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861780-3509867 (1)  1440c7575b3656  

九朝古都洛陽城南七公裏的關林鎮,有一個著名的旅遊區關公廟,亦稱關林。相傳這裏是埋葬蜀漢名將關羽首級的地方。

關林佔地百畝,有翠柏800余株,殿宇廊屋150余間,碑刻70余方。二殿上懸光緒題“光照日月”匾,內有關公坐像。

二殿之旁有一碑,是70余座碑刻中唯一的一座刻畫碑,此碑上所刻即“關帝詩竹”。它畫中藏詩,原為關公借物寄情,讀來令人回味無窮。此碑縱102厘米,橫38厘米。碑上有兩竿翠竹拔地而起,雄健挺勁。左方一竿竹子稍向右斜出,清新俊逸的叢叢竹葉,疏密有致,豐麗滴翠。整個畫面構圖簡練,主題突出。若是細細觀察和品味,你會發現,這些似在臨風搖曳中下垂的簇簇竹葉竟組成了一個個文字,原來是一首五言詩:“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畫的右上端還有兩方刻印,上邊是陰文“關羽之印”,下方為陽刻“漢壽亭侯”。

這幅竹中藏詩的畫,還有一段有趣的歷史故事。詩中的“東君”指曹操。據《三國演義》第25至27回記載及有關傳説,劉備為曹操所敗,關羽被俘,被愛才惜將的曹操留居營中。曹操很器重他,請漢獻帝封侯賜爵,即“漢壽亭侯”,同時金銀相贈,千方百計使關羽歸順投降。而關羽衷心不改,一心係念著兄長劉備。一天,他思索著給劉備寫封信,可又擔心被曹操發現,于是就畫了這幅竹畫托人捎給劉備,表達了富貴不能淫的品格,這即後人所熟悉的“身在曹營心在漢”之典故的出處。

關帝詩竹畫是清康熙55年(公元1716年)韓宰臨摹的。關羽究竟有無此作,無處考證。據有關資料顯示,清代文人善用竹葉、花、鳥等組字成畫。關帝詩竹很可能是他們附會而成。 (天林)

---------------------------------------------------------------

關帝詩竹

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
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

昨天才在日記裡分享了這首前兩天於書中看到的五言,很喜歡後兩句的味道。後來查了查才發現原來詩中還有著典故呢!

「身在曹營心在漢」典故的由來

「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

去過河南洛陽的人,都知道其城南七公里的關林鎮,有一個著名的旅遊區關公廟,亦稱關林。
這首詩被稱作"關帝詩竹"。它畫中藏詩,原爲關公借物寄情,以詩明志,讀來耐人回味。
這幅竹中藏詩畫,還演繹一段動人的歷史故事。
詩中的“東君”暗指曹操。據《三國演義》第25至27回記載及有關傳說,劉備爲曹操所敗,關羽被俘,愛才惜將的曹操將關羽留居營中。
曹操很器重他,請漢獻帝封侯賜爵,千方百計使關羽歸順投降,爲其所用。而關羽銘記桃園之情,忠心不移,心系使君。
一天,關按捺不住思念之情,決定給劉備寫信,可又擔心被曹操發現,於是就忽發奇想,畫了這幅竹畫托人捎給劉備,表達了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堅定品格,這也即後人所熟知的"身在曹營心在漢"之典故的由來。

-----------------------------------------------

 關羽,身為中國最知名的武將,其忠勇仁義的故事為人所津津樂道。如果說整本《三國演義》後半段的主角是諸葛亮的話,前半大約就是關羽了:諸如大家所熟知的「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醜」、「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華容道關羽捉放曹」、「戰長沙」、甚至到了後面的生涯代表作「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等等,都是人人耳熟能詳的故事。

  然而人紅是非多,無論是古人或是現在都一樣,在這個解神聖化-或用馬克思的說法:去魅化的時代裡面,所有的英雄豪傑都要用放大鏡檢視,如果抓到一點蛛絲馬跡,就來大作翻案文章,好譁眾取寵,令人悲傷的是也就有人信以為真,還到處散佈,自以為發現什麼天大的秘密一樣-就像什麼《達芬奇口令》之類的玩意,只要是能打打權威的屁股、吃吃英雄的豆腐,人人都愛看,個個都想分享一下權力的滋味。

