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make charcoal pencils @ 姜朝鳳宗族的部落格(有容資訊+姜姓宗親+ihc5506)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PDnuDu
---------------------------------------------------------------------
燒碳窯+木炭的製作+炭筆 http://nicecasio.pixnet.net/blog/post/396587721
How to make charcoal pencils - http://goo.gl/u7BsAM
木炭
charcoal 木材或木質原料經過不完全燃燒,或者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熱解,所殘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體燃料。是保持木材原來構造和孔內殘留焦油的不純的無定形碳。中國商代的青銅器和春秋戰國時代鐵器的冶煉都用木炭,利用其吸濕性來觀測氣候變化等。現在除仍作生活燃料外,還用作金屬冶煉、食品和輕工業的燃料,電爐冶煉的還原劑,金屬精製時用作覆蓋劑保護金屬不被氧化。在化學工業上常作二硫化碳和活性炭等的原料。此外還在研磨、繪畫、化妝、醫藥、火藥、滲碳、粉末合金等各方面應用。按燒炭用的原料可分為:①硬闊木炭。由硬闊葉材如殼斗科麻櫟屬、栲屬樹木為主,次要的還有樺木屬等。②闊葉木炭。由硬、軟闊葉材混合燒製的炭。③松木炭。由松木或其他針葉材燒製的炭。此外還有用竹類燒製的竹炭和用果殼、果核(椰子殼、桃核)等木質原料燒製的果核炭。從家用爐灶中收取的柴炭則俗稱桴炭。如將木炭粉碎後拌以適當的粘合劑,再進行壓積成型和焙燒則製成壓積炭。按燒炭工藝分白炭和黑炭。木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此外還有氫、氧、氮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其含量與樹種的關係不大,主要取決於炭化的最終溫度。木炭屬於憎水性物質,灰分含量在6%以內,孔隙佔木炭體積7%以上,比重一般為1.3~1.4,發熱量取決於炭化條件,一般在8000千卡/千克左右,木炭的還原能力大於焦炭,從而用作金屬冶煉的還原劑和覆蓋劑。木炭有大量的微孔和過渡孔,使它不僅有較高的比表面積,而且孔內焦油物質被排除後將有很好的吸咐性能,所以是製備活性炭的重要原料。
-----------------------------------
炭筆大多由柳樹的細枝燒製而成,有粗、細、軟、硬之區別,因畫面效果不同而使用之,可與畫作開始用較軟炭筆打稿,因其易與擦掉,可反覆修正,不傷畫紙,修飾細部時再用較硬炭筆。
---------------------------------------
洪晧倫-燒灼的青春,將畫布染織成彩: 20140925炭筆燒製教學活動 - http://goo.gl/JQ2yD0
-------------------
木炭是木材或木質原料經過不完全燃燒或者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熱解所殘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體燃料。是保持木材原來構造和孔內殘留焦油的不純的無定形碳。木材熱解時的主要產品之一。
木炭價格便宜,易燃,使用簡單和易購得。若再經過高溫處理,即可變成白炭,日本人稱為備長炭。
此外在研磨、繪畫、化妝、醫藥以及火藥、滲碳、粉末合金等方面也有用處。
--------------------------------------
炭筆的製作過程
我比較想知道
如何讓炭筆 軟 一點 或是 硬 一點
