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籍日本兵陣亡率 14.63% +日軍29.43%的陣亡率+韓國兵的陣亡率9.2%

終戰,記念台灣軍魂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昨(15)日是大東亞戰爭結束72周年紀念。然而,對於戰後卻遭奉令代表盟軍來台解除日軍武裝的蔣介石軍隊種族屠殺、占領至今的台灣人而言,則形同「二次戰敗」。面對猶屬殖民地的處境,加上支那併吞的野心,台灣人必須喚醒靈魂,方可成為真正的自由人!
回顧歷史,從1937到1945年日本自台灣共計招募軍屬、軍伕(非正規軍)126,750人,從1942到1945年則招募軍人80,433名。所以,台籍日本兵總數達207,183人。其中,戰死者為30,304人,比例達14.63%。日本靖國神社則供奉大約2.8萬名台灣兵的英靈
相對於日軍29.43%的陣亡率(總數781萬,陣亡230萬)而言,台灣兵者確實僅即其一半。然而,卻比韓國兵的陣亡率9.2%高(總數242,341人,陣亡22,182人)。台灣兵的高陣亡率緣於係在日軍趨劣勢時才加入,且多數派往南洋面對強大的美軍。同時,台灣兵常被派往前線、擔負繁重任務。例如,當年在新幾內亞叢林大戰美、澳軍的高砂義勇隊;特別是,雷伊泰島玉碎時的薰空挺隊,甚或神風特攻隊等。其實,若非台灣人刻苦耐勞死亡率會更高。當然,這也是台灣兵驍勇善戰的明證。緣於此,美軍遂不敢貿然登陸台灣,而選擇毫無戰略縱深的琉球!
時間往前推。在1867年的羅妹號事件(the Rover Incident)時,我們的排灣族戰士不僅讓美軍吃足苦頭;此役並列入美國海軍失敗戰史,就形塑海軍陸戰隊的「小型戰爭遭遇規則("rules of encounter" in "Small Wars")」亦扮演重要角色。排灣族頭目卓杞篤並簽定台灣與美國的第一份國際條約——南岬條約(South Cape Treaty)。1859年,林文察帶領以巴宰族戰士為主的台灣「番勇」幫助清國平亂太平天國。1685年,台灣藤牌軍更替清軍攻克雅克薩城,尼布楚條約的簽定穩定清國北疆近200年。
無論是在大東亞之戰時唱著<海行かば>離開台灣的台籍日軍、太平天國時的巴宰戰士,或攻克雅克薩的藤牌軍,甚至是後來被蔣介石騙往支那「打共匪」的台籍支那軍都是秉持台灣軍魂的勇士。當然,這也包括八二三炮戰時堅守陣地的「台籍充員兵」。
今日,台灣雖面對最無恥、邪惡的敵人——支那。但是,只要我們找回台灣軍魂——如果終須一戰,台灣人民必會為捍衛自由與尊嚴而起,並達成國家獨立!


富二代從軍 駐伊拉克8個月
tw.appledaily.com查看原始檔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徐國安出身豪門,從小生活優渥,念的是名校,不過他有段不尋常的經歷,曾經從軍進入美國海軍陸戰隊擔任軍官,還親赴伊拉克戰場,國內富二代中,徐國安應該是唯一曾經上過戰場打仗的,成為徐國安日後接掌市值6000億元遠東集團的本錢。 
挺東非反海盜救援
2000年徐國安從美國聖母大學畢業後,先後進入華爾街券商、資產管理業任職,但心裡覺得不踏實,2004年投筆從戎,成為陸戰隊少尉,4年現役期間曾2度派赴伊拉克戰場,也曾至東非參與反海盜救援任務。2008年徐國安轉入預備役。 
2010年他在母校刊物上寫道:「我們派駐當地8個月,幾乎每天出去都會交火。我永遠不知道下次攻擊打哪來,不論是屋頂上狙擊手,還是路邊土製炸彈。」 
徐國安退役後完成聖母大學MBA,又至伊利諾理工大學修讀設計與創新方法碩士,並先後任職雀巢(Nestle)、起亞(Kia)與美國賣場Target等企業,擔任商業策略與設計顧問,2013年回到遠東集團任職。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http://blog.xuite.net/nicecasio/twblog12/127883326

北埔姜家(老姜+新姜)

