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px-Femme-47-ronin-seppuku-p1000701Akashi_Gidayu_writing_his_death_poem_before_committing_Seppukub0d3b95e9d3b3c78c063de6936c002e2  

切腹是用刀切開腹部的自殺儀式,日本人將切腹視為有尊嚴的死法。主要為日本武士所實行。近代除了自殺,也用在處刑。也稱為腹切り(はらきり)、割腹(かっぷく)、或屠腹(とふく)。
切腹自殺者日語稱為「切腹人」,而切腹人如為了追隨君主而自殺殉葬,則稱為「追腹」。切腹後由於未必會即時死亡,切腹自殺者為了減輕激烈的痛楚,可能會找介錯在最痛苦一刻將自己斬首。
歷史[]
古中國即有人使用類似的方法自殺,如戰國韓國的刺客聶政,但在日本,切腹是平安時代以後才廣泛流傳的自殺方法,一般認為永祚年間大盜藤原義是日本最初進行切腹的人。日本封建時期武士如被主君賜死,相比起被視為不名譽的純粹斬首,切腹被視為武士最光榮的死法。
至於日本武士為何會發展出切腹這樣的特殊死亡形式,明治時代撰寫《武士道》一書的新渡戶稻造認為,這是因為古代日本人信仰「腹部乃是人靈魂、情感寄託之處」;事實上,由於腹部乃是神經密集之處,故切腹時會產生極大苦痛,讓人感到生不如死,因此能勇敢、凜冽地完成切腹的儀式,是最能夠凸顯一位武士不懼痛苦,堅持貫徹武士道之最有尊嚴死亡方式。
日本戰國時代和江戶時代初期,切腹者直接於腹部割開十字形狀,扯出內臟,直至失血過多死亡,這種切腹方法稱為「十文字切」。最後使用十文字切方式自殺的是1912年為明治天皇殉死的乃木希典大將。[1] 但是這種方法難度過高,所以後來發展為切一刀的「一文字切」,由於一文字切並不容易直接致死,因此最後須由介錯斬首。
過程[]

完成辭世之句,準備切腹

江戶時代末期切腹的情況。切腹人跪在地上,接受切腹的命令。摘自『日本的禮儀和習慣畫冊』、1867年出版。
一般有介錯人幫助的切腹儀式過程如下:
切腹自殺者穿著莊重服裝,用來切腹的刀放在他正前方。刀可能用特別的布料墊著。武士會作死亡的心理準備,例如寫作稱為辭世之句的詩歌。待他和身旁的介錯人助手準備好,切腹者會揭開身穿的和服,拿起刀,捅進自己腹部。切腹者首先從左至右的切割,然後作稍微向上的第二刀,讓其腸臟溢出。切出第二刀之時,介錯人進行抱首,即揮刀向切腹者的脖子斬下,但不完全斬斷,讓頭和脖子仍有一絲牽連。由於這一刀要非常精確,介錯人一般是劍道高手。切腹者會和介錯人預先同意何時徹底完成斬首。
亦有一些切腹者會以扇子或木刀來代替切腹用的小刀,作為形式上的切腹,事實上是被介錯人直接斬首而死。此即扇子切。
介錯人一般是切腹自殺者的親友。武士如果戰敗但輸得光榮,對手可能會為了向其勇氣致敬,而自願擔當介錯人。
日本近代最有名的一次切腹事件是文學家三島由紀夫。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交付了遺作《豐饒之海》的最後一部,隨後帶領4名盾會成員在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部將師團長綁架為人質。三島在總監部陽臺向800多名自衛隊軍官發表演說,呼籲「真的武士」隨他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否定日本擁有軍隊的憲法,使自衛隊成為真的軍隊以保衛天皇和國家的傳統,但是沒有人響應。三島隨後從陽臺退入室內,按照日本傳統儀式切腹自殺。三島由紀夫在額際繫上了寫著「七生報國」字樣的頭巾,用白色的布將預備切腹的部位一圈圈緊緊地裹住,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下,割出了一個很大的傷口,腸子從傷口流出來。隨他同來的兩位盾會成員之一的森田必勝用名刀「關孫六」為三島進行介錯,但連砍數次都未能砍下他的頭顱,三島由紀夫難忍痛楚,試圖咬舌自盡,第四次介錯改由學習過居合道的楯會成員古賀浩靖執行,終於成功。之後森田必勝也切腹自殺(亦是由古賀浩靖進行介錯)。
女性切腹[]
為保儀態,女性切腹會綁起雙腿
日本最古老的女性切腹記錄是《播磨風土記》中淡海的女神切腹。從明治時期到太平洋戰爭結束也發生了很多的女性切腹事件。其堅定意志和女性切開腹部所體現出的悲愴美感吸引了很多人,從那以後關於女性切腹的文獻、小說、繪畫和影視等作品出現了很多。
----------------------------------------------
最早認識呂理州先生是因為出版《學校沒有教的西洋史》,記得是約在中正紀念堂附近的咖啡店,那是一個晴朗的上午。呂先生拿出一疊文稿,主題是談中華文化為什麼在近兩百年來,只要是面對西洋文明,幾乎都是潰不成軍的局面。在那之前,我讀過呂先生寫的《福澤諭吉傳》,還拿著這本書到日本進行了一趟「學習之旅」,因此對於呂先生從文化角度切入,思索一個國族興衰的作法,並不感到陌生。

只是當時認為,中華文化的危機並非一般讀者關注之所在,所以後來把書名改為《學校沒有教的西洋史》,果然頗受歡迎,跟風所及,以「學校沒有教的……」為概念的書,也出現了好幾本。

