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物研發越趨困難,全球藥廠紛紛試圖從舊藥物尋找新的開發機會。藥物敗部復活知名例子是威而剛,Pfizer投入25億美元研發經費開發sildenafil作為心絞病用藥,卻於試驗中的副作用發現會引起男性生殖器官勃起,Viagra至2013年為止,銷售額超過266.9億美元,創造原本投入心絞痛用藥失敗的研發經費10倍以上銷售額。 以2001~2013年美國FDA所有上巿新藥做統計,全新上巿的新藥占26.8%,其餘73.2%皆是經改良過的新藥。其中,以改變劑型或傳輸途徑的藥物占多數,高達53.3%,新適應症占所有新藥的5.1%。 反觀2013年僅有27件全新新藥,取得美國FDA的上巿核准,臨床三期試驗中的藥物有半數以上宣告失敗,估計研發成本損失排名前10大的藥物總計達12億美元,對開發至後期已投入龐大研發經費的藥廠是一大損失。 面對種種藥物開發的困境,為有效延伸產品生命週期、降低藥物研發成本及提高成功率,不論是擁有眾多產品研發線的國際大藥廠,或是一般新藥研發公司,均轉向創新的藥物開發策略以降低風險,提高投報率。重新定位是更有效策略 把接受過臨床試驗取得上巿的新藥,或是至臨床試驗後期失敗之藥物重新定位(drug reposition、repurposing),不但可省去藥物安全性等試驗,並且具開發時程較短與投資風險較低之優點,若能成功上巿且獲得專利保護,甚至有機會超越原本藥物價值,創造更高報酬率,是目前盛行的藥物開發策略。 例如威而剛(Viagra,sildenafil),原本Pfizer投入25億美元研發經費開發sildenafil作為心絞病用藥,但臨床試驗效果不如預期,卻於試驗中的副作用發現會引起男性生殖器官勃起,後以改善性功能障礙起死回生,於1998年取得上巿許可,隔年銷售額突破10億美元,躋升全球暢銷藥物。 Viagra至2013年為止,銷售額超過266.9億美元,超越原本投入心絞痛用藥失敗的研發經費。此外,sildenafil降低劑量後以商品名Revatio於2005年上巿,被許可使用於治療肺動脈高血壓。 藥物重新定位狹義來說,是指為原有藥物開發新適應症,多半具備其作用標的為生理上扮演多重角色,或是藥物本身具有多重標的作用,因此以新適應症策略進行藥物重新定位的開發,困難度較高,臨床試驗風險較大。 廣義的藥物重新定位,包括改良劑型、改良藥物傳輸途徑、複方新藥,或是至新區域申請上巿等策略。 相較於改變新適應症的研發困難度較高,有些已上巿藥物經由劑型改變,即可適用新的適應症,成功機率較高,並可開闢更高獲利之巿場機會。 例如,原治療憂鬱症的bupropion,在1985年獲准上巿(商品名為Wellbutrin),1986年因發生癲癇事件,從市場撤回,降低劑量後重新獲准上巿。 後續於開發持續釋放劑型Wellbutrin SR與控制釋放劑型Wellbutrin XL兩種新劑型時,發現有助於戒菸,分別於1997年及1999年獲得美國FDA、歐盟EMA核准,成為首件口服戒菸藥物。 Minoxidil原本在1979年以商品名Loniten上巿作為口服降血壓藥物,但在降血壓巿場競爭激烈及其副作用因素之下,巿場表現並不佳。但於臨床發現具有刺激頭髮生長的功效,轉而開發外用之新劑型,1988年以商品名Rogaine的生髮水取得上市核准。 將已上巿的兩種藥物組合成複方藥物,在2001~2013年的美國上巿新藥中占11.3%,此種將原有藥物以低劑量組合,並透過劑型改良技術,改善藥效與藥物作用持續時間,以提升療效或降低副作用。3種經營模式 Thalidomide堪稱老藥新用開發新適應症的成功案例。