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9_103512

2014-09-18_161542  

凝聚宗親情誼力量 海峽兩岸劉氏宗親交流論壇在台北開幕ls.taiwan.cn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4年 09月 18日 14:51

2014年海峽兩岸劉氏宗親交流論壇近日在臺北舉行。
2014年海峽兩岸劉氏宗親交流論壇近日在臺北舉行。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臺灣網、平頂山市劉氏文化研究會和旺旺中時傳媒集團、臺灣劉氏宗親會總會共同主辦的2014年海峽兩岸劉氏宗親交流論壇近日在臺北舉行。兩岸姓氏歷史專家,宗親代表及政商人士約100位嘉賓參加了論壇,就劉氏的起源及發展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與交流。本屆論壇是為凝聚兩岸民眾的血脈親情,鏈結兩岸劉氏的宗族情誼,整合兩岸姓氏宗親團體力量,促進劉氏宗親共同發展而搭建一個全新的交流平台。
中時電子報總編輯劉善群、臺灣網總經理兼總編輯劉曉輝、臺北市劉氏宗親會理事長劉有駿、魯山縣劉氏文化研究會名譽主席劉濤、平頂山市劉氏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松林等出席論壇並致辭。
根據台灣網報導,宗親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炎黃子孫根脈相連、生生不息的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澱。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密切,兩岸宗親文化交流已經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以祖地文化、宗親文化為紐帶的宗親交流日益廣泛和深入,突顯出宗親文化在兩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劉善群在致辭中表示,『張王李趙遍地劉』,這是他第一次離自己的『姓氏』如此之近。劉姓是中華民族第四大姓,現如今已發展壯大至6900餘萬人,兩岸劉氏同宗同源,開展劉氏宗親交流對兩岸同胞來說擁有獨特的意義。追根溯源,從古代的帝王豪傑到當代的精英才俊,在劉秀、劉邦、劉德華、劉翔這些人的身上,都能看到劉氏族人成功的影子,『我為自己能夠姓劉而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劉善群如是說道。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宗親』,劉曉輝在致辭中表示,看到同樣姓劉的人就會產生一種『天然的親切感』。舉辦此次論壇,不僅為兩岸劉氏宗親搭建起交流的平台,更能加深劉氏宗親對同宗同源的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既符合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好形勢,又符合兩岸廣大劉氏宗親的共同心願。劉曉輝由衷的表示:『我們首次舉辦海峽兩岸劉氏宗親交流論壇,是一次有意義的嘗試,希望藉助兩岸劉氏宗親的力量將劉氏文化發揚光大,更希望80、90後的劉氏青年參與進來,將劉氏優秀文化傳承下去。』
作為本屆論壇的主辦方之一,平頂山劉氏研究會會長劉松林表示,『樹有根、姓有源』,兩岸劉氏宗親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祖先的起源與發展,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今(2014)年9月,與2014年海峽兩岸劉氏宗親交流論壇在臺灣舉辦的同時,第九屆世界劉氏聯誼大會也將在臺灣舉行。『天下劉氏一家親』,在劉松林看來,兩岸劉氏宗親交流已經有了一個穩定的基礎,並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平台。『我對此次活動充滿信心和希望,希望本屆論壇取得圓滿成功,在海峽兩岸產生更大影響。』談及未來,劉松林如是說道。
『魯山是世界劉氏魂牽夢縈之地,她的古往今來以及發展成就始終與海內外廣大劉氏血脈相連』,魯山縣劉氏文化研究會名譽主席劉濤表示,自2004年5月世界劉氏第四屆聯誼大會在河南省魯山縣召開後,魯山縣委政府便高度重視並大力支持廣大劉姓人士開展宗親聯誼活動,於2006年4月成立了魯山縣世界劉氏文化研究會。近年來,市縣劉氏文化研究會積極致力於劉氏文化的研究與傳承,並廣泛聯誼劉氏宗親。『兩岸人民同宗同祖、同根同源,有著相同的姓氏、祖先和祖籍地。希望各位朋友、各位劉氏宗親常回祖地走一走、看一看,共同緬懷祖先,增進友誼,傳承親情。』劉濤對兩岸劉氏宗親發出了誠摯的邀請。
『歡迎我們的家人來到臺灣』,劉有駿在致辭中對遠道而來的大陸宗親表示了熱烈的歡迎。作為臺灣劉氏宗親的代表,他認為『勿忘先祖遺訓』是十分重要的。『海峽兩岸劉氏宗親應當互相勉之勵之,將先祖的精神發揚光大,彼此之間多交流、多了解,為鞏固宗親情誼而努力。』劉有駿表示。

