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 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

-------------------

  • Aug 23 2013

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

 

隨著台灣去殖民的本土民主化風潮,1980年 代中期以來的客家運動開啟了關於以客家為主體的台灣歷史詮釋。其中最顯著而有代表性的,可以說是關於「義民精神的現代詮釋」。客家運動以「保鄉衛民」作為 義民精神的寫照,不但超越族群或地域對立的格局,也確立了客家族群在台灣歷史中的自我定位,甚至在民俗層次引發了義民祭典的擴大與復興,這對「台灣客家」 認同的發展而言,其意義之重大,不下於奧林匹克祭典之於希臘諸城邦的整合。

 

「保鄉衛民」的跨族群歷史詮釋,使客家得以藉由傳統的義民信仰,以具有主體性的地位積極介入台灣關於現代共同體認同的建構過程。從「承認的政治」角度來看,這是以傷痕與榮耀的共享確立了互為主體的族群關係,而不是族群分類的上綱上線。當代多元文化主義大師秦力克 ( Will Kymlicka ) 在其八零年代的著述中再三陳述現代族群運動的目的在於參與公民社會而非分離主義,同一時期的台灣客家運動已經用行動實踐證明這一點;這樣的用心,也值得殺一頭牛祭告於上蒼或義民爺吧!

 

我們認為,這種義民精神 的詮釋不但有跨族群的意義,更可以有跨時空的意義。台灣歷史上關於保鄉衛民的重大犧牲不絕如縷,一八九五年台灣民主國的保台奮鬥是其中最壯烈也最為重要的 一頁。在戰後移入台灣而以中國經驗為主體的黨國史觀之下,乙未先烈是以「抗日」連結到「祖國」的歷史記憶而取得地位,也因此而編列到各縣市忠烈祠享祀融 入了中華民族主義的象徵體系。但乙未抗日不但遠早於中國的七七抗日歷史,更有著完全不同的歷史脈絡。「乙未抗日」是甲午戰爭割棄台灣以為清國犧牲的產物; 因此,乙未年間台灣人民的奮鬥是以反割讓、反出賣的悲忿為始,而以保台為最高目的。從棄兒的惶恐、忿憤到「為台民而保台」的共同奮鬥,這樣的人群自覺意識 在台灣史上是前所未見的。雖然台灣民主國領導階層上書清庭表態鳳永清正朔而願遙作屏藩,但徐驤、吳湯興、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還中原」,強烈表達 了以台灣為唯一死地的土地認同,這是台灣史上石破天驚的一大轉折。因此,乙未精神的全貌,無法單以「抗日」概括,而必須以兼顧反出賣和抗日兩個層面而有以 超越之的「保台」來敘事。

 

因此,我們認為,乙未先 烈的保台,對義民爺的信眾而言,自然是另一場可歌可泣的保鄉衛民之役,更當然是義民史觀之下的先烈國殤。推動乙未保台先烈入祀義民廟,是將「保鄉衛民」的 義民精神歷史詮釋化為當代行動,這將在台灣社會的精神心理層面創造共享的價值資源,建構一個跨族群人民為主體的歷史共同體。如果從宗教的角度看,這將會是 義民信仰的高度昇華

在台灣宗教人類學的詮釋系統裡,媽祖信仰是台灣本土化的重大象徵,具有National層次的意義。我們認為,乙未先烈如能入祀義民廟,也將使義民信仰向前發展,從地方信仰體系轉型為跨地域、跨族群對話、共享的文化體系。這點也是值得義民廟主事者深思的課題。


