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排放解救地球-
受到極端氣候影響、熱浪來襲,美國多地體感溫度出現攝氏38度以上的高溫「超高溫警告」(excessive heat warnings)。另外,全美逾1.75億人收到過度高溫警告或建議,相關部門也呼籲民眾「多喝水,留在冷氣房內,避免曬太陽」,更特別警告從事戶外活動的民眾和高風險族群族群,需格外小心熱傷害。
報導指出,包含芝加哥、紐約、費城在內的大城市都已在公共圖書館與社區中心,為無處避暑的民眾設置「避溫中心」(Cooling Center)。其中,費城預估最高溫度有可能達到攝氏42度;波士頓市則在宣布高溫緊急狀態後,在網站上寫著「極端高溫對健康有害,甚至是致命的」,也將在特定路線提供水。全美熱爆! 多地體感飆至38度以上 逾1.75億人收高溫警告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79hktc


如果台灣這麼大,還會有聖嬰現象嗎?
pansci.asia查看原始檔六月 16日, 2017
圖一,改自 Wikimedia 世界地圖。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台灣比我們想像的大很多,那麼世界會因此而改變嗎?答案是,會!而且影響的層面非常的廣。近日這個熱門話題起源於PTT論壇上一位網友的問卦,而其他厲害的網友們也紛紛作出分析,甚至拍成影片,告訴我們若存在想像中的臺灣洲,究竟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事。
不過你可知道,如果「大臺灣」真的存在的話,改變的將不只是島內生態與文明,甚至包含我們看待某些氣候的方式,其中聖嬰現象就是一個例子。這次就讓我們來思考一下,如果臺灣這麼大,對聖嬰現象將會造成什麼影響。
何謂聖嬰現象?
在說明「大臺灣」如何影響我們看待聖嬰之前,先來初步認識這個有趣的大尺度氣候。聖嬰現象(El Niño),從字面上來看,我們可以容易聯想到與耶穌基督的關聯。事實上,在早年位於祕魯地區的漁民們,便發現每當聖誕節前後,都會捕不太到魚,且海水相對平時來的溫暖,而後便將這樣的氣候變化,以西班牙語稱之為「聖嬰」(El Niño)。那麼為甚麼當這樣的現象發生時,當地的魚群會減少呢?其中關鍵原因便在於湧升流(upwelling)。
湧升流如圖二所示,為受到表層風的吹拂,進而產生由下向上的水流。對於魚群來說,湧升流的存在,可以幫助牠們獲取不少來自深水的營養物質,而這些營養物的來源,主要來自於海表面有機物的沉降,並進一步分解成硝酸鹽及磷酸鹽分布於深水層。因此,湧升流的存在便可將這些營養帶至表面,最後形成富饒的漁場供漁民捕獲。
圖二、湧升流示意圖。當風將上層水團帶走後,進而造成底層水向上補充,形成湧升流。圖/wikipedia
可是,當聖嬰現象發生時,漁民發現捕不太到魚了,其理由在於湧升流效應減弱,造成魚群缺乏食物來源而難以聚集成漁場。那麼為甚麼湧升流會減弱呢?其中一個關鍵原因便在於東風減弱。
東風的減弱與太平洋東西兩側壓力場變化有所關聯,同時也與海洋的交互作用密不可分。從圖三我們可以注意到,當聖嬰現象發生時,暖池(Warm pool)[1]有往太平洋東側移動的趨勢,太平洋兩側高低壓會發生變化(東側降低西側升高),並且海洋中斜溫層(Thermocline)[2]的存在深度也會有所改變。
圖三、正常年與聖嬰現象發生時的大氣對流變化。圖/wikipedia
註[1]:一般指的是熱帶西太平洋及印度洋東部多年平均海表溫度在28℃以上的暖海區。
註[2]:水溫在水體內部沿垂直線方向下變化幅度劇烈的水層。
如果臺灣變超大會怎樣?
接下來就是有意思的部分:通常要了解聖嬰現象是否發生,我們可以依據量測氣壓變化,或是海表溫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來一窺究竟;然而這些方法,都將會因為臺灣變成超大而受到影響。
首先是量測壓力的部分,一般科學家常以南方震盪指數(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SOI)來表示,概念為將大溪地(Tahiti)月平均的地表氣壓減掉達爾文(Darwin)的地表氣壓。所以當聖嬰現象發生時,由於太平洋東側氣壓降低,西側升高,我們便可以發現SOI指數會比平時來得低。
圖四、達爾文、大溪地及假想臺灣洲的相對位置。圖/修改自wikipedia
那如果……台灣變成巨無霸大洲。注意到了嗎? 大溪地整個被臺灣吃掉了!也因此原本的南方震盪指數將無法計算,除非我們在臺灣洲的台東國架站,才有辦法彌補原本大溪地的觀測位置。
既然量測氣壓走不通,下一個可以嘗試的便是利用海表溫度變化。根據定義,科學家將赤道太平洋Niño3.4(170°W~120°W, 5°S~5°N)範圍內的海表面溫度距平值進行五個月的移動平均與標準化,當連續六個月以上超過0.4°C的話,便可判斷為聖嬰年,反之低於0.4°C即為反聖嬰年。
圖五、聖嬰現象海溫指標區域,以及假想臺灣洲的相對位置。圖/修改自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Climate and Society
不免俗的,讓我們再次看看臺灣巨大化之後會碰上甚麼麻煩。從圖五中我們可以注意到,臺灣洲根本佔據了指標區域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說,科學家將無法透過海表溫度的變化對聖嬰進行觀測。
很遺憾的,在受到臺灣劇烈膨脹後,兩個主要的聖嬰觀測指標便失去效力,也就是說,我們將難以透過量化的方式來了解聖嬰現象。
那麼聖嬰現象還是否會發生?
本質上,依據觀測及理論,聖嬰現象為一個大氣與海洋的交互現象,且發生位置主要位於熱帶太平洋海域;也因此,一旦這個巨大化的臺灣影響到大氣、太平洋或是之間的耦合機制,都將足以影響聖嬰現象的存在。
首先我們從海洋的角度來看。膨脹的臺灣就如同將太平洋一刀兩斷,也就是無論洋流走向或是大尺度的海洋波動(例如Kevin wave)等,都將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而這些都和聖嬰現象背後的動力機制密不可分;而若以大氣的角度來看,考慮巨大臺灣洲是等比例放大的臺灣,那麼中央山脈將會是一道非常宏觀的高牆,甚至足以抵擋信風的吹拂。一旦海洋上空大尺度範圍的風場受到影響,便意味著大氣環流會進而有所改變,這一些都極有可能影響聖嬰現象的產生。若我們從定義的角度,由於先前量化聖嬰的指標,無論是SOI或是ONI,在受到大臺灣的影響下都已失去效力,因此在無法量化的條件下,除非我們再發展一套新的指標,否則就無法評估聖嬰現象是否發生。
不過無論如何,巨大臺灣洲畢竟只是一個想像。事實上,若今日的臺灣有如此龐大,無論是島上物種或是人類文化演變,都將是前所未有的新樣貌;若再思考「大臺灣」的形成,我們甚至要改寫教科書對於全球板塊分布的描述,地球歷史也將會是個嶄新的故事。
當然啦,若該故事成真,最先抗議的民族應該就是夏威夷人了,畢竟夏威夷島可就在也不會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了!

