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德謨巡視台灣圖卷

《国宝档案》 20120420 单德谟巡视台湾图卷_国宝档案_视频_央视网 - https://goo.gl/xEZrWy

台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乾隆御覽《大清台灣府地輿全圖》,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巡台灣御史白瀛進呈本。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7ELHM0

==================

台灣自古不通中國本朝始入版圖番民有生熟....

與歷史文獻對話 故宮「清帝國文獻裡的台灣原住民族」特展

《皇清職貢圖》

乾隆元年單德謨奉命巡視台灣圖卷/巡視台灣圖/台灣自古不通中國乾隆元年單德謨奉命巡視台灣圖卷/巡視台灣圖/台灣自古不通中國

台灣自古不通中國,本朝始入版圖。番民有生、熟二種,聚居各社如內地之村落。不設土司,眾推一人約束。其大傑嶺等社熟番,編竹木為牆,屋蓋以茅茨;土基甚高,入室必以梯。男剪發,束以紅帛。衣用布二幅聯如半臂,垂尺許於肩肘;腰圍花布。寒衣曰「縵披」,其長覆足。婦衣亦然。俱以銅鐵環束兩腕,或迭至數十。各縣社番多有之。嚼米為酒,恆攜黃梨以佐食。男女相悅,即野合。「府志」稱:各社終身依婦以處,贅婿即為子孫。歲輸丁賦七十餘兩。其新港、卓猴二社舊屬諸羅,今改隸台灣縣治。
台灣文獻叢刊清職貢圖選 : 台灣文獻叢刊清職貢圖選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bit.ly/3vsyAeM

與歷史文獻對話 故宮「清帝國文獻裡的台灣原住民族」特展

一七二三年,康熙的兒子雍正皇帝也說:「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聖略神威,取入版圖。」(詳見《清世宗實錄選輯》)用白話說,就是︰台灣這個地方自古以來不屬中國,我父親(康熙皇帝)深具謀略威望,把台灣納入版圖。  李筱峰教授網站 https://bit.ly/3S4F9gm

乾隆元年單德謨奉命巡視台灣圖卷/巡視台灣圖/台灣自古不通中國  

《皇清職貢圖》 台灣原住民圖像,故宮「四方來朝」職貢圖(二)特展 - 鄭素卿 Tēnn Sòo-khing - udn部落格


乾隆元年單德謨奉命巡視台灣圖卷/巡視台灣圖/台灣自古不通中國乾隆元年單德謨奉命巡視台灣圖卷/巡視台灣圖/台灣自古不通中國

皇清職貢圖_卷三 臺灣生番 皇清職貢圖_卷三 臺灣生番 | 開放博物館
作者-傅恆,董誥,門慶安(繪)
美國國會圖書館 皇清職貢圖_卷三 臺灣生番 | 開放博物館
《皇清職貢圖》是乾隆十六年 (西元1751年),乾隆皇帝下令各地總督、巡撫將其管轄境內不同民族,及與清王朝有來往的國家之民族,以「圖」描繪其衣冠形貌,以「文字」記錄風俗民情、山川產物。
全中卷三刻劃了13幅臺灣原住民圖,為分佈在台灣、鳳山、諸羅、彰化、淡水等地的熟番與生番,各以一男一女等構圖呈現。描寫生番的文字中提到「績樹為布」。 台灣原住民圖像,故宮「四方來朝」職貢圖(二)特展 - 鄭素卿 Tēnn Sòo-khing - udn部落格
本書為清乾隆間武英殿刻本-皇清職貢圖_卷三 臺灣生番 | 開放博物館 https://bit.ly/3vqV93q


《大清一統志》,是清朝官修的地理總志,編篡工作從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一直延續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乾隆元年單德謨奉命巡視台灣圖卷/巡視台灣圖/台灣自古不通中國


清國雍正皇帝:「臺灣地方,自古未屬中國。」《清實錄‧世宗憲皇帝實錄 卷十》

乾隆元年單德謨奉命巡視台灣圖卷/巡視台灣圖/台灣自古不通中國

一七二三年,康熙的兒子雍正皇帝也說:「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聖略神威,取入版圖。」(詳見《清世宗實錄選輯》)用白話說,就是︰台灣這個地方自古以來不屬中國,我父親(康熙皇帝)深具謀略威望,把台灣納入版圖。  李筱峰教授網站 https://bit.ly/3S4F9gm


