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二女隱居深山,6個孩子一起生活,備受爭議的複數戀愛 - YouTube https://bit.ly/2QgXBSk
能在現實社會突破婚姻枷鎖三人共同生活,真是不容易,三人的家屬也要能諒解,雖然本案是有婚姻後被迫成為多元家庭,也許這是離婚之外,最少傷害的選擇。給大家參考看看。
為了讓媽媽開心 她接受繼父精子懷孕「生弟弟」 | 國際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https://goo.gl/DM8nRK
為了讓媽媽開心 她接受繼父精子懷孕「生弟弟」
By 三立新聞網, www.setn.com查看原始檔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一名育有5名子女的英國媽媽潔姬‧愛德華茲(Jacky Edwards),非常想和再婚的丈夫保羅(Paul)擁有倆人的孩子,但她的身體已經不能生育,貼心的女兒凱瑟琳(Katherine)為了實現母親的願望,接受繼父的精子當起代理孕母,成功生下了「弟弟」卡斯賓(Caspian)。
▲圖/翻攝自《EL ESPAÑOL》
47歲的潔姬和48歲的保羅相愛再婚,非常想要用彼此愛的結晶,但潔姬年齡過大、且曾受過生產的傷導致無法再懷孕生子,兩人為此非常煩惱。
凱瑟琳為了想幫媽媽達成心願,在丈夫的同意下,注射繼父的精子進行了人工授精,當起媽媽的代理孕母,讓潔姬感動不已。雙方也協議了關於嬰兒撫養權的界定,潔姬和保羅每月付1000英鎊(約4萬元台幣)給凱瑟琳,而凱瑟琳也成功懷孕,生下了卡斯賓交給潔姬,並讓保羅親手剪下孩子的臍帶。
儘管曾經對此事感到懷疑猶豫,凱瑟琳說,如果自己不幫忙母親,潔姬就很難找到其他的人來做這件事,而當她生下孩子,看到3人在一起的畫面,也感到很開心,「覺得一切都太棒了」。
---------------------------------
◎ 畢恆達
十一月三十日「下一代幸福聯盟」在砸下幾百萬購買四大報紙頭版廣告後,動員了十萬人走上街頭反對多元成家法案。很遺憾的是,主辦單位容許身穿納粹軍服的學生現身會場,認為是個人言論自由,卻同時用手拉手的方式將支持婚姻平權的個人包圍起來,限制他們的行動。而站在台上發言的教授,則期待他的學生不要「男不像男、女不像女」,與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精神背道而馳。
根據國際各大調查的結果顯示,同性戀者大約佔了總人口數的五%左右。以一所規模一千人的小學校而言,就會有約五十名同志學生。記得曾有一位高中校長自豪地表示,他的學校一名同志學生都沒有,因此也就沒有所謂同性戀問題。其實他不必感到驕傲,而是應該自省,是怎樣不友善的校園環境,導致沒有同志學生願意在學校內公開出櫃。看不見,並不表示不存在。
媒體與大眾仍然採用雙重標準看待同性戀。讀到父親性侵女兒、火車性愛趴、男友公開女友裸照、家庭暴力等新聞,社會大眾大抵會同聲譴責,區分你我,不會使用全稱給予異性戀污名。然而只要讀到同志的情殺、轟趴等新聞,卻馬上將同性戀標示出來,認為同性戀整體社群是有問題的。沒有親身接觸認識同性戀朋友的人,就容易從媒體訊息中也吸收了對同性戀的偏見。
同志婚姻合法,並不會帶來國破家亡。聯合國公布的《二○一三世界快樂報告》顯示,參加評比的一五六個國家中,台灣排名四十二。而前五名的國家中,有四個國家已通過同志婚姻合法。除了因為有種族問題(南非)以及貧窮問題(葡萄牙)的國家之外,其他十幾個通過同志婚姻合法的國家都比台灣快樂。
同志婚姻平權,並沒有要求額外的特權,只是要回本來就應該擁有的基本權利,如是而已。
(作者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
姑代親職養育三姪 新竹家扶表揚
新竹家扶中心的自強家庭「媽媽」洪介墉(中)以姑姑的身分,照顧身邊三個姪子、姪女長大,家扶社工員林雅雯(右)對她的愛心和付出佩服不已。(記者黃美珠攝)
〔記者黃美珠/竹縣報導〕新竹家扶中心的自強家庭代表洪介墉七年來以姑姑身分,靠著在竹科當作業員,拉拔三個喪父失母的姪兒女們長大,如今一個在清大念碩士,兩個在念大學,一家和樂、自強不息,昨天被公開表揚。
