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浩劫 觀音違法煉油廠偷排廢油達十年
排放廢水至工廠後方溪流,毗鄰之埤塘有受油漬嚴重污染情形。(桃園環保局/提供)
【字號】大 中 小
更新: 2016-01-28 04:45:49 AM 標籤: 廢油 , 生態浩劫
【大紀元2016年01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桃園市觀音區一處鐵皮工廠,違法提煉機油、潤滑油並隨意排放油污至承受水體,嚴重污染環境,鐵皮工廠處不斷傳出惡臭,周遭溪流也遭汙染。
觀音區一處鐵皮工廠時有民眾陳情排放廢水與油污惡臭,保七總隊第三大隊第一中隊接獲民眾檢舉後,派員去廠區進行勘查,半年下來卻發現大門總是深鎖,且為了防止陌生人接近,還養了多條大型犬警戒,提高蒐證難度,警方只得從廠區後方防風林進入,果然發現由工廠接出的水管,正將黑色油水排入溪中。
槽車載運廢油至工廠處理(桃園環保局/提供)
警方現場查獲一輛槽車載運廢油至工廠處理,工廠李姓負責人年近80歲,竟然擅自提煉廢機油達十年,不僅將成品拿去販售牟利,還將產出的廢油水任意排放於大堀溪內,造成嚴重環境汙染,當場被警方逮捕法辦。
全已移送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檢察署偵辦,後續將對業者所造成的污染,要求提清理計畫並限期清理完畢,將受污染的環境復原。
責任編輯:呂美琪
----------------------------
014-08-04
李根政/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一場讓許多家庭從此天人永隔,生者有家歸不得的高雄石化氣爆案,凶手是誰?所有的證據都已指向環保紀錄惡劣的李長榮化工。相隔一天,當台灣舉國正為高雄石化氣爆案傷痛不已之際,在中國崑山的台商中榮金屬也發生了爆炸案,死亡者已將近七十人。接連二個重大傷亡事件,已成為台灣工業界的恥辱,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是許多台商惡質的營運模式,守法精神、道德水準崩壞到底的結果。
近半世紀以來,政府以傾國之力,扶植高汙染工業發展,排除各種投資障礙,各種管制不斷鬆綁,連危險的地下石化管線都叫他們「自主管理」,經濟部只管擴張工業規模,充當財團代言人,不管這些財團紀錄多惡劣,在環評過程、公安事故發生後就是護航到底,而喊了幾十年的產業轉型,完全是一場騙局,最大受益者還是這些高汙染、高耗能的產業。
但這些大財團回報人民的卻是爆炸、毒氣、偷排廢水、隱匿汙染。近幾年間,國營的中油公司在三年內違法偷排廢水五十五次,而爆炸、汙染早已不是新聞;私營企業也不遑多讓,台塑仁武廠,隱匿三十萬二千倍的地下水汙染;六輕數次大爆炸,汙染全台;日月光廢水造假、三年二十五次違法偷排廢水。這些年營收動輒數千億的大財團,輕視環保工安、勞動條件,盡可能將應付出的成本讓社會來承擔,不在乎別人死活。
這種企業文化已然是台灣之恥。當多家石化企業在爆炸事件後忙著撇清責任時,別忘了自己也在這份黑心名單裡,如果我們把公司當成一個人,這些企業主早就給判終身監禁,永世不得翻身了。
然而,這些不斷犯錯的大財團卻從未付出等比例的代價。原因在於政商勾結,扭曲了法律與經濟體系,滋養不正常的企業文化,導致劣幣驅良幣,無法讓重視環保、勞動、社會安全的企業得到鼓勵,也阻礙了國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從這次的氣爆案來看,身處石化工業重鎮的高雄市政府,從居民聞到氣味到爆炸的這四、五小時間,竟無法判斷這可能是一場化學災變,包括建管、都發、環保、消防機構都搞不清楚地下石化管線的分布,實在太離譜!當高雄市消防局副局長親口說,消防弟兄在爆炸案發生前,根本不知道地下埋了石化管線時,真的令人心寒。而主管高雄市所有石化工業區的經濟部,當人民要求公布地下石化管線時,竟然兩手一攤,說他們只管國營企業、工業區,區外連通各工業區的地下石化管線歸地方政府管,更反映這種只管財團發展、不管人民死活的態度。半世紀以來,這些石化工業區有如經濟部、財團的租界,租界之外的高雄被當成二、三等殖民地。
一九九○年,後勁人反五輕之際,經濟部次長李模南下跟高雄人說:「經濟發展是個過程,必須忍受過程當中有某些的痛苦,當然感受不能很平均,讓一千九百萬人都來忍受同樣的痛苦,各人在各人不同的崗位上,忍受不同的痛苦。」如今大高雄人民已經受夠了這些痛苦,而這些特權政商集團的油水早已賺飽,該是還給高雄人歷史正義的時候了,此刻就該全面檢討台灣石化產業的發展!中油高雄廠應依政府承諾於二○一五年關廠,李長榮化工廠所在的大社工業區也應依承諾於二○一八年關廠,中央政府應投入資源進行產業轉型,打造一個適合人民生活、就業、安全的環境。而高雄市政府在發展政策上不能再搖擺,一面說要打造宜居城市,一方面卻仍在縱容、支持高汙染產業擴張。
亡者不能白白犧牲,請當權者還給高雄人民和土地應有的正義,給子孫一個生存發展的機會。
----------------------------------------------
石化業 全台有四大聚落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08-03