這次藉著發行「遠流歷史人文報」的機緣,很高興能邀到呂先生開設一季「歷史散策」的專欄,與讀者分享呂先生對歷史掌故的嫻熟,以及文字透出的那股澹泊韻味。(文/吳家恆)
日本的切腹
文/呂理州
日本的切腹舉世聞名,第一個切腹的日本武士據說是平安時代末期的源為朝(1139—1177),在鎌倉時代,隨著武士道的蔓延,切腹逐漸在日本生根。武士為了避免被逮捕,然後斬首,通常被逮捕之前,會切腹自殺。
新渡戸稲造在他的大作『武士道』(Bushido: The Soul of Japan、1900年刊)中寫道︰「古代人認為人的腹部宿藏靈魂和愛情,因此壯烈切腹是貫徹武士道的自殺方法。」
切腹的動機五花八門,有為了主君去世而殉死,叫「追腹」,有為了職務上的責任,叫「詰腹」,有因為太過悔恨而切腹,叫「無念腹」,還有敗軍之將,因為不願遭受被俘的恥辱,而切腹,以及困在城中,被敵軍重重包圍時,主將可以用切腹來交換家人和部下的生命。室町時代開始,有為病死的主君殉死的風氣。由於愈來愈流行,1665年幕府嚴格禁止殉死。
  切腹的時候,在腹部橫切一個「一」字,稱為「一文字腹」。切完「一文字腹」後,再從上往下,縱切到肚臍以下,稱為「十文字腹」。「十文字腹」因為太難了,普通人大多無法完成,一般都在實行完「一文字腹」後,用刀猛刺自己的喉嚨,結束生命。後來才有介錯(用刀砍下切腹者的頭)的方式,讓切腹者早點脫離痛苦,這算是一種人道上的進步吧!不過介錯人的劍術要很熟練,最好一刀就完成任務,否則場面會很難看。著名文學家三島由紀夫於1970年切腹自殺時,介錯人因為太緊張,砍了很多刀,在三島的頸部留下許多刀痕,讓三島在死前白白多受了一些苦。可見介錯人劍術及膽識的重要。

切腹後來也變成死刑的一種,而且是名譽的死刑。一般非武士的平民百姓不被允許「享受」這種名譽死刑。直到1873年,明治政府才廢除這種封建死刑,以絞首刑取代。明治以後著名的切腹自殺有二次大戰日本戰敗時,1945年8月25日,右翼團體大東私塾14人,因為無法接受日本戰敗的事實,在東京代代木公園集體切腹自殺。

在戰國時代到江戶初期,沒有介錯人,切腹者在切腹時,往往大腸、內臟等都會外露,而切腹者通常會在此時昏死過去,在流血過多後死亡。如果沒有介錯人,則切腹者通常要痛苦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會死,非常不人道。介錯人通常有正、副二人,有時甚至三人。

江戶時代中期,切腹成為形式化,切腹者身邊擺著不是刀,而是一把扇子,切腹者伸手拿扇子的瞬間,介錯人就揮刀砍下首級,稱為「扇腹」。這根本已不是切腹,而是斬首。

切腹用短刀.jpg

切腹用的短刀

可別認為切腹是日本所獨有的自殺行為,中國也有切腹,不過中國叫「剖腹」。「呂氏春秋」就有記載「弘演納肝」的故事,忠臣弘演因為主君被人慘殺,便「剖腹」,把主君的肝臟放進自己的體內,然後去世。

台灣的政治人物有時會斬釘截鐵地對選民說︰「如果我做過××事,我就切腹自殺!」他們哪裡知道其實切腹是一件很難的事。日本在昭和初年,一位14歲患有小兒麻痺的少年,因為對自己的身體悲觀,趁著三更半夜家人熟睡時,坐在棉被上切腹,可是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叫醒家人,說︰「我想切腹自殺,可是腸子都跑出來了,卻還死不了。」可見切腹自殺很難,通常最後還是要猛刺脖子或心臟,不然要請旁人代勞,單單一個人很難切腹成功。切腹難,「十文字腹」更難,因為要忍著劇烈的疼痛,去完成第二刀,在劇痛中,手還得握緊刀。這種自殺法要有異於常人的意志和體力才能完成。

真希望哪一天可以看到那些發毒誓的勇敢政客能夠創下台灣人實行「十文字腹」第一人的紀錄,我想他一定可以永留青史,而且讓現代養尊處優的年輕日本人瞠目結舌,自嘆不如。我這樣的想法希望會不會太壞心眼一點了?

1712年,年僅14歲的二本松藩士六之介在長兵衛的宅邸大門口切腹自殺。自殺的原因很單純、無聊而幼稚。六之介與長兵衛的兒子,13歲的翁介遊戲時,兩人爭奪一個蟬殼,結果翁介爭得蟬殼,一溜煙跑回家,六之介在後面拼命追,可是翁介家的僕人把大門關上,不讓六之介進來,六之介死命敲門,對方還是不開門,六之介又惱又恨,就在大門口切腹自殺。長兵衛因為這個事件被取消薪俸。這個事件充分表現出日本武士只要覺得受到羞辱,而又無法報仇,無論是多麼微小的事(起碼從第三者看來,不但微小,而且幼稚無比),也不惜用生命來「明志」(我不曉得這是明哪門子的志,只好加上引號)。
  1663年,幕府老中(宰相)在江戶城的大廳對各大名宣讀「武家諸法度」(武士必須遵守的法律),並且宣佈以後禁止為主君殉死的行為。在幕府還沒有明示禁止殉死前,殉死是一種風潮,各藩不斷有殉死的事件傳出。5年後,1668年,奧平昌能因為父親去世,部下有人切腹殉死,違反幕府規定,而被削減2萬石的土地。有人殉死是認為這樣子孫可以獲得俸祿的增加,並且代代得到安泰的保證。還有的部下,自少年以來,與主君有肉體關係,深受寵愛,因而在主君去世時殉死,這其實是一種戀人之間的殉情,與武士道的殉死毫無關係。