論壇現場,兩岸劉氏代表及姓氏研究專家共同探討劉氏的起源及發展、緬懷歷史劉氏名人,並分享了當代劉氏知名人士的成功經驗。談及帝堯與劉姓的關係時,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原文化研究所原所長、首席研究員衛紹生表示,堯,是古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聖賢之君,有關他的傳說也不絕於耳,其中以堯都、堯陵和堯山為多,而帝堯,也是劉姓最早的起源。『堯山與河南省有著密切的聯繫。河南魯山縣今有堯山,因堯之裔孫劉累于魯山時立的堯祠而得名。』衛紹生表示,這一歷史淵源不僅使河南與堯之間建立了聯繫,而且為古代中國的劉姓找到了最早的根。
論及劉姓起源,幾乎所有的姓氏學文獻都指向兩個人物,即帝堯和劉累。在『試問帝堯和劉累在劉姓家族史上的地位』這一議題中,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原文化研究所原副所長、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李立新表示,帝堯跟劉累都是劉姓起源過程中的重要先祖。『他倆前後相距約400餘年,所以其定位並不矛盾。其中帝堯是劉姓的血緣遠祖,而劉累是劉姓的得姓始祖。』李立新解釋道。
『劉累,是遠古部落聯盟陶唐氏首領帝堯的後裔,是被史學界所認同,同時又被國內外劉姓宗親共同認可、尊奉的劉姓得姓始祖。』談及劉累時,《河南大辭典》執行主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石小生認為,從眾多有關劉累的歷史記載中不難看出,劉累是中華劉姓宗親共同認可的得姓始祖。
家譜作為記錄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一種載體,是人們追宗認祖的重要依據。為了更好地研究劉姓的起源與發展,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原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李喬以譜序、墓誌為例作分析,總結出『劉氏得姓,始自劉累』。他表示,『劉氏起源複雜,要搞清其來源並非易事。盡管如此,劉累作為劉氏的得姓始祖不僅得到了劉氏族人的廣泛認可,也有一定的文獻依據。作為一種文化尋根,我們仍可說劉氏得姓,始自劉累。
在聽完大陸嘉賓對於劉氏起源與發展的觀點之後,來自臺灣聯合大學副教授、臺灣劉姓宗親會總會理事劉煥雲也跟大家分享了他對『劉氏在臺灣的起源與發展』的看法。他表示,就劉姓而言,臺灣各地都有劉氏族人移遷。明朝時期,福建人劉求成隨鄭成功渡台,來到現在的臺南地區。其後,各地區劉姓族人到臺灣移居。『期待在台之劉氏宗親能夠繼續尋根認祖,遵循先祖之志,為保存與發揚中華文化而盡力。』劉煥雲說道。
在交流過程中,兩岸嘉賓以座談的方式與各位宗親暢談了自己的成功經驗。從自身的家庭教育談起,細微處彰顯劉氏一脈良好的家庭教育,教導出一代一代的傑出人士。聯合大學副教授、臺灣劉姓宗親會總會理事劉煥雲表示,『凝聚宗族力量,將劉氏良好的家風傳承下去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我們都是親如兄弟姐妹的一家人』
臺灣網建設的『劉氏宗親網』(ls.taiwan.cn)也在活動當天舉行了上線啟動儀式。網站主要圍繞劉氏文化的傳承,提供即時的家族資訊、尋根動態、兩岸交流情況,展現充實的姓氏淵源、劉氏文化、家譜祠堂等背景資料,介紹劉氏名人、劉氏企業等成功故事,打造兩岸劉氏交流感情、分享經驗的線上平台。兩岸劉氏宗親們紛紛表示,劉氏文化的傳承需要注入年輕的力量,希望透過論壇交流與網站的建立,讓年輕的族群也能加入,傳承劉氏文化與精神並將其發揚光大。

