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賴章墾號是指中國泉州人陳天章、陳逢春、賴永和、陳憲伯、戴天樞於1709年為了合股開墾大台北地區而成立的團體,陳賴章為該綜合合股人姓名的該團體名稱,並非人名。而此類型以土地開發開墾為主的合股團體,一般來說都稱為「墾號」。

「陳賴章墾號」不但是18世紀初台灣最大規模的漢人開墾與事件,也促成了日後的台北北部地區的平埔族遷移、同化與滅絕。

18世紀初,台灣清治時期的可供開墾的土地以權利分,約略可以分成「無主地」(荒地)和「番地」(大都為平埔族原住民本來擁有的土地)。只要是非熟蕃擁有的土地,一率稱「無主地」,地權皆屬統治台灣的清廷官方所有。台灣漢人或移民若想於台灣開墾土地,皆須按照既定程序向台灣清朝官府(縣衙)申請土地「開墾權」。

該申請首先必須記載開墾範圍,地界。申請後,為避免糾紛或侵犯平埔族土地,官府會約略審查並派人會勘,並經數個月公告後,如無人提出異議,才發給「墾照」。而獲得該墾照的原申請人,稱為墾主。(如陳賴章墾號的墾主即為陳天章、陳逢春、賴永和、陳憲伯、戴天樞等五人)。之後墾主即招佃農從事實際拓墾工作。假使能於秋穫等規定期間內開墾成功,向縣衙納糧完稅,則可取得該墾地所有權,成為業戶或業主。

陳賴章墾號[編輯]
「陳賴章墾號」乍看之下為人名,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而是由戴伯歧、陳憲同、陳逢春、賴永和、陳天章等五人合股組成的開墾組織。其體系下的泉州人,大略包含了俗稱泉州三邑與泉州同安人。

本先客居台灣嘉義的這些福建泉州移民,於1709年(清康熙48年)以該墾號名義向臺灣府諸羅縣官府申請開墾大佳臘(艋舺)的土地開墾。

而因18世紀初台灣南部地區人口漸多,可耕田地漸少,加上1705年至1708年連續三年的飢荒,於是官方批准了陳賴章墾號所提出的該開墾申請,希望藉由該墾號的拓墾,增加臺灣糧食的供應力,以支應福建的缺糧情況。

墾號範圍[編輯]
陳賴章墾號所申請的地區為台灣北部的大佳臘。其開墾範圍面積相當廣。文獻上所記載為「東至雷匣(今萬華)、秀朗(今中和)二社,西至八里坌(今八里)、干脰(今關渡),南至興直山腳(今新店),北至大龍峒溝(今圓山)」

這些地方,除了包含台北艋舺,大龍峒,大稻埕,錫口等現今台北市市中心地區之外,更包括了今日的新北市汐止、中和、永和、八里、三重、蘆洲、泰山、新莊地區一帶,面積廣達百平方公里。

影響[編輯]
陳賴章墾號前往台北開墾後,讓本以南台灣為中心的閩南泉州移民勢力深入北台灣,也正式宣佈清朝官方保護蕃地與平埔族權益的政策的轉變。

而該墾號的通過,除了象徵清朝默許移民合法性之外,對於台灣民間更有多層面的影響。

以民間影響論,此墾號的通過,掀起了福建泉州人前往台灣謀生的另一波移民潮。台北地區的此移民潮,不但造成該地區許多平埔族的漢化與滅種(如凱達格蘭族、雷朗族),也造成大台北大稻埕、八芝蘭、艋舺、新莊等地區,長達一兩百年之久的漳、泉、粵分類械鬥。

han-3    陳賴章墾號(契約

台北虛擬建城故事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09-04
◎ 李道勇
台北建城於一八八四年,距一六八四年據台已有兩百年,何以才從台南爬到台北?滿清據台時的心態,是要將台灣視為敵境在敵境當然不為敵民築城,以免將來台灣人民反抗時,城牆成為抗拒滿清派軍入台的障礙物台北建城乃因當時外患頻仍,一八八四完成建城那年即有法國侵台之外患,舉台奮起抵禦外侮,與其紀念台北建城一百三十年,不如紀念抗法一百三十週年。再說台北建城竟要板橋林家掏出二十萬兩銀子來協辦,小南門在當時就是供林家出入的,滿清可說為特權開後門。
紀念台北建城一百三十年之舉,未免有意縮短台灣歷史之嫌,早在七千至四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台北市內的圓山與芝山岩等地已有相當豐富的南島文化,若論史前與現代相較太遠,何不追溯至一七○九年陳賴章墾號開墾大加蚋?難道大加蚋的凱達格蘭語又離台北太遠?連結不上洪騰雲,也連結不上劉銘傳?陳賴章墾號乃是由戴伯歧、陳憲同、陳逢春、賴永和、陳天章等人合股組成的開墾組織,他們於康熙四十八年向台灣府諸羅縣官府申請墾照,一七○九年,不是距一六八四年更近?也不致使滿清被譏有如蝸牛,從台南到台北,走了兩百年。
再說展場設在樹心會館,也很奇怪,既是城慶,為何不設在城內?明明艋舺人都知道它是西本願寺,卻偏偏以其中一棟建築來命名(市府一度要改成四○五廣場,本人與會曾大力反對),KMT似乎永遠處心積慮要把歷史竄改,讓老台北人模糊記憶,好讓它與中國重新連結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