  有一位武士叫林形左衛門,被藩主鍋島忠直選為身邊護衛,左衛門在前往赴任途中,接到鍋島忠直突然去世的消息,他雖然連一天也沒有擔任鍋島忠直身邊護衛,但他覺藩主在數百人之中獨獨挑選他,對他有恩,因此跟著殉死,切腹自殺。
在江戶時代,幕藩體制確定,天下太平,沒有戰爭。對失去戰場的武士而言,跟著主君殉死可以滿足他們的美意識。這點也可以說明三島由紀夫的切腹自殺。因為在那場人生最後一次實際的藝術創作中,可以滿足三島由紀夫的美意識。如何死得美,是日本武士一生的課題,也是自認為武士的三島由紀夫一生的課題。
  殉死的武士大都會在臨死前寫下詩歌,頌詠即將赴死的內心感受。這些詩歌不久就會流傳到日本各地,然後好像流行性感冒似的,接二連三會有模仿殉死的武士出現。為甚麼日本人有時如此看輕自己的生命呢?這是身為中國人的我一直不解的地方,或許我缺乏日本人那種追求美的衝動吧!或許我寧願捨棄當隨風而逝的櫻花,選擇做一棵雖然不美,但是在狂風暴雨中卻能夠堅韌活下去的野草吧!哪一種人生觀才正確?這當然沒有標準答案,只能由個人選擇。
---------------------------------------
切腹是日本用刀切開腹部的自殺儀式,日本人將切腹視為有尊嚴的死法。

切腹自殺者日語稱為「切腹人」,而切腹人如為了追隨師父死亡而自殺,過程稱為「追腹」。切腹後由於未必會即時死亡,切腹自殺者為了減輕激烈的痛楚,可能會於切腹後進行介錯,即找來助手在最痛苦一刻替其斬首。

  介錯是和日本武士切腹自殺有關的詞語。由於切腹的過程太過痛苦,故很多時切腹者也會找來介錯,就是把切腹者的頭斬下來以減輕切腹所帶來的長久痛苦,而到了後來很多時只是象徵性把刀碰到腹部而不需要造成致命傷口就被斬首了。
為保儀態,女性切腹會綁起雙腿

