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武士2003年上映的電影日本武士道精神,以1876年-1877年中的西南戰爭和明治維新作為背景。故事描述一個前美國軍人納森·歐格仁上尉(CPT. Nathan Algren),到日本助明治新政而組建的日本新軍做教官,在戰爭途中被勝元盛次(Katsumoto)俘,慢慢被日本傳統文化所吸引/阿湯哥飾演這位美國教官歐格仁,而渡邊謙則是飾演武士的領袖勝元,據說這個角色是以西鄉隆盛為本/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okuma-shigenobu-and-fukuzawa-yukichi001-1西鄉隆盛與薩摩犬西鄉隆盛800px-Seinansenso_snou2020-12-17_153030800px-Battle_of_Tabaruzaka_Nishiki-e800px-ShiroyamaBattle

推動「大政奉還」的西鄉隆盛,為何最終打了一場反政府的戰爭? | 故事 StoryStudio https://bit.ly/38fpUsP
推動「大政奉還」的西鄉隆盛,為何最終打了一場反政府的戰爭?
2017-09-7
分類: 故事 日本摩登 日本歷史人物 認識日本史
李拓梓
西鄉隆盛是坂本龍馬之外,最受歡迎的幕末歷史人物。
他參與藩政,帶領薩摩走向維新之路,也揮軍東進,統一日本
維新之後,他又因為對改革方向的主張不同,跟政府的主流人士屢屢衝突,最後在「征韓論」的衝突當中下野。他的最終反擊,就是領導對時局不滿的武士,對他一手建立的明治政府發動反叛,最終,他就在這場被稱作「西南戰爭」的戰役中兵敗自殺,結束了不凡的一生。
 代表的日本人
如果要票選最受歡迎的幕末人物,除了坂本龍馬之外,最受歡迎者莫過於西鄉隆盛。西鄉隆盛是薩摩的下級武士,因為薩摩勵精圖治而受到拉拔,成為島津家重臣。
整個「大政奉還」能夠推動,最重要的牽成者就是西鄉。而後來發動「戊辰戰爭」,帶領薩長聯軍一路北上,讓幕府軍節節敗退,成功談判江戶無血開城的,也是西鄉。
今日的西鄉隆盛在歷史上的評價極佳,許多人讚賞他的人格。為了介紹日本給西方認識,而以英文寫作《代表的日本人》的內村鑑三,就以「新日本的創立者」來評價西鄉。在內村的形容當中,西鄉不僅僅功勳過人,更重要的是擁有非凡道德。
西鄉隆盛(Source: Wikipedia)
包括西鄉後來因為領導西南戰爭,而被政府當作叛賊打壓的悲劇,內村鑑三就認為,西鄉是謹守分寸之人,儘管對政府不滿,他會領導反叛應該是迫不得已。內村覺得,西鄉肯定是因為天生的道德與浪漫主義,導致他無法拋棄無助弟子的乞求。這個說法也許美化了西鄉,但似乎是後來日本人看待西鄉功過的主流意見。
小說家司馬遼太郎曾經感嘆過,日本人喜歡悲劇的浪漫主義者西鄉隆盛,更勝於步步為營、真正帶領日本走向富強之路的大久保利通。不過司馬之意並非否定西鄉,畢竟西鄉會大受歡迎,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因為司馬遼太郎在《宛如飛翔》書中對他的浪漫描寫。
只是說,認為西鄉偉大的人,其實不只是因為他浪漫,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因為《宛如飛翔》的背景西南戰爭,而成為日本最後武士的關係。
舊社會對改革的反撲
1877 年發生的西南戰爭,導火線當然並不只是浪漫武士的反撲。更重要的,是因為維新之後,包括「廢藩置縣」等快速而猛烈的改革,翻轉了江戶以來 300 年的秩序。
土地私有化打破了行之有年共同擁有的「公共」觀念,因為私有產權的規劃,過去在無主地耕作的農民,現在突然被迫繳稅,也嚴重衝擊到農民的經濟生活。
