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三大內海之變遷主要有三,自北而南,依序為倒風內海、台江內海與堯港內海
清代 臺灣三大內海之變遷
清代 臺灣三大內海之變遷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FtQ8Xd
根據文獻記載,距今約六五○○年前的海侵時期到荷蘭時期,南台灣的西海岸線內分佈著幾處面積
廣大的內海(或稱潟湖),依其分佈主要有三,自北而南,依序為倒風內海、台江內海與堯港內海。
清代的志書記載,南瀛北邊有「倒風內海」,南邊有「台江內海」。至於「堯港內海」範圍,
大致包括現今茄萣鄉的大部分行政區範圍與部分的永安、湖內地區。
有許多小河流的 河水流入內海,這些流入內海的河流叫「海汊港」。
考古學家調查結果發現,許多史前文 化遺址分布在「海汊港」較高較平坦的河岸。
較有名的「海汊港」,在「倒風內海」有鹽 水港海汊(岸內溪)、鐵線橋港海汊(溫厝部溪)、
茅港尾港海汊(茅港尾溪)、麻豆港海汊 (總爺溪)等;
在「台江內海」有含西港海汊(七股寮溪)、灣港海汊(安順寮溪)、新 港海汊(大洲溪)、
大橋港海汊(柴頭港溪)等,都有密集的史前文化遺址分布。
除了「海 汊港」以外,流經南瀛 (臺南縣)的5大溪流-八掌溪、急水溪、曾文溪、鹽水溪和
二仁溪等,這些溪流和她 的支流沿岸,都會有史前文化遺址的分布。
尤其是大溪流和小溪流交會處,考古學家叫「 兩河流域」的河岸高地,
是台灣史前文化遺址重要分布地區。
古曾文溪三角洲向西北延伸成蕭壠半島與蚊佳半島,將沿海上下分成倒風及臺江兩個內海。
倒風內海範圍包含現今台南市北門區、新營區、學甲區、佳里區、鹽水區、下營區、麻豆區一帶。
清治時期倒風內海的海汊港分佈密集,比較著名的有鹽水港、鐵線橋港、茅港尾港和麻豆港等擁有
港口機能的市街聚落。船隻載運五穀、糖、菁(染布原料)等貨品從事商業貿易。
1711年至1730年為全盛期,港口甚至達20個。
其中的鐵線橋港、鹽水港、茅港尾港、麻豆港,不僅貿易興盛,也是縣治通往郡城的要道,
無論水陸交通或軍事地位上,皆十分重要。
1731年之後倒風內海急水溪和曾文溪的改道淤積逐漸陸化,港口數持續下降。
1904年日治時期的《臺灣堡圖》中已無倒風內海,成了一片平原。
清康熙末期所纂的《諸羅縣志》〈山川總圖繪記〉中的總圖即繪有這樣的情形,自臺南縣迆頭港,
經洲仔尾、灣港口、直加弄、管寮、西港、含西港、桌加、漚汪溪口,北伸延至蚊港青峰闕。
西邊為青鯤鯓嶼、馬沙溝嶼、北門嶼等嶼及其外圍為南北鯤鯓沙線,與臺南市西邊的海翁嶼、
隙仔、北線尾,接連安平南邊的七鯤鯓,形勢如貫珠般的沙線而成台江內海。
台江內海主要的港口則有 蕭龍港、西港仔港、目加溜灣港、新港等。
古曾文溪的下游在清初期是經由歐汪溪(現在的將軍溪)入海。
道光三年(1823年)七月間,因連日豪雨,山洪暴發,使得原來流經蘇 厝甲與檨仔林間,
北轉蕭壠社,由漚汪西流入海的灣裡溪挾帶內山崩陷的泥沙, 決堤改道經管寮向西,主流
由鹿耳門流注入台江內海,支流在鹿耳門東邊向南, 由安平角大港口入海。
十月以後北自嘉義之曾文,南至郡城之小北門外四十餘里,東自洲仔尾 海岸,西至鹿耳門
內十五六里,瀰漫浩瀚之區,忽已水涸沙高變為陸埔......