  切腹的起源和沿革

  永祚元年(西元989年),大盜籐原義在被捕前,將腹部一字割開,然後用刀尖挑出內臟扔向官軍——據說這是切腹的最早來源。

  切腹的開始盛行,是在鐮倉幕府以後,因丟失陣地而引咎切腹,或恥於被擒而陣前切腹,佔了絕大多數,一直持續到戰國時代。江戶開幕以後,社會統治相對平穩,因殉死而切腹,和作為刑罰的「詰腹」,逐漸佔了主流。雖然幕府嚴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無法阻止這一歷史性的趨勢。
  至於為什麼選擇切腹作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現在普遍認為,古代許多的國家和民族,均主張人的靈魂是宿於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將自己的靈魂向外展示的時候,採取切腹以示眾人的方法和儀式。
乃木希典
  歷史
切腹是日本平安時代以後才廣泛流傳的自殺方法,一般認為源為朝是最初進行切腹的人。日本封建時期武士如被主君賜死,相比起純粹的斬首,切腹被視為最光榮的死法。切腹到江戶時代才得以形成過程洗鍊、並進行介錯輔助的複雜儀式。
  在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切腹者並沒有介錯人協助,會直接於腹部割開十字形狀,內臟爆裂流出,直至失血過多死亡。這種切腹方法稱為「十文字切」。現代醫學一般認為刀鋒到達內臟時,切腹者會已失去知覺。最後使用十文字切方式自殺的,是1912年的乃木希典上將。但是這種方法難度過高,所以後來發展為切一刀以後由介錯斬首。
完成辭世之句,準備切腹
  過程
一般有介錯人幫助的切腹儀式過程如下:
切腹自殺者穿著莊重服裝,用來切腹的刀放在他正前方。刀可能用特別的布料墊著。武士會作死亡的心理準備,例如寫作稱為辭世之句的詩歌。待他和身旁的介錯人助手準備好,切腹者會揭開身穿的和服,拿起刀,捅進自己腹部。切腹者首先從左至右的切割,然後作稍微向上的第二刀,讓其腸臟溢出。切出第二刀之時,介錯人進行抱首,即揮刀向切腹者的脖子斬下,但不完全斬斷,讓頭和脖子仍有一絲牽連。由於這一刀要非常精確,介錯人一般是劍道高手。切腹者會和介錯人預先同意何時徹底完成斬首。
亦有一些切腹者會以扇子或木刀來代替切腹用的小刀,作為形式上的切腹,事實上是被介錯人直接斬首而死。此即扇子切。
介錯人一般是切腹自殺者的親友。武士如果戰敗但輸得光榮,對手可能會為了向其勇氣致敬,而自願擔當介錯人。
日本近代最有名的一次切腹事件是文學家三島由紀夫。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交付了遺作《豐饒之海》的最後一部,隨後帶領4名盾會成員在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部將師團長綁架為人質。三島在總監部陽台向800多名自衛隊士官發表演說,呼籲「真的武士」隨他發動兵變,推翻否定日本擁有軍隊的憲法,使自衛隊成為真的軍隊以保衛天皇和日本的傳統,但是沒有人響應。三島隨後從陽台退入室內,按照日本傳統儀式切腹自殺。三島由紀夫在額際繫上了寫著「七生報國」字樣的頭巾,用白色的布將預備切腹的部位一圈圈緊緊地裹住,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下,割出了一個很大的傷口,腸子從傷口流出來。隨他同來的兩位盾會成員之一的森田必勝用名刀「關孫六」為三島進行介錯,但連砍數次都未能砍下他的頭顱,三島由紀夫難忍痛楚,試圖咬舌自盡,第四次介錯改由學習過居合道的盾會成員古賀浩靖執行,終於成功。之後森田必勝也切腹自殺(亦是由古賀浩靖進行介錯)。
女性切腹
日本最古老的女性切腹記錄是《播磨風土記》中淡海的女神切腹。從明治時期到太平洋戰爭結束也發生了很多的女性切腹事件。其堅定意志和女性切開腹部所體現出的悲愴美感吸引了很多人,從那以後關於女性切腹的文獻、小說、繪畫和影視等作品出現了很多。
割腹的種類和方法
  類型 動機
  自刃 自裁 戰爭失敗(如淺井久政)
  引責 對過失承擔責任
  犧牲 以自己的犧牲來拯救部下或同僚生命(如清水宗治)
  諫死 為了勸諫主君(如平手政秀)
  名譽 為保住自己的臉面
  殉死 先腹 比主君先行踏上死途
  追腹 義腹 為了盡士道義理
  論腹 為了樹立名聲
  商腹 為了給家族和子孫帶來恩惠
  詰腹 無念腹 痛飲悔恨之淚的切腹
  憤腹 憤慨於無實之罪的切腹
  刑死 武士專用的刑罰(如瀧善三郎)
  切腹按體位,可分為「立腹」和「坐腹」兩種。
  方法主要有「一字」、「二字」、「三字」、「十字」四種。
-------------------------------------------------------------------
[切腹、十三人刺客、黃昏清兵衛、隱劍鬼爪、武士的一分]
花岡一郎殺掉妻、子之後,以彎刀抵住腹部,悲痛的抬頭望著站立一旁的花岡二郎,
二郎緩緩的說道:[切開吧,切開你那矛盾的肝腸,做個自由的靈魂..]
這話和上集莫那說的[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是影片樣板的兩句話,
魏德聖喜愛在片中用一些美麗又富哲理的對白,這是他的特色,有人覺得不搭..
切腹,源起西元九百多年,橫行日本的大盜[藤原義]在被捕之前,將腹部一字剖開,再用刀尖挑出肝腸扔向追捕的官兵..
之後到了鐮倉幕府時期切腹大為盛行,更是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一般平民只能割頸,婦女更是只能投河自盡..
當時認為人的靈魂是宿存於腹部的,剖開後讓靈魂展現在眾人面前是一種光榮的儀式..
[切腹人]須穿著正式服裝肅穆端坐,為其斬首的[介錯人]則高舉武士刀站立身後..
切腹人解開衣襟,以右手持短刀刺進左腹,向右拉開一字型傷口,再往上切開,讓肚腸流出,
切腹有一字切、二字切、三字切,十文字切,夠勇悍的還可以作卐切..
切腹後身體要往前傾俯,不可向旁或仰天摔倒,更不可呻吟呼疼,那是失儀的..
如果沒有介錯人幫忙斬首,切腹人通常得痛苦數小時後才會失血而死..
介錯人一般都是劍術高手,在切腹人切腹後,立即揮刀將其脖子斬斷,但還留一層皮連著,免得斷首飛滾太遠..
四十年前,日本以保衛天皇、維護傳統軍國而著名的文學家[三島由紀夫],在完成遺作[豐饒之海]後,
帶領盾會成員綁架日本自衛隊營長,在營部陽台向數百名軍士發表演說,呼籲跟隨他發動政變,卻未獲得響應,
三島由紀夫隨即退入室內進行切腹,他遵循儀式切開腹部肚破腸流,
但是為其介錯的盾會成員[森田必勝]手持戰國名刀[關孫六],連砍數下卻未能將三島的脖子斬斷,
三島痛苦萬分,企圖以咬舌自盡,另一名會員接手才將其頭臚斬落,森田隨後也切腹自盡了..
沒有介錯人斬首,切腹人通常會以十文字方式切腹,第二刀從下往上拉再旋轉絞動,切開肝肺而死..
最後以此方式切腹自殺的,是侵華的乃木大將..
電影[切腹]
日本導演小林正樹拍的黑白電影[切腹],被尊崇為時代劇的經典之作..
