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學甲高粱契作價1公斤提高4元 栽種破千公頃全台最多
台南學甲區農會今年契作高粱增至1110公頃全台最多。(記者楊金城攝)
台南學甲區農會今年契作高粱增至1110公頃全台最多。(記者楊金城攝)台南學甲高粱契作價1公斤提高4元 栽種破千公頃全台最多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b4Iwuf
2024/04/22 22:48
〔記者楊金城/台南報導〕金酒公司和台南學甲區農會合作推廣契作高粱,不但契作價1公斤25元,比去年21元調漲4元,學甲農會契作面積更增至1110公頃全台最多,最近陸續栽種。
金酒公司在台契作國產高粱3年計畫,今年最後一年,學甲區農會去年和農民在一期作契作約790公頃,因收益穩定,今年契作收購價又提高4元,增加農民加入契作誘因。
學甲區農會總幹事李曉軍指出,除了學甲農民加入,包括鄰近的將軍、麻豆、下營、善化、安定農民,連嘉義義竹、雲林口湖農民也找學甲農會契作,使得學甲農會今年契作高粱面積達到1110公頃。
李曉軍說,上月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帶領學甲、鹽水、後壁、義竹等承辦契作高粱的農會和金門縣政府協商,爭取調高契作價成功,對農民幫助很大,像台南是在一期作推廣,增加收入,減少種稻和休耕。農會也承辦高粱農業保險,農民僅需自付1成的保險費,如遇天然災害可獲理賠。
而栽種釀酒品種「台南八號」,抗旱、耐淹、節水、省工、省肥,採收後的高粱稉也可當基肥養護土地,達到循環經濟的效果。
農改場推廣 農民躍躍欲試
〔記者顏宏駿/溪州報導〕近年來製酒用高粱及飼料用玉米需求量增加,農委會推廣農民種植高粱及硬質玉米,溪州鄉已有人開始試種,農民只要粗放式管理,幾乎不用噴農藥和下肥料就有收成。已種植的農民陳蒼鄢表示,這兩種作物的田間操作相當簡單,不用太多照顧,就有收成,非常適合老農利用休耕農地栽種。
台中區農改場昨天在溪州鄉舉辦說明會,農民躍躍欲試,爭相詢問細節,其中已接受台中區農改場委託種植的農民陳蒼鄢,分別種植一分地的高粱和硬質玉米,去年九月播種,目前已接近收成階段。
適合利用休耕農地栽種
陳蒼鄢說,高粱及硬質玉米都不用灌溉,等於種下去就不用管,連雜草長得膝蓋高都懶得理,而在生長的過程中,每分地都事前下兩包綜合化學肥料,硬質玉米在出穗時出現輕微的螟蟲病,用農藥(蘇普尼)小噴一下就控制,高粱則有蚜蟲病,一樣用簡單的農藥(納乃得)就控制,跟水稻栽培的複雜度相比是「天差地別」,非常適合老農利用休耕農地栽種。
台中區農改場長張致盛表示,農委會在彰南地區(埤頭、竹塘、溪州)高鐵兩側三公里劃定「黃金廊道」,以高粱、硬質玉米等旱作栽種加強節水,也趁機活化休耕農地。他說,利用水旱田輪種,可以減少病蟲害,同時加強肥力,目前試種完成,當地的確適合硬質玉米和高粱栽種。
張致盛指出,高粱可交給金門酒廠,目前金酒每年向國外採購四萬多公噸「糯米高粱」,而國內硬質玉米每年的需求量也高達五百萬公噸,大飼料廠需求最大,兩項作物國內幾乎完全仰賴進口,如果農民願意釋出休耕地,種植這些旱作,不僅可增加收入,酒廠、飼料廠的雜糧價格也可避免被國外穀物大廠操控。
被綁架的農糧署與公糧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1-02 13:27
◎文青別鬼扯
據說當政府宣布停灌休耕後,馬上有糧商表示,因為栽種面積減少,米產跟著下降,所以米價會上揚。但糧商也強調,漲幅不大,每台斤才漲1元而已。說真的,1元真的不多,手機隨便拿起來講個電話,可能就要10元,況且我們一天也吃不到一斤的米。沒錯,1元真的不多,但若換算成總額,這可是龐大的利益啊!
「台灣的官不是很大嗎?為何農糧署對糧商沒輒?這個道理很簡單,現在的公糧體制早就被糧商綁架了。」(資料照,彭博社)
「台灣的官不是很大嗎?為何農糧署對糧商沒輒?這個道理很簡單,現在的公糧體制早就被糧商綁架了。」(資料照,彭博社)
農委會的資料顯示,2013年全台的食米消費量是104.95萬公噸,也就是1,749,166,666台斤。換句話說,即使每台斤只漲1元,就增加超過17億的利潤!不過,農委會前幾天才說,公糧倉庫還有87萬公噸存糧,糧食綽綽有餘。這時我們就要問了,為何當台灣食米長期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時,糧商對米價卻能喊這麼大聲?居然還能說漲就漲?
如果大家過去這幾年曾特別留意米價調漲的新聞,就不難發現:每當糧商嚷嚷著要漲價時,農糧署必定會出來表示,農糧署將適時釋出公糧,以平抑米價。或是說,會與糧商溝通協調。有趣的是,通常米價後來還是調漲上去了,然後這樣的戲碼一直不斷重演。也就是說,農糧署對糧商根本沒輒!
奇怪,台灣的官不是很大嗎?為何農糧署對糧商沒輒?這個道理很簡單,現在的公糧體制早就被糧商綁架了。大家想想,政府儲備了這麼多米,一次要釋出幾萬公噸,誰有能力去標?標到後,誰有能力讓這些米糧加工包裝好送到賣場、超商、量販店的貨價上賣?沒錯,就是糧商,這整套制度到頭來還是得依靠糧商才能順暢運作。
當糧商齊聲喊漲時,政府即使手中握有數十萬噸公糧、充滿雄心壯志想倒貨,糧商如果都不去參加投標,農糧署根本沒輒。有時當農糧署標售公糧時,糧商更開心哩。他們正好能買到便宜的公糧,然後再高價賣給消費者。
講到這,一些大腦脫水文青的內心必定已開始燃起小火球,開始罵糧商貪婪、罵官員無能。對文青而言,一切似乎都是「人」的問題。對他們來說,所有的事情都得靠「良心」。不過,文青啊,很多事情都是「制度」在決定的,現階段的公糧體制就是如此。
當這個體制每年都被迫向農民收購3、40萬公噸的稻穀,然後還得遵守當初加入WTO的入會承諾,每年必須由政府主動進口9萬多公噸的稻米時,它能不拜託糧商幫他出清存貨嗎?當它看到糧商將進口米混入國產米出售時,它還能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嗎?它除了主動暗中給媒體爆料,讓某些糧商難堪外,實在沒啥手段可言(看得懂的人就知道鬼王在說啥,科科)。
荒謬的是,這樣的體制每年還得花掉我們幾十億的稅金。公糧體制的存廢與適切性問題,該好好思考了吧。
(本文經同意轉自文青別鬼扯戰鬥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