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竹南鎮每年端午節,都會舉辦「祭江洗港」儀式來趨吉避凶,「祭江洗港」也被苗栗縣政府列為無形文化資產,會有這樣的習俗,是因為早期閩客械鬥,加上1943年船難事件,讓地方不平靜,因此請出神明在端午節,沿著竹南射流溝遶境,將不祥之物送出海,祈求地方平安,這樣的故事將成為劇場演出。苗栗竹南推社區劇場 重現「祭江洗港」典故 - 客家電視台 https://bit.ly/3a3SVMq
竹南鎮后厝龍鳳宮今年照常發放鎮內各國中小學生獎學金。(陳森龍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發揚公益精神 竹南后厝龍鳳宮續發獎助學金 - 寶島 - 中時 https://bit.ly/3xLsEN0
竹南鎮后厝龍鳳宮秉媽祖慈悲精神,從2017年起將信眾捐贈的部分香油錢,做為獎學金發放給竹南鎮內國中小學生,受新冠疫情影響,信眾捐贈香油錢減少,但廟方為盡社會責任,仍照往例發放,今年共有196名學生受獎,過去發放作業都在龍鳳宮廣場舉辦,今年為了防疫,派員分赴各校發送,期望能對學生有所助益。
竹南鎮后厝龍鳳宮今年照例發放鎮內國中小學生獎學金。(陳森龍提供/謝明俊苗栗傳真)
竹南后厝龍鳳宮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精神,並弘揚天上聖母慈悲為懷普濟眾生的理念,自2017年起將部分香油錢做為獎學金用途,捐助竹南鎮內國中小學生。近幾年雖受新冠疫情影響,香油收入有所減少,但龍鳳宮管委會一致決議為盡社會責任,發揚聖母精神,持續針對竹南地區的學子們發放獎助學金。
本年度共計有196名學子受獎,分別是國小生148人,國中生48人。每人可獲得獎狀1幀,國小學生每人可獲2仟元獎獎金,國中則為3千元。
往年龍鳳宮獎助學金都在天上聖母聖誕前後,於龍鳳宮後殿廣場辦理,鑒於目前疫情狀況有升溫現象,為恪守政府防疫規定,避免不必要的群聚。今年由龍鳳宮派員於4月18日周1早上親自蒞臨各校頒發。雖少了往年熱鬧的氣氛,但溫馨的場面一樣不減。
除了各校學子自發性的寫感謝函之外,更有一位目前就讀某國中的學生向龍鳳宮委員表達感謝之意,並表示他從國小時期就有受領過,目前上了國中還可以繼續受到龍鳳宮的照顧,真的很高興,他也向來頒獎的委員表示這個獎金都會全額拿給父母補貼家用,他也會努力用功念書,期望在將來能夠回饋社會。
發揚公益精神 竹南后厝龍鳳宮續發獎助學金 - 寶島 - 中時 https://bit.ly/3xLsEN0
苗栗縣竹南鎮中港慈裕宮確切的創建年代應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台灣苗栗最古老的媽祖廟/開基聖母在西元一六五八年隨湄洲墾民渡海來台/竹南龍鳳宮/竹南五穀宮/換轎典禮,信眾集資六十八萬元,請彰化鹿港老師傅以肖楠木比照二百年前舊轎規格,打造全新鑾轎。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iZNxmZ
竹南慈裕宮 - https://goo.gl/3we1xT
竹南鎮 中港慈裕宮
主委: 方溪生
副主委: 陳宏謀
陳萬典
常務兼總幹事: 黃湘元
電 話: 037-462353
傳 真: 037-550708
網 址: http://www.taiwanmazu.org/web/037462353
地 址:
苗栗縣竹南鎮350民生路7號
中港慈裕宮簡介
座落苗栗縣竹南鎮民生路,創廟迄今相傳已有320餘年歷史,是苗栗縣最古老的媽祖廟,列為三級古蹟。中港昔日為台灣與大陸交流貿易要港,也為漢人拓殖較早的地方之一。先民渡海來臺,往往奉供媽祖神靈同行,作為保護神,平安抵臺後,為感念媽祖神恩,多建廟崇拜。據地方耆紳稱,明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在當時漢人密集之「鹽館前」﹝開元里﹞,建築土壁茅草頂廟宇,奉祀由大陸恭請來臺之媽祖神像,除感恩外,並祈請媽祖保佑,此為慈裕宮肇建之始。慈裕宮因歷史悠久,保存古物甚多,如石柱、石香爐、井井泉、春鳳亭...等等,皆極為稀有而珍貴,從這些古物中,也依稀看到了先民拓殖中港的悠久歷程。
竹南鎮慈裕宮,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間,與北港朝天宮,東港朝隆宮,並稱『台灣三媽祖』。寺廟規模相當龐大,金碧輝煌的走廊、鐘樓,古色古香的宮殿造形,香火之盛,竹苗地區媽祖廟無出其右者。
為何稱中港
中港是竹南鎮建設最早的港市,昔時大陸人民坐船來臺,因當時對臺灣全部地理不太清楚,認為中港之位置,在鹿港、雞籠當中,故將之命名為中港。
慈裕宮歷史
中港開發極早,至清康熙末年經雍正而至乾隆中葉,由漳泉兩地前來中港闢莊墾田者逐年增右。是時,與福建沿海貿易極盛,因而形成中港街市,在嘉慶末年至道光中葉的全盛時期,不僅是附近產物之集散地,又是臺灣南北交通之必經重鎮。
相傳在明永曆15年(西元1661年)前由漳泉二地渡海移居中港開墾的居民,即建築土壁茅屋奉祀由大陸帶來之媽祖神像,祈求媽祖保佑平安,免於疫病及番害。嗣後改建土壁瓦頂宮殿,進謁湄州祖廟,奉迎分身回來本廟奉祀,當時廟址在鹽館前。乾隆48年間遷今開元里處重建,已具有相當規模。在道光6年(西元1826年)因地方發生械鬥事件,廟宇遭受焚毀,道光18年乃於現址重新修建。
由於當時漳、泉之間常發生械鬥事件,故於道光20年,特授臺灣北路淡水總埔分府於該宮側設立「勸泉漳和睦碑」,其旁還有一乾隆53年所刻之「勘丈碑」,目前並置於後殿花園內右側,被視為中港最重要之古蹟。
慈裕宮的古匾
慈裕宮的古匾極多,重要的有「允王唯后」匾,係清同治13年慈禧太后降旨獻立;當時同治皇帝龍體違和,慈禧太后亦生病,乃欽命臺灣掛印總兵官武隆阿素聞本宮聖母靈驗,特來祈求賜藥,果然靈效,太后及降旨獻立「允王唯后」匾額。另一重要匾是「與天同功」匾,是清光緒皇帝於8年(西元1882年)御筆奉獻,當時清兵部尚書岑毓英駐臺督辦大甲溪橋樑修建工程,從福州載運器材來臺,遇颶風船隻受阻,暫駐中港行轅等候消息。心中忽感閃閃忽忽,坐立不安,本地士紳臺灣參事陳汝厚乃保薦祈禱於本宮聖母,天驟轉晴,指示般線,平安駛入中港。經奏請光緒帝奉獻本匾額。此二匾目前者懸於正殿。當您蒞臨慈裕宮記得對它多看一眼。
中港慈裕宮的建築規模相當龐大,古色古香的宮殿造形,潔淨的廣場,肅靜莊嚴的正殿,金碧輝煌的走廊、鐘樓等,到處都顯示它的管理完善及香火鼎盛。尤其廟中古物極多,更富歷史價值。
「祭江洗港」儀式
驅疫保境平安!竹南中港慈裕宮端午「祭江洗港」
2020-06-25 18:39
驅疫保境平安!竹南中港慈裕宮端午「祭江洗港」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Za1MTJ
