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 台北街景,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的「迎城隍」聖誕祭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tsewaii/videos/2008448702620987/

2020-05-19_115342


 2022-05-21_205852

(2) 新竹竹東懷舊篇 | 竹東「銀嶺食堂」 | Facebook

 


台北市容醜到爆 老外:像貧民窟! - Yahoo奇摩新聞 - https://goo.gl/O6z5s1

1bbee472960fb45ee3190785a526baab  


 

老屋立面整理 鎖定新化、善化、麻豆

2017-02-16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府城歷史街區」上個月經南市歷史街區振興委員會審議通過,預計本月公告,文化局下一步擬規劃新化歷史街區,並鎖定新化、善化與麻豆區老街,希望取得屋主同意後,進行老屋立面及招牌整理,保留特色老街,也為下一個歷史街區劃定作準備。

  • 善化老街仍保留多棟老屋建築。(記者劉婉君攝)

    善化老街仍保留多棟老屋建築。(記者劉婉君攝)

府城歷史街區通過 本月公告

繼鹽水歷史街區之後,府城歷史街區是台南市通過的第二個歷史街區,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待本月公告實施後,計畫將會送到都發局,於各區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時研究相關規範,並預計廢除廿六條都市計畫道路,以維持歷史巷弄現有樣貌。

盼新化成下個通過歷史街區

此外,文化局也希望針對現存仍保有部分老街特色的新化老街、善化老街、麻豆老街,展開老屋立面的整理,同時預計對新化老街進行歷史文化內涵調查,期能讓新化成為下一個通過的歷史街區。

葉澤山表示,新化、善化、麻豆老街的部分老屋,因年代久遠,有些立面外冷氣主機、有線電視等線路及招牌雜亂,陽台欄杆朽壞,期盼能在取得屋主同意後,進行老屋立面整理、線路重新配置、欄杆整修等,即使無法獲得所有屋主同意,只要有人願意,就會逐步展開。

新化區長︰會配合文化局

新化區長鄭道立表示,新化區早在民國一百年市府推動歷史街區計畫的第一年就已提報,將會配合文化局。

有老街店家認為,新化老街已將近一百年,過去附近曾有老屋陽台因年久損壞而崩落,希望市府不只保存老屋立面,內部建築也能一併保存才有意義;也有屋主表示,屋主也有意願保存老屋,但希望政府不要只是補助經費,還要有更確實的政策引導,在保存立面之外,也能引導屋主保存或重建建築內部,否則老屋不可能保存到下一個一百年。

葉澤山說,老屋若沒有歷史建築、古蹟的身分,屋主欲修復保存必須靠自己,也可以申請南市的歷史老屋補助,建物整修類補助上限八十萬台幣。


 

前兩週我們在台北大稻埕及台南,看到了老屋如何透過年輕人的創意再生。「在老房子裡實現夢想,讓老房子不被城市遺忘」,這件事如雨後春筍般,在台灣各地湧現。承載傳統歷史文化的建築或街區,因而注入新活力,老屋的價值重新被看見,這固然值得欣喜,但另一方面,太過討喜的老屋熱潮,卻也開始出現批評聲浪,認為老屋熱可能導致過度商業化,帶來投機者,炒作房地產,反倒傷害了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源,並過度改變原來的城市紋理。究竟面對老屋時,該有何種思維,又該如何對待老屋,與其相處?
近年來,台灣老屋活化再利用方興未艾,將有著歷史痕跡的空間,以巧手擺設、加入創意布置,搖身一變成為文創小店、咖啡廳、茶館等,曾有「台北第一街」美名的迪化街,這兩、三年因為文創產業陸續進駐,百年老街區再度受到年輕族群的青睞。百花齊放的文創產業,為傳統迪化街注入新活力,但另一方面,也同時對老街區的傳統南北貨、中藥材店家帶來巨變。

[大稻埕逍遙遊導覽
葉倫會]
現在的大稻埕有文創產業,從2012年開始,大量地進駐,所以和四五年前的迪化街,有翻天覆地的大變化。看起來也很心酸,怎樣心酸,一間文創產業進來,大部分是一間傳統的中藥材行,要不就是南北貨的商店要關門。

[建築師
呂大吉]
它原來的屋主是承租做中藥行,修好以後,其實我了解大概屋主還是會再出租,但是就不特定是什麼行業這樣。

迪化街上的老屋陸陸續續修復,這間正在施工的老屋,是建築師呂大吉手上的案子,長期在當地修復老屋的他,對這裡有深刻觀察。

[建築師
呂大吉]
在這一兩年來,文創業者進駐非常地多,甚至於可以說大概每個月增加一家,這其實是有它背後就是說整個,我想大概第一個就是說大稻埕現在這議題很熱,另外一個部分是,原來當地的傳統產業,它有一點沒落了,所以這些修好的房子,他們付不起那麼高的租金了,那一些文創店他們進來,他們租了這個房子,裡面就是大家去共享這樣的空間,去分攤這個租金,所以未來這個趨勢,應該會越來越多文創店進駐到整個街上來。