  網路上有關於關羽的幾個「翻案」,不外乎如下:關羽其實很好色、關羽其實是一名普通的武將並沒有什麼聲威,是《三國演義》捧紅的、關羽逕自北伐破壞隆中對、關羽的神格化是由清朝操弄的……等等。這邊就這幾個問題來一一做個分析整理。

翻案一:關羽其實很好色,攻打下邳的時候搶奪他人妻子。

  在傳統戲曲中,我們都能看到類似:「關羽斬貂蟬」、「關羽月下釋貂蟬」之類的曲目,關聖帝君不為女色所動的形象深植人心,最近有人挖出了關羽想娶秦宜祿的太太的文字紀錄,大肆宣揚所謂「關羽奪人妻子,行為好色」的論點。

  然而,事實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所謂翻案文章的由來是這樣的,這記載在《三國志.蜀記》裡面:「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 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翻譯起來是這樣的:「曹操與劉備把呂布圍困在下邳城,關羽報告曹操,呂布派秦宜祿去求救,他想求娶秦宜祿的妻子,曹操答應了,在快要破城的時候,他又三番兩次的向曹操提醒這件事情,曹操懷疑秦妻是國色天香,就先去看,發現果然如此就把這女子留在自己身邊,關羽心裡面覺得不太舒服。」

  哇,不得了了,人家才出城求援而已,馬上就要強奪人妻了,這武聖還怎麼個「聖」法呢,分明是個色鬼嘛!

  不過,引用這篇文章的人卻忽略了-或是故意不看呢-去看其他的記載。這裡我們要先提一個人,叫秦朗,秦朗出現在《魏氏春秋》裡面,他的身世記載在《獻帝傳》中,我摘錄有關關羽的部份如下:「朗父名宜祿,為呂布使詣袁術,術妻以漢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圍,關羽屢請於太祖,求以杜氏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見之,乃自納之。」

  這翻譯起來是這樣的:「秦朗的爸爸叫秦宜祿,為了替呂布求救出使到袁術那邊,袁術把漢朝宗室的女子嫁給他,他的前妻杜氏留在下邳。呂布被圍攻的時候,關羽屢次請求曹操把杜氏嫁給他,曹操懷疑杜氏美麗,等到攻陷了城池,太祖看見了,就納為己有。」

  重點是什麼呢,重點是「前妻」,這位秦宜祿到了袁術那邊已經另娶了,你要說杜氏是「人妻」嘛,也不太對,正確的說是「前人妻」,離婚的女人,這年頭和離婚的女人結婚如果要算上是「強娶人妻」,那我也沒什麼好說的,就連《聖經》也不認為和丈夫離婚的女人結婚叫犯姦淫,不知道這些翻案學者到底在急躁什麼。

  另外附帶一提,《華陽國志.卷六.劉先主志》是這麼寫的:「初,羽隨先主從公圍呂布於濮陽,時秦宜祿為布求救於張揚。 羽啟公:『妻無子,下城,啟納宜祿妻。』公許之。及至城門,復白。公疑其有色,自納之。」

  這翻譯起來是這樣的:「一開始的時候,關羽跟著劉備隨曹操圍呂布在濮陽,那時候秦宜祿替呂布向張揚求救,關羽報告曹操:『我的妻子沒有生小孩,攻下城池以後,我想納秦宜祿的妻子(為側室)。』,曹操答應了,等到城門的時候,關羽又提醒曹操一次,曹操懷疑杜氏有絕色,救自己收下了。」

  這裡的記載和前面有所出入,不過事情大概是同一件,假如這些記載可信,則關羽大概是覺得杜氏善於生養,想要娶她替自己留個後代,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杜氏當時是大姓,有杜詩、杜密、杜林等大官,或許關羽看中的是名門淑媛吧,不過你要說長相沒加分,我估計也不是如此,畢竟真的要娶,娶漂亮老婆是每個男人的心願,最少關羽沒有說「我要休了這個老婆換下一個」就是-就算搞不好他有這麼盤算,我們如果多加臆測,那就有點入人於罪的嫌疑了。