舊士族本來不用工作就有俸祿,現在因為「廢藩置縣」,俸祿必須透過中央政府轉發,政府又因為財政困難,大幅削減華族、士族的俸祿。甚至用強迫發給債券的方式,賴掉現金發放,使得許多沒有專長的武士,只能依賴微薄的公債利息為生,許多的收入甚至不如一般民眾。這些改變,都讓過去養尊處優的武士階級感到不滿。
此外,「廢刀令」的實施、徵兵制的開展,武士愈來愈沒有功能,這些改變都讓士族不斷累積不滿的情緒。在維新的故鄉長州,發生了由前政府參議前原一誠發動的「萩之亂」、各地也發生許多中小型暴動,雖然都很快就被政府軍擺平,但士族的不滿已經累積到臨界點。
明治維新後,許多舊武士階級(士族)的權利遭到禁止(Source: Wikipedia)
因為「征韓論」下野
但西鄉並不是一位不想改革的守舊派,在「岩倉使節團」出訪期間,他監督之下的政府,也推出了曆法、徵兵、學制等一連串的改革工作,讓維新初期的民間社會怨聲載道,跟當初講好的「看守」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他跟大久保、木戶等人最大的差異,其實在於對改革方向的不同看法。
大久保等人的改革衝擊到的是武士跟貴族,而西鄉的改革則比較偏向一般民眾的日常。對西鄉來說,讓過去作為社會最骨幹的武士階級變得遊手好閒,才是社會動亂的根源。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提出「征韓論」,希望藉著對外作戰,幫沒事可幹的武士們找一個出口。但在維新之初,政府財政不佳、工作百廢待舉的同時,對外征戰並不是一個好主意。這個主張後來被兼程返國的岩倉具視、大久保利通和木戶孝允給廢了,他們並且逼著西鄉下野。
征韓議論圖,圖片中間即為西鄉隆盛。(Source: Wikipedia )
同志操戈的「西南戰爭」
 1877 年 2 月,舊薩摩藩的武士發動大規模的起義,擁戴西鄉隆盛為領袖,北上討奸,同為薩摩出身的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就成了對立的兩方,各自帶領擁戴者相互攻擊。
在大久保這一方的薩摩人,有後來成為海軍大將的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出任過北海道開拓史的黑田清隆。而西鄉這一方的傳統武士,最有名氣的就是跟他一起在城山戰死的桐野利秋。
大久保曾經說過,西南戰爭是維新的「幸運階段」,這場戰爭證明了徵兵制可行,讓年輕將領有戰鬥經驗,以及日本軍事管理有了現代化的起點。這些成就,都可以說是踏著西南戰爭的戰死者的屍體而累積的。
西南戰爭最後的結果,是西鄉軍因為久攻不下熊本城,又缺乏足夠的軍費軍糧,最後敗給了政府軍。西鄉本人逃回鹿兒島,最後在城山地區的山洞裡自殺。傳說西鄉戰死之前,還在山洞裡下棋,最後找到他遺體的政府軍軍官,仍然對他的遺體禮遇備至,喝令屬下不得無禮。
月岡芳年繪,鹿兒島暴徒出陣圖。(Source: Wikipedia )
政府對改革的檢討與恢復西鄉名譽
西鄉雖然死了,但是西南戰爭也大大的警告維新政府,過於激烈、只見理想而不切實際的改革,也許不能帶來一夕變革,反而可能帶來一夕倒退。
維新政府開始檢討制度,1878 年之後,公佈了郡區町區編制法、府縣會規則、地方稅規則等「三新法」,開啟了地方選舉、設置類似議會的諮詢制度,同時也降低了農民的稅賦,讓日本開始朝向自由民主的改革方向前進。
某種程度來說,西南戰爭的後續改革,確實舒緩了時代變化所帶給人民的直接衝擊。
不過維新政府對西南戰爭的叛亂者並無寬待,嚴厲的處罰嚇阻了大規模叛亂的機會,有超過 50,000 人被懲處,趁亂暴動的農民無一倖免。以威權體制推動自由,可能就是當時維新政府在無意間施行的方針。
