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堂
天主教信徒的崇拜場所,此處專指天主教堂建築。早在1626年,西班牙道明會神父即到臺灣北部傳教,並建造天主教堂。但隨著西班牙結束雞籠(今基隆)與淡水之占領(1642年),天主教亦在臺灣逐漸消失。直至1858年(咸豐8年),因中國清朝政府與俄國、美國、英國、法國所簽訂的「天津條約」,臺灣才開放港口,洋教士又可以上陸設立傳教據點。
1859年,菲律賓道明會的郭德剛神父,於打狗(今高雄)前金地區建造了一座玫瑰聖母堂;1863年(同治2年),又於屏東縣萬巒鄉萬金村建造一座土埆天主教堂,這兩座教堂現今猶存,但也都經過改建,已非原貌。
以現存之萬金聖母堂為例,於1869年重新建造竣工,長形殿正面採雙塔式設計,左右各凸出鐘樓,其中一邊的屋頂上設有鐘架,中間屋頂則立有十字架。這是巴西利卡(Basilica)式的天主教堂規制,也就是教堂內部為長方形,有兩列柱子,形成主殿與左右側廊的空間型態,整體造型樸實無華,有西班牙古堡的建築風格。但是,其正立面的三角形山牆,則融入了臺灣民宅的特徵。此外,轉角處可見露出局部的放腳式基礎,而內部左右兩列的柱子上,甚至刻有中文的對聯,門楣上則鑲嵌了1875年(光緒元年)清廷所頒賜的「奉旨」及「天主堂」之花崗石石雕。1984年,經內政部指定為第三級古蹟,同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敕封其為「聖殿」,是全臺首座聖殿。
始建於1859年(咸豐9年)的高雄市玫瑰聖母堂,則是臺灣第一座天主教堂,1928年(昭和3年)改建為仿哥德式的建築,並混合部分羅馬風格,整體呈現厚重、向上垂直發展的線條。牆體有許多扶壁,正面的牆壁上凸出四根裝飾柱,入口為半圓形拱門,正面尖塔極為高聳,三角山牆上有一座六角形鐘樓,主塔左右附有八角形之衛塔,塔頂上有十字架,造型與萬金聖母殿相異。而其內部則以七對柱子分成中殿及兩側通廊,通廊上還有夾層,而夾層及天花板皆以交叉拱筋構成,是模仿石構造之裝飾。此外,其彩繪玻璃和裝飾繁複的玫瑰窗,也是一大特色。正門上方,同樣有清代「奉旨」石碑,由兩位飛翔的天使護持著。
進入20世紀初,臺灣增加不少天主教堂,其建築也趨於華麗,例如臺北市蓬萊町的天主教堂(今民生西路靜修女中對面),其正面所樹立的方形尖塔,在市區中極為醒目。但因第二次大戰後面積不敷使用,已改建為現代風格之天主教堂。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4875 https://bit.ly/3TwN1s2
1903年打狗前金的玫瑰聖母教堂,黎克勉神父(Isidoro Clemente)與修女及孤兒合影。後方牆面有天主教的掛畫。
左邊的修女很年輕,右邊的修女像菲律賓人。推測拍照的位置,背景是高雄玫瑰聖母教堂(1896年老照片)
Facebook https://bit.ly/2ZC0eT9
睽違30多年再現!屏東「玉環教堂」至「萬金聖母」朝聖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位於屏東縣沿山公路的新埤「玉環教堂」,為德國道明會於1965年所建,荒廢30多年之後,經屏東縣政府文資審議登錄為歷史建築、完成修復,於今年4月與天主教高雄教區合辦重新啟用典禮,今10日(日)玉環教堂跨族群教友在睽違30多年後,再次組團參與萬金聖母年度遊行,回程則在玉環新村繞社區報喜訊,並舉行圍舞歡慶。
屏東文化處吳錦發處長表示北部的城隍、中部的媽祖、臺南的王爺等活動,都是國內著名的文化盛會,而沿山公路的「聖母」信仰同時兼具有形文資(縣定古蹟萬金聖母聖殿)與無形文資(萬金聖母遊行),是具有代表性的「屏東符號」,並與西班牙、菲律賓與德國有相當的國際淵源。
此外,全球「朝聖之旅」如日本的「四國遍路」、西班牙的「朝聖之路」等,也在世界深度人文行旅路線中占有重要地位。
