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月國內房仲店數達9,072家、仲介人數高達72,865人,雙創新高;惟仲介家數、從業人員攀上高峰,卻也遇上央行「史上最嚴打炒房」措施,房仲業堪稱「限貸風暴」之海嘯第一排重創產業之一,是否會出現倒閉潮「史上最多仲介」遇上「史上最嚴打炒房」 恐掀倒閉失業潮? https://bit.ly/3N6HJ24
王應傑:房仲家數應減至3,000家
2016年01月08日 04:10 記者方明/台北報導
房市交易低迷,房仲業「僧多粥少」,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認為,國內房仲家數應比目前再少一半,合理家數約在3000家左右,未來房仲專注經營社區、商圈還可生存,走投資客路線將陣亡!至於海外不動產市場規模,今年預計可再成長5成達1500億元,東森房屋將擴大海外市場,標的將從住宅擴展至整棟店鋪或商辦大樓。
根據仲介營保基金統計,目前房仲店數為7438家,營保金共計19.84億元,但各地房仲公會統計家數為6090家,顯示實際上已有高達1300多家房仲退出市場,預計今年營保金退費金額將高達3.3億元,創下房仲史上最大退費紀錄。
王應傑表示,台灣房仲像「小七」一樣多,目前房市結構已轉變,若全年買賣移轉棟數維持25萬棟低量,全台合理房仲家數應在3000家左右。
王應傑認為,房仲目前接案應了解物件買進時間及成本,才能確認售價,且為因應去化天數拉長,應增加物件庫存量,「雖然池子的魚變少,有能力者還是能釣到魚」,房市冬天再冷,春天終究會來臨,「存糧草、度寒冬」才能掌握下一個春天。
東森房屋國際不動產中心執行長廖麟鑫表示,去年國內投資海外不動產金額破千億元,保守預估今年海外不動產市場規模可再成長5成至1500億元。東森房屋國際不動產中心去年日本、馬來西亞物件合計銷售上百戶,總計金額約11億元。廖麟鑫表示,今年在馬來西亞幫企業尋找廠房、購置土地及稅務規畫整套服務為主,日本標的將從住宅擴展至整棟店鋪或商辦大樓,預估大型商辦銷售比例可提高至3成。
(工商時報)
-----------------------------------------------
發展第2品牌 房仲業2次紅海戰起
記者徐義平/專題報導
奢侈稅實施後的第二波房仲整併潮即將來襲;不動產仲介公會指出,近幾年大型房仲業者以集團化模式紛紛發展第二品牌,企圖擴大市場占有率,夾殺區域小品牌與自營仲介的生存空間,因此,推測3年內將出現第二次房仲大型整併潮。
大台北廝殺最烈
不動產仲介經紀公會聯合會理事長李同榮指出,目前全國房仲店數超過6千家,已經屬於相互廝殺的紅海市場,其中又以大台北地區最為飽和,不過,為求擴大商圈市占率,大型品牌陸續成立第二品牌,以「多店圍攻」方式取得商圈經營優勢,出現大者恆大的局面,恐壓縮小品牌與自有品牌的生存空間,出現第二波整併潮。
至於上一波造成房仲整併,甚至是倒閉潮,主要出現在2011~2013年的兩年間,主因是奢侈稅政策上路;根據不動產仲介公會統計,兩年內造成雙北市約240家、全台約500家仲介店關店,更超過萬名房仲從業人員失業。甚至造成建發房屋、富旺房屋以及大豐富房屋等旗下分店陸續被整併。
不過,即將到來第二波整併潮則是受到房仲集團搶占市場,紛創設第二品牌拚搏市占率的影響。天時地利不動產總經理張欣民表示,全國仲介店數比目前市占率第一的知名便利商店還多,市場已經算是相當飽和。
全台房仲家數比7-11多
他指出,成立第二品牌除了大型房仲集團搶奪市占率外,也是因為部分加盟業主想在相同商圈再開第二家房仲店,但因已加盟的房仲集團旗下僅一個品牌,只好選擇加盟其他房仲品牌,因此,為求「肥水不落外人田」,房仲集團紛紛成立第二品牌,第二品牌則是相對較便宜的月費,吸引加盟業主持續在旗下品牌展店。
至於目前全台6千多家房仲店數中,約有3千家是小品牌或是自有品牌房仲業者,而該3千家房仲店正是目前房仲集團開設第二品牌欲整併的主要對象。
未來房仲業走向集團化
住商不動產總經理陳錫琮表示,未來房仲業者勢必走向集團化與極大化等兩大趨勢發展,因此多品牌、多層次的經營已經成為房仲業者卡位商圈的主要武器。
有巢氏房屋總經理孫寶國指出,尤其是現在房仲集團強調綜效、團隊戰力與品牌服務,一店單打獨鬥的情況已經相當少有,推測在生存出現危機時候,會逐步往大型房仲靠攏。
----------------------------------------------------
沒房租抽成低 網路房仲興起
記者徐義平/專題報導
網路售屋平台因費用相對便宜,近年成為想省費用民眾的新興售屋管道,相較透過房仲業者銷售,因區域、產品不同,可省下幾十萬元,甚至是上百萬元服務費用,更有部分房仲業者在網路購屋平台放上委售物件,尋找潛在購屋民眾。
省服務費但成交率低
天時地利不動產總經理張欣民指出, 以美國為例,網路售屋平台相較成熟,放在網路售屋平台銷售的房屋,約占全年銷售房屋的1成,已經成為一種相對成熟的售屋趨勢。
不過,目前台灣透過網路售屋平台銷售的比率其實相對低,僅占全年數十萬件委售房屋的3~4%,成交比率其實也不高,不到10%,不過,因刊登1個月費用不到1千元,成為部分民眾售屋的新選擇。
他指出,透過網路售屋平台銷售房屋,主要優點除省下不小的服務費用外,也能透過網路的發達,增加物件的曝光率,進一步提升成交的機會,因此,多數品牌房仲旗下均有成立各自的售屋網站。
但是僅透過一般的網路售屋也有缺點,甚至可能存在危機。張欣民表示,一般的網路售屋平台只是將物件放在網路上銷售,沒有提供服務的房仲業者篩選欲買屋民眾,也不知道欲買屋民眾的心態,甚至可能因為欲售屋的屋主因不了解行情,錯估情勢導致買賣不成,上述均是導致目前透過網路平台售屋成交率不高的原因
----------------------------------------
北市10至20年屋齡物件平均單價53.7萬元
By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即時報導】, forum.udn.comView Original
根據2013年內政部實價揭露資訊,有巢氏房屋分析全台五大都會區的住宅大樓,依據不同屋齡每坪平均房價,台北市10~20年屋齡物件的平均單價53.7萬元,相較其他屋齡更為平實;桃園縣、台中市、高雄市等都會區,則以屋齡30年以上物件每坪單價最低,且高屋齡的大樓公設比,相對同樣坪數的新成屋來說較低,擁有更多使用空間。
有巢氏房屋副總經理劉炳耀表示,一般屋齡在10年以內的新成屋或中古屋,因有健身房等社區公共設施,加上屋況新穎,受到首購族群喜愛,但是近年因建築法規規定,屋齡輕的新成屋公設比普遍達到30%左右;反觀屋齡在30年以上的中古大樓,公設比在10%以內,民眾若以相同總價購買不同屋齡產品,屋齡高的中古大樓可使用空間高出許多,是可以考慮標的。劉炳耀提醒,中古屋因屋主持有成本普遍較低,所以可議價空間相對較大,買方可參考以開價的5-10%幅度議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