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後一位文面國寶林智妹辭世 享耆壽100歲
全國最後一位文面國寶Ipay Wilang(林智妹),今晚6點10分過世,享耆壽100歲。(田貴實提供)
全國最後一位文面國寶林智妹辭世 享耆壽100歲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Qxteoz
2022/06/18 19:54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文面是泛泰雅族重要的文化傳統,然而耆老凋零,全國最後一位文面國寶Ipay Wilang(林智妹),這幾年都住在新北由大女兒照顧,然因病危,昨由救護車送回老家花蓮卓溪鄉山里部落、並於傍晚6點10分離世!享耆壽100歲。花蓮縣文化局、卓溪鄉公所都表示,將全力協助家屬後續治喪事宜。
從事文面傳統研究、保存多年的太魯閣族文史工作者田貴實說,家屬最後曾徵詢他意見,他深切建議「一定要送回山里,要回家!」得知國寶阿嬤是在家嚥下最後一口氣,他的心情十分沈重並悲痛,直說「30年責任已了」。
文面國寶林智妹是賽德克族人,依官方戶政資料記載是1922年出生。文面傳統研究者田貴實說,林智妹國寶和他的母親是同一年出生,都出生在秀林鄉陶賽,不過林智妹本人曾表示,她10歲才報戶口、登記為1歲,因此實際年齡比戶政登記年齡更大,至少應有9歲或10歲差距。
泛泰雅族系的泰雅、太魯閣族、賽德克族男女都文面,是代表男子、女子榮譽及責任的象徵,在日治時代因日本政府曾打壓文面文化,當年曾讓許多已文面的族人抹去文面,文面傳統也隨之逐漸式微
文史工作者田貴實30多年來為文面耆老的福祉及文化保存奔走,並出書紀錄這群「文面國寶」的身影,竭盡所能將國寶們的世紀容顏記錄下來,在他爭取下,花蓮縣文化局2016年將最後的文面國寶共6人登錄為「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然而這幾年國寶們因年紀大、身體狀況不好,逐一離開人世,為了讓政府重視文面國寶,去年更努力促成總統蔡英文親訪最後一位文面國寶林智妹家中,關心她的生活起居。
文面國寶林智妹這幾年住在新北,由大女兒林朝花照顧。媳婦蘇利花說,原本母親住在卓溪由她照顧,後來為了就醫方便,搬到台北由大姐照顧。她說,母親有慢性病、心臟病等,這幾天母親身體不太舒服,送長庚醫院土城分院治療。
田貴實說,文面國寶林智妹由土城由救護車送回花蓮,是在傍晚約5點返回山里部落的老家,並於傍晚6點10分嚥下最後一口氣,看到老人家能夠平安回到故里才離世,一方面欣慰、卻又悲痛落淚,泛泰雅族的文面文化最後一位國寶就此離開,由於人在北部開會,將在明天到趕回花蓮探視。
文面國寶林智妹是全國最後一位泛泰雅族的文面長輩,蔡英文總統曾於去年親自拜訪,問候生活起居、健康及長照情況。(總統府提供)
全國最後一位文面國寶林智妹阿嬤,今天傍晚送回卓溪鄉山里部落的老家,並於晚間6點10分過世。(田桂花提供)
全國最後一位文面國寶林智妹辭世 享耆壽100歲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Qxteoz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FireShot Capture 194 - 全國最後一位文面國寶林智妹辭世 享耆壽100歲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news.ltn.com.tw


愈來愈多排灣族年輕人將祖先的印記紋在身上,保存傳統刺紋文化。(潘建志攝)
把祖先印記穿上身,排灣、魯凱族年輕人重振紋手紋身文化 - 生活 - 中時 https://bit.ly/3tCdVi3
愈來愈多排灣族年輕人將祖先的印記紋在身上,保存傳統刺紋文化。(潘建志攝)
電影《賽德克巴萊》中賽德克族的紋面讓人印象深刻,泛泰雅族系的紋面文化是台灣原住民刺紋文化中最著名的。其實南台灣的排灣族及魯凱族也有紋手及紋身文化;目前有一群年輕人決心將祖先紋樣刺在身上手上,希望保存文化印記。
根據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出版的《排灣族佳興部落手紋圖錄》指出,女子紋在手背、手腕兩側及內側,男子則紋在後背、手臂及胸部。紋樣代表了階級及家族關係,男性紋樣亦會展現戰功、英勇事蹟等。
屏東春日鄉古華部落27歲的周凱尉出身頭目家族,2年多前花了8天時間,在雙臂及胸口上紋身。他說,雙臂上有百步蛇紋,仿齒紋象徵一格一格的田地,波形紋象徵河川,代表頭目掌管部落山川土地;胸口的人形紋則是家族圖紋,專屬於頭目家族。
周凱尉說,他為了學雕刻上網蒐尋傳統圖紋,發現台東金峰鄉新興村宋海華,以排灣族傳統「拍刺」方法為族人紋身。因奶奶媽媽都有紋手,他認為文化必須傳承,雖然有長輩認為他太年輕未來可能後悔,要他結婚後再紋,但他仍毅然決然紋身。
他說,宋海華非常嚴謹,並非來者不拒,不斷詢問相關細節,經審核研究後,確定其身份和圖紋相符,才願意幫他紋。紋身之後,常有陌生人詢問,他也很樂意解釋圖紋的意義,讓更多人認識排灣族文化。
37歲的祖祖樂之前在紐西蘭讀書時,發現毛利族同學都有紋身,回到台灣後,決定在手上紋上魯凱族外公的家族手紋。因家族紋樣沒留下資料,只有一些模糊的照片,她進行半年田調,憑著耆老的印象手繪出來,才順利完成美麗的手紋。把祖先印記穿上身,排灣、魯凱族年輕人重振紋手紋身文化 - 生活 - 中時 https://bit.ly/3tCdVi3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日治時期排灣族原住民女子舊照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日治時期排灣族恆春下原住民女子舊照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日治時期排灣族kabiyan社原住民女子舊照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日治時期排灣族pabauba原住民及家屋舊照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排灣族婦女有紋手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文化部長探視「紋面國寶」 將出專書