1938年北埔姜家子弟從軍:姜瑞昌+姜煥蔚+姜重垣+姜阿新+鄧騰肝+姜瑞鵬+莊阿魁。送軍親友團:鄧騰駿、姜瑞鵬、姜瑞金、姜瑞昌、鄧瑞坤

鄧南光、古少麒,2012《客庄生活影像故事1-看見北埔》台北,遠流出版社

---------------------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北埔鄧騰釬(左二,攝影師鄧南光的二哥)被徵召出征時,日本友人特地為他舉辦壯行會。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北埔姜家男丁率先從軍+鄧南光、古少麒,2012《客庄生活影像故事1-看見北埔》台北,遠流出版社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2) 金廣福 - 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北埔老姜家族子弟姜阿新與姜重垣於1938年受徵召赴廣東地區擔任通譯,臨行前與家族長輩、兄弟及地方人士合影... - https://goo.gl/1Z5UBG
二次大戰下的北埔─1938年的應召出徵者
古少騏寫了一本「新姜譜傳奇」的書,在書出版之前,她整理的一些小故事,在北埔鄉展覽,受到好評,這每一張影像都是在那個時代隱藏在台灣人內心深處的一段過往,有心酸也可能有一些小確幸,這些都是七十年前的事了,感謝少騏這位美濃人的熱心也感謝北埔老姜跟新姜願意公佈這些珍貴史料讓我們共賞。照片由鄧世傑提供;訪問紀錄古少騏。
(2) 陳權欣 - https://goo.gl/9qCHVr
---------------------
姜清漢是老姜的大房像姜阿新、姜百塘等;姜振乾是二房像姜紹基、姜重垣、姜維經等 ;姜紹祖是三房像姜烘楷、姜文滉等等 。 新姜開基主姜滿堂娶鄧登妹約好大兒子姓鄧,所以北埔新姜姓鄧的就是姜滿堂的長子鄧瑞坤這一房像鄧南光或竹東名醫鄧永堅以及姜信淇校長的太太等。二房姜瑞昌,三房姜瑞金,四男姜瑞鵬過繼給老姜的三房變成姜紹祖的弟弟。他幹過新竹女中的校長。
---------------------------------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北埔青春少年郎,右二是姜阿新的孫子姜百塘,是我們北埔國小的同學,後來念建中,還是建中的班長,台大外文系畢業 ,姜紹祖的曾孫姜文滉日本法政大學畢業,到現在大家都還有連絡,這些姜家子孫都很會唸書,像新姜的鄧仕浩也都是同學,這也是我對北埔姜家這樣熟的原因。因為我們也是大隘先驅,是最早搬到北埔開墾的家族。
(2) 陳權欣 - 古少騏寫了一本「新姜譜傳奇」的書,在書出版之前,她整理的一些小故事,在北埔鄉展覽,受到好評,這每一張影像都是在那個時代隱藏... - https://goo.gl/SUQji9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782958045071030/permalink/7032575793442526/?mibextid=lURqYx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左起姜百塘、姜文滉、 曾正宗、傅步梯、筆者跟彭錦淵。小學二年級。在北埔戲院排演遊藝會。
------------------------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北埔老姜家族子弟姜阿新與姜重垣於1938年受徵召赴廣東地區擔任通譯,臨行前與家族長輩、兄弟及地方人士合影。背後的建築物是金廣福公館,前排左起依序為姜重山、姜阿新、姜瑞鵬、姜振驤、姜重垣,後排(左三)姜重枬、(左五)姜重烈,姜家三巨頭(姜阿新、姜瑞鵬、姜振驤)都在裡面。有趣的是當時日本人誤以為客家話與廣東話是相通的,結果是雞同鴨講烏龍一場。

--------------------------------------------------------------------

北埔姜家、姜勝智派下,姜清光與四子合影,從軍者為二子姜瑞鵬

後排右一,北埔商界聞人,姜鏡泉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

台籍日本兵

台籍日本兵,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1942年-1945年)被日本殖民政府徵召去服兵役的台灣人。「台籍日本兵」在相關文獻中有種種不同的稱謂,除了「台籍日本兵」、「台灣人日本兵」、「台灣人原日本兵」、「原台灣人日本兵」等稱謂以外,由於在1944年9月以前這些軍人在名義上是以「志願兵」的形式徵召的,所以也有人用「台灣特別志願兵」這個語彙來指涉這些軍人。

至日本投降為止,總計台灣人當日本兵的人數有8萬多人,而被徵為軍屬(含軍伕)的,更多達126,700多人,共20多萬人。此外,還在校讀書的青年學生,也必須參加「學徒兵」。整體而言,台灣人為了打太平洋戰爭而戰死的軍人及軍屬,總計有3萬多人(李筱峰 1997)。

至日本投降為止,志願兵共207183人,其中軍人80443人,軍屬126750人。志願兵共207183人,92000人留台灣,61591派南太平洋,23000派中國戰場,1萬餘人派日本。台灣人為了打太平洋戰爭而戰死、生死不明的軍人及軍屬,總計有5萬三千多人,戰死者30304人。陣亡率:(53000/207183=26%)

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前,當時屬於日本殖民地人民的朝鮮人、台灣人並沒有服兵役的義務。不過,客觀而言,朝鮮2,140萬左右的人口,確實是一大人力資源。因此,1938年2月,由於「陸軍特別志願兵令」的發布,日本首先在朝鮮實施志願兵制度(周婉窈 1996,183)。

在台灣,與朝鮮同性質的「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在1942年才實施。不過,早在1937年秋天,台灣的殖民當局即已開始徵用軍伕以擔負軍中雜役。隨著日本對華戰爭的昇高與擴大,台灣人也被徵調為翻譯人員,經訓練後負責閩南語、粵語與北京官話。在戰爭期間,由於台灣的軍伕以及翻譯人員的數目被列為軍事機密,所以從一般資料中無法得知總人數(周婉窈 1996,185)。

老師出征之前與學生合影,攝於1942年5月21日。

日軍自西元1942年(昭和17年)中途島戰敗後,兵員消耗驟增,於是緊急徵兵籌集戰備人員。在「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開始實施以後,台灣人對於志願兵制度的反應算是相當熱烈。在1942年,共有425,921個台灣人應徵1,000左右的志願兵位置,約等於100個男子中即有14人申請(佔當時台灣成年男性總數的14%)。第二回的志願人數更多,共有601,147人應徵1,000左右的位置(周婉窈 1996,186-7)。

台灣的「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在1943年與朝鮮同時實施。第一回有316,097人申請3,000個訓練生徒的位置。由於徵兵制度實施在即,海軍志願兵制度在1944年廢除,陸軍志願兵制度則在1945年廢除。至此為止,共有16,500個台灣人,其中陸軍志願兵約5,500人和海軍志願兵約11,000人加入日本軍隊作戰(周婉窈 1996,187)。

台灣的全面徵兵制度在1945年年初實施,同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

據日本厚生省在1973年的統計資料顯示,自1937年到1945年為止,台灣總督府共招募軍屬、軍夫126750名,從1942到1945年則徵募了軍人80433人,合計共207083名;這20多萬人中有30304人在戰場上陣亡,約總數的15%。

在這些戰死者當中,共有2萬8千名戰死的台籍日本兵被供奉在日本的靖國神社。此外,在台灣新竹縣北埔鄉的濟化宮裡亦供奉著33,000多名台籍日本兵(與日本厚生省統計的陣亡人數30304名不符),李登輝的大哥李登欽則以「岩里武則」之名列於其中;日本靖國神社與台灣濟化宮的台籍日本兵有重疊。