現今台南市的赤嵌樓,古代時樓前即為台江內海,與安平的「熱蘭遮城」隔著內海遙遙相對。
在曾文溪歷經了4次的改道之後,台江內海逐漸成為陸埔,以及人為墾殖魚塭,
台江內海因此退出舞臺,縮小至今的「七股潟湖」。
(部分照片引用自網路)
堯港(一說蟯港) 內海即今殘存之興達港內海潟湖。
興達港水域,古稱堯港,就是將白砂崙、茄萣和崎漏等庄所在的濱外沙洲和本島陸地隔開的潟湖,
從今日地形的高低起伏推測,昔日被稱為蟯港港道的主要潮流口,大 致位於今下茄萣和崎漏庄之間,
除此之外,在頂、下茄萣之間,以及在頂茄萣與 白砂崙之間,亦應各有一處潮流口,其位置各在
今嘉福村南的港口路和嘉賜村的 茄萣國小處。
內海潟湖原本水域相當寬廣,自荷蘭時期以降,即為本島南部的三大漁業中 心,
清代則有各種內海漁業方式的紀錄。
但歷經數百年來的天然淤積,以及居住在內海邊緣的居民填造魚塭和鹽田,
至今只剩五百多公頃的水域。
省視三大內海的變遷,不得不興起滄海桑田之嘆.....
清代 臺灣三大內海之變遷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FtQ8Xd
(6) 許忠信 - 我們應客觀理性來探討為何臺江內海與倒風內海沿岸大姓氏與古代海商集團領袖的姓氏相當吻合… | Facebook
我們應客觀理性來探討為何臺江內海與倒風內海沿岸大姓氏與古代海商集團領袖的姓氏相當吻合
臺灣四五千年的歷史在考古學家們宵衣旰食甚至枵腹從公數十年後,各時期的原民文化相繼出土,離今日最近的鳥菘文化約可讓我們了解五百年前先民的生活方式。而隨著古荷蘭文所記載的臺灣歷史被曹永和等前輩的解碼,1624年後的臺灣也漸漸讓我們了解。因此,在臺南地區現在是我們填補臺灣歷史如何從蔦松文化過渡到西拉雅族、哆囉嘓族與初期漢人文化的空白的時候了。而這時期的歷史探討除文獻相當稀少的困難外,還参雜了漢人與日本人誰先到臺灣的問題,連帶產生中日對臺主權的無謂之爭。
我不是歷史學者,而只是對祖先的足跡與智慧有興趣,想挖掘文創素材利用我在成大教的智慧財產權、國際貿易等財經法律知識創造產業,所以我三十餘年來沒用律師證書與財經法專業去賺取任何收入,而出走臺南各鄉里,探尋故事,閱讀鄉志,深深覺得我們首先應跳脫政治與明朝文獻的用語,尤其「海盜」或「海賊」常只是明朝官軍片面之詞,例如1574年率萬人東渡以魍港及其內領域為基地的林鳳,成大歷史系專研明代東亞貿易史的香港籍鄭永常教授在演講時即替他正名說,「林鳳不是海盜,頂多只是走私!」
在此正名後,我們就可以客觀理性的去填補明嘉靖42(1563)年戚繼光言「忽聞中國漁船由魍港漂至遂往來通販以為常」到「1624年荷蘭人接受控制魍港的李旦的建議遷移到臺灣(安平)」這段50年以上的歷史空白了。我走訪臺南各鄉里,因爲有成大教授的頭銜,鄉里士紳願意花時間坐下來跟我談,鄉里文教機構願意送我珍貴難得的鄉志供我作研究,所以,我有義務將心得向各位做報告,包括(1)倒風內海內部後壁區到柳營區多林姓,其到臺時期與16世紀大航海時期的海商集團領袖林道乾與林鳳的姓氏與時期相當吻合。(2)鹽水李姓為大姓與1625年之前領導魍港及其通連領域的李旦同姓,而鹽水的漢人開庄歷史約略也是該時期。(3)鹽水、下營與六甲多顏姓,與顏思齊同姓。曹永和等學者認爲其乃鄭芝龍為掩飾侵吞義父李旦家產而捏造的人物,而鄭芝龍可能鑑於該三地多顏姓人士而捏造「顏」思齊之名,並説提攜他成爲倭人領袖的是顏思齊,但1624年荷蘭文獻所載的卻是李旦。(4)臺江內海沿岸永康蔦松、新市大洲與安南區外塭多許姓,而與1615-1624替李旦經營厦門與臺灣絲綢與鹿皮肉買賣生意的許心素同姓。(5)1624年鄭芝龍因李旦引薦成爲荷蘭人通譯,1625年李旦(在日本有嬌妻及子)去世後,鄭芝龍侵吞其家產並與李旦的大掌櫃許心素成為死對頭,1626年鄭芝龍開始移民同鄉到新市與新港社平埔族混居,而使新市至今多鄭姓。鄭芝龍此舉原因之一,我相信是因爲許心素的族人部眾多在臺江內海沿岸,鄭移民形成自己在臺南的勢力範圍,以與許心素及荷蘭人抗衡。
