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起湖車站

119935229_4630883493619240_7588829020965221999_n (1) 2021-08-06_223253 119978063_3601297416549327_3202720650529374236_o120106072_3477881165568249_6546450813110914906_n


爭取入世界遺產 印度官員受邀搭阿里山森鐵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阿里山森林鐵路復駛活動今天進行二部曲「阿里山火車奮起向前至十字路」,印度鐵道部助理次長Mr. Rajendra K. Verma、鐵道遺產司司長Mr. Subrata Nath、鐵道部東北鐵路總工程師Mr. B. Lakra等人也受邀搭乘遊輪式列車同遊,希望藉由外賓參訪能為阿里山森林鐵路登錄世界文化遺產邁出一大步。阿里山森鐵營運路線已從奮起湖往阿里山延伸10公里至十字路車站,及從阿里山神木站往下延伸6.9公里至第一分道,未通車路段只剩十字路到第一分道間路段7.4公里。為此,林管處規劃阿里山森林鐵路「奮起向前三部曲」;首部曲「阿里山碰壁嘟嘟行」、二部曲、三部曲「期待屏遮那再相會」。為推廣鐵路文化國際交流,阿里山森林鐵路1986年與日本大井川締結姊妹鐵道、2013年與日本黑部峽谷鐵道締結姊妹鐵道、2016年5月與瑞士馬特洪哥塔鐵道及高納葛拉特鐵道簽署姊妹鐵道、2016年12月與印度簽署鐵路遺產合作意向書。農委會特別邀請來自印度的貴賓搭乘今天上午8時20分跟著森鐵去旅行郵輪式列車,至十字社區參與慶祝活動;列車抵達十字路車站時,在十字社區發展協會帶領社區民眾及十字國小師生小提琴樂聲熱烈歡迎,並向來賓說明十字社區的文化由來及現場環境特色。


非物質文化遺產Q&A
www.epochtimes.com.tw查看原始檔
【大紀元訊】◆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簡稱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無形遺產,是與有形的、可傳承的物質遺產相對的概念。它包括各種類型的民間傳統和民間知識、各種語言、口頭文學、風俗習慣、民族民間音樂、舞蹈、禮儀、手工藝、傳統醫學、建築及其他文化藝術。

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民間創作建議案》,建議世界各國盡快採取行動,保存、保護並傳播民間創作這一全人類的共同遺產。2001年5月,教科文組織宣布的首批19個「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003年教科文組織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

◆ 台灣可以申請嗎?

台灣目前並非聯合國之會員國,無法成為《世界遺產公約》或《非物質遺產公約》之締約國,因此不具備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之必要條件

◆ 台灣哪些文化活動具備「申遺」的潛力?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0年10月,推動非物質文化「申遺」,提出的10大潛力點分別為:
1.泰雅族神話傳說
2.布農族歌謠
3.北管音樂戲曲
4.布袋戲
5.歌仔戲
6.糊紙(紙紮)
7.阿美族豐年祭
8.賽夏族矮靈祭
9.王爺信仰
10.媽祖信仰◇

----------------

台灣十大最美濕地+新豐濕地(姜厝)---------有自然景觀濕地、國寶樹、紅樹林、更有人文風貌(姜厝、姜朝鳳 宗族),台灣最美聚落之一------------------------
http://nicecasio.pixnet.net/blog/post/330297089

------------------------------------

周德清+新豐鄉姜厝(朴樹林)多脊沙丘聚落生活地景之探討+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學位論文 ; 2013年+姜禮海,2012,宗族形成與變遷-以新竹縣新豐鄉姜朝鳳宗族第三房為例,交通大學客家學院碩士論文。 連結:
http://nicecasio.pixnet.net/blog/post/370197620

竹塹三大粵閩家族(姜朝鳳(姜勝智、姜秀鑾)、鄭用錫、林汝梅),的合作與聯繫
http://nicecasio.pixnet.net/blog/post/356048612

--------------------------------------------

600_9  

文化遺產研討會 專家分享經驗
2014年08月26日 19:14
「金門文化遺產主題研討會」今天在金門大學舉行,中國大陸籍與捷克籍專家分享申請世界遺產登錄的經驗。

金門縣政府參議李增財表示,申遺是高度艱難的工程,也是普世價值,結果不可知,金門還在觀念灌輸階段,全島有世遺的觀念後,推動才能事半功倍,縣府持續透過有計畫作為灌輸觀念。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施國隆表示,台灣有18處申遺潛力處,推動世遺耗時,但推過過程保存文化資產。推動世遺有優先順序,金門列為第一優先,嘉義阿里山列第二。