  不過從這件事情估計起來,關羽對曹操的為人應該是很清楚的,只是沒想到他居然還出爾反爾,這也難怪他最後沒有留在曹操身邊了。

翻案二:關羽是普通武將沒有很大聲威,只不過被《三國演義》捧紅而已。

  這類文章主要集中在指責:「華雄、文醜、蔡陽諸將不是由關羽斬殺,關羽兩次被人俘虜,也被打敗過數次,事實上並不是什麼猛將。」

  首先,我們來說說關羽的武勇。有人說張飛勇猛過於關羽,但是《三國志.張飛傳》裡面卻提到:「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在當陽長阪「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進者。」,這樣勇猛的張飛卻被說「亞於關羽」,可以知道關羽的武勇是相當驚人的。

  當然,不只有評價,我們還要看實證,實證在《三國志.關羽傳》裡面提到:「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關羽遠遠望見顏良的麾蓋-有關於這個「麾蓋」一直有所爭議,有人認為當時顏良坐在車內,沒有抵抗能力,不過如果觀察當時的「轀輬車」,就會知道如果真的坐在這種車子裡面,估計關羽是殺不了顏良的。無論顏良當時是在戰車上、或是騎在馬上,總之他不是沒抵抗能力的。至於我個人則認為「麾蓋」應該是將帥用的麾旗傘蓋,也就是說,關羽發現了顏良所在,馬上拍馬而去,殺了顏良並且割下他的頭回到陣營中,袁紹軍中諸將沒有能夠阻擋他的,真的是「百萬軍中刺顏良,如入無人之境」!

  有關於關羽兩次被人俘虜,一次是在下邳城,在《三國志.關羽傳》裡面紀錄:「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不過要注意的是關羽雖然被打敗,可是曹操對於他是很在意的,而且當時曹操是出動大軍攻擊劉備,以軍事上來說,以多勝少是常數,即使當代第一的用兵家曹操也不免有被人打的抱頭鼠竄的時候,用這點來指責關羽,也太過嚴苛了。

  另一次是與襄樊爭奪戰有關,這個我們容後敘述。

  要瞭解一個人的評價,從當代人和靠近他的年代的人的評價,是最為清楚的,在趙翼的《二十二史劄記》裡面就有一篇叫《關張之勇》,為關羽的勇猛留下了良好的紀錄,姑且將其收錄如下:

漢以後稱勇者必推關張。

其見於二公本傳者:

袁紹遣顏良攻劉延於白馬。曹操使張遼、關羽救延。羽望見良麾蓋,即策馬刺良於萬人之中,斬其首還,紹將莫能當者。

當陽之役,先主棄妻、子走,使張飛以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

二公之勇,見於傳記者止此。而當其時無有不震其威名者。

魏程昱曰「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魏志昱傳)

劉奕勸曹操乘取漢中之勢進取蜀,曰「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國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則不可犯矣!」(魏志奕傳)

此魏人之服其勇也。

周瑜密疏孫權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吳志瑜傳)

此吳人之服其勇也。

不特此也。

晉劉遐每擊賊,陷堅摧鋒,冀方比之關羽、張飛。(晉書遐傳)

符秦遣閻負殊使於張元靚,誇其本國將帥有王飛、鄧羌者,關張之流,萬人之敵。

禿髮辱檀求人才於宋敞,敞曰「梁崧、趙昌,武同飛、羽。」

李庠膂力過人,趙廞器之曰「李元序,一時之關張也。」(皆晉書載記)

宋檀道濟有勇力,時以比關羽、張飛。(宋書道濟傳)

魯爽反,沈慶之使薛安都攻之。安都望見爽,即躍馬大呼直刺之,應手而倒。時人謂關羽之斬顏良,不是過也。(南史安都傳)

齊垣歷生拳勇獨出,時人以比關羽、張飛。(齊書文惠太子傳)

魏楊大眼驍果,世以為關張弗之過也。(魏書大眼傳)

崔延伯討莫折念生,既勝,蕭寶寅曰「崔公,古之關張也。」(魏書延伯傳)

陳吳明徹北伐高齊尉,破胡等十萬眾,來拒有西域人,矢無虛發,明徹謂蕭摩訶曰「若殪此胡,則彼軍奪氣,君有關張之名,可斬顏良矣!」摩訶即出陣,擲銑殺之。(陳書摩訶傳)

以上皆見於各史者。

可見二公之名,不惟同時之人望而畏之,身後數百年,亦無人不震而驚之。威聲所垂,至今不朽,天生神勇,固不虛也!