歷史[編輯]
二戰時期台籍日本兵經歷了從「軍屬」[1]、「軍夫」[2]」身份到「軍人」身份的演變。由於當時日軍觀念中,並不認為非戰鬥人員為正規軍,因此有「軍人、軍犬、軍馬、軍屬、軍夫」這樣的俗話,說明軍屬與軍夫在日軍中的地位。由於殖民地法制與日本內地不完全相同,因而徵兵制度在所謂「外地」(即殖民地,包括台灣、朝鮮等)並沒有馬上實行,而是先徵召非正規軍的軍屬、軍夫,其次則是志願兵,最後則正式實行徵兵制度。

志願軍時期(1923年-1937年)[編輯]
此段時間日軍接受少額台籍少年志願軍及翻譯人員。

軍夫、軍屬動員時期(1937年9月-1942年1月16日)[編輯]
中日開戰後,日本為了應付中國戰線的日軍軍需物資補給工作,在1937年9月開始徵召台灣人充當不具備正式軍人身份的軍屬與軍夫。第一批台籍軍夫參加了上海的淞滬會戰。這批台籍日本兵稱為「台灣農業義勇團」,在上海附近開農場,種新鮮蔬菜。隨著戰局的擴大,台灣總督府又以各種名義招募台籍軍屬、軍夫到中國戰線擔任物資運輸、佔領區工農業建設等工作,包括:農業指導挺身團、台灣特設勞務奉工團、台灣特設勤勞團、台灣特設建設團等。

1938年4月起,朝鮮總督府開始實施「朝鮮特別志願兵制度」,召募朝鮮人以「軍人」身份加入日本軍。這代表日本政策的轉變,開始動員殖民地民眾投入正規作戰的行列之中。由於對台灣人參軍還是有所顧忌,並未在台灣採取相同措施。

1938年9月間,台灣總督府用當時台北市的名人去當軍夫,築造軍事機場,包括:

林熊祥、顏德修(知名富戶)
陳逸松、李瑞漢、陳增全、吳鴻麒(知名律師)
邱德金、施江南、葉貓貓、翁瑞春(知名醫師)
張鴻圖、姜鼎元、陳金萬、黃逢春(知名企業家)
郭雨新、林佛樹(知名青年知識份子)。
但這些人據說只是一種象徵,並未實際參與機場構築,官方實際徵用動機為何難以確定。

1942年10月起台灣總督府以海軍軍屬名義,招募公學校、高等科及中學畢業的青少年至日本內地的海軍航空技術廠,專門製造各式軍用飛機,並以半工半讀和高薪為號召,吸引許多人報考。由於這些青少年多數非成年,未滿廿歲,被稱為「台灣少年工」。海軍航空廠次年改名為高座海軍工廠,在戰爭中共製造了上百架飛機。戰後這些少年工陸續回台,並在1987年組成「台灣留日高座同學會」(簡稱台灣高座會)以紀念當年的歷史。

志願兵、徵兵時期(1942年1月16日-1945年9月2日)[編輯]

台籍學生日本兵出征前於教室裡的合影。出征前,地方街、庄會召開「壯行會」,由全體庄民送行。

出征前的臺灣兵於攝影社內合影,前排右者手持日本軍旗。
在朝鮮志願兵的表現獲得日本政府肯定後,加上台灣的皇民化運動也進行得很順利,大東亞戰爭爆發之前的1941年6月20日,台灣總督府與台灣軍司令部正式宣布,志願兵制度將在1942年開始在台灣實施。當時總督府只是宣布該政策將要施行,詳細的申請方法與施行細則都未宣布,但立即獲得台灣青年的熱烈迴響。據當時媒體報導,此項政策剛剛宣布幾天之內便有700多人向台灣日軍司令部和各地憲兵隊提交志願書,到8月底更突破3000名,至開戰後的1942年初更達2萬人以上。

1942年1月16日,「總督府情報部」發布《陸軍志願兵訓練所生徒募集綱要》,正式接受台灣人志願從軍的申請。在該綱要中要求,年齡17歲以上、無重大犯罪、符合體位標準者均可申請。

在正式申請期間的1942年2月1日到3月10日,約有42.6萬台灣人提出申請,應徵1,000左右的志願兵位置。有學者估計這相當於當時全台灣成年男性總數的14%。當時,許多台灣青年甚至以寫血書的方式表達自己強烈的希望。

根據訪問在世台籍日本兵的記錄顯示,少數人的確是在日本有形無形的壓力下「自願」參加志願兵,大多數人確實是因為發自「內心的赤誠」而申請加入日本軍隊。

經過3個月的出身調查、學科筆試與口試等重重測驗後,1942年6月9日,1020名檢查合格者,分別在同年7月與次年1月入伍受訓。

結訓後,這些台籍日本兵分別在1943年4月與7月派遣至台灣軍所屬各部隊中,其中以加入日軍第48師團的留守部隊者較多,並在1943年底前往東印度群島中的東帝汶加入當時在島上的第48師團戰鬥部隊中;另外也有被派遣到爪哇島、呂宋島、馬來半島的。

戰局變化使台灣總督府於1943年1月又實施第二期陸軍志願兵募集。這一回申請者數量更多,高達60萬人。總督府堅持高標準,僅檢選了其中1030名進入陸軍。同年7月起開始募集,海軍特別志願兵。申請者也高達31.6萬人。

在戰局的節節惡化下,日本終究走上了在台灣實施全面徵兵之路。1943年9月23日,台灣軍司令部、高雄警備府與台灣總督府共同發表聲明,將自1945年起正式在台施行徵兵制度。在這項制度正式實施之前,日本又在台灣多次募兵,前後共招募了約4200名漢族陸軍志願兵與1800名原住民志願兵以及1.1萬名海軍志願兵,合計約1.7萬名。

到了戰況極端惡化的1945年1月,台灣開始正式舉辦徵兵檢查。第一批45726名受檢者中,有22070名被錄取。據說到日本戰敗為止共約20萬人以上曾接受徵召,但這數字應該包括曾接受徵兵檢查但並未正式徵召入伍者。