他指出,目前世界遺產登錄1007處,其中大陸47處,排名第二。大陸申遺經驗豐富,推動申遺的過程經驗值得學習。

中國大陸國際古蹟遺址委員會副主席郭旃表示,他與捷克籍專家昨天參觀瓊林聚落、水頭聚落、珠山聚落、古寧頭聚落、翟山坑道、文臺寶塔等世遺潛力點,他說,參觀各潛力點後還要消化,因此還沒有評論。

郭旃以大陸絲綢之路、大運河申遺的例子說明申遺的效應,他指出,申遺是民族身分的認知、民族自信心、民族的自豪,民族的榮耀激發自豪感、自信心,而產心凝聚,更可促進旅遊經濟,所以各國追逐申遺的熱情不減。

他指出,申遺重塑家鄉先祖創造的家鄉環境,提昇全世界的尊敬與嚮往,大家認識世遺的價值,他找到結合點,所以有利世遺的推動。

參與大陸西藏布達拉宮與天安門修護的前中國文物研究古建築與古蹟保中心主任張之平也分享山西南部早期木構建築保護修繕工程的經驗。捷克籍專家也分享捷克申遺克羅侖夫堡的管理與監控。1030826

------------------------------------------------

本報記者陳帆綜合報道 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上周在台“立法院”提出,希望與大陸合作,爲台灣景觀申請世界遺産。她的表態讓“兩岸聯手申遺”這個老話題有了新活力。台灣不是聯合國成員,因而無法自行申遺。兩岸合作申遺是一條可行之路,但前幾年的相關探討與嘗試,一直局限於民間層面。
聯手申遺不涉政
從2002年開始,台灣文化部門陸續評出18處世界遺産潜力點。其中,物質文化遺産包括玉山、太魯閣、栖蘭山檜木林、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阿里山森林鐵路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則有泰雅族神話傳説、布袋戲、歌仔戲、阿美族豐年祭、媽祖信仰等。
台灣一直希望能推動以上項目申遺。龍應台在“立法院”提出,希望能尋求兩岸合作的機會,列入海基會和海協會合作談判項目,争取在兩岸合作下成功申請到世界遺産。她表示,尋求兩岸合作的細節還未出爐,要等有具體結論後,才會正式向大陸方面提出。
近幾年,兩岸聯合申遺的話題一直在民間發燒,官方則礙於台灣藍緑對立的政治情勢,鮮有觸及。龍應台這次提出明確訴求,大陸也很快給出正面回應。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13日接受台灣記者採訪時回答説:“凡是有利於兩岸交流合作、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意見建議,都可以探討。”
台灣所列的多處“世遺”潜力點,與大陸有深遠聯繫,甚至直接由大陸遷徙而來。兩岸聯合申遺其實是情理中事。龍應台説,兩岸有很多歷史脈絡、記憶與情感,在申遺過程中,都必須要提及,因此與大陸一起合作申請,是最適合的選擇。她特别强調,文化遺産無關政治。
除了島内18處申遺潜力點,兩岸其實還有很多合作申遺的選擇。龍應台舉例説,兩岸可以合作指定“戰地文化帶”。她認爲,兩岸現存戰地文化帶保存完整,不只是兩岸戰争史,更是全球冷戰史中很核心的一部分。
增加成功可能性
兩岸民間此前早有過合作申遺的嘗試和探討。2009年,中國的“媽祖信俗”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録》,就是兩岸宗教人士合力推動的成果。2010年,台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提出,台灣希望能將甲骨文納入世界文化遺産。當時兩岸專家就提出,甲骨文的相關資料遺産大多保留在大陸,台灣應與大陸合作申報,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另一個兩岸聯合申遺熱點是閩南紅磚建築。這種建築主要分佈於泉州、厦門、漳州和金門,常以雙落大厝爲特色,用白色花崗岩做台基階石,屋頂多爲燕尾脊,風格十分獨特。金門縣近兩年力推“携手厦門,共同爲戰地文化申遺”,其中就包括紅磚建築項目。
學界還提出,可以把兩岸及港澳的孫中山遺迹整體“打包”,以《孫中山紀念建築》等爲題,進行“申遺”。台灣的“澎湖玄武岩”地質景觀,香港特區東海岸的玄武岩景觀,大陸漳州的玄武岩景觀也可以“綁捆”申遺。
撇開政治,就從文化的傳承看,兩岸也有必要聯手申遺或聯手保護。“閩台本來是一家,過去因人爲的行政劃分,文化傳承和自然特色被分割開來,但既然是根脈相連,就必須整合資源,才能完好延續。”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説。