「給他們足夠的愛,孩子就不會變壞﹗」洪介墉說,因為個人選擇不婚,再加上哥哥的婚姻路並不順遂,她也就始終和哥哥一家住一起,「姑代母職」幫忙照顧哥哥的三個子女。
她說,這三個孩子很乖,特別是對物欲的追求不像時下的年輕人。老大大學指考完第二天就主動去打工,兩個妹妹也起而效尤。
姪子聖雄說,姑姑對他們最大的教養觀念就是「不說謊」、「不要當團體中的特殊份子」。所以他們從不避諱讓人知道,他們家雖然已經沒有爸、媽,卻有個疼愛他們,親如父母的姑姑。
洪介墉說,哥哥往生後,透過小姪女的國小社會科老師幫忙,新竹家扶注意到了他們,且一路給他們很多經濟上、精神上的幫助和撫慰。
新竹家扶昨在新竹縣政府前廣場結合各界企業、社團等舉辦愛心義賣園遊會,總共募得近百萬善款,將作為明年度持續扶助類似洪介墉這類家庭的經費,並表揚洪介墉等五個自強家庭,希望各界知道,眾人捐助的每一分錢都是有意義的。
-------------------------------------------------------------------
天主教會力阻 克國反同性婚 【06:45】
〔中央社〕東歐國家克羅埃西亞的同志權益進展緩慢,公開言論及教科書至今不乏對同志的歧視,並經公投贊成明確定義婚姻為一男一女的結合,形同禁止同性婚姻。
克羅埃西亞於1日舉辦公投,題目為「你是否同意婚姻的定義為一男一女的結合?」
克羅埃西亞現行憲法並未定義「婚姻」一詞,但公投結果顯示,2/3投票者同意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的結合,意味克羅埃西亞將據此修憲,等同禁止同性婚姻。
剛加入歐盟不到半年的克羅埃西亞有440萬人口,9成以上為羅馬天主教徒,當地天主教會強力動員信徒投下贊成票。
但克羅埃西亞政府站在同志權利一方,總理米蘭諾維奇(Zoran Milanovic)認為這項公投有害於人們獲得幸福及選擇的權利。
根據當地媒體引述,他說,公投不該用來決定「每個家庭內部的私人議題」,「這項公投令人悲傷、缺乏意義,我希望這是最後一次舉辦類似這種提問的公投」。
克羅埃西亞的同志權利一路走來,雖有進展,但很緩慢。
首都薩格勒布(Zagreb)於2002年首度舉辦同志大遊行,數十人被極端分子毆打;到了2011年的遊行,都還有約1萬名反同性戀者湊熱鬧,並暴力攻擊遊行民眾,引起歐盟關注。
去年遊行再度舉辦,當局加派警力,沒有事故發生,甚至有5名政府官員出面支持。
國際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變性者、雙性人協會(ILGA-Europe)出版報告,評估克羅埃西亞的同志權利狀況,認為官方持續改善人權,但來自天主教會的阻力太大,無法實現婚姻平權。
根據報告,在克羅埃西亞的初等及中等學校教科書中,仍有針對同性戀的不精確及歧視性內容。
克羅埃西亞的宗教課本指同性戀是一種「異常」,在醫學及心理上的研究都不足,是不可接受的現象;生物課本則僅在討論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及愛滋病等性傳染疾病時,才提到同性戀。
公開的歧視言論也很常見,克羅埃西亞足球協會前主席馬柯維奇(Vlatko Markovic)就曾表示不會讓同性戀球員加入國家代表隊,被法庭認定歧視。
-------------------------------
彭明輝/二十一世紀的荒唐爭議
【聯合報╱彭明輝】
2013.12.01 03:46 am
在封閉的傳統社會裡,任何小事情都有可能引起普遍的恐慌或反感,而成為社會的禁忌。舊約曾經對痲瘋病人充滿莫須有的恐懼,而伊斯蘭教至今仍堅持女性不能讓陌生人看到臉孔。
「男不男,女不女」曾是台灣社會的禁忌,民初很多人無法忍受女人著褲而不著裙,解嚴後很多人仍無法忍受男人留長髮和女人剪短髮,今天則還有人無法忍受男人掛耳環。
堅持男女有別的人,很難找到像樣的理由。男性跟女性的性器官雖然截然不同,但是男性跟女性的第二性徵就不怎麼清楚:有些男性喉結不明顯,有些女性鬍鬚卻滿明顯的,至於胸部是否發達往往不是辨認性別的可靠依據。連男女第二性徵都不是很清楚,又何苦堅持要男女打扮涇渭分明?大乘佛教不執著於男女相、眾生相,法師稱同門女法師「師弟」而非「師妹」,這才是真正的無所偏執。偏偏,就有人堅持要別人在外觀上嚴於男女之別,甚至堅持要女人剔腿毛,「以免讓我看了惡心」。硬要別人改變生理上的事實,不僅蠻橫無理,簡直就是有病。
