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團隊,去年完成全球首例豬心移植人體手術,患者過了2個月後就死亡,同團隊又於9月20日進行了第2例豬心移植,病患術後狀況良好,不過在6週後開始出現排斥反應,於當地時間10月30日死亡。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團隊,去年1月完成全球首例豬心移植人體手術,但患者過了2個月後就死亡,今年9月20日進行了第2例豬心移植,雖然術後狀況良好,但最終仍因排斥反應,患者在6週後死亡,再一次功敗垂成。人類移植豬心第2例仍功敗垂成 患者術後6週死亡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tTPmCC
世界首例豬心移植成功 BBC曝手術背後藏3大倫理爭議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QEvfB9

實施「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包括等待心、肝、腎、胰、


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的移植團隊,成功將豬心移植到病患體內。(路透)
美醫學史首次 !「移植豬心」成功挽救57歲命危病患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JYuCgA
2022/01/11 08:1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器官移植手術有一定難度,受贈者要等到有器官能移植也需要時間。不過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近期成功將一顆豬心移植到病患體內,病患在「換心」3天後,復原狀態十分良好,這也是美國首度將豬心移植到人類體內。
根據《美聯社》報導,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在一份聲明中指出,移植團隊在7日進行這項「豬心移植手術」,歷時7小時,在完成手術後,患者身體並沒有出現移植排斥反應,術後3天狀況良好。
過去使用動物器官移植至人體的實驗曾失敗多次,但此次移植手術不同的是,移植團隊使用的是經過基因編輯的豬心,細胞內導致快速器官排斥反應的醣已被移除。
今年57歲的班奈特(David Bennett)在手術前一天說:「要嘛死掉,要嘛做移植手術,我想活下去。」班奈特了解這次實驗性的手術有其風險,但他認為這是他最後的機會。班奈特的兒子也說,父親知道這項實驗性手術的風險,但他已性命垂危,由於他不符合進行人體心臟移植的資格,因此他也別無選擇。
由於器官移植手術嚴重缺乏可供移植的器官,促使科學家研究如何用動物器官來代替人體器官。馬里蘭大學負責管理動物器官移植項目的研究主任莫胡丁(Muhammad Mohiuddin)表示:「如果這類移植手術行的通,這些器官將源源不絕地提供給正在等待移植、正在受苦的患診。」美國器官共享網路(UNOS)首席醫療官克拉森(David Klassen)認為,此次手術成功可視為里程碑,但他也提到,此次手術只是探索「異種移植」能否奏效的第一步。
完成移植手術後,患者術後狀態良好。(路透)
完成移植手術後,患者術後狀態良好。(路透)
此次手術使用的是經過基因編輯的豬心,以降低器官排斥反應。(美聯社)
此次手術使用的是經過基因編輯的豬心,以降低器官排斥反應。美醫學史首次 !「移植豬心」成功挽救57歲命危病患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JYuCgA

實施「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包括等待心、肝、腎、胰、


無心跳器捐即起實施 安寧緩和等族群適用
分享無心跳器捐即起實施 安寧緩和等族群適用到Facebook 分享無心跳器捐即起實施 安寧緩和等族群適用到Line 分享無心跳器捐即起實施 安寧緩和等族群適用到Google+
2017-10-06 18:00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衛福部今日開會討論無心跳器官捐贈事宜,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將針對符合安寧緩和條例或家屬同意撤除維生設備者,且簽具器捐同意書者,將可進行無心跳器捐,符合相關原則,即日起就可實施。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說明無心跳器捐事宜。(記者林惠琴攝)
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說明無心跳器捐事宜。(記者林惠琴攝)
石崇良指出,今日會議中達成無心跳器捐的共識,包含一、當撤除維生設備時,為維持捐贈器官的功能性,可使用鎮靜、止痛或抗凝血劑等,但不可使用葉克膜等侵入式工具;二、心跳停止後有5分鐘觀察期,確認期間均未恢復心跳,可摘取器官;三、確認心跳停止死亡後,則可插管下降體溫,維持器官活性;四、器捐若捐出2個以上的器官,其中1個器官可指定受贈對象,以鼓勵器捐。
石崇良指出,目前研究發現,無心跳器捐的腎臟與肝臟功能幾乎與腦死一樣,較可運用,從英國心臟死後捐贈的數量約是腦死的3分之1計算,估計未來國內每年約增加70例器官捐贈