欽定四庫全書|「台灣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國,名曰東番。明天啟中,為紅毛荷蘭夷人所據,屬於日本」。

欽定四庫全書-台灣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國-名曰東番-明天啟中-為紅毛荷蘭夷人所據-屬於日本-v0-5lm05udbqa4c1

台灣在明朝屬於日本,後來被荷蘭人侵,又被鄭氏入侵,最後大清設縣。實際情況應該是荷蘭人之前,台灣在無人管轄區的狀態。
清乾隆九年(1744年)版的《台灣府建沿革》中有一段文字記述:「台灣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國,名曰東番。明天啟中,為紅毛荷蘭夷人所據報道,屬於(來自)日本。”天啟為1621至1627年,該時期曾發生濱田彌兵衛事件,時日方稱台民族為高砂國且對荷人治台提出異議,在清朝已統治台灣多年、日本則處於鎖國狀態下,由此二者對台灣島歷史之了解均十分稀疏,至今後人對於先人作此誤述的原因仍不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版則刪去「屬於日本」四字


乾隆元年單德謨奉命巡視台灣圖卷/巡視台灣圖/台灣自古不通中國

台灣自古不屬中國
認識台灣 iFormosa https://bit.ly/3muREPb
雍正元年,憲皇帝即位,詔曰:「台灣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神武(即康熙帝)遠屆,拓入版圖。... 」
--清•魏源:【聖武紀略】的【康熙重定台灣記】
自明朝以來,逋誅積寇,始克殄除。海外遐陬(指台灣),歷代未隸疆索,自茲初闢,悉入版圖。
--清•施琅:【靖海紀事】的【封侯制誥】
臣竊見此地,自天地開闢以來,未入版圖。
--清•施琅:【靖海紀事】的【壤地初闢疏】
台灣古無人知,明中葉乃知之。
--清•藍鼎元:【鹿洲文集】的【平台紀略總錄】
台地宋、元之前,並無人知。至明中葉,太監王三保舟下西洋,遭風至此,始知有此一地。
--清•藍鼎元:【鹿洲文集】的【覆制軍台疆經理書】
1679年(康熙18年)清朝向鄭經提出最後的和談條件:台灣本非中國版籍,足下父子自闢荊榛,且睠懷勝國,未嘗如吳三桂之僭妄。本朝亦何惜海外一彈丸地 。不聽田橫壯土逍遙其間乎。
--清•魏源:【聖武紀略】的【康熙戡定台灣記】
今三藩珍滅,中外一家。 豪傑識時,必不復思噓已灰之焰,毒瘡痍之民,若能保境息兵,則從此不必登岸,不必雉髮,不必易衣冠。稱臣入貢可也,不稱臣入貢亦可也,以台灣為箕子之朝鮮,為徐市之日本,於世無患,於人無爭,而沿海生靈,永息塗炭,惟足下圖之。」
--(平南將軍貝子賴答致鄭經之諭文)
根據《大清一統志》(乾隆版),台灣自古以來,就是「荒服之地,不通中國」、明朝天啟中(1621-27)為紅毛荷蘭夷人所據,屬於日本」。
(康熙22年(1683年)清國以施琅為將、率清軍二萬佔領澎湖島,鄭氏王朝投降。)
在1871年編纂的《重纂福建通志》,也持這種見解。清帝國第二代皇帝世宗,在1723年所頒發的詔書中,也說「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清)皇考聖略神威,取入版圖」。
蒙古帝國與明朝曾短期間佔有澎湖,也都放棄了它;明朝對荷蘭佔領臺灣的行為沒有異議。
認識台灣 iFormosa https://bit.ly/3muREPb


乾隆元年單德謨奉命巡視台灣圖卷/巡視台灣圖/台灣自古不通中國  

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的寶島台灣,作為中國第一大島,歷來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清代,朝廷對台灣十分重視,經常派官員到當地巡視,天津博物館收藏有一幅《乾隆元年單德謨奉命巡視台灣圖卷》,描繪了乾隆朝的監察御史單德謨在台灣島內巡視時的情景。

乾隆元年單德謨奉命巡視台灣圖卷/巡視台灣圖/台灣自古不通中國乾隆元年單德謨奉命巡視台灣圖卷/巡視台灣圖/台灣自古不通中國

台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乾隆御覽《大清台灣府地輿全圖》,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巡台灣御史白瀛進呈本。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7ELHM0  