對部分台籍日本兵的審判[編輯]
台籍日本兵主要從事後勤工作,但也有為數不少者在前線擔任戰鬥員為日軍衝鋒陷陣,其中部份自願或非自願的參與了日軍的戰爭罪行。戰後,據知有26名台籍日本兵因於拉包爾戰俘營虐待戰俘被盟軍國際審判庭,判成戰犯,判決死刑。台籍日本兵被審判有罪,判處監禁勞役者,亦達175人之多[3]。而他們得到的審判條件相當差。

戰後的賠償情況[編輯]
日本戰敗後,日本政府在台灣發行的軍用手票、保險、郵政儲金等,一夕間成為廢紙,無從追討。

1977年,台灣5個民間團體,如「台灣前國軍退伍軍人及遺族協會」,「台日和平友好促進會」等組織開始對日本政府要求補償金,包括當年的軍事郵政儲金、簡易人壽保險金以及海外日本兵軍餉等。日本政府也由國會立法通過並於1995年開始發放補償金。由於台籍日本兵方面認為金額不夠無法接受,至2005年為止仍然與日本方面進行交涉。

日本政府對台籍日本兵有差別待遇。二次大戰戰死和失蹤的台籍日本兵有30,304名。遺屬經過多年爭取,20世紀90年代才得到每人日幣200萬(折合台幣約43萬元)的弔慰金。比起純日本軍的慰問金數目,相差數十倍。就日軍及軍屬未付薪資、軍事郵政儲金、外地郵政儲金、簡易人壽保險金、郵政年金等五項給付,後來付給日本軍人的是原金額的7,000倍。至於付給台籍日本兵的,則只有120倍。

2000年後台籍日本兵拿到的給付,折合台幣只有兩三萬元。台灣國史館李展平說,許多老兵認為受到重大侮辱,氣得拒絕領取,聲稱「要讓日本政府永遠欠我們!」。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台灣人守護土地精神不應被隱沒----台灣新竹北埔的濟化宮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2,300萬台灣人繳稅供應的政府,目前掛名為「中華民國」,不論執政者為中國國民黨還是台灣土生土長的民主進步黨,只要一上任,都還視祭祀從中國搬來的「忠烈祠」為正統,而視曾為台灣土地與人民犧牲生命的「台籍日本兵」為畏途。
戰爭的殘酷,誰都不想經歷。然而,台灣人對於70多年前太平洋戰爭的自我角色與後世的紀念,因為外來蔣氏政權到來而變得模糊或是混淆。甚至當2016年蔡英文總統出席由民間社團主辦的「紀念台籍老兵」活動,表示「政府會支持台灣兵歷史正義的追求,也代表政府向這群台灣兵致敬與致歉。」之際,隨後中國的國台辦發言人還發出嚴正聲名嚇阻台灣人:「任何堅持台獨史觀、枉顧歷史事實、企圖美化日本對台灣殖民統治、企圖為日本軍國主義者侵略罪行辯解的言論,都必將遭到兩岸同胞的一致譴責。」然而,中國共產黨政府不曾檢討自己為了保住共產黨政權而殺死、餓死了自己數千萬的同胞而感到愧疚。
曾經,台灣人被日本政府徵召,據日本官方統計有20萬7,000餘人投入戰爭,戰亡或失蹤者超過3萬人還有15,000多名台灣青年被逃難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徵召投入在中國土地上的國共內戰,死亡者眾,存活者甚至被編為共軍而加入韓戰;錯亂的年代,在不同的地域,有著許許多多台灣人為土地為心愛的家人不變的守護,他們的名字與歷史,隨著政權更替與家屬凋零,被世人遺忘著…
台灣新竹北埔的濟化宮。圖/周倪安提供
許多台灣人不知道,在台灣新竹北埔的濟化宮,祭祀著參與太平洋戰爭戰死的27,593名台灣籍日本兵。自1982年戒嚴時期,從靖國神社分靈回台祭祀,迄今已有35個年頭,孤伶伶的35寒暑,中華民國政府視之為「敵軍」而未曾聞問。深深期盼蔡總統能夠說到做到,挹注更多的人力與經費,關注這段台灣人真實卻被刻意隱沒的歷史,讓這些曾為土地付出生命的台灣人不再當孤魂飄泊。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

北埔女姓看護士報國;(台灣日日新報)1944年、昭和18年7月1日
新竹州竹東郡北埔庄,黃春梅(姜鏡泉 夫人),第一回看護助手徵調戰地

+黃春梅2011-10-03_110237黃春梅2011-10-03_110237  

----------------------------------

http://nicecasio.pixnet.net/blog/post/367655042

---------------------------------------------------------

1942年,陸軍志願兵實施同時,辦理憲兵補(憲兵助手)、看護助手的志願申請。因此也有一群嚮往南丁格爾精神的台灣女性志願應募,前往戰地照顧傷兵。

硝煙與白衣: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http://www.taiwantt.org.tw/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38

-------------------------------------------------------------------------------------------------------