德國公司Chemie Grunenthal開發的thalidomide,1957年以商品名Contergan在德國、英國上巿,作為鎮靜劑及預防妊娠性嘔吐用藥,卻因臨床使用上導致畸形兒的藥害,1961年被下令全面回收並禁止上巿。後續研究發現具免疫調節功能,1998年美國FDA准以孤兒藥上巿用於治療痲瘋結節性紅斑(ENL)。 敗部復活的thalidomide,被研究發現具有抗發炎、抗血管新生及促進細胞凋亡等功能,陸續開發出許多適應症,包括有皮膚科用藥、感染性疾病、間變性星形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及自體免疫疾病等。 由於與抗血管新生的作用具癌症治療潛力,於2006年得到美國FDA核准thalidomide與dexamethasone合併使用於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目前研發中的癌症,包括有轉移性腎細胞癌、非小細胞肺癌頭頸癌、肝癌、轉移性結直腸癌、轉移性黑色素瘤。 其中,Celgene公司以罕見疾病之新適應症的策略開發新用途用藥腦腫瘤、卡波西氏肉瘤(Kaposi's Sarcoma)等新用途。 重新定位在藥物開發上的優點及發展潛力逐漸受重視,有越來越多以Drug reposition為主要策略的公司因運而生,可分為3種經營模式: 1.專注於特定治療領域為主之開發策略。 2.具獨特之Drug reposition技術平台策略。 3.特殊的商業模式。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投資2,000萬美元與Pfizer、AstraZeneca、Eli Lilly合作推動藥物研發合作,將3家藥廠放棄研發的部分試驗藥物尋找藥物的新用途;Pfizer與華盛頓大學進行一個藥物再利用合作;AstraZeneca也和英國醫學研究會簽訂22種藥物的合作。台灣機會 AstraZeneca於2013年10月與我國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NRPB)簽訂「開放性創新進行藥物重新定位合作研究」計畫,藥廠將提供20個小分子化合物,作為國內新藥研發之用,台灣是AstraZeneca第一個亞洲合作夥伴,也是我國首次以藥物重新定位作為藥物開發之模式。 衛福部於2013年8月公告實施全民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第17條之1修正,治療特定疾病第一個新成分新藥,其支付價格訂定以「3選一」參考核價方式的優惠,適用於新適應新藥開發的Drug Reposition,政府政策推動也將有利我國廠商以Drug Reposition發展策略進行產業升級。 台灣新藥開發實力,在政府、學研及產業合力推動下將邁入收穫期,為了躋身國際新藥巿場主要國家,需仰賴更多數量的新藥持續上巿,透過Drug Reposition策略,可豐富我國新藥產品線組合,推動生技醫藥產業發展和升級。(本文作者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ITIS計畫資深產業分析師)
____
作者比利.肯伯為《泰晤士報》記者,多年訪查揭露英美製藥產業的崩壞。全書以康格迪亞「掠食者」製藥公司的開始到殞落過程,闡述製藥業的歷史,探討英美製藥業與健康保險制度,揭發許多製藥業貪婪與黑暗的真相,最後指出後續改善的方向,可作為臺灣的借鏡。
文:比利・肯伯(Billy Kenber)《藥命之財》:孤兒藥物成功地打破定價障礙,製藥公司明白自己可以安然地制定高價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4bwDjLs
第四章 如何定價藥物
