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傳統」祭典多為新創 台灣廟會觀光可借鏡/看似「傳統」的祭典,其實歷史並不久遠,這種被發明的傳統「被創造的傳統」成為地方發展觀光的利器。台灣各地的廟會相當篷勃,如何從傳統中創造出新可以活化地方觀光的祭典活動,日本的成功經驗很值得參考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PTmJqG


周信宏和妹妹周芷妤成立的「木匠兄妹」,以充滿童趣的木作DIY打開通路 20170722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ra4fzD

2017-07-22_130541.jpg

【壹週刊】「猴咬錢 好有錢」有趣的木作童玩 | 即時新聞 | 20170723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4CNYfU

2017-07-23_100120.jpg


 

不了解Матрёшка套娃,別說你去過俄羅斯。。。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dmdcE8


 

套娃最初出現於19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套娃的故鄉在莫斯科州謝爾吉耶夫鎮,當時,畫家馬留欽見到一套日本七福神的玩具,最外面是禿頭的壽星,裡面套著七個神像,他受到啟發,設計了一套玩具,由工匠斯維多甚金刻製,他親自進行彩繪,最初的造型是一個姑娘套著一個小伙子,再套一個姑娘等,最後是一個嬰兒。1900年巴黎舉辦世界博覽會,馬留欽將這套木頭娃娃以“瑪特廖什卡”的名字參展,並在博覽會中獲得銅獎。從此,“瑪特廖什卡”就聞名於世界了。“瑪特廖什卡”在巴黎世博會獲獎後,很快俄羅斯各地都開始製造這種娃娃,而且形象逐漸統一為身穿民族服裝的村姑瑪特廖什卡,其工藝水平、花色品種、木質漆質的檔次也不斷提高,有平塗彩繪的、燙金的、磨砂的、烤漆的,這種久負盛名的民間工藝品,已經成為俄羅斯的一種獨具特色的紀念品。套娃_互動百科 - https://goo.gl/Vmjz3X


 

俄羅斯娃娃竟然不是發源於俄羅斯!?
說到戰鬥民族-俄羅斯,你會想到些什麼呢?
除了伏特加、克里姆林宮之外,最廣為人知的應該就是象徵幸運的俄羅斯娃娃(матрёшка)了!
不過你以為俄羅斯娃娃真是土生土長的俄國工藝品嗎?依照每日一冷的習慣,總是要介紹一些超出你原先認知的冷知識才夠冷啊!
俄羅斯娃娃其實真正在俄羅斯發展的歷史僅125年而已
其實俄羅斯娃娃最先源自於日本的七福神雕像,但說到這七福神,也不是日本土生土長的幸運神,而是日本人從印度教、佛教、道教中賜福的七位神明來做成整套的七福神雕像
日本人也將七福神中的福祿壽爺爺打造成打開外殼會不斷地出現小福祿壽爺爺。
"JapaneseNestingDolls"。 使用來自 维基共享资源 -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JapaneseNestingDolls.jpg#/media/File:JapaneseNestingDolls.jpg 的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條款授權
源自日本的福祿壽爺爺套娃娃,圖片來源
而雖然如此,俄羅斯其實在俄羅斯娃娃出現之前,就有木製的套蘋果與復活節彩蛋,復活節彩蛋中又以法貝熱彩蛋最為著名,目前屬於俄羅斯國寶級的藝術品,由彼得·卡爾·法貝熱與其助手為羅曼諾夫王朝製作的復活節彩蛋「帝國金雞彩蛋」,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贈送給其妻子1885年的復活節禮物,其設計成一個王冠套著一隻母雞,母雞打開來有一顆蛋,再把蛋給打開裡面還有一個蛋黃。
帝國金雞彩蛋,圖片來源
在1890年,俄羅斯藝術團體受到日本的七福神玩具的啟發,將福祿壽爺爺改成女孩子的形象,設計出新款的玩具,原本是一個女孩套著一個男孩,在套一個女孩,最後則是一個嬰兒。結合俄羅斯當地工藝,設計上也融合俄羅斯當地服飾特色,俄羅斯娃娃就此誕生
img_2795
圖片來源
這些融入斯拉夫民族特色的俄羅斯娃娃在1900年的法國萬國博覽會上一炮而紅,得了銅牌獎,很快地,俄羅斯各地都開始生產製造這種娃娃,也成為俄羅斯最具代表性之一的紀念品了。俄羅斯娃娃最普通的圖案是一個穿著俄羅斯民族服裝的女孩,叫做「瑪特廖什卡」,她的名字也成為俄羅斯娃娃的通稱了~