日治時期稱呼從事醫療看護職業的女性為「看護婦」,而隨著軍隊移動、或處於前往前線執行傷兵照護等醫療勤務者,則稱為「從軍看護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戰局的擴張,日本軍方遂利用各種管道募集數萬名看護人員前往海外從事醫療看護勤務,本文即是以其中的台灣的女性從軍看護婦、看護助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探究在戰爭如火如荼的展開、戰線不斷延長的狀況下,日本政府動用國家力量徵募、訓練這些台灣女性至戰場前線的過程。
  在此當中,台灣被動員從事看護工作的主要管道包括赤十字救護看護婦、陸、海軍等軍方系統的病院看護婦與看護助手,另外也有短期的衛生班派遣以及其他私人管道,其中在日治末期的三次全臺看護助手徵募活動,更是以台灣女性為主的從軍看護人員募集活動。
  在國家權力的統制下,殖民地女性也被收編於帝國的控制之中,並成為推動戰爭的利器,但殖民地女性也藉由「從軍看護婦」或「從軍看護助手」等職業,獲得等同於的從軍報國機會,以獲得地位的轉變;另一方面,在強大的戰爭宣傳下,看護婦也被賦予了神聖、勇敢等正面特質,許多台灣人也成為殖民者在台灣實行愛國動員宣傳的樣板人物。而政府當局也藉各式各樣的的聖潔美稱與意向,使看護婦的職業性質在戰爭中被賦予極高的評價,並藉此鼓吹更多台灣女性投入戰爭當中。
  在總力戰的框架中,為了達成國民總動員的目標並完成人力的徹底運用,殖民政府也開放了更多的機會給台灣人成為看護婦,雖然台籍女性也不一定能夠得到與日籍看護婦完全相同的平等待遇,但是殖民與被殖民之間的界線,也因戰爭而逐漸模糊。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臺籍學生日本兵出征前_台籍學生日本兵出征前於教室裡的合影。出征前,地方街、庄會召開「壯行會」,由全體庄民送行。Taiwanese_Students_drafted_as_soldiers_during_World_War_II (1)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台籍學生日本兵出征前於教室裡的合影。出征前,地方街、庄會召開「壯行會」,由全體庄民送行。
日軍國軍共軍”全當過的台灣人(一)從“日本人”變成“中國人”
來源︰海峽之聲網 2016年11月18日 10:16 【字體︰大 中 小】 【 關閉 】
  本文節選自台灣作家廖信忠作品《台灣這些年所知道的祖國》,講述一個台灣本省人林水源,從日本人變成中國人,從國民黨人變成共產黨人,從國內戰爭到抗美援朝,在槍林彈雨中存活下來,最後以一位金門老兵的身份退伍的故事。平凡的小人物,在時代激蕩的洪流中,保全性命已是難事,他卻幸運地在歷史的屢次更迭中留下傳奇的經歷,年老後談笑風生。老兵林水源的故事頗具傳奇色彩,因此摘錄出來以饗讀者。  
  一、從“日本人”變成“中國人”
  林水源忘不了那一天,那一天是一切的起點。
  那是哪一年?一九四四年吧!確切是哪一天忘記了,在家鄉的車站前廣場,擠滿了人,熱鬧得很,鄉里的年輕人要出征啦!
  擴音器傳來帝國軍樂,彩帶隨風飛揚,上面寫著“沐浴聖恩”“武運長久”“滅私奉公”。在台上,幾位穿著西洋禮服的地方士紳與警長交頭接耳,神情愉悅。
  “皇恩浩蕩,志願軍屬挺身,與皇軍一同上場殺敵,這是本鄉青年,皇國青年無比的光榮,本島青年應立志七生報國,為大東亞聖戰而獻身,以報陛下聖恩……”
  那鄉里士紳用著純正的關東口音,口沫橫飛激昂地勉勵出征青年,穿著官服的警長在旁微笑,不時點頭。
  “打倒鬼畜米英!”
  “建立大東亞新秩序!”
  忘了警長跟著上台也說些什麼,只記得他最後抱拳帶著全場一起喊口號,現場氣氛燃到最高點。
  出征青年身著卡其服,披著紅緞帶,人人手里一面日本國旗,又是喊萬歲又是唱軍歌,在親屬的陪同下上了火車。
  林水源心里激動,一半是被送行會的高昂氣氛所感染,一半是緊張,台上的人說得那麼冠冕堂皇,什麼“為天皇陛下而死就是皇國精神”,听了一百次一千次,心理不受到影響的大概很少吧,都變成理所當然的了。
  說是“自願”,也不盡然,說是抽調比較準確,每個村每個鄉都要抽調一定比例的青年參戰,所以不是每個人都那麼想當兵。這兩年輿論一直在鼓吹台灣人志願兵,說朝鮮在事變之前就有志願兵制度,怎麼比朝鮮早那麼久進入帝國版圖的台灣還落後呢?這簡直是台灣人的恥辱,所以要推行“皇民”化運動,以後全島青年就能加入“皇軍”為國獻身……
  現在大部分參戰的台灣青年也只能當“志願兵”而已,還不能當“皇軍”,就算這兩年在南洋戰場戰功無數大出風頭的高砂挺身隊,終究也只是“挺身隊”志願兵而已,都算不上“皇軍”。
  但戰爭是建立戰功的好機會,本島青年只要在戰場上加倍殺敵,就能在內地人(日本本土人)面前揚眉吐氣,表示台灣人不比本土人差,這種雄心壯志想想都好吸引人。
  每天都听到好多新聞︰“皇軍”轉戰支那南北,在珍珠灣、馬來海、新加坡,勢如破竹,心情都隨之振奮;可是有時候也會有報道︰某某支隊全員“玉碎”,戰到最後一卒,為“聖戰”獻身。
  畢竟戰爭啊!是會死人的,命在一瞬間就沒了,想起來多可怕。
  現場青年,有些情緒高昂,有些低沉快要哭出來似的;林水源心中五味雜陳,忐忑不安。
  阿母看到了,跟他說︰“只要人平安就好,遇到危險就快跑,不要撐。”
  這倒是真的,可是听起來就是有些心虛,戰場上哪里沒有危險呢?
  這一梯次的台灣兵統一在新竹湖口受軍事訓練,從立正、行進一直到射擊課程,再到密林戰、山頭戰、挺身沖鋒等,三個月訓練成掌握基礎槍兵技能的步兵然後南下高雄,坐船到南洋前線。
  南部充足的陽光,尤其出海後溫暖的海風,讓這群沒見過世面的台灣兵開朗不少。
  船上的新兵不僅僅有台灣漢族人,也有高砂人,還有台生日本人,都是要赴南洋打仗的年輕新兵,很快大伙就打成一片,與其說同仇敵愾讓他們緊密在一起,不如說大伙對于未來同樣緊張不安,窩在一起能讓不安感減緩些。
  運輸船與護衛艦乘風破浪一路往南,一開始還有護衛機隊,戰機低空從船旁邊掠過,搖搖雙翼,引來船上人一陣大聲歡呼。
  “仰望太陽旗,破浪向南行;決死赴南洋,含笑赴死報皇恩……”新兵高昂的軍歌聲響徹海上,用高歌來驅走心中的不安。
  船隊的目的地是菲律賓南部的大島民答那峨,進入菲律賓海域後,氣氛一下緊張起來,船隊白天靠在岸邊,晚上才摸黑行駛。
  不知道第幾個晚上,突然警鈴大作,甲板上傳來“乒乒乓乓”緊張的跑步聲,新兵們都被吵醒。
  只見地平線月色那端幾個小黑點,還在想那是不是友機,黑點急速迫近,敵方戰機!
  戰機發出雷鳴的吼叫、巨響開始掃射,在海面上激起陣陣水花,機槍噴出的炮火離船身越來越近,幾個新兵反應不及,瞬間整個身軀被子彈撕碎,甲板一片血肉狼藉,戰機從頭上呼嘯而過。
  林水源和所有新兵嚇得魂飛魄散,他手緊壓鋼盔,勉強地抬起頭看,又見遠方分不清海或黑夜處,幾盞亮點明滅了起來。
  “炮擊!趴下!”
  十幾秒過去,天上傳來“咻”聲,由遠而近掠來,竟然壓過了嘈雜的輪機聲。還不待林水源想那麼多,艦炮掉落在離船邊不遠的海面上,炸出高高的水柱,船身隨水面震波劇烈搖晃,林水源沒抓穩,跌撞在樓梯上,水花濺滿了全身。
  炮火越來越接近,船隊只能采用S形前進,終于有一炮落在鄰艦甲板,火光沖天,半晌,又引發更大的爆炸,失去了動力的船,只能成為固定靶任炮火宰割。
  在如雨落下的炮彈中左閃右躲,但運氣用完了,再一個全速大轉彎後,船舷一側發生大爆炸;逃過了炮火,終究逃不過水里來的魚雷。
  船開始傾斜,有人緊緊抓住一切可抓住之物,也有人開始往水里跳,浮在水上的人感覺有東西從水里急速游過,原來是第二顆、第三顆魚雷,直撲向半殘的運輸船,給它最後的致命一擊。
  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後,林水源與僥幸逃出的新兵,如同螻蟻載沉載浮,運輸船只剩半截“插”在黑夜的海上,很快就沉沒了,回頭這一幕,好像默片。
  還好菲律賓海域一帶島嶼密布,拼命泅水,體力還足以游到岸邊,殘存的新兵被島上守備隊救起,後來林水源才知道,一船七百多人,只有一百多人活下來。  
  那一夜對初上戰場的新兵來說,簡直是可怕,把雄心壯志都磨掉一半。“逃?是要怎麼逃啦!”想起阿母的話,心有余悸的林水源,只能苦笑。