〔記者歐祥義、林國賢、邱奕統/綜合報導〕台灣石化業發展的源頭,係來自接受日本遺留下來的高雄煉油廠及台灣肥料株式會社,經過六十多年發展,主要的產業聚落分別位於大高雄地區、雲林離島工業區、桃園煉油廠及苗栗頭份石化工業區。
▲中油高雄煉油廠。(記者張忠義攝)
▲中油高雄煉油廠。(記者張忠義攝)
產值比重 台塑麥寮工業區逾七成
以台塑六輕為主的麥寮工業區,台塑在此設立輕油裂解、各式塑化產品加工等上中下游產業,目前是台灣石化業產值最大之處,比重超過七成,生產的汽、柴油有很大比重出口至鄰近國家。
高雄的石化工業,則是以中油位於楠梓的煉油總廠為中心,向外輻射擴散設廠,包括仁武、大社等石化專區,往南在林園也以中油三輕為中心的中型聚落。
管路輸送省運費 高雄石化業利基
大高雄地區的石化產業聚落,發展年代可追溯至六○年代十大建設時期,此地孕育出台灣重化工業實力,並為台灣發展經濟、開拓外銷的重要基地。
大高雄地區石化業的競爭優勢,就是利用綿密的地下輸送管路,將中油的石化原料送往各中下游廠,節省可觀的運輸費用,如今卻因廠區居住人口眾多,成為安全上隱憂。
頭份石化工業區也是十大建設時期產物,主要係利用苗栗自產的天然氣,生產石化中下游產品,目前也因地狹人稠,一一面臨關廠出走的命運。
中油桃園煉油廠則以提煉各式消費油品為主,提煉油品以管線送往五股、沙崙等地油庫,做為北台灣各縣市消費者使用。
-------------------------------------
2014-08-05 23:59
〔本報訊〕副總統吳敦義擔任高雄市長時,核准中油高雄煉油總廠提出的前鎮區凱旋三、四路挖路埋管申請書,而在發生嚴重氣爆意外後,中油昨日出示合約中埋管起訖點、工程與監工單號。經過民進黨立委管碧玲逐條詢問後,管碧玲今(5)日晚間在臉書上指出,「這是一個可怕的詐欺與偽造案。」
管碧玲在貼文中表示,這個埋管申請書根本是中油假藉「長程油管汰舊換新計劃」的謊言,以合法掩護非法的弊案。並強調當時的都市計劃法中,輸送乙烯、丙烯等的管線,都是抵觸都市計畫,不准鋪設,因此這是中油自己以油管掩護兩條石化管,並掩護9條下油業者的毒管。
由於高雄市都市計劃施行細則明白禁止這些管線在住宅區、商業區、甲種工業區、乙種工業區出現,唯一允許在特種工業區存在。因此管碧玲怒指,這就是一個可怕的詐欺偽造案。
管碧玲臉書全文:
吳敦義時代核准的管線,我查問出每一條的功用,顯示這是一個可怕的詐欺與偽造案。是中油假藉「長程油管汰舊換新計劃」的謊言,以合法(黃色)掩護非法(紅色)的弊案!連中油自己,都以油管掩護自己的兩條石化管,並掩護九條(另三條漏印)下游業者的毒管!
以當年的都市計劃法,紅色標示的管線,都是抵觸都市計劃,不准舖設,自始違法的管路。高雄市都市計劃施行細則明白禁止這些管線在住宅區、商業區、甲種工業區、乙種工業區出現,唯一允許在特種工業區存在。
---------------------------------------------------------------------------------------------
顏厥安/系統風險 不能只靠狩獵元凶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08-04
顏厥安/台大法律系教授;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監事
系統風險是指,現代社會因為生活關係、體制安排、科技運用等因素密切交織之複雜系統所必然產生的風險。借用一位社會學者的話:「在現代社會裡要生活得很簡單,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每天看似理所當然的例行小動作,例如打開冷氣,都無可避免觸發許多複雜系統的運作,也將自己,其實也將許多我們不認識的其他人,一起置入了各種風險當中。不清楚這個學理的,也許可參考電影「絕命終結站」的誇張劇情。
然而現實生活不是戲劇情節,我們終究還是要理性地分析真實複雜系統所帶來的各種問題。以高雄氣爆事件來看,媒體一陣找出肇禍者、抓出元凶的呼喊,這種只抓「誰家的管」漏氣的方式,固然是一定會出現的情緒與集體心理反應,然而鋸箭推諉、打造替罪羔羊的態度,對於增進我們因應系統風險的能力並無幫助。
即使是已經有點遲鈍的現行法律體制與思維,也無法如此簡單操作。就以因果關係來看,一定要先想清楚:洩氣不一定引燃;引燃不一定爆炸;爆炸不一定大爆炸;即使大爆炸也不一定造成重大傷亡。
以責任歸屬來看,即使確實榮化管線有洩氣,這也不必然是榮化的行為(過失)責任,因為可能是其他單位施工造成(這也確實經常發生)。但是如果明知送氣壓力異常,仍為了趕工而要求送氣,就可能構成心存僥倖、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有認知之過失。爆炸涉及多家公司多條管線,就算某家管線先洩氣引燃,如此強烈且多處的爆炸,難道其他公司管線中之氣體不同時是對大爆炸「起共同作用」之因素(contributing factor)嗎?事發後其他公司不也承認「仍有」丙烯在地下嗎?如果是,這些平常靠著埋管送氣大賺其錢的公司,難道不該承擔無過失的風險責任嗎?總不能說賺錢有份,災難無責吧。
誰是「共謀者」?
標示犯行者,是任何文明的內在傾向,所以天災就怪老天爺,災難後就去獵捕特定該負責者。但是因應複雜系統之災難最重要的是「學習」,是提升我們「認知」這些狀況的能力。在此案中起碼要想想:是洩漏丙烯的元凶廠商比較「有罪」,還是商議在住宅商業地區埋管賺錢的「共謀者」更「有責」呢?而這些「共謀者」又包括了誰呢?
