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結構失衡比總數減少嚴重 學者:未來將是「中高齡養老老人」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2024-10-18 16:22:58
人口結構失衡比總數減少嚴重 學者:未來將是「中高齡養老老人」 | 生活 |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bit.ly/4dQgKmq
▲學者分析,人口總數減少尚可用人工智慧及機械化解決,但更嚴重是人口結構失衡,形成「中高齡養老老人」窘境。(圖/取自pixabay)
國發會昨(17)日2024至2070年人口推估結果報告,顯示我國總未來人口將由2024年的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1497萬人。台大社會系退休教授薛承泰指出,人口總數減少尚可用人工智慧及機械化解決,但更嚴重是人口結構失衡,形成「中高齡養老老人」窘境。
據國發會報告,我國總人口將由2024年2340萬人減至2070年1497萬人,減少844萬人。其中0至14歲幼年人口減少171萬人,15至64歲青壯年人口減少920萬人,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248萬人。
按此趨勢,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20%人口超過65歲的「超高齡化社會」;15到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呈現小孩跟老人呈現2倍以上的「人口紅利」也將在2028年結束。
看到這些數字,薛承泰並不感到意外,因為台灣生育率下降速度實在太快。即便人口總數下滑,仍可以仰賴科技、AI來替代勞動力,「對台灣影響比較深遠 ,比較難處理的是人口結構。」
根據國發會所呈現的撫養比,預估2070年達到1比1,也就是15歲到64歲的工作人口扶養1個老人。
但根據他的推算,我國年齡中位數為45歲相當於有一半人口低於45歲、一半高於45歲,而且是逐年增長,2070年實際狀況會是50歲以上的中高齡人去撫養75歲、80歲以上的「老老人」,因為45歲以下人口將大幅減少。
薛承泰分析,人口老化往往可以歸因於少子化及高齡化。但台灣與日本人口老化原因有所不同,日本是受到壽命延長所導致,但日本生育率仍有1.2%,比台灣的0.8%還高,相當於台灣生1個小孩,日本生1.5個小孩。
而台灣2023平均壽命為80.23歲,主因是受到2021、2022年疫情影響下滑1.6歲,約為8年前水準,顯示台灣平均壽命並未一路成長,那麼人口老化主因就是生育率下降。
他點評,因壽命延長導致人口老化,不可能一日一夜急速成長;但是少子化所導致的衝擊比較大,反應也更加急速
人口結構失衡比總數減少嚴重 學者:未來將是「中高齡養老老人」 | 生活 | NOWnews今日新聞 https://bit.ly/4dQgKmq
台湾種族別人口比-明治43年末 1910年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今(17日)發布最新人口數據顯示,中國地區總人口突破14億人。(法新社)
2020-01-17 14:39:2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今(17日)發布最新人口數據顯示,中國地區總人口突破14億人,達到14億5萬人,去年增加467萬人,其中男性逾7.15億人,女性約6.85億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45。
綜合中國媒體報導,截自2019年底,中國大陸地區總人口(不含港、澳)人口達14億5萬人,去年人口增加467萬人,其中總出生人口1465萬人,不但連3年下降,更是自1961年毛澤東「大躍進」失敗引發大規模飢荒後,58年來新生兒數字最少的一年,人口出生率為10.48‰,也是中共政權自1949年建立以來的新低。
去年中國死亡人口99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總人口性別比為104.45(以女性為100),在這逾14億人口中,中國16至59週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億9640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4.0%;而中國65歲以上人口1億7603萬人,佔總人口的12.6%,老年人占人口比率較去年11.9%再升,即將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人占人口14 - 20%)。
