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似道

[原創]借古喻今—對南宋權相賈似道的一些看法– 鐵血網 - https://goo.gl/JaSgTJ



賈似道(1213年-1275年),字師憲,南宋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人[1],為南宋丞相,在南宋滅亡前最後二十多年掌握朝廷大權。
德祐元年(1275年),似道親出督師。二月,至安慶魯港,與元兵相遇,大將夏貴先已決計降元,至是不戰而去,且揚言前鋒已敗,搖動軍心,致全軍潰散。戰時私自與元朝議和,事聞,似道罷官、貶逐。八月,被監送官鄭虎臣殺於漳州。未久,宋亡。[2]
出身及經歷
賈似道出生於宋寧宗嘉定六年(1213年),父賈涉,母胡氏,為涉之出妾。賈涉死時,賈似道年僅十一歲[3]。似道受父蔭,補嘉興司倉。
嘉熙二年(1238年)賈似道二十五歲,登進士第,其姊賈氏已是宋理宗的貴妃,遂擢太常丞以及軍器監。尹史岩言其材可大用,遂升知澧州。
淳佑元年(1241年)改湖廣統領,始領軍事。三年,加戶部侍郎。五年,以寶章閣直學士為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南西路安撫使,再遷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九年,加寶文閣學士、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十年,以端明殿學士移鎮兩淮。
寶祐二年(1254年)加同知樞密院事、臨海郡開國公。四年,加參知政事。五年,加知樞密院事。六年,改兩淮宣撫大使。
冒功攬權
主條目:宋元戰爭和襄樊之戰
1233年,即為宋理宗紹定五年,蒙古向南宋政府提倡「聯蒙滅金」的條文,南宋遂與蒙古結成盟友。後來於端平元年(1234年),宋蒙聯軍成功滅金,但蒙古違背之前定下的條文,把宋應得的土地削減。宋出兵強行要回土地,但無濟於事,慘敗而歸,更被蒙古於1258年以「違約」名義入侵。
此時,理宗令右丞相賈似道領兵出戰,馳援鄂州,賈似道毫無軍事上的知識,於是在出征後與蒙古軍私下議和,並遊說蒙古人,表示宋朝廷會向蒙古進貢,但蒙古並不同意第一次議和。翌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釣魚城一戰中死於城下,賈似道得知忽必烈會去爭奪寶座,便看準機會與忽必烈簽訂和約,表示願意稱臣、歲奉二十萬兩銀和絹二十萬匹。私下議和後,賈似道與其他將領會師,並趁蒙古軍撤退時進攻,殺傷了敵軍僅一百七十多人。賈似道誇大戰功,連奉「捷報」,卻不報蒙古軍撤退的真正原因,向理宗報道:「諸路大捷,鄂圍始解,匯漢肅清。宗社危而復安,實萬世無疆之福。」
理宗收到情報後,賜賈似道晉為衛國公與少師,更大力讚揚賈似道,令朝中的文武百官恭迎賈似道「凱旋」。之後,理宗罷免丞相丁大全,從而使賈似道得以專權。賈似道得勢後,向理宗讒譖在軍營中對他「無禮」的曹士雄與向士璧,稱其曾在軍中貪污及盜取官錢,結果兩人被流放外。另一位將領高達曾在軍中諷刺賈似道,於是賈似道在理宗面前說誣陷高達,然而卻未能如願。他又與同黨編輯《福華編》,用以「歌頌」自己領軍對抗蒙古軍的「英勇事跡」。
