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宋代蘇軾的名作《水調歌頭》可說是賞月作的代表,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和中秋夜緊緊繫在一塊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情懷,千年來更是連通了代代華人,今古一心。 https://is.gd/G14deR


但中秋節可不只有這樣!農曆八月十五也是朱府王爺和福德正神的聖誕日,這天有個特殊的「拜土地公拐」拜拜儀式,是專門為土地公量身打造的貼心習俗。
習俗百科/「拜土地公拐」真相暖心!土地公生日特有習俗 https://bit.ly/3kZWmnL
平鎮廣隆宮大伯公手持拐杖。(圖/記者連宜方攝)
保庇NOW在〈二月初二?八月十五?土地公聖誕是哪天?〉一文中,解釋了大家對福德正神聖誕日的疑問,在《福德正神真經》中有記載:「二月初二日是加昇,封為福德正神。」以及「八月十五神壽誕,農家魚民都歡迎。」等說法,因此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八月十五全台各地的土地公廟都會舉辦酬神謝恩活動。
本週四(10/1)為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大家可到住家、公司附近的土地公廟祝壽,也別忘了準備土地公喜歡的花生、麻糬孝敬祂老人家,尤其是軟嫩、Q彈的麻糬,很適合牙齒不好的老人家,且有說法認為麻糬的黏性可黏到土地公的長鬍鬚,藉機將財運黏過來,可招財。土地公廟附近常可看見賣花生糖、麻糬等甜點的小販,祭拜前一定要去光顧一下。習俗百科/「拜土地公拐」真相暖心!土地公生日特有習俗 https://bit.ly/3kZWmnL

中秋節是傳說中土地公的生日,各地農民為了祈求土地及作物獲得庇


中秋節土地公生日 民俗專家建議「這樣拜」好事發生
中秋節土地公生日 民俗專家建議「這樣拜」好事發生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Bmptwy
中秋3天連假展開,民俗專家廖大乙建議,這3天都可拜土地公,拜紅柿、帶殼花生可以「好事發生」。(記者陳鳳麗攝)
2022/09/08 22:32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中秋3天連假即將展開,中秋節相傳是土地公第二個生日,民俗專家廖大乙說,土地公是地方財神,想求財運或求貴人相助,中秋連假可挑1天去拜土地公,供品建議準備應景的紅柿、有殼的花生和百香果,如此就可「好事發生」、「事事有結果」。
中秋連假即將展開,今晚11點過後就是農曆8月14日,廖大乙建議,雖說中秋節是土地公的第二個生日,但拜土地公求財招貴人,從明天就可以開始,這3天只要挑自己有空的時間,到住家附近的土地公廟拜即可,若沒有辦法去土地公廟,也可在自家陽台呼請境內土地公或福神,也有同樣的效用。
廖大乙說,不管去土地公廟或在家拜土地公,今年特別建議準備紅柿、帶殼花生和百香果,因為紅柿和帶殼花生有「好事發生」的吉祥寓意,而紅柿最近上市,是這個時節的「正當時」水果,即台語所稱的「時果」,「時果」的磁場、正能量較強,祈求財運或有其他好運,效果會最好。若家裡有百香果,也很適合拜土地公,除了也是「正當時」水果,它也有「事事結果」的寓意。
拜土地公要用帶殼花生,拜完分享給親友吃,因為別人剝殼時是在幫你剝掉壞運,打開好運。而比較講究的人,除紅柿、花生,還可像農曆2月初2「頭牙」一樣,加碼準備可黏錢的麻糬、有長長久久吉祥之意的米酒,或是蘋果求「平平安安」,香蕉梨子和鳳梨希望「招來旺」,或是有「大吉大利」之意的桔子。
廖大乙說,虎年下半年財運較旺的生肖是屬牛和屬豬的人,若想買彩券,可以把握財運試試手氣
中秋節相傳是土地公的第二個生,拜土地公除了紅柿、花生、百香果,也可加碼準備麻糬、米酒、蘋果、橘子、香蕉、梨、鳳梨。(記者陳鳳麗攝)
中秋節土地公生日 民俗專家建議「這樣拜」好事發生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Bmptwy

中秋節是傳說中土地公的生日,各地農民為了祈求土地及作物獲得庇FireShot Capture 092 - 中秋節土地公生日 民俗專家建議「這樣拜」好事發生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news.ltn.com.tw