就是製作過程中如何控制做出來的炭筆 的軟硬度 這個比較重要
其餘的製作過程還大概了解
炭筆通常以柳樹枝燒製而成,筆心由石墨與膠質混製而成,二者的混合比例不同,產生不同的軟硬度。膠的比例愈高則愈硬,譬如碳精筆。
石墨現代用途廣泛,純石墨本身柔韌,延展性大。鉛筆石墨部份通常加有其他物料以控制所須軟硬度;素描用炭筆柔軟度越大,石墨成份越高。
主要材料:石墨--晶 系:六方晶系
化學成分:C
特 性:石墨係元素碳(C)結晶的礦物之一,與金剛石同為碳之同質
多象體(Polymorphism),硬度1~2,比重2.23,色灰至黑呈
金屬至土狀光澤,不透明,條痕為黑色,解理完全,有良好
的導電性與導熱性,且具潤滑性及耐火性,很難和氧化合,
不受任何酸類的影響,在極高溫度之下,亦不發生變化,熔
點高達3000℃。
產 狀:天然石墨依其外觀及性質分為:鱗片石墨、土狀石墨或非晶
質石墨。多產在區域或接觸變質岩區,如石英岩與黑色片岩
之間或板岩與板岩之間,常與方解石,石英共生;台灣所產
均為純度較差之低品位石墨。
用 途:電極、電刷、炭棒、坩堝、鉛筆心。和油混合後可作減磨劑
,潤滑劑。另可用作鑄造模型、塗型、顏料、耐火材料、乾
電池、電池、填墊材料等。
產 地:宜蘭縣礁溪、頭城、南澳;南投縣埔里、魚池、霧社。
--------------------------------------------
木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goo.gl/CjVxkL
木炭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燃料,廣泛應用於人民生活和工業生產。中國商朝的青銅器和春秋戰國時代鐵器的冶煉都用木炭;也曾利用其吸濕性能來觀測氣候變化和用作棺槨的防護劑。現在除大量用作生活燃料外,還用作金屬冶煉、食品和輕工業等的燃料。此外還是電爐冶煉的還原劑。在金屬精製時則用作覆蓋劑來保護金屬不被氧化。在化學工業上,由於木炭雜質少,有良好的化學反應性以及活化後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常作二硫化碳、硫化鈉、氰化鈉和活性炭的原料。此外,木炭在研磨、繪畫、化妝、醫藥以及火藥、滲碳、粉末合金等方面也有用處。
種類編輯
種類按燒炭用的原料可分為3種:
硬闊木炭。主要是用硬闊葉材(殼斗科櫟屬、栲屬等),也用樺木屬木材燒製的炭,俗稱櫟炭、岡炭、柞炭等。其中材種較堅實的為用青岡櫟和烏岡櫟等燒製的炭,又稱為青(岡)炭、烏岡炭等。
闊葉木炭。是用硬、軟闊葉材混合燒製的炭。俗稱雜木炭。
松木炭。是用松木或其他針葉材燒製的炭。此外還有用竹類燒製的竹炭和用果殼、果核(椰子殼、桃核)等木質原料燒製的果核炭。從家用爐灶中收取的柴炭則俗稱桴炭。如將木炭粉碎後拌以適當的粘合劑,再進行壓積成型和焙燒,可製成壓積炭,具有容重大,火力強,破碎率小和使用方便等優點。木炭按燒炭工藝則可分為白炭和黑炭。
燒製編輯
燒製方法燒炭工藝要求控制薪材受熱的溫度、時間和氧氣等炭化條件。最原始的工藝是堆燒法,操作粗放,炭化條件不易控制,因此質、量都很差。目前普遍應用的工藝是窯燒法,可控制炭化條件以保證木炭燒製的質和量。
中國的黑炭燒製工藝是薪材在窯內炭化後,隔絕空氣進行冷卻。白炭燒製是在木炭赤熱時取出窯外與空氣接觸,利用熱解生成的揮發物燃燒時的高溫進行精煉後,再行覆蓋冷卻,不僅有較高的固定碳,而且表面附有殘留的白色灰分,因而得名。白炭燒製工藝僅用於中國、朝鮮和日本。
炭窯的型式很多,從最簡單的土窯到現代化的連續作業窯(立式、臥式)都有。中國以土窯為主,著名的有浙江的縉雲鯉魚窯、青田瓜瓢窯、福建的永泰白炭窯等。此外,還有適應林區廢材分散特點的移動式炭化爐。木炭也可從木材乾餾工業製得。成分和性質木炭除含碳素外,還含有氫、氧、氮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其含量與樹種的關係不大,主要取決於炭化的最終溫度。