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

甲午戰爭乙未抗日紀念文物特展新竹登場
2015-07-11 00:36:46
“東亞百年巨變:甲午戰爭、乙未抗日紀念文物特展”與會來賓合影留念,左起:新竹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林福仁教授、姜紹祖後裔姜博文新竹清華中文系教授方聖平、清華中文系教授楊儒賓、新竹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台灣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長朱茂男、前新竹市長蔡仁堅、清華圖書館副館長孫宏民教授。。(照片:新竹清華大學提供)
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系楊儒賓教授(左一)在“東亞百年巨變:甲午戰爭、乙未抗日紀念文物特展”為觀眾逐一導覽解說,吸引觀眾駐足欲罷不能。(照片:新竹清華大學提供)
“東亞百年巨變:甲午戰爭、乙未抗日紀念文物特展”在新竹縣文化局縣史館特展室登場。(照片:新竹縣政府提供)
此次展出文物共有“圖繪戰爭”、“殖民海桑”及“烽火尺牘”三大類,包括錦繪、書畫、尺牘、軍士征伐日誌。(照片:新竹縣政府提供)
甲午戰爭乙未抗日紀念文物特展新竹登場 http://bit.ly/34ZZJmX
“東亞百年巨變:甲午戰爭、乙未抗日紀念文物特展”。(照片:新竹縣政府提供)
“東亞百年巨變:甲午戰爭、乙未抗日紀念文物特展”。(照片:新竹縣政府提供)
新竹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照片:新竹縣政府提供)
此次展出文物共有“圖繪戰爭”、“殖民海桑”及“烽火尺牘”三大類,包括錦繪、書畫、尺牘、軍士征伐日誌。(照片:新竹縣政府提供)
“東亞百年巨變:甲午戰爭、乙未抗日紀念文物特展”在新竹縣文化局縣史館特展室登場。(照片:新竹縣政府提供)
  中評社新竹7月11日電(記者黃文傑)今年正逢乙未抗日120週年,新竹清華大學圖書館與文物館籌備處主辦“東亞百年巨變:甲午戰爭、乙未抗日紀念文物特展”10日在新竹縣文化局縣史館特展室舉行開幕,展出該校中文系楊儒賓與方聖平教授收藏的50餘件珍貴文物,並邀請乙未抗日人士姜紹祖的後裔共襄盛舉。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戰清軍潰敗,翌年雙方簽訂“馬關條約”,台澎被割讓給日本,隨後以勝利者姿態登台的日軍卻從北到南遭受激烈抵抗,史稱“乙未抗日” 。
  楊儒賓教授指出,甲午戰爭是近代東亞史的分水嶺,乙未抗日則是甲午戰爭的延伸。針對這兩場戰役,很多前人研究都從民族主義的角度切入,但他在20餘年來收藏文物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不同的觀點,以跨過民族主義界線的角度思考這兩場戰爭的意義。
  他說,這兩場戰役,既是近代東亞受到西洋刺激後,第一次現代化的總結,也是西方與東方相遇之際,東方原本已具雛形的現代化節奏遭西方驟然打斷,不僅是台灣歷史重大轉折,更牽動東亞諸國的命運,影響深遠超過百年之久。