中國自然成長率持續下降,2016年全年自然成長率5.86‰、2017年人口自然成長率5.32‰、2018年自然成長率3.81‰,今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已下降到3.34‰;根據聯合國的報告,目前印度人口約13.5億,僅次於中國,但自然出生率破1%,最快在2025年印度就會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國家
提前了4年 人口負成長估8年後出現
2014/08/19 06:47:00
記者曹逸雯/台北報導
元旦寶寶報到(2) 2014年的第1天,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出生的元旦寶寶亮相。中央社記者吳翊寧攝 103年1月1日元旦寶寶報到(2) 2014年的第1天,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出生的元旦寶寶亮相。中央社記者吳翊寧攝 103年1月1日
根據國發會發布的最新人口推計,2022年、也就是8年後,台灣人口將會變成負成長,比2年推估的提前了4年,人口結構已明顯轉呈高齡化。
國發會委員會議18日通過「中華民國人口推計(2014至2061年)」案,以高、中、低推計人口零成長將分別出現在2026年、2021年及2019年,一般以依中推計,人口零成長將出現在2021年,總人口數最高峰為2360萬人,而零成長後的1年將呈現負成長,換句話說,2022年台灣人口數將轉呈負成長,逐年遞減,比2年前推估的2022年提前了4年。
同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由今(2014)年的12.0%,增加為2061年的41.0%,其中,80歲以上人口占老年人口比率,也將由今年的25.1%,大幅上升為2061年的43.2%。
扶養比也呈現上升,每百位工作年齡人口所需負擔的總依賴人口,今年為35人,未來將逐漸上升,到2061年時將會增加為99人。
至於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數將於明(2015)年達最高峰1,736.9萬人,之後持續下降。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則將由今年的74.1%持續下降至2061年的50.4%。
國發會表示,依中推計,出生人數將自今年的19.3萬人,至2061年降為9.0萬人;死亡人數則自今年的15.9萬人,至2061年增加為33.5萬人;出生與死亡人數於2020年接近17.6萬人,自然增加人數趨近於0。
而6至21歲學齡人口10年後(2024年)將減少102.3萬人或24.1%,其中以18至21歲大學學齡人口減少33.4%最多;20年後(2034年)將再減少32.7萬人或10.2%,其中以6至11歲國小學齡人口及12至17歲國/高中學齡人口減少10.3%最多。
國發會指出,我國總人口短期內仍呈正成長趨勢,依據低推計最早於2019年達最高峰2,352萬人,高推計最晚於2026年達最高峰2,365萬人,約5至12年間開始轉呈負成長趨勢,顯示未來10數年間人口總量差異並不大,然而,人口結構已明顯轉呈高齡化結構,對社會資源的分配及影響不容小覷。
國發會表示,人口少子化、高齡化及工作年齡人口減少已是目前全球大部分國家所共同面臨的問題。為因應這項人口結構變遷趨勢,委員會議也獲致結論,對於人口推計結果顯示未來我國人口將呈現結構性變化,各主管機關應針對人口結構老化、工作年齡人口減少等可能衍生的政策挑戰,就產業政策、就業政策、外勞政策、移民政策、教育政策、留學政策、退休制度、老年經濟保障制度及醫療照護制度等,進行全面且前瞻的檢視,預為規劃研提因應對策。
------------------------------------------------------
基本工資25日審議 勞團:月薪23745、時143元
2014/08/19 07:24:49
記者林靖堂/台北報導
勞團陳情 盼漲基本工資 台灣勞工陣線等團體12日到勞動部陳情,呼籲立即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勞動部表示,將於近日徵詢社會各界意見,作最適當的處理。中央社記者陳至中攝 103年8月12日勞團陳情 盼漲基本工資 台灣勞工陣線等團體12日到勞動部陳情,呼籲立即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勞動部表示,將於近日徵詢社會各界意見,作最適當的處理。中央社記者陳至中攝 103年8月12日
因應食物價格上漲,行政院長江宜樺決定基本工資的調整與物價指數脫鉤,勞動部18日表示,將於下周一(25日)召開會議審議。勞工團體提出三要件,「要維持生活水平、要每年審議、要過程透明」,並調漲基本工資至2萬3745元、時薪143元。