-------------------------------------------

天下劉氏一家親 兩岸宗親心連心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4年 09月 10日 14:53

平頂山市劉氏文化研究會主席劉松林。宗親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炎黃子孫根脈相連、生生不息的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澱。
平頂山市劉氏文化研究會主席劉松林。宗親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炎黃子孫根脈相連、生生不息的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宗親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炎黃子孫根脈相連、生生不息的歷史傳承和文化積澱。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密切,兩岸宗親文化交流已經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兩岸交流中發揮著積極作用。日前,平頂山市劉氏文化研究會主席劉松林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劉氏是中國姓氏中的大姓,兩岸劉氏同宗同源,開展宗親文化交流對兩岸同胞來說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談歷史:劉氏宗親根深葉茂,生生不息
根據臺灣網報導,在中國歷史上,自古就有劉天下、李半邊之說。作為現在最具影響力的姓氏之一,劉姓有著悠久的歷史。『劉姓是中華民族百家姓第四大姓,劉姓的遠祖是堯帝,得姓始祖是劉累。劉姓得姓於夏朝孔甲帝時期,當時劉累為孔甲帝養龍,孔甲帝賜劉累為「御龍氏」,並封為諸侯。』當談及劉姓的來源時,劉松林侃侃而談。無論是在歷史上建立王朝的數量,還是稱帝的人數,劉姓都遠遠多於其他姓氏。『劉氏根深葉茂,生生不息,劉姓在歷史上共有66位帝王,如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昭烈帝劉備等,執政650年之久,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劉松林認為,『漢後無二劉』,大漢文化底蘊渾厚,離不開劉姓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的卓越貢獻。
平頂山市劉氏文化研究會長期致力於姓氏研究方面的工作,在劉松林會長眼中,這是一件『分內』的事情。『自2004年世界劉氏聯誼總會第四屆(尋根)聯誼大會以來,每年4月19日平頂山市劉氏文化研究會都會舉辦祭祖活動。立足於姓氏文化研究,包括劉氏根親文化、漢文化、龍文化等都列在其內,現正準備出版《劉氏源流史記》一書。』劉松林認為,盛世修繕,國強思遠,通過姓氏研究,尤其是劉氏文化的研究,將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共圓中國夢,發揮著重要而深遠的作用。
談交流:兩岸劉氏血脈相承,交流日益廣泛
兩岸劉氏同宗同源,雖分隔兩地,但兩岸劉氏宗親的發展演變牽動著彼此的心。劉松林認為,海峽兩岸劉氏血脈相承,同根同祖,臺灣劉氏宗親秉承先賢遺訓,在海峽兩岸開放交流的大背景下,彼此之間的交流也日益廣泛。『臺灣東森電視台就曾專訪過劉氏祖地,2013年臺灣劉氏宗親聯誼會也曾組團20餘人專程回世界劉氏祖地——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參加拜祖大典。兩岸劉氏宗親話親情、談感想、寄希望,互贈禮品,戀戀不捨,淚眼送別,充分體現了天下劉氏一家親、海峽兩岸心連心的劉氏思鄉、思親之情。』談及兩岸宗親之間的交流時,劉松林動情地說道。
臺灣網、平頂山市劉氏文化研究會和臺灣旺旺中時傳媒集團、臺灣劉氏宗親會總會共同主辦的2014年海峽兩岸劉氏宗親交流論壇,將於9月9-14日在臺灣舉辦。作為主辦方之一,劉松林會長認為在臺灣舉辦這樣一場活動,既符合當前兩岸發展的大好形勢,又符合兩岸廣大劉氏宗親的心願。『希望通過交流,兩岸劉氏宗親能進一步發揮這一平台的作用,把宗親文化、漢文化、龍文化在兩岸宗親的心目中發揚光大。心心相印,心心相連,通過交流論壇互勉互勵,共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劉松林說道。
談發展:發揮宗親文化優勢,邁向更大平台
『文化搭台,經貿唱戲』。兩岸宗親文化交流已經成為了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劉松林會長認為,通過兩岸宗親文化交流這一重要平台,可以在更深、更廣領域開展更多的合作,相互支援,優勢互補,取長補短。以文化為引領、人文為依托、親情為細節、專案為基礎,充分發揮兩岸劉氏企業家的優勢,以促進共同發展,為兩岸文化、經濟、社會繁榮做出應有貢獻。
今年9月,與2014年海峽兩岸劉氏宗親交流論壇在臺灣舉辦的同時,第九屆世界劉氏聯誼大會也將在臺灣舉行。從兩岸到世界,姓氏文化研究將走向更大的平台。劉松林表示,第九屆世界劉氏聯誼大會在臺灣舉行,是8000萬世界劉氏的一大盛事。『我對此次活動充滿信心和希望,希望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在海峽兩岸產生更大影響。』