前面提過,大爆炸不一定大死傷,高雄氣爆確實就有個關鍵要命的三小時。依據高雄市政府目前的說法,關鍵是涉嫌洩氣的廠商沒有即時通報,法規上好像廠商也沒有通報的義務。但是依照「災害防救法」要求訂定的相關計畫與附錄,都要求相關業者應與地方政府相關單位建立「通報機制」,以利採取應變措施。因此法令面的規範基礎是存在的,只是此等通報機制在這次應變過程中卻完全當機。
另外,災害防救法第二十四條授權的「撤離」以及對設備物件的強制處分權,也都沒有發揮作用。已殉職的某小隊長,依照其隊員的回憶記載,當場已經告知隊員:「這個濃度真的太高了,一定爆,稍微一點點火花就爆!」這表示好不容易經驗累積培養出來的人才,已經「合理判斷」必然會爆炸,但是這個至關重要的判斷,為何沒有即時在決策機制裡面發揮任何作用,因而導致消防人才與民眾無謂的傷亡呢?知識、經驗、資訊、判斷,是因應系統風險最重要的資產,這次的體制運作,不但沒有好好運用關鍵判斷,還擺人才在第一線灑水,徒然犧牲。事實上民眾早已不斷將各種現場資訊傳到市府各單位,但是從市府公布的時間序列來看,只模糊提到「搶救」,卻看不到即時的判斷與處置。因此調查程序上,恐怕也需要了解或查扣相關通訊紀錄,尤其是否處理了「必會爆炸」的資訊。
當然也許高雄市政府已經充分克盡職守,陳菊市長也表示這種災難不是任何地方政府可因應的。這就涉及一個更大夢魘:難道一兩個自私或錯誤決定,在很短時間內就會達到「無法回頭點」,導致系統全面束手無策嗎?如果是這樣,這已經不是系統風險,而是超標的高風險了。超高風險只能全面撤管,這就不是法律或行政措施,而是一個「政治」決定了。
全面撤管的主張要達到「共識」容易,然而「共業」艱難。從殖民到威權,在缺少民主機制下塑造了台灣的石化依賴,並延續至今,然而其中潛藏的氣爆、汙染、致癌等並非必然要接受的風險。系統風險並不表示其中沒有價值的選擇與民主法治的向度,具體風險資訊的公開化,就是一個起碼要求。但真正的挑戰在於,是否以及該如何透過民主的過程來擺脫我們的石化業障。
聖經馬太福音曾提醒信徒不要當愚拙的人,竟把屋舍蓋在沙灘上。然而我們的共業之一,是否就是老愛把屋舍蓋在油氣管上呢?
----------------------------------------------------
曾嬿芬/雖窮但有吸引力 柏林躍起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08-04
曾嬿芬/台大社會學系教授
年底的七合一選舉,台北市長選情仍是全國最關心的焦點。其實全國也真的應該關心台北市選情,看看這個首都人民是否可以選出一個把錢花在刀口上的市長。當台灣許多縣市的人均預算不到台北人的一半,台北市政府近年來的花錢方式完全無法贏得國人的尊敬。二○一一年嘉義全年預算才一百六十億元,該年台北市政府卻花了一百二十億元的經費辦了花謝水無痕的國際花卉博覽會。
台北市花十五億元籌辦全世界只有它參與競標,並取得舉辦權的「世界設計之都」又是一個案例。據官方的說法,花這個錢是為了「透過世界設計之都的活動,臺北將在未來的數年間,躍升為國際矚目焦點城市,展現華人世界的設計力。」市府的規劃是在二○一六年以前陸續舉辦各種活動—跨年設計活動、國際設計展、國際設計政策論壇、國際設計週論壇…問題是,有誰聽說過哪個城市在舉辦活動之後、成為設計之都?
一個城市的文化創意產業成長需要許多規劃,其中包括創意與產業網絡,以及打造適合創意工作者生活的環境。被聯合國文教組織(UNESCO)於二○○六年指定為設計之都的柏林,就是用心思規劃而不是撒錢去建立創意城市,由於地方分治的結構,柏林並不是一個資源豐沛的首都,事實上,當柏林前任市長Klaus Wowereit嘗試號召創意人才來柏林工作和居住時,說了一句被不斷傳頌的話:「Berlin ist arm, aber sexy.(柏林雖窮,但很有吸引力。)」在這方面柏林市政府的做法是典型德國人不炒短線,用足夠長的時間達到既定目標(德國足球隊就花了二十年走到世界杯冠軍之路)。他們主要的作法是提供諮詢、育成中心、創業經費、實習機會等,並建立文化創意平台,將創意人和機會與資源進行連結。柏林另一吸引人之處,在於生活成本相對低就可以得到好的生活品質,根據英國衛報今年一月的報導,許多歐洲包括英國年輕創意工作者逐漸移往柏林工作生活,最重要的考量之一是住的成本可以壓低。
美國的Hoffington Post在今年七月的一篇報導中,推薦年輕人必去的歐洲城市,將柏林排第一名,報導除了讚美柏林有活力的文化生活外,最重要的就是:這是一個生活預算合理的城市。歐洲的城市如倫敦和巴黎都因為房價物價過高被排除。以倫敦和柏林的房價來比較,過去十年倫敦房價上漲一倍,柏林只有二至三%(而同一時期德國經濟是歐洲表現最好的)。柏林的住屋九成供出租,租金上漲有控制,官方有租金行情網供查詢,如果你租貴了許多,也有租屋者協會去幫你議價,結果是在柏林市中心的租金只有倫敦的三分之一。
一個分配失衡的城市如何能讓年輕人有餘裕從事創意工作?文化創意工作者多半先得當個青貧族,一個像台北房價這麼高昂的城市,無法吸引和留住收入不穩定的文化創意青年。如果將當年用在辦花博的經費拿來蓋只租不賣的公共住宅,增加供給來壓抑房價,年輕人從事創意活動的負擔一定會大為減輕。
在當代的城市治理中,將經濟、社會、文化政策區分已經是落伍的想法,解決社會不均的方案會帶動各個階層和年齡層的活力與機會,因此解決社會不平等的政策既是經濟的重要環節、也是塑造新城市文化的契機,經濟、社會、文化彼此相輔相成,城市的魅力才會保持。現任的紐約市長白思豪在選舉期間,就以社會政策贏得紐約市民的認同,而獲得高票當選,其中包括提供二十萬戶社會住宅這樣的諾言;首爾市長朴元淳也承諾在十年間增加十九萬戶公共租賃住宅,都是引領城市邁向活力新時代的好例證。
台北市的市民們,你投票,全國的人都在看,選個將錢花在刀口上的市長吧!