勞工陣線主張,基本工資必須以「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標準」為基礎,乘以「就業扶養比」,依據青平台基金會的研究估算,我國基本工資應調高為月薪23,745元、時薪143元,方能落實保障一般民眾最低生活水準的政策精神。
勞陣表示,依據《基本工資審議辦法》「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原則於每年第三季進行審議」,故每年9月底前勞動部本應依法召開審議委員會。因此,勞陣要求未來必須每年審議基本工資,不應再有任何政治力及財團力介入,切莫再出現以失業率、經濟成長率及物價指數(CPI)等方式綁架基本工資並違法凍結。勞團也表明,近日內將與立委合作提案,將基本工資應每年審議明訂於勞基法之中,。
勞陣強調,審議過程應「透明公開」。現行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委員雖為兩年一聘,卻僅在審議委員會召開前才臨時收到開會通知,且審議會議都是半天內就草率解決,審議委員缺乏相關資料之研究與準備時間,根本難以作出合理之調幅判斷,使得整個審議過程淪為菜巿場喊價。
此外,基本工資直接影響超過百萬本國勞工生計與所得,勞陣要求,未來審議會議內容應必須全程紀錄並公開透明,更不得拒絕媒體採訪,否則外界根本無法得知基本工資最後的結果。
勞工團體呼籲,政府不應再出現如同前年必須失業率低於4%、經濟成長超過3%才能調整,以及去年CPI超過3%才開會的違法亂象。
---------------------------------------------------
8年後 台灣人口負成長
2014年08月19日 04:10
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
人口推計的重要指標
國發會委員會議昨(18)日通過並公布最新人口推計表示,台灣人口將自民國111年起負成長,人口負成長比先前推計提前4年,由於老化速度轉快,推計2060年(民國149年)老人比重升逾四成,超越日、韓、美、歐,人口老化加速對社會資源分配的影響,不容小覷。
這份報告將於近日陳報行政院,國發會每兩年進行一次人口推計,兩年前推計台灣人口將在114年達高峰,自115年開始負成長,鑑於近年生育率下滑,本次推計人口高峰提前落在110年的2,356.1萬人,至111年降至2,355.9萬人,從此人口逐年下滑。
國發會官員表示,台灣目前老年人口(65歲以上)比重為12%,比日、韓及先進國家緩和,但由於近年少子化,使未來老化速度加快。以生育率1.1推計,台灣老年人口比重將在107年達14.6%邁入高齡社會,114年升逾至20.1%進入超高齡社會。
國發會推計,隨著老年人口激增,到2030年(民國119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升至24.1%,已超越不少美、歐國家;至2060年(民國149年)升至40.6%,一舉超越日、韓、美、歐多數國家。官員表示,我國老化加速的趨勢非常明顯,顯示政府相關政策必須提前因應。
用庶民的表達方式,國發會表示,目前台灣是6.2個青壯年養一個老人,114年變成3.4個青壯年養一個老人,青壯年承擔壓力加大,到150年更降至1.2青壯年養一老人,青年世代的壓力之重,不言可喻。
國發會副主委黃萬翔表示,本次推計除了說明人口負成長提前到來、老年化加速,還有就是工作人口主力的15~64歲青壯年人數在104年達到高峰後逐年下滑,占總人口比重過去是70%、80%,未來會降至50%左右(129年跌破60%),勞動力下滑情況值得注意。
國發會官員表示,這份推計將於近日陳報行政院備查,並請各主管機關針對人口老化、少子化、工作年齡人口減少對經濟社會的衝擊研提前瞻的政策規劃,以維持國家經濟社會穩健發展,如何營造友善的高齡環境、推動鼓勵生育的措施應是未來施政重點。
協助租屋、生活、裁員還要把人送到登機口:日本如何努力留住外籍看護?
協助租屋、生活、裁員還要把人送到登機口:日本如何努力留住外籍看護? | Megumi H.T. / 日本的閃閃銀光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r03xR8
2021-07-08
日本初期將外籍照服員視為單純勞力工作者,但為了解決迫在眉睫的少子高齡化問題,大刀闊斧的改善外籍照服員的勞動環境。這是值得台灣思考的地方。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國際人才流動停滯之時,在日本工作的外籍人士大幅減少,只有醫療福祉領域的工作者維持成長。今年2月厚生勞動省公布「促進雇用外籍照服員」計劃,對雇用外籍照服員的業者提供補助金;而已有管理外籍照服員經驗的長照企業,則將目標鎖定在外籍學生的招募上,持續增聘外籍照服員。
筆者在日本的工作,有接觸千名中國大陸、東南亞員工的機會,舉辦他們的入社研修、生活諮詢、勞務管理,到最後送機歸國。在這6年中感受到,儘管政策實行上有許多問題點,但日本政府願意了解現場狀況,調整行政規定。官民皆如此費心保住外籍照服員的理由很簡單:日本長照真的很缺人!
2025年問題:日本需要多少照服員?
