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71_04image030images (11)f8689cfeaa58b743b7fa2c619e83ba3e--tatoo399885465_3b61d924c22017-09-28_1357592017-09-28_1358062017-09-28_1358162017-09-28_1358312017-09-28_135840  4516  

西王母(在台灣又稱「西王金母」俗稱「王母娘娘」或稱「瑤池金母」、「金母元君」、「西靈王母」、「九靈太妙龜山金母」、「西池極樂金慈聖母」、「白玉龜台九靈太真金母元君」,全稱為「上聖白玉龜台九靈太真無極聖母瑤池大聖西王金母無上清靈元君統御群仙大天尊」)是中國神話中的女仙,最初的形象是豹尾虎齒善嘯的怪物。早在殷商卜辭中,就有「西母」之稱,有論者認為這指的就是西王母。在後代逐漸演變為道教上古神靈,成為中國神話中最重要的女神之一。近代由於羅教系民間秘密宗教的盛行,許多人把無生老母(同一人)與西王母視為同一神,號稱「母娘」
關於西王母的姓名,唐代段成式作《酉陽雜俎·諾皋記上》記載「西王母姓楊,諱回,治崑崙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曰婉妗。」故西王母姓名為楊回、字婉妗。
《八仙上壽寶卷》與滬劇《庵堂相會》的唱詞中說王母是上八仙中的一柱。
山海經
《山海經》中的西王母畫像
據古代文獻《山海經》裡記載,西王母象徵災疫和刑罰,為帶來疾病與災禍之妖母,其形象為一豹尾虎齒善嘯的怪物。與虎豹有著密切的聯繫。
西王母是中國最古老的女性神祇,早在殷商卜辭中,就有「西母」之稱,有論者認為這指的就是西王母。在上古巫書《山海經》中,西王母以一個半人半獸的形象出現[1],顯示出濃厚的圖騰色彩,同時也具有某種刑殺之神的氣質。
《山海經·西山經》:「贏母之山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郭璞註:主知災厲五刑殘殺之氣也。
《山海經·海內北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有三青鳥為取食。」
《山海經·大漠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燃。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
穆天子傳
從戰國到西漢,西王母已脫離豹尾虎齒的原始形象,成為了帶有一些「仙氣」的女神人。《穆天子傳》中就提到了西王母,將西王母描寫成一個能歌善舞讓天子難忘的絕美女性。但是更多的是以遠方異族部落領袖的身份出現。其中西王母與周穆王相會,暢飲於瑤池的情節被後世傳承,《竹書紀年》和《史記·趙世家》都稱周穆王曾經和西王母交往過[2]。
漢武帝內傳
漢武帝與西王母
《漢武故事》、晉·葛洪編纂的《漢武帝內傳》及六朝小說中也有漢武帝與西王母的常見情節。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信仰仙道的皇帝,七月七日那天聽聞西王母即將降臨宮殿而趕忙做好迎接西王母的準備,到了七月七日深夜二更時,西王母駕乘著紫雲車降臨到漢武帝的宮殿。漢武帝將西王母迎接到宮殿後,西王母則贈予漢武帝七顆仙桃與之享用(有的文獻則說是5枚仙桃)[3]。西王母的仙桃又稱為「蟠桃」,種植於崑崙仙山上的蟠桃園裡,三千年才結一次果實,擁有起死回生、長生不老的功效。傳說只要吃一個仙桃就能夠延長三千年的壽命。文獻中記載:王母命侍女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卵,形圓青色,王母以三顆與帝,帝食之甘味,收核欲種之,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
《漢武帝內傳》中首次描寫了西王母的絕世容顏。
王母上殿東向坐,著黃金褡襡,文采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綬,腰佩分景之劍,頭上太華髻,戴太真晨嬰之冠,履玄璚鳳文之舄。視之可年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真靈人也。
明代洪應明著作的《仙佛奇蹤》與宋代人編纂的《太平廣記》等古典文獻中記載上元夫人在女仙中的地位僅次於王母:「年可二十許,天姿精耀,靈蚌絕朗。」另外在文獻中還給出了供王母差遣的貼身侍女(墉宮玉女)的名字:董雙成、王子登、許飛瓊、安法興、郭蜜香、紀維容、石公子、婉凌華、范成君、段安香、李方明、宋靈賓 等。文獻對其侍女描述為「侍女年可十六七,服青綾之褂,容眸流盼,神姿清發,真美人也。」
道教女仙的轉變
西王母居崑崙之間,有城千里,玉樓十二。據說西王母居住在一個用美玉雕琢而成的晶瑩剔透的九重宮殿裡,宮殿外有蜿蜒一千米的金色城牆,男神們住在宮殿的右翼,左翼居住的是美麗的仙女和女神。