-------------------------------------------------------
失職在先 推諉於後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08-04
「政府資訊公開法」談經濟部應速公開地下管線圖
◎ 邱延譽
高雄氣爆事件後,經濟部次長杜紫軍在記者會中說:「連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的地下管線,經濟部都無法決定是否公開。」又說:「國營事業地下管線的設置,須經地方政府同意,所有管線圖資訊是否公開,端看地方政府的抉擇,經濟部僅能『協助』『配合』。」您知道此話罅漏在哪裡嗎?
首先,地下管線圖算不算政府資訊?不論是國營還是私營的企業,凡涉及公眾領域面向,就不能是機密;既然由企業陳報到主管機關,就成了政府資訊。這是依據「政府資訊公開法」第三條規定的—屬於政府機關於職權範圍內做成或取得而存在於文書…等媒介物…之訊息均屬之。
地下管線圖可不可以公開?當然可以,而且要趕快。
政府資訊之公開形態有:主動公開、被動公開(指受理人民申請)以及限制公開三種。依據本法第六條所載:「與人民權益攸關之施政、措施及其他有關之政府資訊,以主動公開為原則,並應適時為之。」條文中「人民權益」,當然包含飛天的汽車、遁地的家人、掛在電線桿上的洗衣機…等生命與財產的安全問題。結論很明顯,那些潛伏在家門口的「未爆彈」之來龍去脈,政府必須主動公布讓我們知道,而且還要趕在下次「又爆」之前速速地「適時為之」!
在法的位階上,「政府資訊公開法」絕對優於一紙行政命令或粉牆公告,所以,請杜紫軍不必待在冷氣房「端看地方政府」再做「協助」「配合」了。
您要知道,中央主管機關與地方主管機關之關係—前者負責釐定政策與法令,督導地方業務,還負責統計各縣市的施政數據,彙整各類資訊書表以資備查;後者則須負責執行中央政令,按時陳報施政情形資料。不論事屬「全國一致之性質」或「因地制宜」者,只要牽涉到各部會法令管轄之範圍事務,中央都應收到地方送來的備查資料。因此,杜說「只有地方政府手中有地下管線圖資」,顯係未盡中央統整之責,是失職在先、推諉於後!
那日與鄰居送充電器等物資到災民休息區時,備感第三世界才有的荒涼與恐懼。想起那位一天到晚只想著謁見習近平、不幹正經事的國家元首,我和那位地球公民基金會的鄰居不禁頻頻嘆息!
(作者為退休公務員,高雄市民)
------------------------------------------------------------
全球政經局勢詭譎多變的一年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08-04
今年對台灣而言,是詭譎多變的一年。日前澎湖才發生十幾年來最大的境內空難事件,高雄竟然又發生史上最大的氣爆事件,不僅死傷慘重,重創後的街道,猶如戰爭後的廢墟,在繁華的城市中,近三十條人命竟然瞬間消失,三百多人受傷,令人不敢置信。另一方面,連年下滑的經濟已到了谷底,今年GDP可望保三,股市也悄悄逼近萬點,民眾消費信心大增,經濟似乎出現一線生機。
其實,何止台灣反常,全球的政治、經濟、戰爭、極端氣候、疫病,也都產生一種突變狀態︰一方面傳來正面訊息,一方面卻常以一種前所未見的驚悚面貌出現。在國際政治上,到處佈滿地緣政治的危機。亞洲有東海、南海的主權之爭,牽涉中日這兩個世仇,與東南亞國協等新興國家,台灣則位於衝突的核心位置。而陷入內戰的烏克蘭,成為歐美民主勢力擴散與俄羅斯企圖恢復昔日榮光的角力點。為此,馬航班機上近三百名乘客無辜罹難,而西方則對俄羅斯展開冷戰之後首見的經濟制裁。而全球為此付出的代價會就此結束嗎?
另外,區域衝突愈演愈烈。敘利亞內戰多年,早已成為人間煉獄;以巴之間的殺戮再起,儘管全球輿論發出人道呼籲,但以色列依舊悍然砲轟加薩地區,造成大量平民與小孩死亡。阿富汗、伊拉克連年征戰,情勢依然不穩,如今伊拉克叛軍一路勢如破竹,現政府岌岌不保,恐將危及全球石油供給。非洲則仍是最不穩定的區域之一,貧窮、戰爭、貪婪政客、軍閥,以及致命傳染病的流行,再再讓此一大陸到了廿一世紀仍難脫黑暗大陸污名。總之,國際政治形勢似乎比一百年前觸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九一四年存在更多不穩定變數。尤其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等強權,仍然糾纏在百年來的歷史恩怨中,一旦衝突引爆,會不會再發生一場世界大戰,確實令人憂心。
全球政治動盪不安,經濟亦是載浮載沉。表面上,全球經濟似已脫離金融海嘯的陰霾,美國聯準會逐步縮減購債規模,意味過去急救經濟的「QE仙丹」﹙量化寬鬆﹚已經發揮藥效,目前只待啟動升息,即可確認經濟復甦。但實際上,經濟復甦仍存在變數,例如美國失業率的降低,真相是部分失業者待業多年後,最後失望不再求職所致。因此才會出現經濟成長,但勞動參與率卻降低的矛盾現象。聯準會顯然相當清楚美國經濟的實際狀況,才不敢輕易啟動升息,擔心戳破經濟復甦的假象。但是,金融、大宗商品市場顯然由於資金挹注而出現榮景,美德股市皆創下歷史新高,全球房地產也都在高檔,造成投機市場鼎盛,但實體經濟表現卻乏善可陳的景象。在聯準會逐漸收回資金後,這場金融市場的歡樂派對,恐怕即將曲終人散。事實上,國際清算銀行連日來也不斷提出經濟泡沫化危機的預警,要求各國央行不要再提出刺激景氣措施。因此,這種由資金堆砌出來的假象能否持續,確實值得各國政府警惕。
總之,多數天災人禍,如颱風、地震或墜機、氣爆等災難,因為是突如其來的巨變,一般民眾能做的有限,但政府平時就應做好基礎建設與公共安全的控管,才能善盡保護民眾生命財產的責任。然則,經濟風暴或泡沫破裂,卻都有跡可循,特別是這些年來全球股市房市的榮景,完全缺乏基本面的支撐,是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所稱的「非理性繁榮」,它的破裂是必然的結果,差別只在於即使是經濟學家也無法預知時間。加上政治動盪亦會衝擊經濟,因此在地緣政治衝突不斷下,經濟市場偶爾出現阿根廷債務違約之類的黑天鵝事件,全球各地隱然浮現不祥之兆時,政府更應善盡監管之責,讓台灣免於再次受到金融風暴的侵襲。
-------------------------------------------------
2014-08-03
台灣人從迷惘中歡迎祖國到覺醒、尋求自主、獨立,重建國家,不是沒有理由的。除了「中華民國」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推翻取代之外;挾持「中華民國」在台灣,從據占之初倒行逆施,引發二二八事件;再藉長期戒嚴白色恐怖鞏固獨裁,血腥斑斑;漢賊易位,不能謀求台灣國家地位,寧可被逐出聯合國;對於民主化的努力,不知珍惜,只妄圖保有殖民權力體制……
但是,殖民統治權力症候群一味敵視台灣自我重建的努力(其實,是共同重建。)流露出一種事實上已被驅逐的虛幻大中國意識,惡形惡狀,恬不知恥。看看郭某、看著王某,說是高級外省人,說是聖人,讓人不敢恭維,不敢領教的醜陋之態,相信連自己族群中有識有為之士也會搖頭嘆息。國民黨中國何以淪落至此?冰山一角,可以窺見!