在德川家光年代,撤籓之後的武士被制度遺棄形成浪人,不少浪人生活無著,跑到仕籓要求切腹,籓室不堪其擾就以金錢打發,
年輕浪人[千千岩]妻兒罹病無錢就醫,唯一的武士刀也拿去典當,被迫也前往巨籓伊藤家要求切腹,希望能索得些許金錢..
未料伊藤家武士未給與金錢,見其刀鞘內竟是一把竹劍,更是強迫他當場以魯鈍的竹劍作痛苦的十文字切腹,
武士們還故意遲延介錯,看著千千岩不堪痛苦而咬舌自盡, 最後妻、子也在籌不到醫藥費下而相繼病死..
一日, [仲代達矢]飾演的老浪人來到伊藤家要求切腹,在切腹場他在武士家老面前,慢慢的道出千千岩的故事,
原來千千岩是他的女婿,此番前來目的是要還給他一個公道,一番激戰之後,老浪人斬殺了多名武士,
衝進廳堂將伊藤家供奉的祖先盔甲扔棄於地,最後以長刀切腹自盡..
小林正樹在片中展現其營造氣氛的深厚功力,黑白犀利的映象風格,與[武滿徹]冷冽的配樂,
加上仲代達矢優異的演出,對武士道做了無情的批判,讓本片更為傑出感人..
日本當代的暴力大導演[三池崇史],也重拍了切腹這部電影,
片名叫[一命],今年在坎城、柏林、威尼斯等影展大受矚目,日前才公開在日本上映...
三池崇史師承[藍色暴力美學]大導演[北野武],血腥暴力卻青出於藍更勝一籌..
本片以3D拍攝,由市川、役所廣司、瑛太等人主演,場面想必較[切腹]一片更為暴力震撼,值得期待..
三池崇史似乎特別鍾情切腹,今年上映的[十三人刺客],片頭就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切腹畫面..
一名跪立在大庭院的武士,以切腹死諫荒淫無道的石明籓主..
以拍片血腥暴力聞名的三池,並沒有讓切腹的血腥的特寫畫面出現,
但是長達數分鐘,刀子切開腹肌腸胃的細微而明顯的音效,與切腹人臉上痛苦難忍的表情,讓觀眾有如身受切膚之痛..
長鏡下的寬大宅院,切腹人傾俯的渺小背影,孤寂無聲,卻讓人震撼不已..
本片最大的賣點就是由[役所廣司]率領的十三人刺客,在半路埋伏襲擊石明籓主的三百人護衛.
三池流暢的運鏡與俐落的剪接,讓最後長達一個小時的廝殺戰鬥,慘烈異常卻不會覺得冗長難耐..
對役所廣司一直停留在[失樂園]片中他與黑木瞳裸體交纏飲毒酒殉情的淒美畫面..
本片就沒得快活了,他飾演的中年武士島田右衛門,氣喘吁吁的足足跟對手砍殺了一整個鐘頭,
最後還得和原為同門師兄弟的籓主第一武士做最後的對決,
這裡的武士沒有絕對的善惡,師兄弟刀鋒相向,只是各為其主,立場各異罷了,
最後也都命喪爛泥地上,誰善誰惡都不那麼重要了,這也是武士最大的悲哀...
說到武士的悲哀,當然就得提[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黃昏清兵衛、隱劍鬼爪、武士的一分..
黃昏清兵衛由真田廣之、宮澤理惠主演,
在德川幕府末期,武士地位大為沒落,清兵衛是低階武士,儘管劍術高強,也只能在籓主的庫房擔任盤點記帳的卑微工作,
他的老婆肺病死亡,因此每到黃昏結束工作就得急忙趕回家煮飯照顧家人,未能與同僚外出飲酒作樂,致有黃昏清兵衛之稱號..
宮澤理惠飾演的[朋江]與清兵衛是青梅竹馬,因為受到丈夫家暴離婚後回到兄長家暫住,
朋江經常來到清兵衛家裡幫忙,她的兄長曾向清兵衛提婚,清兵衛不忍朋江跟著他受苦就拒絕了..
影片上半段就在清兵衛平淡的生活和與朋江若有似無的愛情緩慢的鋪陳..
直到下半段清兵衛奉命前去刺殺籓主的大對頭[余吾],劇力才急遽升高..
余吾與清兵衛原是劍術難分高下的同門師兄弟,只因效忠的主人派系不同而被視為叛徒,
兩人原無意生死相搏,還在陰暗的屋內坐下來飲酒喝茶互吐苦水心事,
不料余吾瞥見清兵衛僅帶一把小太刀前來(武士刀也是拿去典當了)立時勃然大怒,揮刀便砍,
一寸短一寸險,清兵衛的小太刀在狹窄的斗室內反而發揮最大的功效,
只是余吾的長刀直劈橫掃,氣勢威猛,清兵衛只能左右閃躲,卻跌個踉蹌,
余吾見機不可失,迴身一招玉龍倒懸,長刀直劈而下,卻砍住門楣,清兵衛一躍而起,小太刀和身直撲入余吾懷中...
滿身血污的清兵衛緩緩的走回家中,佇立屋前滿臉憂心的朋江,立刻小碎步飛奔而來...
末了,清兵衛已成年的女兒娓娓道出,他的父親和朋江婚後過了三年快樂的日子,
最後在一次戰役中,被火槍擊中身亡...
這片由[永瀨正敏]和[松隆子]主演的二部曲,就人物與影片風格來說,與黃昏清兵衛有幾分的類似,
上半場儘是生活與感情的枝枝節節,下半場又是被迫與武功高強的同門師兄弟決死戰..
不過細看之下,永瀨正敏飾演的武士[宗藏]與清兵衛在性格上是有些差異的,
宗藏耿直敢衝撞,清兵衛卻是逆來順受無為度日的恬淡武士,
片中性格鮮明的反倒是那位被打入叛黨的武士[彌市郎].
他逃獄後仍然大剌剌的住在城裡,擺明了就是要跟緝捕他的武士官兵對幹,
宗藏義正嚴辭勸其切腹自盡保住家人,彌市郎當然不肯,兩人被迫展開生死決鬥,
宗藏沒有使出鬼爪密技,仍然一刀重創彌市郎,火槍手卻突然現身槍殺了彌市郎..
之前彌市郎的妻子夜訪宗藏,希望以自身肉體換取丈夫的生命,
宗藏嚴辭拒絕,她無奈的只有前去向崛家大老懇求,卻被騙失身仍無法挽回丈夫的活命..
宗藏得知此事,忿怒的衝到崛家,以隱劍流刀法和鬼爪(暗器)密技,擊殺了大老緒形拳..
片中
他在與同門的彌市郎生死決鬥時,並未使出師父獨傳的鬼爪密技,因為那不是正派的武藝,
直到擊殺奸惡的崛家大老才現出這招陰狠殺著..
任務完成後他馬上拋棄武士頭銜,帶了青梅竹馬(先前從她受虐的夫家強行扛回來的)隱居山林,做個快樂的自由人..
從性格來說,他較清兵衛更為飽滿,也更令人喜愛...
三部曲[武士的一分]由木村拓哉、檀麗主演..
一分,指的是尊嚴..
木村拓哉飾演的〔新之丞〕也是劍術高強的下級武士,他的工作就是為籓主試菜,以確保飲食未被下毒..
一天卻吃到河豚劇毒而昏迷,被抬回家之後雖然延醫救治揀回一命,卻從此雙目失明..
一個武士頓失光明,讓新之丞灰心得欲持刀自盡,幸賴妻子〔加世〕和家中老僕耐心的規勸照料,才慢慢的自我摸索,活了下來..
新之丞長舌又多事的姑姑,慫恿加世前去懇求有權勢的番頭〔島田〕替丈夫加俸以維持生活..
島田卻看上加世的美色而侵犯了她,加世為了丈夫職俸不敢抗拒,在威脅下被迫而持續與之幽會..
新之丞在姑姑的告知後勃然大怒,將滿腹委屈的加世趕出家門.....
他決心尋回武士的尊嚴,他拾起那把先前曾想拿來自盡的武士刀,再度拜訪劍道高手緒形拳, 苦練聽音辨位的盲劍刀法...
在決鬥中,一刀擊敗了輕敵的島田...
被掃地出門的妻子回來了,她對新之丞內心還是充滿了眷戀與不捨,她默默的在廚房煮飯給丈夫吃..
〔這是你做的飯嗎?]一向嫌老僕做飯難吃的新之丞問道..
[不是,是我今天特別請的一位婦人幫主人做的〕.老僕應道..
新之丞抬頭對著被叫過來的加世說:〔吃了這麼多年,妳做的飯的滋味,難道我還吃不出來嗎?]
加世喜極而泣..
[實在是受不了德平煮的難吃飯菜了....}新之丞又補了一句..
結局是圓滿的,也多了一些讓人低迴的餘韻...
山田洋次鏡頭下的武士,雖然都具有高明的劍術,但是雄心壯志都已淹沒在時代的洪流裡..
他們無力去對抗,只能跟平凡人一樣辛苦的生活著,
但是到了關鍵時刻,刀鋒出鞘,卻是閃亮耀眼,
不為榮耀自己,卻讓周遭人物的悲歡離合更為鮮活動人..