不只第二性徵經常不清楚,連人的性傾向也遠比我們的想像還更複雜而模糊。近年來科學界對同性戀基本上有幾個共識:⑴同性戀的成因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文化性的,確實原因很難確認;⑵同性戀的性傾向並非出於自願的選擇,而且無法被任何已知的方法改變;⑶企圖改變性傾向的「順性治療」沒有真實的療效,卻可能會引起被治療者的憂鬱、自殺,因此美國醫療學會與美國社工學會都禁止其成員從事前述的「治療」。此外,最新的研究懷疑同性戀跟粒腺體的遺傳行為有關,也可能跟懷胎期間子宮內的荷爾蒙分泌有關。因此,有些同性戀者在出生前腦部的生理特質可能已經改變,而使他(她)長大後注定會是同性戀。
面對這些事實,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接受同性戀?
連無知的古代社會都不見得會排斥同性戀:舊約把同性性行為看成是一種罪,但史學家羅賓.奧斯本卻說孌童戀是「古希臘光榮文化的一部分」,而中國傳統社會則以曖昧的態度對待男性的同性性行為。
有些同性戀者的家長無法接受同性戀,要求孩子接受治療,或隱藏性傾向。他們大概沒想到:自己正在逼孩子走投無路。我的一個朋友因為怕被人發現他是同性戀,壓力大到精神崩潰,住進精神療養院,差點自殺。同性戀的性傾向是無法改的,而人的觀念是可以調整的;假如我們可以接受女人穿長褲,男人留長髮,為什麼要逼孩子自殺而不試著接受他的性傾向?
長老教會曾發表《同性戀議題研究方案報告書》,主張:「聖經裡面提到同性性行為的一些經文,雖然常被用來譴責同性戀,今日聖經學者大都認為這種引用是錯誤或難以令人信服的詮釋。」但是仍有些基督徒掩飾教徒身分,以醫師、哲學教授等身分對同性戀公開撻伐,甚至散播不實的消息,製造社會的恐慌。這些人的作為不但違背專業倫理,甚至可能沒資格自稱為基督的門徒。耶穌以他的愛打破了摩西的禁忌,教導基督徒去為痲瘋病人服務;真正效法基督精神的人,是應該用愛去接納同性戀?還是在公開場合對他們無休止地迫害?
(作者為劍橋大學工程博士,清大榮譽退休教授)
【2013/11/26 聯合報】
-----------------------------------------------------------------------------
反多元成家同性婚姻 東福盟要上街
反對多元成家的東台灣守護幸福家庭聯盟將在27日展開遊行,為原住民下一代發聲,提倡「一男一女」、「一夫一妻」婚姻的價值。他們在民進黨立委劉櫂 豪、台東縣家立立成長協會的陪同下,於24日舉行記者會,指出同性婚姻、伴侶制度、多人家屬及收養制度將會為台灣社會帶來極大的不穩定性,影響孩童成長, 衍生更多社會問題。
民進黨立委鄭麗君等人提案修改《民法親屬篇、繼承篇》,要促進同性婚姻合法化,此提案已排入本周五的院會議程。
對此,反對多元成家的東台灣守護幸福家庭聯盟將在27日與台東縣立委服務處、台東縣一貫道協會、台東基督教醫院、台東馬偕醫院等機構在台東市南京路廣場發動遊行,訴求為原住民下一代發聲,維護「一男一女」、「一夫一妻」婚姻的價值,反對「多元成家草案」及「同性婚姻」。
台東縣家立立成長協會一直陪伴並輔導許多受創家庭、單親的孩童,台東縣家立立副執行長李明福表示,反對多元成家,因為知道有完整健康的家庭對孩子非 常重要,擔心多元成家將導致家庭結構分崩離析,衍伸更多問題。東福盟總召張信一說,東福盟的立場是一夫一妻,一夫一妻才能培養下一代,反對多元成家影響下 一代生育與發展。
出身原住民家庭的東福盟媒體公關陳慈美表示,自己出身於台東健康原民家庭,然而台東有許多原民家庭是單親、破碎的,家庭結構弱化使許多原民缺乏自我 接納與認同。陳慈美認為,一旦同性婚姻、伴侶制度、多人家屬收養制成立,其中不限性別、伴侶制度單方便可隨時解約,不須履行忠貞義務;雙性戀、跨性別結合 伴侶可領養小孩等情形,將為台灣社會帶來極大的不穩定性,影響孩童成長。
民進黨立委劉櫂豪也出席記者會表示,社會不該以二分法將支持多元成家者認為是前瞻的、開放的,也不該將反對者視為保守、守舊。對於性別問題,承認有 同性戀者的存在,對話是必要的,並應學習彼此接納。但應保護依血緣建立的美好家庭價值,守護家庭價值意義是超越宗教的。他表示,法律上可以透過修法,保障 同性伴侶權益問題和解決同居問題。
--------------------------------------------
元成家與否?「下福盟」用問卷邀請立委表態