------------------------------------------------------

2013-12-13
〔記者趙靜瑜、陳慧萍/台北報導〕台灣申請世界遺產一定得經過中國?文化部長龍應台昨表示,希望台灣與中國共同申請世界遺產能列入海基、海協兩會討論議題,強調台灣與中國一起合作申請是最適合的選擇,立委則痛批根本是「請鬼拿藥單」!
台灣18處世界遺產潛力點
台灣18處世界遺產潛力點
立院教委會昨天上午討論文資法修法,文化部擬將包括太魯閣國家公園、金門馬祖戰地文化等十八個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與中國共同申遺。龍應台主張,台灣跟中國有很多共同歷史脈絡與記憶,與中國一起合作申請,是最適合的選擇,「完全沒有政治考量」,且文化資產不會牽涉政治意識形態,至於細節,還要談判。
立委斥配合統戰「請鬼拿藥單」
此言一出,引起立委痛批。立委鄭麗君表示,這不就等於將台灣文化資產自動送給中國,假文化之名,配合統戰,不僅國人不可能接受,也顯示龍應台完全失格。她以「請鬼拿藥單」來形容此建議,指出「台灣文資不能申遺不就是中國作梗?」
鄭麗君說,去年三月第三波開放中資,公共工程就新增了「文教設施」,未來如總統府、金門反共堡壘等古蹟、人權園區的導覽介紹、私立學校等,都可能落入中資之手經營,現在龍應台又進一步拋出讓中國幫台灣申遺,龍部長已經表明她心中的台灣文化就是中國文化,「我們絕不接受。」
立委林佳龍說,龍應台不是太天真,就是自己放火燒文化部;他說:「這明明就是高度政治性問題,發言之前應與陸委會、行政院確認意見,而不是逕行在國會放話。」林佳龍說,如果透過中國申遺,不就坐實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對於外界憂心兩岸共同申遺將喪失台灣主體性,龍應台說,任何共同申遺的方式,都要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文化部才可能同意。至於台灣與中國共同申遺,會把台灣的變成中國的,「絕對不會發生。」
陸委會:應秉持對等尊嚴原則
陸委會副主委吳美紅表示,申請世界遺產涉及國際組織和相關部會權責,將進一步向文化部了解相關規劃;她強調,兩岸不管是協商還是交流,都應秉持對等尊嚴原則。
熟悉兩岸業務人士表示,申請世界遺產必須是聯合國成員,若兩岸合作,「我方的立場要站在那裡?」若無法真正做到對等尊嚴,放入兩岸協商進程有難度。
兩岸過去不乏出現共同申遺的聲音,台灣媽祖聯誼會二○○九年赴北京參訪時,就向當時中國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建議,兩岸應共同申請媽祖為世界文化遺產,賈慶林欣然同意;中國「海西計畫」更曾將兩岸共同為「紅磚文化」,申請世遺列入計畫,金門縣長李沃士積極回應,但由於直接觸及主權爭議核心,我中央政府態度並不積極。

-----------

非聯合國成員無法自行申遺 台灣望與大陸聯手

 

2013年12月17日08:08|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阿裡山森林鐵路

  澎湖玄武岩地質公園

  金門的閩系紅磚建筑

  金門海灘上的反登陸軌條砦

  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上周在台“立法院”提出,希望與大陸合作,為台灣景觀申請世界遺產。她的表態讓“兩岸聯手申遺”這個老話題有了新活力。台灣不是聯合國成員,因而無法自行申遺。兩岸合作申遺是一條可行之路,但前幾年的相關探討與嘗試,一直局限於民間層面。

  文化遺產無關政治

  從2002年開始,台灣文化部門陸續評出18處世界遺產潛力點。其中,物質文化遺產包括玉山、太魯閣、棲蘭山檜木林、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阿裡山森林鐵路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有泰雅族神話傳說、布袋戲、歌仔戲、阿美族豐年祭、媽祖信仰等。

  台灣一直希望能推動以上項目申遺。龍應台12日在“立法院”提出,希望能尋求兩岸合作的機會,列入海基會和海協會合作談判項目,爭取在兩岸合作下成功申請到世界遺產。她表示,尋求兩岸合作的細節還未出爐,要等有具體結論后,才會正式向大陸方面提出。

  近幾年,兩岸聯合申遺的話題一直在民間發燒,官方則礙於台灣藍綠對立的政治情勢,鮮有觸及。龍應台這次提出明確訴求,大陸也很快給出正面回應。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13日接受台灣記者採訪時回答說:“凡是有利於兩岸交流合作、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意見建議,都可以探討。”