世界上有任何國家會有像王某人這樣位居權力高位,醜態畢露卻又自以為是的政客嗎?不說他假參選台北市長以撿狗大便為樂;不說他坐享監察院長位子雞飛狗跳;不說他當年在財政部長任內大量開放民營銀行,後倒了一堆(以稅吏官僚當上奇怪的「政務官」),這戴聖人帽子、喜歡教訓人的前監察院長,在批評李登輝、陳水扁合計二十年的政績,滿口指責就是他倆把「中華民國」搞壞搞爛的。「寧靜革命」在他心裡就這麼不堪?這是什麼心態?
「中華民國」不是蔣介石和中國國民黨在一九四九年失去的嗎?如果失去「中華民國」這麼罪大惡極,為什麼蔣介石在中國國民黨一黨化的時代,遍立銅像?而沒有治以應得之罪?不能珍惜一九八八年到二○○八年的這一段歷史,還妄想在台灣這個國家能夠真正成為不分先來後到,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的共同體嗎?李登輝如果要被批評,只因為他太執意鞏固中國國民黨政權;陳水扁要被批評,是因為他並沒有從「中華民國」體制真正走出來。流亡殖民性惡劣如此,舉世沒有例子。
(作者李敏勇,詩人)
-------------------------------------------
2014-08-04
◎ 張國財
參選台北市長的柯文哲醫師,第一時間即慨捐夫婦一月所得四十萬元;另一參選人富二代連勝文陣營,先是被譏捐十萬元「太小氣」,隨後又掀起該十萬元究竟是違法動用政治獻金,抑或是競選總部人員自掏腰包的不同版本,該競選團隊發言人的說法則是:等國民黨高雄市黨部回報警消傷亡的情形,再決定捐獻金額。
要問的是:「等…再…」是中國國民黨政治人物危機處理的「標準作業程序」嗎?今天,高雄氣爆要捐多少,連公子「等」國民黨高雄市黨部回報警消傷亡的情形,「再」決定捐獻金額;二○○九年九月四日,嘉義縣來吉原住民在災民收容中心,對前來勘災的馬總統呼喊「總統!救救我們來吉!」馬總統的回答是「『等』我講完,『再』來救你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key_VUhc5E)赫然也是「等…再…」的句型!
照「等…再…」的模式,現在談廢核四、廢核電,都不在中國國民黨政治人物的思維裡,「等」核一、核二或核三電廠發生輻射外洩事故,「再」決定要不要廢核四、廢核電,這,你能接受嗎?
(作者為台灣教授協會前副秘書長,新竹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
----------------------------------------------------------------
顏厥安/系統風險 不能只靠狩獵元凶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08-04
顏厥安/台大法律系教授;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監事
系統風險是指,現代社會因為生活關係、體制安排、科技運用等因素密切交織之複雜系統所必然產生的風險。借用一位社會學者的話:「在現代社會裡要生活得很簡單,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每天看似理所當然的例行小動作,例如打開冷氣,都無可避免觸發許多複雜系統的運作,也將自己,其實也將許多我們不認識的其他人,一起置入了各種風險當中。不清楚這個學理的,也許可參考電影「絕命終結站」的誇張劇情。
然而現實生活不是戲劇情節,我們終究還是要理性地分析真實複雜系統所帶來的各種問題。以高雄氣爆事件來看,媒體一陣找出肇禍者、抓出元凶的呼喊,這種只抓「誰家的管」漏氣的方式,固然是一定會出現的情緒與集體心理反應,然而鋸箭推諉、打造替罪羔羊的態度,對於增進我們因應系統風險的能力並無幫助。
即使是已經有點遲鈍的現行法律體制與思維,也無法如此簡單操作。就以因果關係來看,一定要先想清楚:洩氣不一定引燃;引燃不一定爆炸;爆炸不一定大爆炸;即使大爆炸也不一定造成重大傷亡。
以責任歸屬來看,即使確實榮化管線有洩氣,這也不必然是榮化的行為(過失)責任,因為可能是其他單位施工造成(這也確實經常發生)。但是如果明知送氣壓力異常,仍為了趕工而要求送氣,就可能構成心存僥倖、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有認知之過失。爆炸涉及多家公司多條管線,就算某家管線先洩氣引燃,如此強烈且多處的爆炸,難道其他公司管線中之氣體不同時是對大爆炸「起共同作用」之因素(contributing factor)嗎?事發後其他公司不也承認「仍有」丙烯在地下嗎?如果是,這些平常靠著埋管送氣大賺其錢的公司,難道不該承擔無過失的風險責任嗎?總不能說賺錢有份,災難無責吧。
誰是「共謀者」?