〔記者蔡政珉/苗栗報導〕苗栗縣竹南鎮中港慈裕宮今天依循傳統,於端午節中午12點在慈裕宮前展開「祭江洗港」儀式,吉時一到,各廟宇陣頭紛紛集合,由慈裕宮媽祖率領眾天兵神將遶境中港地區,下午5點至中港溪出海口祭江洗港,將不潔之物驅逐出海,護佑地方平安。
苗栗縣文化觀光局指出,祭江洗港儀式相傳自清領台灣康熙末年開始舉辦,如今已被登錄為苗栗縣民俗無形文化資產。文觀局說,竹南中港一帶是苗栗縣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更屬當年台南至淡水必經之地,來往船隻頻繁,不時發生行人渡溪溺水事件,地方為了告慰亡靈 ,也期盼河海清淨,開始在出海口設案祭拜,逐漸流傳至今。
隨著社會變遷與地方發展,儀式也逐漸演變,如今各廟宇陣頭集合在慈裕宮前,分別向媽祖領旨後展開遶境,隊伍一路鑼鼓喧天,沿途不少民眾設香案祭拜,隊伍每到重要路口及橋頭,中壇元帥神轎也擂起陣勢,安鎮五方。
待媽祖神轎抵達出海口後,祭江洗港儀式依循傳統舉辦,鑾乩先向媽祖稟明後,跪地向海祝禱,鑾轎再衝向海口,象徵驅逐不潔之物,保佑地方人民平安、確保這塊土地潔淨平安。
竹南中港慈裕宮因應今年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控制在戶外500人以下,過程中也將要求參加民眾戴上口罩、實施酒精消毒,希望讓地方信仰成為防疫助力。
苗栗縣竹南鎮中港慈裕宮今天依循傳統,於端午節中午舉辦「祭江洗港」儀式,盛大遶境。(記者蔡政珉攝)
驅疫保境平安!竹南中港慈裕宮端午「祭江洗港」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Za1MTJ
中港慈裕宮端午「祭江洗港」。(記者蔡政珉攝)
鑾轎衝向海口,象徵驅逐不潔之物,保佑地方人民平安。(記者蔡政珉攝)
鑾轎衝向海口,象徵驅逐不潔之物,保佑地方人民平安。
不放鞭炮 媽祖環保遶境
2017年06月12日 04:10 黎薇/苗栗報導
不放鞭炮 媽祖環保遶境
竹南后厝龍鳳宮11日舉辦萬尊媽祖踩街祈福,遶境隊伍騎三輪車載著媽祖神像從龍鳳宮出發,隊伍浩大。(黎薇攝)
苗栗縣竹南鎮后厝龍鳳宮是地方重要信仰中心,連續第4年舉辦萬尊媽祖環保踩街祈福,11日早上30輛三輪車載著媽祖神像,從龍鳳宮出發繞行竹南市區,沿途不放鞭炮,希望融入宗教媽祖文化,也能夠響應環保與健康觀念。
后厝龍鳳宮昨天舉行萬尊媽祖環保踩街祈福,廟埕湧入各地陣頭和信眾,相當熱鬧擁擠,廟方點燃起馬炮後,遶境隊伍由電音三太子、醒獅團等打頭陣,載著媽祖神像的三輪車逐一出發繞行竹南市區,約下午3點返回龍鳳宮,全程近10公里,沿途完全不放鞭炮。
71歲康姓鎮民連續2年擔任三輪車司機,他說,負責載媽祖神像遶境很光榮,也能運動身體,而且沿途不放鞭炮,不製造噪音和垃圾,是對環境友善的楷模。
主辦單位龍鳳神轎文化協會理事長陳碧華表示,每年透過萬尊媽祖踩街祈福活動遶境竹南市區,為地方祈福保平安,多年來也頗受信眾好評,今年感謝地方各級單位補助經費,希望明年持續辦理,推廣媽祖文化及環保概念。
=====================================
2017-03-05
落成24年 竹南「五穀大帝神像」裝修
【鍾志明 苗栗竹南】
只要民眾搭台鐵北上,經過苗栗竹南站,都可以看見窗外有一尊高156台尺,亞洲最高的五穀大帝神像莊嚴正坐,儼然苗北地標,只是這座由五穀宮興建的神像,已經建成24年,在風吹日曬下,外觀多有脫漆,廟方進行裝修,預計近期內要恢復神像光彩。