  台灣所列的多處“世遺”潛力點,與大陸有深遠聯系,甚至直接由大陸遷徙而來。兩岸聯合申遺其實是情理中事。龍應台說,兩岸有很多歷史脈絡、記憶與情感,在申遺過程中,都必須要提及,因此與大陸一起合作申請,是最適合的選擇。她特別強調,文化遺產無關政治。

  多個項目可以合作

  除了島內18處申遺潛力點,兩岸其實還有很多合作申遺的選擇。龍應台舉例說,兩岸可以合作指定“戰地文化帶”。她認為,兩岸現存戰地文化帶保存完整,不只是兩岸戰爭史,更是全球冷戰史中很核心的一部分。

  兩岸民間此前早有過合作申遺的嘗試和探討。2009年,中國的“媽祖信俗”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就是兩岸宗教人士合力推動的成果。2010年,台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提出,台灣希望能將甲骨文納入世界文化遺產。當時兩岸專家就提出,甲骨文的相關資料遺產大多保留在大陸,台灣應與大陸合作申報,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另一個兩岸聯合申遺熱點是閩南紅磚建筑。這種建筑主要分布於泉州、廈門、漳州和金門,常以雙落大厝為特色,用白色花崗岩做台基階石,屋頂多為燕尾脊,風格十分獨特。金門縣近兩年力推“攜手廈門,共同為戰地文化申遺”,其中就包括紅磚建筑項目。

  學界還提出,可以把兩岸及港澳的孫中山遺跡整體“打包”,以《孫中山紀念建筑》等為題,進行“申遺”。台灣的“澎湖玄武岩”地質景觀,香港特區東海岸的玄武岩景觀,大陸漳州的玄武岩景觀也可以“綁捆”申遺。

  兩岸互補更易成功

  對紅磚建筑投入許多精力的台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是申遺的台灣主要聯絡組織。該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說,兩岸紅磚建筑研究各有特色,大陸是“大題小做”,因為題材研究不完,現有人力卻不足﹔而台灣是“小題大做”,可研究的東西較少,隻能做細做深。台灣的閩系紅磚建筑,承襲自福建的傳統技藝,研究很全面,而福建的研究起步較晚,在這點上,閩台之間互補性極強。

  因同樣的地質條件,建立長效聯系的漳州濱海火山地質公園與澎湖火山公園,也在積極謀劃准備申遺。澎湖縣縣長王乾發表示,澎湖和漳州,擁有類似的火山地質景觀,若是以一個區域性名稱申報世界遺產,共同努力,獲得批准的概率會大很多。

  現實障礙還有不少。對龍應台的話,台“陸委會”語帶保留地回應說,與大陸合作申遺一事還要進一步了解,“但兩岸協商交流都要秉持一定的原則”。此外,申遺該以何種名義,如何共享資源,這些細節問題,都有待兩岸坐下來商談。

  撇開政治,就從文化的傳承看,兩岸也有必要聯手申遺或聯手保護。“閩台本來是一家,過去因人為的行政劃分,文化傳承和自然特色被分割開來,但既然是根脈相連,就必須整合資源,才能完好延續。”陳春霖說。(王平) 

---------------------

金瓜石聚落 世界遺產潛力點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09-10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也就是文化部前身,依據「世界文化遺產暨自然遺產保護公約」,選出台灣十八處世界遺產潛力點,金瓜石聚落就是其中之一。
根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資料顯示,金瓜石聚落因為保有開採時期的建築物、坑道、礦坑、開採器具與工具等,足以反映當初的採礦盛況,幾乎是一部完整的採礦史,故有其文化價值;加上礦產停止開採後,近年來金瓜石聚落的生活空間漸漸遭到破壞,該區處於脆弱的狀態,這些特點都符合世界文化遺產認定標準,故將其選為世界遺產潛力點。
然而,因為台灣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締約國,無法提出登錄世界遺產的申請,僅能透過跨國或共有文化等合作形式爭取登錄,「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就是以此模式登錄為日本和台灣共有的共同世界遺產。
(記者李雅雯)

--------

歷史建築未保護 水湳洞選煉銅廠遭塗鴉

2014-09-10

〔記者李雅雯/新北報導〕位於瑞芳水湳洞的十三層選煉銅廠遺址,可視為過往金瓜石礦業盛況的佐證,也被文化局列做歷史建築,登錄為文化資產。被視為當地礦工精神寄託的十三層選煉銅廠遺址,近來塗鴉創作者違反規定擅自入內,在牆上留下大片塗鴉,看在當地耆老和年邁礦工眼裡,全是難過。管理單位台灣電力公司獲知後,表示將盡快前往處理。

  • 塗鴉創作者在十三層選煉銅廠遺址的牆面上留下大片塗鴉。(記者李雅雯攝)