2016-04-20

〔記者蔡政珉/泰安報導〕文化部長洪孟啟昨天在立委高金素梅、苗栗縣長徐耀昌和泰安鄉長劉美蘭陪同下,前往泰安鄉探視泰雅族兩位紋面國寶簡玉英和柯菊蘭,洪孟啟表示,將為全台六名紋面國寶出專書,並藉由昨天造訪表達對紋面國寶的重視和敬意,也聽取國寶在生活上的需求和所需照顧。兩位紋面國寶見到洪孟啟等人來探視,也高興地唱起泰雅古謠表達感謝之意。

  • 文化部長洪孟啟(左)探視泰雅紋面國寶簡玉英。(記者蔡政珉攝)

    文化部長洪孟啟(左)探視泰雅紋面國寶簡玉英。(記者蔡政珉攝)

  • 文化部長洪孟啟(左一)探視泰雅紋面國寶柯菊蘭。(記者蔡政珉攝)

    文化部長洪孟啟(左一)探視泰雅紋面國寶柯菊蘭。(記者蔡政珉攝)

啟動長照醫療機制

洪孟啟說,目前文化部和衛福部合作,針對紋面耆老包括簡玉英、柯菊蘭和花蓮縣四位太魯閣族、賽德克族的國寶,啟動長照醫療機制,未來只要國寶有需求,將由當地參與衛福部的醫院派出醫護人員,到耆老家中負責醫療照顧。

簡玉英 高齡百歲拔雜草

居住在大興部落的簡玉英雖然已經高齡一百歲,但是身體硬朗,有空還會在家裡周遭拔雜草,她也跟來訪的洪孟啟等人有說有笑,不過她因把助聽器搞丟,害她「聽得很吃力」。洪孟啟也當場允諾由文化部負責為她再買一副。

柯菊蘭 幽默開朗身體佳

洪孟啟一行人轉往梅園部落訪視另一位國寶柯菊蘭,高金素梅曾多次探視柯菊蘭,見到柯菊蘭身體狀況比以往還好,開心不已。眾人聊到簡玉英的聽力問題,柯菊蘭則打趣地說:「簡玉英耳朵聽不太到,但是我不能走」,幽默開朗的態度,讓在場人士笑聲不斷。

高金素梅說,她曾在立院質詢時,要求政府正視紋面耆老,很高興洪孟啟特地南下探視,了解他們實際的需求。洪孟啟說,在泰雅族中可以擁有紋面榮耀,代表是有德的女性,在原住民社會具相當地位,所以他代表國家南下到兩位國寶住處致敬。

洪孟啟表示,將針對原住民的無形和有形資產於二十七日修訂文資法進一步保障,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將與苗栗縣、花蓮縣政府合作,將針對六位紋面國寶,推動「紋面傳統與紋面耆老保存維護計畫」,將進行耆老口述與拍攝的紀錄,預定十一月出版專書,介紹耆老的生命故事,和紋面文化的價值。

台東縣排灣族紋手人瑞「鳩谷」阿嬤,日前病逝,留下美麗印記,排灣族紋手婦女逐漸凋零,族人親友哀慟。

 中央社17日報導,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階級,從紋路可以看出婦女是否貴族、頭目家族,以及擁有的財富等。

 另外,紋路也是婦女純潔的象徵,只有貞潔的少女在成年前才能紋手;刺完後,婦女才可以從事社會活動,結婚後受到尊重。少女忍痛紋手,也代表著婚後勤勞肯吃苦。

 目前在台東縣金峰鄉排灣族僅有3名紋手人瑞,「鳩谷」阿嬤走了,又少一位,親友、族人哀慟。

 嘉蘭村族人說,「鳩谷」VUVU(排灣族語,老長輩之意)離世,不僅帶走紋手傳統的瑰麗,也使得部落在文化傳承上少了一本寶貴的活字典,真的很感恩老人家給了他最好的人生指南。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再失紋手人瑞 排灣族人哀慟

【中央社╱台東縣17日電】
2014.06.17 07:18 pm

台東縣排灣族紋手人瑞「鳩谷」阿嬤,日前病逝,留下美麗印記,排灣族紋手婦女逐漸凋零,族人親友哀慟。

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階級,從紋路可以看出婦女是否貴族、頭目家族,以及擁有的財富等。

另外,紋路也是婦女純潔的象徵,只有貞潔的少女在成年前才能紋手;刺完後,婦女才可以從事社會活動,結婚後受到尊重。少女忍痛紋手,也代表著婚後勤勞肯吃苦。

目前在台東縣金峰鄉排灣族僅有3名紋手人瑞,「鳩谷」阿嬤走了,又少一位,親友、族人哀慟。

嘉蘭村族人說,「鳩谷」VUVU(排灣族語,老長輩之意)離世,不僅帶走紋手傳統的瑰麗,也使得部落在文化傳承上少了一本寶貴的活字典,真的很感恩老人家給了他最好的人生指南。

