷宗的初衷,因為唯有打開檔案,直視歷史,臺灣社會才能真正地撫平傷口,走向包容。」但是,如何在保護個人隱私以及公開歷史資訊之間擬訂開放機制,如何既尊重當事人及家屬又追求歷史真相,需要以最細膩、最周全的方式進行規劃。
文化部說,接收卷宗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已經以「總動員」的高規格保護卷宗。首先為庫房施作恆溫恆濕設備;龍應台同時指示駐德國文化組同仁親自拜會德國各人權及檔案館,取得其政治檔案之開放及管理施行細則,做為政策參考;同步向行政院爭取人力及預算,啟動龐大整飭工程。
文化部強調,補償基金會卷宗原是為補償審理工作用途,卷宗內資料全屬鬆散單頁,極易散落,需重新分類、彙整、編目、排序、裝訂。除此之外,卷宗內容包括病例、指紋、血型、身份證字號、護照號碼、兵籍號碼、出生月日、地址、電話等資料,開放前需逐筆逐項進行遮蔽,以保護個人隱私。<個資法>保護個人隱私,<政府資訊公開法>要求資訊透明,<檔案法>對國家檔案也另有解釋,如何整合犬牙交錯之各相關法規,需審慎釐清。
龍應台強調,「轉型正義的追求也要在法治的基礎上。但是,文化部的目標是──最細緻的整飭,最大膽的開放。」整體文件整飭工程預計在105年完成。
在與專家諮詢後,文化部已決定踏出第一步:將儘速開放已完成數位逐字登打之判決書供外界閱覽、應用;同步啟動10,067件卷宗的全面整飭,未來逐步開放外界應用。龍應台說,「我們也會全力支持檔案局於<檔案法>修法中納入政治檔案開放精神,或者推動政治檔案專法的立法。」
-----------------------
上萬件戒嚴時期史料 文化部擬公開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4-11-18 10:09
〔本報訊〕為了深化轉型正義、促進人權發展,文化部向行政院爭取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或匪諜審判為罪名的相關行政公文、判決書等,整理後將開放檔案以供研究。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為了讓台灣在人權路上更往前走一步,這批資料將是全國獨一無二「以受難者為核心」的拼圖全貌。
文化部長龍應台向行政院爭取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的相關判決書,這批資料將是全國獨一無二「以受難者為核心」的史料。(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文化部長龍應台向行政院爭取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的相關判決書,這批資料將是全國獨一無二「以受難者為核心」的史料。(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台灣在戒嚴時期發生許多以「叛亂案」、「匪諜案」為名的政治案件;解嚴後,政府於1989年設立「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累積了1萬67件卷宗,該基金會今年9月解散後,累積卷宗在文化部爭取下,9月19日移交文化部。
龍應台認為,雖然卷宗資料90%為影本,但這批資料對加深台灣轉型正義、促進人權發展是一批很重要的資料,而文化部爭取這些檔案的初衷,就是要「讓歷史見到光」,讓台灣在人權路上更往前走一步。
這批卷宗分為行政公文、歷史文件兩類,其中歷史文件包括判決書、自白書、案卡,這部分資料將是學者研究的重要文件。至於要如何在保護個人隱私及公開歷史資訊之間擬訂開放機制,龍應台表示還需要細部規劃,整個文件整飭作業預計2016年完成。
----------------------------------
政治受難者判決書 文化部將公開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2014.11.18 03:31 am
為深化轉型正義,文化部主動向行政院爭取到萬餘件政治受難者卷宗。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這批資料是全國獨一無二的「以受難者為中心的全貌拼圖」,非常珍貴。文化部希望在兩個月內,讓受難者的判決書數位逐字檔上網公開。
台灣在戒嚴時期發生眾多以叛亂或匪諜為罪名的政治案件。過去十五年來,「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累積了一萬零六十七件卷宗。
龍應台說,她讀報時發現該基金會今年九月解散,因此主動向行政院爭取,讓這萬餘件卷宗移交至文化部,並已在九月十九日接收了這批卷宗。
龍應台說,政治受難者的卷宗含判決書、自白書、案卡以及行政公文等,正本散落在檔案管理局、國防部史政局等機構。文化部從補償基金會接收的是影本,目前存放在新莊文化部本部的庫房內,正在建置恆慍恆溼保存機制,預計下個月完成。
龍應台說,文化部爭取這批卷宗的初衷是「讓歷史見到光」。她希望打開這些卷宗,讓台灣的人權發展再往前走一步,在合法、建立完整制度的前提下開放。龍應台表示,這批卷宗移撥到文化部後,定位為機關檔案,文化部有權公開,但仍須符合個資法、政府資訊公開法、檔案法等規範,必要時也可能需要修法。