木炭的性質受工藝和材種的影響很大,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木炭屬憎水性物質,正常存放時含水量一般在7%以下。其吸濕的程度受空氣中相對濕度和木炭表面氧化程度的影響。木炭與水接觸時的吸水能力取決於其結構特性和表面浸潤的情況,能吸收超過它本身重量的水分。 ②灰分的含量和組成受材種、炭化工藝,以及採伐運輸等的影響。含量一般在 6%以內。 ③木炭被加熱到高於熱解溫度時,會分解出揮發性的氣體。經高溫(850~950℃)煅燒幾分鐘後所殘留的碳稱為固定碳,在高溫條件下使用時,不再揮發,可以全部參加反應。它是木炭中最主要的成分。中國林業部規定東北工業用木炭按不同燒炭原料規定的固定碳指標(%)在≥70~≥86之間。 ④木炭的真比重主要與煅燒溫度有關,與樹種關係不大,一般在1.3~1.4之間;視比重一般在0.2~0.5之間,不僅因樹種而異,且受孔隙度影響。通常木炭的孔隙佔木炭體積7%以上,受樹種、生長部位和炭化工藝等的影響。 ⑤木炭的比熱容取決於加熱溫度和木炭的質量,隨溫度的上升而增大。蘇聯測定結果是平均1046.7 ~1214.172焦/(千克·開),熱導率是9952瓦/(米·開)。發熱量取決於炭化條件,一般33.5兆焦左右。炭化溫度越高則發熱量越大。 ⑥碳素的反應性,即在高溫下與活性氣體和蒸氣相互作用的能力,是評價固體原料在工業中使用的基本性質之一,與其所含碳素的無定形多孔結構有關。其中所含的灰分,尤其是鹼金屬、鹼土金屬及其氧化物的存在,對木炭的化學反應能力也起催化作用。因此,木炭的還原能力比焦炭大得多。常用作金屬冶煉的還原劑和覆蓋劑。 ⑦由於木材構造的各方面受熱收縮不相同,木炭會產生裂縫,影響強度。木炭沿纖維縱向的抗壓強度,接近甚至達到焦炭的強度,而沿纖維橫向的抗壓強度,則僅是焦炭的1/4~1/6。此外,木炭的磨損強度低,也影響它的使用。 ⑧木炭的比電阻相當大,約等於1010~1012歐·厘米。順纖維方向僅為垂直方向的1/3~1/5。 ⑨木炭中存在的大量微孔和過渡孔使它不僅有較高的比表面積,而且孔內焦油物質被排除後有很好的吸附性能,所以是製備活性炭的重要原料。
木炭的燃燒木炭孔隙多,與空氣的接觸面大,有利於燃燒。燃燒過程分兩個階段,第1階段:木炭的表面吸附氧氣進行氧化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第2階段:二氧化碳與碳吸熱和還原生成一氧化碳;同時,一氧化碳進行氧化再生成二氧化碳和放出熱量。熱量的發生促使溫度上升和反應加速,當溫度達到著火點時,即開始並繼續進行燃燒。灰分對燃燒也有影響,如將木炭脫去灰分則著火點上升。黑炭由於有較多的揮發分,著火早,升溫快,但燃燒時間短。白炭著火遲,但燃燒時間較長。
展望燒製木炭雖損失了30~50%的能源,但具有薪柴所沒有的優點。在工業發達國家被用作輔助燃料和工業原料,在發展中國家仍是重要的能源。隨著人口的增加和森林資源的減少,木炭的供應日趨緊張。因此,充分利用各種類型的廢材,建立專用的薪炭林,研究改進炭化工藝等將是必要的措施。
用途
燃料
木炭在化石燃料仍不普及的國家,常做為主要燃料。
藝術
將木炭研磨成粉末,再以黏著劑接合成碳筆。常用於素描。
20140925炭筆燒製教學活動
------------------
炭筆是大多由柳樹的細枝燒製而成,有粗、細、軟、硬之區別,因畫面效果 不同而使用 之,可於畫作開始用較軟炭筆打稿,因其易於擦掉,可反覆修正,不傷畫紙,修飾細部時再用較硬炭筆。炭筆作畫可塗、可抹、可擦,亦可做線條或塊面處理,能做出很豐富的調子變化,所以傳統石膏素描,均以炭筆為練習工具。
◎炭筆素描畫紙,一般使用素描紙,如MBM-----
◎輔佐工具,可用手、布、衛生紙抹開炭筆筆觸,做為底色及固定炭粉,另外可用饅頭、麵包或軟橡皮來修改,及提出亮點,但因饅頭易乾,麵包又有油脂,所以現在大致以軟橡皮拭擦,方便又控制明暗自如。
碳筆 - http://goo.gl/rbm43I
一﹑素描工具