【2014/06/17 中央社】

手紋會隨著身體的狀況而改變它的顏色,手紋不只是身分象徵也是健康的象徵。

女生刺紋手的時期,大約是第一次好朋友來的時候。紋手的第一個步驟是紋線,是先用椰子跟刀子畫出血路,然後刺的時候是跟著血路走,最後在用鍋子燒焦後外面的黑炭,將它們刮下來和水豁在一起,趁著血還沒凝固讓它著色。而且它非常的痛,因為很像在傷口上灑鹽一樣,而且不旦不能碰到水,也不能將手彎曲。

一個月之後刺青的傷口才會慢慢消失,如果不小心發炎的話,必須用杉溪(一種植物,長在河邊,黑色的可以吃的,吃起來甜甜的,開的是白色的花,目的是用來消炎用的)來處理。

手紋的掛鉤( Vadim )的意思是用來掛獵物的,是當家頭目才有的,是具有傳統領域的家族才有的,村民都可以去傳統領域打獵,但是獵到山豬或山羌要將腿給頭目,如果獵到鹿,則要將鹿角跟鹿鞭給頭目,就等於是頭目的貢稅。而鹿鞭主要是用來賣給平地人的,鹿角是賣給荷蘭人的,通常用來換取布料,所以漢人非常早就知道這裡。

紋手的圖樣有幾個主要的樣式跟規定。百部蛇的脖子,是生命旺盛的象徵。先畫兩條線再畫直線,代表一排一排的嫁屋,兩列中間代表著他們的河川,這就代表部落以及傳統領域。
太陽圖案是在四個指節的地方,中間的圓是太陽而旁邊的是餘暉光芒,是當家頭目才有的。
手指上的人形圖是表示有管理百姓的權力,很像是村民在跳山地舞的感覺。其中頭目與大頭目的手紋不同的是太陽圖案的光芒還有居民的人形圖,大頭目的光芒是十字的,人型圖也多了一些線條,而且大頭目的手,也有代表部落及傳統領域的圖案,拇指則代表權力。

其中頭目有分成四種:最大的頭目擁有山川、河流、土地、部落、守獵區、管理百姓的權力;其次的頭目擁有土地沒有守獵區;再另一種頭目是有管理人的權力,但沒有傳統領域;第四種就是流浪的(家傳頭目),由於日據時代的時候,被抓離自己的部落,所以沒有管理的能力也沒有傳統領域。

說故事的雙手-排灣族美麗的紋手

2011年4月24日 15:34

vuvu的紋手圖案vuvu的紋手圖案

日前在賓茂家訪時遇見養成玉VUVU坐在家屋前曬太陽時上前跟他寒喧,看見vuvu的手紋,

vuvu是賓茂馬拿尼開(mananigy)第二代頭目,現年90幾歲,金峰鄉內僅存紋手的有三位女VIUVU分別於嘉蘭村及正興村各一位。

賓茂馬拿尼開(mananigy)第二代頭目養成玉vuvu賓茂馬拿尼開(mananigy)第二代頭目養成玉vuvu

vuvu的紋手圖案vuvu的紋手圖案

vuvu養成玉的紋手圖解vuvu養成玉的紋手圖解

----女孩為何要紋手--------------------

紋手的習俗對排灣族而言,不僅是美的表現,更是貴族階層的象徵性特權。

其次是父母珍愛子女的表現,紋手原是貴族階層才有的特權,平民階層需要付出相當的珍貴寶物為代價,來向貴族交換紋手的權利,同時必須宴請部落的人以取得大家的認可。因為紋手有助於提昇個人的社會地位,可以嫁給階層地位較高的人。

由於排灣族重視長女,因此長女常是優先得到如此寵愛的孩子,往往也是家中唯一得到此一特權的孩子。

另外,也是重視少女貞潔價值觀的表現,如同泰雅族的紋面,要紋手的少女必須是處女,否則紋手將會失敗,因此紋手少女在族人的看法中是很好的、有德性的女孩。每一個忍痛在手背上刺紋的女性,表示她們婚前純潔、婚後勤勞吃苦,所以紋手是尊貴榮耀的象徵。

資料照片:攝於日治時期資料照片:攝於日治時期

---紋手的方式--------------------------------

手紋會隨著身體的狀況而改變它的顏色,手紋不只是身分象徵也是健康的象徵。

女生刺紋手的時期,大約是第一次好朋友來的時候。紋手的第一個步驟是紋線,是先用椰子跟刀子畫出血路,然後刺的時候是跟著血路走,最後在用鍋子燒焦後外面的黑炭,將它們刮下來和水豁在一起,趁著血還沒凝固讓它著色。而且非常的痛,因為很像在傷口上灑鹽一樣,而且不旦不能碰到水,也不能將手彎曲。

一個月之後刺青的傷口才會慢慢消失,如果不小心發炎的話,必須用杉溪(一種植物,長在河邊,黑色的可以吃的,吃起來甜甜的,開的是白色的花,目的是用來消炎用的)來處理。

 

紋手的匠師正在給女子紋手紋手的匠師正在給女子紋手

---紋手圖案的意涵--------------------------------

紋手的圖樣有幾個主要的樣式跟規定。百部蛇的脖子,是生命旺盛的象徵。先畫兩條線再畫直線,代表一排一排的嫁屋,兩列中間代表著他們的河川,這就代表部落以及傳統領域。

太陽圖案是在四個指節的地方,中間的圓是太陽而旁邊的是餘暉光芒,是當家頭目才有的。

手指上的人形圖是表示有管理百姓的權力,很像是村民在跳山地舞的感覺。其中頭目與大頭目的手紋不同的是太陽圖案的光芒還有居民的人形圖,大頭目的光芒是十字的,人型圖也多了一些線條,而且大頭目的手,也有代表部落及傳統領域的圖案,拇指則代表權力。