1264年,理宗駕崩,度宗即位。咸淳三年(1267年)賈進為太師,平章軍國重事。為了試探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賈對度宗稱自己年事已高,請求返鄉,度宗乃下旨准其六日一朝,亦不用如百官行禮,到後來更是十日一朝。也有說法稱,不必早朝是南宋歷代權相皆有的禮遇,不獨以賈似道為然。
在1267年-1273年,襄陽被元軍圍攻之時,邊關的文書接二連三地傳來,賈似道以玩樂為首、國事其次,一律不上朝廷。[4]
貶謫與終局
主條目:丁家洲之戰
1274年度宗崩,此時元軍已攻佔鄂州,太學生提議賈似道親征出戰,在群眾壓力下,賈不得不上陣。但似道不思抗擊,一味求和。他給伯顏請求割地賠款,但伯顏責他不守信義,拒絕議和
1275年,賈似道在魯港(今安徽蕪湖南)一帶率各路軍兵十三萬迎敵,宋軍大將夏貴不戰而去,賈似道聞訊,惶惶如驚弓之鳥,乘小船逃走(丁家洲之戰)。南宋軍隊見主將逃跑,紛紛後撤,軍士死傷逃亡不計其數;元兵直逼臨安,朝野要求殺似道以謝天下。謝太后卻說:「似道勤勞三朝,安忍以一朝之罪,失待大臣之禮」。賈似道逗留揚州(今屬江蘇),不肯回臨安。在強大的壓力下,謝太皇太后被迫將他罷黜,貶為高州團練副使,但此舉無法平眾怒,朝廷內外都堅決要求處死賈似道,最後流放循州(今廣東龍川西)。
福王趙與芮厭惡賈似道[5],「募有能殺似道者,使送之貶所」。會稽縣尉鄭虎臣之父鄭塤為賈似道貶死,為了報仇,鄭虎臣主動要求押解賈似道去循州。[6]在押解的路上,鄭虎臣將賈似道坐轎的蓋子除去,使之暴曬在陽光下,「令舁轎夫唱杭州歌謔之,每名斥似道,辱之備至」,極盡折磨並迫其自盡,到了福建漳州龍溪縣木棉庵時,賈似道服冰片自殺未果,最後為鄭虎臣殺於廁中[7],屍首則下落不明。
內政
1261年,賈似道以鐵腕手段,強硬阻止富人囤積穀物,隨後提倡公田法。在此時,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大地主通常也是大官員,當時政府用「和糴」的計畫彌補這個問題,就是要求地主義務將稻穀賣給國家,但是當政府購買越多的稻穀也必須發行更多的紙幣,造成通貨膨脹。於是,賈似道建議廢除和糴,減少紙幣的流通以穩定物價,然後限定所有人地產的數量,超出限定的土地由國家收購變成公田,然後將公田的收入去償付軍需。這個計畫遭到大地主階層的強力反對,但賈似道極力推行,使公田法實施到他下野,由1263年至1275年,共計十二年。
著作
賈似道有文才[8],好與士人唱和從游,如吳文英、劉克莊、趙孟堅、周密、方回等,著有《悅生堂古蹟記》、《悅生別錄》、《悅生堂隨抄》、《奇奇集》等著作。[9]《庶齋老學叢談》稱其為「詩書元帥」。如李庭芝、文天祥等人都得到過賈似道的破格提拔。賈似道最著名的《促織經》,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專著。《促織經》共二卷,分論賦、論形、論色、決勝、論養、論鬪、論病等,對蟋蟀進行了詳盡的論述。
評價
《宋史》對賈似道的一生,幾乎給予全盤否定的評價[10],直接列入《奸臣傳》。但賈似道主政前期尚有作為。在鄂州之戰中,賈似道「以袞衣黃鉞之貴,俯同士卒甘苦臥起者數月。汔能全累卵之孤城,掃如山之鐵騎,不世之功也。」[11]宋蒙兩軍展開數月激烈戰鬥,雙方「死亡枕籍」,忽必烈讚嘆賈似道的軍事才能,「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又說:「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賈制置,汝十萬眾不能勝,殺人數月不能拔,汝輩之罪也,豈士人之罪乎!」[12]文天祥也高度贊揚賈似道,稱其「已未鄂渚之何勇也,魯港之遁何衰也。」南宋末年戰爭頻繁,軍需極大。賈似道推行公田法,企圖解決軍糧問題,不惜得罪既得利益的大地主[13],賈似道本人也帶頭捐出浙西良田一萬畝作為公田。