早在漢初,就流傳著西王母掌管不死之藥的傳說,劉安《淮南子·覽冥訓》中稱:「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直到漢代道教興起以後,道教開始推崇王母,那就要抬高她的身份和地位,於是東晉時期的文人編纂出西王母是道教第一尊神原始天尊之女的神話,西王母的身份也再次發生轉變,晉·葛洪《枕中書》中記載:「在二儀未分,天地日月未具之時,已有盤古真人,自號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後與太元聖母通氣結精,生東王公與西王母。後又生地皇,地皇生人皇。」《集說詮真》引《仙傳拾遺》中又說「西王母居崑崙之間,有城千里,玉樓十二。左侍玉女,右侍羽童。三界十方女子登仙者,都是她的屬下。」因此道教稱扶桑大帝東王公為元陽父,太真西王母為九光玄女。東王公化萬物,西王母化萬靈,西王母稱其為萬靈主母。其聖地為崑崙山脈,並掌管仙界所有女仙的名籍,為諸女仙的領袖。從此西王母的地位一步登天,當初虎齒豹尾的形象也很難再被世俗接受,於是道教文人又為此編纂出了一個巧妙的說法將其分離開來,宣稱人身虎首、豹尾蓬頭的怪神並非王母真形,而是「西方白虎之神,西王母的使者」,「道書《逍遙虛經》所云:蓬髮戴勝,虎齒善嘯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4]
唐代杜光庭《墉城集仙錄》中記載:「金母元君者,九靈太妙龜山金母也。一號太靈九光龜山金母,一號曰西王母。乃西華之至妙,洞陰之極尊。」和東王公一起,是天地陰陽之氣的顯化,協助天地、贊襄化育。西王母還統理所有得道的女仙。凡成仙得道之人,男的先拜東王公,女的先拜西王母,然後才能去朝見三清。「體柔順之本,為極陰之元,位配西方,母養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道者,咸所隸焉。」[5]
西王母轉變成為諸女仙之王以後,九天玄女自然也成為了王母娘娘駕下的一名女仙。北宋景德道士—張君房編纂的《雲笈七籤》中記載:「九天玄女者,黃帝之師聖母元君弟子也。」繼云:「王母遣使,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應。』」其中描述了西王母是輔佐黃帝的保護神,她差遣九天玄女下凡協助黃帝戰敗蚩尤。另外還有《山堂肆考》、《集書詮真》引《通考全書》中稱八仙之一的鐵拐李正是西王母把仙術傳授於他,點化他得道成仙的。
天之女後
王母娘娘,被民間認為是玉皇大帝之妻。
正統道教神系中,玉皇大帝與西王母並沒有明確關係。當民間信仰將玉皇大帝上升為天界之主時,西王母又轉變為玉皇大帝的妻子,並將其尊奉為「王母娘娘」,從此西王母的形象在人們的心目中成為了一位氣派雍容、無比尊貴的天界第一夫人。這種身份在吳承恩《西遊記》以及民間戲曲《天仙配》等作品中有所體現。西王母據稱是由「西華至妙之氣」而化生,當然不是肉體凡胎,照理來說不該有男女情慾、夫妻之道,但人們既要把她給神格化,地位抬得極高,但又要將其給世俗化。後來才將西王母演變為玉皇大帝之妻,過著天界的夫妻生活。
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昊天上帝與瑤池金母有一女兒龍吉公主。《神仙傳》、《墉城集仙錄》、《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等文獻中,記載天帝與王母共育有二十四個女兒,其中有五人已明確身份,詳情如下:
第四女,名叫「華林」,號為「南極王夫人」。[6]
第十三女,名叫「媚蘭」,號為「右英王夫人」。[7]
第二十女,名叫「清娥」(《仙佛奇蹤》為「青娥」),號為「紫微王夫人」。
第二十三女,名叫「瑤姬」,號為「雲華夫人」。
第二十四女,名叫「婉羅」(《仙佛奇蹤》為「玉卮」),號為「太真王夫人」。
從男女不得自由戀愛的清代開始,《牛郎織女》與《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將王母娘娘塑造成了禁止神仙有思凡之欲的母親神,因此狠心拆散恩愛夫妻的王母娘娘成為了封建專制的代表人物。在正本的故事中,牛郎與織女是受到玉帝與王母娘娘的賞識才結為連理,但後來兩位過度沉浸於愛情中,不再努力固守自己的工作,造成織女不按時織布影響天理的運作,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玉帝決意拆散這對情侶,然而王母娘娘卻留下後路給織女,准許織女於七月七日在鵲橋上與自己的夫君見面。至於七仙女則是因為天命已到必須回到天庭,而與董永公開自己的身份,辭別歸天。王母娘娘到了現代的一些相關影視劇中帶有濃重的女權主義色彩,其中表現出王母娘娘才是天界真正的掌權者,也有的把過去王母娘娘的誤解形象轉化為原本的慈母形象。
《西遊記》將王母娘娘描寫成一個在天界中擁有奇珍異寶的貴婦人[8]。她差遣七衣仙女前往蟠桃園摘蟠桃在瑤池中舉辦蟠桃勝會,在得知孫悟空攪黃了蟠桃勝會後非常生氣,將此事稟告了玉帝。第七回中孫悟空被如來佛祖降伏後,王母娘娘在安天大會上與一群仙子載歌載舞。