1﹑鉛筆﹕美術鉛筆的鉛芯有不同等級的軟硬區別﹒硬的以"H"為代表﹐如﹕1H﹑2H﹑3H﹑4H等﹐前邊數字越大﹐硬度越強﹐即色度越淡﹔軟的以"B"為代表﹐如﹕1B﹑2B﹑3B﹑4B﹑5B﹑6B等﹐數字越大軟度越強﹐色度越黑﹔學生用鉛筆一般是HB形﹐軟硬适中﹒對於初學繪畫的可從HB到4B中選擇三种類型就可以了﹒
2﹑炭筆﹕炭筆的用法和鉛筆相似﹐炭筆的色澤深黑﹐有較強的表現能力﹐是畫素描的理想工具﹐用於畫人物肖像尤佳﹒但畫重了很難擦掉﹒
3﹑木炭條﹕木炭條是用樹枝燒製而成﹐色澤較黑﹐質地松散﹐附著力較差﹐畫完成后需噴固定液﹐否則极易掉色破坏效果﹒
4﹑炭精棒﹕炭精棒常見的有黑色和赭石色兩种﹐質地較木炭條硬﹐附著力較強﹐可用可不用固定液﹒
5﹑橡皮﹕畫畫用的橡皮一般常用的有香型的較軟的橡皮和可塑性橡皮﹐可塑性橡皮如同橡皮泥﹐用起來非常方便﹒
6﹑畫板和畫夾﹕畫板和畫夾都有不同的型號﹐大小可隨自己的畫幅而定﹐初學者選用590X440mm左右的為宜﹒畫板比較堅固耐用﹐畫夾則方便攜帶﹐是外出寫生的好幫手﹒
7﹑畫紙﹕畫紙要選用紙面不太光滑且質地堅實的素描紙最佳(圖畫紙的質地較松軟﹐初學者不容易掌握)﹐素描紙的附鉛性強﹐且質地堅實﹐可反复擦改不易損坏紙面﹒
一﹑握筆
1﹑畫畫的握筆方法是和平時寫字有區別的﹒通常的握筆方法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鉛筆(如圖1)﹐小指作支點支撐在畫板上(或懸空)﹐靠手腕的移動來畫出線條(如圖2)﹒
2﹑只在細部刻畫時才會采用象平時寫字的握筆姿勢﹐但依然是靠小指的支點來移動手腕完成(如圖3)﹒
二﹑畫板的擺放
1﹑畫板的擺放應和視線垂直﹐畫者和畫板之間﹐應保持到可伸直臂膊的距离﹒這樣在畫的過程中﹐始終能照顧到全局﹐也避免由於視角的原因造成的透視錯誤(如圖7)﹒
2﹑當畫板位置确定后﹐在畫的過程中就不要再移動﹐以避免因角度的變化影響畫兒的透視改變﹒
三﹑線的种類和注意事項
1﹑在素描中線的表現方式靈活多樣﹐也非常丰富﹐可以用排線的方法來表現一個面﹐線的輕重變化形成面的虛實凸凹等複雜的變化﹒這些都需要學習者從練習中去體會﹒
2﹑線的畫法是落筆輕﹐中間重﹐收筆輕﹐整個動作一气呵成﹐形成兩頭虛中間實的線(如圖4)﹒這樣畫出的線容易銜接﹐在整個畫的過程中也容易把握整體的效果(如圖5)﹒
3﹑帶鉤的線和兩頭齊的線在素描當中都是忌諱的﹐這樣的線在銜接上會造成明顯的接口﹐也容易造成線條的雜亂(如圖6)﹒
4﹑排線是初學畫畫應特別注意的﹒雖說畫無定法﹐但在沒有達到一定程度時﹐講究線的排放不但有利於學習的循序漸進﹐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美術基礎 - http://goo.gl/FzzGvW
---------------------------------------
--------------------------------------------
http://survivial-training.wonderhowto.com/how-to/make-your-own-charcoal-0148846/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rcoal
http://www.wikihow.com/Make-Charcoal
--------------------------------
炭筆素描學習筆記 (9)
繼續石膏像練習,怪的是我對某些石膏像比較「有感覺」,
這尊側身低頭的女子是其中之一,我喜歡那一點靦腆、一點沉思的情緒氛圍,
讓我在下筆時,忍不住揣摩當中的心境。
ã 快速打輪廓
ã 老師細部的處理,讓肌理與立體感立現
ã 我接手畫,基本將老師的筆跡擦掉重來,
一方面勉勵自己,另一方面避免出現「一點畫得好(註)」的落差
ã 好像又不知不覺把自己的尖下巴畫進去
ã 大致完成,還想修~收不了尾,
老師一句「學習是一種累積,有階段有過程」,
把我從「沒完沒了」中解救出來~
就此收筆吧!