 

妻代車禍夫完成遺願 器捐救7人

2016-06-19全國仍有八千六百三十人等待器捐,但一年平均僅有一百五十人器捐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卅歲呂鈞程上月發生車禍,重創腦部,妻子陳雅芬忍痛完成丈夫生前遺願,決定捐出心、肝、肺、腎、胰臟,共幫助七個家庭重生,昨天她帶著兩名幼子,參加中國附醫器捐追思會,告訴兒子,「爸爸的愛還在,而且去天上變成神仙,繼續照顧我們。」

  • 陳雅芬上月幫丈夫呂鈞程決定器捐救七人,昨天帶著兩名幼子參加中國附醫追思會,器官移植中心院長鄭隆賓獻花感謝。(記者蔡淑媛攝)

    陳雅芬上月幫丈夫呂鈞程決定器捐救七人,昨天帶著兩名幼子參加中國附醫追思會,器官移植中心院長鄭隆賓獻花感謝。(記者蔡淑媛攝)

陳雅芬堅強帶著一對幼子,與會追思丈夫,兩人高中相戀、結婚八年,長子今年準備上小學,小兒子剛滿週歲,在工廠上班的丈夫個性開朗、顧家,夫妻倆以前一起看大愛電視劇,提及器官捐贈,丈夫就決定要器捐,並計劃登錄,沒想到一場意外讓她得為丈夫完成遺願。

陳雅芬忍住眼眶淚水,哽咽地說,丈夫很善良,希望在他生命終點時,完成符合其個性會做的事,圓滿他的心願,忍住心中許多不捨與掙扎,決定器捐前告訴丈夫「我會完成你的心願,可以安心離開!」

呂鈞程五月廿日發生車禍,五月廿八日器捐,移植前,呂父一度因鈞程的表姊待換腎卻未登錄,無法指定捐贈移植而遲疑,呂因昏迷八天,血壓直落只剩四十mm/Hg,最後呂父仍決定讓兒子遺愛人間,呂進手術房後,不用強心劑血壓就回升穩定,情況緊急加上摘除胰臟,手術時間長達四小時,比一般移植時間多出二、三倍。

參與移植的中國附醫器官移植中心院長鄭隆賓認為,鈞程「真的很想完成遺願,努力維持生命撐住」,過程神奇,也讚許呂家人的大愛,他說,目前全國仍有八千六百三十人等待器捐,但一年平均僅有一百五十人器捐、三百多人受惠,他也提醒需要器捐者及早登錄

親人曾器捐者 移植排序可提前
李昀澔 2014/09/29 16:04
10月起死後器捐者,三等血親等待移植排序將提前。此新制獲立委楊玉欣肯定。(photo by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李昀澔/台灣醒報)
10月起死後器捐者,三等血親等待移植排序將提前。此新制獲立委楊玉欣肯定。(photo by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國內器官捐贈新制上路,死後捐出器官,也可嘉惠遺族。衛福部醫事司長王宗曦29日宣布,自10月1日起,死後器捐者的配偶及三等血親未來若有器官移植需求,等待移植的排序將可提前。部立台南醫院院長李伯璋強調,新制採溯及既往,因此正在等待移植的患者,若曾有親人死後器捐,可儘快向登記移植的醫院申請註記,預估將有百人立即受惠。

【新制嘉惠遺族】
根據現行法規,死後器捐雖能指定給配偶及五等姻親,但必須在捐贈當下就有移植需求。王宗曦表示,多數死後器捐者過世時,家屬多無需求,由於有9成器捐者都是由家屬代為決定,為提高器捐誘因並基於「互惠」概念,在《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中納入「待移植者之配偶或三親等血親曾為死後器官捐贈者,具優先分配權」的條款。

新制的配偶條件為結婚2年以上或生有子女,三等血親包括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兄弟姊妹、子女、孫子女、曾孫子女、伯、叔、姑、舅、姨、姪子女及外甥子女;收養親屬則需為收養生效後,才診斷為等待移植者。李伯璋指出,死後捐贈心、肺、肝、腎、胰、小腸、眼角膜、皮膚、骨骼、心臟瓣膜等,都符合條件,但進行活體肝、腎捐贈及各醫學院教學用的「大體老師」則不在此列。