記者賴于榛/台北報導
多元成家草案引起各界熱議,正反方激烈交鋒,「下一代幸福聯盟」22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為了維護家庭倫常與親屬關係,挺婚姻就是要「一男一女」,以及教導孩子健康兩性,所以反對政府通過多元成家草案。「下福盟」會後也拜會朝野立委,發放問卷請立委表態對多元成家的看法,並將在30日上凱道抗議當天,公布問卷調查結果。
▲「下一代幸福聯盟」召開記者會邀情民眾11月30日一起上凱道。(圖記者賴于榛攝)
「下福盟」成員朱媽媽說,看了導演齊柏林的「看見台灣」,讓她發現台灣的美好,但看了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製作性別宣導短片「青春水漾」,卻讓她感慨台灣的性教育,竟然成為用「性解放教育」教導孩子如何性交、性探索、找尋敏感帶等,朱媽媽認為,身為媽媽,她需要為沉默孩子的站出來。她說,多元成家方案、通姦除罪化草案的概念,其實就跟「青春水漾」幾乎一模一樣,是要將台灣帶往性解放的社會價值。而她希望孩子學習的是積極與責任感,並且「為了愛的緣故,願意有包容和忍耐的正向價值。」
「下福盟」成員林媽媽也說,「青春水漾」讓這種不堪入目的性解放觀念進到校園,她與各行各業的家長討論過後,都感到震驚與憤怒,所以決定成立「下一代幸福聯盟」,守護孩子的未來。林媽媽還說,「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
會後「下福盟」拜會了朝野立委,發放問卷(左圖/下一代幸福聯盟提供)請立委表態對多元成家的看法,並將在30日上凱道抗議當天,公布問卷調查結果。問卷題目為,請讓我們知道能把孩子的未來交在您的手裏嗎?請問您願意支持我們的訴求,成為讓下一代幸福的立委嗎?
原文網址: 多元成家與否?「下福盟」用問卷邀請立委表態 | ETtoday政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122/299566.htm#ixzz2lU3Afkpb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 陳瑞榆、丘愛芝
今年八月,德國立法通過「個人狀態法」,自今年11月1日起出生的嬰兒,若同時兼具雙性性性徵,父母可在出生證明上選擇「X」。不必急於在嬰兒出生當下,就面臨替幼兒抉擇性別、訴諸外科手術的壓力。一邊是社會常規的期待,一邊是手術可能傷害身心健康的風險。
這是一項帶動人類突破二元性別界限上的思想變革。當出生證明不在二元,與出生證明緊扣的其他證件,以及與性別二元息息相關的制度,應如何改變回應,都狠狠撞擊了一個國家的立法、行政及司法系統。
以婚姻為例,根據德國法,婚姻只保留由一男一女所締結。同性者只能締結為伴侶,伴侶與夫妻所享有的社會福利保障與權利,仍有些許差距。這兩套制度如何因應第三性的出現,德國至今的做法是將修改方式留待下次立法解決。
對 於這項看似進步的立法,歐洲民間組織也傳出批評聲浪,根據TGEU﹙跨性別歐洲﹚10月31日評論﹙中譯版:一個不是選擇的選擇-TGEU對德國新生陰陽 兒登記新法的評論﹚指出,這項立法所賦予的,其實一種無法選擇的選擇。一是由於法律規定只限於陰陽兒的父母才享有決定性別欄「X」註記的權利,其二是其他 相關的法律證件,諸如身分證、護照皆尚未有配套措施,所 以一旦出生證明被註記為「X」等於直接曝露出當事者是陰陽兒。在對不符合性別常規者仍不友善、社會 又欠缺對多元性別正向教育的今天,如此大剌剌的出櫃,無異是要陰陽兒及其父母直接面對社會異樣眼光與歧視風險,很可能更加速父母為陰陽兒選擇進行定性手 術,而這正是陰陽人最不想要的結果。而且這項法案的適用只限於新生兒,對於現在的跨性別人士實無幫助。
在台灣,我們也曾經提出增列第三性的 構想,據2012年9月14日聯合晚報的報導,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向衛生署(現已升格為衛福部)提案,放寬更換性別登記的標準,同時由戶政單位研擬給 跨性別人士申請的第三性身份證件。吾人當然認同這項鬆動性別二元制度的提案,但若第三性證件只囿於「跨性別」人士能申請,會不會再度面臨直接被辨認出的風 險?而最終又形成一種形同虛設的設計。又到底是誰才擁有認定他人性別的權力呢?