根據今年6月內閣府公布的「高齡社會白皮書」統計,日本人口總數為1億2,571萬人,65歲以上有3,619萬人,高齡化率為28.8%。其中,人數眾多的嬰兒潮世代將在2025年進入75歲,推估到時需要245萬名照服員。
然而,勞動人口在1995年達到頂峰之後逐年減少,2025年預計只剩7,170萬人,成為平均1.8位青壯年撫養1位高齡者的社會。面對少子高齡化、醫療福祉資源不足的「2025年問題」,厚生勞動省公布「福祉照護人才確保對策」計劃,目標為每年增加6萬名照服員。其中,招募外籍照服員是主要管道之一。
與國人相同待遇的外籍照服員雇用原則
1982日本年修改《出入國管理與難民認定法》後,開始有外籍研修生從事照服工作,而目前使用「日本永住權」或「配偶簽證」者,佔了醫療福祉外籍員工的近半數。近年,為了增加外籍照服員人數,另外創設特定活動、介護(照護)、技能實習、特定技能等照服工作簽證資格,以下就是這4種簽證的簡介。為了辨識專有名詞,下文使用日語原文的「介護」,同於中文「照護」的意思。
1.特定活動:根據特定兩國的EPA 經濟連攜協定,日本從2008年7月開始陸續導入印尼、菲律賓、越南的照服員和照護相關科系學生,安排在養護機構中邊工作、邊學習日式照護知識與語言,以考取日本「介護福祉士」國家證照。
2.介護:2017年9月,日本增設擁有「介護福祉士」證照的外籍人士簽證。起初是為了吸引留學生畢業後進入長照產業而成立的工作簽證,現在也開放其他簽證者在國考合格後進行更換。擁有此簽證後,可以把配偶與子女一起帶到日本居住。
3.技能實習:2017年11月,在技能實習簽證中追加「介護」項目,目的是讓外籍工作者學習日本的技能後貢獻回母國。然而,技能實習並非「工作」,而是以「學習」為目的,低薪問題為人詬病;此外,許多人在簽證時間額滿後選擇轉換其他簽證,繼續留在日本而非回母國貢獻技術,顯然失去此簽證設置的本意。
4.特定技能:2019年4月開始,日本針對建築、農業等14種人力不足產業的外籍工作者開放簽證,照服員為其中之一。要獲取此種簽證需要先通過長照和日語能力考試。為了吸引外籍照服員,日本除了在海外宣傳日本照護工作的魅力外,也在菲律賓、印尼、蒙古、尼泊爾、柬埔寨等地設置考場,以促進當地居民赴日的意願。
日本政府同時規定,外籍照服員來到日本後,公司必須給予他們與本國籍員工同等或以上的薪資福利,禁止沒收手機或報備假日去處等侵犯人權、私生活的行為。此外,政府也明定10大項企業的義務支援。首先,員工進入日本前必須詳細確認雇用契約和生活注意事項,入國時必須前往接機、送往住處。在生活方面,需協助辦理房租、銀行戶口、手機等契約簽訂外,也要說明公共設施利用規則、提供日語學習和與日本人交流的機會。職場上設置諮詢窗口,每3個月雇主至少向行政機關提出一次報告。此外,若公司因經營不善裁員時,必須提供轉職的協助,若不得已選擇歸國,雇主必須陪同,甚至要送到機場的登機口。
為了對企業簡潔說明以上四種管道的特點和注意事項,厚生勞動省特別製作「長照業者雇用外國照服員的導覽手冊」,並設置諮詢窗口,以協助企業雇用外籍照服員。
文化衝突的照服現場
然而,儘管官民給予外籍照服員多種支援,實施卻不如預期。日本從1970年進入高齡化社會至今,已設置一套完整的照服員培訓和機構運營系統,因此,日方期待將外籍員工放入既有的制度中,在與國人同薪同福利的前提之下,也能提供與日本人相同的服務品質。
只是,雇用外籍照服員還必須設置生活支援,成本比聘請日本人還高,所以初期能招募外籍照服員的多是有規模的企業,也讓文化制度上的衝突更加顯著。
就工作內容而言,照服員必須撰寫照顧紀錄、與失智長輩或家屬溝通。為了協助日語能力不足的外籍照服員,導致日本人員工的負擔增加。不少業者還表示,飲食文化、衛生要求等生活面的不同,讓提供的照服品質不如預期。例如在養護院的餐飲訓練,不只有營養調理,還須增設擺盤課程。
對雇主而言,這群外籍工作者擁有他國照服認證、卻沒達到企業要求的品質,必須重新訓練;而對擁有母國認證、在其他國家工作過的照服員而言,原本期待來日本發揮自己的專業,卻發現自己每天只能在養護院做味噌湯、洗床單。
諸多衝突的本質,我認為在於雙方的文化理解。日本職場是個「上對下」的文化,員工只能配合固有的制度,無法將意見反映給決策層。在缺少柔軟性、凡事遵從規定的照服訓練下,難以融入的基層外籍員工累積不少壓力。雖然日方對外籍員工提供許多日本文化的學習資源,卻較少對接觸外籍員工的國人提供異文化的認識課程,導致彼此誤解層出不窮,在長期累積不滿下不歡而散。
然而,為了補足嚴重缺乏的勞動力,雇用外籍照服員是日本的必要手段。有了前期的經驗,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中小型企業加入,坊間也舉辦外籍照服員雇用經驗分享與異文化溝通技巧的交流會,除了反省舊式職場環境,更進一步思考何謂「照護工作」。過往少有外籍工作者的日本,現在正透過異文化的刺激,重新審視自身的優缺點。
台灣雖然比日本還早就有外籍照服員,卻長期只將他們視為單純勞力工作者,不只沒有給予相應的酬勞,也鮮少傾聽他們的想法。日本初期雖有同樣的狀況,但為了解決迫在眉睫的少子高齡化問題,大刀闊斧的改善外籍照服員的勞動環境。這是值得台灣思考的地方。