眾皆暢然喜會,只見王母娘娘引一班仙子、仙娥、美姬、美女飄飄蕩蕩舞向佛前,施禮曰:「前被妖猴攪亂蟠桃一會,請眾仙眾佛俱成功。今蒙如來大法鏈鎖頑猴,喜慶『安天大會』,無物可謝,今是我淨手親摘大株蟠桃數顆奉獻。」佛祖合掌向王母謝訖。王母又著仙姬、仙子唱的唱,舞的舞。滿會群仙,又皆賞讚。
周濯街的神話小說《七仙女正傳》中說張百忍被太上老君請上天界當玉帝後,張百忍的妻子王婉玲成為了王母娘娘,七仙女和張巧嘴的母后。第五回和第六回中根據赤腳大仙所述,王母娘娘精通伏羲八卦,能掐會算。
赤腳大仙原以為王母娘娘不過其貌如花,會點伏羲八卦而已,她之所以能出任陽神首領並充當上界「司法部長」的角色,完全得力其丈夫的地位與權勢。沒想到王母娘娘除了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傾國傾城之貌,能掐會算,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才以外,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優點。
職能
西王母統治著西方崑崙山脈上眾多神仙所居住的天庭,時常有玉女和三足鳥相伴。
在民間傳說裡,因其名為王母而認為是天帝等階的配偶神,故其形象一步登天,從豹尾虎齒善嘯的怪物開始逐漸轉化為一位儀態萬千、年可三十許的絕美貴婦,成為了尊貴的「西方天界之母后」。掌管著長生不老的仙藥,同時還主宰著位於西方崑崙山上的蟠桃園。象徵物是蟠桃和三足鳥。民間還傳說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為王母娘娘的聖誕日,屆時王母娘娘要舉行蟠桃會,宴請各路大小神仙,群仙為其祝壽於瑤池,又為長生不老的象徵。她是天宮中地位最高也是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為女仙之首,並掌管宴請各路神仙之職,在人間專管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與華北地區所尊奉的碧霞元君混同起來。
最初西王母有過一段短暫的司兵斗刑罰的職能,最初的怪物形象就是司天厲及五殘,為掌管天災、刑罰與殺戮之神[9]。在《漢武帝內傳》中西王母同樣繼承了司兵的職能,描寫出西王母腰佩分景之劍這樣威風凜凜的女戰神形象,還有玉山主人的《雷峰塔奇傳》中王母布天羅地網,手持斬妖劍欲斬偷盜仙丹的白娘子。從唐代開始西王母的戰神職能被駕下的九天玄女取代,從王母差遣玄女授兵法給黃帝的故事就有所體現。同時王母還是性愛的女神,《素女經》中描述「西方王母,在那位五十歲才繼承王位的穆王東巡之際,下凡而來,在人間與穆王共享雲雨春宵之樂。在兩情繾綣之際,王母把插入陰道中的干棗取出,勸穆王即時服下,以作養生強精的補品。」西王母和蘇美爾文明時期的女神伊南娜(「天之女主人」之意)極其相似,同樣能歌善舞,擁有美神、戰神和性愛之神的職能,西王母的原型是否來自伊南娜還需要考證。
民間信仰
從原始宗教發展的軌跡來分析,西王母的形象應當是從上古巫術儀式中的女祭司形象發展而來。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時期,祭司等職位是由部落中的女性長者擔任的,她成為部族的最高權威,是天地鬼神的代言人,負責主持祭祀,而上古時期的祭祀中,殺死祭物(包括活人)是一個重要的內容,而殺死祭物的工作則是由女祭司來完成的——這也是西王母之所以被視為死神的一個重要原因。
西漢末年,西王母信仰重新成為民間的一種風尚。哀帝建平四年(前3年),大旱,民不聊生,大批關東百姓離鄉逃難,逃難的過程中以稻桿當作西王母籌,作為西王母的香火,求取庇佑。經歷郡國二十六,直達帝都,並於京師聚會,歌舞祭祀西王母[10]。
民間的苦難為民眾的造神運動提供了契機,西王母作為一名被改造的神祇正式登上了祭壇,這種民間的祭祀狂熱最終得到了官方的承認,西王母信仰也因此成為漢代一個重要的民間信仰。這種由民間發起的宗教狂熱最終影響到孕育中的早期道教,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不死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對長生久視的追求,因此,道教徒利用上古巫術資料並加以改編,創造出我們所熟悉的西王母和與之相對的東王公,而後在道教通俗化的過程中,東王公被演繹為玉皇大帝,而西王母則改造為玉皇大帝之妻王母娘娘。西王母在道教中的地位雖然始終未降,但其影響力卻日益衰退,即在中國有名的女神行列之中,南方所信奉的海神媽祖與東北地區所信奉的山神碧霞元君的信仰也遠遠超過了西王母。但在此之間有以西王母頂替媽祖和碧霞元君的神職者。隨後西王母與無生老母信仰相互混同起來,明代羅思孚所創羅教的至高神無生老母,使西王母的神話逐漸擴大。近百年來,無生老母的形象逐漸被西王母所取代。此時西王母的神格極為複雜,有的近於無生老母的神格,被稱為「育化聖母」、「維皇上帝」等,簡稱母娘。近年考古研究發現,「西王母」可能是古中國西北一部落的名稱,只因該部落剽悍兇惡,而被中原的華夏族訛傳為刑殺之神。
