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玉與哆囉嘓
(二) 愛玉與河洛客
雖然客家語「愛玉」的發音和(ò-giô)非常接近,也不表示一定是客家人為愛玉命名的。不排除有可能是附近原住民原有名稱,因為與客家語「愛玉」發音相似而翻譯出來的名字,因為早年徵詢苗栗或屏東客家人時,有人甚至未曾聽過(ò-giô)一詞。而且非常有趣現象的是,康熙時雖有數百「潮籍」羅漢腳進入十八重溪開墾,但這些人的後代卻完全不會使用客家語,這和苗栗與屏東的客家人的後代聚落強勢保留客家文化的情況對照形成強烈對比,因此有些研究者把他們稱為「河洛客」。
「河洛客」形成主要原因是:與當地原住民女性通婚。來台客家墾丁幾乎全為年輕力壯的單身漢,定居後多與原住民女性通婚,但為何只有哆囉嘓附近的客家墾丁之後代轉變成為河洛客?其中最大的差異是哆囉嘓周邊原住民相對於其他地區其漢化程度最高,漢化後的各族群間通用語言為「河洛語 」 ,而屏東和苗栗則還以各自原有族語為主,所以族群融合過程中哆囉嘓原住民的河洛語文化反而成為強勢文化,客家話則完全消失殆盡,而這族群間的通用語言最終也形成今日我們所謂的台灣話。
是以 「愛玉(ò-giô)」 一詞不論其形成原因是「命名」命名還是「翻譯」,其出現的時間會落在「河洛客」客家語言還使用時期,而後從哆囉嘓一帶流傳到台南府城,終於融合轉化成為台灣話的特有名稱。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9619641766333/permalink/3808211842573743/
或許是潮州話,潮州其實客籍並不多,。很多所謂的福佬客不會客語並不是失傳,而是本來就不是客家人是潮州的福佬人被區分為客家人以訛傳訛,彰化平原幾乎就是這個狀況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9619641766333/permalink/3808211842573743/

145057253_3417751931668508_48429

--------------------------------

巴宰族走鏢歌舞 歡慶新年
By 陳慶居,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一月 11日, 2017
上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巴宰族人,11日齊聚苗栗縣三義鄉的鯉魚國小,參與傳統走鏢和牽田等活動,同時邀請泰雅、賽夏及客家等不同族群共舞,族群融合心手相連歡慶新年。而在地的鯉魚國小學生則穿著巴宰族傳統服飾表演大會舞,象徵傳承原民文化。
苗栗縣巴宰族群協會前理事長潘大州,15年前凝聚地方共識推動巴宰族過新年活動。他表示,15年來已逐年找回更多失落的過去,讓巴宰族群文化永世傳承,更是巴宰族裔世代應肩負的責任。
協會現任理事長潘英琦也指出,巴宰族過新年有「走鏢」、「銅鑼舞」、「牽田」等3項特有民族藝術文化,走鏢為現在的馬拉松,主要是鍛鍊強壯體魄,也是英雄與光榮的表徵。走鏢的錦旗搭配傳統服飾紋路設計而成,是活動另項特色,三義在地的朱瑞欽奪得冠軍,開心揮舞特色錦旗。
今年活動仍以文化傳承和族群融合為主軸,在活動中充實巴宰母語。三義鯉魚潭社區內有不少巴宰族後裔,鯉魚國小學生穿著傳統服飾表演大會舞,象徵文化永續傳承。
除了動態活動之外,巴宰族聚會所也展示相關古文書和文史資料,傳統竹編捕魚器具,早期農耕生活用具,及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學系的巴宰文創展。
潘英琦說,巴宰族為平埔族之一,主群分布台中市后里、神岡、南投縣埔里、新北市三重及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村等地,全國約有8000人。

2017-11-13_161635  


【郭雙富】老師授權提供 。
圖片內容相當珍貴照片拍攝於日治時期昭和初年,道卡斯族新港社,東社 紫雲宮旁劉姓家族。
這張照片代表道卡斯族的,牽田 ,歷史 ,文化 最具有代表性 , 這一張照片道盡道卡斯族的過去及未來。