中秋節是傳說中土地公的生日,各地農民為了祈求土地及作物獲得庇中秋節是傳說中土地公的生日,各地農民為了祈求土地及作物獲得庇  

幫土地公換拐杖 祈求大豐收
2014年09月09日 04:10
鐘武達/彰化報導

田尾鄉農民李明營在中秋示範製作「土地公拐」。(鐘武達攝)
田尾鄉農民李明營在中秋示範製作「土地公拐」。(鐘武達攝)
中秋節是傳說中土地公的生日,各地農民為了祈求土地及作物獲得庇佑,都會依習俗製作「土地公拐」方便祂進到田間巡視,農民李明營說,這是一種敬天愛土的儀式,也象徵農民對豐收的期待。

李明營指出,每年農曆2月初2及8月15日都是習俗中土地公的生日或祭拜日期,以農立國的台灣,更是格外被重視,而相關的祭祀儀式中,最特殊的莫過於「土地公拐」。

土地公拐的取材,可能因地域環境不同而異,部分地方農民是以竹子為材料,也有人是以芒草。共同點則是先將竹子或芒草的尾部對半切開,再夾進土地公專用的金紙及3支線香,固定後再插在農田的出入口。

中秋節為土地公換新拐杖,相傳是方便土地公巡視田間農作物,祈求好年冬,儘管現今科技發達,台灣的農村仍然保有這種充滿人情味的風俗,年輕一輩很難體會。

李明營說,中秋節製作土地公拐還有另一種習俗,據說,老一輩的農民會將拐杖交由小孩攜帶到田裡插置,小孩就會變得聰明伶俐,而農婦在正午過後,還要準備祭品在田頭祭拜,則有著祈求大豐收的意義。


農田插竹子綁金紙 老農透露用意是https://is.gd/yQT5rM
分享農田插竹子綁金紙 老農透露用意是...到Facebook分享農田插竹子綁金紙 老農透露用意是...https://is.gd/yQT5rM
2019-10-05 08:46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目前農田正長著綠油油的秧苗,有民眾發現,有些稻田上會插著一根一根的竹子,竹上還綑著金紙,其用途令人好奇;烏日農民林維卿表示,此為傳統習俗,在中秋節當天,農民用竹子綁金紙,插在農田的前端及後端,祈求土地公保佑五穀豐收,沒有病蟲害。
https://is.gd/yQT5rM
有民眾最近發現,走在烏日多處稻田處,發現前後端竟有一根竹子,還綁著金紙,不知何意。(記者蘇金鳳攝)
有細心的民眾最近發現,走在烏日多處稻田處,發現前後端竟有一根竹子,還綁著金紙,不知道是何用途,覺得很奇怪。
烏日區農民林維卿表示,這是農民每年在中秋節請土地公保佑稻田能夠五穀豐收的傳統習俗,不是不好的事。
林維卿表示,過去沒有農藥,但是一樣有會有病蟲害,農民希望稻穀豐收,因此每年在中秋節當天,會買二份金紙、香還有月餅,到自己的農田,跟土地公拜拜。
農民們會先燒香,再將一份金紙燒掉,另一份金紙則是綁在竹尾上,插在農田前端及後端的土裡,等到稻田收割時,便同時把竹子及金紙一起燒掉。
林瑞卿表示,這樣的祭拜,就是求土地公保佑,讓稻子們能健康的生長,不要有病蟲害。
但是可能是農藥問市後,中秋節會到農地祭拜土地公的農民便逐漸減少,林瑞卿表示,他是烏日的農民,就他了解,烏日及屯區的一些60歲以上的農民還保有此一習俗。
林瑞卿表示,現在年輕的農民根本不信這一套,但這樣的傳統其實也是一種台灣特有農業文化,他認為應該傳承下去。

中秋節是傳說中土地公的生日,各地農民為了祈求土地及作物獲得庇

 