《焦氏易林》總結了民間向西王母祈願的種類:賜子、家族興旺、遠遊平安、長壽、福祿、趨吉避凶、婚嫁美滿等。正是因為西王母具有這些職能,自漢代以來就受到民間的厚禮祭拜。泰山南麓虎山水庫下建有王母池,其正殿為祭祀王母娘娘的王母殿,在每年的三月初三,王母池都要舉行盛大道場以示慶賀。此外,在北京東便門內有一座蟠桃宮,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是著名的蟠桃宮廟會,此廟雖然規模小,但名氣卻很大,廟內的主祀神是王母娘娘,蟠桃宮這一俗稱就是因蟠桃盛會的傳說而得名。建於明代的青羊宮斗姥殿中於西邊供奉著西王母(居右)、正中供奉著先天大梵斗姥元君(居中)、東邊供奉著虛空無上地母慈尊(居左)這三大女神的神像,有時候這三者相互混同起來。


西王母傳書
漢五行誌一段話十分有意思,說的是京師郡國民聚會里巷仟佰,設張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又傳書曰「母告百姓,佩此書者不死。不信我言,視門樞下,當有白髮。」這讓我想起江紹原談傳言的事,過去一篇《消災符呪一帖》說過的話就不贅言了。不佞從裡頭剪一段給大家比較二八年「胡進士」傳單:
北京胡進士死去七日還陽傳說四字關聖帝君觀音大士降諭令歲五穀豐登人民多災四月初五日瘟神下界損人一半九月更多此山東歷城縣帶來數字不信者吐血身亡若有虛言天誅地滅有人抄送一張可免一身之災抄送十張可免一家之災見而不傳得病無救 倘有患病者用朱砂黃紙照抄四字火化用酒沖服愈矣
可知傳書一事,實是古已有之。現在我們看到的不外是「五行誌派」的徒子徒孫。王母娘娘所謂白髮云云,衰年之象,娘娘似已掌管壽命延年之事。過去後羿請無死之藥於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宮,不過這個故事記載劉安書,情況比較複雜。至少當我們想到西王母與東王公,奔月姮娥與射日後羿,似為古代太陽月亮神話之移型。今人從中不難看出漢代人福壽緜長的想像。
比如說《山海經》大約是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所作,劉歆校書才合編的,四處論及西王母。西山經道,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半獸人一跳為《漢武內傳》,突出渲染的是「群仙數萬」的乗騎,「五十天仙」的服飾,「二侍女」的「容眸流眄神姿清發」,還有王母的「光儀淑穆」與「天姿掩靄」。又記,七月七日,西王母降臨與武帝見面,贈以仙桃四枚,仙桃體積細小,如鴨蛋般大小,圓圓的青色,并不好看,但味道甜美,而且「此桃三千年生一實」,民間土地無法出產,凡人無緣品嘗,渴慕不已。此為吳承恩西遊所本,有三千六百株(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將一段天上人間放到三千年的長時段,本質上已有再生及不死的意識。《山海經.西次三經》有云,「(不周山)爰有善果其實如桃,其葉如棗,黃華而赤柎,食之不勞。」成熟期大大延長,壽桃益發珍貴。
臚列開來,三足鳥、九尾狐及蟾蜍屬於(就我所收集)漢畫漢磚最頻密出現,若蛇狀尾巴交纏的侍者,两狐交配圖像等等,似乎西王母之所以與長生相連接,隱含了更新宇宙循環和表徵生命源泉的力量。且不止此,西王母與東王公,姮娥與後羿,伏羲與女媧彷彿隱含了某種類似秩序的均衡,雖說以目前觀察所得,西王母的地位是要遠遠超越東王公的。東王公作為配角,排遣的是娘娘的「百年孤寂」。
這尚是藝人與知識人的神仙說,倘若突出那大部分沉入水面之下的民眾階層神仙信仰,情況就複雜了。就能收集的西王母照相,圖像之多樣讓人驚訝西王母之儀姿百態。西王母系第一神像,眾多傳說簇擁勢所難免,多數畫像磚戴勝,龍虎座,有些還豐了羽翼,作展翅狀。不過這需要專門考古專家才能談的。真正吸引我的是上引那封遺文,如何表現出一種先民對西王母又敬又畏的信仰意識,同魏晉之時,養生長壽和成仙理想與道教和上層社會的關係。即便已經化身美婦女,民間的畏懼還是可以感受出來的,自然也不好說是怪獸之遺留。
口耳流傳過程,不少神話人物都因流變而剝落其原始面貌,從歷代的文獻中,西王母的形態極為多變,幸而其發展脈胳十分清晰,是了解神話人物形象流變的最佳素材。可以估計到的挑戰,就是用剝皮手法將層層累累還其本象,這在文獻不難做到,實在亦不少人在做,難處是從文物下手。我發現同是西漢各地的描繪有差異,一出場就已經是非單一造型的「最佳女主角」,歸類尚易則分期繁難,且更要命的似牽涉了不僅一個神話系統罷了。由最初猙獰的半獸人而不斷升格為尊貴的女神,其中所經歷的人化、仙化及俗化的複雜過程,與社會的文化意識關係千絲萬縷。
那麼多囉唆,因讀書而想起了一些瑣事,(其實我純粹喜歡漢畫,)或者以後可以再整理一下也不定,這裡且鈔一點東西,沒別的意思了。


西王母傳書