曾參與器捐修法的立委楊玉欣表示,國內現有6千4百多人等待換腎,且大多持續洗腎,但臨床數據證實,換腎者生活品質較佳,平均較洗腎者多活10年,健保醫療支出則減少5倍,因此仍有增加器捐比例必要。

【國內器捐比例仍低】
台灣每年死後器捐約2百人,但目前有8千6百餘人正等待移植,器捐數明顯不足。王宗曦透露,為增加器官量,台灣未來也可能採西、法、瑞士等國行之有年的「推定同意」制,也就是生前未表明不願器捐者,就代表死後可捐出器官,但目前在國內推動仍有難度,因此先從增加器捐誘因開始,逐步推動「器捐是社會資源共享」的觀念。

針對部分學者擔憂,政府帶頭鼓勵器捐,恐影響醫院判定腦死等狀況的嚴謹度,身為國內腎臟移植權威的李伯璋分析,《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規範嚴謹,就算是摘除受刑人器官,也都受嚴格管控。至於部分民眾未必願意因自己器捐而嘉惠某些親屬,李伯璋坦言,政府與醫界只是鼓勵器捐,但仍取決於民眾本身意願。

新制上路後,只要親人為死後器捐者,民眾即可檢附戶籍謄本,及器捐紀錄或感謝狀等證明,由待移植者登記的醫院向器捐移植登錄中心提出申請。

-----------------------------------------------

死後器捐者 可澤被三等血親
李昀澔 2014/07/18 18:07 點閱 317 次
藝人歐陽妮妮代言器官捐贈宣導活動,並宣布將於10月18日上午7點,於台北大佳河濱公園領跑「器官加註愛接力」馬拉松。(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藝人歐陽妮妮代言器官捐贈宣導活動,並宣布將於10月18日上午7點,於台北大佳河濱公園領跑「器官加註愛接力」馬拉松。(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未來死後捐贈器官不僅能幫助他人,若親屬有人需等待移植,也可提高其「排序」。衛福部日前預告實施「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包括等待心、肝、腎、胰、眼角膜及小腸移植者,若其配偶或三等血親曾為死後器官捐贈者,將有機會優先獲得移植。部立台南醫院院長李伯璋解釋,此一政策是基於「互惠」概念,但移植排序仍以疾病嚴重程度為第一考量。

衛福部目前希望該行政命令能在7月底正式上路,屆時以心臟移植為例,除捐贈者及等待移植者血型必須相同或相容外,決定排隊順位的首要條件,是18歲以下捐贈者,優先分配給18歲以下等待者,其次則是疾病嚴重程度,例如需靠「葉克膜」維持生命者,可優先接受移植。若嚴重程度相同,則等待者的配偶或三等血親,曾為死後器捐者,可優先接受移植。

各器官移植排序條件雖略有不同,但器捐移植登錄中心評估新制上路後,以過去30年,每年器捐人數約200人計,總器捐人數近6000人,全台將有30萬的三等血親可能因而受惠。李伯璋分析,目前等待器官移植者包括心臟170人、肺臟18人、肝臟1200餘人、腎臟6200餘人,共約8400人,其中約百位等待者的排序將立即提前。

器捐移植登錄中心執行長江仰仁指出,民眾其實無需太過在意等待移植的排名「積分」,因為排名是以捐贈者及等待者的「配對機率」為準,隨時都可能變動,新制僅能提高死後器捐者親屬接受移植的機會,但並非絕對。李伯璋則認為,新制概念類似「買保險」,或能提升國人器捐的意願。

藝人歐陽妮妮身著純白小禮服、頭戴桂冠,繼2011年後再度代言器捐宣導活動;她表示,3年前自己只知道跟著媽媽傅娟一起做公益是好事,對器捐的觀念實是懵懵懂懂,但長大後漸漸明白「人生真的有很多意外,不曉得什麼時候會需要接受別人幫助」,因此透過器捐既能幫助他人,同時又有機會照顧家人,她相當樂意加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