  楊儒賓表示,中、日兩國面對西方的船堅砲利,早已各自展開現代化,日本複製當時列強的殖民帝國模式取得勝利,中國則在戰敗後加速步伐,各種變革方案紛紛出籠,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與孫中山、黃興的革命,都是源於甲午和乙未的影響;中國近代最重要的啟蒙思潮發動者嚴復,也因甲午戰敗的刺激而著手大量譯述西方見聞。
  台灣在乙未年淪為新興日本帝國的殖民地,既是甲午戰爭直接受害者,也是乙未戰役當事者,期待透過展出文物,反思甲午戰爭與乙未抗日之歷史意義,進一步深入關照台灣當前的處境。
  此次展出文物共有“圖繪戰爭”、“殖民海桑”及“烽火尺牘”三大類,包括錦繪、書畫、尺牘、軍士征伐日誌,以及不經意間透露領地想像的地圖等不同類型的文物,帶領觀眾貼近甲午戰爭與乙未抗日的歷史人物,一窺當年新興日本帝國的殖民觀點、軍旅生活點滴與台灣印象,以及在地文人身歷其境的感受。
  其中“圖繪戰爭”精選相關錦繪14件,透過畫師的生動描繪,依時間主軸完整呈現甲午戰爭的起點。
  1894年7月豐島海戰,以及後續的成歡、牙山及平壤等戰役,旅順、威海衛失陷以迄1895年4月馬關談判議和,也包括1895年3月間日軍近衛師團攻占澎湖,以及5月底日軍從澳底登陸之後,從北到南在基隆、新竹、彰化、台南遭逢強烈抵抗,一路苦戰的征伐過程。
  “殖民海桑”精選與甲午、乙未相關的書畫、文獻與地圖30餘件,呈現日本治台官僚的心態觀點,以及台民士紳面對戰爭與台灣被割讓的心境轉折。
  楊儒賓指出,代表日方締結馬關條約的伊藤博文,其多件書法作品當中,已經捐贈給新竹清華大學校方典藏的“台灣七律三首”最為珍稀。
  可惜因尺幅極大,受限於展場空間有限,此次無法展出真蹟。
  這是伊藤博文於1896年巡視台灣時,手書的作品,字裡行間展現顧盼自雄的豪氣,自是不在話下。
  伊藤博文與台灣有關之書蹟,另有“大纛揚揚行書七絕條幅”、“際會風雲楷書七律條幅”與“七州風景草書七絕條幅”於現場展出,皆透露節旄入台的意氣風發,以及“皇威今已及台灣”的嶄新氣象。
  “烽火尺牘”展出日本、清廷雙方當事者的書札與明信片共7件文物。
  除可透過信封上所署地址之寫法,呈現戰爭過渡期間多元繁雜的面貌,更可藉由戰事相關重要人物的信函,貼近關鍵歷史人物的心境。
  好比就任“台灣民主國”總統的唐景崧,於1895年6月初日軍兵臨台北城之際,從滬尾乘船倉促離台,寫給賢婿介侯的信件:“台事遽壞,苦心為人莫諒,從此入山不問世事,亦殊清靜”,從中可見其心緒之無奈。
  李經方在李鴻章於議和期間遭日人小山六之助槍擊後,寫給東京大學南摩綱紀教授的信件中,亦有“經方隨侍東來,碌碌無節,唯冀邀天之福,和局早成,得與明公重話契闊耳”之語,不難想見他期待早日卸下重任的心情。
  而台灣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於1895年11月寫給松田芳次郎的信件,則有“煽動頑愚土民,以抗王師”的措辭,此時正逢台灣平定之際,也是相當貼近歷史現場的描述。
  楊儒賓表示,2014年初他將收藏的部分文物捐贈給清華校方典藏,此次則展出許多和甲午戰爭、乙未抗日相關的珍貴文物,從學界研究的角度來說,清華“已經取得甲午與乙未的入場券,尤其是乙未抗日更擁有發言權”,期待校方籌建文物館的目標能夠早日實現。
甲午戰爭乙未抗日紀念文物特展新竹登場 http://bit.ly/34ZZJmX


