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可瀏覽相關圖片
由世新大學附設的刊物《破報》與《立報》相繼於3月底先後宣布暫停發行,世新大學學生勞動權益行動小組今(15)日上午帶領數10名學生在世新大學行政大樓前抗議,要求做出決議的董事會「踹共」。翻攝「破週報」臉書
 
新頭殼newtalk2014.04.15 謝莉慧/台北報導

由世新大學附設的刊物《破報》與《立報》相繼於3月底先後宣布暫停發行,世新大學學生勞動權益行動小組今(15)日上午帶領數10名學生在世新大學行政大樓前抗議,要求做出決議的董事會「踹共」。不過,董事會至今尚未出面說明,而世新校長賴鼎銘則表示,《立報》是創辦人成舍我的報紙,不會關掉,但發展方向仍未定案;關於《破報》,有校友透露要捐款成立基金支應,維持其公共性,概念很好,可以討論。

《立報》、《破報》是世新大學附屬機構「台灣立報社」底下的2份刊物,分別自1988、1994發刊至今,但就在今年3月底,世新大學新任董事會決定大幅刪減2報預算,《破報》被迫在3月24日宣告停刊,《立報》也在31日的下午公告要休刊4個月並轉型,同時,將刪除勞工、性別、族群等專版。

對此,世新勞權小組認為,該決議未經過公評,在反對大學私有化、商品化的原則下,當然是無法接受。因此,他們要求董事會出面,針對這次《破報》、《立報》要停刊和轉型一事有個清楚的交代。

勞權小組指出,在《破報》的停刊及《立報》的轉型決議上,清楚可見董事會在經營學校上扮演的獨裁專制角色,以及校方在辦學方向的商品化發展,將辦學視為營利事業,企圖消解大學的公共及社會意義,不願再對缺乏利潤空間,但具有公共及社會意義的附屬或教學、研究機構進行資源投入。再加上《破報》、《立報》長年來批判財團與政府的言論,更促使其成為了校董們的眼中釘。

《破報》員工曾芷筠接受蘋果日報記者訪問指出,該報每年從世新獲得800萬元,再以廣告佣金的方式還給校方,過去收支平衡,近年來,年虧損100至300萬元,今年大概虧損200萬元。但20年來,《破報》在內容、公共性與另類文化價值上,不是200萬元可以衡量,很想聽聽董事會決定停刊的理由。

勞權小組表示,倘若今天不站出來嚴正地向校方和董事會表示抗議,要求董事會和校方辦學的民主及公共性,那麼今天董事會可以逕自決定《破報》、《立報》的發展,他日董事會對其他追求理念、利潤有限的系所或機構,也很可能會任意地刪減預算和裁撤。

---------------------------------------------------------

2014-03-31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大方踩過《破報》吧!」台灣知名左派免費刊物《破報》(全名《破周報》)創刊至今近20年,但因財務虧損,在3月底正式停刊畫下句點,總編輯黃孫權感嘆之餘,仍盼破報曾撒下的種子發芽,期許年輕世代再次創造屬於自己的媒體,並從中再現、認識,最後認同自己。

  • 破報停刊了,總編輯黃孫權手持創刊號,心中有不捨,但對未來仍有期待與期許。(記者吳柏軒攝)

    破報停刊了,總編輯黃孫權手持創刊號,心中有不捨,但對未來仍有期待與期許。(記者吳柏軒攝)

  • 黃孫權與創辦人成露茜(右)的珍貴合影。(破報提供)

    黃孫權與創辦人成露茜(右)的珍貴合影。(破報提供)

財務虧損 3月底畫下句點

已48歲的黃孫權說,20年的青春歲月,全部奉獻給破報,破報創辦人成露茜在墓誌銘上刻下「讓弱勢發聲」,其精神亦深入破報。黃回憶,早期3月學運後社會思潮狂襲,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我們想講自己的話」,破報因此創立,不斷挑戰主流,以「孽世代之聲」自居。

即使破報不斷遭受保守派抨擊,仍推出充滿思想激辯的報導,如「反反毒」、「一百種墮胎的理由」等,淋漓展現次文化的蓬勃生命。黃說:「曾至對岸發現,資訊封閉下,反反毒的文章也悄悄在地下流傳,並成為攫取藥物知識的唯一管道。」亦是地下音樂發聲舞台,閃靈、董事長樂團等在初創時代上過破報,但後來部分樂團亦遭破報抨擊,黃說:「我們就是這樣,捧紅了又放掉,但批判的精神始終如一。」