文創店家在迪化街上的版圖不斷擴張,不少人為傳統歷史街區的蛻變而感到欣喜,但也有人憂心是否過度改變老街區的紋理。

[建築師
呂大吉]
如果整條街區都變成文創的話,那這個街區原來的特色就被改變掉了,那我們也很擔心這個趨勢,那就跟三峽、跟大溪可能就都一樣,原來來這裡看南北貨、年貨,或者是布、中藥、南北貨,原來的這些產業其實都非常有特色的。

[南北貨店家第二代
周家安]
這些年來尤其像我們剛剛講這些創意產業進來之後,很多像爸爸他們這年紀輩的,他就說,現在的迪化街不是以前的迪化街,那,這是在心理層面啦,對我們來講,以前的迪化街我們也從小的時候就看到,那你要現在面臨的可能是,「現在的迪化街」或是「未來的迪化街」,今天我沒有能力去改變這個大環境,所以我只能想辦法去適應,那去適應,或許,或許哪一天我也不適應的時候,我就也是會,尤其經營上可能就離開迪化街也不一定。

隨著文創店家進駐熱潮,迪化街上的店鋪租金跟著上漲,本來就已經營不易的南北貨店家,少部分也被迫遷移或歇業。

[林家祖厝家族代表
林正欣]
南北貨(店家)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房子),你租不起,這個十幾萬,你來租的話,你生意根本沒有做到那些啊,平時你來看,小貓兩三隻而已,禮拜天禮拜六還比較多人,所以有辦法的,沒辦法的老早就搬出去了,現在留下來的,都是自己的。

[南北貨店家二代
周家安]
確實這兩年來,在這邊的房租確實就是,也因為這些文創的帶來的這些衝擊,然後把迪化街房租的租金增高,有時候我們在講,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對,房租高了之後,這些人他生存不下去為什麼,他產品的利潤結構可能不足以應付這個房租。

首批進駐迪化街打造文化街屋之一的,咖啡店老闆盧郭杰和,卻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觀察。

[咖啡廳主人
盧郭杰和]
其實迪化街的能量很強,怎麼講,就是這邊的房東,他們是挑產業來租的,他不會為了一點點的錢,然後隨便地就租給了一個,只是為了要賺錢來這邊的行業,甚至於他會去觀察你的行為跟你到底想要做什麼,我的看法是,一個區域它的經濟會自己慢慢地集結它所適合的產業,當到達一個飽和的程度的時候,其實你也不用太擔心,好的就會留下來,不好的就會被淘汰,那所謂好的不好的分際在哪裡,就是它是一個健康的、它是有成長的,就它的收入是有成長,它的經營是朝正向發展的,它不是來炒短線的,所以我們一開始並沒有想到,會變成像現在這樣子熱絡的一個情況,我們只是想要把精品咖啡帶來這邊跟大家分享而已。

面對老屋再利用是否過度商業化的質疑,六年前就在台南推動「老屋欣力」的,古都保存再生基金會認為,應該把焦點放在經營方向以及與社區互動上。

[古都保存再生基金會
執行長 顏世樺]
在舊房子的使用,所謂商業化的擔心應該是說,他們透過舊房子在經營,可是他們並沒有呈現原來舊房子的特質,或者是,可能短線的炒作,譬如說他可能很短期地弄起來,跟風然後賺了錢,他們並沒有往太長遠的經營方向去想,過分商業化的問題,就是端看它有沒有持續地經營這個空間,然後跟周邊環境有沒有什麼衝突,對社區來講有沒有互動,我覺得那個是比較我們關注的。

這棟台南公會堂旁的「柳屋」,是西元一九二九年時,日本人柳下勇三設立的料理食堂,全木造日式建築保存相當完整,一年半前,由古都保存再生基金會董事葉東泰接手經營,開設古色古香的茶館,除了讓人喝茶、用餐外,葉東泰更希望透過茶會讓人深入認識台南。

<這個叫做聞香杯,所以這個等一下別用來喝茶,所以茶倒到這杯的時候,我們倒到這杯裡面,這杯叫做飲杯。>

這裡也接受預約教人認識茶道,這天教學對象是一群幼兒園小朋友。

[古都保存再生基金會
董事 葉東泰]
有一群小朋友要來體驗喝茶,在老房子裡面可以喝什麼茶,他們也是一樣,都是台南人,可是都還很小,不知道台南到底有什麼好玩,我覺得我們有機會就盡量去介紹。