其中頭目有分成四種:最大的頭目擁有山川、河流、土地、部落、守獵區、管理百姓的權力;其次的頭目擁有土地沒有守獵區;再另一種頭目是有管理人的權力,但沒有傳統領域;第四種就是流浪的(家傳頭目),由於日據時代的時候,被抓離自己的部落,所以沒有管理的能力也沒有傳統領域。

本文引用http://www.ucute.com.tw/paiwan/index.aspx?act=article&aid=96195859

排灣族紋身花紋的圖騰排灣族紋身花紋的圖騰

---紋手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條百步蛇吸收日月精華跟太陽生了一個蛋,

百步蛇雖每日以檳榔為食,但還是專心的孵育蛋,就從蛋中孕育出的一個女子。

 

有一天有位非常優秀的獵人在山林間打獵時遇見了一位非常美麗的女子,眼看天色已漸暗,

他怕這女子入夜後留在山裡會有危險,便想邀請她一起回部落,可是這女子一句話也不回答,

他見這女子不願與他回去,便為她搭起一座棚子、生火,使她可以安身,不會遭受毒蛇猛獸的攻擊。

男子回家後就跟母親提及此女子及她想邀她入村的想法,母親覺得不妥,

因為不知道這個女子是人是妖或是山林間的某個靈變得,於是想了個辦法與兒子一起前往想試驗她,

男子的母親藉故說要替女子更衣沐浴,以便帶她回家,正當要替她脫衣服時,

天空一瞬間暗了下來,還雷聲大作,而太陽的餘光應在女子的背上,

右肩有太陽的圖案左肩有杵臼的圖案,而杵臼上面有百步蛇的圖案,

男子的母親立刻用衣物蓋住女子的身體,便說隔天再來迎娶她。這女孩了解他們的來意,

唱歌祈求說,巴不得我有十個隨從有一棟宅子,宅子門前有大樹,大樹上面有鞦韆,

有上村的居民有下村的居民,還要有狗在村裡吠叫,每戶有炊煙昇起,一下子她說的那些就全部都實現了,

這就是他們所稱的gi s nai就是施法的意思,於是隔天便浩浩蕩蕩的來迎娶這名女子,

在他們來迎娶時,女子便坐在用琉璃珠串成的鞦韆上等著這些迎娶大隊。

 

由於女人不能太誇張的說話,所以就將身分背景紋在手上,以便到別的地方,

就不會像這名女子一樣被做驗明正身的動作。

 

排灣族男子的紋身花紋排灣族男子的紋身花紋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消失中的印記 台灣文面族群特展

賽得克族文史工作者田貴實展示族人用來文面的工具。(賴瑞/大紀元)
2015-03-20 00:16:43

【大紀元2015年03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瑞台灣台中報導)台中市政府原民會19日於原住民綜合服務中心,舉辦「消失的文面——田貴實台灣文面族群特展」開幕茶會,作者田貴實親臨導覽解說,並進行一場文面文化講座,有來自全台各地的原住民耆老參加,場面溫馨感人。
本次展覽展出賽得克族文史工作者田貴實先生15年來所拍攝的文面照片20幅,田先生表示,從小跟在祖母身邊,對祖母臉上的刺青再熟悉不過。有一回唸國中的孩子與同學打架,孩子質問「同學罵我是番、是流氓,因為曾祖父母臉頰上的文面就像黑社會老大的刺青」,讓他驚覺該是讓世人了解族人文化、為時代做見證的時候,於是他背起相機,走遍全台灣各個部落,歷經被排斥、被奚落、被狗追逐的窘境,終於為即將消失的文面國寶留下歷史的見證。

台灣文面族群有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得克族與賽夏族等四族,文面的功能為辨別族群、成年象徵、表彰個人英勇事蹟、美觀與避邪或死後通往靈界作為識別象徵等意涵,是原住民生命禮儀不可缺的一部分。全台文面老人從最多的300多人,至今只剩下5人,年紀最輕的已有96歲高齡,世人如何從消失的臉譜,放下對文化的偏見,去理解與欣賞異族文化之美,實在刻不容緩。

「田貴實文面族群特展」於台中市大雅區原住民綜合服務中心 (仁愛路69號) 展出,展期到4月30日止。

----------------------------

國寶也能結婚 台大迎娶排灣族祖靈柱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中央社 國寶也能結婚 台大迎娶排灣族祖靈柱

(中央社記者陳葦庭台北12日電)今年3月被文化部指定為國寶的「佳平舊社金祿勒頭目家四面祖靈柱」,今天起正式嫁進台大人類學博物館,確立和部落間的結盟關係。

國寶也能結婚!台大人類學博物館今天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國寶婚禮」,由台大校長楊畔池代表,文化部見證,依排灣族古禮將「佳平舊社金祿勒頭目家四面祖靈柱」娶進門。

這場婚禮有80多位排灣族人北上參加,依循排灣族古禮進行,包括頭目家族婚禮才會見到的「盪鞦韆」儀式與陶壺、琉璃珠等傳統聘禮,及各種儀式食物,務求循禮、精簡而隆重。

文獻記載,頭目舊家屋內有四或五支祖靈柱,分別代表男女祖先,這件國寶祖靈柱留在人類學博物館典藏後,部落族人會在部落另外複製一件祖靈柱,並將祖靈迎回部落。

台大人類學博物館說明,這次迎進門的祖靈柱,是家屋的側柱,除了罕見的四面造型外,每隻手更有六根手指,根據部落耆老口述歷史,認為這件祖靈柱應該是名為Muakai的女祖先。