江沛峰、陳奕、陳志帆 入祀忠烈祠
江沛峰、陳奕、陳志帆 入祀忠烈祠 https://bit.ly/3LsCEhs
記者丘采薇、張睿廷、林敬家、江良誠/連線報導
2022年3月30日 週三 上午6:17·2 分鐘 (閱讀時間)
昨天青年節,也是革命先烈的紀念日,太魯閣號助理司機員江沛峰、空軍少校飛官陳奕、彰化縣消防局分隊長陳志帆等三人因公殉職,由家人與同袍哀戚送行,提醒不必牽掛、任務已經結束後,分別入祀忠烈祠。
「中華民國111年向先祖暨忠烈殉職人員致祭典禮」,昨天上午10時在台北市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舉行,總統蔡英文親臨主祭,副總統賴清德、立法院長游錫堃、司法院長許宗力、考試院長黃榮村、監察院長陳菊及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陪祭。隨後蔡總統向各民族先祖及國民革命烈士之靈位獻花;恭讀祭文後,行三鞠躬禮,並向烈士遺族代表拱手致意。
新北忠烈祠舉行春祭典禮暨烈士江沛峰入祀典禮,市長侯友宜擔任主祭,新北市議會、各機關約300人表達最深敬意,場面莊嚴隆重。
去年4月2日,江沛峰擔任408車次太魯閣號列車隨車機務職務,於進入清水隧道北口,撞擊到停在鐵軌上的工程車喪命。侯友宜表示,江沛峰在極短時間內緊急煞車並鳴笛示警,竭力守護列車乘客生命,犧牲了自己,除了感念他,更要把他的英雄事蹟放在忠烈祠表彰。
彰化市喬友大樓火警去年6月釀4死22傷,消防局東區分隊員陳志帆因公殉職,縣府辦理春祭國殤暨陳志帆入祀安位典禮,縣長王惠美表示,陳志帆克盡職責保護民眾生命,戮力從公終而犧牲,追晉分隊長。
少校飛官陳奕,1月11日駕駛F-16戰鬥機執行戰術任務時遭遇意外,在嘉義縣東石外海墜落殉職,昨入祀南投忠烈祠。縣長林明溱率縣府局處長主祭,空軍嘉義第四聯隊聯隊長謝慶源少將和同袍弟兄20人與祭,隊長許震衛上校高喊「任務已經結束,捍衛台海工作,會由空軍弟兄接手執行」;陳媽媽則撫觸靈位,哽咽告訴兒子,不必掛念家人,要他英靈庇佑台灣及南投的平安
江沛峰、陳奕、陳志帆 入祀忠烈祠 https://bit.ly/3LsCEhs