[幼兒園老師
許秀鈴]
認識茶茶道跟茶的種類、茶的文化,也讓孩子去體驗一下茶的歷史、就是一個方式這樣。

面對過度商業化、炒作房地產的負面聲音,早在二十幾年前就改造老屋經營複合式茶飲店的葉東泰,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古都保存再生基金會
董事 葉東泰]
很多人同時把這個老房子建設起來,建設的過程就產生很多所謂的觀光效益,這個效益變成台南市的一種特色,我覺得這個很好,對於外來者想要運用這樣的商機,來作為他賺取利益的一種方法,這個也沒辦法去抑制,我們一方面真的也高興,一方面也擔心,萬一屋主不再租房子給我們的時候,更商業化的可能是會有的,因為成本大家都變高了以後,他在做運用的過程,就不得不朝商業的目的去想像。

[古都保存再生基金會
執行長 顏世樺]
當在這種狀況下還是有人去經營的話,你就可以想見,他為了維持他或平衡他這個中間的,怎麼講,他就會想辦法去獲益嘛,獲益要不是壓低他投入的成本,要不然就是提高他的利潤,如果他壓低成本,譬如說對房子的使用是用一種比較短暫的、可以過得去就好的方式,將來對這個房子的後續再利用,當然是不好的,甚至於有些會危害到公共安全,這也不是好的。

喜歡老屋質樸溫潤,而租下老屋做文創小店咖啡廳的年輕人,也擔心文創老屋熱,帶來投機者,也帶來傷害。

[文創店家
李威萱]
如果是喜歡老房子的人,要用心去了解老房子它本身的狀態再去照顧它,我覺得跟照顧小朋友或老人是很像的,你要相處、要照顧,你才知道它適合什麼東西,而不是來,發現可能生意沒那麼好,可能維護上需要很多精神,你的熱誠退了,你又走掉了,又給另外一個人進來,其實對這些歷史資源傷害性會很大。

[文創店家
廖錦逢]
大家很害怕一件事就是,當這個城市活絡起來之後,當然會有很多是投機者嘛,我們比較擔心害怕的其實是外來文化的入侵,它帶來的可能是台北市的文化,就台北市的消費,台北市的商業空間結構,那其實,一來說它是一個新的刺激進入,二來其實它也會改變整個城市,生活習慣跟認知其實會有差距的。

究竟老屋除了開設文創小店、咖啡廳、茶館等等的商業性使用外,有沒有可能回歸到原始的住家功能?李威萱和徐婉婷這對夫妻不止租老屋開咖啡廳,也住在老屋裡,樓下一角當作男主人的畫室,客廳則布置得懷舊風十足。

[文創店家
徐婉婷]
就像我們自己住的,自家住的兩間老房子也是這樣子(有天井),就是冬暖夏涼,就是讓我們還是願意一直一直住在老房子裡面,縱使說它有時候比較潮濕,或是有壁癌的問題,但是它還是有很多地方吸引我們。

[古都保存再生基金會
執行長 顏世樺]
就我們所知是有,而且有很多人在找,很多人想說,有ㄧ些就喜歡舊房子比現在的房子更溫潤的感覺,或是更自然的感覺,或者更親近的鄰里關係,很多人是在找一些舊房子重新整理成住宅,這是有的。可是我們一般人來講或者所謂的消費者看到,大概是比較做為公共使用,就是商業使用的部分。

過去人們總是摒棄老舊城市裡的老房子,喜愛居住在嶄新時尚的新屋,不過這幾年,文創小店經營者將老屋的在地歷史文化價值再度彰顯,成為注目焦點,也讓人看到老屋的價值與美好。

[古都保存再生基金會
執行長 顏世樺]
以前會擔心空房子治安、衛生的問題,現在可以獲得改善,然後對市中心區的發展來說,至少人會進來,進來如果大家是喜歡這種舊市區的氣氛或是環境特質,將來它就面臨別的縣市遇到很多開發跟保存之間的壓力,它自然就會有一些紓解的可能,然後會有新的想像,更長遠來講,這個城市如果能夠持續發揮這樣的特質,或許這個城市會跟其他的城市很不一樣。

人,才是老屋經營的最核心價值,經營者要懂得老屋的先天限制,和它相處、對話,才有機會找到老屋的各種可能性;若能細緻且深刻對待老屋,勢必能產生動人且美好的生活,維護一個城市獨特的文化風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