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04351_10219373310269635_3535938277118779434_n2021-01-13_0840502021-01-13_084042001 (2)003800px-Ex_Huashan_Station_20100801a2021-01-13_0839542021-01-13_0839442021-01-13_0839372021-01-13_0839072021-01-13_083855

日本時代的貨運大站是樺山站,不是台北站
-------------------------
華山車站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8FQFIp
華山車站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梅花里,是臺鐵縱貫線上已經廢除的鐵路車站。臺北捷運南港線於附近設有善導寺站。目前原車站建物尚存,站區則規劃為「中央藝文公園」,並規劃與鄰近的臺北車站特定專用區連成一氣,進行大規模的都市更新計畫;但因其車站建物為臺北市現存最悠久的鐵路史跡,建物保存之與否引發各界關注。後因原定開發計畫暫緩執行,交由臺北市都市更新處代管、並納入臺北市都市再生前進基地推動計畫(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URS)中,將原站區範圍轉型為「URS27華山大草原」,提供大規模開放綠地空間予公眾使用;2019年12月30日臺北市文資審議會將建物本身列為歷史建築,待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
1986年因應臺北車站鐵路地下化工程(臺北專案)的執行而廢站,廢除前為一等(貨運)站。
站址原為桂花宅,1901年(明治34年)8月25日台鐵縱貫線(北段)通車而拆卸,並埋入鐵軌下。
1937年(昭和12年)12月1日:設置「樺山貨物驛」,位於樺山町而得名。樺山町為紀念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而來。
1949年(民國38年)5月1日:改稱「華山貨運站」。
1986年(民國75年)7月21日:廢除「華山貨運站」,其功能改由南港貨運站負責。原址改稱「華山車站」,堆放臺北專案建材,由台北站管理。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工程完成後,華山車站隨之廢止,華山車站原有用地之所有權移交財政部國有財產局、並由臺北市政府管理。
2009年(民國98年)4月9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對華山車站是否列為古蹟進行會勘,會勘後之結論為「不指定古蹟、不登錄歷史建物」。
2009年6月:臺北市政府因推動「臺北好好看」美化市容計畫,將華山車站內的蒸汽火車煤台拆毀。由於該設施是台北市僅存的鐵道史跡之一,此舉遭致鐵道文化人士和鐵道迷大加撻伐,並同時引發華山車站建物去留的問題。
2009年(民國98年)7月22日:在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和臺北市議員陳玉梅的奔走下,鐵道文化協會、台北市政府與華山車站所在的梅花里居民針對華山站建物的去留召開公聽會,會後決議華山車站原址由台北市都市更新處代管,代管年限至2012年(民國101年)6月止,車站建物在代管時間內將會原地保存,並經綠美化之後開放為公眾遊憩空間(中央藝文公園)華山車站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8FQFIp
-----------------------------
華山貨運站
Client https://bit.ly/3i9zhP3
華山大草原:文青朝聖景點的前世今生
華山貨運站,另名華山車站,位於今華山藝文特區後方的華山大草原(範圍約在現市民大道與林森北路口)。
此地在清領時期屬於「三板橋庄」,部分為商務署練兵場,部分為草原。日治時期,此地為紀念總督樺山資紀,被劃為樺山町。1916年(大正五年),日商日本芳釀會社在此地附近設置釀酒廠,1922年(大正十一年)總督府因實施菸酒公賣制度,將其收為國有,改稱「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北酒工廠」。戰後改名為臺灣省專賣局臺北酒工廠,即是今日的華山文化園區。
華山文化園區後方的大草原,在1937年(昭和十二年)時,因為當時的臺北驛(現為臺北車站)要改為專辦客運的站點,因此為了要處理臺北驛原先的貨運業務,就在此處設立了樺山驛(舊址:臺北州臺北市樺山町51番地)。今日殘存的臺鐵站房即是建立於此時。由於貨運往來多集中此處,因此當時許多企業也在此大量購地,興建倉庫。
1937年(昭和十二年)樺山驛落成時的新聞報導(出處:臺灣日日新報)
戰後,樺山貨物驛改稱為華山貨運站,成了當時臺北地區最大的貨運站與貨運列車編組及調度站。後因業務量繁多,1964年時增設延平區貨運聯絡處,1967年增設三重市貨運聯絡處,可見其交通之繁忙。
不只運貨的華山車站,也是政治受難者的轉運站
儘管華山車站從創立以來就是貨運站,然而在白色恐怖期間,這裡卻存在著一批特殊的乘客——即前往綠島服刑的政治受難者。根據現存的史料,可知第一批政治犯係在1950年5月15日的凌晨,由保安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青島東路3號,現臺北喜來登大飯店街廓)出發,步行到華山貨運站。這批政治犯,以兩人為一組,彼此間以手銬相連,各自空出一隻手提自己的行李,從這裡搭運貨火車到基隆港(日後或轉運至高雄港),登上海軍登陸艦移送至綠島服刑,顯見此處為轉運政治受難者的重要交通節點。
▲1969年美軍拍攝的華山車站圖(出處:George Lane @flickr)
被遺忘的火車站,等待保護的古蹟
1986年,臺北地區進行鐵路地下化,華山站因此裁撤。當時鐵路地下化的終點,即華山站東出口(後來延伸至松山站)。華山站裁撤初期,曾保留部分路線與貨場以便建築材料的裝卸,同時改稱為「華山車場」。鐵路地下化完成後,華山車場也一併走入歷史。
▲舊華山站東出口,臺北鐵路地下化的殘存遺跡(出處:維基百科)
隨著臺北市的蓬勃發展與鐵路地下化的進行,除了華山貨運站外,臺北已經不存在戰前搭蓋的火車站樣貌。然而或許由於開發的壓力,在2007年,華山站舊月臺上的雨棚與一側的貨運倉庫遭到拆除。2009年,臺北市在推行「臺北好好看」計畫時,預定將剩餘的車站一併拆除,此舉引發了公民團體的抗議。最終,華山站幸運地逃過一劫,迄今仍屹立在林森北路上。
儘管華山貨運站現在已經納入了「臺北市都市再生前進基地推動計畫」(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URS),劃歸「華山大草原」的範圍中,以綠地空間的型態存續著,然而車站建物本身,卻仍未內登記為古蹟保護。Client https://bit.ly/3i9zhP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