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殺除魅:大中國史觀、經濟至上邏輯
◎ 徐世榮
主政者施政,需要有政策論述為支柱,這些論述往往是由學術工作者協助建構。他們配合掌權者,有意圖的營造出主政者所需要的價值觀、意識形態或知識體系,並用學者專家的客觀形象予以包裝,以此蒙蔽善良老百姓。近日,為求進一步控制臺灣社會,遂行其政治目的,主政者動作愈增頻繁。
第一根支柱是大中國史觀。近年來,教育部汲汲營營於黑箱課綱調整,主要目的就是要建構大中國史觀,強迫臺灣民眾由此立場來詮釋臺灣歷史。但是,這樣的史觀與史實是有落差,因為中國史畢竟僅是臺灣史的一部分。由於穿鑿附會過於牽強,致使教育部不敢對外公開,只能黑箱作業,並用「微調」二字來欺騙社會,此舉造成高中公民老師及學者群起抗議。尤其在王曉波侈言二二八事件中,殺二萬人只是「小case」之後,才讓臺灣社會驚醒,紛紛表示反對,但教育部至今卻依舊蠻橫不理,不撤銷公告。
第二根支柱是去政治的經濟至上邏輯。長期以來,主政者總是塑造經濟與政治分離的迷思,只要是經濟出了問題,最簡單的卸責做法就是推給政治,如高希均近日誤用亞當史密斯之觀點,侈言「台灣經濟之悶與衰,即來自政治之鬥與亂」;並說,「二十餘年來的台灣民主史,實際上就是一部民主淪為民粹、內耗持續不斷、統獨爭議的突出紀錄。」http://udn.com/NEWS/OPINION/X1/8519317.shtml)這完全污名化臺灣進步的力量,並企圖把臺灣拉回過往威權統治,強迫我們僅能是個沒有政治靈魂的經濟動物,不能夠有獨立意志與人權思想。例如,土地徵收倘不合理,難道人民只能乖乖當個被宰制的順民?
不論是大中國史觀或是去政治的經濟至上邏輯,都是與權力緊密結合在一起,它們都是主觀的、也都有其目的性,主政者企圖型塑這些迷思,以此來限制我們的思維,剝奪我們的權利,並讓他們可以為所欲為,而這才是臺灣無法進步的真正原因。面對這種現象,人民要展現行動力,努力除魅!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
為何三位總統都搞不好經濟?
【聯合報╱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2014.03.02 04:09 am
十八世紀中葉的英國,當亞當史密斯討論市場、貿易、關稅、財產權時就指出,經濟與政治是分不開的。創設於一八九五年的「倫敦政經學院」,即是開風氣之先。
經濟與政治之緊密關係,對我們提供了重要線索:台灣經濟之悶與衰,即來自政治之鬥與亂。
蔣經國主政十九年威權時代的平均成長率為九%。一九八八年一月他去世後,如果以歷任總統就任時的「日曆年份」計算,李登輝執政頭八年(一九八八—一九九五)的成長率為七‧四%;第二任全民直選後為五‧一%;接著陳水扁第一任三‧三%;第二任回升到五‧六%;馬英九的第一任又變成三‧四%。後經國先生時代的二十五年(一九八八—二○一三)平均成長率為五‧四%。
我們不禁要說:民主政治轉型的代價,就是經濟成長的滑落,接近三點六個百分點;但更要說:經濟之「失」換來民主之「得」,是有它的迷人之處。民主政治創造了一個自由、創業、進取的大環境,這正是「小確幸」出現的前提;這也就是為什麼來台訪客,都羨慕我們自由開放的政治氛圍與自在從容的生活方式。
三位總統沒搞好經濟,根本的原因不在缺少好的財經首長及建議;而是這些政策及方案,在政治干預、妥協、否決下,府院幾乎束手無策,推動乏力,造成了政策停擺與經濟空轉。
陳長文律師說得透徹:「台灣的問題在經濟,而經濟的問題在政治。」,真正的關鍵就出在三位總統的政治信念及從政風格上。
李登輝高估了政治操縱上翻雲覆雨的左右逢源,又受日本影響深;陳水扁低估了政治算計及貪腐帶來的風險,又少人文與國際知識;馬英九錯估了清廉與不沾鍋是政治人物最高的標準,雖有豐富的知識,但相信「全民總統」要全天候工作。他們都堅持自己的做法,都變成了自己政治運作的囚犯。一位自認萬能,卻做了不少萬萬不能做的事;一位聰敏過人,卻已入牢房;一位終年辛勞,卻鮮得回報。
馬英九政治上的不沾鍋、難以發揮領導力與執行力。不善用政治領袖所擁有的「恩」與「威」,「紅蘿蔔」與「棍子」,使他用人圈子小,盟友少;但敵人不少,旁觀者更多。清廉與捐獻是高貴的自我實踐,但選民更要求的是推動政策,解決問題。
二十餘年來的台灣民主史,實際上就是一部民主淪為民粹、內耗持續不斷、統獨爭議的突出紀錄。這種鋪天蓋地的政治內鬥,再由反對黨、媒體、利益團體擴大與扭曲,造成了「產、官、學、民」全面陷入「恐懼」、「悲觀」、「冷漠」、「不確定」之中—公部門決策不敢大翻轉,大企業不敢大投資、老百姓不敢有安身立命的大規劃。十多年來出現產業結構調整太慢、企業創新研發不夠、出口市場太集中、法令過時等等困境,大部分源自當年「戒急用忍」、「一邊一國」、「鎖國思維」的後遺症,部分來自近年國際經濟衰退及國會亂象等當前政治困境。
操弄黑金政治與民粹的李登輝與陳水扁,傷了自己,更傷了人民;誤了兩岸關係,更誤了國家長期發展。當李登輝與陳水扁無法有清明政治,他們也就無法理清經濟。
這篇短文的初步觀察是:經濟「搞不好」是因為政治「搞不定」;政治「搞不定」是因為政治信念及從政風格「搞不對」。
以馬總統的清廉性格,我們希望「三好」同時出現:除了做人好,還是要先理好政治,才能夠搞好經濟。
【2014/03/02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為何三位總統都搞不好經濟?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519317.shtml#ixzz2uxLDy2TU
Power By udn.com
--------------------------------------------
不曾哭過台灣史,如何「用心」台北市?
