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價在近10年以來又被形容為「不跌神話」,尤其回頭看1950年代大安區土地公開標售底價僅「每坪787元」、1958年南京東路「台北市首批公商合營市民住宅」1戶3萬元、1960年代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以每坪2.8萬元買下育達商職對面公寓。
------------------------------------------------------------------
從台灣房價史的軌跡可發現,1950至1970年代房價上漲但薪資、經濟成長也正成漲,人民靠勤奮苦過來,即便2次石油危機帶動房價,最後都是政府採取緊縮銀根、禁建、課徵空地稅平抑房價,1980年代「台灣錢淹腳目」資金拱高房價,政府採取「228選擇性信用管制」重創建商,而如今為何有了奢侈稅、實價登錄仍打房失敗?
-----------------------------------------------------------------------
隨著1950年代末期政府意識到台北市房價傳出漲價1~2倍,以喊話方式希望民將資金導向開工廠、創造就業機會,並在各大都會區實行「都市平均地權條例」、限制房地產貸款,也讓房地產降溫結束波段多頭。不過在1960年代初期,為解決北市房屋供不應求,政府進而鼓勵業者投資興建住宅,隨著物價、油價上漲又醞釀了新的漲勢。
-----------------------------------------------------------------
台灣房價史/我在2010年代「有房」⋯爸媽存房送兒 27歲不怕結婚沒宅
【前言:看完前面4篇1970年至1990年代年輕人購屋故事,與2000年的換屋案例,都不難發現,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薪水要漲並不困難、扛高利率房貸不會沒有勇氣,雙薪家庭白手起家拚房就是社會風
------------------------------------------------------------
台灣房價史/1970年代 1台電視買西門町2間套房、中壢3棟透天厝
1970年代是政治外交風雨飄搖的時代,歷經中美斷交、退出聯合國都讓台灣國際處境日益艱難,不過從房地產角度來看,卻隨著經濟起飛加上1973年第1次石油危機催化與1979年第2次石油危機都讓房地產推案遍地開花、廣告大量湧現,只是回頭看那個年代,
-----------------------------------------------------------
台灣房價史/我在1990年代買房⋯東湖1坪26萬元買到高點 扛10%利率
最初在台北市民生社區租屋,買房動機只因「房東要漲租」,我一氣之下就決定去買房!當時1990年(民國81年),我找了一位對房產頗有研究的前輩去看預售屋,從台北市中心開始,竟發現完全買不起,最後到了東湖的一個工地,算一算還買得起,就把身上僅有的
最初在台北市民生社區租屋,買房動機只因「房東要漲租」,我一氣之下就決定去買房!當時1990年(民國81年),我找了一位對房產頗有研究的前輩去看預售屋,從台北市中心開始,竟發現完全買不起,最後到了東湖的一個工地,算一算還買得起,就把身上僅有的20萬元存款付了定金。
-------------------------------------------------------------
農保審核趨嚴,屏東縣東港鎮有2百多位農民耕作多年的土地被劃入乙種工業區,因工業區開發未完成,農民仍在耕作中,但這些農民最近發現農保資格將被撤銷,連農會會員資格也可能不保,他們透過民代陳情,呼籲中央「看見真正的農民」。
------------------------------------------------------------\
內政部去年底初步決議保留第三跑道大園福海宮聚落,部分竹圍村民醞釀「併入徵收」,桃園航空城自救會昨天發表聲明,宣布爭取「先建後拆」多項權益目標已達成,考量地方和諧,即日起暫停相關活動。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