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韋煙灶-《與海相遇之地:新竹沿海的人地變遷》-墾首姜秀鑾能操閩客雙語,周旋其中,左右逢源,與閩籍墾首或佃戶合作應較一般客家族群容易且更能化解衝突。姜家原鄉為螺河流域大安鎮,屬於閩客與過渡帶,能說海陸客話,但以閩語為主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WuwDwR


 

2014-05-05_075631  

客家認同的過程為:粵籍或語言認同,而後粵籍認同,最後才是客家認同。由此看來,許多來自於粵東的非客家人在認同的過程中已經變為客家人 

北埔姜家開臺祖姜朝鳳三子姜勝韜在新竹縣新豐鄉鳳坑村墓園的墓誌,上頭記載姜氏先祖遷移過程:開粵始祖姜世良原居住於漳州府龍溪縣江豆村,後遷至碣石衛,並在惠州府陸豐縣大安墟鹽墩村(今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大安鎮艷墩村)置譜開基 。 漳州龍溪縣屬於閩南語漳州話區,而大安墟為靠近客家語區的福老(當地閩南人對自我族群的稱呼,當地客家人稱他們為學老人)語區、碣石衛是閩語區,如果姜姓先祖長期位於閩、客語的交界地帶,姜家來臺開基祖姜朝鳳很可能具備閩、客雙語的能力,而北埔姜家開臺後前幾代的祖先也可能存有此語言特性.

韋煙灶、林雅婷(2008)〈桃園及新竹沿海地區閩、客移民分佈的地理意涵—以新屋及新豐的調查為例〉提出其他解釋,墾首姜秀鑾能操閩客雙語,周旋其中,左右逢源,與閩籍墾首或佃戶合作應較一般客家族群容易且更能化解衝突。

姜家原鄉為螺河流域大安鎮,屬於閩客與過渡帶,能說海陸客話,但以閩語為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