以上,拋磚引玉,僅供各位參考。(6) 許忠信 - 我們應客觀理性來探討為何臺江內海與倒風內海沿岸大姓氏與古代海商集團領袖的姓氏相當吻合... | Facebook https://bit.ly/3MG1yfX
軍裝局門額 PDF https://tainanstudy.nmth.gov.tw/pdf/%E5%85%A8%E6%96%87%E9%80%90%E5%AD%97%E7%A8%BF/%E8%87%BA%E5%8D%97%E6%96%87%E5%8C%96/JN00000903/JN00000903_07.pdf
清代台灣水師協標下轄中、左、右三營,協署設於熱蘭遮城(即今俗稱安平古堡),以護衛台灣府安平海口。協署並設軍裝局,儲備軍火、兵器。至同治七年(西元一八六八年)十月,中英衝突,英軍燒毀軍裝局。本件門額建立年代不詳,然署名者「協鎮楊鉀南」,係同治八年(西元一八六九年)十月任台灣水師協標中營副將,故研判軍裝局重建應於此際或其後。碑文曾收錄於「南碑集成」。
疑係同治八年
1869
台南市安平區
安平區國勝路82號 安平古堡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https://bit.ly/4jk14f8
軍裝局
西元1869年(清同治8年)因英人私運樟腦被查扣 ,英艦砲轟安平,毀軍裝局,逼迫水師副將江國 珍自殺,西元1873年(清同治12年)水師協鎮楊 鉀南整建軍裝局並立石碑。 西元1930年日人舉辦台灣文化三百年,將此石碑
移至新建洋樓旁,供作紀念。
南市文化局盤點逾萬件文物 3件列市定古物
三分之一完成分級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文化局訂定「南市政府文化局文物管理要點」,盤點完成文物一萬一千四百七十九件,目前已完成三千五百三十九件文物分級,三件已審議通過登錄市定古物。
三件市定古物包括東興洋行「海關地界」、安平古堡「軍裝局碑」及倒風內海故事館「有槽石器」,均具稀有珍貴性文化資產。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依要點規範盤點完成一萬一千多件文物,皆已建立清冊納管,並設置文物查詢系統;此外包括文物的財產登記、借出入及保險、抽檢等,也都一併於該要點規範中。
五十八件文物 辦理一般古物審議
有鑑於縣市合併前公有文物管理較為鬆散,機制未能完善建立,文化局因此訂定文物管理要點,亦比照國立古物保管單位方式,進行文物暫行分級,未來進行分級審議,並將文化價值高的送古物審議委員會作市定古物審查。
文資處指出,目前已完成三千五百三十九件文物分級,其中篩選出五十八件具「一般古物」法定文資身分價值,將陸續辦理古物審議,依比例推估,上萬件文物中,可列一般古物者約有近二百件。
鄭成功文物館短少物 全數尋獲
至於鄭成功文物館短少的四十五件文物,經一年多清查,今年一月尋獲四十件,十月再尋獲謝琯樵字畫等五件。
為何之前出現「疑似遺失」窘境?文資處長林韋旭表示,主要是出借管理未盡周全,展覽後未歸位,或是小件文物包在一起、藏在展板後側,終於在清查過程中尋獲。未來透過文物管理完善法制,不定期及例行性盤點,將可避免再發生類似「失蹤事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