堅持一貫的批判令破報無法順利擴展,黃表示,破報學習美國《村聲雜誌》形式,免費報形式,將廣告商、讀者及市場結合,最高發行量一期曾達8萬份,但市場萎縮加上業界競爭,下滑至1、2萬份,但過去皆以年度預算向世新大學請款,因今年恐虧損250萬至300萬元,讓董事會決議停刊,3月28日刊出最後一期。

面對平面媒體式微的黃昏,富實驗精神的政治大學《大學報》另謀出路,取消平面印刷改採電子網路發行,力求轉型。

大學報指導老師江靜之表示,雖轉型亦保留傳統製版架構,學生仍可學習平面媒體形式的採訪及編輯實務,只是取消平面媒體印刷的成本,資源也將投資在新型態的網站架構;另名指導老師劉慧雯說,除數位發行外,也透過「新聞個案實驗」等方式,讓學生學習如臉書粉絲團經營模式等,在過去傳統的平面編務中,增添新世代的網路傳播技能。

在破報停刊的餘波盪漾下,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認為,各大學,特別是頂尖大學,應聯合提撥合適經費,創辦該類型的雜誌或刊物,發揚服務社會的精神,亦是頂尖大學回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式。

--------------------------------------------------------

世新大學附屬機構破報、立報無預警遭世新董事會大幅刪減預算,使破報被迫「暫時」停刊,立報於31日也公告停刊四個月並轉型,且將刪除勞工、性別、族群等專版。今下午世新大學學生權益行動小組在校內召開記者會,上演行動劇,指控董事會恣意而為,獨裁專制,諷刺董事黑箱會議殘害教育公共性、傷害大學精神。

學權小組並提出世新大學校務,及台灣立報社社務的走向和發展,學生及教職員工,及報社的受雇者應該有權利參與決策和監督,不能任由董事會獨裁專制。

----------------------------

破報、立報停刊 世新學生抗議
2014/05/01
【聯合報╱文/沈育如】

圖/楊光昇攝影
因董事會大幅刪減預算,隸屬於世新大學的「破報」日前宣布停刊,「台灣立報」也暫停,引起學生不滿,本月15日曾聚集校園,要求董事會交代清楚,但等無回應,學生昨天再度在校園抗議,並上演諷刺行動劇,要求董事會出面說明。
世新學生勞動權益行動小組學生、報社員工、師生等約10人,昨痛批董事會避不見面、漠視師生訴求,黑箱決策殘害教育公共性。

 全文網址: 破報、立報停刊 世新學生抗議 - 新聞追追追 - 文教要聞 - udn文教職考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11353#ixzz30ZB06xkS 

Power By udn.com

--------------------------------------------

1995年,破報由台灣立報副刊獨立出來;1995年8月發行〈試刊號〉、9月發行〈創刊號〉(當期封面故事標題為「墮胎的一百種態度」),並可於各台北捷運站取得,後來被保守派人士抨擊過於激進而「危害青少年健康和捷運局形象」,導致破報退出捷運站。中途破報曾經停刊,並於1998年2月復刊。

破報名稱由來來自於台灣立報,成露茜曾說:

“ 有立必有破,有破才有立。前世代、現世代、孽世代的交替,在立和破的辯證軌道上滑行。在這個過程中,難免留下一些種子,能在這片土地上發芽茁壯。 ”
目前破報可於與它有合作的咖啡店、書店、學校圖書館、美術館、Live House、藝廊等地取得,範圍涵蓋全國北中南東各縣市,不過離島澎湖、金門、馬祖尚無地點。另外尚可用訂閱方式取得。

破報發行日由每週星期四改至現在星期五,發行量也從最初每週兩千份成長至目前每週約八萬份

--------------------------------------------------------------

世新大學附屬機構「破報」、「立報」無預警遭世新董事會大幅刪減預算,使「破報」被迫停刊,「立報」於31日也公告停刊四個月並轉型,且將刪除勞工、性別、族群等專版。
今(4/30)日下午世新大學學生權益行動小組在校內召開記者會,上演行動劇,指控董事會恣意而為,獨裁專制,諷刺董事黑箱會議殘害教育公共性、傷害大學精神。
學權小組並提出世新大學校務,及台灣立報社社務的走向和發展,學生及教職員工,及報社的受雇者應該有權利參與決策和監督,不能任由董事會獨裁專制。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