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太逼真 https://youtu.be/ty1ZQ9SKiIM
日「人形機器人」太逼真!戳胸就知道了 - https://goo.gl/5ZSHWs


《機器老男孩》,為什麼日本如此熱愛機器人?——《羅伯特玩假的?》
2016/02/15 |來自台灣好書搶先看專欄廣編社會群體科學傳播科技前沿透視科學|標籤:人形機器人文化機器人機器老男孩科普書
身為機器人大國,日本當然少不了以機器人為題材的電影,在 2012 年推出的《機器老男孩》(ROBO-G)就是其中相當受到矚目的一部。在這部機器人狂想曲中,標榜的並不是先進的機器人科技,而是穿插在其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話說默默無名的木村電器公司營運狀況欠佳,為了力挽頹勢,老闆決定追隨機器人熱潮,開發全新功能的人形機器人,但隔行如隔山,事情那有這麼容易!果然技術沒到位,整個研發遭受大挫敗,眼看產品發表的日子就要到了,這可怎麼辦呢?狗急跳牆的員工們突發奇想,既然要開發模仿人類的人形機器人,那麼找個人穿上機器人的外殼不就好了嗎?於是乎他們找到一位身形與機器人相仿的七十三歲歐吉桑來 cosplay,就此展開出一連串爆笑、溫馨、又帶點淡淡憂傷的故事。

1352778707-2236972176
一家小型家電公司在機器人博覽會的前一周,所開發的機器人因故壞損。員工們只好緊急招募人來「扮演」機器人,最後找到退休的 73 歲歐吉桑鈴木重光,但他假扮的機器人卻意外在博覽會上大受歡迎。
《機器老男孩》是由日本知名導演矢口史靖執導,老牌演員五十嵐信次郎擔綱演出這位自覺不受家人重視、又不甘寂寞的歐吉桑鈴木重光,反映出日本急速走入老年化社會時銀髮族的心情起伏。在熟齡的另一端,新生代偶像明星吉高由里子飾演熱愛機器人的宅女佐佐木葉子,一老一少有相當精采的對手戲。鈴木桑的機器人扮裝受到出奇的歡迎,也讓他想要藉此向鍾愛的孫子炫耀,這讓此假扮事件陷入曝光的危險,終於因為外露在金屬頭殼外的一根頭髮洩了底,眼看事情就要不可收拾,所幸在佐佐木的協助下化險為夷。劇終回歸歐吉桑身分的鈴木,看似過著如同當初一般的生活,但他的心情是全然的不同,原來經過機器人冷冰冰金屬外殼的洗禮,已然帶給他滿滿的溫馨。

01
《機器老男孩》裡歐吉桑「扮演」的機器人與宅女,一老一少有相當精采的對手戲。 Source:傳影互動
深植人心的機器人形象
台灣對日本電影的接受度一向很高,這部電影談論的老年化的現象也不是日本獨有,跟隨日本的腳步,台灣的社會很快會經歷到類似的情境。但超乎預期的,這部在日本頗受好評的《機器老男孩》,卻沒受到台灣觀眾的青睞,上映沒多久就下片了。電影受不受歡迎當然有許多的可能性,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楚,但這樣的「結果」卻引發我強烈的好奇心。我的好奇並不是為了電影賣座與否,而是思考會不會因為日本和台灣在社會、文化面的差異,導致彼此對機器人電影的感受如此的不同呢?基於機器人領域的獨特性,不同於電視、冰箱,甚至是手機等產品,機器人標榜的是和使用者之間的高互動性,期待它能真正融入到我們生活中,也因此一般大眾對機器人的看法,絕對會影響到它的普及性,比方說:如果機器人給我們的印象就如「魔鬼終結者」那樣動輒砍殺人類,誰會想要啊?

反過來,如果是超級卡哇伊的「哆啦 A 夢」,那當然是歡迎光臨!而《機器老男孩》在台短暫上映的遭遇,也極可能因為片中的機器人形象不符合台灣觀眾對機器人電影聲光特效的期待。先來看看日本人是怎樣看待機器人文化?日本機器人的起源相當早,遠在十八世紀江戶時代就已經出現被稱為「運茶童子」的簡易版機器人,它會自行前往送茶,待主人喝完茶後,再將茶杯送回原處。想想看,十八世紀並沒有馬達,當然也不會有現今的微處理器或電腦,僅僅運用發條以及某種形式的動作記憶裝置就能完成整個奉茶任務,不禁讓人讚嘆當時工匠的手藝。也因此,日本對於自身開發的機器人科技驕傲極了,因為他們從古代就已經打下基礎。連帶地,也讓機器人文化在民間紮下深厚的根基,這份對機器人的狂熱,也反映在日本的機器人動漫傳統,由原子小金剛、哆啦 A 夢、鋼彈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動漫人物領銜,一脈相傳、不斷推陳出新,在在說明機器人在日本已經深植人心!