賈似道專擅朝政達十七年,主政之初勵精圖治,雖有改革弊政的舉措,但既夾帶私貨,也不得要領,難挽狂瀾於既倒;其後更是「專功而怙勢,忌才而好名」[14],剛愎自用,排除異己,怠忽朝政,縱情享樂,紈絝習氣至老不改[15],置國家命運於不顧,實在是誤己誤國。後人評論他「閫才有餘,相才不足」,宋代稱安撫使、制置使為閫帥,也就是說,賈似道擔任制置使是難得的人才[16],徐元傑說他「以才具而勝事任之重」[17],盛元梓贊其「亦當時之豪傑也」。[18]至拜相則是一塌糊塗,恐怕主要是不具備宰相之器,才不足倒還在其次。
後世形象
明朝抗倭名將俞大猷在木棉庵前的石亭中立下石碑,並親書「宋鄭虎臣誅賈似道於此清乾隆年間的龍溪知縣袁本濂,又用一塊石碑將這十個大字重述一遍。旁邊有1936年諸暨人陳琪撰文、漢壽人朱熙書法的《木棉亭記》碑刻[19]。
在民間,賈似道的死被改編為白話短篇小說《木棉庵鄭虎臣報冤》,在明朝趙弼《效顰集》中他以最下層地獄的囚犯之姿出現,瞿佑的傳奇小說《剪燈新話》則描寫賈似道是一個殘酷和極富嫉妒的人,在清朝沈起鳳《諧鐸》中他是佛家惡化身,康熙年間朱翊清在《埋憂集》中將他化為鬼魂參加一個文學鬼宴會,最後變成一隻老虎。


鄭虎臣(1219年-1276年),字廷翰,一字景兆,中國南宋平江吳縣人,曾官至會稽縣尉。注有《吳都文粹》十卷。
早年擔任縣尉[1],虎臣之父鄭塤為賈似道貶死,虎臣亦遭流放,遇赦歸鄉。宋恭帝德祐初年,賈似道謫授高州團練副使、循州安置。賈似道將謝太后給他的「免死牌」日夜帶在身上,以求保命。
福王趙與芮厭惡賈似道[2],想要在賈似道流放循州途中將他殺了。虎臣因父仇,自請監押[3],途中勒逼折磨,以吳潛被賈害死的事來諷刺賈似道,賈似道服冰片(龍腦香,又稱冰腦)自殺未果。最後於漳州城南木綿庵(今屬漳州市南,龍海九龍領下),虎臣趁其摘下免死牌掛於樹上進入廁所時,刺殺了賈似道。[4]丞相陳宜中聽聞消息,以「擅殺大臣」之罪,將虎臣處死。[5]
明朝抗倭名將俞大猷在木棉庵前的石亭中立下石碑,並親書「宋鄭虎臣誅賈似道於此」。清乾隆年間的龍溪知縣袁本濂又用一塊石碑將這十個大字重述了一遍。旁邊有1936年諸暨人陳琪撰文、漢壽人朱熙寫的《木棉亭記》碑刻。


賈似道的虛與實 @ 漫遊於歷史與現代之間 : 痞客邦
By okplaymayday (okplaymayday), okplaymayday.pixnet.net查看原始檔十月 24日, 2008
    賈似道,一個活躍於南宋末期政治上的角色,一般人對於他的印象是無能懦弱的權臣,是傲慢的亡國宰相。對於這種種批評,史家艾柏華(Eberhard)認為是賈似道實施土地改革產生的直接結果,因為土地改革無可避免的會和地主發生衝突,而在中國,史學家大部分都是地主階級。