-----------------------------------
木炭走私暴利8倍


只要能將中國木炭運到日本,就能賺取近8倍的帳面差價,豐厚的獲利回報堪比毒品,但刑度卻比毒品低得多,使得不起眼的木炭近年來成為走私者眼中的「黑金」,讓海關抓不勝抓。
中國大陸為了保護國內的森林資源,從2004年開始就禁止出口以木材燒製的木炭,但由於高品質木炭在日本、韓國等地需求不斷提高,使得中國的木炭走私出口案件在近年來不斷增加。
根據中國刑法,走私超過10公噸的木炭,得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而走私規模超過50噸者,則屬於情節嚴重,將處5年以上徒刑。但在暴利誘惑下,這樣的處罰似乎難以抑制木炭走私。
日韓木炭價 遠高大陸
深圳、南寧、成都海關在今年就破獲多起木炭走私案件,查獲涉案木炭共計1.48萬噸,並逮捕30多位嫌犯。
中國國內木炭價格約為每公噸4,000元人民幣(下同),但在鄰近的日本與南韓,木炭的市價高達每公噸3萬元,帳面上差價近8倍。而根據經濟參考報的報導,木炭走私不但利潤高,而且整個利益鏈上的各個環節都有豐厚回報,讓不少廠商願意鋌而走險投身木炭走私行業。
中國大陸木炭走私行業的分工相當細密、而且手法隱密,堪比毒品走私。根據中國官方的調查,這次被查獲的走私集團長年在四川與河南等地收購原木燒製的木炭,通過國內物流公司將數10噸的木炭運送到深圳,然後數10噸的木炭在深圳「化整為零」,分拆成每箱15公斤的小包裝,用螞蟻搬大象的方式混入正常貨物的貨櫃之中。等到貨物運送到香港之後,再由專人將零散的木炭收集完畢,利用海運把木炭整櫃轉運到日本與韓國。由於日韓並未禁止木炭進口,因此從香港出口階段算起,就變成了普通的國際貿易運輸。
中國海關人員表示,化整為零是常見的走私方式,查緝難度很高。而對木炭走私來說,只要被查獲的木炭沒有超過10噸,就只能做為違反行政規則處理,頂多沒收或罰款,嫌犯往往不用被追究刑事責任。但如果是走私1公斤的冰毒,那至少要面臨10多年的有期徒刑,風險比起木炭要高得多。
供不應求 走私者永遠在
日本一向是中國木炭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根據日本林野廳的數據,在中國官方禁止木炭出口之前,有超過5成的木炭消費必須依賴中國進口,其中餐飲行業最常使用的白木炭進口量最大,每年從中國進口的規模達到3.9萬噸,占日本全國消費量的近9成。
紀州備長炭是出產於日本的高品質木炭,是高品質白木炭的代表,也是日式燒肉愛好者眼中的夢幻逸品,就連不少台灣燒肉業者也標榜使用備長炭。但由於日本本國原料木材生長緩慢,而且木炭的製作過程費時費工,讓備長炭在日本的價格不斷上漲,批發價在過去10多年來上漲3成,但面對餐飲業者的大量需求,讓日本的木炭業者轉向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地區尋求進口。