106389096_1167811833575733_452795672511541915_o


巴宰族人要正名列入原住民族群
17:342019/11/09 中時 謝明俊
鯉魚潭村巴宰族人要求正名列入原住民族群。〔謝明俊攝〕
https://is.gd/dU0v6M
南投埔里烏牛欄社的巴宰族與鯉魚潭村巴宰族系出同源。〔謝明俊攝〕
https://is.gd/dU0v6M
鯉魚潭村巴宰族過年設有祈福架,讓民眾可以將願望寫在竹片上祈福。〔謝明俊攝〕
苗栗三義鄉鯉魚潭村平埔族系巴宰族人,從1761年就遷居本地至今,但因世代演變及深入的漢化,使得族名險些消失,許多中壯輩族人都不知自己是巴宰族,直到20年前族中耆老發聲正名,耆老潘大州更將祖厝部分設立巴宰族群文化聚會所,努力傳承語言文化,多年前,族人試圖向原民會申請正名並納入原住民族群,但未成功,巴宰族人並未放棄,將繼續努力能讓巴宰族名永遠流傳下去。
乾隆26年,也就是1761年,史籍登載平埔族岸裡社巴宰族人潘敦仔率壯丁入墾鯉魚潭,始納田賦,是巴宰族人世居鯉魚潭村的開始,因此鯉漁潭村的巴宰族人都姓潘,都是潘敦仔及族人的後裔。
1766年,潘敦仔因率壯丁協助平定打哪叭溪〔今西湖溪〕原住民與漢人械鬥事件,獲得乾隆皇帝召見,御賜「大由仁」名號,並賜朝珠、瑪瑙、晶瓶、玉碗等寶物,成為巴宰族最著名的英雄人物。
但隨著漢化日深,以及後來日據時代日人暴力管理,讓許多鯉魚潭村的巴宰族人都不知自己是巴宰族人。據苗栗縣巴宰族群協會理事長潘英琦指出,早年的巴宰族生活領域,包括現今台中后里、豐原,並有部份族人遷居至南投埔里愛蘭村烏牛欄社,但都因四散分居,使得巴宰族人漸漸不知自己源來,包括潘英琦本身
巴宰族的恢復族名運動,是從烏牛欄社開始,約20年前,潘英琦的大伯及父親潘大州也開始發起將巴宰族語言文化傳承下去,潘英琦等青壯輩才出面承接這個使命,還將自家祖厝側房改裝成巴宰族文化聚會所,陳列許多過去族內文書資料及生活器具等文物,提供民眾更能深入了解巴宰文化。
4年前,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副教授謝修璟,因緣際會下得知鯉魚潭村巴宰族,前來實地了解後帶領學生全力投力協助,有系統地將巴宰族聚落文化等資料整理出來,還成立網站讓所有民眾可以隨意上網查閱,讓更多人能了解巴宰族。
潘英琦等族人曾經試圖向原民會申請將巴宰族正名列入原住民族群,但因相關的資料不足,因而未能成功,但族人在過年的祭典活動中,舉牌表達他們想要正名的決心,將繼續努力恢復族名
https://is.gd/dU0v6M