西鄉隆盛本人,則是到了 1889 年才獲得平反,得以被後人塑像紀念。現在位在上野公園牽著薩摩犬的西鄉隆盛像、位在鹿兒島的超大尊西鄉雕像,都是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者而雕塑。
據說狗是西鄉的最愛,維新之後許多一時卿相都以暴發戶的心態納了三妻四妾,只有西鄉一直沒有這樣做。有一次朋友去拜訪他,西鄉得意地說,「我最近也納了兩個小妾」,朋友好奇一問,結果是兩隻漂亮的母薩摩犬。因此,上野那尊西鄉雕像的創作者高村光雲,讓西鄉牽著一隻薩摩犬,應該也算是如實呈現吧


西南戰爭(日本語:せいなんせんそう,1877年2月—10月),又稱西南戰役、西南之役、西南事變,是發生在今日本熊本縣、宮崎縣、大分縣及鹿兒島縣地區,以西鄉隆盛為盟主的士族藉清君側之名義發動的起事,也是日本至今最後一場內戰
西鄉自1873年(明治六年)返回鹿兒島後,廣收子弟,設立「私學校」大興教育,傳揚武士道,集結了大批志趣相投之士。作為日本明治維新後對政府施政的一大反對集團,西鄉隆盛時常抗議明治新政府的命令,引發政府的忌恨、迫害,故而被迫起事,並遭到政府全數殲滅。
西南戰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Kslbf3
戰爭導火線
西鄉隆盛旗下的私學校與板垣退助的立志社均屬反政府組織,是維新政府的二大敵對勢力,神風連之亂後,西鄉被舊薩摩藩士族推為首領,明治政府派遣中原尚雄等多名密探前往鹿兒島,查探私學校與西鄉隆盛等人的動向,並計劃伺機暗殺西鄉隆盛以打擊薩摩藩士族,同時欲將鹿兒島陸軍火藥庫內的武器彈藥撤到大阪,但此舉被激進的私學校學生察覺,明治十年一月三十一日夜裡,私校學生襲擊鹿兒島草牟田陸軍火藥庫,不久磯集成館,上之原等火藥庫也遭襲擊,鹿兒島市內亦有多處遭縱火,騷亂一發不可收拾,當時西鄉隆盛不在鹿兒島上,獲悉此事後,雖知不是舉兵的時刻,但眼下學生陸續被殺或被捕,為阻止政府行動,西鄉隆盛只好乘勢以「清君側」為名,質問政府,舉兵起義。
戰爭經過
鹿兒島戰事圖。
當時薩摩軍有一萬二千人,還有來自九州各地不滿的士族,合計四萬多人,薩軍編制為七個大隊,在正式舉兵以前的2月6日,薩軍就召開了一次作戰會議,會中否決了西鄉隆盛之弟西鄉小兵衛提出:佔領長崎以確保物資供應、阻止官軍從水路攻擊,並趁熊本鎮台援救長崎時佔領熊本,以期完全控制九州的提案,決議直接強攻熊本城。 政府方面陸軍卿山縣有朋密令熊本鎮台防備鹿兒島暴動,又與伊藤博文(政府參議、工部卿)、川村純義(海軍大輔)商議出兵,經太政大臣三條實美同意後進行整備。19日天皇頒布敕令,任命有棲川宮熾仁親王為征討總督,山縣有朋陸軍中將、黑田清隆陸軍中將、川村純義海軍中將任參軍。後征討軍團規模又擴增。 2月21到23日的熊本攻略戰中薩軍受挫,於是決定分兵包圍熊本,在此期間政府軍已逐漸完成出兵準備。在熊本外圍,薩軍警戒部隊與自小倉來援的政府軍第十四聯隊(代理聯隊長乃木希典少佐)在植木,木葉一帶爆發遭遇戰,結果政府軍戰敗,聯隊旗被奪。
田原坂會戰圖。左為官軍(警視拔刀隊),右為西郷軍。
薩軍包圍熊本後,企圖北上控制馬關和長崎,然而此時政府軍已經從福岡南下,雙方於高瀨展開激戰,最後薩軍敗戰。3月,雙方又進行了吉次、田原坂兩次交戰,在最關鍵的田原坂會戰(3月3日至17日)中,雙方的損失都接近各自兵力的四成,同時物資消耗也十分驚人。
結局
主條目:城山之戰
城山之戰
田原坂戰役仍在進行的同時,政府又派軍在熊本以南的日奈久、八代登陸,薩軍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局面,政府軍解除了熊本之圍。同日薩軍全線撤退,政府軍持續追擊。9月兵至西鄉的總部鹿兒島城山,經過23天的圍城惡戰,城山終於被政府軍攻破,西鄉中彈後「徐徐跪坐,儼然正襟,向東遙拜」,請別府晉介擔任介錯,斬下了自己的頭顱。