------------------------------------

日本「切腹」 竟是源於這個國家?

切腹其實並非日本本土的原創。攝像者: 圖/新浪網

日本文化十分多元,全球化的概念加上過去殖民統治的歷史,讓許多特別的日式文化融入到我們的生活方式中,其中最神秘卻也最為駭人的一項傳統---「切腹自殺」,更是讓人議論紛紛!這種充滿日本武士道精神,看似十分殘酷的自殺方式,其實並非日本本土的原創,而是來源自我們熟知的---中國!

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有切腹的記錄了。攝像者: 圖/新浪網

關於自殺,中國的方式可以說十分多樣化,而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有切腹的記錄了。在《莊子‧外物》裡記載了:「萇弘遭譖,被放歸蜀,自恨忠而遭譖,遂刳腸而死。蜀人感之,以匱盛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乃精誠之至也。」萇弘是周敬王的大夫,因遭讒言陷害被流放到蜀地,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剖腹開膛而死。這種精神可以說是武士道的鼻祖,梁啟超曾寫了一篇文章《中國之武士道》,論述了武士道不是日本所獨有,而是源自於中國,文章裡大量舉了春秋戰國的例子。這種精神通過各種管道傳到日本,才有了武士切腹自殺的傳統。

切腹是武士階層才能有的。攝像者: 圖/新浪網
也不是所有自殺都必須切腹。攝像者: 圖/新浪網

日本人重視腹部,他們把腹部當作靈魂跟愛情的居所,所以要向人表示清白之類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切開腹部。但是腹不是隨便可以切的,這是武士階層才能有的,而且也不是所有自殺都必須切腹,必須是下面的情況之一:為避免俘虜,用切腹換取人質,承擔失敗的責任,殉死,諫死,憤腹(受了委屈以給清明),商腹(切腹換取後代的保障)。還有一種叫論腹,就是純粹為了樹立好名聲。

在切腹後期,有一個重要的工作:「介錯」。攝像者: 圖/新浪網

而在切腹後期,有一個重要的工作:「介錯」。介錯是什麼呢?是為了在切腹者完成之後馬上砍下他的頭,使其少受點痛苦。介錯一般有二到三人,而且有分工,負責砍腦袋的叫「大介錯」,負責端工具的稱為「助介錯」,負責檢查屍體的叫「小介錯」。而介錯也有水準高下之分,高水準的介錯講究砍下手時,要有一塊頸皮牽連,這個稱之為「抱首」,因為斷頭是不吉利的,所以要儘量保留全屍。在中國古代的刑場,如果你給了紅包,行刑的劊子手在砍頭時,通常也會留一塊皮連著。