古人為什麼要祭月? 被漸漸遺忘的傳統中秋節
文/愛麗
大家好,我是Ally。轉眼是中秋節了,一提到這個節日呢,大家都會想到月亮、月餅,還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但是中秋節的由來是什麼呢?它為什麼叫做仲秋和月夕呢?咱們今天來看看傳統節日中秋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的由來,這要從它的另一個名字「月夕」說起。戰國時代成書的《禮記》中多次提到「天子春分朝日,秋分夕月」,這裡的朝和夕都是動詞,是祭祀的意思,是說周天子在春分這天祭日,秋分這天祭月。
在《國語》中解釋了為什麼天子要祭祀日月:「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敎民事君。」根據三國時期東吳史學家韋昭的註釋,這裡的上帝是天的意思,明神是日和月。古時帝王自稱天子,天的兒子,平日做事要看德行,遇到大事祭祀天地,每年的固定時日舉辦大型的祭天活動,春分和秋分這兩天要分別祭祀日和月,這樣才能更好的根據上天的旨意而治理天下。
這個周朝制定的傳統一直延續到清朝,根據《燕京歲時記》記載,「春分前後,宮中寺廟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大族亦於是日致祭宗祠,秋分亦然。」但是秋分是秋天過半、日夜平分的一天,卻不一定是月亮最圓的那天,隨著時間的推移,從秋分祭祀月亮演變出了自己單獨的節日;到了唐代,人們把最適合賞月的黃曆八月十五這天夜晚固定下來作為中秋節。根據它原本的祭月也就是夕月的傳統,中秋也叫做月夕。
到了唐代,人們把最適合賞月的黃曆八月十五這天夜晚固定下來作為中秋節。(大紀元資料室)
中秋還是仲秋?
你可能還見過有人把中秋寫成仲秋,那仲秋和中秋是一回事嗎?古代和現代一樣,一年分為四季,每季有三個月,這三個月按照古代排序的方式稱為孟、仲、季。比如,夏天的三個月分別是孟夏、仲夏、季夏;秋天也同樣有孟秋、仲秋、季秋。仲秋就是秋天中間的那個月,黃曆八月份的叫法,仲秋指的是一整個月,而中秋節指的是特定的一天。
中秋節的奇事
現代人都熟知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的典故,在中國古代,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唐玄宗遊月宮的故事。從唐代起這個故事就被記錄在多部書籍中,後來在詩詞、小說和戲曲中又被多次再創作,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版本。
根據唐代最初的記載說,在開元年間的中秋夜晚,一位道長邀請唐玄宗(唐明皇)同遊月宮,道長使用神通架起了一座銀色的大橋,直通月亮,兩人走了很久來到一座城門前,門上的匾額題著「廣寒清虛之府」。也就是說他們來到了月宮,月宮裡有數百名的仙女在城內翩翩起舞,仙樂的聲音清麗無比,仙女的舞姿婀娜曼妙,玄宗問這是什麼曲子,仙女回答說是《霓裳羽衣曲》。玄宗回到人間後,憑著記憶記錄下了這首曲子,並且親自教授梨園的樂伎們譜曲,也把它命名為《霓裳羽衣曲》。
在開元年間的中秋夜晚,一位道長邀請唐玄宗同遊月宮,道長使用神通架起了一座銀色的大橋,直通月亮,他們來到了月宮。頤和園長廊彩繪:唐玄宗遊月宮。(公有領域)
可以想像從仙宮帶回來的曲子和舞蹈有多美嗎,當時唐代的詩人白居易親眼見過之後就難以忘懷,他在詩中多次稱讚和回味這首曲子,可惜後來曲譜失傳,我們現在再也聽不到了。你現在聽到的我視頻中的背景音樂,是《唐玄宗夢遊月宮》,它是作曲家陳東的作品,他製作了很多中國風的樂曲。
中秋節的習俗
古人在中秋節都有什麼樣的習俗呢?在八月十五這一天,古人大多會祭月和賞月,《帝京景物略》記載,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花。關於古人賞月的描述更多,詩詞歌賦中比比皆是。
吃的方面,首先是吃月餅,《熙朝樂事》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 取團圓之義。」大意是,八月十五這一天叫做中秋,老百姓們互相餽贈月餅,有團圓的含義。
《酌中志略》記載,「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合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描述的是八月初一開始就有人賣月餅了,到了十五這一天,家家都供月餅瓜果,等祭祀焚香結束後就開始宴席,晚上才散。如果剩下了月餅,可以保存到年末再全家一起分吃,叫做團圓餅。
我懷疑月餅放了三個多月之後會不會硬得跟塊石頭一樣,說不定北京的月餅都這麼硬就是從這兒來的。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把中秋視為團圓的節日。《帝京景物略》記載,「女歸寧,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團圓節也。」說的是妻子如果回娘家,當天也一定要返回丈夫家過節,因為這是團圓節。
《酌中志略》記載,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家家都供月餅瓜果,等祭祀焚香結束後就開始宴席,晚上才散。如果剩下了月餅,可以保存到年末再全家一起分吃,叫做團圓餅。(fotolia)
除了月餅,各類水果也都很豐富,螃蟹也開始肥了。宋代的《東京夢華錄》和明代的《酌中志略》都有很詳細的描述。《酌中志略》記載,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西苑蹗藕。始造新酒,蟹始肥。《東京夢華錄》記載,是時,螯蟹新出,石榴、榲勃、梨、棗、栗、孛萄、弄色、棖橘,皆新上市。
八月桂花盛開,人們還會賞桂,釀造桂花酒。《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綵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斾。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就是中秋節前,店家都會開始賣新酒,重新布置門面,大家都會搶著喝,到了中午,每家的酒就都賣光了。
中秋節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習俗是觀潮,中秋節前後是觀潮的最佳時間。歷代詩人包括李白、孟浩然、劉禹錫、白居易、范仲淹、陸游、辛棄疾、蘇軾等等都寫下過關於錢塘江潮水的詩句。
我小的時候,對於中秋節最大的期盼就是吃月餅,就好像元宵節想吃元宵、端午節想吃粽子一樣。我翻閱了很多古籍之後發現,這些節日不僅包含著古人對天地神明的敬仰,古人過節的方式也比現代的花樣要多多了。
在我們今天提到的關於中秋節的知識點中,最讓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呢?歡迎你在留言區來告訴我,最後祝大家中秋節快樂,月圓人團圓。