標示犯行者,是任何文明的內在傾向,所以天災就怪老天爺,災難後就去獵捕特定該負責者。但是因應複雜系統之災難最重要的是「學習」,是提升我們「認知」這些狀況的能力。在此案中起碼要想想:是洩漏丙烯的元凶廠商比較「有罪」,還是商議在住宅商業地區埋管賺錢的「共謀者」更「有責」呢?而這些「共謀者」又包括了誰呢?
前面提過,大爆炸不一定大死傷,高雄氣爆確實就有個關鍵要命的三小時。依據高雄市政府目前的說法,關鍵是涉嫌洩氣的廠商沒有即時通報,法規上好像廠商也沒有通報的義務。但是依照「災害防救法」要求訂定的相關計畫與附錄,都要求相關業者應與地方政府相關單位建立「通報機制」,以利採取應變措施。因此法令面的規範基礎是存在的,只是此等通報機制在這次應變過程中卻完全當機。
另外,災害防救法第二十四條授權的「撤離」以及對設備物件的強制處分權,也都沒有發揮作用。已殉職的某小隊長,依照其隊員的回憶記載,當場已經告知隊員:「這個濃度真的太高了,一定爆,稍微一點點火花就爆!」這表示好不容易經驗累積培養出來的人才,已經「合理判斷」必然會爆炸,但是這個至關重要的判斷,為何沒有即時在決策機制裡面發揮任何作用,因而導致消防人才與民眾無謂的傷亡呢?知識、經驗、資訊、判斷,是因應系統風險最重要的資產,這次的體制運作,不但沒有好好運用關鍵判斷,還擺人才在第一線灑水,徒然犧牲。事實上民眾早已不斷將各種現場資訊傳到市府各單位,但是從市府公布的時間序列來看,只模糊提到「搶救」,卻看不到即時的判斷與處置。因此調查程序上,恐怕也需要了解或查扣相關通訊紀錄,尤其是否處理了「必會爆炸」的資訊。
當然也許高雄市政府已經充分克盡職守,陳菊市長也表示這種災難不是任何地方政府可因應的。這就涉及一個更大夢魘:難道一兩個自私或錯誤決定,在很短時間內就會達到「無法回頭點」,導致系統全面束手無策嗎?如果是這樣,這已經不是系統風險,而是超標的高風險了。超高風險只能全面撤管,這就不是法律或行政措施,而是一個「政治」決定了。
全面撤管的主張要達到「共識」容易,然而「共業」艱難。從殖民到威權,在缺少民主機制下塑造了台灣的石化依賴,並延續至今,然而其中潛藏的氣爆、汙染、致癌等並非必然要接受的風險。系統風險並不表示其中沒有價值的選擇與民主法治的向度,具體風險資訊的公開化,就是一個起碼要求。但真正的挑戰在於,是否以及該如何透過民主的過程來擺脫我們的石化業障。
聖經馬太福音曾提醒信徒不要當愚拙的人,竟把屋舍蓋在沙灘上。然而我們的共業之一,是否就是老愛把屋舍蓋在油氣管上呢?
---------------------------------------------------------
《澄社評論》災難新聞學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08-04
◎ 盧世祥
連續發生重大災難事件,國人心情沉重。災難一旦發生,新聞傳播至關緊要,尤其高雄氣爆屬持續進行事件,狀況一時難以解除,準確而適時的資訊為公眾之所需。拜網際網路之賜,新聞媒體提供即時資訊已不成問題,但在災難報導的準確與適當,顯有改進空間。
以高雄氣爆事件為例,媒體第一時間現場報導,《蘋果日報》記者魏斌且因此重傷。政府機關從地方到中央,連夜成立應變中心,反應也算快速。特別是高雄市政府,從一日凌晨零時四十分起,發出包括電子郵件、簡訊等新聞稿,不斷更新,提供災民安置、災變情勢、傷亡狀況、災區管制、停班停課、水電氣供應相關資訊,透過媒體、網路傳播,告知公眾。
災難事出必有因,不論天災人禍,都須調查清楚,以便究責,並防患未然。媒體積極探究真相,卻不宜越俎代庖,只憑片面資訊而妄加論斷。空難事件調查更須慎重,即使黑盒子判讀,也要專業。復興墜機事件,媒體名嘴妄論其因,有如王祿仔仙,混淆視聽已成常業。
有水準的媒體報導災難,會深入探討事件本質,以專業服務公眾。馬航被擊落事件,《華爾街日報》分析各式防空飛彈可及高度,探討客機飛越交戰區風險,圖文並陳。
英國BBC報導高雄氣爆,強調防止氣爆是都市規劃基本要項,除了天然氣,商業區不應出現化學氣體管線,最早指出高雄住宅商業區與工業區分隔不嚴的代價。
妥善對待受害者也是災難新聞處理的ABC,但台灣媒體,尤其電視台,一直表現低下。馬航事件,荷蘭舉國接回罹難者遺體表現的莊嚴肅穆,令人對高度尊重生命的文明荷蘭,肅然起敬。同時間發生復興空難,台灣電視台卻以極度聳動誇張的手法,渲染受害人家屬悲情,招致惡評。
高雄氣爆發生,電視新聞慣性不改,仍一再播放受災家屬號啕大哭等鏡頭,把收視率建築在家屬哀傷之上,導致二度傷害。「勿過度使用悲傷者痛苦、哀號的影像」,電視「同業自律」有此規範,但說一套、做一套,屢次侵害人權,貶低新聞界格調,電視台新聞部主管與負責人最應受嚴厲譴責。
(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
嬿芬/雖窮但有吸引力 柏林躍起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08-04
曾嬿芬/台大社會學系教授
年底的七合一選舉,台北市長選情仍是全國最關心的焦點。其實全國也真的應該關心台北市選情,看看這個首都人民是否可以選出一個把錢花在刀口上的市長。當台灣許多縣市的人均預算不到台北人的一半,台北市政府近年來的花錢方式完全無法贏得國人的尊敬。二○一一年嘉義全年預算才一百六十億元,該年台北市政府卻花了一百二十億元的經費辦了花謝水無痕的國際花卉博覽會。
台北市花十五億元籌辦全世界只有它參與競標,並取得舉辦權的「世界設計之都」又是一個案例。據官方的說法,花這個錢是為了「透過世界設計之都的活動,臺北將在未來的數年間,躍升為國際矚目焦點城市,展現華人世界的設計力。」市府的規劃是在二○一六年以前陸續舉辦各種活動—跨年設計活動、國際設計展、國際設計政策論壇、國際設計週論壇…問題是,有誰聽說過哪個城市在舉辦活動之後、成為設計之都?