台大人類學博物館說,這件「佳平舊社金祿勒頭目家四面祖靈柱」約於80年前日本時代,進入台北帝大典藏。

台大表示,今年3月文化部指定其為國寶後,人類學系和佳平部落皆慎重看待此事,因此依照部落族人期待,正式舉辦一場「國寶婚禮」,不僅和部落建立更動態的結盟關係,也讓文物留在博物館受到更妥善的維護。1040912

--------------------

遺憾!苗栗縣最後文面國寶柯菊蘭病逝
分享遺憾!苗栗縣最後文面國寶柯菊蘭病逝到Facebook分享遺憾!苗栗縣最後文面國寶柯菊蘭病逝
苗栗縣最後文面國寶柯菊蘭逝世。(資料照)
2019-09-14 10:49
〔記者蔡政珉/苗栗報導〕居住在苗栗縣泰安鄉的苗栗最後一位文面國寶柯菊蘭女士,自5月開始因肺炎送醫治療,期間多次進出加護病房,苗栗縣政府與泰安鄉原住民縣議員黃月娥證實,柯菊蘭已於今(14日)清晨6點6分逝世,享耆壽97歲。
柯菊蘭生前接受訪談時曾說,「我們是真正接受過傳統泰雅文化生活的人,身為老人我只能說你們會寫字的年輕人,一定要將傳統的gaga用文字記錄下來,不要忘記泰雅傳統的gaga。我們走了就沒有文面人,未來的子孫將一代一代的出生,如果沒有文字記錄傳統的gaga,那你們就會像漢人一樣分不出是泰雅人了。」顯現柯菊蘭對傳統文化消失的憂心。
苗栗縣原民事務中心表示,柯菊蘭登記為1923年出生,但族人曾說柯菊蘭晚報戶口至少5年,所以實際年齡可能超過百歲。
苗栗縣長徐耀昌則說,對於柯菊蘭女士因病逝世,非常惋惜,將全力為苗栗縣最後一位文面國寶做最好的協助,順利走過彩虹橋,回歸祖靈懷抱。
傳統泰雅族文面,男性主要在前額及下顎中央刺上縱紋,女性則是於前額中央刺縱紋,另外再由耳根經兩頰後至兩唇中央上刺斜紋,最後交會於兩唇中央到下顎上方。
黃月娥說,聽聞長輩口述,傳統泰雅族人文面代表一種責任和得到認同,更是一種榮譽。若是男性文面,代表擁有保衛族人、長於狩獵的象徵;由於泰雅族傳統織布程序繁複,且織布、編衣代表守衛著家庭,若是女性文面,代表泰雅族女性織布能力超群。
黃月娥指出,聽聞耆老流傳,以前的泰雅族人必須文面後,才能論及婚嫁,不過這項傳統文化在日本統治期間被禁止,逐漸失傳,顯得更為珍貴。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2018年2月-目前全台文面耆老僅剩花蓮縣籍、移居台北市的林智妹及苗栗縣籍的柯菊蘭等2人


Facebook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日治時代哦卡桑和友人在屏東公園三地門石板屋前留影,前面盛裝者是排灣族小姑娘有料(收費)陪照。

 