2017-07-20_205243.jpg2017-07-20_205243.jpg2017-07-20_205129.jpg2017-07-20_205207.jpgFile:Russian.dolls.hugeset.arp.jpgFile:Russian-Matroshka2.jpg

俄羅斯套娃(俄語:матрёшка)是俄羅斯特產木製玩具,一般由多個一樣圖案的空心木娃娃一個套一個組成,一般在六個以上。娃娃通常為圓柱形,底部平坦可以直立。最普通的圖案是一個穿著俄羅斯服裝的姑娘,叫做「瑪特廖什卡」,這也成為這種娃娃的通稱。早期俄羅斯農村常用的女子名Matryona,拉丁字源是mater「母親」,因此俄羅斯又有生育的含意。但後來也有用童話中的人物形象做的,近些年來,戈巴契夫的形象也被做成套娃娃,後來發展到勃列日涅夫、赫魯雪夫、史達林甚至列寧也成為套娃娃的形象。
套娃在1890年在俄羅斯出現,以前俄羅斯就有木製的套蘋果和復活節彩蛋,復活節彩蛋是一個王冠,套著一隻母雞,母雞套著一隻蛋,蛋裡面還套著一個蛋黃。
據說畫家馬留丁見到一套七福神的玩具,最外面是禿頭的壽星,裡面套著七個神像,他受到啟發,設計了一套玩具,由匠人斯維朵什金刻製,他自己畫的,是一個姑娘套著一個小伙子,再套一個姑娘等,最後是一個嬰兒。
1900年,馬留丁的妻子將這套娃娃提交到的世界博覽會,得了獎,很快俄羅斯各地都開始製造這種娃娃。而且形象逐漸統一到瑪特羅什卡,現在已經成為俄羅斯紀念品的形象,其他北歐國家甚至也有製作出售的,不過這個姑娘的服裝還是俄羅斯的民族服裝。


 