◎ 林建隆
一個開口閉口要「效法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人,我合理推論他是國民黨課綱全調時代的產物。這樣的人通常只知鄭成功,不知塔卡朗,只知順治、康熙,不知郭懷一、鴨母王,只知雍正、乾隆,不知林爽文、金娘,只知霧峰林家,不知戴潮春、謝秀娘。一個公開肯定「二百多個中國熱血青年對抗數十萬清軍」的人,我合理推論他也相信吳鳳和「魚兒往上游」的神話。這樣的人,若當選首都市長,會用什麼樣的歷史觀來領導教育局的工作?
一個公開宣稱自己是「文化上的中國人」的人,我合理推論他只知炎黃,不知阿立祖,只知梅花,不知刺桐花,只知陳金鋒姓陳、林智勝姓林,不知他們是平埔、高山族群被滿清、國民黨殖民統治強制漢化的活例證,而被漢化還跑去中國哀感謝的也就更加可悲。這樣的人頂多只知六張犁減三張犁等於三張犁,不知這和荷蘭殖民統治有什麼關係,頂多只知艋舺是平埔先人載運甘藷的獨木舟,不知它可以精密到用橋樓屋架將左右雙船連成一體,可以大到足以橫洋穿越半個地球。這樣的人只知凱達格蘭族被他所引以為傲的中國文化消滅到只剩一條大道,不知日本殖民統治者仍珍藏或偷藏著凱達格蘭古老的蝙蝠文石碑。這樣的人,若當選首都市長,會用什麼樣的文化觀來推動文化局的業務?
一個不曾讀過,因此也不曾哭過台灣人寫的歷史、史詩的人,若當選首都市長,即使有心也用心想要建設台北,但試問滿腦子裝著殖民統治者欽定歷史課綱的他有的是什麼心?用的又是什麼心?禪宗有一則過去心、現在心和未來心的「點心」公案。如今台北也有一個「點心」公案,點的是中國心和台灣心。中國心只想將台灣歷史塗銷,不能塗銷則加以矮化,只想將台北與北京統合,不能統合則做為南京的臨時首都,做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所謂國際城市。台灣心則是要重建台灣人的歷史感,恢復台北人對土地,對先人的美好記憶,讓國際人士在飛機上,在郵輪上遠遠就聞到台北歷史、文化的芬芳。請問人客官:「您要點的是什麼心?」(作者為作家,東吳大學英文系教授)
---------------------------------------------------------------------------
外省第二代談KANO、自卑、仇日
◎ 左宜孝
特定媒體和少數團體,竟然還沒看電影就大肆批評KANO「美化殖民統治」如何如何的鬧劇!中國人和台灣的大中國主義者何以對於過去和日本的仇恨念念不忘?以我外省第二代體驗與思考,深層心理因素是:自卑!
中國人被教育成以「天朝」自居,但是對照百年積弱與不民主,竟「見笑轉生氣」。可是中台兩地「中國人」又喜歡台灣撈錢移民歐美(如馬英九一家),普遍崇洋,「民族自卑宣洩口」只能轉向日本,不願接受戰爭已經結束,以及「中國人」民主科技及人均GDP都輸給這個亞洲鄰居的事實,只好使出「民族仇恨」這一○一招阿Q戰勝法!
本來歷史課本內容就有說日治是殖民統治,馬政府無聊到規定「標題」就要寫殖民統治;那怎不寫中國歷代都是「獨裁統治」?國民黨是「威權與愚民」統治?
二戰後世界一家共享民主,放棄仇恨才能彼此欣賞!可憐心存大中國主義者仍然封閉自己在歷史失敗陰影中,不願面對例如二二八真相,所以無法認同土地,無法重新開始!
棒球的美在於運動精神,不是成敗論英雄!呼籲大中國主義者早日放下自卑情緒,才能像「KANO精神」再接再厲迎接新的成就!
(作者為退休公教,新北市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