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如:看日本商界巨人如何解讀《論語》(五)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10日, 2018
忠實盡力也好,守信也好,都要本著仁愛之心,這也就是孔子一生的核心教導。(維基百科)
【大紀元2018年06月11日訊】上期說到,曾子既然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來向孔子匯報自己是如何具體實踐君子的仁德修養的,那麼接下來必然是孔子對曾子這句話的回答。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孔子聽完兩位弟子的各自領悟和不同做法後,給出了一個總結。我們來看孔子是如何教導兩位弟子的。
《論語》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教導曾子:仁愛為治國之本
以上孔子的這兩句話,都是孔子聽完曾子的每天三省自身的話之後,緊接著說出的話。澀澤榮一在他的講義中,沒有針對第一句進行解讀,也許跟他當年並未明確用《論語》指導從政有關,他只是經商後,才正式下定決心要運用《論語》來指導他從事商業,建立資本經濟。所以,他的解讀,主要針對他認為的可以指導商業的內容。
而孔子的第一句話,內容直接針對治國。也許對於今天的人來說,覺得不太符合實際,今天的人也不是古代的生活了,也不會有機會去治理諸侯國了,所以感到沒有實際意義。也許正因為這樣,澀澤榮一才略過不講,擔心沒有針對性,無法很好地被人理解吧。其實不然。
孔子的這句話,其實是針對曾子說的,既然曾子說了自己每天三次反省自己的言行,而且說的主要是工作以及社會交往方面的事情,也就是家庭以外的事情,當然以政事為首。在古代,商業不被認為是主要的工作,它只是管理百姓、治理國家的工作中,被涉及的其中一部分。而引導百姓務農,不失時節,才是管理好國家,輔助好國君的要務,才是當時人們認為的最主要的君子從政的本分,孔子必然針對當時的需要來教導曾子如何從事社會的工作。既然曾子主要講的是家庭以外的社會工作,那麼孔子當然明白,這個弟子的志向主要在於治國,所以孔子就針對這個弟子,首先講了治國的要點。
孔子說:「領導和管理擁有千輛車的大國家,要有敬業精神,要恭敬認真地對待所做的事情,還要誠實守信,才能讓國君和百姓都信賴自己,把事情放心地交給自己,這樣才能輔助國君管好國家,讓國君和百姓都能安心。能夠忠心、守信地為國君和百姓謀事,這樣還不夠,管理國家,經常要想到仁愛地對待百姓才行,要懂得節省民力,珍惜財物,愛護百姓。使用百姓的時候,要懂得不要耽誤農事,按照合適的時節來徵用民力。」
這就是孔子第一句話的含義。主要針對治國,最後扣緊仁愛來講,還是回到仁德的結論,讓曾子莫要忘記,君子以仁愛為本。忠實盡力也好,守信也好,都要本著仁愛之心。這也就是孔子一生的核心教導,無論是治國,還是管家,抑或是交友,也不管從仁中分化出多少其他的概念,都會回到這個根本。這些話,對於今天的公司高級管理人,還是很有啟發的。有敬業精神,輔助上司,同時愛護員工,珍惜財物,懂得節儉,道理是一樣的。
孔子同時教導兩位弟子 
第二句,則是孔子同時對兩位弟子的教導。也就是說,孔子分別回答了有子和曾子的話後,來了一個總結,把這兩位弟子的話結合在一起,給出了指導。他的第二句是說:「作為弟子,你們要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和長輩,出到社會,要友愛朋友,就像在家對待兄弟一樣。做事謹慎,恭敬,誠實守信,廣泛地珍愛天下所有的人,親近有仁德的君子、賢人,向他們學習做人的道理。不斷修正自己,提高修養。如果做完這些,還有餘力,就可以學習文學等其他文藝方面的知識了。」
很顯然,孔子是結合弟子有子說的「在家孝悌是君子為仁之本」的說法,以及曾子的在外要「忠信」的說法,把兩個弟子的說法合在一起,完整地教導弟子們,內外都要注重,不可偏向某一方。並且最後還是落在仁愛的主旨上。前邊的孝悌,謹信,都是對內對外不同的具體做法,最後歸為「泛愛眾,親近仁德之人」。讓弟子做到孝悌謹信,認為這些是仁德的表現,行為上要真正去實踐,之後,有餘力,才去學習文學等文藝方面的知識或者技能。
學到這裡的每一句,都以仁愛為結論,都要求要行為上做到,說的都是孔子開頭講的三句話。都是為了論述如何「學而時習之」,如何成為仁德的君子。
從這幾句話就會明白,孔子對於是否讀過書,是否會寫文章,是否有文學藝術的才能,並不看成是第一重要的,因此,我才說,孔子說的學習,是指學習做人的正理,不管你的道理是否來自書本,都不要緊,只要你親近的是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道理,受到良好的影響,然後在家在外都能踐行,懂得愛惜別人,你就學到了君子的本質了。
所以,孔子開頭的「學而時習之」,本質上絕非現在人們認為的讀書學習,讀書不過是其中一個懂得做人道理的方法。當然包括在內。但是孔子說的,是來自各種途徑的仁德的學習。學的是做人的道理,練習的,還是做人的道理。所以說古人的教育,核心是道德教育。並非今天的知識教育、技能教育。用今天的教育概念和學習概念你就理解不了儒家的典籍。這才是造成《論語》等儒家經典難懂、或者讀不懂的根本原因。
曾子由孔子的教導悟出《大學》
後來曾子真的根據孔子的教導,悟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懂得修內是根本,修好自己,才能管好家庭,管家就要自己率先對父母行孝道,治國,就要忠心誠信,仁愛地對待君王和百姓,輔助國君治理天下,讓天下太平。可以說是對孔子在這裡的第二句話的領悟和發揮。他因此寫出《大學》,成為儒家四書之一。他的治國智慧,也就成為天下儒生的共同志向,人生的目標。
澀澤榮一對孔子的第一句,沒有留下解讀,那麼是否對孔子的第二句話,有解讀呢?我們下期再續。看看他是如何領悟並運用於商界的。


「曾氏」家族的起源
2017-06-30 由 辰鑫的國學啟蒙 發表于文化
古往今來曾氏家族都是人才輩出,曾氏家族的起源有著怎樣的傳奇呢?
一張圖即可清楚了解「曾」姓的起源:
這裡要重點提一下太子巫的玄孫,即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曾子,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與其父曾點同師孔子。
曾子在孔門弟子的地位原本不太高,不入「孔門十哲」之列,直到顏淵配享孔子後才升為「十哲」之一。唐玄宗時追封為「伯」。中唐以後,隨著孟子地位的上升,曾子的地位也隨之步步高升。北宋徽宗時加封為「武城侯」,南宋度宗時加封為「國公」,元至順元年加封為「宗聖公」,到明世宗時改稱為「宗聖」,地位僅次於「復聖」顏淵。
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師從參公,又傳授給孟子。因此,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與孔子、顏子(顏回)、子思、孟子比肩共稱為五大聖人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j6ny4qq.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