記者詢問關於定價的決策時,健贊公司的高層主管表示,他們必須支付新的製造設備。只要建設產線完成並順利運作,價格終究會調降。但是,成本降低之後的益處從未用於病患身上。相反地,這個藥物的價格反而調高了,病患必須終身服用這種藥物,治療一位美國病患一年的費用現在介於二十萬美元至三十萬美元之間。
正如齊多夫定的高藥價造成的影響,「製藥公司的要價太高,所以很多人都要散盡家財,讓自己符合貧窮的標準,才能使用醫療補助計畫。」梅耶斯說道。在梅耶斯眼中,健贊「只是看見他們可以獲得的利潤,根本不在乎病患的福祉」。
孤兒藥物讓生物科技產業從一個觀念成為了一種現實。作為生物科技的第一個暢銷藥物,依普定被稱為「創造一千間生物科技公司的生物科技藥物」。善用新的科技,從生物原料製造藥物的前景,讓科學家前往美國西部的科技重鎮尋求創投基金,而這個前景也終於開始實現了。安進、基因泰克,以及其他生物科技公司的成功表明,即使多年來經歷毫無實際產品的公開募資以及過度膨脹的公司估值,生物科技產業確實可以提出有實質益處而且具有明確商業可行性的產品。在這段過程中,生物科技公司製造的藥物引領一種看待藥物定價的新態度。
數十年來,製藥公司希望尋求關於藥物定價的建議時,米克.柯拉薩(Mick Kolassa)就是他們的首選。柯拉薩在製藥領域的職業生涯超過四十年,曾經推動藥物定價革命。一九八〇年,他開始在普強任職時,製藥公司本身就是高藥價的障礙。製藥公司是「製藥市場中對於價格最敏感的一環」,柯拉薩說道,而且此事快要把他逼瘋了。「你們的藥品明明可以輕而易舉讓合理價格是現在的兩倍。但是那些公司出於謹慎,選擇不這麼做。」
在那個階段,定價不是專業人員的工作,而是由行銷部門的高層負責,他們「永遠認為價格是銷售的障礙」。回到那個時代,相關的思考方式很單純,柯拉薩說道:「基本上就是如此:我的產品有沒有治療效果的提升?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會讓這個藥物的價格等於或者少於競爭藥物的價格。」
「如果我的產品確實有治療效果的提升,我認為兩年之內會出現競爭對手嗎?倘若如此, _我就會低價銷售藥物;倘若答案是否定的,我就會以目前市場已有的藥物為基準增加價格,增價範圍大約是一〇%或一二%。」
因此,在過去的數十年間,藥物的價格只有輕微的上升,藥物的銷售額增加來自於納入處方的次數增加,而不是提高價格。一九七五年,美國處方箋藥物平均價格,根據處方箋的劑量進行調整計算之後,只比一九六〇年代的處方箋藥物平均價格多出十一分錢。在過去的二十年,超過四〇%的新型藥物為了獲得市場占有率,價格都低於競爭對手的藥物。一九五〇年代末舉行的基法弗聽證會依然殘留在製藥產業的記憶之中,大型製藥公司希望讓新型藥物獲得「安全價格」。
沒有一位製藥公司的高層想要自己的下場像在伯洛夫.惠康公司齊多夫定價格爭議之中的大衛.貝瑞博士與艾弗雷德.雪帕德爵士那樣,抗議人士群集在公司大樓之外,自己的照片因為各種不好的理由出現在報紙版面。艾弗雷德爵士與他的妻子雪帕女士甚至必須強化位於郊區的自家窗戶安全防護,因為他們被告知可能會有遭到個人攻擊的危險。
生物科技公司有一種來自加州的叛逆精神,但缺乏美國中西部與東岸巨型製藥公司的穩重節制。或許,同樣重要的是,生物科技公司手上也沒有既有藥物的銷售組合,或者必須保護的光彩名譽。「生物科技公司最先明白,他們可以突破藥物市場的價格障礙而不會受傷。」柯拉薩說道:「藥物市場確實有特定的規則。生物科技公司不知道規則,所以也不會遵守。這個情況改變了一切。」