梁啟超曾寫《中國之武士道》,論述是源自於中國。攝像者: 圖/新浪網

關於切腹的小知識:

1.第一個切腹自殺的武士是安時期的武士源穗朝。

2.切腹時,屍體不能往後倒,否則會被人恥笑。

3.切腹時,眼睛不能閉上,膝蓋不能叉開,這是禮儀。

------------------------

佐倉武士道精神不滅 - 中時電子報 - https://goo.gl/ysV88M


日自殺人數連8年減少 未成年不減反增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日本厚生勞動省與警察廳今天公布2017年日本自殺人數為2萬1140人,連續8年減少;但相較於所有年齡層自殺人數都減少,未成年自殺人數不減反增。
讀賣新聞報導,根據厚生勞動省與警察廳公布資料,2017年日本自殺人數較2016年減少757人,為2萬1140人,連續8年減少。
從年齡層來看,40多歲自殺人數最多,達3416人;50多歲自殺人數為3282人;60多歲自殺人數為3083人。
幾乎所有年齡層自殺人數都較2016年減少,唯獨未成年(日本成年是20歲)較2016年增加29人,來到516人;20多歲自殺人數相較2016年僅微減5人,為2053人。
自殺動機方面,有9894人因為健康問題尋短;有3179人是因為經濟及生活問題;2922人則是因為家庭因素自殺。
性別部分,男性占整體自殺人數約7成,為1萬4693人,是從1995年來首度降到1萬5000人以下;女性自殺人數6447人,連續2年減到史上最少。
以日本總人口約1.2億人來看,2017年平均每10萬人有16.7人自殺,是1978年有統計以來最少的一年。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自殺人數最多的是2003年,達到3萬4000人。2017年自殺人數比高峰期減少近4成。
日本去年秋天發生神奈川座間市的公寓9人被殺害案,其中包括3個女高中生,9人年齡在15歲到26歲。有被害人是在社群網站透露自殺意願,疑似被嫌犯藉此約出殺害。
日本政府日前也針對這起重大社會事件舉行跨部會會議,討論如何避免類似案件再度發生。
對未成年自殺人數不減反增,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表示,年輕人自殺防制是目前緊要的課題,將善用社群網站推動諮詢服務。
厚生勞動省自殺對策推進室表示,因為景氣佳加上推動自殺防制諮詢等對策,讓自殺情況有改善趨勢;不過,相較其他先進國家,日本的自殺率依然偏高,將與地方政府共同推動相關防制對策。