文面國寶林智妹 中和區長端節探視
2019-06-07 09:33
https://is.gd/cGDRUM
百歲的林智妹為來訪者簽名留念。(中和區公所提供)
https://is.gd/cGDRUM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全台碩果僅存的賽德克族文面長者林智妹現居住於新北市中和區,中和區長賴俊達為表達敬意,在端午節會同中正里長呂嘉原等人前往探視並致贈禮品及禮金,林智妹雖然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仍精神奕奕地與大家打招呼,並且簽名送給賴俊達。
賴俊達探視文面國寶林智妹。(中和區公所提供)
賴俊達說,「文面文化」為台灣原住民族重要的傳統表徵,具傳統性、文化性與典範性,遺憾隨著時代變遷,傳統原住民文化也面臨傳承危機,精神文化保存需要重視及延續,他要向林智妹表達敬意並致贈慰問金,祝福她健康快樂。
林智妹現與女兒林朝花一起住在中和,林朝花說,林智妹曾歷經霧社事件,5歲時於額頭上紋上圖騰,15歲時續將圖騰紋在臉頰左右側,但遭當時日本軍官禁止,只好將額頭文面去除,現今依稀能見林智妹額頭上有些許留下的顏色痕跡。
泛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泰雅族)的傳統習俗中,凡刺有文面的族人,死後靈魂才能經祖靈同意跨過彩虹橋,前往祖靈的樂土,得以安息。所以文面的習俗傳統對於泛泰雅族人來說,除了象徵族群認同、身分、能力外,也代表整個泰雅文化的精神。 https://is.gd/cGDRUM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文面國寶陳清香99歲逝世 全台僅存2人 
 分享文面國寶陳清香99歲逝世 全台僅存2人到Facebook 分享文面國寶陳清香99歲逝世 全台僅存2人到Line 分享文面國寶陳清香99歲逝世 全台僅存2人到Google+
前文化部長洪孟啟在文面國寶陳清香在世時,曾與立委、縣議員及花蓮縣政府局處首長等人前往探視。(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2018-02-23 18:48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苗栗縣高齡103歲的文面人瑞簡玉英上月中旬才剛逝世,居住在花蓮秀林鄉的99歲太魯閣族文面國寶陳清香,今晨也在睡夢中辭世,讓各界深感不捨,家屬預計3月3日舉辦追思會;目前全台僅存2名文面國寶。
繼簡玉英過世後,全國文面長者僅剩居住在苗栗縣的泰雅族柯菊蘭、花蓮縣的太魯閣族陳清香及賽德克族林智妹等3人,其中最年長的陳清香(太魯閣族名Ipay Haron)今晨零時10分辭世,帶著榮耀的文面印記,通過彩虹橋與祖靈相會,享嵩壽99歲。
陳清香近10多年來長期臥床,平日由么女陳貴珠辭去工作返鄉照顧,和孫子、孫女共享天倫之樂。陳貴珠表示,上月母親曾因身體不適入院治療,已略為好轉,還在各界探視時神采奕奕地聽著眾人慰問,出院後不料今晨幫母親更換尿片時,卻發現已在睡夢中安詳辭世。
花蓮縣文化局長陳淑美表示,陳清香6歲時就在額頭文上象徵榮耀與純潔的「額文」,是縣內在民國98年登錄「文面傳統」的文化資產保存者,同時也是全台碩果僅存的文面國寶之一。
她說,隨著歲月流轉,文面耆老逐漸凋零,讓各界深感不捨,對於陳清香辭世一事,將會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及花蓮縣原住民行政處全力協助喪葬事宜,盼能減輕家屬負擔,並表達政府重視關懷之意。
家屬預計3月3日上午9時在山廣教會(秀林鄉景美村加灣2號)舉行陳清香追思禮拜;目前全台文面耆老僅剩花蓮縣籍、移居台北市的林智妹及苗栗縣籍的柯菊蘭等2人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早期排灣族傳統葬禮儀式「室內葬」 蹲坐姿態放入陶甕內、頭部覆蓋銅鍋 貴族往生才有的尊榮
頭部覆蓋銅鍋 排灣族貴族往生才有的尊榮 | 地方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https://bit.ly/3qV23GK
台東縣達仁鄉台坂部落瑪拉拉佛史家族頭目吳清生日前整理祖父墓地,發現祖父頭部覆蓋圓形銅鍋,他說,小時候曾聽巫師說過,早期排灣族是室內葬,貴族家人往生頭部會覆蓋銅鍋器皿,非常珍貴,代表生前擁有財富和地位。(民眾提供)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傳真
早期排灣族傳統葬禮儀式「室內葬」 蹲坐姿態放入陶甕內、頭部覆蓋銅鍋 貴族往生才有的尊榮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108/10/25
台東縣達仁鄉台坂部落瑪拉拉佛史家族頭目吳清生,日前整理祖父墓地,發現祖父頭部覆蓋圓形銅鍋,印證了巫師說法,排灣族只有貴族往生才有資格覆蓋銅鍋。
台坂部落最近辦理遷葬工程,瑪拉拉佛史(maljaljaves)家族頭目吳清生今天說,挖掘祖父的墓地時,第一時間沒看到祖父的頭顱,卻看到一個鍋蓋,感覺很納悶,「心想,怎麼會這樣」。
仔細一看,是一個銅鍋,將銅鍋拿開後才看到祖父的頭骨。後來才想到,部落巫師曾說過,這是排灣族傳統葬禮儀式。
台東縣達仁鄉台坂部落瑪拉拉佛史家族頭目吳清生日前整理祖父墓地,發現祖父頭部覆蓋圓形銅鍋,印證了巫師說法。(民眾提供)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傳真 108年10月25日
吳清生說,小時候曾聽巫師說過,早期排灣族是室內葬,往生者以蹲坐姿態放入陶甕內,埋在家中室內,貴族家人往生頭部會覆蓋銅鍋器皿。早期銅器都是以物易物換來,非常珍貴,只有貴族使用,代表生前擁有財富和地位。
吳清生表示,除了銅器鍋蓋,還有日製的瓷碗,為了表達對祖先的敬畏,現在已把祖先物品,放入家族祖靈屋內保存,「要保留當傳家之寶,讓後世代代相傳」。
台坂部落位於大竹高溪上游支流河階,居民有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遷移而來的排灣族人,並由拉里巴、佳阿烏、加發哪額、加滿額斯4個部落組成