  可以見到,無論是當時人,或是魏晉南北朝的人,只要提到「勇將」,就必以關張稱之,「關羽斬顏良」則成為勇將討敵的代稱。如果仔細尋找,在《三國志》裡面還有更多稱讚關羽的部份,如《三國志.陸遜傳》,陸遜稱關羽為「當世雄傑」,有「驍氣」;呂蒙則說:「關羽實熊虎也」又說:「關羽素勇猛,既難為敵」;「關羽驍雄」。

  如此看來,關羽的勇猛,可以說是實至名歸的。當然啦,有些懷疑論者會宣稱「這一切都是政治宣傳」,我只能說,懷疑到這種程度,那活著實在也太累了一點,在小混蛋李世民搞壞寫史傳統之前,中國的歷史還算是具有可信度的。

翻案三:關羽逕自北伐,破壞隆中對,不懂與孫權和好導致被偷襲。

  這類型的文章主要以襄樊爭奪戰為例,說明關羽有人格上的缺陷,導致隆中對被破壞,與孫吳關係的緊張,不只身死還破壞國家戰略云云。

  其實如果要說襄樊爭奪戰,前因後果可以寫一篇很長很長的文章,不過簡單的來說,當時的吳國於建安22年兵敗濡須口,孫權北進受挫,對於荊州的壓力就加重了。這裡不得不提到,孫權對於荊州一直是耿耿於懷的,在魯肅還在的時候,雙方還力持友好關係,魯肅死後呂蒙上台,君臣一拍即合,對於蜀國領有的荊州,就有了很大的企圖心。

  關羽對於這點,其實是明白的,所以他對於孫吳的防守並沒有放鬆,首先是他大修江陵城,把江陵築成內外兩個套城,在建安24年臨北伐之際,對吳國的防線已經有:臨江屯侯(就是演義的烽火臺)、公安、江陵內外套城四條防線,而且江陵城距離襄樊前線只有180公里左右,當時的部隊一天輕裝疾行能走三百里,從前線撤回江陵只需要一天多,事實上這個防備可以說上萬無一失。

  有關於不懂與孫權修好,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關羽辱罵孫權索女」是個錯誤,但是我不得不提醒,關羽雖然是一方大將,但是這種外交關係明顯不對等的「索女」事件,可以說孫權根本在製造藉口-如果他有心搞外交,就應該去向劉備提親,套句電動的說法,就是關羽根本沒有下「外交」這種指令的權限。

  對於關羽來說,向孫權、劉備表明心跡最好的方法就是「怒罵其使」,表現自己的立場堅定,而且說實在的,我認為關羽是瞧不起孫權的,孫權只要御駕親征,老是被人打的頭破血流,兵敗如山倒,估計大概是在赤壁他的運氣就用完了吧,這樣的表現態度雖然不合宜,也不到需要指責的地步。

  當時孫權的軍歌、兒歌裡面有不少指責關羽「背德」之類的,大約是要替自己襲取荊州取得正當名義,所以吳書抹黑關羽的地方不少,比如說「襲取荊湘米」這件事情,就是一個孤証。

  建安24年,關羽領軍北伐,出發時間有人說是七月,有人說是三月。以利於水軍作戰的「水生」時節來說,應該是三月,實際上,建安22年劉備就已經開始和曹操爭奪漢中,幾乎同時也開始對北方進行軍事行動,估計起來關羽的軍事行動和劉備是互相呼應的,你要說劉備不知情,關羽魯莽行動,那也魯莽的太符合時間了。其實從建安17年開始,關羽和樂進就已經在青泥一地對峙,關羽對於吳國一直有所防備,所以能動用的軍力有限,也就沒有太大戰果。實際上,關羽的北方戰事如果按照魏志的記載「屢屢被擊退」的話,他應該連江陵都踏不出去,可是到了建安24年,關羽已經掌握了襄樊一帶的軍事主動權(23年的時候曹仁還有能力去「屠宛城」,可以知道當時襄樊還沒合圍),證明關羽在北方的經營是有所成就的,他的兵團作戰並沒有像柏陽說的這麼糟糕。

  在建安24年,劉備的漢中爭奪戰進入高潮,同時關羽也提一軍北上,這正是隆中對的形式:兩路北伐,齊頭並進,關羽的游軍曾經逼近離許昌只有75公里的地方,當時的騎兵只要一天就可以到達,所以許都震動、曹操甚至一度想遷都。

  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如果關羽不進攻襄樊,則曹操有更多的兵力可以投入漢中,可能漢中爭奪戰的結局就會改變;可是如果關羽進攻襄樊,則荊州後方空虛,容易被偷襲,關羽估計也是知道這點,直到呂蒙稱病才敢對襄樊施加更大的壓力-當然,後方還是沒有被空下的。

  關羽在荊州爭奪的敗筆到底在哪呢?