全球穀物大豐收即使像聖嬰現象這類極端氣候捲土重來,2013和  


全球穀物大豐收 聖嬰沒來亂 糧倉爆滿
【經濟日報╱文/編譯林聰毅】2014.10.18 08:27 am
拜這一年來天氣異常溫暖多雨之賜,世界各主要農產地紛紛呈現豐收景象,全球穀物供應急速攀升,前幾年糧價飆漲的情況,應可獲得紓解。
在美國伊利諾州的蒙提塞洛鎮(Monticello),隨處可見堆積成塔的穀物,宛如一枚枚飛彈星羅棋布散落在廣闊的平原上。
為囤放不斷增加的穀物,Topflight穀物合作社新增一座金屬倉儲,可以收納1.9萬噸的玉米。
然而,溫和潮溼的夏天極適合種植玉米,這些新增的儲存槽根本不夠用,Topflight的穀物商布魯恩警告說,很多收割後的玉米最後可能被堆置在戶外。他語帶無奈說:「幾乎找不到地方可以放這些豐收的穀物。」
全球糧食供應正出現一波驚人反彈,而伊利諾州是最典型的例子。經過近十年的短缺及價格上漲後,農產品的價格已跌至四年來最便宜的水準,新一季的豐收產生廣泛的影響,包括使農民及農糧企業的荷包變薄,讓食品及生質燃料公司的毛利率大為提升,並使富國與窮國的糧價通膨減緩。
交易員說,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對世界糧價的走向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伊利諾和美國中西部「玉米帶」的其他州,正締造玉米收穫連兩年創新高的紀錄,美國政府預測,黃豆產量也將刷新歷史紀錄。
不僅是美國,北半球其他地區也呈現這種富饒的景象。在加拿大,拜西部平原大豐收之賜,小麥、燕麥及大麥的庫存比一年前多一倍。歐洲的小麥及玉米的收穫預測也將創新猷。
即使俄羅斯與烏克蘭危機也未損及兩國在全球榖物市場的地位。雖然遭到歐美制裁,但一艘艘滿載小麥及大麥的船隻,不間斷地駛離俄國港口。渴求美元的烏克蘭農民,也急切地銷售玉米及小麥。
國營的中國日報報導,中國計劃在明年前增加5,000萬噸的倉儲設施,以解決滿到快溢出的稻米及玉米庫存。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資深榖物經濟學家艾巴希恩說:「突然間,世界各地都在豐收。」
拜這一年來天氣異常溫暖多雨之賜,世界各主要農產地紛紛呈現豐收景象,全球穀物供應急速攀升,前幾年糧價飆漲的情況,應可獲得紓解。
糧食豐沛的供給形勢,無異是最近歷史的驚人逆轉。在2007至2008年,低庫存造成價格飆漲,而從海地到印度等數十個國家,則發生糧食動亂。一場毀滅性的熱浪迫使俄國當局在2010年8月宣布禁止榖物出口,再度剌激榖物價格上揚。2012年發生一場自1930年以來最嚴重的乾旱,肆虐美國的玉米帶
即使像聖嬰現象這類極端氣候捲土重來,2013和2014年的大豐收將使世界糧食庫存從歷史低點得到大進補,有足夠的緩衝抵擋下次的供應衝擊。
布魯恩說,一年前在Topflight倉儲網絡的玉米和黃豆庫存降至10萬英斗(2,540噸),現在已重新蓄積到20萬英斗。
【2014/10/1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