頭部覆蓋銅鍋 排灣族貴族往生才有的尊榮 | 地方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https://bit.ly/3qV23GK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排灣族貴族刺手文 再痛也要忍 | 綜合 | 人間福報 https://bit.ly/3eWfJOz
排灣族貴族刺手文 再痛也要忍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417501
台博館舉辦「榮耀祖紋:來義鄉排灣手文展」,開幕典禮邀請手上刺有手文的耆老黃吳百和出席。圖/高彬原
掛鉤文/第一階級專屬圖案,也就是核心貴族階級才能文的圖案。字面上的意思為可吊掛物件的掛鉤,引申代表貴族可向族人收取物稅與獻品的權利。可分為雙鉤式與四鉤式兩種類型。圖/台博館提供
【本報台北訊】什麼樣的刺青,會把祖先、土地、人民統統刺上去?排灣族女子手文上滿滿榮耀。瀕臨失傳的手文是排灣族珍貴的文化資產,在屏東縣現存手文耆老當中,來義鄉就占了近三分之二,稱得上是排灣手文耆老的「故鄉」。
六、七十年前,屏東來義鄉族人有心倡導下,趁著台灣光復後、政權轉移的短暫二年恢復女性文手。如今,當年文手的女子皆已邁入八十歲,只約剩三十人,排灣族的文手傳統再度面臨失傳。所幸年輕族群開始意識到「傳承」的重要性,開始有零星個案在取得頭目同意後刺上手文。
屏東文史工作者陳文山三年前組織義工,遍訪來義鄉出身的手文vuvu(婆婆),訪談紀錄出身來義鄉手文耆老的生平回憶。今日起至十二月六日在國立台灣博物館展出「榮耀祖紋─來義鄉排灣手文展」,呈現來義鄉手文婆婆的榮耀印記及生命故事。
痛徹心扉 責怪媽媽
高齡八十二歲的排灣族耆老李直英,回憶她十多歲時在手背上刺手文時,痛到咒罵為她刺青的親戚,甚至怪罪媽媽。
當時,二位親戚前後花了三、四天,分別為李直英的左右手刺手文,為了迴避孕婦等禁忌,必須從清晨五時開始文手。刺手文的時候,儘管她嘴巴咒罵,但「再痛也不能哭、不能動,」因為一動手背上的紋路就會花掉。
這樣的「痛」並非人人可「擁有」。在手背上刺手文是排灣族女性特有的階級象徵,必須由頭目授權才能依據出身的階級,刺上各種不同類型的手文。台灣博物館研究組組長李子寧說,排灣族的手文榮耀屬於貴族階級,平民若想文手,則可用金錢買得頭目的授權。換言之,這是富貴階級專享的。
根據二年前的統計,身為排灣族大本營的屏東縣,當時尚有三十四位擁有手文的耆老。光是來義鄉就有二十一位手文vuvu,但二年內已凋零五人。
刺手文,不僅痛,禁忌特多,相傳孕婦若是在旁觀看或接近,易使刺文傷口腐爛而失敗。八十六歲的手文婆婆李碧玉在刺手文時,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她回憶,由於誤觸禁忌竟讓手文圖案,有一半無法上色。幸好她的傷口沒有發炎腐爛。
湯瑞花回憶,刺文時還不覺得那麼痛,等抹上鐵炭灰上色後,才有刺痛的感覺。而結痂掉了再使用辣椒葉擦拭,手文的圖案就會更亮更明顯。
階級愈高 手文愈繁複
排灣族的女性刺手文,排灣族男性則刺文在上半身的胸、背及手臂上,不管文手或文身,排灣族都叫它ivecie(發音如:依福吉)。
屏東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駐館員陳文山說,來義鄉排灣族手文分五種階級,第一階級手文是頭目階級的長女專屬,最重要的特徵是靠手腕處有掛鉤文,這是象徵狩獵所得必須獻給頭目、頭目可以徵收賦稅。階級愈高,手文愈繁複。
手背上主要刺傳統領域(家族所擁有的山林、河川、道路等)、靠近手腕之處刺上象徵祖先的百步蛇菱形文樣。
頭目及貴族的女兒,手指上刺了代表貴族所統治百姓的人形文,以及象徵排灣族是太陽子孫的太陽文。若沒有百姓可統治則刺上杵臼文,以及十字形的土地文等。排灣族貴族刺手文 再痛也要忍 | 綜合 | 人間福報 https://bit.ly/3eWfJOz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排灣族的紋身文化
女性刺手文,男性在上身的胸,背及手臂上刺文,不管紋手或紋身都叫做
ivecie(發音如:依福吉)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43941065730870/permalink/3261931080598506/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南島文化遺產】屏東來義排灣族人 貴族刺手文傳承榮耀印記 再痛不能哭、也要忍〔2015-10-06〕
【南島文化遺產】屏東來義排灣族人 貴族刺手文傳承榮耀印記 再痛不能哭、也要忍〔2015-10-06〕 https://bit.ly/3kWIi0I
【南島文化遺產】屏東來義排灣族人 貴族刺手文傳承榮耀印記 再痛不能哭、也要忍    
(人間福報 2015.10.06) 什麼樣的刺青,會把祖先、土地、人民統統刺上去?排灣族女子手文上滿滿榮耀。瀕臨失傳的手文是排灣族珍貴的文化資產,在屏東縣現存手文耆老當中,來義鄉就占了近三分之二,稱得上是排灣手文耆老的「故鄉」。
六、七十年前,屏東來義鄉族人有心倡導下,趁著台灣政權轉移的短暫二年恢復女性文手。如今,當年文手的女子皆已邁入八十歲,只約剩三十人,排灣族的文手傳統再度面臨失傳。所幸年輕族群開始意識到「傳承」的重要性,開始有零星個案在取得頭目同意後刺上手文。
屏東文史工作者陳文山三年前組織義工,遍訪來義鄉出身的手文vuvu(婆婆),訪談紀錄出身來義鄉手文耆老的生平回憶。在國立台灣博物館展出「榮耀祖紋─來義鄉排灣手文展」,呈現來義鄉手文婆婆的榮耀印記及生命故事。
痛徹心扉 責怪媽媽
高齡八十二歲的排灣族耆老李直英,回憶她十多歲時在手背上刺手文時,痛到咒罵為她刺青的親戚,甚至怪罪媽媽。
當時,二位親戚前後花了三、四天,分別為李直英的左右手刺手文,為了迴避孕婦等禁忌,必須從清晨五時開始文手。刺手文的時候,儘管她嘴巴咒罵,但「再痛也不能哭、不能動,」因為一動手背上的紋路就會花掉。
這樣的「痛」並非人人可「擁有」。在手背上刺手文是排灣族女性特有的階級象徵,必須由頭目授權才能依據出身的階級,刺上各種不同類型的手文。台灣博物館研究組組長李子寧說,排灣族的手文榮耀屬於貴族階級,平民若想文手,則可用金錢買得頭目的授權。換言之,這是富貴階級專享的。