西南戰爭的結束,亦代表明治維新以來的倒幕派的正式終結,然而此戰驗證了明治軍事改革的成果,顯示了建設「四民皆兵」的國民軍隊的正確性和西化的成果。也宣告了武士時代的結束。
相關作品
1990年日本NHK大河劇《宛如飛翔》(改編自司馬遼太郎同名小說)。
2003年上映的美國電影《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ai)之劇情乃以此戰役為基礎做改編。在片中由日本男星渡邊謙所飾演的武士勝元盛次,即是以西鄉隆盛為原型所塑造的虛構人物。西南戰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Kslbf3


328995482_754661182669440_8963101184807178818_n2023-02-13_084255330127675_690549156135721_4157118854955245983_n329991992_868241480924765_6274984506238234205_n

The last samurais in 1868  末代武士
1868年日本開國時拍攝的,剛好捕捉到最真實的武士的最後身影!中間的兩個洋人是荷籍美國人Guido Verbeck和他的兒子,他在日本教授英語與德語,培養日本外語人材,也為日後明治政府的國家教育政策制訂全新的西化改革,為日本教育做出巨大貢獻!Guido是荷蘭籍出身,雖然曾住在美國一段期間,但並未取得美國國籍。大政奉還後 幕府時代雖然結束 但是也開啟了軍國主義時-1868年5月3日,江戶不流血和平開城,幕府至此正式瓦解,政權回歸天皇。
--------------
Guido Verbeck - 維基百科,免費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lxE3fi
Guido Herman Fridolin Verbeck(生於Verbeek)(1830 年 1 月 23 日 - 1898 年 3 月 10 日)是荷蘭政治顧問、教育家和傳教士,活躍於幕末和明治時期的 日本。他是為明治政府服務的最重要的外國顧問之一,在明治天皇統治初期對許多重大政府決策做出了貢獻。
 圭多·赫爾曼·弗里多林·維爾貝克
Guido Herman Fridolin Verbeck.jpg
圭多·赫爾曼·弗里多林·維爾貝克
出生
1830 年 1 月 23 日
Guido Verbeck - 維基百科,免費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lxE3fi
Verbeck 出生在荷蘭蔡斯特,在摩拉維亞家庭的八個孩子中排行第六。年輕時,他曾在烏得勒支理工學院學習,希望成為一名工程師。在 Zeist,他從小就講荷蘭語、德語、法語和英語。
 在美國的生活
 22 歲時,Verbeck 應其姐夫的邀請前往美國,在威斯康星州格林灣郊外的一家鑄造廠工作,該鑄造廠由摩拉維亞傳教士開發,用於製造汽船機械. Verbeck 在威斯康星州待了將近一年,期間他將自己名字的拼寫從“Verbeek”改為“Verbeck”,希望美國人能更好地發音[需要引文]。然而,他想多看看美國,於是搬到了他姐姐以前居住的紐約布魯克林區。然後他決定在阿肯色州擔任土木工程師,並設計了橋樑、結構和機器。然而,在阿肯色州,他被南部種植園奴隸的生活以及著名傳教士亨利·沃德·比徹的教義深深打動,他的妹妹是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哈里特·比徹·斯托。在幾乎死於霍亂之後,他發誓如果他康復了,他會成為一名傳教士。1855 年,他進入紐約奧本的一所神學院學習,那裡有許多荷蘭人移民。