文化部希望踏出的第一步是開放判決書,並已跟檔案局討論。龍應台說,檔案局現已公開pdf檔的判決書,但這些檔案不易閱讀,不如數位逐字判決書清晰好用。
【2014/11/18 聯合報】 @ http://udn.com/
---------------------------------------
政治受難者判決書 文化部將公開
時間:2014-11-18 07:07 新聞引據:聯合報
為深化轉型正義,文化部主動向行政院爭取到萬餘件政治受難者卷宗。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這批資料是全國獨一無二的「以受難者為中心的全貌拼圖」,非常珍貴。文化部希望在兩個月內,讓受難者的判決書數位逐字檔上網公開。
台灣在戒嚴時期發生眾多以叛亂或匪諜為罪名的政治案件。過去15年來,「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累積了1萬67件卷宗。
龍應台說,日前她發現該基金會今年9月解散,因此主動向行政院爭取,讓這萬餘件卷宗移交至文化部,並已在9月19日接收了這批卷宗。
龍應台說,文化部從補償基金會接收的是影本,目前存放在新莊文化部本部的庫房內,正在建置恆慍恆溼保存機制,預計下個月完成。
龍應台說,文化部爭取這批卷宗的初衷是「讓歷史見到光」。她希望打開這些卷宗,讓台灣的人權發展再往前走一步,在合法、建立完整制度的前提下開放。龍應台表示,這批卷宗移撥到文化部後,定位為機關檔案,文化部有權公開,但仍須符合個資法、政府資訊公開法、檔案法等規範,必要時也可能需要修法。
文化部希望踏出的第一步是開放判決書,並已跟檔案局討論。龍應台說,檔案局現已公開pdf檔的判決書,但這些檔案不易閱讀,不如數位逐字判決書清晰好用。
--------------------------------------
王丹以「歎為觀止」形容台灣選戰。(圖/翻攝自王丹臉書)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為搶救兒子連勝文選情,日前諷刺對手柯文哲出生日本官家庭,是「青山文哲」,還罵柯是「混蛋」,引來各界撻伐聲浪,連勝文的母親連方瑀則否認柯曾救過連勝文。對此,中國民運領袖王丹17日在臉書發文,以「歎為觀止」形容台灣選戰,「台灣最美的風景真的是人嗎?」
九合一大選進入倒數,連戰16日出席活動時護子心切、火力全開,用「日本官三代」、「日本權貴」等字眼批評柯文哲,引起爭議;連方瑀則在助選場合談到連勝文當年遭到槍擊,非常感謝參與救治的四位醫生,但「尊敬的柯醫師沒有在裡面 ,因為他說他是墨綠,萬一勝文有三長兩短,人家會說他做手腳。」
對此,中國民運領袖王丹17日發文表示,柯文哲當初冒著被本土教義派罵的危險,說自己是墨綠為連勝文背書,是連家的恩人,但如今面對選舉,「居然老媽出來說柯文哲沒救過我兒子,老爸出來說柯文哲是混蛋。」他還指出,觀看台灣選戰多年,到今天真是歎為觀止,「這就是台灣人的溫和厚道嗎?台灣最美的風景真的是人嗎?」
原文網址: 連家猛批「恩人」 王丹:台灣最美的風景真的是人? | ETtoday政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1118/427161.htm#ixzz3JQkfEaqa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11-18/Clipping/656/B01A00_T_01_02.jpg
未來事件交易所預測 全台百里侯 藍掉5席 綠增4席 - 中時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18001522-260102
---------------------------------------------------
反對美軍普天間基地從沖繩縣宜野灣市遷往該縣名護市的那霸市前市長翁長雄志,十六日當選沖繩縣知事,立即表明將推翻現行搬遷計畫。但共同社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親信認為,選舉結果在「預料之中」,將堅持推進搬遷方案。
日本民眾十五日經過沖繩名護市的美國陸戰隊史瓦布營區圍籬,圍籬上掛著反對基地的標語。
法新社資料照
防衛相江渡聰德十七日表示,現行搬遷方案「是避免普天間基地固定在原址的唯一解決辦法」,但他也認為,沖繩知事選舉結果,可能對基地搬遷造成「各種變故」。
六十四歲的翁長雄志在十日的沖繩知事選舉中贏得卅六萬票,輕鬆擊敗獲得廿六萬票的現任知事、獲得安倍支持的仲井真弘多。
將在下月就任的翁長雄志,主要競選綱領是反對普天間機場搬遷計畫,要求把這座美軍基地徹底移出該島。他十七日表示,上任後「將行使知事職權,撤銷允許在邊野古沿岸填海造地的審批結果」。
這座基地一直是美日關係的棘手問題。紐約時報報導,普天間基地位於人口稠密的宜野灣市,其老化的跑道周圍就是住宅和學校。現年七十五歲的現任知事仲井真弘多原本反對搬遷計畫,但在安倍首相遊說下,最後同意把該基地搬遷到沖繩島北端名護市邊野古村附近一個人口稀少的地方。安倍為了與美國建立更緊密的軍事關係,全力想解決這個問題,他給仲井真弘多開出的條件是提供沖繩卅億美元建設公共工程,包括為那霸機場建第二條跑道。