孤兒藥物的昂貴製造成本以及小型市場,讓生物科技公司有了首次募資的機會,也代表美國的醫療系統與保險系統終於可以接受價格的改變。孤兒藥物的病患人數少,藥物價格可能很高,但可以保持相對低價的製造成本。然而,這些藥物很快就會獲得新的市場以及更多的銷售病患人數,但藥物價格依然沒有明顯的下降。生物科技製造的藥物,例如人類生長激素,獲得了一種令人半信半疑的抗老藥物名聲,所以受到市場歡迎,也協助創造出一種預期,認為生物科技的藥物會比傳統藥丸更為昂貴。反過來說,生物科技公司向更龐大的製藥產業展示了收取更高藥物費用的道路。
「我認為生物科技公司的定價策略,讓大型製藥公司發現他們可以在(孤兒)藥物上制定荒謬的價格。」梅耶斯說:「疾病愈是嚴重,人們愈是覺得自己絕對有必要支付藥物的價格,因為他們不希望病患死掉。」
「製藥公司非常害怕昂貴的藥價,他們無法理解這種價格要如何長久。」柯拉薩說道。「但是,健贊公司銷售賽瑞戴斯以及思而贊的成功,已經打破了障礙,開創藥物價格的先例,而保險業以及國家健康服務系統似乎也願意支付這種價格。」
隨著時間推移,市場也終於習慣了六位數字的藥物價格;只要新的孤兒藥物上市,預期的售價就會是六位數字。即使調降價格,也只會造成最小程度的影響。「申請給付永遠都不會是問題。」生物科技公司拜瑪琳(BioMarin)的執行長在整整十年之後於一場健康保健研討會上告訴聽眾,他的主題是推出平均成本為二十萬美元的藥物。「健贊公司銷售賽瑞戴斯或者思而贊時,從來沒有遇到問題。」
「賽瑞戴斯率先證明了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定價,並且從孤兒藥物身上獲取龐大的利潤。」梅耶斯說:「在那個時候,其他製藥公司的想法也改變了,他們認為,『如果健贊能夠這麼做,我們也可以。』所以我們開始看見非常、非常昂貴的藥物。」
政治科學的領域中,有一個概念稱為奧佛頓之窗(Overton window),這個概念主張有一定範圍的政策可以獲得大多數人的接納。政治人物與其支持者可以改變這個窗的範疇,過去被視為極端的政策,能夠轉變為社會大眾願意接納,至少願意考慮的。思而贊、人類生長激素、依普定,以及其他的高定價孤兒藥物共同創造改變製藥產業定價策略的風向,就像製藥領域版本的奧佛頓之窗。在特定的條件之下,保險業以及醫療系統似乎願意考慮過去被認為完全不可能接受的價格。如果孤兒藥物可以帶來這種價格,當然,製藥產業就會繼續思考更進一步的定價規模,認為自己可以稍微提高非孤兒藥物的價格。
賽瑞戴斯以及思而贊並非一夜改變了一切。在兩個藥物上市之後立刻引發的風暴中,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揚言執行美國健康保險的重大改革——而美國是全球製藥產業的核心引擎室——讓製藥產業小心翼翼,不希望引起定價爭議,許多年來,也幾乎沒有其他藥物膽敢匹敵用於治療高雪氏症藥物的價格。但是,隨著進入一九九〇年代,以人類生長激素和依普定為其商業成功基礎的生物科技公司成為製藥產業的主角。大型製藥公司已經開始留意,購入成功生物科技公司的大量股份合作推動產品上市,並逐漸學習這種新的產業經營方式。
雖然大型市場藥物的價格控制完全無法企及思而贊的程度,但製藥公司開始體認到他們可以大幅推動價格,遠遠高於過去的程度。大型製藥公司「看見了其他公司不遵守老舊規則時可以獲得的價格」,柯拉薩說道。從一九八〇年代晚期至一九九〇年代,美國的保險給付程度大幅提升,也有利於這個趨勢的發展,比起必須自行負擔藥物費用的病患,有保險的病患通常會服用更多藥物——特別是更昂貴的藥物。
生物科技產業展現製藥公司的真實定價能力時,一種新的途徑也在推動藥物價格過低的論述。伯洛夫.惠康制定齊多夫定價格的方法被艾弗雷德爵士描述為「使用手指測試風向」,但是到了一九九〇年代,製藥公司成立專門的定價部門已是常態,而制定價格逐漸演變為開發任何新型藥物的核心重點。隨著這個趨勢的改變,出現了一種逐漸受到歡迎的新學科,被稱為製藥經濟學(pharmacoeconomics)。這個學科讓製藥公司可以用經濟學的分析方式,計算並且理解其產品對於病患、醫師,以及健康保險系統的價值。