漢五行誌一段話十分有意思,說的是京師郡國民聚會里巷仟佰,設張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又傳書曰「母告百姓,佩此書者不死。不信我言,視門樞下,當有白髮。」這讓我想起江紹原談傳言的事,過去一篇《消災符呪一帖》說過的話就不贅言了。不佞從裡頭剪一段給大家比較二八年「胡進士」傳單:
北京胡進士死去七日還陽傳說四字關聖帝君觀音大士降諭令歲五穀豐登人民多災四月初五日瘟神下界損人一半九月更多此山東歷城縣帶來數字不信者吐血身亡若有虛言天誅地滅有人抄送一張可免一身之災抄送十張可免一家之災見而不傳得病無救 倘有患病者用朱砂黃紙照抄四字火化用酒沖服愈矣
可知傳書一事,實是古已有之。現在我們看到的不外是「五行誌派」的徒子徒孫。王母娘娘所謂白髮云云,衰年之象,娘娘似已掌管壽命延年之事。過去後羿請無死之藥於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宮,不過這個故事記載劉安書,情況比較複雜。至少當我們想到西王母與東王公,奔月姮娥與射日後羿,似為古代太陽月亮神話之移型。今人從中不難看出漢代人福壽緜長的想像。
比如說《山海經》大約是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所作,劉歆校書才合編的,四處論及西王母。西山經道,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半獸人一跳為《漢武內傳》,突出渲染的是「群仙數萬」的乗騎,「五十天仙」的服飾,「二侍女」的「容眸流眄神姿清發」,還有王母的「光儀淑穆」與「天姿掩靄」。又記,七月七日,西王母降臨與武帝見面,贈以仙桃四枚,仙桃體積細小,如鴨蛋般大小,圓圓的青色,并不好看,但味道甜美,而且「此桃三千年生一實」,民間土地無法出產,凡人無緣品嘗,渴慕不已。此為吳承恩西遊所本,有三千六百株(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將一段天上人間放到三千年的長時段,本質上已有再生及不死的意識。《山海經.西次三經》有云,「(不周山)爰有善果其實如桃,其葉如棗,黃華而赤柎,食之不勞。」成熟期大大延長,壽桃益發珍貴。
臚列開來,三足鳥、九尾狐及蟾蜍屬於(就我所收集)漢畫漢磚最頻密出現,若蛇狀尾巴交纏的侍者,两狐交配圖像等等,似乎西王母之所以與長生相連接,隱含了更新宇宙循環和表徵生命源泉的力量。且不止此,西王母與東王公,姮娥與後羿,伏羲與女媧彷彿隱含了某種類似秩序的均衡,雖說以目前觀察所得,西王母的地位是要遠遠超越東王公的。東王公作為配角,排遣的是娘娘的「百年孤寂」。
這尚是藝人與知識人的神仙說,倘若突出那大部分沉入水面之下的民眾階層神仙信仰,情況就複雜了。就能收集的西王母照相,圖像之多樣讓人驚訝西王母之儀姿百態。西王母系第一神像,眾多傳說簇擁勢所難免,多數畫像磚戴勝,龍虎座,有些還豐了羽翼,作展翅狀。不過這需要專門考古專家才能談的。真正吸引我的是上引那封遺文,如何表現出一種先民對西王母又敬又畏的信仰意識,同魏晉之時,養生長壽和成仙理想與道教和上層社會的關係。即便已經化身美婦女,民間的畏懼還是可以感受出來的,自然也不好說是怪獸之遺留。
口耳流傳過程,不少神話人物都因流變而剝落其原始面貌,從歷代的文獻中,西王母的形態極為多變,幸而其發展脈胳十分清晰,是了解神話人物形象流變的最佳素材。可以估計到的挑戰,就是用剝皮手法將層層累累還其本象,這在文獻不難做到,實在亦不少人在做,難處是從文物下手。我發現同是西漢各地的描繪有差異,一出場就已經是非單一造型的「最佳女主角」,歸類尚易則分期繁難,且更要命的似牽涉了不僅一個神話系統罷了。由最初猙獰的半獸人而不斷升格為尊貴的女神,其中所經歷的人化、仙化及俗化的複雜過程,與社會的文化意識關係千絲萬縷。
那麼多囉唆,因讀書而想起了一些瑣事,(其實我純粹喜歡漢畫,)或者以後可以再整理一下也不定,這裡且鈔一點東西,沒別的意思了。
----------------

2017-09-28_1408142017-09-28_140757  
CCTV-民俗頻道-石頭的史詩——走近漢畫像石 - https://goo.gl/YCGVq7
漢家至尊——漢畫拓片中的西王母與東王公  央視國際(2005年03月01日15:19)
>>>>欣賞漢畫像石圖集——西王母
  即便在今日中國,大概也沒有誰不知道西王母的芳名大名。
  西王母是漢代人們崇奉的諸神中最重要的一位。西王母之名,最早可追溯至殷卜辭中“西母”二字,至西周,青銅器上出現有“王母”字樣。西王母的傳說最早見於記載者為《竹書紀年》、《穆天子傳》、《山海經》等書。其信仰至晚在戰國時期已經形成。傳世文獻和出土實物特別是漢畫像石足以表明,漢代是西王母信仰的最鼎盛時期。
  首先得力於漢代官府大力提倡,將其列為專祀的對象。《太平御覽·禮儀部》引《漢舊儀》說:“祭西王母於石室皆有所,二千石、令、長奉祀。”