秋分是中秋 豐富的天人合一文化你知多少? | 中華文化300問 | 大紀元 https://bit.ly/2Ht0SwD
秋分這一天是真正的「中秋」日,但此日不一定逢月圓,故而不一定是中秋節。「天人合一」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至高精神,這種精神表現在整個社會中,古代天子治理天下、百姓的生活節慶等等,都反映了「天人合一」之道。「秋分」這個日子也有許多表現「天人合一」的禮制、風俗或用語,以下來說說它們的文化內涵。
一、古人為何稱秋分為「中秋」?
秋天有三個月,秋分這一天是秋天兩分之日,正是秋天的中點,所以古人也稱秋分為中秋,例如《周禮》中說:「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指的就是秋分。漢代董仲舒說的「中秋」也是指秋分,見《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中秋之月,陽在正西,陰在正東,謂之秋分。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一般落在陽曆9月23日或24日,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等長,用中華文化的話語來說,即「陰陽相半」也,寒氣暑氣也相平這也是一個「中秋」的主要特徵。從秋分夜開始,夜漸長,寒氣也就超過暑氣了。
二、秋分夜為什麼要拜月?
在上古夏商周三代就有秋天祭月之禮;唐代時「秋分,夕月於西郊」(《新唐書.志第一.禮樂一》),就在秋分時出宮殿於西郊祭祀月之神。秋分夜為什麼要拜月?《大唐郊祀錄》卷六的《四言詩》就可以找到解答:「月以陰德,自西而生。積水之氣,作金之精。麗天成像,配日為明。」就說月是陰德的代表,而秋分則是陽消陰長的起點,所以月成了夕月之禮的主角。
三、秋分的代表鳥是什麼鳥?象徵什麼意義?
秋分以玄鳥為代表鳥,玄鳥就是燕子。因為燕子春分來、秋分去,來去的時節和春秋二分相合,所以被視為秋分的物候象徵之一。周代官職中設有「玄鳥氏」司分,就是從這個物象而來
四、秋分的風叫閶闔風,有什麼特別含意?
《易緯通卦驗》記載:「立春調風至,春分明庶風至,立夏清明風至,夏至景風至,立秋涼風至,秋分閶闔(音,昌和)風至,立冬不周風至,冬至廣莫風至。」秋分的風為何叫閶闔風?《史記·律書》說:「閶闔風居西方。閶者,倡也;闔者,藏也。言陽氣道萬物,闔黃泉也。」可知閶闔風就是西風。西方是秋分的正方位,秋分來閶闔風至,具有陽氣收藏的意思,對應了秋分日往後的時日陽消陰長的內涵。
五、古人為何在秋分校正度量衡?
這是效天地之理而正人事之道的精神表現。《禮記.月令》:「日夜分,則同度量,平權衡,正鈞石,角斗甬(斛)。 」秋分和春分日都是日夜均長、寒暑平分的時候,展現自然界「平和」的現象,對應於人間「公正、公平」的精神。於是重視天道、實踐天人合一的中國歷朝就在春分、秋分日校正度量衡準器,齊一市場上使用的各種長度、重量、容量等度量衡的標準,實踐公平交易的精神,預防買賣交易的爭訟,維護社會的和睦。
六、古人為何在秋分後才行秋決?
秋決在秋分後才執行是順生之道的作法,不讓肅殺之氣干擾天地萬物滋榮的生氣。唐代貞觀中制法:「從立春至秋分,不得奏決死刑。」從春分到秋分,天地萬物和人間萬象處於欣欣向榮之期,就要順其道而行讓其生育滋長,以應秋冬收藏之用,過了秋分,肅殺之氣明顯降臨,人與萬物都講「收」,此時舉行「秋決」就不會干擾天地生長之道。所以古代各省死罪人犯,皆於秋分後由刑部覆核定罪,在秋後處決,故稱為「秋決」。
七、為何說人秋分帶給人間最寶貴的恩賜?
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才能生萬物。《文子.上仁》:「老子曰: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者,陰陽調,日夜分,故萬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與成,必得和之精。」秋分和春分一樣是陰陽「和」氣的結晶,萬物經過從春到秋的孕育,才能收成,秋收有賴於秋分的陰陽之和,所以秋分的「和」氣是天地賜給人間最寶物的恩物。
秋天是收成的氣節,秋分總陰陽之和的精華;生命臨秋也以「養收」為保生,養收以保「和」。秋分,天人合一共此時,誠然「天涼好個秋!」秋分是中秋 豐富的天人合一文化你知多少? | 中華文化300問 | 大紀元 https://bit.ly/2Ht0SwD