 在日本的生活
 Verbeck 於 1859 年畢業,作為荷蘭歸正教會的傳教士移居長崎。由於外國人定居點的房屋尚未建成,他的第一個住所是拉納德·麥克唐納 ( Ranald MacDonald )曾居住過的崇福寺 (Sōfukuji)。
 1862 年,肥前國佐賀藩第10代也是最後一位大名鍋島直政的侍從村田若狹派遣三名年輕人跟隨維爾貝克學習英語,開始了維爾貝克與佐賀藩之間的深厚淵源。
 從 1864 年 8 月開始,維爾貝克還在長崎的Yōgakusho(西方研究學校)教授外語、政治和科學。最初,他每週教五天,每天教兩個小時。很快,學校裡就有了一百多名學生。Verbeck 的學生包括大熊重信、伊藤博文、大久保俊通、相良智康(中國)和副島種臣。1865 年,法文和俄文被加入課程,學校更名為Gogakusho(語言學校)。同年9月再次搬遷,更名為清美館. 在這裡,Verbeck 教授德語和英語課程。他最喜歡使用的文本是美國獨立宣言和憲法。
 維爾貝克與高橋新吉合作出版薩摩辭典。第一版由上海美國長老會傳道出版社印刷。1873年,修訂版在東京印刷。
 1869年,經大久保推薦,維爾貝克受聘於開成學校(即後來的東京帝國大學)任教。有一段時間,未來的首相 高橋是清是維爾貝克家的寄宿生。
 維爾貝克還曾擔任三條實富領導下的明治政府參事。Verbeck 與他以前的學生之一Sagara Tomoyasu (Chian)密切合作,推薦德國醫學作為日本現代醫學教育和實踐的典範。他還經常就地方行政的都道府縣制度的建立進行諮詢,並在鼓勵派遣岩倉使團(這是日本第一個駐美國和歐洲的 外交使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871 年,Verbeck 應daimyo Matsudaira Norinaga的邀請,協助將羅格斯大學的William Elliot Griffis帶到日本,在福井藩學院Meishinkan任教。
 1871 年 9 月,教育部成立,維爾貝克成為顧問,為1872 年的教育法令和 1873 年的徵兵條例提供了靈感。
 隨著 1873 年 2 月日本對基督教的禁令解除,維爾貝克獲准恢復他的傳教工作。
 維爾貝克在日本政府給予的 6 個月休假期間前往歐洲會見了岩倉使團。回到日本後,他辭去了大學的職務,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從事將英語法律文件翻譯成日語的工作。
 1877年任教於學習院, 1886年任明治學院大學第一任理事。
 1887 年,Verbeck 將舊約 詩篇和以賽亞書翻譯成日文。
 1890年,維爾貝克試圖帶著女兒返回美國,但遭到美國政府的拒絕,因為他無法證明自己的荷蘭國籍,他基於之前在美國逗留的情況申請美國國籍也被拒絕了。日本政府的回應是授予 Verbeck 永久居留權並頒發護照。
 維爾貝克於 1898 年在東京因心髒病發作去世,葬於東京市中心 青山公墓的外國區。
 子孫
 圭多和瑪麗亞有六個兒子和三個女兒。[2]他的兒子古斯塔夫 (Gustave)移居美國,並以報紙漫畫家的身份獲得了一些名氣。另一個兒子威廉是紐約州的副官,也是紐約錫拉丘茲附近曼利厄斯學校的校長。[1]他的孫子 Guido Verbeck III 在軍隊服役。[3]他的曾孫 Guido Verbeck IV [4]自 2012 年起擔任北德克薩斯大學的化學教授。[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