製造1公噸的木炭,需耗費5~10噸的天然木材,生產過程還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對環境汙染嚴重,而且對於森林資源傷害很大,屬於高耗林、高汙染、低附加價值的產品。(工商時報)
---------------------
2016年09月15日17:00
(更新:新增網友意見)
「半夜十二點一到,我們準時開窯喔!」峰城炭窯主人李永興(阿興)的洪亮嗓音,劃破新竹寶山夜晚的寂靜。炭窯裡六千斤的木炭,已經歷了兩個月之久的傳統製作流程,準備出窯了。
阿興表示,他的木炭以相思木與龍眼木為原料,需經過20天不斷地在窯裡加熱悶燒,這段時間還必須有人守窯添柴火。木炭燒完後還必須經過一個月的長時間降溫,才能大功告成地,完工開窯。三萬台斤的木材在燒製後,只剩下六千台斤的木炭。從整理木材、搬木柴入窯、添柴火燒窯、降溫冷卻到出窯,總共要兩個月的時間,木頭才能變黑金,一年只能燒六窯。
阿興說,以傳統方式燒製的木炭不容易發煙,燃燒的時間比較久,氣味比較天然無臭,所以烤出來的肉也會比較香。每年中秋節的烤肉旺季與寒流來襲時,是銷售的旺季。「用過的,就知道我的炭好。」阿興自豪地說。
十多年前,阿興原本在台北工作,為了照顧陪伴在寶山的父親,離開台北回到故鄉。為了傳承父親的傳統製炭技藝,搭了座傳統的土窯,就這樣因緣際會地把燒木炭變成了工作。每當木炭出窯的那天,不少攝影愛好者更是特地前來取景,為了拍攝阿興一家人搬木炭出窯,辛勤努力工作成了「黑人」的畫面。
阿興表示,他傳承的是最古老的製作方式,每個環節的是耗時吃力,但為了不想看到這個傳統的行業消失。他說「我不會因為這工作辛苦而不做,會做到不能做為止,我做我自己最好的木炭。」(杭大鵬、沈君帆/新竹報導)
峰城炭窯
老闆李永興
地址:新竹縣寶山鄉三峰村峰城路8巷
電話:03- 5671583
.(1) 峰城炭窯 - 木炭的家 - https://goo.gl/Y0ThxX
李永興(右)12年前回到新竹寶山老家搭建峰城炭窯,將父親李盛華(左)的製炭技術傳承下去。杭大鵬攝
用炭窯來製炭的方式已經快要絕跡,新竹寶山峰城炭窯製炭師李永興(右)和父親李盛華(中)、哥哥李永安(左)父子三人,仍努力保存這個傳統技術。沈君帆攝
備料。木材以相思木為大宗,從山上運下來之後,要切成塊狀以方便入窯。杭大鵬攝
入窯。在有限的空間放入最多的木材,才能讓每一次燒窯發揮最大效益,每次入窯需要三萬斤的木材。杭大鵬攝
出窯。三萬斤的木材燒成六千斤的木炭,以每袋50斤分裝。杭大鵬攝
李盛華感嘆這樣的工作年輕人不做了,還好有阿興回來繼承。杭大鵬攝
好的木炭表面會閃閃發亮。沈君帆攝
用心製成的木炭易燃、無煙、味道清香,用過都說好。沈君帆攝