三義鄉鯉魚村平埔巴宰族過年 多族熱鬧參與
16:522019/11/09 中時 謝明俊
三義鄉鯉魚村平埔族巴宰族過年,9日在鯉魚國小熱鬧展開。〔謝明俊攝〕
三義鄉鯉魚村平埔巴宰族過年 多族熱鬧參與 - 生活 - 中時 http://bit.ly/33sAitz
三義鄉鯉魚村平埔族巴宰族過年,9日在鯉魚國小熱鬧展開,南投埔里烏牛欄社巴宰族人也到場祝賀。〔謝明俊攝〕
三義鄉鯉魚村平埔巴宰族過年 多族熱鬧參與 - 生活 - 中時 http://bit.ly/33sAitz
三義鄉鯉魚村平埔族巴宰族過年,9日在鯉魚國小熱鬧展開,並舉辦文物展覽。〔謝明俊攝〕
苗栗三義鄉鯉魚潭村巴宰族過年
世居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村的平埔族巴宰族,一年一度的過年活動,9日在鯉魚國小熱鬧展開,除了演出過年儀典中最重要的「銅鑼舞、牽田、走鏢」等節目外,來自南投埔里烏牛欄社的巴宰族人,苗栗後龍道卡斯族、泰安鄉泰雅族、沙麓拍瀑拉,以及遠自高雄小林村的平埔族都特地來此共襄盛舉,並帶來精彩表演,讓鯉魚潭村的巴宰族過年祭典盛況空前。
鯉魚潭村的巴宰族過年活動,從17年前恢復舉行後,為了配合現今民眾生活作息,選定每年11月的第2個星期6,在鯉魚國小大操場舉行,慶祝儀典中,首先上場的是銅鑼舞及牽田,接著由長老宣讀祖訓、致歡迎詞,族人大合唱,壓軸節目之一就是走標活動。
另外,主辦單位並在巴宰族群文化聚會所,展示巴宰族相關古文書文物等文史資料、傳統竹編捕魚器具和早期農耕與生活器具,邀請社會大眾一起來認識巴宰族,體驗巴宰族的傳統文化。
為了讓當地鯉魚國小學童從小就認識巴宰族文化,所以從7年前起,校方就安排全校學童參加過年祭典至今,並表演舞蹈。今年的過年祭典除了南投埔里愛蘭村烏牛欄社巴宰族人,另外還有沙麓拍瀑拉、後龍道卡斯和高雄小林大武壠等平埔族群,以及泰安鄉泰雅族等原住民族群前來共襄盛舉。三義本地的雙潭、雙湖社區發展協會及台中后里眉山社區也都提供歌舞表演帶動現場氣氛,各族群共同參與代表著族群和諧,巴宰族也透過辦理過新年活動,凝聚族人向心力,找回更多失落的過去,復振傳承族群文化。
苗栗縣巴宰族群協會理事長潘英琦表示,巴宰族對內是促使族親積極學習巴宰語言以及重視技藝文化傳承,對外則是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巴宰族,得到社區民眾、學校和公部門的認同與重視,不論對內對外,都是巴宰族未來要繼續推展的重要文化發展工作。三義鄉鯉魚村平埔巴宰族過年 多族熱鬧參與 - 生活 - 中時 http://bit.ly/33sAitz


 

中秋 道卡斯族牽田祭

  • 2013-09-11 02:01
  • 中國時報
  • 【陳慶居/苗栗報導】

     苗栗縣後龍鎮道卡斯族牽田祭活動,19日、20兩日中秋連續假期,將在新港國小陸續登場。本身也是道卡斯族後裔的縣長劉政鴻,邀請民眾參加牽田祭體驗文化菁華。

     道卡斯族是平埔族的1支,又名「斗葛族」,「牽田祭」則是族人年度最重要的歲時祭儀,每年農曆7月15日及8月15日舉辦,前者稱「做旗頭」、後者稱「做旗尾」,族人在祭典中團聚、共舞,歡慶豐收、緬懷祖靈庇佑。

     目前全縣道卡斯族子民約有1600多人,多數聚居在後龍鎮新民及復興里一帶。新民里長解宗男指出,牽田祭將19日上午7點半揚旗開鑼,由傳統習俗「麻達競走」打頭陣,並邀請阿美、賽夏、泰雅及巴宰族等原住民族團體表演共襄盛舉,還有趣味競賽、道卡斯文物展等。