------------------------------------------

世界劉氏聯誼大會 三千宗親祭祖

第九屆世界劉氏聯誼大會系列活動12日起在苗栗舉辦,來自大陸、東南亞及台灣的劉氏宗親近3000人,今天上午齊聚國立苗栗農工禮堂,依古禮祭祖,場面熱絡。

劉氏祭祖典禮由台灣劉姓宗親會總會長、苗栗縣長劉政鴻主祭,劉政鴻也是第九屆聯誼大會主席,上午共同參與主祭的還包括高齡97歲的劉氏聯誼總會創會會長、馬來西亞丹斯里拿督劉南輝等人。

這屆世界劉氏聯誼大會在台舉辦4天活動,劉氏宗親從大陸、東南亞及台灣共有28團參加,除了參與祭祖大典、高峰會議,大會還安排了劉銘傳史跡展、宗親族譜展、鄉情報告,活動期間適逢苗栗國際藝術季「璀燦美聲演唱會」開場,劉氏宗親也獲邀今晚入場欣賞表演。

第九屆世界劉氏聯誼大會今天上午在國立苗栗農工禮堂舉辦祭祖大典,劉氏宗親近3000人參加。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縣長劉政鴻(左)、馬來西亞拿督劉南輝(左二)等人共同主祭。記者胡蓬生/攝影

苗栗縣長劉政鴻(右二)、馬來西亞拿督劉南輝(左二)等人共同主祭。記者胡蓬生/攝影

國立卓蘭實中舞龍隊進入劉氏祭祖大典禮堂舞龍,吸引場內祭祖群眾目光,爭相拍照留念。記者胡蓬生/攝影

近3000人參加劉氏祭祖大會,場面熱絡。記者胡蓬生/攝影

【2014/09/13 聯合報】http://udn.com/

420_b508c3dccc69a57c8e810b11981e7ee8420_da97b04b45ca5adfc6cb3202a88cfce4640_92fa2fc763b0dc93b3ac2901fb4524e1  

世界劉氏聯誼大會 首度苗栗舉辦

劉政鴻致詞時也大力行銷苗栗的好山好水。吳傑沐攝
字級:最小字型預設最大字型
分享到 Facebook分享到 Plurk分享到 Twitter
2014年09月13日13:06
兩年一度的第9屆世界劉氏聯誼大會,今天在苗栗縣登場,吸引3000多位國內外劉氏宗親與會參加,現場祭祖大典由台灣劉姓宗親總會總會長、苗栗縣長劉政鴻擔任主祭,這也是該會首度在台灣舉辦聯會,特以「世劉在台、共創未來」作為大會主題。第9屆世界劉氏聯誼大會預定9月12至15日舉行,除了今天隆重的祭祖大典外,明後天也將召開世界劉氏聯誼會主席團會議及高峰論壇,並將安排參訪苗栗景點,行銷苗栗的好山好水。(吳傑沐/苗栗報導)

現場吸引3000多位國內外劉氏宗親與會參加。吳傑沐攝

現場祭祖大典由劉政鴻擔任主祭。吳傑沐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