天主教高雄教區杜勇雄神父表示「朝聖之旅」在天主教信仰中有悠久的傳統,在臺灣,身為天主教徒,如果沒有參加過萬金聖母遊行,會有「罪惡感」,很感謝縣府將玉環教堂修復完成,並於今年「復活節」後重新啟用,沿山公路跨族群教友組團參加萬金聖母遊行,這件事有相當特殊的意義,也感謝文化處及在地社區與教會的協力合作。
萬金聖母遶境遊行 五千人共襄盛舉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萬金聖母聖殿自建堂以來,每年12月的第2個週日都會舉行聖母遶境遊行,今天下午來自全台各地的教友齊聚萬金,舉行慶祝開教156週年主保堂慶活動,其中,今年4月重新啟用的新埤玉環教堂,也在暌違30年後,首度組團參與遊行,全場超過5千人共同朝聖
天主教高雄教區杜勇雄神父表示,「朝聖之旅」在天主教信仰中有悠久的傳統,在臺灣,身為天主教徒,如果沒有參加過萬金聖母遊行,會有「罪惡感」,很感謝縣府將玉環教堂修復完成,並於今年「復活節」後重新啟用,沿山公路跨族群教友組團參加萬金聖母遊行,這件事有相當特殊的意義。
文化處長吳錦發指出,全國天主教堂位階最高的就是萬金聖母聖殿,而沿山公路的「聖母」信仰同時兼具有形文資與無形文資,是具有代表性的「屏東符號」,數十年前沿山公路旁的教堂皆會群聚參與朝聖,今年4月重新啟用的玉環天主堂再次參與遊行,也讓人看見文化復興的感動。
萬金聖母遶境遊行 五千人共襄盛舉 | 新頭殼 Newtalk - https://goo.gl/vB2MMq
萬金過聖誕 2015活動日期公布-MOOK景點家 : 墨刻出版 華文最大旅遊資訊平台
萬金聖母聖殿當年不用鋼筋而以碎石、石灰、黑糖、蜂蜜、木棉及火磚等物混合興建,期間歷經幾次修復,至今仍保存當年西班牙式古堡建築,別具特色。天主教在萬巒鄉萬金村開教至今150年,當地萬金村、赤山村將近八成居民都是天主教友,形成最大的天主教聚落,每年十二月萬金聖母聖殿舉辦主保大典及聖誕節活動,是地方的年度盛事,屏東縣政府自100年起開始與萬金聖母聖殿合作舉辦聖誕季活動,從最一開始簡單燈飾裝飾村弄街道到後來的3D光雕秀、聖誕樹彩繪牆面等,每年都吸引了數十萬人潮湧入,感受萬金聖母聖殿的神聖氣息。今年萬金聖誕季預計在12月1日展開至25日,不妨早點計畫到屏東萬金聖母聖殿,感受不一樣的過節氣氛。
牆上壁畫多述說著聖經故事。(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觀光傳播處) -
萬金平安夜 近萬遊客朝聖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屏東萬金耶誕季昨晚掀起最高潮,除了聖殿傳統迎聖嬰儀式、子夜彌撒活動,縣府也特別邀請管樂團在教堂前配合3D光雕秀演出,儘管非假日,仍有近萬遊客湧入萬金共度平安夜。
傳統迎聖嬰 子夜彌撒
縣府觀傳處長鄞鳳蘭指出,萬金耶誕季參與人潮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平安夜雖然不是假日,但朝聖民眾熱情不減,從下午起人潮就陸續湧現,今年除了平安夜,耶誕季開始後,無論平、假日都能看見大批人潮,預估參觀人次達百萬人。
有一百五十三年歷史的萬金聖母聖殿,是台灣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依聖殿傳統,每年由萬金地區佳佐、赤山、田仔厝、大庄、檨仔宅、後壁埔、頂頭七個區域,輪流選擇一戶擔任聖嬰誕生人家,今年聖嬰降臨地點就在後壁埔潘學泉教友家。
神父與教友扮演成耶誕老公公、老婆婆拉著牛車,與當地小學生打扮成的聖母、綿羊群一同前往聖嬰降臨地,延續迎接聖嬰這項百年來的儀式。
打扮成聖母的學生潘思妤說,這是她第一次參加迎聖嬰活動,她覺得很特別,尤其光雕秀不管看幾次還是覺得很精彩!