清大文物館獲楊儒賓教授捐贈珍貴書畫 近代中日文人交流躍然紙上
焦點時報/焦點時報-桃園.新竹 記者羅蔚舟 2022.06.04 20:20   
清大文物館獲楊儒賓教授捐贈珍貴書畫 近代中日文人交流躍然紙上 | 蕃新聞 https://bit.ly/38TbBOY
▲楊儒賓(右)捐贈177件珍貴文物給清華大學文物館,由清大校長高為元代表接收。他們手上拿的是隱元和尚的「僧人隱元之書」。清大校長高為元(左)代表清華大學致送楊儒賓感謝狀。(圖/清大提供)
【焦點時報/記者羅蔚舟報導】清華大學教授楊儒賓、方聖平伉儷將收藏的隱元禪師墨寶,連同其他近世旅日華裔文化人書畫共177件珍貴文物捐贈給清華大學,將永久珍藏於即將於明年開幕的清華文物館。楊儒賓教授表示,今年是清華大學創校111週年暨在台建校66週年,111加上66即是177,也是他這次捐贈文物的總數,希望以此來慶祝清華大學校慶。
▲清華大學文物館主任謝小芩(右)策畫楊儒賓教授(左)捐贈文物展。(圖/清大提供)
明末清初從中國東渡日本弘法的隱元禪師是中日近代佛法、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日本皇室今年初還第七度為他加封諡號,成為佛學界一大盛事。這場捐贈儀式在清華大學圖書館清沙龍舉行,由校長高為元代表受贈,高為元校長指出,文物是一種對話,讓我們穿越時間與空間,了解過去走過的路、現在的定位以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清華未來的發展正是人文、藝術與科學的結晶。」
參與推動設立文物館的清華大學前校長陳力俊表示,楊儒賓用他擔任清華教授的薪水來收藏文物,且眼光精準,一本萬利,「我們都領清華薪水,但從沒聽過有誰萬倍還給學校。」且楊教授捐的是文物,夫人方聖平教授則致力保護生物,一手推動設立清華蝴蝶園,賢伉儷都充分發揮清華校訓「厚德載物」的精神。
台南楠西萬佛寺方丈法藏法師也應邀參加捐贈典禮。他說,大學時候就歸皈廣欽老和尚,老和尚是黃檗宗在台重要傳人,楊儒賓居然收藏到廣欽老和尚弟子當年寫給警察局的信,解決了一件弟子侵吞寺產的歷史公案,「真的太厲害了!」
楊儒賓精選了此次捐贈文物中的32件書法、繪畫、手札、長卷等,以「駭浪中的橋梁–近世旅日華裔文化人書畫展」為名,在清華大學旺宏館一樓文物館展覽廳展出。楊儒賓表示,中日兩國近代戰爭衝突頻仍,但民間的文化交流卻不曾中斷,許多僧人、學者、匠人在驚濤駭浪中為佛法、工藝、建築、飲食、醫藥、書畫、音樂交流搭起了橋梁。此次展覽是以文化地緣政治的視角呈現,而非權力地緣政治。
即以此次展覽的多件墨寶作者隱元禪師為例,楊儒賓表示,1654年他在鄭成功的船艦護送下遠渡日本弘法,開創了日本禪宗三大宗派之一的黃檗宗,也成為日本煎茶道的始祖。隱元禪師時至今日仍對日本文化有很深遠的影響力,在今年2月被日本天皇加諡為「嚴統大師」。這是日本皇室第七度為隱元禪師加諡,前一次為1972年昭和天皇加諡他為「華光大師」。
楊儒賓20年前因緣巧合在日本名古屋的古董行購得隱元禪師所書的「曇華會」橫批,三個大字線條圓勁流麗,用筆淋漓酣暢,落款「老僧隱元書」亦流動暢達,自然天成。
另一幅朱舜水注釋「莊」字的橫幅,也是楊儒賓從日本購得的珍藏品。楊儒賓解釋,朱舜水是明末魯王時的監國,在反清復明失敗後東渡日本,成為當時水户藩藩主德川光國的國師。而德川光國正是流傳日本的民間故事《水户黃門》的原型,宛如微服出巡的包青天,還多次被改編為電視劇。
楊儒賓說,朱舜水把中國的工藝、建築等引入日本,成為「舜水學」,推動日本社會文化的進步,甚至影響了明治維新。此次展出朱舜水注釋「莊」字的橫幅,其中寫道「君子莊敬自強」,也與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相合,很具意義。
此次展出的珍品中還有一幅〈歸去來兮〉草書手卷,是日本江戶時期代表書法家深見玄岱所書,並由他的老師、也是中國大書法家獨立和尚加朱批點。楊儒賓指出,在這卷長卷中,可以看到老師以紅字在弟子的以、途、飄字旁示範批點,中日名師交流匯於一卷,十分珍貴難得。
清大文物館獲楊儒賓教授捐贈珍貴書畫 近代中日文人交流躍然紙上 | 蕃新聞 https://bit.ly/38TbBOY
「駭浪中的橋梁–近世旅日華裔文化人書畫展」將展出至7月底。有興趣的民眾還可以線上看展,網址: https://ajkho24.wixsite.com/museumnthu

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


解讀戰前日本「有色人種帝國」的支配與抵抗-了解日本帝國當下難解讀戰前日本「有色人種帝國」的支配與抵抗-了解日本帝國當下難解讀戰前日本「有色人種帝國」的支配與抵抗-了解日本帝國當下難解讀戰前日本「有色人種帝國」的支配與抵抗-了解日本帝國當下難解讀戰前日本「有色人種帝國」的支配與抵抗-了解日本帝國當下難


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

1895乙未戰爭新竹與苗栗縣令-知縣-李銓


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1895乙未先烈入祀義民廟芻議+姜紹祖等卻視死如歸、「不願生

1895乙未戰爭竹苗之役

1895乙未戰爭竹苗之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