  而在民間,西王母更是人們信仰的主神之一,被尊稱金母、王母、西姥、王母娘娘。那時中國民間百姓心中的西王母就像西方的救世主一樣具有神聖的力量。西漢末年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幾乎是席捲全國的崇拜西王母運動。《漢書》對這場運動有三處記載。以《五行志》的記載最為具體:時在漢哀帝建平四年正月,正是天寒地凍袖手圍爐的日子,忽然傳言四起,人人驚惶,奔出家門,持稾或棷一枚,傳相付與,就像今天的接力賽,曰行詔籌。道中相逢,多至數千人,有的披頭散發,有的光著腳板,有的砸門不開索性撞斷門閂,,有的不顧斯文乾脆踰牆而入,有的乘了車騎奔馳,甚至動用了國家上傳下達的官驛,經歷郡國二十六個,之達京師。那整整一個夏天人們是在動盪不安里度過的,京師郡國的百姓們聚會里巷阡陌,設祭禮,張博具,載歌載舞,誠惶誠恐向西王母祈禱求告。忽然又有人發起了傳遞護身符的運動,說西王母告訴大家,凡是佩戴此符者平安無事。不信我言,視門樞下,當有白髮。這一場如火如荼的恐怖浪潮直到秋天才得以平息。同書《哀帝紀》也有相同記載:“(建平)四年春,大旱。關東民傳行西王母籌,經歷郡國,西入關至京師。民又會聚祠西王母,或夜持火上屋,擊鼓號呼相驚恐。”
  有專家統計,僅巴蜀地區出土的一千餘種漢代畫像磚的拓片中,以西王母為代表的各種神祇內容的拓片就佔二百多種,約佔總數的五分之一,而在1995年出版的《陝北漢畫像石》一書,約有一百二十多個漢墓,其中西王母圖像就有62幅之多!
  人們如此崇拜西王母,是因為漢代人認為她老人家掌管著不死之藥,掌握著凡人能否成為神仙的大權。人們之所以在墓中大肆描繪、供奉西王母,其目的也是為了讓死者也能平安抵達長生不死的神仙世界。
  其實在早期的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是一位司瘟疫、掌刑罰的神,居住崑崙山,那形像也叫現代人不敢恭維:披髮戴勝,豹尾虎齒,坐在几案之前。說白了,是個半人半獸、不男不女的怪物。所謂勝,就是玉制的頭飾。在笄和簪端首通常裝飾有各式各樣的飾物,其中華勝、步搖是最為華貴的簪飾。《釋名·釋首飾》雲:“華勝,華像草木華也,勝言人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根據《續漢書·輿服志下》記載,以王毒瑁為簪,長一尺,華勝是在簪首雕上鳳凰,用翡翠做羽毛,下面綴連著白色的珠子,珠下掛著黃金做成的鑷鈴。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能夠有資格佩戴華勝的人除了太皇太后、皇太后,就是神界至尊的西王母了。
  到了漢代,在《穆天子傳》中就有“天子賓於西王母”的記載,面對捧了白圭玄璧錦緞慕名前來的人間天子,清心寡欲百年孤獨的西王母突然心旌搖搖,於瑤池岸邊,瓊林宴上,酒酣耳熱之際,為天子唱了一首含情脈脈的歌:
  “白雲在天,山陵自出。
  道裡悠遠,山川間之。
  將子無死,尚能複來。”
  這裡的西王母成了預卜生死能歌善舞之女王。
  閱盡人間春色的周天子當然也會投桃報李,唱歌互答:
  “予歸東土,和治諸夏。
  萬民平均,吾顧見汝。
  比及三年,將復而野。”
  情動於中的西王母接下來又以歌言志,痛說家史:
  “徂彼西土,爰居其野。
  虎豹为群,於鹊与处。
  嘉命不遷,我惟帝女。
  彼何世民,又將去子。
  吹笙鼓簧,中心翔翔。
  世民之子,唯天之望。
  这里,说了自己的住址,帝女身份,虎豹为群的处境,以及与自己朝夕共处的於鹊,表达了依依之情,只差没有告诉自己电话号码了。请注意这是西王母第一次被确定为女性。
  如果說在《穆天子傳》中,我們看到的西王母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而在《漢武帝內傳》中,又把她描繪定格成了容顏絕世的年輕女神,她不甘寂寞,格外垂青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下凡與之約會,七月七日夜漏七刻駕紫雲車來到漢宮,漢家宮闕,一時青氣如雲,光耀異常。前面是西王母和須臾不離的青鳥,後面是幾千仙女伺候,個個“年可十六七,服有青綾之桂,容眸流盼,神姿青發,真美人也”。侍女如此之美,烘雲托月,我們馬上就可以想見,西王母將會怎樣的光彩照人!“王母上殿,東向坐,著黃金褡衤蜀,文采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綬,腰佩分景之劍,頭上太華髻,戴太真晨纓之冠··· ···視之年可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真靈人也。”
  就這樣,在富於想像善於造神的漢代先民手中,西王母的形象才女大十八變,由模糊趨向清晰,由怪異趨向可愛,由半人半獸到長壽的老婦人再到美麗貴婦人,再到救濟災難、保佑賜福、法力無邊的主宰之神。
  而西王母居住的仙山洞府崑崙,也成了洞天福地——《山海經》為我們作了詩意的描繪,這裡宮闕壯麗,園圃精美,到處是奇花異果,到處是珍禽瑞獸,這裡生活著人類夢寐以求的神仙,他們的工作就是採集奇花異果,配以神泉之水,製造不死之藥,專門救治那些不當死而死的人。就這樣西王母和她的崑崙還不足以讓人世間的凡夫俗子神往和膜拜嗎?