工人在鷹架上爬上爬下,為的就是要將五穀爺的神像重新整修,由於神像外觀複雜,不比一般建築,光是鷹架工程,就看得出修繕的困難。
五穀大帝粉刷工程委員會主委 張文祥:「因為祂這個工程很浩大,由其在156台尺的高度,而且這邊風也很大,所以我們在各方面也很注重安全。」
竹南五穀宮位在頭份市與竹南鎮交界,建廟已200餘年,長期以來,就是兩地民眾的信仰寄託,而廟方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即歷年來的主委職務,由閩客雙方輪流擔任,甚至五穀大帝誕辰,閩客兩大族群,也都會事先協調祭祀時間,分前、後日敬神,有趣的族群共合,也成了五穀宮的特色。
竹南五穀宮管理委員會主委 陳貴昌:「頭份竹南造橋三鄉鎮,共同信仰的中心啦,五穀大帝就是,以前人家說客家人奉祀五穀爺,現在我們在這個庄頭,這個地方屬於閩南庄,現在變成閩南人也拜五穀爺。 」
五穀大帝神像由國家文化藝術薪傳獎得主,林增桶設計興建,這回的修繕工程,同樣委請林增桶協助,由於工程難度頗高,預估經費需600萬元,目前已募得300餘萬,雖然經費尚未到位,但廟方有信心,能將順利完成修繕工程。
竹南鎮五穀宮 25日改選委員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7-23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竹南鎮五穀宮,有二百多年歷史,創建之初族群對立嚴重,為少數閩、客人士合建共祀的廟宇,廟方管委會於九十二年,更修訂管理組織章程,第七屆起,主任委員由閩、客委員輪替擔任,第十屆委員將於廿五日起改選,主委將由客庄委員出任。
清朝先民渡海來台拓墾時期,為了搶地盤、爭奪資源求生存,閩客互鬥事件層出不窮,族群對立嚴重;清乾隆四年(西元一七三九年)先民林耳順,移民來台到三角店、田寮一帶,也就是現今五穀宮所在地周邊一帶的竹南鎮新南里、頭份鎮田寮里開墾,為祈地方安寧、民豐物阜合力興建宮廟,主祀五穀神農大帝。
因此,五穀宮創始信眾涵蓋中港溪流域竹南、頭份、造橋等地,以閩南族群為主的竹南鎮,通稱「外庄」,其餘以客家族群居多的兩鄉鎮,則通稱「內庄」,民國六十年管理委員會成立後,管委會也包含閩客委員。一到七屆管委會的主任委員,都由外庄出任,直到九十二年、第七屆主委蔡津照推動內、外庄輪流擔任一屆主委計畫,開起閩、客輪流共治的局面。
-----------------
2014-04-18
〔記者彭健禮/綜合報導〕歡慶媽祖聖誕,苗栗縣媽祖會將於十九日舉辦踩街祈福活動,恭請竹南鎮后厝龍鳳宮媽祖出巡,回鑾時開放鑽轎腳,為信徒加持平安;媽祖會此次遶境隊伍將由三輪車、單車及徒步信眾所組成,倡導環保。
苗栗縣媽祖會會長、縣議員陳碧華表示,當天預計上午八點半呈奏媽祖文疏,恭迎起駕,引燃起馬炮後啟程,依序行經中港龍鳳宮、中港慈裕宮,沿中正路到竹南保民宮,再經由南地下道到新南天文宮、新南五穀宮。
陳碧華指出,遶境隊伍中午在新南五穀宮用膳,下午一點回程,上清寧橋轉光復路、博愛街到合安宮,預計兩點回鑾后厝龍鳳宮,媽祖聖像在進廟前,開放信眾鑽轎腳;下午三點起到晚間十點,龍鳳宮廣場則有傳統地方戲劇表演。
陳碧華說,此次遶境隊伍,不同於一般陣頭、藝閣車行列,改採三輪車、單車及徒步信眾形式進行,倡導環保。
此外,後龍鎮慈雲宮也將於十九、二十、二十一日舉辦四年一次的全鎮遶境祈安活動,讓後龍鎮民皆能受到媽祖福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