2018-01-31_113745.jpg 2018-01-31_113757.jpg 2018-01-31_113719.jpg

日本武士的「切腹」,其實不全是一種死中求義的榮譽表現!?
天正八年正月的三木之戰中的別所長治(Bessho Nagaharu),天正九年十月因幡國鳥取城的吉川經家(Kikkawa Tsuneie),與翌年天正十年六月高松城之戰的清水宗治(Shimizu Muneharu),此三人無獨有偶地,皆是在面對當時還是織田家將領羽柴秀吉的攻擊,彈盡糧絕的困境中,以自殺謝罪為交換條件,換取城兵上下的活命。換言之,雖然事實上是戰敗,但並非怕身首被敵人奪去受辱而自殺,而是積極地以自己性命換取有利的停戰條件。
 故事
2018-01-31 11:32
◎胡煒權
日本武士的「切腹」(hara-kiri/Seppuku)是日本傳統道德觀念所形成的行為,一般認為切腹自殺是日本武士為了承擔責任的表現,但其實並不是這樣。
切腹的起源眾說紛紜,最早的切腹行為大概可追溯到公元 11 世紀,即平安時代。當時切腹的用意是什麽我們現在並不清楚,因為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追溯。當時的切腹比較像是一個帶有宗教意義的儀式,因為初時的切腹還沒有跟介錯(讓從者在切腹後斬其首級)連結在一起,可以說,切腹這行為仍然在發展之中。
江戶時代末期的切腹儀式。(維基共享)
事實上,初期的切腹只是死刑的一種,並沒有任何榮譽可言。後來發展出來的切腹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1、戰場上的切腹。因為兵敗後無法逃離又不堪被俘,於是選擇在戰場自殺,但除了切腹外,刎頸也是常見的手法。
2、因犯錯而被判處切腹。這種情況原本並沒有特殊的含意,但在江戶時代由於重視武士的節操及榮譽,於是將切腹的行為昇華,升格為保全家族個人榮譽名聲的死刑,一般的武士犯錯會斬首或施以其他刑罰。
3、作為詛咒的一種方法。古代的日本人對於自身及家族的榮譽看得很重,也因此非常小氣和記恨,而且以死相迫也是平常事。一旦遭遇難以忍受的冤屈及傷害面子的事情時,除了申訴外,還會以切腹以示不滿。只要知道申訴失敗時,要不忍耐,此後被嘲笑一輩子;要不就選擇切腹自殺,並在死前留下要對手賠罪的要求。
在當時人的觀念來說,這種以死相逼的行為是十分可怕的,他們也相信,如果沒有滿足含冤而死的人的要求,死者便會化身怨靈,帶來疫病及災難。
4、殉主而死。室町戰國時代的日本武士有時會為了表示對主君的忠心,會在主君死後一同自殺相隨,到九泉下繼續侍奉主君。這些選擇自殺殉主的人原本都會被人們景仰。但由於這種風氣事實上就是對主君個人感情的流露,一旦出現大量家臣仿效,就會對家臣團及下一任主君帶來壓力及人才凋零的危機。因此到了江戶時代,為殉主而切腹的人及其家族都會被追究責任。
以上的各種理由大多在戰國時代成型,但也有不屬於上述的特別例。
天正八年正月的三木之戰中的別所長治(Bessho Nagaharu),天正九年十月因幡國鳥取城的吉川經家(Kikkawa Tsuneie),與翌年天正十年六月高松城之戰的清水宗治(Shimizu Muneharu),此三人無獨有偶地,皆是在面對當時還是織田家將領羽柴秀吉的攻擊,彈盡糧絕的困境中,以自殺謝罪為交換條件,換取城兵上下的活命。
換言之,雖然事實上是戰敗,但並非怕身首被敵人奪去受辱而自殺,而是積極地以自己性命換取有利的停戰條件。
這種情況即使在戰國時代也十分罕見,因為絕大多數的同類情況,大多是開城投降,或者讓出城池,城將(主)撤出戰鬥,又或者戰至最後,與城共存退。
然而,上述三人的情況卻偶然地都因為秀吉的戰略戰術而促成,及後別所長治、吉川經家及清水宗治三人的事績受惠於各種《太閤記》、吉川藩的《陰德太平記》等影響,成為江戶中後期其中一個渲染武士「殺身成仁」、「從容就義」、「滅私奉公」的典型教材。
也有學者認為,這種美化與粉飾後來成為二戰期間日軍的「神風特擊隊」的精神支柱。
那麼,選擇以一己之死換取兵士百姓存活的人,自己的想法究竟是如何呢?三者之間又是否完全相同呢?以下我們舉出別所長治及吉川經家的例子。
別所長治像(維基共享)
當初別所長治因為背叛信長,與本願寺,毛利聯手,遭到秀吉兩年多的圍攻,最終面臨斷水斷糧斷援的困境,於是通過秀吉向背後的的織田信長提議要殺身成仁,以命換命。長治與願意一起切腹換命的家臣一起寫信給信長說:
「事已至此,若為我們盡忠至誠的臣民都要為我們而被殺的話,實在太過可憐,我們於心不忍,也絕非我們的本意。如果閣下以一念之仁拯救他們的性命,我們三人願意切腹以換取閣下的憐憫,絕無異念」
秀吉作為代表知道長治等人的意向後,十分感慨,表示願意向信長傳達三人的想法。不過,這只是長治三人為了解困而想出的方法,並不代表所有人都同意,家臣之一的別所吉親以不能受辱為由,反對交出長治等人的首級,最終在城內反被殺害。
這足證以自殺換償還不是一種武士思想上的通念,加上站在織田陣營的角度而言,長治本來就因倒戈在前已有,他的行為本身雖說是悲壯,但對於信長來說也帶有認罪自裁的含意,並不是完全潔白無瑕的犧牲。
那麼吉川經家的情況又怎麼樣呢?
同樣面對秀吉的圍攻,同樣是斷水斷糧斷援,經家同樣選擇了以城將的身份,向秀吉提出了以一命救萬命的要求。雖然史料上沒有任何說明,但經家之舉也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前一年別所長治的行為所啟發,認為秀吉或許會接受這種停戰要求,於是才主動向秀吉提議的。
吉川經家得到秀吉答應後,便向自己父親、兒子和主君吉川元春、元長、廣家三父子報告情況,寫了自己的遺言狀。當中,寫給主君的書信中,經家說:
「能夠在織田—毛利對決這種國家大戰中,以切腹作一個了結,實在是作為武士的最高榮譽,至今絲毫沒有忘記多年來主公對我等的賞識」
另一方面,對生父吉川經安以及遺兒們,經家在遺書上說:
「秀吉進攻我城以來二百餘日,我等一直死守,如今軍糧已絕,事已至此,我作為城將,已經決定以一人切腹,救助城中士兵性命。能夠有這種機遇成就此舉,足以成為我吉川一門今後的榮譽」
吉川經家塑像與山上鳥取城遺跡
從以上經家的真心話,我們可以這樣看,他選擇犧牲,是為了救出陷入地獄般困境的城兵。他所謂的「一門榮譽」指的不是切腹犧牲而已,更準確的說是「以犧牲換得大量人員生存的機會」。這種大仁大義、為上者的美德便是通過自己切腹來成就,換言之,對經家而言,他讓自己的犧牲多了一種價值和意義。
所以,不論經家這樣的想法是否只是一種自我陶醉或自我安慰,他主動提議下也得到了敵我雙方的同意,獲得相互尊重。這跟前面提到的別所長治本身帶著些「倒戈反叛」的負面因素去「認罪」自殺求饒不太相同,也跟後來清水宗治被要求切腹來結束圍城之困也不盡相同。
然而,這種的自我實現所達成的「榮譽的切腹」在後來也幾近成為絕響,究其原因之一是如上述所說,經家的提議要成真,還必須得到敵方的秀吉認可並確約才能成立。
換句話說,沒有秀吉的成人之美,經家想要光榮犧牲也只能是一廂情願。與其相反的例子,如同時期發生的第二次高天神城之戰,城方雖說沒有像經家那樣殺身成仁,但也願意出降換取保命,但卻得不到信長及家康的認可,最終也只能玉碎。
可見,經家的例子還是比較特殊,也因此能流芳百世,但我們卻不能忘記秀吉在這裡的作用,可以說,「榮譽的切腹」在一定程度上是假手於秀吉的成全,秀吉獨有的「識英雄重英雄」的「為敵之道」或許就是成就他的物資戰背後,另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也是他能成功統一天下的一個助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