 

單德謨(1700年9月15日-1767年7月23日),字充甫,號漁莊,山東高密人,祖籍安徽鳳陽,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生平
雍正四年(1726年)丙午科山東鄉試第一名(解元)。雍正五年(1727年)聯捷丁未科進士,授吏部稽勛司主事。雍正八年(1730年)任文選司員外郎、郎中。雍正十三年(1735年)充順天鄉試同考官。乾隆二年(1737年)任工科給事中。同年春,出任巡視台灣監察御史,兼提督學政。乾隆四年(1739年)任江南鹽驛道、布政使司參議。因故貶為杭州府知府。乾隆九年(1744年)特擢分巡杭嘉湖道、按察使司副使。乾隆十三年(1748年)任福建分巡巡海與汀漳龍道,誥授朝議大夫。乾隆十七年(1752)冬,致仕歸鄉。

巡視臺灣監察御史,簡稱巡臺御史。為臺灣清治時期的1722年-1769年期間,設置於臺灣的監察御史。18世紀,臺灣行政區劃為臺灣道,而與其他省道相同,巡臺御史通常為滿人及漢人各一。
監察御史為清朝監察機關官職。巡臺御史職品等為從五品文官,品等雖比臺灣道道員的正四品低,不過官小權重。不僅可對臺灣道所屬違法官吏進行彈劾,也可由皇帝賦予直接審判臺灣道所屬行政官員之權利,除此亦可在監察過程中對臺灣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其體制性質類似中華民國政府現今的監察院。
1722年開始派任的巡臺御史,初期以赴任派實為原則,也就是留臺者必須等接任者方能卸任。1751年起,改「著三年,事竣即回,不必留駐候任」。1769年,巡臺御史裁撤。
歷任
黃叔璥:1722年,巡臺御史。(與吳達禮共任)
吳達禮:1722年,巡臺御史。
禪濟布:滿洲人
丁士一:漢人
景考祥
汪繼璟
索琳
尹秦
赫碩色
夏之芳:1728年,台灣御史兼學政。
奚德慎
李元直:1730年,巡臺御史,兼提督學政。
高山
覺羅柏脩
林天木:1733年,以御史巡視台灣,兼理學政。
圖爾泰
嚴瑞龍:1735年,任巡臺御史。
嚴瑞龍
白起圖
單德謨
諾穆布
楊二酉:1739年,任巡臺御史。
舒輅
張湄:1741年,巡臺御史,兼理學政。
書山
熊學鵬
六十七:1743年,巡臺御史。任內命畫工繪製《番政采風圖》
范咸
伊靈阿
白瀛:1746年,巡臺御史。
書昌
楊開鼎
立柱
錢琦:1751年,巡臺御史。
官保
李友棠
宗室實麟
湯世昌
永泰
李宜青
明善
朱丕烈
喀爾崇義
王顯曾
覺羅圖思義
孟邵
塞岱
雷輪

==============================

謝師宴/“鷹揚宴”是武科考鄉試發榜后而設的宴會。所謂“鷹揚”,乃是威武如鷹之飛揚之意,取自《詩經》“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大意是頌揚太公望的威德如鷹之飛揚)”之句/科擧四-擧制度自唐代以來,分設文武兩科,故四宴中鹿鳴宴、瓊林宴爲文科宴,鷹颺宴、會武宴爲武科宴。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rmFv2J
鳩杖為王杖/饗老典/揚文會/百叟宴/千叟宴/敬老“鳩杖”鳩杖為王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zdLDb5
科舉文化/科舉制度自唐代以來,分設文武兩科,故宴請中鹿鳴宴、瓊林宴為文科宴,鷹揚宴、會武宴為武科宴/皇帝或派大臣通過殿試錄取的就是進士,其中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名稱為探花。/科舉制度,自隋文帝首創,沿用千年,至近代清末止。1904年,清朝「甲辰恩科」為中國的千年科舉劃上了一個句號/「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明朝的王敬止和張和即因面醜、字醜被改為榜眼,正德年間舒芬也因為面貌醜陋差點失去狀元資格+吳情諧音為「無情」,發榜時,將他由原定之狀元貶為探花/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幫進士都被公派留學/殿試發榜用黃紙,故稱金榜,又分大小金榜,故考中進士者稱「金榜題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hfxOQT


清乾隆《单德谟巡视台湾图卷》 - 哔哩哔哩


自古獨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