若以現制為例檢視,我們的身分證號碼性別表示的方式是採用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5218的人類性別表示法》,以及《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 8381》之《資訊交換-人類性別表示法》所定之標準。所以除了男性標示為「1」,女性標示為「2」之外,尚有性別不明者可以選擇標示為「0」或以上標準 皆不適用的「9」。 但從實務而言,這是鮮為一般民眾所知的資訊,更遑論選擇了「0」或「9」的身分證字號後,隨之而來的生活不便。可能是出示證件被懷疑為 假,或是百費口舌解釋,又或是虛擬世界的購物、訂票、認證,網路系統皆不支援「1」、「2」之外的數字時,這些日常的窒礙難行,就足以使有心人士打退堂鼓 了吧!
所以當我們在為德國提出承認第三性,允許出生證明性別欄註記「X」,歡慶突破性別二元疆界藩籬之虞,吾人仍不禁想問,在「X」之後呢?(作者分別為高雄市民、地球公民陰陽人)
-----------------------------------------------------------------------
藝人郭采潔在兩書上留言表示,自己一到北京就一直忙著連署的事情,感歎自己手機的電話聯繫人太少,還詫異這麼大的修法身邊都沒幾個人知道。留言一發表就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有人指出她是對「同志婚姻合法化」的修法的反對。知名部落客「個人意見」更發表了自己的對此事的看法,他直接公開對郭采潔提出要求,讓她不要再穿同志設計的衣服,希望各個品牌在外借衣服時要多考慮一下郭采潔對「多元成家」的態度。
郭采潔PO出修法、連署等敏感性字眼後,馬上就引來廣泛的討論。很多網友都批評她對「同志婚姻合法化」修法的反對。更有知名部落客「個人意見」在臉書上寫道,希望郭采潔不要再去穿Lanvin,Valentino,Michael Kors等這些由同志設計的品牌衣服,還希望各個品牌在出借衣服的時候要多考慮這個人對多元成家的態度。
--------------------------------------------------------------------------------------------------◎ 白麗芳
因為最近多元成家和代理孕母的法案吵得沸沸揚揚,使得原本很少被社會大眾留意的收出養議題一併被搬上檯面。
代理孕母在台灣吵了二十年,政府始終沒拿出讓人放心的法案和配套設計,每每在討論的場合就有人提出批評收養的看法,兒盟為避免模糊焦點,在討論時都要再三強調代理孕母和收養服務沒有關連,而且這是大人不同的選擇和需要。
收 養和代理孕母的確都是想成為父母的管道,但是本質上有很大的差異,尤其在一○一年兒童少年權益法修正實施後,收養服務是完全站在兒童福利的立場,為了無法 在原生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找一個永久性的家,所以願意收養的人需要接受評估和上準備課程,為的是保障孩子的幸福。如果無法懷孕但又想要擁有自己(部分)血緣 的孩子,就會想要透過代理孕母,甚至同時借精子或卵子,來創造出小生命。
目前人工生殖修法的方向,孩子被視為委託夫妻的婚生子女,代母的身分很容易被隱形,而且未來採逐步開放,孩子到底是否能理解自己是由一位女性捐卵,另一位女性懷胎,還有一位是法律上的母親?