面對來勢洶洶的日本海外招募,台灣該拿出什麼吸引外籍照服員呢?或者,你也想來日本當照服員了?協助租屋、生活、裁員還要把人送到登機口:日本如何努力留住外籍看護? | Megumi H.T. / 日本的閃閃銀光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r03xR8
打臉林毅夫!專家看中國:未富先老 難晉升高收入國家
2024/03/15 09:37打臉林毅夫!專家看中國:未富先老 難晉升高收入國家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aaWsCA
人口專家易富賢撰文指出,中國難以躋升高收入國家。(路透)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全國政協常委林毅夫日前指出,中國經濟在今年到2035這12年內應該還有8%的成長潛力,能實現5%至6%的成長,並稱:「快則1、2年,慢則2、3年,中國就能成為高收入國家。」對此中國人口問題專家、《大國空巢》作者易富賢撰文反駁,認為中國人口問題,難以躋升高收入國家。
美國之音(VOA)14日刊登人口專家易富賢的評論,易富賢表示,2023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15%,但人均GDP只有高收入國家的4分之1,是典型的「未富先老」,中國未來將會更難跨越高收入國家的人均GDP門檻,難以躋升高收入國家。
先前林毅夫預測,未來中國的人均GDP能達到美國的一半,因為現在一些高收入國家在進入高齡化之後,經濟增長速度仍較高。
但是易富賢指出,去年數據顯示,中國65歲(含)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15.4%。而他國數據顯示,在老年人口超過15%的12年間,世界上沒有任何1國家年均GDP成長超過4%,其中高收入國家GDP成長平均只有1.8%。
他指出,經濟就跟人一樣,也有生老病死,高齡化會改變1個人的生理、心理、行為、生產影響、消費、創新,從而降低經濟活力。隨著中年、65歲以上老人比例越高,經濟成長也會呈現直線下降,反之兒童具有強大的消費力,且對提振經濟信心有非常大的影響。
文章指出,日本與德國是應對高齡化危機的優等生,然而在高齡人口突破15%後的12年間,日本GDP成長只有0.8%,德國也只有1.5%。
易富賢指出,去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比例,約是整個高收入國家2010年的水準;50歲以上人口比例,是高收入國家2022年的水準;中年比例也與高收入國家去年的水準差不多,顯示中國人口結構與高收入國家很接近,但中國人均GDP只有高收入國家的4分之1,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至於中國在今年到2035年實現5%到6%的經濟成長的機率,比60歲婦女懷孕的機率還要低,且從人口結構來判斷,中國的GDP成長率將在2028年低於3%,在2031至2035年間開始低於美國。
而林毅夫指出「中國能成為高收入國家」,易富賢也以高收入國家的人均GDP門檻為例,指出為何中國恐無法跨過「中等收入陷阱」。2022年世界銀行界定的高收入國家門檻為人均GDP的1萬3845美元(約新台幣43萬元),但中國去年中國的人均GDP為1萬2681美元(約新台幣40萬元)。
易富賢表示,按照2002年至2022年高收入門檻年均提高2.1%的趨勢來看,2028年、2035年門檻分別為1萬5715美元(約新台幣49萬元)、1萬8219美元(約新台幣57萬元)。倘若中國2028年、2035年人均GDP成長率有到3%、1.5%,以中國去年人均GDP水準來算,2028年、2035年的人均GDP將分別為1萬5426美元(約新台幣48萬元)、1萬7893美元(約新台幣56萬元),也無法越過門檻,成為高收入國家。
因此文章最後指出,中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克服的,是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到占GDP的60%至70%水準,且要跨越高齡化的陷阱,但要實現這兩點,需要對政治、經濟、社會進行革命,不過難度和阻礙會比1978年的經濟改革時期還來的大。
打臉林毅夫!專家看中國:未富先老 難晉升高收入國家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aaWsCA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列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列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