根據二年前的統計,身為排灣族大本營的屏東縣,當時尚有三十四位擁有手文的耆老。光是來義鄉就有二十一位手文vuvu,但二年內已凋零五人。
刺手文,不僅痛,禁忌特多,相傳孕婦若是在旁觀看或接近,易使刺文傷口腐爛而失敗。八十六歲的手文婆婆李碧玉在刺手文時,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她回憶,由於誤觸禁忌竟讓手文圖案,有一半無法上色。幸好她的傷口沒有發炎腐爛。
湯瑞花回憶,刺文時還不覺得那麼痛,等抹上鐵炭灰上色後,才有刺痛的感覺。而結痂掉了再使用辣椒葉擦拭,手文的圖案就會更亮更明顯。
階級愈高 手文愈繁複
排灣族的女性刺手文,排灣族男性則刺文在上半身的胸、背及手臂上,不管文手或文身,排灣族都叫它ivecie(發音如:依福吉)。
屏東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駐館員陳文山說,來義鄉排灣族手文分五種階級,第一階級手文是頭目階級的長女專屬,最重要的特徵是靠手腕處有掛鉤文,這是象徵狩獵所得必須獻給頭目、頭目可以徵收賦稅。階級愈高,手文愈繁複。
手背上主要刺傳統領域(家族所擁有的山林、河川、道路等)、靠近手腕之處刺上象徵祖先的百步蛇菱形文樣。
頭目及貴族的女兒,手指上刺了代表貴族所統治百姓的人形文,以及象徵排灣族是太陽子孫的太陽文。若沒有百姓可統治則刺上杵臼文,以及十字形的土地文等。 
掛鉤文/第一階級專屬圖案,也就是核心貴族階級才能文的圖案。字面上的意思為可吊掛物件的掛鉤,引申代表貴族可向族人收取物稅與獻品的權利。可分為雙鉤式與四鉤式兩種類型。圖/台博館提供
新聞來源  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417501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陶賽族(都達、道澤、陶塞)清領時期部分族人輾轉從霧社一帶移居到陶塞溪(花蓮天祥大沙溪)中游,1930年後陸續被移住到現今秀林鄉萬榮鄉及卓溪鄉的中央山脈山腳居住-陶賽不是一個族群,他是賽德克族都達人,不過在遷徙過程中,自稱上有轉變,為Tawsay 。那這個語群後來有一部分進入宜蘭,這群為Tausa ,後來以認同做宜蘭泰雅了。不過這兩個分支都為南投賽德克都達人分支哦!語系部分當前也是放在賽德克語中有多一個語言支系:陶賽語^_^
原本遷移分佈在環山附近做遷移據點,後進入南湖大山一帶,慢慢的往後山進入陶賽溪流域,在這裏就有分為兩支,進入宜蘭的跟往舊陶賽位置,日治時期則慢慢前往當今卓溪鄉立山村,成為在布農族區域中的賽德克人,當今有五個部落在這邊。(3) 日治時期陶賽族原住民女子舊照 - 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National Historic Monuments of Taiwan) | Facebook https://bit.ly/3P7tZFF
-----------
賽德克族 https://bit.ly/3IqOmKh
賽德克族陶賽(山里)部落傳統編織工藝
陶賽部落仍然保有傳統圖案而且技藝精湛。就技術層面而言,社區仍會使用地織機,並且保有織布過程之十四道工序的知識,從割苧麻、剝麻皮、打紗、日曬、捻紗、捲紗、紡紗、煮線、洗紗、浸漬、日曬、理線、理經到織布等。其中,理經極為重要,婦女需先算好幾針、大小、樣式,並且默記下來,才能順利完成織布。至於織布的紋路,包括平紋織、斜紋織、菱形織、花織、米粒織或浮織,耆老都還能靠著記憶製作出來。
特殊性:設色以桃紅為主,呈現系統文化,具有鮮明特色,而且布幅寬達45公分甚至60公分,難度頗高。
地方性:仍保有從陶賽溪流域延續下來的傳統,並且持續傳承,成為山里部落重要的文化。編織(tminun)傳統布(pala)不僅是生產行為,亦代表著一種生活觀、一種與土地的連結。與編織有關的Waya(宗教禁忌、道德規範和社會規則)從很早以前就開始流傳,每一位賽德克族婦女就是這項傳統的守護者。
保存團體:花蓮縣卓溪鄉山里社區發展協會具整合內部之力量,能使20至30位的老藝師承先啟後的重要性獲得發揮,同時也到學校傳授技術,將賽德克族編織技藝推廣至年輕世代。
賽德克族陶賽(山里)部落傳統編織工藝-花蓮縣文化局 https://bit.ly/3TnARAf
--------------------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 認識原住民族 - 部落介紹 https://bit.ly/3TnRf4X
部落名稱        山里部落【Tausa】
部落特色        為塞德克族在台灣最南端的聚落
所在位置        花蓮縣卓溪鄉立山村
範圍        位於豐坪溪旁南岸的緩坡上,東臨古村部落,北與下村部落隔溪對望
地理環境        山坡地
交通資訊        ●開車:經由台9線過舞鶴南下,在過三笠橋右轉鄉道直駛至山里部落
部落所屬族群        賽德克族
使用語言        賽德克語 、漢語
宗教信仰        族群傳統信仰 、天主教 、真耶穌教
部落由來        山里部落原本住在立霧溪支流陶塞溪上游的上、下梅園,隸屬塞德克族東遷的陶塞群,遷徙的時間約在兩百多年前,目前陶塞溪的舊地,已經在光復後太魯閣人所移往。
山里部落是賽德克族都達(Tuda)語群聚居的社區。1940年左右,日本殖民政府有計畫地遷散原住民部落,原本住在今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內,立霧溪支流陶塞溪上游梅園、竹村一帶的都達人乘上火車,遷居到豐坪溪上游,建立山里部落,屬卓溪鄉立山村,部落人口約七百人。
◎資料引用http://www.lsps.hlc.edu.tw/__lspspage/aw_dis_sanli.htm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 認識原住民族 - 部落介紹 https://bit.ly/3TnRf4X
紋手及紋身文化/台東排灣族婦女過去有紋手的習俗,代表著社會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