    那麼,要如何還原賈似道真實的樣子呢?我們必須注意到,在中國史書中,一個人如果有個人傳記,那會被視作一種褒揚,而那人有損於其典範的瑕疵往往會被史學家所忽略,後人也會視而不見。賈似道恰好是一個反例,他的傳記被收錄在「奸臣傳」中,這類的人不會有博學的朋友替他撰寫祭文和訃告政府的人事部門如果還保留其功過記載,也幾乎被修改過在原始史料就不公正的情況下,這類人作惡多端的記載,實際上不完全可靠。以賈似道為例,在宋史本紀中提到他的事蹟並未完全被採用,反而是一些對於賈似道有偏見的人所撰的《宋季三朝政要》等半官方史料被採用。除了這些偏激的史料外,宋史本身也是在倉促中編纂,所以編者可能並未費心考證這其中史料的真實性。
    我們可以將其對賈似道的非難括分成三類:一、他的無能,即賈似道是倚仗姊姊在後宮受寵才得勢。二、他與蒙古人私下交易且擬了一個失敗的外交政策。三、他急進的土地及經濟政策。但其實這些指控並不全然符合史實。賈似道出生於一二一三年,當他十八歲時,他的姊姊以「文安郡夫人」的名銜入了後宮,很快的成為寵兒,在一個月內就被理宗升為才人,一年之內又被升為貴妃,達到妾所能及最高品位,而她在一二四七年二月過世。因此,若將賈似道的升遷歸功於他姊姊的影響力是不符合事實的,儘管賈似道在一二四七年擔任的職位已經相當的高,但絕非特殊職位,而他真正得勢是在一二五零年以後的十年間,例如他被任為丞相是一二五九年,那已經是他姊姊死後十二年發生的事情。關於對賈似道缺乏擔任低職官員和他無能的指控,其來源大多來自一些非官方的雜談。誠如前述,他在擔任丞相前已經具備十二年的資歷,曾任太常丞也擔過灃州的知州,除非有人認為一個沒有才能的人能夠在宋朝安安穩穩的為官二十年,否則對於他無能的指控也是空穴來風。
    宋史中認為賈似道受到的恩寵是過分的,但實際上,只要閱讀本紀後即會發現這些禮遇和優待是適用於每一位丞相的,例如早朝時不需出席。而拿賈似道請辭被皇帝多次拒絕的事情去苛責他是不公平的,我們必須謹記在某些情形下中國官員須遵守的行為要求,例如皇帝過世後,照例要上一次的辭呈。總而言之,拿賈似道去和其他高級官員的行誼做一個比較,會發現賈似道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賈似道在擔任丞相的前三年,不斷翻案查辦前兩丞相吳潛和丁大全的朋黨,我們可以解釋他的這種行為表示他曾懼怕來自雙方的反對,因為他出生在中階軍官的的家庭,在政治上並沒有影響力。總之,他成功了排除反對者,把他們調去地方上不重要的職位,而他在選擇顧問時則偏袒從前只擔任過小官的人,例如邊陲地區的縣令,這是一個聰明的措舉,因為這些小官既非私黨分子,在日後也必須完全依賴賈似道,不致和他對抗。不過他所偏袒的「小人」鮮少有能夠升到真正有影響力的位置,和他同朝的人中不乏有學士大員,這些人的作為,即使是最正統的儒家歷史學者也難以找出瑕疵,賈似道對於這類政治上的敵人也維持了某種程度的友善態度。在朝政上,賈似道有若干措施即使是寫歷史的學士官員也必須承認他不無功績,他排除宦官的影響力、抑制了皇族及外戚的政治野心,並且盡量的壓抑保護主義。他獲准禁止皇族分子擔任行政高位,如果換做是別人,這些行為必定會贏得史家的讚賞。
    在外交及軍事方面,對賈似道的批評十分猛烈,甚至把帝國的崩潰也怪到他的頭上,我們可以去從《宋季三朝政要》的一件事中觀察到這裡面誇張的部分。事情事發生在一二七零年,皇帝問賈似道襄陽變成什麼樣子,當時襄陽已經被圍困了三年之久,賈似道則回答北兵已經退去。這正是史學家希望看到的嘴臉,但同年宋史本紀中記載曾給鎮守襄陽的軍官獎賞和物品,裡面甚至有一紙皇帝的命令,即便我們假定皇帝召書不需皇帝親自擬定,但從政府函牘的數量來看,如果認為賈似道能夠一手遮天,那簡直是不可能的。