  才剛出陣就挨打,有人問,怎麼只有挨打的份,長官鼓勵著大家,帝國海軍已經準備好秘密兵器藏在某處,準備一舉逆轉勝,給敵人致命一擊,听到這里,大家信心也增加不少。
  林水源被編入“斬進隊”,隨軍逆登陸摩羅泰島。
  四百人的隊伍,分乘動力小艇,載著各樣補給品出發。四百人?說是要增援島上的游擊隊,一舉摧毀島上機場,林水源心想,已經落到要打游擊了,恐怕戰事也不樂觀。
  登陸前的緊張氣氛讓他不敢亂想,全神貫注地望著前方,這小艇大多是征用來的小漁船,根本沒有武裝,每個人心里都知道這點,當偷偷穿過美軍海上警戒網時,都在祈禱著不要被發現。
  接近預定海岸,長官拿出手電筒往岸上畫幾個圈,明滅了幾次,岸上也有光源明滅回應。
  小艇馬達全開沖向岸邊,待一定距離,艇上士兵紛紛跳進及腰深的海水里涉水全力前進,迅速地上岸潛入密林黑暗中。這次逆登陸很成功,神不知鬼不覺,老天保佑。
  摩羅泰島北邊的岸本部隊殘存兩百多人,自從美國以優勢兵力登陸,加上輪番轟炸後,只能四處轉進,挺身突擊騷擾美軍。
  听岸本游擊長官說,自從這機場建成後,美國飛機就可以直飛呂宋雷伊泰,整個南洋都在美軍制空權之下,務必攻下摩羅泰島機場,以掩護後方島嶼。
  以游擊隊標準來說,他們的夜襲真是戰果輝煌,這都有賴隊上的高砂兵,林水源以前以為他們只是山里跑來跑去的番而已,沒想到這些高砂兵天生好像就有種第六感,在無言與漆黑的叢林中帶著游擊隊神出鬼沒,偷襲美軍,造成美軍非常大的精神壓力。
  這夜夜出擊,看似戰果輝煌,但就連二等兵都不是的林水源也看出一個問題,就算殺死幾個敵兵,也是于事無補,美軍的補給根本是源源不絕的,你燒了殺了他們多少,他們馬上就補多少,反而是己方,資源損耗日益減少,卻沒有補給。
  夜晚是游擊隊的天下,白天則是美軍大顯火力的舞台。
  在白天,游擊隊分成小股的部隊分散各處。在這里,警覺是保命的唯一方法,從濃密的樹縫中,常會見到飛機超低空飛過,林水源慢慢會辨認,什麼聲音是康蘇里,什麼是p38或是洛克希德。不管是什麼機型,飛機常常比聲音先到,要是沒藏好,緊接著不久,就是連番的火炮轟炸。
  游擊隊在各處挖了“章魚壺”,一遇到轟炸可就地掩蔽,那些火炮轟炸,震得讓人眩暈,仿佛要把地翻個好幾層,大地一波波地震撼。
  火炮轟炸時沒人敢動,每波都讓人覺得死定了逃不掉了,只能消極地死死地躲在坑里,吸著火藥濃煙,差點也要窒息,等到告一段落,大地無聲,才有人走出來,仿佛隔世。
  地面到處是窟窿,樹木被炸得七橫八豎,炸出一片空地,只有幾棵殘枝還冒著煙,鶴立雞群地杵在那。
  每次一轟炸,就少了一個能躲的據點,處理完傷亡,又該轉移了,例行公事。
  有時候在路上會遇到美軍巡邏隊,通常我方會先發現對方並發動攻擊。林水源不懂,為什麼長官很固執,總要主動攻擊。
  一開始,拔刀挺身突擊還能殺個美軍措手不及,可是每次都用同樣的戰術,美軍也有感應,還沒有沖到美軍面前斬到美軍,就被猛烈的機槍彈幕給撂倒。
  己方人員更少了,游擊戰術的效果就像叢林的小飛蟲一樣,飛來飛去騷擾讓人討厭,隨時一巴掌可以拍死你。
  美軍用各種優勢兵器,坦克,噴火器,還有火炮轟炸,都讓游擊隊耗損越來越快,根據地快速變少,成天都在轉進。
  才短短幾個月,補給已經斷絕,他們成為殘兵,孤立在島上,每個人都衣衫襤褸,蓬頭垢面,餓著肚子在死撐,幸虧高砂兵對野外捕獵有一套,還能摘到能吃的草啊根的,偶爾還會抓到一些小野獸。
  台灣人在戰場上的身份本來只是幫忙運補雜務的二線“志願兵”,連串的戰斗下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實戰經驗累積了不少,很多人都直接被升為二等兵,甚至有升為軍曹者。
  在軍隊里最低階的二等兵,卻是個象征,表明本島人身份跟日本本土人一樣平等了。
  林水源被升為二等兵,他心想,這艱苦的戰場倒是個公平的地方,在台灣,時常受到日本警察的欺負歧視,在日本人面前總是矮人一截,可是在這里,只要是兵,不管是日本本土人本島人,做的事都是一樣,就算是日本本土人二等兵,一樣要服從本島一等兵,現在大家一樣餓著肚子沒東西吃,受的苦都一樣,一樣隨時面臨死亡,不分本土還是本島,在這個地方一樣平等。
  此時最大的敵人還不是美國人,而是各種叢林疾病。
  沒有藥,管他是天狗熱、赤痢,還是什麼鬼熱病都一樣,林水源也不知道得了哪一種,身體一下發冷一下發熱,肚子還脹得好大。
  同樣情況也發生在很多人身上,走起路來目光呆滯,嘴巴張得老大像游魂,走著走著身旁有人慢慢落隊,落了一步、兩步、三步……他們永遠跟不上隊伍了。
  林水源拖著身子硬撐著走下去,偶爾會神志不清,醒來又發現走了好遠。他想到阿母,“阿母,我這次逃不了了,沒力氣逃了,歹勢,沒听你的話,你會知道我死在這個小島嗎?”“阿爸雖然很凶,可惜我一直沒機會孝順過他……”
  不知道絆到什麼,林水源也沒力量反應去保持平衡了,就這樣,重重地撲在這南洋的某個密林中,他意識慢慢模糊,“孩兒不孝,看樣子魂魄也飛不回去。”
  等到林水源睜開眼楮,扭了扭手,動了動腳,才確定他沒死,撿回一條命。
  這種環境不可能是我軍的地方,那肯定是美國人的地方?
  一想到美國人會做的那些事,挖開俘虜的肚子,挖出眼楮做藥,割卵葩做奴隸,林水源真正感到恐懼了,在叢林里面對隨時的炮火和饑餓疾病尚且不怕,一想到接下來的酷刑他卻緊張恐懼得作惡,為什麼天公伯要讓他活下來,難道虐待他虐得還不夠嗎?
  他躺在床上惶惶不安,見到粗壯的黑人走過就像廟里地獄圖里的那些怒鬼,白人穿著白衣,又像索命的白無常。
  意外的是,鬼畜米英對他異常客氣,有個黃皮膚黑頭發的過來跟他溝通,後來林水源才知道他是日裔美國人,負責翻譯,他驚訝得不能接受,皇國子民理應世代效忠天皇,竟然在敵人陣營服務。
  讓林水源沮喪的還不止這事,待身體更好點,他穿著寬大不合身的美軍卡其服在規定地區走動,他第一次在白天看到他們久攻不下的機場,轟炸機戰斗機大軍成排成排地停放,起起落落,沒有一刻消停,他心里難過,每飛走一架,就有多少己方弟兄死去。
  他又見到機場一側庫房,物資多到庫房都塞不下,還在旁邊空地堆得跟山一樣,這一幕對他真的是打擊,努力了那麼久,犧牲戰死那麼多人,抱著必死決心付出那麼大代價,對敵人卻是不痛不癢,只能挨打的仗還算仗嗎?
  “就算馬來之虎親征,軍神復活也打不贏的。”他欲哭無淚。
  林水源已有會戰敗的思想準備,不久,天皇的“玉音”終于傳到了他們的收容所,旁邊敵兵,唉!是美軍,他們的歡呼聲響徹雲霄。林水源一陣悵然、失落,失意涌上了心頭。
  旁邊一同樣被俘的日兵拍拍他的肩,“唉!總算是活下來了,這最重要,對吧!”
  換上嶄新整齊的軍服、軍帽、軍靴,只不過身上的階級章,代表武運的一切象征都被取下,與其說是軍服,不如說是制服。林水源與幾個日本戰俘換上了這套制服,帶著傳單分成幾股向密林走去,向密林中喊話,張貼傳單。
  “戰爭結束了,弟兄們辛苦了!”
  “可以回家了,有熱騰騰的白米飯!”
  “我們已經堅持到了最後,陛下感謝諸君的努力!”
  他們完全沒帶武器,心里害怕哪里來的冷槍,被當成叛徒給殺掉,戰爭都結束了才死掉那才叫作冤。
  走向更深的密林中,感受到有奇異的視線從四面八方而來盯著他們,矮樹叢晃動,開始有人從深處,像幽魂一樣搖搖晃晃走了出來,一個個像骷髏般蓬頭垢面。衣衫不殘破的人走到面前打量著他們。
  “戰爭真的結束了嗎?我們戰敗了嗎?”
  “你們真的是友軍嗎?”
  林水源心想這就是他幾個月前的寫照,這些友軍撐得比他久,吃了比他更多的苦,想必他們已經收到空投的傳單與地圖了,想要的只是一個理由而已,他有些心虛而耐心地回答這些投降日兵的問題,就這樣,每次都帶幾個殘兵回來。
  戰俘們被移送到民答那峨的收容所,收容方式重新分配,分為中國人與日本人,以便未來遣返。
  听到這種分配方式,林水源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倒是稍微清楚那些歷史原因,因為日本戰敗,以後台灣和滿洲就要還給中國,大家都是中國人了,只是從小就被教育日本是神國皇國,亞洲一等,最強大的,而中國一向被說成是最低下的,怎麼一下就從日本人變中國人了。
  有幾個高砂兵沖出來大表不滿,其中有個是軍曹,林水源認出那是高砂挺身隊有名的山下軍曹,傳說他戰功彪炳殺敵無數,山下軍曹直說自己是日本人,不是中國人,差點要跟守衛起沖突,直到槍管對著他們,他們才像斗敗的雞,沮喪無力地回座。
  摘自廖信忠 《台灣這些年所知道的祖國》