  當然,首先要提到關羽恐嚇糜芳、士仁的事情。打仗後勤跟不上來是很嚴重的,他當然會放話說「如果再搞這種飛機,我回來再修理你們(還當治之)」。如果說關羽只是蕩寇將軍的話,那也就罷了,問題是當時的關羽受封前將軍,假節鉞,可以不經授權殺兩千石以下的小官-問題是靡芳、士仁正好兩千石,幾乎等於刀子就架在脖子上。

  在關羽平常與這些人相處不好的情形下,我想他們會恐懼戰慄,甚至投降是正常的,而且呂蒙、陸遜可能已經工作很久了,這也是一種可能性。總之,在江陵、公安簡單的丟了之後,關羽犯了第二個錯誤。

  這個錯誤說起來很有趣,就是他相信孫吳是可以談判的。

  關羽如果和孫吳徹底決裂的話,他還有水軍在漢水,他當時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引軍迅速南下與立足未穩的吳軍決戰、二是馬上引軍北歸,經由上庸退往漢中,則本人還可保全。

  但是關羽對於孫吳的態度,卻不是如此堅定的決裂,他數度和呂蒙有書信往來,最後落得「羽軍盡散」的結果,在這點上無疑的是有所敗筆,不過這個敗筆卻和一般人質疑他的不同:如果他認為與孫吳可以徹底決裂的話,或許還不至於如此。

  總結關羽的襄樊爭奪戰,他進退有據,以四萬兵馬面對曹操最多十二萬大軍,當圍則圍,當解則解,即使退軍仍然以水軍控制漢水,消滅曹軍戰力四萬人,並獲將領、刺史、太守各一人,襲殺將領一人。這裡要特別提及,關羽當時在孟達兵團被抽調往漢中的情形下,曹操遙控大軍,精銳盡出仍然僅能解襄樊圍而不能大敗關羽,這樣的作戰能力如果說是「普通的將領」的話,那麼中國史上能稱上「良將」的恐怕只剩下兩隻手就能數完了。

  題外話,隆中對本身將荊州視為一個北伐的重要戰略據點,卻又要「友好東吳」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行為,因為荊州、益州地處長江上游,等於是給孫吳掐住了脖子,要一方面友好孫吳一方面卻掐住人家的脖子,你要怎麼友好,世間總沒有這樣的道理,因此荊州失守,關羽個性佔的原因少、反而是戰略上出了大問題才是真的。

  另外,有人認為劉備、諸葛亮不派兵助關羽乃關羽敗因,有人更因此提「劉備殺關羽」說,我只能說,當時剛打完漢中爭奪戰,劉備和諸葛亮不是不派兵,大約是沒兵可以派了吧。

  最後附帶一提,有人說「既然關羽投降過曹操,怎麼不投降孫權」,第一個、我認為關羽是看不起孫權的,當然不可能投降他;第二個,即使關羽願意投降,孫權大概也不會接受-別忘了,關羽是那種會「盡封賞賜回尋主君」的人,這等於是養虎為患,所以他只有砍下關羽的頭,才發現大事不妙又要嫁禍給曹操,可惜劉備沒笨到上當就是。

翻案四:關羽信仰是被清朝炒作起來的,為的是推翻岳飛的地位。

  這點我看是出自金庸的《鹿鼎記》,不過我真的得說,小說之言,怎麼可以相信呢,其實關羽信仰發源得很早,從隋代開始就有,《荊門誌》記載:湖北當陽玉泉景德禪寺關羽廟「興於梁、陳之間,蓋始於智者大師開山之時也。歷隋至唐,咸祀事之。」(隋開皇12年,西元592年)

  關羽在唐朝,就已經陪祀武廟,北宋真宗建廟、徽宗冊封,經歷南宋、元、明等都多有冊封,清朝更是大力推廣,因為清朝在關外就已經崇拜關羽,不是入關以後才崇拜的。

  最後,這裡說說幾個跟關羽有關的小典故。

  關羽到底什麼時候開始拿大刀的呢,大約是在關漢卿創作《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的時候,就已經拿起大刀了,而嗣後與民間流傳的大刀類型結合,也就變成了今天的青龍偃月刀傳奇。

