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網文、臉書 都被認為是閱讀
By 邱莉玲,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14日, 2017
誠品書店昨(14)日公布「2017年度閱讀報告」,提出華文出版與閱讀的4大趨勢觀察,首推社群效應改變出版品樣貌最受矚目;同時公布「2017閱讀大調查」,發現人們對閱讀的定義多元,除了紙本閱讀,有67%覺得看網路文章也算閱讀,46%認為看臉書也是一種閱讀行為。
目前在兩岸四地有44家據點的誠品,觀察今年TOP100暢銷書榜,發現台灣、香港和蘇州有4大趨勢,最受矚目的是社群效應改變了出版品樣貌,台灣受到「晚安詩」等社群影響,現代詩成為今年的出版新秀;大陸偶像作家透過社群經營個人品牌,也帶動出版品熱賣;香港有許多小說先在網路發酵,再出版成為暢銷書籍。
再者,下一代教養反映父母的焦慮與期待。例如,台灣家長傾向從破解小孩的想法開始,香港則積極培育子女進入名校,並傾向採用本地成功教養經驗;蘇州則認為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應從身教言教做起。
三是獨特的書寫視角以及主題鮮明的書籍,都能滿足讀者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好奇心,《做工的人》、《絕望者之歌》等獨特視角的書籍熱賣,社會變遷下造成的偽單親、隔代教養等現象,都是來年出版議題趨勢;四是透過新譯文、新包裝、新詮釋的經典文學歷久彌新。
華文作品交流愈趨活絡,台灣作家龍應台、蔣勳也蟬聯兩岸暢銷十大華文作家;大陸歷史懸疑小說作家唐隱、文本改編成電影《擺渡人》的大陸作家張嘉佳,在台灣也受喜愛。
另據2017閱讀大調查,台灣平均每人每周花6小時閱讀紙本書或雜誌,每4人就有1人每天閱讀逾1小時,一年平均購買9本書、花費3,169元,若是誠品會員一年平均購書可達14本,其中14%每年花逾1萬元買書;再者,閱讀形式日益多元,有64%的人看過電子書、28%買過。整體看,紙本書是大眾的最愛,有6成的人每月會逛1次書店,體驗書的質感和空間氛圍。


 

讀過的書,記得的叫知識,忘記的變氣質
2014/09/10
文化部在推廣「新閱讀運動」,我很榮幸地被邀請成為閱讀大使。我說:「閱讀,能改變你的氣質」。

舉凡讀過的書,記得的叫知識,忘記的變氣質,我這一輩子讀了許多書,多半都內化成我的氣質了。

氣質是一項很奇妙的東西。我常說,學校從來沒有教過氣質課,但是你讀完書後,氣質就會不一樣氣質還會隨著你讀的書不一樣而不同。像是中文系學生讀唐詩,英文系的學生讀莎士比亞,讀完之後,無論你記得多少,兩系的學生氣質就不同。閱讀竟然如此之奇妙,不僅能變化人的氣質,閱讀不同的書,更會長出不同的氣質來。

如果以此推理,你未來會長成什麼樣子,或許可以由你現在閱讀什麼書來決定。

現代人愈來愈不愛讀紙本的書了,取而代之的,大多數的閱讀,來自於網路與朋友的訊息。這個道理很簡單,閱讀是要花時間的,當人們把時間花在臉書與遊戲的同時,當然就沒有時間讀一本厚厚的書。

另一方面,有人戲稱現代人一周處理的資訊量,比楊貴妃一輩子處理的資訊量還大,所以現代人一邊吃荔枝,還要一邊看電視以及上臉書,哪有時間長期大量閱讀數百頁的書呢?所以我們可以預料,這些網路世代長大的孩子,一定有著與我們不同的氣質。他們不是不閱讀,只是閱讀的定義正在改變。

【輯錄自經濟日報,07, 23, 2014, 盧希鵬專欄】歡迎加入facebook

- See more at: http://blog.cw.com.tw/blog/profile/77/article/1506#sthash.vD65m1ED.dpu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