另外,傳言一二五九年戰役時,賈似道與蒙古人帝結了一項秘密協議,答應與長江為界且每年進貢,但忽必烈即位後差遣郝經為使節入宋,賈似道反而將他拘禁在真州,有人認為這是賈似道為確保秘密協議不被揭穿,因為這對他曾自稱那年戰役告捷的說法是不利的,不過這種同時欺騙蒙古人和自己的政府舉動是十分危險的,只要經過深入的研究可以發現根本就沒有這項密約的存在賈似道無疑的想向蒙古人談和,但並未被接受,當時的蒙古使節答覆說:「汝以生靈之故來請和好,其意甚善,然我奉命南征,豈能中止?果有事大之心,當請於朝。」蒙古軍之所以撤退是因為蒙哥汗在當年的八月去世,忽必烈趕著回去參加選舉新的「大汗」會議,而非所謂的和平提議所促成。至於郝經被囚禁的原因,我們恐怕永遠無法知道真正的答案,也許賈似道認他是一枚在談判時可以利用的棋子,這當然是一個失敗的行為,經此,宋朝想和蒙古人締結和平和約,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可以看到賈似道幾項可褒可貶的作為,例如他對待幾個傑出的將領顯得不知感恩,一二五九年的戰役之後,賈似道下令調查若干被控告過於浪費的指揮官,這可以解釋為他消除不喜愛的軍事領袖的一種做法,也可以視為是他在財務上剛正的證據,或者兩種因素都有一些。更早一些,賈似道曾上表給皇帝說江陵指揮官在蓋堡壘時曾壓榨老百姓,應該說賈似道刻意破壞軍官的名譽呢?或是說他體恤老百姓呢?兩種情況都是有可能的,如果我們朝好的方面去思考,可以將賈似道建構成一個為貫徹財政政策而犧牲國防的政治人物。
    賈似道的經濟政策被指責的和他的軍事外交一樣厲害,這是他得罪地主階級的結果。我們仔細觀察他的作為會發現他在權力以內的範圍內盡量的充實了公庫及穀倉,甚至將十至二十年前不確實的稅收也重新徵收。一二六一年賈似道提倡以強硬的手段阻止富人囤積穀物,隨後提倡公田法。在此時,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這些地主通常也是大官員,當時政府用「和糴」的計畫彌補這個問題,就是要求地主義務將稻穀賣給國家,但是當政府購買越多的稻穀也必須發行更多的紙幣,造成通貨膨脹。於是,賈似道建議廢除和糴,減少紙幣的流通以穩定物價,然後限定所有人地產的數量,超出限定的土地由國家收購變成公田,然後將公田的收入去償付軍需。這個計畫遭到強力的反對,但賈似道極力推行,使公田法實施到他下野,由一二六三年至一二七五年,共計十二年。無可置疑的,賈似道在經濟改革上的成就並不亞於王安石,也許有一天他會被視為國家社會主義的先驅。
    以上是史學家對於賈似道的批評與誤解。在民間,也有許多關於他的軼聞,賈似道的死被改編為白話短篇小說《木棉庵鄭虎臣報冤》,在明朝趙弼《效顰集》中他以最下層地獄的囚犯之姿出現,瞿佑的傳奇小說《剪燈新話》則描寫賈似道是一個殘酷和極富嫉妒的人,在清朝沈起鳳《諧鐸》中他是佛家的惡化身,康熙年間朱翊清在《埋憂集》中則將他化為鬼魂參加一個文學鬼宴會,最後變成一隻老虎。
    賈似道,作為一個丞相,他是一個實用主義者,精力充沛的專心於財政,當然也有政治不謹慎的一面。但是太長壽彷彿成為賈似道的致命傷,如果他一二六五年左右就過世,史學家對他的觀感可能大不同,他隨後經歷的是帝國的崩潰,使他背上了「亡國宰相」的不白之冤,事實上他還不是最後一個宰相。對於他的一生還有太多的 地方需要探究,在此之前先不要武斷的以偏頗的史料去衡量他的功過吧!