一個城市的文化創意產業成長需要許多規劃,其中包括創意與產業網絡,以及打造適合創意工作者生活的環境。被聯合國文教組織(UNESCO)於二○○六年指定為設計之都的柏林,就是用心思規劃而不是撒錢去建立創意城市,由於地方分治的結構,柏林並不是一個資源豐沛的首都,事實上,當柏林前任市長Klaus Wowereit嘗試號召創意人才來柏林工作和居住時,說了一句被不斷傳頌的話:「Berlin ist arm, aber sexy.(柏林雖窮,但很有吸引力。)」在這方面柏林市政府的做法是典型德國人不炒短線,用足夠長的時間達到既定目標(德國足球隊就花了二十年走到世界杯冠軍之路)。他們主要的作法是提供諮詢、育成中心、創業經費、實習機會等,並建立文化創意平台,將創意人和機會與資源進行連結。柏林另一吸引人之處,在於生活成本相對低就可以得到好的生活品質,根據英國衛報今年一月的報導,許多歐洲包括英國年輕創意工作者逐漸移往柏林工作生活,最重要的考量之一是住的成本可以壓低。
美國的Hoffington Post在今年七月的一篇報導中,推薦年輕人必去的歐洲城市,將柏林排第一名,報導除了讚美柏林有活力的文化生活外,最重要的就是:這是一個生活預算合理的城市。歐洲的城市如倫敦和巴黎都因為房價物價過高被排除。以倫敦和柏林的房價來比較,過去十年倫敦房價上漲一倍,柏林只有二至三%(而同一時期德國經濟是歐洲表現最好的)。柏林的住屋九成供出租,租金上漲有控制,官方有租金行情網供查詢,如果你租貴了許多,也有租屋者協會去幫你議價,結果是在柏林市中心的租金只有倫敦的三分之一。
一個分配失衡的城市如何能讓年輕人有餘裕從事創意工作?文化創意工作者多半先得當個青貧族,一個像台北房價這麼高昂的城市,無法吸引和留住收入不穩定的文化創意青年。如果將當年用在辦花博的經費拿來蓋只租不賣的公共住宅,增加供給來壓抑房價,年輕人從事創意活動的負擔一定會大為減輕。
在當代的城市治理中,將經濟、社會、文化政策區分已經是落伍的想法,解決社會不均的方案會帶動各個階層和年齡層的活力與機會,因此解決社會不平等的政策既是經濟的重要環節、也是塑造新城市文化的契機,經濟、社會、文化彼此相輔相成,城市的魅力才會保持。現任的紐約市長白思豪在選舉期間,就以社會政策贏得紐約市民的認同,而獲得高票當選,其中包括提供二十萬戶社會住宅這樣的諾言;首爾市長朴元淳也承諾在十年間增加十九萬戶公共租賃住宅,都是引領城市邁向活力新時代的好例證。
台北市的市民們,你投票,全國的人都在看,選個將錢花在刀口上的市長吧!
----------------------------------------------
寄語柯連:救災非僅捐款競賽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08-04
◎ 林雨樹
高雄氣爆引起重大傷亡,各界熱心人士紛紛捐出善款來救濟民眾,許多企業家如鴻海郭董事長更捐出千萬元來救濟災區,讓人比出大拇指。而在所有捐款者之中,兩位台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與柯文哲的動向格外引人注目。之前傳出連勝文辦公室捐出十萬元善款,而之後柯文哲先生與妻子表示捐出一個月所得,許多網友立刻批連捧柯,說連先生家財萬貫卻如此小氣,而在八月三日,連勝文先生又再度以「個人名義」捐款二百萬元,兩邊陣營似乎已經把捐款救災當作是種「軍備競賽」。
高雄悲劇全國哀悼,除了立即拯救傷亡、撫平傷痛以外,需要大量的人力、物資和財力來重建家園。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痛定思痛、避免未來悲劇重演,這正是地方首長與國家機關要注意的地方啊!不然再多的捐款灌入,未來卻沒檢討與改進,只會導致一再發生災禍憾事。因此善心捐款固然重要,但未來如何改進?如何才能不再發生類似災情?也是兩位參選人需要好好思考的,若是僅比捐款高低而非防災政見,實非台灣百姓之福。
(作者為醫師,台北市民)
國際
【國際專題】城市建築是民族記憶的載體 看Mostar古橋的故事
撰文: 毛詠琪 發佈日期:2017-08-19 11:00 最後更新日期:2017-08-19 17:34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在《笑忘書》(The book of laughter and forgetting)裏曾寫道:「要消滅一個民族,第一步是消除它的記憶。摧毁它的書籍、它的文化、它的歷史。然後重撰書本,製造新的文化,新的歷史。不久這個民族便會開始忘記它是誰,以及它曾經是誰,世上其餘的人把它忘得更快。」
當城市毁了,熟識的建築物變得面目全非,某些記憶註定會被淡忘。
城市建築是人類留下最顯著的痕迹,也是人民與一個民族記憶的重要依據。故此,在民族或派系之間的衝突中,常摧毁些別具意義的建築,目的是出於抹煞記憶多於實際戰略需要,打擊的是人民心理。上世紀90年代,這類情況在南斯拉夫內戰期間不停上演,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下稱波黑)曾經被多個國家入侵統治,因而擁有濃厚的鄂圖曼、奧匈帝國以及社會主義南斯拉夫的歷史背景。一個種族多元國家在戰爭發生時,遭受針對社會共融、文化及歷史地標的襲擊相當常見,這都是為了抹走敵對民族的記憶。