除了以上的發展,定價策略學家丹.尼默(Dan Nimer)提出「以價值為基礎,而不是以成本為基礎的定價」觀念。尼默在二〇一五年時以九十三歲的高齡逝世,曾經在美國電視機組製造廠商天頂(Zenith)服務,後來在坎丁集團(Canteen Corp)任職,坎丁集團的業務是在棒球場銷售熱狗,而尼默就是在坎丁集團工作時發展出價格應該反應產品對於消費者的價值,而不是用於填補成本支出的概念。他主張,更高的價格可以作為一種行銷工具,用於傳遞產品獲得的價值。
柯拉薩成為尼默價值基礎定價策略的強烈支持者,柯拉薩相信製藥公司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錯過了桌上的錢」(leave money on the table;意指失去應該獲得的利潤),因為他們不明白自家產品對於社會和消費者的真實價值。「避免感冒應該有多少價值?」一九九三年,柯拉薩在一場電視專訪中反問,藉此解釋他的哲學。這個價值就是人們應該支付的價格,也是藥物應有的價格。「只要人們願意購買,這個價格就是合理正當的。」
尼默與山德士(Sandoz)公司在一九八〇年代合作,準備推出新體睦(Sandimmune),一種免疫力抑制藥物,成為器官移植之後避免出現器官排斥的主要用藥。新體睦上市時,一位病患每年需要劑量的價格介於三千美元至五千美元之間,遠遠高於當時的一般藥物價格,也因此被批評為「駭人聽聞的昂貴」。
幾年後,柯拉薩離開普強公司,在山德士公司工作,並參與思覺失調藥物「可致律」(Clozaril)的上市。過去的思覺失調藥物價格大約是數百美元,可致律在一九八八年上市時,價格接近齊多夫定,一年藥價將近九千美元,價格內容包括病患監控系統,因為少數人服用這個藥物時可能會有潛在的致命副作用。
「這個價格是以藥物的價值為基礎。」柯拉薩主張:「病患入院的平均支出介於二萬美元至三萬美元之間,可致律能夠讓病患迅速地出院。」然而,市場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種價格,山德士只能放棄監控系統,用更低的價格單獨銷售藥物。但是,山德士公司對於新體睦的價格非常強硬,許多年來,新體睦都是山德士公司營收最高的藥物。
孤兒藥物成功地打破定價障礙,也協助開拓製藥公司採用「以價值作為基礎」的定價途徑,藉此合理化更高的藥物價格,他們現在明白自己可以安然地制定高價。時至今日,柯拉薩經常在美國南部諸州(又稱「深南地區」;Deep South)擔任藍調音樂表演家,而他堅持「以價值為基礎的定價策略」不只是制定最有可能的最高價格,「其中一部分的重點就是不要貪心——不能想要一手全拿。」
但是,傳統製藥公司追尋生物科技高價藥物的腳步時,愈來愈想採取激進的定價策略。柯拉薩明確地指出,千禧年就是傳統製藥公司放下手煞車,開始加速收取高額藥價的時間點。
「隨著時間過去,暢銷藥物變成人人趨之若騖的目標,如果你不能藉由產品的價值創造暢銷藥物,還是可以仰賴產品的價格達到目標。」柯拉薩說。「(製藥公司)從尋找自家產品的價值,轉變為尋找自家產品可以獲得的價格……我看過許多製藥公司,我們很努力讓他們明白,他們的藥物價值是一萬五千美元,一旦他們了解藥物的價值是一萬五千美元時,他們會說:『這個藥可以賣兩萬五千美元嗎?』『好吧,也許有機會。』『好,如果這個藥可以賣兩萬五千美元,能不能賣三萬五千美元?』」
《藥命之財》:孤兒藥物成功地打破定價障礙,製藥公司明白自己可以安然地制定高價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4bwDjL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