  因為西王母來自於西方,按照陰陽五行的說法,鎮守西方的動物是白虎,百獸之長的白虎可以辟邪;作為絕對權威的老闆西王母,麾下製造仙藥的骨幹是玉兔,玉兔跑得既快,又是草食動物,熟知百草性能,其製造的仙藥自然最地道最權威。因此,凡帶有玉兔、白虎的特徵就可以保一生平安且能夠長生不老。於是,在東漢晚期的畫像石圖像中,無論是神還是獸,多被改造成兔或虎的耳朵,人的髮髻也模仿虎、兔成了雙丫髻。彷彿只要樣子形態上和玉兔、老虎有些像,就能夠具備虎、兔的神通,成為超人。流風所及,就出現了後來的“虎頭帽”或“兔耳帽”服飾,凡穿上這樣一件服飾,就可以辟邪長壽。人們所以這樣做,目的很清楚,就是想混入西王母世界,成為其中的一員,過上神仙的日子。
  但是在《山海經》、《史記》等早期文獻裡,只有對西王母的記載而無東王公。正如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巫鴻所指出的,東王公僅僅只是西王母的一個鏡像,他被創造出來的時間不早於公元2世紀。中國歷史博物館信立祥推測的時間略早一點。他認為,東王公是在大約東漢章帝、和帝之間(公元76-105年)創造出來的。
>>>>欣賞漢畫像石圖集——東王公
  東王公左右侍者為雞首人身像和馬首人身像。東王公的特殊冠式山形冠和它肩頭的雙鳥與兩側的龍,是作為神性象徵出現的。
  在漢畫中,有一些東王公與西王母組合的圖像。有的是東王公與西王母同刻於一幅畫像中,有的是把他們刻繪在漢墓或者祠堂中對應的位置上。南陽漢畫館昇仙廳的東王公會西王母漢代畫像石,其內容為:東王公與西王母端坐在懸圃之上,旁有玉兔搗長生不死之藥,上有仙人騎天鹿和稀有大鳥。《神異經》載雲:“崑崙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張左翼復東王公,張右翼復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 。
  東王公又名東王父、扶桑大帝、東華帝君。東王公的信仰可能來源於古代的太陽神崇拜。標榜清淨無為實則喜歡多事的道家惟恐拉郎配東王公得了妻管炎,強行給這一對傀儡夫妻進行權力分工,說東王公象徵始陽之氣,天下男子得道昇仙者,悉為東王公所掌。《集說詮真》載雲:“東王公為男仙之主,西王母為女仙之宗。……長生飛化之士,升天之初,先覲西王母,後謁東王公。”東王公的形象和西王母早期的形象相比更叫人不敢恭維,《神異經·大荒經》描述為:“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虎尾,載一黑熊。”
  於是在漢畫像石頂端,往往以西王母或東王公為核心,輔以搗藥兔、羽人、蟾蜍、九尾狐等眾多的次生圖像,組成一個結構層次分明的、獨立的圖像系統,處在獨尊地位。也常常有這種形象:西王母端坐,其左右為人首蛇軀的人類始祖神伏羲和女媧,伏羲女媧的尾部交纏在一起,西王母正好端坐在其上,在伏羲女媧交尾之下,又有兩隻九尾狐背向而立,它們的尾部也相互迭壓在一起。可見,西王母在漢代不僅掌管長生仙藥,還能讓婦女多生育的職能。漢代人視西王母為“生育之神”,民間還有祭西王母求子之俗,如《焦氏易林》載雲:“西見王母,拜謁百福,賜我嘉子。”
  伊斯蘭教有六大信條,其中一條就是信末日,認為人的靈魂永存,現實世界終有一天會毀滅。世界末日到來之時,所有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人都會受到末日的審判,真主根據每人在世界上的善惡表現進行裁定,可進天園,可下火獄,永世受難。《古蘭經》中關於天園的描述非常生動優美。天園坐落在七層天之上,居所非常優美、恬靜。地處漫漫樹陰常年覆蓋的綠洲,濱臨泉源,諸河交匯,其中有河水,水質不腐;有乳河,乳味不變;有酒河,飲者稱快;有蜜河,蜜質純潔” 。那裡氣候宜人,不熱不冷。天園裡的人靠著床上,吃著他們嗜好的各種水果和肉食,俊秀的童男和黑眸的童女捧著盞壺幾滿杯的酒在一旁輪流伺候著。他們穿綾羅綢緞,帶金鐲珍珠,睡珠寶鑲成的床榻,還有美女做伴。天園的居民聽不到閒談惡言更不要說謊話謊話,聽到的只是相互祝壽和互道平安,過著無憂無懼的日子。
  那或者就可以說天園就是西王母世界的寫真,至少也是翻版,也許是聰明的先人都想到了一起。