許多人看準了動輒上百萬的醫療費用和不孕夫妻的心急,正在虎視眈眈其中的利益,但複雜的權利義務只由主管機關的定型化契約來規範,真的能信任政府的監督能力?若出現糾紛,代理孕母制度所創造出來的孩子將是最大受害者。
日 前同志婚姻公聽會中出現了「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才有可能愛他,收養的小孩不可能愛他」的說法,兒盟深感遺憾。在服務二十多年當中,我們看過上千個無血緣的收 養家庭,他們彼此相愛全然付出,這是經過思考才組成的家庭,社會大眾應該用正向的態度來支持他們,而非否定收養中超乎血緣的真愛。
台灣每年有將近二千七百個孩子被收養,兒盟深切地希望在討論代理孕母和同志婚姻時,不要將收養當作攻防的戰場。今年十一月是兒盟舉辦的第三屆收養月,目的就是增加大眾對收養家庭的認識─「只要有愛,我們都是一家人」。
(作者為兒福聯盟社工處處長)
-----------------------------------------------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成功破解納粹德軍「謎」(Enigma)密碼,協助盟軍贏得勝利的英國數學家圖靈,在1950年代因同性戀傾向被定罪後自殺身亡。他死後近60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23日給予罕見的特赦。
司法大臣葛瑞林表示,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現在特赦圖靈,是因為「當年這個判決既不公平,又帶有歧視」。
圖靈被譽為現代電腦之父,二戰期間成功破解德國U型潛艇在大西洋戰場使用的密碼。他在英國解碼中心「布里奇利公園」任職時的貢獻,對於縮短二戰居功厥偉。
但1952年,圖靈與一名男子發生性關係,觸犯嚴重猥褻罪,不但丟了工作,還被迫施打女性荷爾蒙,遭化學去勢。1954年,他吃了浸過氰化物溶液的蘋果,中毒身亡,得年41歲。驗屍官判定是自殺,不過至今仍有人存疑。
在英國,同性性行為直到1967年才除罪化。近年來,物理學家霍金和另10位著名科學家,不斷呼籲英國政府特赦這位「現代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
圖靈曾在1936年發表一篇論文,提出「萬能的圖靈機」(universal Turing machine)構想,這也是早期電腦的開創性想法。圖靈曾說過,他正試圖「建造一個大腦」,把程式放進機器裡,讓一個機器執行類似現在的電腦的許多功能,而他是第一個提出這個理論的人。
2009年,當時的首相布朗代表政府,為圖靈受到「可怕」的待遇公開致歉,不過許多人士要求政府正式給予特赦。2012年5月,英國上議院一名議員提案,要求頒布特赦圖靈的法令,7月獲得政府支持。英相卡麥隆說,圖靈是「卓越人士,在二戰期間拯救國家,扮演關鍵角色」。
圖靈對二戰所做的貢獻,直到1974年才曝光。圖靈的團隊每天破解約3000則德軍通訊,協助二戰提前結束,縮短的時間長達2年。
----------------------------------------
性平法規定,國中小每學期要上四小時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學校還要組性平教育委員會,落實性平教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jan/8/today-north23.htm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多元成家」立法引起社會對立,雖教育部中小學「性別平等議題能力指標」中,有認識「多元家庭型態」課程,惟涉及同性家庭的部份,老師教學上多所顧忌,但也有學校老師認為,唯有透過教育,才能促進理解與尊重。
性平法規定,國中小每學期要上四小時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學校還要組性平教育委員會,落實性平教育,為此花蓮縣這學期舉辦「性別平等教育教學活動」設計徵選,國中小共有十七件報名,件數並不多,為鼓勵教師設計教案投稿,幾乎「統統有獎」,僅二件未得獎。
花蓮縣性平教育資源中心學校校長孫月眉說,花蓮小型學校多,許多老師教學還要兼行政,所以老師只要願意花心思設計教案,都值得鼓勵,不過從投稿的教案中,也發現少部份教案仍存在一些社會常見的「偏見」,部份教案設計雖有「多元家庭」議題,但主要著重單親家庭,且仍有「單親家庭不利親子溝通」等預設立場,她說,不可諱言,多元家庭的觀念容易挑起家長不同看法,但教育工作者要努力的目標,是透過教學讓學生、家長都有機會學習到尊重多元的選擇。
孫月眉說,為了讓學校老師具備正確觀念,每學期除舉辦初階到高階的性別平等教育研習,還透過電影工作坊、共同欣賞歐洲紀錄片「玫瑰少年」,片中融入族群、人權、性別及霸凌等議題,讓老師共同討論分享,從中也釐清一些盲點跟迷思。
三棧國小主任蕭志樺說,課堂上提到多元性別、多元家庭的議題,家長比較擔心「學生上課後會變成同性戀」,但課程的目的是希望學生養成對他人的「尊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