  又有人說,關羽善畫竹,張飛善畫美女。張飛的美女畫沒有傳世,關羽畫竹倒是有一幅,雖然應該是後人之作,有一幅有名的「關帝詩竹圖」,傳說就是關羽畫給曹操的,風雨竹上面的竹葉拼成「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

  雖說是後人之作,卻把關羽在蜀漢集團中孤高的形像表達的清清楚楚。在台北行天宮裡面有個對聯的一句是這麼寫的:「聖賢無異術,唯有忠義成人綱」,關羽就是憑著「忠義」兩字,永垂千古,謝曹公恩德封賞拜別尋主,可成「忠」字;漢水邊不棄山窮水盡的劉備而走,可成「義」字。義薄雲天、孤高而立,千古名將第一人,大概也就是關羽了吧!

----------------------------------------------------------

行天宮、艋舺龍山寺及松山慈祐宮捐助均超過一億元,其中以行天宮超過兩億元最多+行 天宮執事李楚華表示,平日約有七、八千人造訪,假日則超過萬人,且行天宮不設功德箱,各種服務如收驚、點燈、安太歲等也不收費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vytygS

以米代金,燒金紙/一柱心香/焚香/琴茶,焚香都是收斂心情的必備程序/香者祭拜之用,古人多以焚香來祭拜和靜心。古時也有“焚香計時”之法。利己謂之道,利人謂之德/香、花、燈、火、果五種供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qoFU3V

行天宮祭解祭●祭 星-祈求行運安順。●祭元辰-祈求元辰光彩。●祭關限-祈求安度關卡。●掩魂-意在護魂解厄。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eF9uq2

行天宮103.08.26 起拜拜不燒香/每年吸引六百萬名香客/行天宮創辦以來,厲行不焚化金紙、不酬謝金牌、不演戲酬神、不供拜牲禮,也一直思考不要設大香爐和供桌/行天宮不設功德箱,所有捐款均由廟內人員寫樂捐單代替。不收金牌,不演戲酬神。行天宮也率先成立財團法人,確立為合法的公益團體。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dkZW0z

台北行天宮8月26日起要收起大香爐,要求信眾以心香代線香,落實環保請信眾雙手合十,「以道德心香,取代線香。」虔誠祝禱+本於環保、善用資源即慈心萬物的宗教情懷,決定不再設置大香爐和供桌。」「恩主公信仰」,以關聖帝君為主,另有呂洞賓、岳飛等共五位恩主神明。到行天宮拜關公時,你會稱他「恩主公祖」,你到其他的關帝廟,你會稱他「關帝爺」、「帝君祖」、「關聖帝君」,而不是恩主公,同一個神明,但是信仰系統不同。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a3fc6g

關帝詩竹畫是清康熙55年(公元1716年)韓宰臨摹的一首五言詩:“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畫的右上端還有兩方刻印,上邊是陰文“關羽之印”,下方為陽刻“漢壽亭侯”。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VIoUxu

行天宮規定信眾排隊時不能用手機,也不能吃東西聊天,要保持靜默,以虔誠的心來表示對神明的尊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59zww5

台灣10大熱門最靈驗廟宇/「禁香禁供」「台北行天宮」獲選為10大網友推薦最靈驗廟宇冠軍。前三名分別是「台北行天宮」、「艋舺龍山寺」、「台北霞海城隍廟」第4至10名,依序為大甲鎮瀾宮、北港朝天宮、竹山紫南宮、烘爐地福德宮、鹿港天后宮、台北長春路四面佛、屏東慈鳳宮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SV7E57


296170372_2315569478602045_1885716365235013939_n296153698_2315569595268700_1340846096894019945_n

竹葉體 與其詩句經查為相傳 關羽 辭謝 曹操 的詠竹詩,對照詩碑有一字不同(淺與淡)(1) 臺灣傳統建築研習學會 | 在一處毀損的古厝裡發現一壁畫 竹葉體 與其詩句經查為相傳 關羽 辭謝 曹操 的詠竹詩,對照詩碑有一字不同(淺... | Facebook https://bit.ly/3zu6yO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