-------------------------------------
造橋木炭博物館流瀉故事 夫妻齊心客家人文永流傳
times.hinet.net查看原始檔
造橋木炭博物館,詳實記錄木炭一生,伴隨客家先民辛苦奮鬥紮實生活的時代縮影,圖為負責人廖景慧
攝像者: 左1
台灣鄉村旅遊協會與暨南大學舉辦的苗栗休閒農業園區小旅行,今(23)日走訪木炭博物館、永和製茶廠、三灣梨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山城休閒餐廳、南江休閒農業區旅遊中心及南庄遊客中心。參與者各個臥虎藏龍,有部落客名家、學者、記者扮演神秘客角色,走訪這些人文景點,發現客家人文美好,與世界分享。
走進造橋鄉的木炭博物館,位於鄉村,遠離塵囂,陽光灑灑,一入園,綠意盎然,空氣中飄散淡淡花香。走進木炭博物館內,儼然是一處寶藏,處處流瀉故事。女主人廖景慧男主人翁欽偉於民國92年創設木炭博物館,數十寒暑流逝,夫妻齊心齊力斷金,在現實艱困環境下,致力於木炭文化的傳承。
「我真的好喜歡說故事喔!你們既然是神秘客,必須提出問題喔!」廖景慧揹著小蜜蜂,個性熱情開朗,每一木炭種類,她都能如數家珍,話說從頭,從早年傳承父親那一輩做木炭的崎嶇辛苦到現在木炭充分融入生活,廖景慧眼神發亮,聲如洪鐘,像名鄰居親切的姐姐分享生活及木炭的美好。
行旅步伐,總是匆忙,輾轉來到三灣鄉永和製茶廠,視線所及,群峰矗立在縹緲雲海,意念如雲隨風聚散,山中無華,歲月靜好。
廖盛榮(中間) 種茶已30年 ,種的是東方美人茶,2003年獲得神農獎傑出農民,十足莊稼漢氣息。(圖/ 台灣鄉村旅遊協會提供, 2017.0823)
「這是木玫瑰,很特別吧!她有個美麗名字──永恆之愛」廖盛榮種茶已30年 ,種的是東方美人茶,2003年獲得神農獎傑出農民,十足莊稼漢,藍白拖踩在腳上,有種來自土地的氣息,黝黑皮膚曬得閃亮,那是他頂著無數風雨,專注腳下用心種茶所換來的光勳印記。
一行人站在木玫瑰廊道,面對層巒疊嶂的群山,山風輕吹,抬頭看著木玫瑰,其實早已枯萎,但枝葉藤蔓攀懸於棚架,有的已發黑,定神一看,新綠伴隨,自然榮枯,早已給予木玫瑰最美好的註腳。
木玫瑰其實早已枯萎,但枝葉藤蔓攀懸於棚架,自然榮枯,早已給予木玫瑰最美好的註腳。(圖/記者黃進恭攝 , 2017.0823)
「有很多來買我茶的人,最喜歡一起坐在木玫瑰廊道,欣賞木玫瑰的美,天地靜心,默默無語」廖盛榮說,那是他最喜歡看到的風景,彷彿辛苦種的茶,喝下去喉韻回甘,點滴在心頭。
一行人繼續走訪,三灣梨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山城休閒餐廳、南江休閒農業區旅遊中心、南庄遊客中心,處處流瀉客家人文風情的美好。生活其實就是慢活,所謂慢,不是步伐快慢,而是心慢,一種「心中若無閑事 便是人生好時節」的自在況味,旅行待續,您要出發了嗎?
