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決議,台灣將從2017年全面打破目前每戶每月繳交平均約450元的舊制,實施分級、分組付費新制,由消費者自行選擇要看那些組合頻道。(本報資料照片)
一位有線電視台總經理最近要求部屬討論「如何突破鏡面、素材、內容表現雷同的結構性因素,製作獨特內容需要哪些內在變革」。

這位總經理心裡盤算的,是擔心社會大眾大量使用數位化工具,不再遵循現行頻道遊戲規則,開始自行選擇「分眾、有趣且必要」的節目內容。這個全球性的趨勢,正在加速擴散台灣有線電視「2017大限」的效應。假使效應提早到來,目前台灣有線電視頻道的營運理念、操作方式與收費機制,將面臨前所未見的浩大變動。

長久以來,不管台灣每個家戶個別真正需要收看那些頻道,台灣有線系統一律供給近百個頻道,「平頭式假平等」的統收固定費用。歷史,或許有其成形的必然因素,卻剝奪了觀眾在自由市場的獨立選擇權,也扼殺了有差異化的節目內容,從市場上獲取更大差價的可能性。

沉悶,在去年突破。NCC決議,台灣將從2017年全面打破目前每戶每月繳交平均約450元的舊制,實施分級、分組付費新制。由消費者自行選擇要看那些組合頻道,願意付多少費用選擇自己想要額外收看的頻道,自己決定收視成本。

經濟學家凱恩斯筆下,那隻調節市場價格「看不見的手」,即將伸入台灣電視頻道的收費市場。凱恩斯眼中,「物以稀為貴」原理將改變目前「多胞胎式」的頻道現象,「獨特」將成為未來兩年頻道如影隨形的沉重壓力。根據市場法則,除非壟斷獨占,否則沒有差異性、供過於求的產品獲青睞。

這位有線電視台總經理的憂心,事實上,早已在負責挑選產品組合的系統台總經理身上,獲致印證。

另一位正在建構數位頻道平台的有線系統台總經理,舉了一個未來即將成為主流的「分眾選擇、使用者付費」的成功案例,「當初選擇以比賽場次而非頻道授權方式,簽下台灣女子高球手征戰海外全年比賽的播映權,曾經擔心價格太高而心驚膽顫。沒想到,因為分眾區隔清楚,受眾需求明確,收視訂閱狀況出乎想像。」滿足分眾需求,依據分眾負擔能力訂出價格,將觸動台灣的頻道業者與內容供應商,進入內容「立足點平等」的競爭。

這位有線系統台總經理,正在分門別類規畫各種不同的「分類雲」。未來,不只頻道可以上架收費,只要分眾有興趣、內容獨特,就算是單一節目或相同節目的組合,都可在無限闊大的數位空間占到一席之地,供消費者付費選購,隨時在消費者數位工具播放收看。

全面性的趨勢方興未艾。中國大陸數位平台騰訊年營業額,已經是收入最高的湖南衛視的兩倍。美國有線電視訂戶,10年來從6500萬戶掉到5500萬戶,跌勢未歇。同時間,數位電視與數位電視平台的訂戶,如Hulu、Netflix的總合,已經跟有線電視並駕其驅,漲勢未停。

處在轉型期前的大浪頭上,台灣電視頻道,未來存在的形式、營運模式、獲利盈收、內容製作,都出現在這兩位總經理的策略思考中,只是他們現在是未雨綢繆?還是臨渴掘井?(作者為年代文創董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