巡禮26-12021-03-03_085430

巡禮26】探索巴宰族的教會―愛蘭教會(烏牛欄教會)
進行地點:國立暨大附中(動態文化)
     愛蘭教會(靜態介紹及參觀)
特色與簡介:南投縣埔里鎮,有人說它是台灣中部地區歷史、土地、人民的縮影,甚至於布農族、泰雅族、賽德克族、邵族、洪安雅族、巴布薩族、巴宰族(愛蘭台地)、拍瀑拉族、道卡斯族以及閩、客兩系漢族人的大熔爐。而鎮上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基督教會─愛蘭長老教會,這座原名稱作「烏牛欄禮拜堂」的教會,建於清同治十二年(西元1871年),至今已有一百四十三年的歷史,是英國基督長老教會台南宣士會派李庥牧師(Hugh Ritchie)到烏牛欄社興建的禮拜堂,並請到宣教師甘為霖(William Camrpbell)前來佈教,因此「烏牛欄禮拜堂」也成埔里地區基督教的發源地。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傳入,與本地漢人、平埔族群豐富的文化內涵相結合,更能彰顯埔里地區的多元色彩。
基督教是埔里地區很重要的一項宗教信仰之一,愛蘭教會是當地最早成立的教會,然而在埔里地區,如同愛蘭教會具有悠久歷史的教會不僅一處,如位於現今大湳里的大湳教會、牛眠里的牛眠教會,都是由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甘為霖(William Camrpbell)牧師出資捐助。期間並獲得台南府城長老教會的補貼,巴宰族人(Pazeh)信徒自願奉獻、自捐勞工,甘為霖(WilliamCamrpbell)牧師為此族群傳福音,也立下了愛蘭教會信仰的根基。
進行日期/梯次:2015年11月15日當日一梯次
費用與收費方式:中晚餐、紀念T恤
進行方式:上午:巴宰傳統文化過年活動下午:靜態資料介紹及參訪
適合參加對象:不限
參加人數限制:80人
報名日期與截止日期:2015年6月30日止
報名方式:049-2912240、0933-574207
​聯絡人:陳清恩牧師
【巡禮26】探索巴宰族的教會―愛蘭教會(烏牛欄教會) | 教會巡禮 - 帶狀節目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150週年 https://bit.ly/383Sq13
----------------------------------------------------------

2840832_22840832_42840832_3
愛蘭百年「禮拜堂」木匾 除蟲修復完成
禮拜堂未修復前的腐朽風化的樣貌。(記者陳鳳麗攝)
愛蘭百年「禮拜堂」木匾 除蟲修復完成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uOgzTf
2019/07/02 23:43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創立於1871年的南投縣埔里鎮愛蘭教會,保存文物中有一塊「禮拜堂」木匾,有百年歷史,因台灣氣候潮濕而蟲蛀腐朽,南投縣文資學會發現後,以搶救文物的心情將木匾送修,經草屯鎮的木工業者修復,回復老木匾的原貌,教會將擇期重新掛在禮拜堂。
愛蘭教會是埔里鎮最老的教會,148年前宣教士就抵達昔稱「烏牛欄」的愛蘭聚落傳教,這個巴宰族聚落不久即改信基督教。而早期沒有蓋教會,多借族人房舍當「禮拜堂」,這塊被教會保存的「禮拜堂」木匾,就是掛在族人房舍大門上。
南投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梁志忠與小組成員,執行縣文化局宗教普查計畫,在愛蘭教會的倉庫發現該匾額,發現宣教士入境隨俗,「禮拜堂」掛的就是中式木匾,該樟木匾長120.67公分,寬50.6公分,厚度3公分,是見證基督教來台歷史的珍貴文物,需要好好保存。
該木匾因年代久遠加上氣候因素,不只出現腐朽風化還被蟲蛀,若不趕緊搶救,恐怕很怕就蛀光,因此志忠在徵得教會牧師陳清恩的同意後,由他帶至草屯鎮,請專業木工廠修復。
草屯鎮元茂工藝社業者陳映宏、陳映輝兄弟責修復該木匾,兩人先為木匾除蟲再進行修補,最後才加上邊框,回復成教會保存的舊照片裡呈現的木匾樣貌。梁志忠這兩天已將該木匾送至教會,陳清恩牧師表示,將會擇日舉行儀式,將該匾掛在教會禮拜堂的正上方,風華再現。
愛蘭教會保存的舊照片可看到該塊掛在大門上方的「禮拜堂」木匾。(記者陳鳳麗翻攝)
愛蘭百年「禮拜堂」木匾 除蟲修復完成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uOgzTf
草屯鎮木藝業者陳映宏修復好禮拜堂木匾,讓梁志忠檢視修復後狀況。(記者陳鳳麗攝)
愛蘭百年「禮拜堂」木匾 除蟲修復完成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uOgzTf
修復好的禮拜堂木匾依舊照片拍到的木匾樣子,幫該木匾重新加上邊框,回復木匾早年的樣貌。(記者陳鳳麗攝)
---------------------
平埔巴宰族群文化復振運動
作者:南投山水文化印記之埔里九二一地震與重生時間:1999地點:南投縣埔里鎮
埔里是人類學、民族學的寶庫,小小的埔里山城有多達十幾個族群。其中被認為漢化已久的平埔族群,是在清朝郭百年事件後大量移入埔里,近年因一連串的文化尋根運動,越來越多的平埔族群在埔里復現。 1980年代,原住民族復振運動正興盛,政府日漸重視原住民的權益和聲音,隨著高山原住民族的陸續正名,許多平埔族群也開始進行尋根、正名、田野調查、歌謠保存、恢復祭儀等活動。在這一波波平埔復振的運動中,巴宰族是很重要的一環。 埔里的巴宰族主要住在愛蘭台地,921地震前,巴宰族幾乎不為人知,僅少數學術研究者及文史工作者關心;921地震後,巴宰族人以愛蘭教會為根據地,更加積極地進行文化復振活動,不但年年舉辦巴宰過年活動,更協力編寫族語教材,以保存瀕臨消失的巴宰母語。還在921地震後成立「南投縣巴宰族群文化協會」,組織的建立對推動族群認同,凝聚族群意識有極大幫助。
平埔巴宰族群文化復振運動-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bit.ly/3sOb1GB