位於南庄鄉的南江休閒農業區旅遊中心由專家示範如何擂茶,神秘客一旁虛心學習,教學相長。(圖/台灣鄉村旅遊協會提供,2017.8.23)
https://youtu.be/qTtP76NbhyQ
傳統土窯灶烘烤生龍眼彰化縣二水鄉農民茆木聰以古法「大灶焙龍眼乾」烘烤出珍貴的龍眼乾每4個小時必須翻攪一次,1天6次,歷經5天4夜才能烘成龍眼乾,儘管每台斤售價400元,仍銷售一空祖傳柴燒灶,一次可烘焙1000台斤的生龍眼,將龍眼平鋪於竹編的灶床上,以龍眼木於灶下土炕升起溫火,柴煙裊裊穿過風洞往上飄,緩緩將果肉脫水燻乾,其風味濃郁香甜,常有人拿來煮粥,或當中藥材配方,更可常放多年不腐爛-收購1000斤生龍眼,花了五萬多元,最後生產300多斤龍眼肉,相當彌足珍貴,儘管每斤販售400元,比往年行情高漲5倍 http://bit.ly/2nEHOlb
木炭窯
木炭窯|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4hoBHGC
這張照片攝於1950年代的苗栗縣造橋鄉,照片中的是傳統以磚塊堆砌而成的木炭窯,炭窯後方背景則是相思樹林。
木炭是早年老百姓所能取得最方便、也最省錢的燃料。苗栗造橋當時是臺灣重要的木炭生產基地,因為當地種植大片相思樹林,相思樹就是製作木炭的最佳原料。當時木炭窯工人會選在相思樹林附近,以磚塊堆砌成木炭窯,接著利用炭窯將木材碳化成相思木炭。由於木炭燒製過程易造成環境污染與樹木砍伐,目前臺灣木炭大多由中國大陸或東南亞進口,傳統相思木炭較為少見。
木炭窯|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4hoBHGC
▲寶山鄉木炭的家可能是北台灣最後一家木炭工廠。(圖/寶山鄉長邱振瑋提供,下同)
記者陳凱力/新竹報導
新竹縣寶山鄉有一座北台灣僅存的一座的傳統木炭窯「木炭的家」,由於燒炭一次,從備料到出窯就耗時3個月,且產量有限,因此從進窯或出窯,都讓民眾主動甘願當「黑嚕嚕」的志工,木炭一出窯就秒殺被搶光。窯主李永興為了傳承這個末代行業,17年前就全職燒木炭,也擔心這項傳統技術從此消失。
2006年前由台北返回家鄉的李永興,有健壯的體格,自小就看著爺爺和叔伯們燒製木炭,那種農忙之餘,還要一年四季守著炭窯的日子,就是他們生活的寫照。後來因為生活的進步,木炭的使用量變少,加上進口低價木炭的競爭,炭窯只得走上歇業的命運。
北台灣最後一家木炭窯! 企業家取諧音瘋搶「大塊炭=賺很大」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kXkqgw
木炭燒製過程繁複,且被原子碳取代,因此木炭也愈來愈少,成了夕陽產業。李永興不甘心先人的手藝斷了,因此在長輩指導下,重開木炭窯,親自山上砍來的相思樹,一根根密密地排進了窯室裡,然後再用同樣來自山林的樟木為柴薪,重新點燃木炭的家的招牌。
傳統木炭窯燒製出來的大塊木炭,近年來還沒出爐就被高價訂走,因為大塊木炭可以放在客廳可以除臭除濕,而且「炭」和台語的「賺」同音,不少商人也取其「賺很大」的諧音,想方設法搶買大段的木炭放在辦公室或客廳,盼賺大錢。
▲▼木炭的家以相思木為主原料,鋸木前依習俗要先拜樹木再鋸,顯示敬天也謝神,充分傳達悲天憫人的胸襟,接著再將成段鋸好的相思木載到窯口,以人手依大小陸續排進木炭窯內。
位於新竹縣寶山鄉三峰村的「木炭的家」炭窯,是60歲的窯主李永興承傳父執輩的手藝,17年前專職接手前人所留下的窯,開始燒炭的人生。
李永興表示,木炭是以相思木為主,在鋸相思木前,依習俗都會先拜樹木再鋸樹,顯示敬天也謝神,充分傳達悲天憫人的胸襟,接著再將成段鋸好的相思木載到窯口,以人手依大小陸續排進木炭窯內。
而燒成木炭的工程浩大,要人工守著24小時,從窯口燻燒28天,再等窯降溫28天,因此木炭製造前後長達3個月,相當辛苦,且3萬斤木頭只能燒出6千斤木炭。
由於木炭出窯的場景在現今社會已愈來愈少見,因此每逢開窯時,就吸引大批攝影師和志工駐足,拍下從早搬到晚的臉此,每個人都留下頭臉都被黑灰抹黑。李永興嘆說,木炭的家可能是北部最後一個傳統木炭窯,為延續這項技術,他會燒到一直到自已無力搬動這些木頭為止。
北台灣最後一家木炭窯! 企業家取諧音瘋搶「大塊炭=賺很大」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kXkq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