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四諦: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是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村田珠光曾提出過“謹敬清寂”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動了一個字,以“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簡潔而內涵豐富。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k1bYj6
千利休(1522年-1591年)茶道宗師/茶聖。十九歲時出家,被豐臣秀吉收為茶頭。 天皇賜號「利休」/天下第一宗匠-千利休,他站在「美」的頂端,隨心所欲將其操縱並掌握, 只要被他認可的事物,就是極品的保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iQDCRn
茶道/茶藝/茶起於神農氏姜姓/日本茶道精神/陸羽是中國茶道的鼻祖/廣東潮汕地區、福建武夷地區的"工夫茶"則是中國古代"飲茶之道"的繼承和代表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nRz9Wt
茶藝/茶道四諦: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神,是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村田珠光曾提出過“謹敬清寂”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動了一個字,以“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簡潔而內涵豐富。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k1bYj6
茶藝/茶道四諦:和、敬、清、寂/示範--茶藝文化研究者謝明素講師/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GZ63ut
泡茶/喝茶/日本抹茶和宋茶非常相似/鬥茶/宋朝人喝茶,喝的是「點茶」/「唐宋茶文化」唐宋高度發展的茶文化,為何無法直接流傳下來 反而東渡日本完整且精緻的保存下來,如今再回傳中土-唐。宋。元。最澄。榮西。南浦紹明。千利休/徽宗名作《大觀茶論》/英國紅茶和印度拉茶/素菜館叫故「素分茶」/小費稱為「茶湯錢」/日常飲食叫「茶飯」/服務生:茶飯量酒博士/中國茶史上最出名的人物唐朝人,被尊為「茶聖」應該是陸羽吧/唐朝人喝茶,喝的是「煎茶」:把茶葉焙乾,碾碎,篩成粉末,撒到鍋裡,咕嘟嘟燒開,喝那鍋茶湯。這鍋茶湯很香,但也很苦,簡直像藥湯。為了減少苦味,或者說為了壓制苦味,唐朝人會往茶湯裡放鹽、薑、花椒、胡椒、核桃仁,結果又把藥湯變成了菜湯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6r41Ao
-----------------------------------
由名茶藝文化研究者謝明素講師,以其二十餘年經驗,簡單示範小壺泡的動作。泡茶的意境透過優美的肢體語言,可以感受到泡茶除了用喝的,還可以欣賞喔
「2014海峽兩岸茶藝師養成教育論壇」23日於明新科技大學舉辦,包括台中華茶文化學會范增平教授,樂茶茶藝培訓中心董事暨韶關市茶葉行業協會劉政副會長,樂茶茶藝培訓中心各分校校長,洋實業有限公司丁海豔董事長、華粵實業有限公司陳志鵬董事長、廣州合晉帝苑酒店崔靜雲董事長、廣州寬境茶居有限公司陳鵡董事長、廣州市花都區茶仁茶榭茶商行郭春明董事長等貴賓與茶藝界人士共襄盛舉。
明新科大袁保新校長表示,飲茶文化在東方社會擁有多年歷史,蘊含著文化與價值。歷經不同年代的變化,日本發展出茶道,韓國發展出茶禮,台灣發展出茶藝。近年來,茶文化結合生活、休閒、文化、藝術、美學等創意,茶葉經濟與茶藝美學價值逐年提升,茶藝文化人才需求殷切,培育茶藝師不但是趨勢,更成為重要課題。
主辦論壇的休閒事業管理系范育成系主任說,為了培育休閒產業人才對於茶文化的相關專業知識,將茶藝納入選修課程,並每年舉辦茶藝論壇與茶席展演活動,著重茶席展演人才的實務經驗培訓工作,努力實踐大專院校對實務產業的發展及人才培育的貢獻。
為推廣茶藝文化,今年論壇以「2014海峽兩岸茶藝師養成教育」為題,專題講座主題依序為「大陸茶藝師養成教育現況」、「在茶文化復興中香飄萬里-論茶藝師養成」、「茶藝師應有的素養和認識」、「台灣茶席展演人才養成教育現況」,除了上述四場演講及總結座談外,席間邀請616Arts藝術創辦人俞瑞玲及藝術家范揚存進行兩岸茶藝交流,展現茶席文化的美學與魅力。
--------------------------
駁蔡瀾找「茶」蔑台
推文到plurk
2016-06-13 06:00
◎ 池宗憲
香港名人蔡瀾公開說:台灣茶道哪來?台灣被日本殖民統治了五十年,日本人有些什麼,台灣就想要有些什麼;蘿蔔頭有日本茶道,台灣就要有中國茶道。把不必要的動作硬加在一起,就是中國茶道了,笑掉大牙。
其實,台灣創「茶藝」從未硬上「茶道」。論「茶道」、「茶藝」之不同,應有憑據:「茶道」之名出現在唐代「封氏聞見記」:…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中國有了「茶道」之名,卻受到自唐、宋、元、明、清歷代至今的茶種和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用相同茶葉和茶器所演繹出對茶的多元解釋,是一種「事實茶道」!
那麼「茶藝」確是在台灣登場!一九七○年代由民俗學家婁子匡先生在台灣成立「味茶小集」時創出的「茶藝」。後由管壽齡女士以「茶藝館」之名登記公司行號。八○年代後台灣茶藝館帶動品茗風潮,引動茶和人文藝術結合。二○○○年後更帶動了上海、北京、杭州茶藝館的跟風。今天台灣比賽茶創造每年上億的商機,確實是受到茶藝館的推波助瀾!
蔡先生又說:台灣人,發明出所謂的「茶道」來真令人討厭…把茶倒在裡面,一定強迫你來聞一聞…那個聞杯有多少細菌,有多髒…。
針對台灣茶藝中強調「聞香杯」聞出不衛生的問題,進而有西安茶文化研究者林治說:正宗的台灣茶藝演示時每位客人都有一對杯子,一只聞香杯,一只品茗杯。聞香杯是從日本清酒杯得到靈感!
他的這種看法表明聞香杯是衛生的,但絕對跟日本清酒杯沒有關係!但這也是台灣眾多茶藝中的一種而已。
聞香杯是曾出現在福建泉、漳、詔安一帶、當地人用柱狀形制的杯品茗,得到茶湯聚香功效;職是之故,圓柱形聞香杯的聚香效應自然為人沿用!
事實上,茶杯用來品茶「香」或「不香」,應由杯的釉藥、形制、胎土、燒結等角度思考,而不單是看形來定「香」,更不要用意識形態汙衊台灣茶藝!
名人笑談可以;若說「現在台灣人又從日本學回來的茶道讓人羞死人也!」這種不考證憑空杜撰的說法,才是羞死人也!
(作者曾任《大成報》總編輯,現任茶人雅興電子報總編輯)
由 @lingting.china 發佈在 Threads 查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