不能有真實記憶的臺灣人不能有真實記憶的臺灣人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5DWqLU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2018 年 05 月 16 日 23:08:19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大愛電視戲劇「智子之心」,因演出志工阿嬤日本時代記憶,引起對岸中國不快遭下架風波延燒。事實上,二戰後遭中華民國外來統治的臺灣,長期以來自己的記憶早就被抹去覆蓋,看事情的觀點也早已被訓練成中國視角,說起日本時代的真實情境到底是什麼樣子?不用等正牌中國來抗議,恐怕自己早就已經完全無法想像
長期受黨國教育長大的臺灣人,說起日本時代的印象,在戒嚴期間出生的恐怕不少人會聯想到「只能啃樹皮、吃蕃薯籤、沒飯吃」「被壓迫(同時腦中浮現被鏈子拴著鞭打的情境)」,談到戰爭則說「躲日本空襲」,提醒日本人幹嘛空襲自己才一臉詫異。年紀輕一點的受黨國洗腦程度可能輕微些,但提到臺灣人曾為日本作戰的情境,恐怕不少人的想像是「「心向祖國」的臺灣人被日本帝國強逼去作戰」,好像若不是這樣就是數典忘祖罪無可赦。不管是哪一種,都是(不管哪一個)中國價值下所期望的想像。
但不管喜不喜歡、要怎麼看待、歷史的真實是什麼就是什麼。
1930年代日中戰爭開打,不適用徵兵法的臺灣人原本僅能主要以軍伕角色從軍執行雜役或協助翻譯。1941年6月,隨著戰事延燒,日本官方宣布將實施「特別志願兵制度」,1942年起開放兩波各約1000個名額。在黨國平行世界想像中,臺灣人一定沒人要去,就算有人去也是家中老母被當人質只好乖乖充軍對吧?
錯了,為了這兩波志願兵徵集,第一波1000多名額竟有四十幾萬人爭取入伍,第二波更高達六十幾萬人爭取機會入伍。當然會有這麼多人想從軍,背後可能有戰時工作機會減少、臺人想與日本人平起平坐等原因,但主要原因有可能是「「心向祖國」的臺灣人被日本帝國強逼去作戰」嗎?相信腦袋正常的人也知道答案是什麼。
在婦女方面,則透過赤十字社、醫院等管道招募從軍看護婦,待遇優渥,赴前線者月薪甚至可能高達一般小學教師的5倍以上。在全民愛國氛圍和薪資優渥的誘因下,許多人爭取成為從軍看護婦
當時的臺灣人,普遍(非全部)認同自己當時的國家,前線作戰告捷,大家跟著慶祝,日本官方則營造出征是光宗耀祖榮譽的氛圍。「特別志願兵制度」一宣布要實施,大家搶著要入伍,恐怕比「499之亂」還瘋狂。到後來戰事吃緊,實施大規模徵兵,已是戰爭後期的事了。
追尋記憶並非因為美好,而是找回真實記憶,你才是你、我才是我、臺灣才會是臺灣。而在中國們的控制下,我們只能當不能有真實記憶的臺灣人
圖左:1941年特別志願兵制度公布
圖右上:日本時代臺灣入伍祝賀場面
圖右下:臺灣舉辦攻陷新加坡慶祝遊行
不能有真實記憶的臺灣人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5DWqLU