男士從古橋躍下,是市內傳統,也是展示勇氣的表現。(Getty Images)
以跳橋聯繫的社區
波黑的人口主要由三大族群─波斯尼亞穆斯林(Bošnjak)、塞爾維亞族及克羅地亞族構成,各自聚居於國內不同地區,其中南部古城莫斯塔爾(Mostar)是前南斯拉夫以種族多元見稱的地方,也是最多種族通婚的城市,人口主要是波斯尼亞人及克族,塞族佔少數。鄂圖曼帝國在13世紀統治波黑時期建設了這座城,那裏有一道建於16世紀的鄂圖曼古橋(Old Bridge),Mostar這名字也是來自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中的「mostari」,意即橋的守護者。
古橋位於內雷特瓦河(Neretva)之上,河流也促使莫斯塔爾成為巴爾幹半島內陸連接亞得里亞海的貿易中心。這道市中心的古橋,是當地人流連見面的公共空間,是莫斯塔爾男女初次約會勝地,這裏還會舉辦始於1554年的盛夏跳橋比賽,青年會從24米高的橋上躍到河裏展示勇氣,也是他們獨有的「成年禮」。正如7月羸得今年第451屆冠軍的Lorens Listo所言:「跳橋是莫斯塔克的象徵。」Lorens不是個為了壯膽的少年,他早是一名跳水老手,年近40的他是一間燃料公司的總監,試過因跳水折斷手指傷了背,還有好友於去年因跳河喪命,但他依舊樂此不疲。
莫斯塔爾是南部黑塞哥維那區內的小城
按住 ctrl 鍵加上捲動滑鼠可以縮放地圖
地圖資料©2017 Google
使用條款
地圖
衛星檢視
古橋現在看似完好無缺,但在1992至1995年的波斯尼亞爭戰(南斯拉夫內戰其中一部分),摧毁了莫斯塔爾市內七成建築。初時克族與波斯尼亞人聯手對抗塞族,後來卻內閧起來,掀起另一階段戰爭。莫斯塔爾這個昔日和諧社區,自此不論政治上,還是人民心理上都被分為給穆斯林聚居的「東莫斯塔爾」,以及屬於克族的「西莫斯塔爾」,由內雷特瓦河分隔兩岸,昔日親友,頓時成了敵人。在1993年,克族軍隊的炮火更把這道屹立數百年的古橋炸毁,切斷兩個民族往後十年的聯繫,東西兩邊自成社區,學校、醫院、通訊網絡和電力公司都是各有各的。
相關文章:【廢墟之城】城市轉眼成瓦礫 5個慘遭滅絕之地
古橋被柞毁後,兩邊城市的連繫也切斷了。(網上圖片)
一個城市 兩套歷史 三個族群
波斯尼亞建築師Arna Mackic在內戰時期還是小孩,當年隨着家人逃離戰火,戰後每年夏天都會返回薩拉熱窩(Sarajevo)及莫斯塔爾等城市考察。她形容,波斯尼亞戰爭的部分起因是針對建築物而生,攻擊看似無關痛癢的公共設施,如大學、博物館、藝術館、圖書館及廣場,目的是打擊敵對民族的心理,抹走他們塑造「集體身份」(collective identity)與歸屬感的實體依據。「建築深切地影響人們的感受,不論是意識或是潛意識中,人總對身邊的樓房、街道或廣場有所依戀。我們認為自己的城市會永遠都存在,並以為是理所當然。」Arna說,正因大多城市居民都擁有這種心態,當城市被摧毁時,人們所受的打擊相當沉重。
盛夏陽光照射下,內雷特瓦河顯得格外碧綠澄澈。Lorens第一次跳進河裏,並不是從古橋上,而是從一塊懸在山邊的跳板。那時是2000年,被炸毁的古橋還未修好,只懸起一道臨時木吊橋,市民還在旁搭了一塊跳板來一止技癢。古橋在2004年復建重開,還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兩邊社區再度連接起來,跳河傳統恢復了,三族都來參與,似是重拾和諧的象徵。不過這城仍處分裂狀態,克族孩子跟穆斯林孩子,到不同的學校學着不同的歷史;兩族各有代表的政黨,對如何舉行選舉仍有很大分歧,莫斯塔爾自2008年便沒舉行選舉。
波斯尼亞穆斯林聚居的社區裏可見清真寺林立。(Getty Images)
波斯尼亞族的Lorens擁有來自三個族群的朋友,他說自己是個莫斯塔爾人,即使在戰爭期間也沒離開這裏,對莫斯塔爾的鍾愛是外人難以理解的。然而他不滿城市的分裂現況,也不支持任何政黨。現時市政府充斥着各種問題,人民連投票的權利也沒有,政府裏的分歧也令生活上諸如交通等都事事受阻。
摧毁城市是種族滅絕的一環
前南斯拉夫塞爾維亞建築大師Bogdan Bogdanović,是令城市滅絕(Urbicide)這個概念流行起來的其中一人,對於莫斯塔爾古橋的遭遇,他便說過這番話:「這令我們不禁要問,我們是否理解一個城市不能逆轉地消失後所帶來的後果?若城市是一個不可超越的記憶載體,超越一個國家、一個族亡、一種語言所盛載的回憶。當城市消失了,後果會是怎樣?」
建築毁了,技術上而言要重建一個一模一樣的並不困難,但城市負載的記憶比我們所想的沉重,當城市受到大規模破壞,對於居民或民族的創傷是難以彌補,有人甚至認為城市滅絕是種族滅絕(genocide)的其中一環。
莫斯塔克古橋外貌如昔,可是意義不盡相同。城市的戰爭疤痕漸漸褪去,它的靈魂卻或許難以重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