    改寫自:Herbert Franke,〈賈似道(1213-1275) ─一個邪惡的亡國丞相?〉,收錄在中研院中美學人社科合作委員會 編,《中國歷史人物論集》(臺北:正中書局,1973)。


海月岩寺又名海月庵,海月岩路旁有一口小潭叫羊角潭,水澈清洌。由於所處位置特殊,每逢中秋之夜子時左右,明月映照潭中,月光恰巧正折射到山上岩寺寶殿中釋迦牟尼佛的胸膛上,古人稱為「月照禪心」、「月升朗佛」,其餘時間則不可見,堪謂奇觀,海月岩也因此得名。
庵前有座"木棉亭",為南宋末年鄭虎臣誅賈似道之處。賈似道被貶遷徙,由武舉鄭虎臣押解,鄭父曾因奉命監押,慘遭賈殺害,自己也曾被賈似道流放充軍,獲釋後在會稽當縣令。對賈似道恨之入骨。押解中途至漳州木棉庵時,聽見沿途百姓要殺賈似道呼聲四起,又聯想家仇國恨,果斷將賈似道處死在木棉庵內。鄭虎臣為民除奸未免引來殺身之禍,回福州後被拘殺於獄中。
後人為紀念鄭虎臣的除奸義舉,便修建了木棉亭。
漳州竟有這麼多神奇的寺廟!值得一去,據說心誠則靈。。。 - 壹讀 - https://goo.gl/LA5qYS

今日木棉庵(图文)-faljm见明-搜狐博客 - https://goo.gl/NvCnyR


刺客系列:公私兼顧殺奸臣,爽!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PWGL7R


評價宰相賈似道:南宋末年最合適當宰輔的人選
2016年06月18日 帝王將相, 歷代宰相 暫無評論 閱讀 243 次
  一般史書提到南宋最後一個權相賈似道,都把他說成一個「不學無術」,只知「遊押博戲」,沒有文學修養的紈褲子弟,其實這主要是似道年少時的形象。歷來很少有人注意,賈似道字師憲,別號允從,號秋壑。浙江天台赤山松溪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父賈涉曾任盱眙軍、淮東制署副使兼京東、河北節制,是南宋抗金名將。似道本人也於嘉熙二年(1238年)考中進士,在科場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下,賈似道考取進士,顯示了他有的經學和文學才能。但是《宋史》未來貶低他,只是說他「少落魄,為遊博,不事操行」。(卷二三三13779奸臣傳三九冊)絕口不提他後來發憤,考取進士之事。但與賈似道同時的徐元傑卻說他是「器質拔俗,機警過人,以科舉則發家學之傳,以才具而勝事任之重」。(《梅野集》卷七《收換湖會轉官制》) 賈似道後來是折節讀書的。關於賈似道的人品,也絕非宋季文士所撰筆記的 誇張。何忠禮指出:
  賈似道生活腐朽,他的紈褲習氣至老不改,這完全可以相信,但個人品質是否惡劣到如此地步,我們卻不能從宋末元初嗯,治學嚴謹而又對故國懷念的文天祥、黃震、謝枋得、鄭思肖、周密等人的著作中得到印證,所以對有些記載還是值得懷疑的。(《宋代政治史》561)
  錢大昕批評「宋史於南渡臣僚褒貶多不可信」。(《十駕齋養心錄》卷七)是很中肯的。其實賈似道主要是因為搞公田,重振衰亡的宋朝,因而得罪了江南權貴利益集團,被恨之入骨,故被貶損至低,成為宋亡的替罪羊。黃仁宇說:
  "賈似道之犯眾怒,並不是單獨的由於他合計敵情錯誤,也不是因為他驕奢淫逸,而大部分是由於他在理宗趙昀的最後兩年,倡議』』買公田』』,等於沒收一部分富人的資產去充軍食。並且又由他主持發行最後一次的信用貨幣,引起物價再度上漲。"(《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172)而這田土收入使南宋朝廷又維持了約12年」。(黃仁宇《中國大歷史》)賈似道母親胡氏為賈涉的妾,因「不容於嫡」外嫁他人。但胡氏管教孩子是很嚴厲的。賈似道的品行非如宋人所言那樣壞。
  一、賈似道的政治軍事才能
  作為宰相,賈似道的個人能力在宋代不是最好的。但在宋季,他確實是最優秀的。南宋苟安半壁江山一久,文人和道學家日益昏庸腐朽,已經無所作為。周密沉痛地說:
  嘗聞吳興老儒沈仲固先生云:「道學之名,起於元祐,盛於淳熙。其徒有假其名以欺世者,真可以噓枯吹生。凡治財賦者,則目為聚斂;開閫扞邊者,則目為粗材;讀書作文者,則目為玩物喪志;留心政事者,則目為俗吏。其所讀者,止四書、近思錄、通書、太極圖、東西銘、語錄之類,自詭其學為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故為之說曰:『為生民立極,為天地立心,為萬世開太平,為前聖繼絕學。』其為太守,為監司,必須建立書院,立諸賢之祠,或刊注四書,衍輯語錄。然後號為賢者,則可以釣聲名,致膴仕,而士子場屋之文,必須引用以為文,則可以擢巍科,為名士。否則立身如溫國,文章氣節如坡仙,亦非本色也。於是天下競趨之,稍有議及,其黨必擠之為小人,雖時君亦不得而辨之矣。以致萬事不理,喪身亡國,仲固之言,不幸而中,嗚呼,尚忍言之哉!(續集下)
  在這樣的文化土壤中,賈似道已經是敢做實事的非常之人了。軍事上在蒙古滅金後,大舉功宋。是他讓宋朝又維持了幾十年。特別是取得鄂州保衛戰的勝利。蒙古忽必烈也不得不承認賈似道在軍事上的才能,發出「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之歎。(《元史》卷一二六《廉希憲傳》)經濟上進行大膽改革,為有錢抵抗蒙古,他鐵腕推行公田法,不惜得罪既得利益的大地主。自己率先獻出公田。這項改革支撐了宋末財政。平抑了物價,充足了軍糧。這是宋代唯一完成的改革。南宋就靠這個苦苦支撐了對蒙古的抵抗。政治上肅清朝綱。他一當權,就很有政治手腕地消除了外戚、北司及太學生的干政之習。周密《癸辛雜識》云:
  "外戚諸謝,惟堂最深險,其才最頡頏難制。似道乃與之日親狎而使之不疑,未幾不動聲色,悉皆換班,堂雖知墮其術中,然亦未如之何矣。北司之最無狀者董宋臣、李忠輔,前是當國者,雖欲除之,往往反受其禍。似道談笑之頃,出之於外,餘黨懾伏,惴惴無敢為矣。"(後集)
  對於一直難以對付的太學生,賈似道恩威並施,使之不再鬧事。「學舍在當時最為橫議,而啖其厚餌,方且訟盛德、贊元功之不暇,前廡一得罪,則黥決不少貸,莫敢非之。福邸,帝父也,略不敢以邪封墨敕以丐恩澤,內庭無用事之人,外閫無怙勢之將,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凡此數事,世以為極難,而似道乃優為之,謂之無才可乎」?(《癸辛雜識》後集)他還改革科舉制度,應潛齋《性理大中》云:「科場搜檢,始於賈似道。」(卷一)
  二、賈似道的文學才華和文壇領袖地位
  沒有賈似道的改革,宋朝滅亡可能更早。賈似道作為一個文臣,除了治理國家外,對文學藝術也有著相當濃厚的興趣。賈似道的文學才華是不錯的。他現存詩作181首,可以大致分為詠物、隱逸、遣懷、贈答、行旅、詩歌殘句以及蟋蟀詩等七類。
  他和門人廖瑩中曾編印過書籍,翻印過碑帖。他所藏的字畫、金石等亦十分豐富。他還曾編過《促織經》兩卷、《悅生隨抄》一百卷,《全宋詩》卷三三四六、三三四七存詩二卷。周密云:
  "賈師憲常刻《奇奇集》,萃古人用兵以寡勝眾如赤壁、淝水之類,蓋自詫其 援鄂之功也。又《全唐詩話》乃節唐《本事詩》中事耳。又自選《十三朝國史會要》。諸雜說之會者,如曾慥《類說》例,為百卷,名《悅生堂隨抄》,板成 未及印,其書遂不傳。其所援引,多奇書。廖群玉諸書,則始《開景福華編》, 備載江上之功,事雖誇而文可采。江子遠,李祥父諸公皆有跋。《九經》本最佳, 凡以數十種比校,百餘人校正而後成,以撫州萆抄紙、油煙墨印造,其裝褫至以泥金為簽,然或者惜其刪落諸經注為可惜耳,反不若韓、柳文為精妙。又有《三禮節》、《左傳節》、《諸史要略》及建寧所開《文選》諸書,其後又欲開手節 《十三經註疏》,姚氏注《戰國策》、注《坡》詩,皆未及入梓,而國事異矣。"(《癸辛雜識》後集)