大東亞戰爭時期,日本政府計劃在台灣施行徵兵制前二年,
將台灣全島18'9歲的適齡青年(適合當兵年齡者)做普查及不斷的施以軍事訓練。
俟徵兵制發佈實施,奉召的[台灣人.日本兵],只要稍做整編訓練,立即可投入戰場...!
此張[適齡青年特別訓練紀念]照的地點,是在苗栗南庄與東河間叫[蕃婆石](又名蕃合社)的訓練基地。
昭和19年(1944年)我父親收到紅色的[徵兵令](紅單仔)。在雄壯威武的軍歌中,及家人親朋好友'地方士紳'在校學生'人手一面太陽旗揮舞下,身披彩帶的父親光榮的奉召出征。
在南台灣的高雄鳳山,父親目睹了精銳的關東軍,被抽調到南洋途中,遭[米機]轟炸重創後被收容的慘狀。
還有基地指揮官高舉著軍刀,高喊全體官兵肅立,面向南方天空飛去~也是一去不復返的特攻機,致最敬禮。
指揮官的兩行熱淚,在南台灣的嬌陽照耀下閃爍發亮。
從明治以降,武運昌隆的不敗皇軍,卻在昭和20年的8月15日,向盟軍豎起白旗定了城下之盟,圖中多少的[台灣人.日本兵]才倖免於難!?
昭和19年離現在已經76年了,[皇國興廢就此一戰]的昭和時代,也成為歷史,老照片中的[適齡青年們],該是兒孫滿堂了!
也套一句杜甫詩贈衛八處士中[...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來感嘆歲月是無情的....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北埔姜家當兵從軍/陣亡率-台籍日本兵陣亡率14.63%+日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