昨晚萬金部落萬頭攢動,聯合管樂團氣勢磅礡的演出,民眾在倒數聲中度過溫暖的耶誕夜,但有民眾發現散場動線擁擠混亂,且巷弄滿地垃圾,讓耶誕季留下缺陷。
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
基本資訊
位置 中華民國高雄市
所屬宗教 天主教
祝聖/開光年份 1998年
教會地位 宗座聖殿
建築描述
開工 1859年12月
竣工年份 1859年12月
詳細規格
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簡稱玫瑰堂、或以所在地名稱為前金天主堂,是位於台灣高雄市的愛河橋畔的一座天主教教堂,創始於1859年(清咸豐九年),為天主教會在台灣重新開教以來建立的第一座教堂,也是近代台灣天主教會的發源地,現在為天主教高雄教區之主教座堂。2001年在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票選中榮獲全國第一。該堂歷任本堂神父共34任,現任本堂神父為林吉城神父,原副本堂神父為林奕臻神父,2014年7月1日轉任高雄教區救世主堂副本堂神父。
1858年:中國簽訂天津條約後,禁教解除。西班牙屬地菲律賓的道明會派遣郭德剛(Fernando Sainz)及洪保祿二位神父到台灣傳教。
1859年5月15日:道明會神父郭德剛和洪保祿,和四名中國籍傳教員:楊篤、蔡向、嚴超及修生瑞斌,自廈門起航,5月18日抵達打狗港。同年12月,以龍銀六十二圓在當時前金靠海區域的教堂現址購置一筆土地,並以稻稈茅草簡單的搭蓋了臨時傳教所。
1860年:以「土角磚」改建傳教所並命名為「聖母堂」。
1862年:第一次改建,再以紅磚、咾咕石及三合土重新改建成聖堂。
1863年:聖母堂完工,自西班牙迎奉聖母像供奉,並更名為「玫瑰聖母堂」。
1874年:船政大臣沈葆禎奉命為欽差大臣到台灣辦理海防兼處理各國商貿海事,並受當時的神父萬金本堂所託向清廷請奏准予傳教自由。清穆宗納奏,賜照准「奉旨」和「天主堂」兩塊聖石,命沈葆禎親筆以剞石。
1875年:沈葆禎再度到台灣,送予玫瑰聖母堂及萬巒萬金天主堂聖石。
1928年:李安斯神父再次籌備改建聖堂,隔年正式施工。但在拆除舊教堂時,「奉旨」碑被埋於土中。
1948年:道明會士陳若瑟神父出任天主教高雄監牧區監牧,並指定該聖堂為主教座堂。
1961年3月:高雄監牧區升格為教區,鄭天祥神父為第一任主教,並指定該座堂為主教座堂,為全台灣建築規模最大間的主教座堂。
1972年:教友捐獻興建聖母亭挖掘地基時,挖出「奉旨」碑。
1995年:教廷提升玫瑰聖母堂為宗座聖殿。7月1日起開始大規模整修。
1998年:舉行落成典禮及冊封聖殿晉陞隆重大典。
2001年:被列入高雄歷史建築十景。
2001年: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的全國「臺灣歷史建築百景」活動中獲選第一名。
建築特色
玫瑰省 玫瑰聖母堂為哥德式與羅馬式的尖塔建築,被列為歷史建築。教堂正面為高聳的尖塔,兩旁另有小型衛塔,正門上懸有咸豐敕令的「奉旨」石碑。教台正中央的玫瑰聖母像,自西班牙玫瑰省引進,至今已有140年以上的歷史。
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AB%E7%91%B0%E8...