沖繩與中國大陸、台灣和朝鮮半島都很接近,戰略地位吸引大量美軍駐紮。目前日本的美軍有五萬人,其中約三分之二在沖繩。很多沖繩民眾認為,要沖繩容納這麼多美軍,非常不公平。許多島民不滿美軍帶來的噪音、汙染和犯罪,因此抵制美軍基地搬遷,要求其撤離沖繩。
美日雙方政府都密切關注這次沖繩知事選舉,想了解這種反對態度是否有減弱跡象。從選舉結果看來,這種長期不滿和以往一樣強烈。
分析家表示,安倍仍然可以嘗試推動搬遷計畫,因為該計畫去年十二月已獲得現任沖繩知事許可,可以填海修建雙跑道機場。
然而,新知事可能會以各種技術性手段阻撓,如果安倍硬幹,只會被批評獨裁且罔顧地方民意。
沖繩大學退休的歷史教授新崎盛暉說:「新基地的修建會變得非常困難。日本和美國政府現在必須意識到,沖繩民眾已經發出了聲音,他們反對修建這個基地。」
日經:習近平拉攏沖繩縣知事 著眼台海衝突
向來與東京當局唱反調的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據傳可能在下月訪問中國。(美聯社檔案照)
日經:習近平拉攏沖繩縣知事 著眼台海衝突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p498t9
2023/06/16 06:13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在台海情勢牽動東亞地緣政治之際,向來與東京當局唱反調的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Denny Tamaki)據傳可能在下月訪問中國。「日經亞洲」前中國分社社長中澤克二15日撰文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時曾提及琉球,這是他主政以來首次提及琉球(沖繩),著眼點可能是企圖拉攏玉城,因應中國和美國可能因為台灣而爆發衝突的地緣戰略情勢。
玉城競選知事時的政見,包括要求美軍關閉普天間基地,也反對在名護市邊野古新建基地。他曾在接受中共鷹派黨媒「環球時報」訪問時表示,區域緊張局勢升級,若發生無法預料的事態,絕不允許因所謂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使沖繩淪為軍事打擊目標。
玉城還曾主張,以沖繩做為中國「一帶一路」通往日本的入口,獲得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認同。針對沖繩八重山群島漁船遭中國公務船尾隨跟蹤問題,玉城說:「中國公務船在巡邏,我們必須避免做出任何激怒中國的事。」遭沖繩縣石垣市議會譴責。
中澤在文中指出,根據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發表的「紀實」,習近平參觀明代抄本「使琉球錄」展品。這是一件記錄釣魚台(中國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於中國版圖的早期著述。習近平說,「我在福州工作的時候,就知道福州有琉球館、琉球墓,和琉球的交往淵源很深,當時還有閩人三十六姓入琉球。」
琉球曾是獨立王國,明清時期為中國的藩屬國,1879年遭日本併吞,改名沖繩縣,但清廷未予承認。甲午戰爭後,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再也無力過問琉球主權地位。
中澤指出,習近平前述評論在中國歷史學界引發一波小型的「琉球熱」,雖然難以理解習近平此番言論的真正意涵,但其重要性不可忽視,歷史和文化與當前的地緣政治有關。
中澤還引述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張海鵬、李國強10年發表在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的文章「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聲稱根據1943年「開羅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不僅釣魚島要回歸中國,歷史上懸而未決的琉球問題也到了可以再議的時候」。張、李的文章隨即遭到日本政府強烈抗議。
中澤指出,這是黨的喉舌首次做出結論,認為沖繩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並未獲得解決,甚至以微妙的方式暗示中國對沖繩的主權。不過,中國現在已經改變戰略,宣導促進與沖繩的友好交往,包括準備迎接玉城來訪。
沖繩不僅是許多美國軍事基地的所在地,也是確保印太地區安全的地緣政治關鍵。一旦美國和中國在台灣議題上爆發衝突,沖繩可能首當其衝。中澤引述武漢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林泉忠的說法,中國對玉城來訪極有興趣,習近平的前述言論被視為著眼於此。透過加強與沖繩的關係,中國可能希望針對地緣政治的發展,制定一套新的區域戰略。日經:習近平拉攏沖繩縣知事 著眼台海衝突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p498t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