淡水河流域的漢人「開發」

  清朝時才有大規模的漢人開墾臺北地區,而其中現存最早的墾照紀錄即康熙48年(1709年)陳賴章墾戶請墾「東至雷匣秀朗、西至八里分干脰外、南至興直山腳下、北至大浪泵溝」幾乎涵蓋臺北盆地大半,但是這種墾照,多是墾戶向官方取得大片地區開墾權,再分佃給其他漢人。以下有一張康熙48年陳賴章、陳國號、戴天樞三墾號合約可證明此事。

資料來源:尹章義,《張廣福文件--陳賴章、陳國號、戴天樞三墾號合約》,《新莊志(卷首)》 ,臺北:新莊市公所,1981,頁30-31之間附圖2。
"請看放大圖"
  此後,漢人不斷進墾,初期由於地廣人稀,旱田較多,到了乾隆28年(1761)後,水田逐漸超過旱田,代表水利設施漸完備。這些大水圳多在乾隆20-30年代完成。著名者有:擺接平原(新莊、板橋)由張厝圳、大安圳灌溉;大坪林(新店溪東岸)及景美溪以北到基隆河的平原由大坪林圳、王留公圳和霧裏薛圳灌溉;內湖、大直士林等基隆河右岸平原則由一些小水圳灌溉。這些水利設施代表了漢人勢力的建立,漢人將淡水河流域由原住民漁獵的生業方式轉化成開墾取向的水田農業。
  隨著水田化及人口湧入臺北,此區也迅速建立漢人的聚落。至遲到乾隆30年代就已有七十個聚落,呈包圍原住民村落態勢,至咸同年間則到處皆為漢人聚落,顯現漢人擴張的迅速。現在我們所稱的許多老街多是在清朝時期興盛繁榮的,如大稻埕(今延平北路及迪化街一帶)、艋舺(今萬華)及士林等等。 有如下三張圖可表示這種趨勢:
漢人街庄空間分佈圖

資料來源:詹素娟,《大臺北都會區原住民歷史專輯》,臺北:臺北市文獻會發行,1999,頁141-143。
  由這些圖,可以看出幾乎大部分漢人村落都是沿著淡水河各流域而建立,由此可知淡水河的水源對於漢人聚落建立 的重要性。
  漢人建立街庄後,往往有其地區信仰(多是由大陸祖籍地攜帶而來之神明),並有其重要祭典,例如大稻埕霞海城 隍廟、淡水及三峽的清水祖師廟等等,這些宗教信仰構成了「祭祀圈」,民間信仰與促進當地的居民團結有很大的關係。

-----------------

1709年(康熙48年)先民們從取得陳賴章墾號(契約),獲准合作開墾大佳臘(今萬華、大龍峒、大稻埕、松山一帶)起,至今正逢臺北開墾三百年整。臺 北市政府文化局及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特別規劃辦理「臺北(大佳臘)風雲三百年-陳賴章墾號特展」。特展規劃一系列精彩的文物展覽與活動,以多元的角度來重現三百年來臺北的各項面貌的變化。

02e61089-f99f-4dcd-9a2a-1035b1d3c55f  

---------------------------------------------------------------

同慶台北建城 媽祖文化節擴大遶境
時間:2014-08-26 08:26 新聞引據:中國時報
有「媽祖回娘家」之稱的北台灣媽祖文化節,今年邁入第10年,更適逢台北建城130周年,北市民政局將延續去年的規模,並且將遶境路線從北門擴大至西門一帶,此外,各地媽祖也將在西門町武昌街上的「台灣省城隍廟」駐駕3天,同慶台北建城。