  賈似道因為獨相宋季,故成為當時文壇領袖。他獎勵學術,提攜有識之士。宋末的著名文人,如吳文英、劉克莊、趙孟堅、周密、方回等人,都和賈似道有相當密切的交往。雖然其間有過不少恩怨和過節,但也留下了不少唱和之作。後起文人如李庭芝、文天祥等人都得到過賈似道的破格提拔。李庭芝本人就是賈似道特進超擢,跳級提拔,才擔任制署參議的職位。文天祥淳祐四年中狀元,進翰林院,結果才過了兩年就因父喪回家守孝去了,之後在低級官職上起伏了十幾年,做過八品的寧海軍節度判官。鹹淳九年(1273年),被似道起為湖南提刑,1274年改知贛州。文天祥曾在詩文中高度讚揚賈似道在鄂州之戰中的表現,稱其「已未鄂渚之何勇也」。這些文人中與賈似道關係最密切的當推被無數後人批為「讒事權奸,晚節不保」的晚宋文壇領軍人物劉克莊。然而其中事實並不像後人所說的那樣。劉克莊和賈似道是世交,林希逸曾說:「公受知忠肅賈公(涉),辨章(似道)尤相親敬。」劉克莊在《後村大全集》中致賈似道的書箋很多,如《與賈丞相書》三篇、《謝賈丞相餞行詩啟》、《與淮閫賈知院書》、《與丞相書》、《又與丞相書》等。至於獻給賈似道的詩、詞、啟等則更多。如啟有《回賈制署啟》、《賀賈丞相啟》、《賀賈丞相拜太師啟》、《賀賈太師再相啟》、《賀太師平章啟》、《進開國伯謝平章啟》等;詩歌有《淮捷一首》、《凱歌十首呈賈樞使》、《賀新郎·傅相生日壬戌》、《滿江紅·傅相生日癸亥》、《滿江紅·傅相生日甲子、《沁圓春·傅相生日丁卯》等。從這些文字交往看來,劉克莊和賈似道的關係絕非一般,他獻給賈似道的詩詞和書信也絕不是泛泛的應酬之筆,而是表達了劉克莊對賈似道的信賴和希望。景定元年(1259年)三月,賈似道引薦劉克莊任秘書監等職,使劉克莊在國家和民族的危急時刻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因此被後世譽為「愛國詞人」。宋史竟然以其「讒事權奸」而不予立傳,實為歷史一大冤案。
  三、賈似道的悲劇命運
  賈似道最後兵敗魯港。流放外地,被鄭虎臣殺於木棉庵中。是個政治悲劇性人物。賈似道堅決不和蒙古和議,在宋代宰相中是非常少的。這也違反了宋代買和平的傳統。他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他擅權而缺乏危機中的應變之力。加之他嫉賢妒能,沒有把當時最有才能的人團結起來。最後兵敗。
  賈似道當政的十幾年內,是宋朝歷史上最困難的時期。對內既要改革,也要對付腐朽的官僚和地主的騷擾和破壞;對外則要抵禦強大的蒙古鐵騎的入侵,這使賈似道感到舉步維艱。他在鹹淳三年給度宗的上表中就道出了這種苦衷:「臣獨念平時怙一是而眾嫉起,守公法而私怨叢。綿力不足以勝弊奸,血忱適足來口語。熏心憂畏,無歲不疾,心指牖下以為歸。……臣詎可偃然而不知天威之當懼乎!」[15]雖然如此,賈似道還是為了宋廷竭盡了自己的全力。我們應該看到,賈似道在宋季危亡之秋,全力苦苦支撐,使宋室得以延續十二年之久,實屬不易。賈似道垮台前,朝野上下對他的表現還多有讚譽之辭,而一旦宋朝滅亡,身為宰相的賈似道便成了「眾矢之的」,好像宋朝之覆亡全是他的奸險及政策錯誤的後果。周密說韓侂胄「身隕之後,眾惡歸焉,然其間是非,亦未盡然。」 以此論似道,其實正合。
  黃仁宇在其《中國大歷史》中這樣評價賈似道:「他(賈似道)是一個雍容大度而顯有心計的人物,可是他既無力作戰,也缺乏實力講和,只好以一切如常的態度使人們不致恐慌。」宋末元初的人對他的評價是「閫才有餘,相才不足」,應該還算是比較公正的。但是宋亡後,把賈似道作為千古罪人和宋亡的幾乎唯一的原因,那就是不公正了。宋代文人喜歡找替罪羊。北宋亡了,搬出王安石,南宋亡了,又以賈似道為罪魁其實宋代的滅亡是文化的華麗而軟弱的性格所致的。賈似道死的時候,大概六十多了。後人經常吊賈似道來抒發對宋滅亡的哀愁。
  一個文化繁榮但沒有骨頭的王朝最後墜入大海。賈似道是這個帝國最後的裱糊匠。歷史敘述掌握在誰的手中,歷史就是什麼。還原殘夢,如碎葉雨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