除了包括動漫在內的文化面影響外,從制度面來看,日本的終身聘任制也為機器人發展減少了阻力。機器人身為自動化產業的重要推手,無可避免地會面臨員工在面對產業升級時對失業的疑慮,就像全世界的產業在自動化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曾遭受到員工的抗爭,但日本的終身聘任制保障了員工的就業,因此也讓抗爭行動相對較少,樂於接受與機器人共存,而不是擔心機器人發展可能搶走自己的就業權利。雖然現今由於經濟、產業型態的改變,日本的終身聘任制有所鬆動,但仍然維持了一定程度的穩定性。因此在機器人科技的發展過程中,千萬不能小看來自社會、文化面向的影響,它們關係到機器人領域是否能在一個國家中蓬勃發展、發揚光大。

文化差異與機器人發展
再來請教大家一個問題,一個國家的民族性會關係到他們機器人科技的發展嗎?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像我們對日本人的印象是既守時、又守法,大眾運輸系統總是那麼地精準,而紅綠燈號誌也不至於淪落到僅供參考的地步。可別低估這些行為的影響,因為這會讓機器人的流程設計因此變得簡單。由於機器人需要在井然有序、精確無誤的環境下工作。對照起台灣人的彈性和不愛受拘束的個性,我們的生活環境比起日本刺激多了,這一點就請大家想像一下尖峰時刻台灣人的開車方式吧!如果天天都要面對如此具挑戰性的環境,你覺得能在台灣存活下來的機器人需要有多大的本事呢?換句話說,台灣能不能像日本一樣成為機器人大國,就端看我們的社會是不是已經準備好、能不能真心接納機器人?

而在眾多值得開發的機器人類型上,日本對《機器老男孩》中那樣的人形機器人特別情有獨鍾,這應該也是基於日本人性格上的特性使然。日本人的個性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ㄍ一ㄥ」(矜持)!非常害怕對不起他人、給別人添麻煩。也就是因為日本人的矜持,他們對於因為生病而導致在別人面前失態這件事情十分恐懼。即使面對老年化社會所帶來的醫療資源不足的壓力,也不太願意引進外籍醫護人員,這一點也反應在日本相對嚴格的移民規定上。可是眼前醫護人員真的很缺乏啊!那該怎麼辦呢?日本人的選擇是積極開發足以服務人群的機器人,因為在機器人的面前,即使很狼狽,也不至於感覺丟臉。也因此,日本開發機器人的態度極其認真,因為事關切身需要!這同時說明了為甚麼日本會特別著重在人形機器人的開發,就是想藉由它與人類相近的形體,能夠迅速融入我們的環境、提供生活上的照護。

所謂的性格決定命運,從前面的討論可以看出,原來民族性也會決定機器人科技的發展。仔細想想也不令人意外,當社會的氛圍、生活的環境適合某種類型的科技運作時,它就有機會萌芽茁壯,正如不同的土壤與氣候會孕育出不同的植物。日本人親近機器人的態度,讓機器人不僅僅是單純的科技產品,更是生活中的夥伴!也因此《機器老男孩》在日本之所以大受歡迎,其背後也透露出日本相當深厚的機器人文化。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以日本為借鏡,我們也應該好好審視一下自己的文化脈絡與民族特性,就此走出一條屬於台灣的機器人之路。

----------------------

2014-04-17 12:25
〔本報訊〕日本本田公司(Honda)開發的人型機器人「ASIMO」今天首次在美國現身,已可藉於先前所錄製的聲音,用英文向群眾問好,ASIMO還能在舞台上跳舞、奔跑、踢球、倒飲料,動作已經越來越像個人類。
ASIMO今天在美國初次亮項。(法新社)
ASIMO今天在美國初次亮項。(法新社)
ASIMO為本田在1986年就開始研發的機器人項目,全名為Advanced Step in Innovative Mobility,以服務人類為開發宗旨,他們花了很長的時間在ASIMO的溝通技巧上,ASIMO的模型於2000年初亮相時,但當時的它確實只能算是模型。
ASIMO為白色太空人外型,高120公分,重52公斤,今天在紐約曼哈頓的飯店展出,表演4.8公里的時速在舞台上奔跑、打開水壺,將飲料倒在杯子裡、走樓梯等較複雜的動作。
ASIMO開發重點,為理解人類的語言和需求,目前ASIMO已能在固定選項中,分辨人類下達的指定,並能模仿一些較簡單的人類行為。