--------------------------------------------------------
「奉旨碑」為1874年(清同治13)清朝船政大臣沈葆禎奉命來台為欽差大臣,辦理海防兼處理各國商貿海事,受當時的萬金本堂神父所託向清穆宗皇帝請奏准予傳教自由。
屏東-萬金聖母聖殿-三級古蹟
萬金開教始於公元一八六一年,由西班牙道明會士郭德剛神父從高雄前金步行往返傳教。
一八七四年,清朝船政大臣沈葆禎奉命巡視南部開山工程,途經萬金莊,目睹莊嚴宏偉聖母大堂座落在安和靜諡的農村,神父中國化,教友和樂團結,認為教會可以敦風礪俗,又可做撫番工作,消弭種族歧見,於是奏請皇上支援傳教工作。同治皇帝乃特親賜『奉旨』照准及『天主堂』聖石,於一八七五年鑲在聖堂正面上方,自此管兵路過必下馬行禮。
聖堂歷史簡介
http://www.catholic.org.tw/bankin/bankim/history.h...
----------------------------------------------------------------------
地租1660斤
地租為收入的20%
=========================
萬金聖殿中繼站小聖堂遺址 竹田爭取復舊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位於屏東萬巒鄉的萬金聖母聖殿,近年成為耶誕季最夯的景點之一,萬巒鄉隔壁的竹田鄉公所,近日意外發現早年萬金聖母聖殿的中繼站「溝仔墘小聖堂」遺址,儘管該地已為私人所有,早年情景不復再,竹田鄉公所積極與地主聯繫,希望未來能恢復一百五十年前的小聖堂樣貌,重現萬金傳教史。
溝仔墘混泥土教堂 僅保存破碎瓷片
協助田調的大仁科大教授陳智瑋說,郭德剛神父決意要到萬金開教後,從高雄到屏東萬金的路程,要花上一天時間,所以就計劃在萬丹與竹田間的小部落「溝仔墘」建立小聖堂,作為傳教中繼站,一八六四年郭神父派傳教員到當地調查民情,並在溝仔墘租屋設臨時聖堂,一八六九年溝仔墘教友已有近百人,當時由李嘉祿神父駐守在溝仔墘,並開始建造正式的混泥土小聖堂。
陳智瑋說,溝仔墘小聖堂寬廿六尺、深七十尺,當時還陸續擴建了神父房、道理廳,由於傳教初期歷經多次械鬥,一八九三年教外民眾放火燒毀聖堂後,「溝仔墘」小聖堂從此消失,目前萬金聖母聖殿裡還保存著當時小聖堂內破碎的瓷片。
「大家都知道曾經有溝仔墘小聖堂的存在,但從來不知道位置在哪裡,現在終於找到了!」竹田鄉長傅民雄說,今年公所委託大仁科技大學辦理。
公所盼遺跡營造改善 重現萬金傳教史
「竹田鄉客家聚落生活環境資源調查研究計畫」,針對鄉內十五個村莊進行人、文、地、產、景的資源調查,沒想到意外發現小聖堂遺跡。
溝仔墘小聖堂遺址目前為私人土地,潘姓地主回憶,約在廿年前還存在當初小聖堂的磚牆,後來經過整建,已經看不到完整的樣貌。
竹田鄉公所表示,由於該私人土地登記在多名家族成員名下,公所持續努力,期待地主配合竹田鄉的營造改善計劃,將一百五十年前的小聖堂恢復原貌,重現萬金傳教史,也為泗洲村打造為全國性知名的景點。