535455 (1)56 (1)

愛蘭教會百年文物 見證台灣近代史
有148年歷史的愛蘭教會外觀。(記者陳鳳麗攝)
愛蘭教會百年文物 見證台灣近代史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81SMVW
2019/06/23 05:30
〔記者陳鳳麗/埔里報導〕一八七一年創立的南投縣埔里鎮的愛蘭教會,悉心保存一百多年來的文物,見證埔里甚至台灣近代史,像存入教友捐獻建堂基金的存摺存款兩天內就從十二萬元變三元,即見證舊台幣變新台幣劇貶的歷史,另因該部落都是巴宰族人(平埔族的一支),一本百餘年前的捐獻紀錄簿,可一窺當時巴宰族人的姓名,不少人名字長達五、六個字。
埔里鎮愛蘭教會已有一百四十八年歷史,是鎮內最老的教會,最近南投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梁志忠到該教會進行宗教普查,發現教會悉心保存文物,而這些文物極其珍貴,讓梁志忠對教會的用心讚嘆不已。
教友獻金簿 看出巴宰族多姓潘
梁志忠表示,教會保存的文物中,有一本「烏牛欄禮拜堂寄附修繕受領根帳」,紀錄明治四十三年到四十七年(即一九一○到一九一三年)教友捐獻教會修繕金,每一筆都清楚記載,從紀錄簿可了解巴宰族人很多姓潘之外,且讓外界知道原來一百多年前的巴宰族人姓名,有人多達五或六個字
建堂金存摺 一頁舊台幣劇貶史
梁志忠也說,教會文物中還有一本存摺,是教友捐獻建堂基金,當時教會慢慢地存,存到一九四九年(民國三十八年)已有廿多萬元,在當年六月十三日領出八萬元後還有十二萬元,但隔了兩天,存簿就被蓋上「奉命以四萬換一元折合」的文字,存款變成三元,而這本存摺就見證當年國民政府來台後重印新台幣,讓舊台幣劇貶的歷史。
巴宰族女性 因教會獲教育機會
現任牧師陳清恩則說,基督教是一八六五年來台宣教,愛蘭教會算是台灣極早設立的教會,當時該聚落居民巴宰族人,從教會資料得知,整個聚落在一八七一年十二月底改信基督教。當時台灣社會重男輕女,女生普遍教育程度不高,但愛蘭地區的巴宰族女性,就有多人被教會送到台南長榮女中唸書,畢業後都回到愛蘭國小任教。
愛蘭教會的存摺從十二萬變三元見證新舊台幣歷史。(愛蘭教會提供)
教友捐獻紀錄簿可一窺當時巴宰族人的姓名。(梁志忠提供)
愛蘭教會在日治時期是使用聚落的建物當禮拜堂。(記者陳鳳麗翻攝)愛蘭教會百年文物 見證台灣近代史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81SMV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