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星建商判賠3.3億 受災戶「一毛錢也拿不到」
〔記者項程鎮/台北報導〕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台北市「東星大樓」倒塌,造成八十七人罹難,一○五人輕重傷,一七○名受災戶集體向建商求償廿八.一億元,纏訟十四年後,最高法院認為,根據工程鑑定報告,承造東星的「鴻固營造」創辦人謝隆盛的繼承人、監工徐茂雄等人有疏失,判決需連帶賠償受災戶共一億九千萬元,加上利息共計三億三千多萬元,全案確定。
鴻固已成空殼子「根本沒錢賠」
受災戶委任律師鄭文龍指出,雖然本案判賠金額連利息多達三億餘元,但鴻固「已成空殼子,根本沒錢賠」。
同案被告的鴻固董事長杜明福等人,合議庭認為他們未實際參與東星施工及監工,也未具體指示如何施作;另外,租用一、二樓翻修的第一銀行,進行室內修繕工程未影響東星大樓結構安全,也未超過建築技術規則載重限制,不必負賠償責任;本案一審至三審判決結果相同。
此外,一百四十四位受災戶另告台北市政府國賠案,雙方已於九十六年間和解,北市府動支預備金賠償受災戶一億兩千萬元,因為受災戶持有屋舍面積與傷亡情況不同,每個人獲分配的賠償金也不一樣。
律師︰馬市長不認真 造成國賠
律師鄭文龍質疑,案發時的台北市長馬英九救助災民不認真,市府消極不作為的結果,造成必須國賠,讓全民買單。
判決指出,依土木技師公會、行政院工程會鑑定報告,東星大樓結構設計上,誤算整層樓的重量,地面以上的建築物總重量少算十八%,以致低估地震水平橫力,部分樑柱的鋼筋「配筋量」也因估算錯誤而短少,五樓以下有三根外柱出現「弱柱強樑」狀況。
此外,還有混凝土抗壓強度不足、箍筋彎鉤總長度不符規定、樑柱接頭內未紮箍筋或紮得不緊密,騎樓柱子太細、長短形狀不妥等,才會使得八德路、虎林街口的「C4外柱」成為最弱的點,地震後,大樓就從這裡開始崩塌。
合議庭認為,建築師張宗炘、監工徐茂雄、鴻固與實際負責人謝隆盛,都應負起損害賠償責任;不過張宗炘已亡故且無人繼承,謝隆盛過世後,由繼承人承繼訴訟債務。
刑事方面,徐茂雄先前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判刑一年六月確定,是全案唯一判決確定有刑事責任者。
市議員:馬是興訟酷吏 受災戶:司法已死
〔記者盧姮倩、吳亮儀、吳為恭/綜合報導〕東星大樓前自救會會長陳建華聽聞判決直呼:「離譜!」他說,歷經十四年的纏訟,住戶們老的老、無家可歸的無家可歸,身心備受煎熬,法院草率判決,以三.三億賠償打發受災居民,要受難者家屬情何以堪。
一樣震災…北縣府協助重建 北市府寧打官司
陳建華說,當時台北縣的龍閣社區、博士的家也因地震毀壞,都在當時縣長蘇貞昌協助下重建,反觀時任北市長的馬英九,卻與市民打了七年的國賠訴訟,直到受災戶求助中央,才讓東星大樓得以重建。這些賠償金若平均給七十多戶受災戶,每戶能拿多少?且時隔多年,建商早已脫產,災民根本一毛錢也拿不到。
台北市議員王世堅也痛批,當年的台北市長馬英九故意曲解法律,將市府建管處、工務局的責任撇得乾乾淨淨,居然還跟人民訴訟,「簡直是酷吏」!
馬英九時任台北市長,為了北市府究竟要不要為震災負責,與住戶打官司、跑國賠訴訟,因此延宕重建工程。「當年受災戶已經很可憐,竟又遇到馬英九這種酷吏、落井下石,教人情何以堪?」
王世堅說,若非馬市府堅持市府核發東星大樓建築執照沒有失職,九二一住戶不需走上打國賠官司這條路。而住戶需要重建資金,受國賠官司延宕,鋼筋等建材持續漲價,加上包商惡意倒閉,失去災後搶建的黃金時機,才會一拖十年。
對一審求償逾廿八億元但僅獲判賠一.九億多元,且同案被告宏程建設公司、宏國建設公司與第一銀行均免負賠償責任。東星大樓受災戶、都市更新會理事李發仁回憶,事發當時他出外工作,躲過一劫,母親因此身亡。他強忍悲痛,長年來爭取受災戶權益,得知這樣的判決噩耗,心中只有無奈。
李發仁也感嘆,有一名年輕受災戶,家人全數身亡,獨留他一人,不僅身體布滿傷疤,心裡也留下極大創傷,這些年來幾乎不願意與人談話。
李發仁痛批,台北土木技師公會的鑑定報告已證明建材偷工減料,三個審級法官卻都無法讓建商判罪,高呼「司法已死」,證明小蝦米無法跟財團對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