萬金村文史工作者潘謙銘表示他外曾祖父是原本住在老埤庄內的平埔族人,當時信奉天主教,在馬卡道族民族誌書中,提及汪傳德所著《天主教在台灣》,當時老埤聖堂(1870年)由外國神父及傳教士設立在老埤庄內(如圖3-1-1),站立中央者為黎克勉神父,而最左側者為平埔族人(族人稱呼為姑婆的傳教者),其他頭戴花環的女子,為鄰近東邊山區之高山族群來此參與活動之照片(潘謙銘,2001)。
相關資料:
1874年吳萬福神父,正值翻修草寮為竹屋將落成之際時,當地小孩因感染到天花而死亡,以致遷怒及怪罪教徒沒經求神問卜而動工,以致於被告到官府而受到拘禁,受拘禁教徒及聲援教友家中財物也被掠奪一空,仇恨的情緒沒有因此而消失。前後十餘年終因族群間信仰的岐異,雙方產生激烈的對抗,終在1884年爆發,教堂被庄民燒毀,於是傳教士連夜帶著教徒,分別從亞麻灣溪(萬安溪)河床逃至萬金庄及高雄五塊厝,從此定居在萬金庄及五塊厝。
資料來源:屏東文獻(4)萬金人說萬金事,潘謙銘報導(2001)
老埤小堂區的建立和消失
一八七零年代,在萬金傳教的神父就往內埔庄的老埤佈道,並以六十二圓購置土地而設傳教所。一八七四年吳萬福神父奉令駐此,年底神父改建二間竹造臨時聖堂,當地民眾極力反對。一八七五年吳神父調羅厝,萬金之黎神父和傳道師輪流照顧宣道。接著教難踵至,仇教者常藉故為難神父或教友,甚至誣告教友,使他們多人被判坐牢或罰款。
一八八四年十月,老埤要舉行廟會,教外人向一教友募款,教友因信仰不同,不給捐款。惡徒將教友的耕牛牽走,又夥眾將他驅逐離村,並聚眾攻擊聖堂。教友武裝保護聖堂。十月廿一日仇教者四面八方圍來,身帶武器包圍老埤聖堂,全村一混亂。首日交戰,異教徒二人死亡,教友一人受傷,由於教友的團結,惡徒無法接近。
次日他們改火攻,火勢兇猛,教友齊聲誦禱,忽然風向逆轉,火舌反向燃燒異教徒之房宅,不久全毀,聖堂得保全。在萬金的黎克勉神父,連夜到內埔衙門求援。昏庸的清朝官吏說:老埤居民皆無智之徒,教會如要安全,速遷離此地,以此塞責。
十月廿三日惡徒再次作亂,雙方各有死傷,神父勸婦孺教友暫遷往萬金。十一月一日諸聖節,神父在此為教友獻彌撒,祈求平安。十一月三日鳳山知縣來巡視,宣判雙方各檢舉三人監禁縣監獄。村民三位被害,暗中賄賂而脫罪,教友這方三位無罪冤告仍在獄中,神父極力交涉,終被拒絕。十一月四日大集,掠奪教友家中財物,又放火燒聖堂,真是窮兇惡極。高雄王靈副會長悲痛之至,商請英國領事向知縣抗議,知縣允予嚴辦兇手及約言索賠,但事後食言。經再三抗議始賠償教會二百八十圓。
受監禁的三位教友,其中一人於一六年夏至,被枉判斬首之酷刑,首級懸竿於村頭示眾,無道官吏殘暴惡行令人切齒。一八八七年老埤分堂宣告封閉。該地教友一部份移居到萬金,一部份人攜帶了原供奉於老埤的主保像-聖味增德,遷居到打狗五塊厝,與當地教友群居,共同組成五塊厝新堂區,其後代子孫與萬金教友保持密切親誼。老埤小堂從此終息,直到一九六七年德籍道明會士,再次於此設講道所,隸屬內埔天主堂。(3) 【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台灣歷史、海洋神話、平埔族群、原住民傳說、舊社考古遺址、傳統民俗文化、口傳史詩故事等 | Facebook https://bit.ly/48DXd7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