傳承百年信仰與米食文化 東山國小童為土地公祝壽
農曆八月十五日土地公聖誕,東山國小學童製作麻糬,前往校門旁的土地公廟祝壽,傳承百年信仰與米食文化。(記者王涵平攝)
傳承百年信仰與米食文化 東山國小童為土地公祝壽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rCiSff
2023/09/27 09:32
〔記者王涵平/台南報導〕農曆八月十五日(國曆9/29)土地公聖誕,東山國小學童製作麻糬,前往校門旁的土地公廟祝壽,傳承百年信仰與米食文化。
校長曹欽瑋表示,今年結合農糧署南區分署的食米學園計畫,聘請出身雲林百年三代老店「正莊麻糬」的莊孟憲教授擔任講師,以專業的技法帶領本校畢業班3個班55位學生,先讓學生學習課程知識內涵,了解麻糬與中秋節慶、在地傳統文化關聯,再透過手作課程製作手工麻糬。
隨後,曹欽瑋、莊孟憲帶領6位學生代表將各班每人手做1顆麻糬獻給校園旁的東勢角福德祠土地公,廟方主委籃杏如、總幹事謝滿、東正里長蘇明田及耆老黃朝宗協助,帶領師生向土地公祝壽,並祈求東山國小親師生平安。
土地公俗稱「伯公」,每年中秋節慶是祂的生日,傳統習俗會利用麻糬來祭拜土地公,祈求土地公在玉皇大帝面前替人世的百姓美言幾句,亦有則是取其可「黏錢」、帶來好財運的象徵(另一說是黏住土地公鬍鬚帶來財運),期許今年財源廣進。
曹欽瑋表示,食米教育結合在地節慶並融入營養午餐,值得傳承,也是米食文化-共創、共享、共食的典範傳承。
農曆八月十五日土地公聖誕,東山國小學童製作麻糬,前往校門旁的土地公廟祝壽,傳承百年信仰與米食文化。(記者王涵平攝)
傳承百年信仰與米食文化 東山國小童為土地公祝壽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rCiSff

中秋節是傳說中土地公的生日,各地農民為了祈求土地及作物獲得庇中秋節是傳說中土地公的生日,各地農民為了祈求土地及作物獲得庇中秋節是傳說中土地公的生日,各地農民為了祈求土地及作物獲得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