北台灣媽祖文化節在台北建城120周年時開始舉辦,當年北市各界恭迎原「清代官祀台北府天后宮金面媽祖聖像」回台北城活動,讓媽祖駐駕清代台北府城天后宮舊址,即今台北228公園內台灣博物館後方,多年來已成為北台灣8縣市盛舉重要的節慶活動之一,吸引超過20座知名宮廟共襄。

民政局宗教科長蔣宜君說,台北府天后宮拆除後,所供奉的金面媽祖被迎到新北市三芝小基隆福成宮奉祀,近年配合北媽祖文化節,繞境路線從北城門起,經重慶南路、武昌街、中山堂等,再回到台博館廣場,今年更擴大至西門町中華路、成都路一帶。

台灣省城隍廟廟方人員表示,10年前率先發起迎請福成宮金面媽祖重返台北城,象徵傳承之意,「就像回娘家一樣」,本次繞境也特別邀請福成宮金面媽祖,與各參贊宮廟媽祖到城隍廟駐駕3天。

市議員郭昭巖指出,台北建城130周年北市文化局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讓民眾了解台北今昔蛻變,她建議掌管宗教業務的民政局應與文化局合作,建城130年與媽祖回娘家10周年相互加乘。文化局長劉維公表示,未來若要結合活動行銷,他樂觀其成。

----------------------------------------------------------------

2014-09-01  09:18

〔記者曾韋禎/台北報導〕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在8、9月推出台北建城130周年特展。師大地理系教授,同時也是清代艋舺富商洪騰雲後代的洪致文痛斥,一個城市最重要的博物館交給弄花博場館的建築師來搞多媒體,完全無視內容的正確性,頭到尾一堆錯誤示範,足堪成為「博物館展示手法」課程的負面教材。

  • 洪致文質疑,台北建城130年展,把北斗七星與北極星的示意圖徹底搞錯,那座七星山也不像七星山。(洪致文部落格)

    洪致文質疑,台北建城130年展,把北斗七星與北極星的示意圖徹底搞錯,那座七星山也不像七星山。(洪致文部落格)

  • 洪致文指出,圖片中的人物是洪騰雲與洪長庚,非現場解說的洪騰雲與洪以南。(洪致文部落格)

    洪致文指出,圖片中的人物是洪騰雲與洪長庚,非現場解說的洪騰雲與洪以南。(洪致文部落格)

  • 洪致文批評,「重見西門」又不是原址重現,卻把城門蓋在一個會撞牆的地方,簡直是「好好笑好好笑的作品」。(洪致文部落格)

    洪致文批評,「重見西門」又不是原址重現,卻把城門蓋在一個會撞牆的地方,簡直是「好好笑好好笑的作品」。(洪致文部落格)

洪致文昨晚在部落格發表「閃瞎了的台北建城130年展!不可錯過」一文。他指出,台北建城的軸線是正對七星山,非傳統的北極星;所以展場也畫了北斗七星外加北極星。他質疑,小學不都教過,北極星是北斗七星的杓邊延長5倍,怎會在北斗七星尾巴上?

他推測,應是廠商把大熊星座跟小熊星座整個搞混,再把北極星裝在北斗七星的尾巴上。「這就是台北市府作展的水準啦!」他也質疑,圖片中的「七星山」跟本不是七星山,大屯山也不見了。他說,自己上地景課都會要求學生去看台北盆地周圍的山,七星山怎可能長成這樣?

洪致文進一步指出,展場內有張號稱是洪騰雲與其孫洪以南的合照,也搞錯了。那是洪騰雲晚年與其曾孫洪長庚(作者洪致文祖父)的合照。

洪致文也質疑,展場內的地圖展示手法更是瞎透了,竟把地圖印在透明展版上,無論正反面都看不清楚,燈光更打得奇爛無比;完全只能看氣氛,就是天龍國喜歡的意像展。

洪致文表示,由於沒啥內容,他看沒多久就出來了。就順便跑去看「重見西門」的裝置藝術,更不得不說這簡直是「好好笑好好笑的作品」。他直指,只要穿過城門,馬上撞到捷運西門站4號出口的突出物;這又不是原址重現,卻把城門蓋在一個會撞牆的地方,這真的非常天才!

洪致文大嘆,大家現在能對天龍國弄博物館還有什麼期待?除了有錢辦展,卻沒有歷史文化的累積,只想搞一堆空洞的光影意像,完全的走驚。哀哉!