    塗鴉創作者在十三層選煉銅廠遺址的牆面上留下大片塗鴉。(記者李雅雯攝)

  • 塗鴉創作者將所繪畫面放上社群網站。(記者李雅雯攝)

    塗鴉創作者將所繪畫面放上社群網站。(記者李雅雯攝)

  • 塗鴉創作者將所繪畫面放上社群網站。(記者李雅雯攝)

    塗鴉創作者將所繪畫面放上社群網站。(記者李雅雯攝)

  • 十三層選煉銅廠遺址是金瓜石礦業興衰起伏的見證者,已列為歷史建築。(記者李雅雯攝)

    十三層選煉銅廠遺址是金瓜石礦業興衰起伏的見證者,已列為歷史建築。(記者李雅雯攝)

十三層選煉銅廠遺址是日治時期礦業開採留下的建築,與周邊的索道系統為一體,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台灣金硐礦物局接手,該單位後又改組為台灣金屬礦業公司,在民國七十六年結束營業。

記者基於採訪需要,徵得台電允許後進入十三層選煉銅廠遺址,實際走訪發現,自低層數到高層數至少有三處色彩鮮豔的大面積塗鴉,包括略帶俏皮的娃兒、對看的人偶、街頭風圖樣創作。

「說不難過是騙人的」,金瓜石發展協會成員吳麗君,看到年邁礦工的全體記憶被破壞相當心疼。年邁礦工陳石成納悶地說,怎麼可以進去作畫?

林姓居民表示,可惜的是十三層選煉銅廠遺址不過僅列為歷史建築,在文資法上沒有罰則,強烈建議應該修法,保護共有的文化資產。

台電︰遺址周邊有設圍籬

台電深澳發電廠公關盧金龍略帶無奈地說,遺址周邊都設有圍籬,防止民眾進入,先前就有民眾入內噴漆,沒想到又再次發生,強烈呼籲民眾不要闖入。

文化局︰沒有罰則 研擬修法

文化局文化資產科科長曾繼田指出,歷史建築在現行法令中確實沒有罰則,文化部也有發現這個問題,研擬修法,現階段將要求台電善盡管理和維護責任。

主要關注塗鴉、街舞等次文化的台北多元藝術空間青少年發展促進會,其創辦人鄭子靖轉述兩名塗鴉者的意見表示,因為看到不少民眾入內,不知其為文化資產,以為僅是廢棄建築,故入內作畫。

鄭子靖說,一般塗鴉創作者都會找廢棄牆面作畫,但門口沒有標示十三層選煉銅廠遺址是歷史建築,若有清楚標示,他們一定不會進入塗鴉。

〈南部〉高雄大學人工濕地 成水鳥天堂

2015-01-07

〔記者蔡清華/高雄報導〕高雄大學超過十年努力,約五公頃的人工濕地生態池周遭區域已構成適合多樣性物種生存之生態環境,吸引不少原生物種回至此地棲息或繁殖,育成一座水鳥天堂。

  • 高雄大學校園人氣景點生態湖。(記者蔡清華攝)

    高雄大學校園人氣景點生態湖。(記者蔡清華攝)

濕地經常可見的包括斑頸鳩、綠繡眼、紅鳩、小雲雀、白鷺鷥、白頭翁、褐頭鷦鷹、八哥、大卷尾、喜鵲、洋燕、赤腰燕、翠鳥、夜鷺、五色鳥等鳥類,秋冬兩季(通常自九月至隔年三月)常有紅尾伯勞、蒼鷺前往歇息覓食,已成為愛鳥人士賞鳥新去處。

高雄大學建校基地原本是大片的農田與魚塭,以回填大量土石,及阿公店水庫的庫底淤泥而成,當年光禿的土石、裸露的泥沙,如今已成綠地灌叢。

校方表示,濕地的開發從生態湖與生態河道開始,接著培育亞熱帶闊葉生態密林,規劃密林棲地區、濃縮自然棲地區、濕地棲地區、水鳥保護區等,為避免校園發展對棲地的干擾,還設置了箱型動物地下道、隔離網等設施,慢慢一步一步育成一座水鳥天堂,其中最具生態指標的「紅冠水雞」)在這裡已繁衍第五代以上,成為濕地中的主要成員。

校園濕地兩處人氣景點生態湖及東湖,水源引自校內污水處理廠處理後可排放的「中水」,利用風力帶動汲水風車抽取注入,節水環保又兼顧遊憩功能,吸引種類豐富且大量鳥類棲息,三年前獲內政部公告為地方級國家重要濕地,每逢假日經常吸引大批民眾參觀。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