  與其他天神輕車簡從經常獨往獨來相比,西王母和東王公一出場,都是侍從拱衛如眾星捧月。相隨出現的主要物像有梯幾、龍虎座、鼎、三足烏、九尾狐、蟾蜍、玉兔、靈芝、羽人、鳥首人身、馬首人身的瑞獸等。
  梯幾就是一種“几案”,供放手之用。几案雖是日常生活中的尋常之物,其使用卻如同車騎一樣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定,梯幾在人間為天子(皇帝)、王所專用。西王母使用梯幾,與她在神界的獨尊地位相符。
  漢畫像石中西王母獨特的標誌之一往往就是坐在龍虎座上斗形墩或者山上。那時人們認為龍、虎等獸可以來往於天地之間,可以充當溝通天地交通工具。三足烏亦稱三青鳥、青烏。《山海經·海內北經》記載:“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九尾狐《山海經·大荒東經》載:“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在中國古代數字概念中,“九”者言其多。在漢代畫像中,九尾狐的尾上常為九個分叉或者幾個,代表九尾。古人認為,九尾狐的出現,有一定的特定條件,如《孝經·援神契》記載:“德至鳥獸,則狐九尾。”將九尾狐配置在西王母身邊,是以頌揚其德不僅可以至於人,還可至鳥獸。有時九尾狐還具有雙翼,以示能隨眾神升飛。在漢代人們視九尾狐為一種祥瑞神獸,認為它隱喻多子多孫。《白虎通》雲:“狐死首丘,不忘本也。九德至,則九尾能得其所,子孫繁息,於尾,明後當盛也。”
  漢家天使羽人即漢代先民所信仰的仙人,古人認為仙人均有羽翼,故曰羽人。仙人就是長生不老之人。各地漢畫像石中都有身生羽毛或翅膀的羽人,他們或作飛翔狀或與神靈異獸嬉戲,往往伴隨在西王母、東王公旁,。此類圖像反映了漢代人的“羽化登天”、“靈魂升天”的觀念。漢代人好神仙,追求成仙而長生不老。要想成仙,就得身生羽翼“羽化而登仙”。羽化,為成仙或長生的專用術語。作為羽化文化主體,羽人就是漢人想像與誇張的產物,富有浪漫色彩。《山海經》已記載有“羽民國”。羽人與不死觀念的結合,早在戰國後期已出現。古人認為欲登仙,必須過羽化,“為道學仙之人,能先生數寸之毛羽從地自奮,升樓台之陛,乃可升天。”《論衡·無形第七》曰:“圖仙人之形,體生毛,臂變為翼,行於雲則年增矣,千歲不死。”然後可以變為具有超自然力量神類。古人眼裡的仙人“不食五穀,吸風飲露”,因而身體應該削瘦。至於裸露身體,大概古人認為天國仙境之中,環球同此涼熱,可以免去夏暑冬寒之苦,無須穿衣即可。於是這裸體也成為仙人特殊標誌。羽人的職能是向凡人提供長壽之術所需要的仙藥,如藥丸、靈芝之類。羽人不只體生羽毛,其耳上聳高出頭頂。漢樂府民歌《長歌行》曰:“仙人騎白鹿,發短耳何長!導我上泰華,攬芝獲赤幢。來到主人門,奉藥一玉箱。主人服此藥,身體日康強。發白復還黑,延年壽命長”。羽人形象的大量出現,說明了漢代人們時刻幻想著能像鳥一樣展翅飛翔,升入仙境,以求長生不死。
  這天國風景一派和諧、自由、快樂的氛圍,雲卷雲舒,人與動物或動物與動物的混體怪神往來飄蕩、龍騰鳳翔,翦伯讚先生就認為“像這樣的畫像,特別是有翼的天使之出現,顯然不是中國古典藝術的傳統,而是希臘、羅馬神話中的愛神受了變化以後的形象。”進而指出“天馬、靈犀、獅子、三足烏、傅翼虎、一足牛、比翼雙頭鳥之類均為外來的圖案”。
  蟾蜍的故事《初學記》卷一《淮南子》這樣記載:“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羿妻女亙娥竊之奔月,托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由於神界中的蟾蜍是服了西王母的不死之藥變成月精,宰相的衙役七品官,所以人們愛屋及烏連蟾蜍也成為禮敬的偶像,蟾蜍在漢代畫像中的西王母身邊出現時,有時表現為舞者的形象,有人解釋說因為蟾蜍是女性所變,善舞,能以舞蹈取悅於西王母。
  靈芝亦名芝草。在漢代人的觀念中,靈芝是一種具有神力的藥物的瑞草,食則可以延年益壽,長生不老,仙人也要栽種它。仙人種芝草的地方被稱為“芝圃”、“芝田”。
  畫像中還有許多像徵仙境的物象,鳳鳥作為傳說中的瑞鳥,在百鳥中居首位,扶桑樹、雲紋、柿蒂紋、等,都是一種天國仙境的象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