《閃瞎了的台北建城130年展!不可錯過》全文:

台北市政府說要把台北機廠打造成一座Mega-Museum,說他們有信心做一個不一樣的博物館!但是,誰會相信呢?臺北市不是說要做城市博物館嗎?結果找了建築師來規劃。對!做一個城市最重要的博物館,竟然交給弄花博場館的建築師來搞多媒體,來弄「博物館」。台北市政府對於 博物館的研究、典藏與展示完全毫無概念,經營博物館就是想成外包給廠商作展,內容不重要,光鮮亮麗多媒體好熱鬧好好看最棒。這就是臺北市政府多年來膚淺的文化水準啊。所以,誰敢把臺北機廠交給它們這種沒有靈魂的博物館做法呢?遠的不說,今天是我太祖洪騰雲拜拜的日子,因此中午家裡拜完後,便前往西門的西本願寺那邊看台北建城130年展。

這個展真的是光影很豐富,內容很空洞,展示手法完全是上課可以用的教材等級。我的意思是,幾乎是我們在學校教博物館展示手法的課程時,一定要帶學生來看這展,因為從頭到尾一堆錯誤示範,活生生把笑話擺出來給人看。

一 進展區,有一間好美的星光喔!是說臺北城正對七星山,不是北極星。所以,就畫了一個北斗七星(?)外加北極星!這可怪了,真的怪了,我記得小學的時候(其實我是幼稚園就知道)不是教過,找北極星要先找出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然後用杓子那邊延長五倍就可以找到北極星了嗎?所以這張圖到底在畫啥鬼東西啊?這個星星的杓子狀,尾巴的蹺法是大熊星座,也就是北斗七星,然後最後一顆是北極星?但北極星不是應該是小熊星座的,而且是從北斗七星延長五倍過去的那一顆?我後來猜,應該是作展的廠商把大熊星座跟小熊星座整個搞混,然後把北極星裝在北斗七星的尾巴上。這就是台北市府作展的水準啦!

台北市的都發和文資政策是為了榮耀清朝時期的世家?

2015-11-27 16:46

◎吳介祥

根據近日新聞披露台北市的舊市議會大樓預計年底拆除,該新聞提到國民政府遷台後在該地改蓋市議會,但現在建築閒置多年,因不具文資身分,北市府決定盡快拆除。而因為此土地有「清朝時期,艋舺商人洪騰雲為了免去北部考生每年赴台南考試的辛苦,而捐出土地供興建『考棚(科舉考場)』」的歷史脈絡,因此有「洪家後代近日隨議員到現場勘查,認為裡頭的舊議事廳、旋轉樓梯等極具特色,希望市府重新檢視有什麼可保留。」此處之洪家後代指的是台師大地理系教授及文資專家洪致文。

台北市舊議會的扇形建築,位處台北市忠孝東西路及中山南北路交叉口的精華地帶。(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舊議會內的螺旋梯,具有1960至70年代的建築特色。(圖:洪致文提供)

然而,23日台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邀請洪家後代的北醫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洪啟宗參與會議,卻像是從「洪家後代」取得了同意拆除令,依據該新聞:「洪啟宗希望當地變成很好的觀光景點,展示文房四寶、琴棋書畫,甚至是傳統藝術表演等,展現清代以來的文化精神,那才是洪家最期待的。」

這裡的洪家後代不但可以對都發局的職權發言,還可以對文化政策的內容發言!

23日,舊議會建築可拆除的會議,難道是為了向上上一個政權尋求正當性?台北市的文資政策究竟是處於今夕還是何夕?台北市的都發和文化政策是為了榮耀清朝文化?還是為了榮耀洪家?該政策隨新聞披露後,深入研究台北市土地紋理脈絡和文化資產的另一位洪家後代洪致文,隨即公開發文批評這個都發局舉行的會議和決策操弄了洪家後代為政策背書的「偽正當性」。

試問,把「洪家後代」的符令貼在任何一個洪家成員上,就可以取代文資專業了嗎?

姑且不論洪家後代是否有過任何共識,(這其實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文資保存的專業性)這個怪象突顯了台北市政府的文資政策根本是時代錯亂、精神分裂!

單就文資政策的精神和原則論,文資保存本身的正當性來自民主制度,將文化資產視為歷史知識和有形資產,基於公民將任務交付公權力的契約關係,以公共職權架構保留之。

政策之目的和服務對象是從今以後的世世代代,絕非為了緬懷過去的政權、更不是服務 以往的商賈世家。而這場莫名其妙的穿越劇,突顯了台北市的文資政策操弄過度、背離專業,不但逃避都市規劃和文資保存職權上的責任和擔當,更是充滿復辟色彩的迂腐思維!

(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理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