---------------

可調整妝容的仿真肌膚,隨心所欲呈現出喜怒哀樂,伴著遊刃有餘的真人語音模仿……她儼然一個真人,即使原型人物在旁,也無法輕易辨出孰真孰假。

昨天,在北京舉行的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中國首個也是全球第4個仿真人機器人,與日本「現代機器人之父」石黑浩同台亮相。

這位由上海申磬產業有限公司與大阪大學合作研發的「女機器人」,成了她的主人——研究員宋揚的「雙胞胎」,連宋揚女兒都說「跟我媽媽一模一樣」。


<ignore_js_op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中日校友合作引入仿真機器人

2014年10月,與眾多科技人士一樣,上海申磬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揚拿到了最新一期《科學》雜誌。封面上,著名機器人科學家、大阪大學教授石黑浩,依在他的「雙胞胎」肩上。細細端詳,兩人的五官、髮型、眼鏡、衣著統一,表情看上去都十分冷峻。封面文章的標題告訴讀者,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仿真人機器人。

宋揚是復旦大學博士生,畢業後主攻人工智慧型專業,上世紀90年代赴日本大阪大學進行人工智慧型領域的共同研究開發。非常有緣,她與石黑浩是同齡校友,經導師介紹與石黑教授結識,這成了兩人合作的基礎和發端。雙方希望依托位於張江的機器人企業以及日本分公司,把仿真人機器人帶入中國——一個能夠快速接受新事物的市場。

此前,石黑研究室還開發過兩個日本家喻戶曉的機器人「替身」,分別模仿了日本著名節目主持人,以及日本國寶級的「落語」表演藝術家——單口相聲演員桂米朝。其中,九旬高齡的桂米朝曾在電視上與他的機器人互動,之後不久便與世長辭,而他的音容笑貌和所有笑話則通過機器人永存世間。


<ignore_js_op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全身42個自由度,會笑會握手

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開發仿真人機器人必須「私人定制」、嚴絲合縫。宋揚也開始「自導自演」,先是「取模創模」。她的頭面、頸肩以及雙手前臂被套上薄膜,然後像製作「兵馬俑」一樣封上黏土——這些裸露部位成為機器人的皮膚所在。為了保持口形一致,宋揚還取了牙模。作為女性機器人,「她」的眼睫毛也是一根一根精心植入,實際效果要比真人顯得些許年輕。

「請大家看看我是如何表達感情的——這是微笑的面容……這是悲哀的面容……我還可做出生氣的神態哦……」在昨天下午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宋揚的「雙胞胎」機器人,面對全場中外觀眾進行了3分鐘自我介紹和講演,同時伴隨著體態和姿勢,很有「演說范」。

「我還能夠與人握手、行禮。」在「她」復雜精巧的內部機械結構中,共設置了42個自由度,是一般工業機器人的10倍以上。而且宋揚習慣性的姿態也被傳感器心情下來,復制到機器人身上。

宋揚說,別小看握手這一個動作,必須是幾個環節漸次聯動,時序把控非常嚴謹。否則,握手就變得非常僵硬而不自然。現在,「她」的關節還有一點點頓挫,幾乎是與真人靈活度的唯一區別。「今後,‘她’握手時還能感知對方的握力,同時做出恰如其分的回饋反應。」

「陽揚」將成首席科普講解員

宋揚癡迷於機器人也是近年來才開始的。之前,她曾作為主要完成人榮獲200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5年度由她主持開發的項目再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完成單位則正是其所在的申磬公司。只不過,這些獎項均出自智慧型化交通安全領域,近3年才在原先的技術基礎上發展出服務機器人事業,目前健康護理機器人、書法培訓機器人、外骨骼助力機器人等已完成開發或正在研制。

其實,在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與「真假母親」同時登台的,還有宋揚的女兒金陽娃。這母女二人,為中國首台仿真人機器人取了個合名:「陽揚」,她們正在籌建上海陽揚智慧型機器人科普服務中心。據了解,「陽揚」將成為中心的首席科普講解員,巡回海內外各地科技館與青少年活動中心。

除了擔綱公益科普項目,仿真人機器人同樣擁有市場潛質。它們不僅可在博物館、紀念館等處惟妙惟肖、聲情並茂地模仿歷史人物,也能成為文體明星、大企業家的化身,甚至變身大品牌的形象代言人。由於量身打造產生的高端服務產品,其市場價值非常可觀。有意思的是,石黑教授已嘗試讓機器人「替身」代表自己飛赴海外參會,按預制聲音和動作程序進行演講,並在後方遠程遙控「他」完成現場問答。派機器人替代真人開會的這一天,或許已不久遠。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