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8.6 總督府發佈臺灣窮民救助規則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R8Bvqs

1899.8.6 總督府發佈臺灣窮民救助規則

什麼?1900年以前臺灣人就有社會救濟金可以領!

1898年兒玉源太郎就任臺灣總督後,以日本皇室發給臺灣之鉅額救濟金,整合清國時期之社會事業資產成立臺北仁濟院。1899年8月頒佈「臺灣窮民救助規則」,凡臺灣居民獨身無法獨自生活、無他人扶助者,只要殘廢重病、六十歲以上年老體衰者、未滿十三歲者,得申請救助。非獨身者符合一定條件也可申請。救助規則財源由地方稅支付,為臺灣社會救濟史上的重大變革。(圖:1899年臺灣總督府府報)

延伸閱讀:
1898.3.28 兒玉源太郎總督、後藤新平民政長官赴臺就任
http://www.twmemory.org/?p=10973

--------------------------

比上班好賺 美國人逾3分之1靠救濟不工作

 

人口普查局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有高達三分之一的人接受社會救濟。圖為新澤西州大西洋城的居民排隊領取失業救濟金。
(美聯社)
在美國致力脫貧50年後,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的最新數據顯示,近1億1000萬美國人,即超過美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依賴政府資助的各類社會救濟生活。儘管這些福利是為對抗貧窮而設計,但如今卻間接「鼓勵」更多人不工作,僅靠救濟金生活。各界人士也因此再度呼籲提高最低時薪,以確保更多人工作。

 

 

聯邦政府的社會福利與補助根據收入情況發放,包括糧食券、住房補貼和受困家庭臨時補助(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y)等。人口普查局數據指出,2012年底,全美有5150萬人在領糧食券,同時有8300萬人接受醫療補助(Medicaid),並從多個福利項目獲得救濟。

 

設立社會福利項目的宗旨雖然是幫助有需要的人,但許多分析人士指出,由於福利項目的設計缺失,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放棄工作,而依賴救濟金生活。因為多個救濟項目的福利相加後,往往超過工作所得的薪水。

 

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坦納(Michael Tanner)表示,在最慷慨的八個州,社會福利相當於時薪20元,遠遠超過絕大多數州的最低時薪7.25元,因此社會福利比工作「賺得多」。

 

社會福利的支持者認為,為了避免美國人生活窘困,這些救濟政策極為必要。而解決「社會福利鼓勵人不工作」的辦法即是提高最低時薪到10.1元。

 

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的梅麗莎‧波蒂奇(Melissa Boteach)說,「當人們的薪水足以生活時,他們就會堅持工作。而且健保、信息技術和能源產業的工作機會正不斷增加,我們可以通過這些部門發展經濟、增加就業和薪水」。

 

坦納強調,當務之急是鼓勵民眾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因為現階段的政府援助項目很難維持。他說,「你不可能指望一個國家只依靠少數人創造的財富去養活越來越多不為經濟做貢獻的人」。

 

「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分析師瑞秋‧謝菲爾德(Rachel Sheffield)則猛烈抨擊歐巴馬擴大社會福利的政策,指責歐巴馬政府使得民眾無心找工作,也不想從公共援助中跳出。

 

她說:「很不幸,聯邦政府更傾向於根據接受社會救濟的人數,來衡量福利項目成功與否。」

【2014/08/30 世界日報】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