套娃 俄羅斯文化的象徵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19日, 2017
俄羅斯套娃(Wikimedia Commons)
今天在外國人眼中,套娃(木質裹頭巾俄羅斯女孩形象的娃娃)已成為真正的俄羅斯民俗文化的象徵,也是深受歡迎的俄羅斯紀念品。然而這種彩繪女孩形象的手工藝品並非是俄羅斯自古就有的,這卻是一般人所不知道的了。
作為俄羅斯套娃原型的第一個娃娃是19世紀末期的俄國大企業家薩瓦.馬蒙托夫的兒媳婦從日本本州島帶來的。這個木質娃娃的形象為日本福祿壽小神像,由9個大小不同的一個套一個的小神像組成。
日本套娃(Kowloonese/維基百科)
當薩瓦把這個玩具帶回自己的家鄉——莫斯科郊外的阿布拉姆瑟瓦村後,他的妻子伊麗莎白.馬蒙托娃建議按照這套娃娃的樣式製作俄羅斯農村女孩兒形象的娃娃。
按照妻子的建議,馬蒙托夫把訂單交給自家的手工作坊。瓦西里木匠刨出半成品,然後半成品被燒製成娃娃的輪廓,畫上男孩女孩形象的水粉畫,最後再被塗上一層油漆,就這樣俄羅斯套娃誕生了。
最初的套娃由8個娃娃組成,身著俄羅斯傳統服飾,每個娃娃手裡還拿著不同的東西。第一個女孩娃娃手捧大公雞,第二個拿著收割用的鐮刀,第三個拿著小筐;男孩娃娃則穿著紅色的斜領襯衫,手裡拿著木工工具;末尾最小的娃娃是裹在襁褓中的嬰兒。可想而知,這層層相套而又多采多姿,帶有濃厚的俄羅斯色彩的娃娃是多麼趣味無窮。
男的俄羅斯娃娃(Nikola Smolenski/維基百科)
在那個年代,瑪特廖娜(Matryona)是常見的俄羅斯女性的名字,名字裡有「母親」(mater) 這個拉丁字根,這套娃娃的名字就是從這兒來的(套娃的俄語是 「瑪特廖氏卡」)。俄羅斯套娃就像一個胖胖的母親,肚子裏藏著一個又一個娃娃。
一直到19世紀90年代以前,俄羅斯套娃都是在馬蒙托夫的工匠坊裡生產的。後來古老的謝爾蓋耶夫鎮的手藝人也學會了製作套娃,那裏出產的套娃帶有這古城獨一無二的風采,別有一番情調,是其他地方無法複製的。從那以後,套娃在俄羅斯廣泛傳播開來,受到人們的喜愛。
1900年,俄羅斯套娃在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獲得銅牌獎,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在那以後,俄羅斯開始大量生產套娃。德國和法國的手藝人也想製作出類似的娃娃,但是他們的產品都沒有像俄羅斯套娃這樣成功。
年復一年,俄羅斯套娃上的彩繪圖案也變得越來越生動和多種多樣,甚至出現童話故事和俄羅斯民間勇士讚歌裡的情節,也出現東正教聖母聖子鍍金的聖畫類套娃,是套娃中的精品,製作精良而美麗。一些職業畫家也致力於套娃的彩繪工作,著名畫家弗魯別利和瓦斯涅佐夫繪製的套娃作品到現在還被作為珍品而保留著。
精心製作的套娃被人們視為藝術品,而又有著手工藝品獨特的趣味。取出來一個比一個小,而又人物、神態各異的精品套娃羅列成一排,帶給每一個擁有套娃的人極大的喜悅,樂此而不疲。這也是為甚麼裏邊暗藏千秋的俄羅斯套娃不分國籍,成為人們的最愛。
俄羅斯套娃(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同時,隨著套娃的受到歡迎,套娃內層層相套的娃娃數目也在增加。20世紀初,在謝爾蓋耶夫鎮曾經製作過由24個娃娃組成的套娃,1913年時還製作過48個娃娃的套娃。外層最大的娃娃和裏頭最小的娃娃相比落差極大,而當人們打開最後一層套娃,取出來藏在裏邊最小的,比小指頭還小的袖珍娃娃時,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她所展現的和外邊最大的娃娃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比如有一種很受歡迎的以東正教為主題的套娃,最外面一層是聖母抱著聖嬰,打開來,裏面有一個接一個鍍金戴金冠的聖母,金髮穿藍袍的小耶穌,穿十字聖袍的不同的聖徒,而最後最小的一個葫蘆一般的木雕上則是繪著東正教象徵的金色聖書。這樣的套娃一字排開,燦爛輝煌,相當可觀。而民俗主題的套娃就精彩紛呈,從農婦、母雞到老大爺,充分展現民間的生活。
今天在俄羅斯有3所套娃展覽館——分別在莫斯科、下諾夫哥羅德和卡利亞金,裡面展出了所有的套娃種類,比如謝爾蓋耶夫鎮產的套娃、特維爾雅套娃、維亞茨基耶套娃、謝苗諾維套娃和其它的種類。
套娃作為俄羅斯民間文化的象徵,手藝隨著時間而更加豐富精湛,其中的精品呈現著驚人的手藝,叫人愛不釋手,是少數受世界各民族喜愛的民間手藝之一,帶給人經久不衰的喜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