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旗祭
臺灣步兵第二聯隊軍旗祭 臺灣步兵第二聯隊軍旗祭-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圖中為日治時期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的軍旗,正舉辦軍旗祭。步兵第二聯隊駐守濁水溪以南,1907年(明治40年)11月7日,明治天皇將軍旗頒授給聯隊,也因此臺灣步兵第二聯隊將每年的11月7日訂定為祭拜軍旗的日子。這張照片就是步兵第二聯隊的軍旗祭,軍旗在許多臺灣重大的軍事行動中也曾隨軍出動,其中包括發生在1914年(大正3年)的太魯閣事件。臺灣步兵第二聯隊除了駐守於臺南的隊本部之外,另外聯隊下還有三個單位,分別是花蓮港分屯大隊、玉里分屯中隊、臺東分屯中隊。此影像收錄於2016年(民國105年)由花蓮文史工作者葉柏強先生撰寫、花蓮縣文化局出版的《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書中收錄了大量花蓮在地的歷史影像,如老照片、繪葉書、宣傳摺頁、郵戳樣式等,是深入花蓮文史的重要書籍。
臺灣步兵第二聯隊軍旗祭|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4cnFToq
---------------------------------------
祭祀軍旗,祈求出師大捷。《三國演義》第四六回:「至出兵之日,先要殺他兩個祭旗。」《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到九月霜降祭旗,萬歲爺做大將軍,我家大老爺做副將軍,兩人並排在一個氈條上站著磕頭。」
----------------------------------------
總統日前校閱新成立的空軍部隊時,一面軍旗敬禮時旗桿突然折斷,有人說是「壞彩頭」,據傳陳總統心情也受影響,掌旗軍官接受媒體訪問時說:「第一次近距離看到統帥,太激動、太興奮,揮旗用力過猛。」這是不是也可以正面解讀成「軍旗最真摯的敬禮」,何必一定要悲觀地往壞處想呢?軍旗桿折斷 https://bit.ly/3xN0weF
陸海空軍軍旗條例施行細則-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s://bit.ly/4bqrSVK
祭旗,香港俗語,原意是指「行軍打仗,祭祀軍旗,以求大捷」,現今俗語分別解成「殺一儆百」及「找代罪羔羊」兩個意思。後者意義與「食死貓」、「孭鑊」近義。
出處
古代行軍打仗,均會有一支用來標識自己軍隊的旗,是為軍旗。軍旗是一隊軍隊的精神象徵,同時又有壯聲威的效果,因此軍旗對當時的軍隊是很重要的,四大名著中,《水滸傳》內的梁山泊上就有專員負責捧帥旗[1]。為了使行軍順利且報捷,古代的軍隊一般都會對軍旗進行祭祀儀式,是為祭旗。軍隊會在行軍出發前,用一些牲畜、戰俘,甚至是將領(不論敵軍或自軍)作為祭品,斬首祭祀軍旗。在很古老的戰爭中已經有祭旗的做法,然具體時間已不可考,《春秋》、《禮記》、《史記》中都有記載。[2][3]
意義
由於祭旗時都是使用牲畜或人命作為祭品,因此被人用來祭旗,即代表著犧牲,其後引申為在一件事件(通常是一件意外)發生後,要一個人或小撮人為錯事或罪行負起全部責任(犧牲),這些人就成為代罪羔羊,很多時被找去祭旗的人都是不自願或事先不知道的。而祭旗亦有殺一儆百的含意,當權者通過對一兩個犯錯人之重罰,而達到對大部分人的警戒,使他們自律守規,從而穩定局勢。祭旗 | 香港網絡大典 | Fandom https://bit.ly/3VZ69Pc
---------
軍旗祭是日本帝國陸軍各步兵團和騎兵團在其警備基地和戰地舉行的一種慶祝活動。之所以得此名,是因為它慶祝接受軍旗,軍旗是團的象徵,而且軍旗是從平時存放的團長室移到團外的。相當於 陸上自衛隊的駐防節或學校文化節。
軍旗節 - 維基百科 https://bit.ly/4eSTSnK
概述
標準步兵團旗
標準騎兵團旗
該活動一般在天皇授予軍團軍旗的當天舉行,或視情況在當天左右舉行。軍旗節每年舉行一次,被稱為「第二屆軍旗節」。
升旗節當天,軍團向廣大群眾隆重開放,向軍旗、團長和嘉賓敬禮,並舉行師級遊行,展示槍械等武器。亮,還有戲劇、武術比賽等各種娛樂活動,讓來訪的市民興奮不已。這是軍隊深入接觸群眾(一般公民)的難得機會,也是讓軍隊更熟悉群眾、加強同群眾連結的公關活動。軍旗節是當地的特產,也是市民的一種娛樂形式,其圖像作為明信片廣泛流傳 。
團裡的士官們所配發的軍裝狀況最好 ,,平時穿的是行列禮裝或外出時穿的軍裝
此外,不只在日本國內,駐紮在滿洲、朝鮮、台灣等國外的軍團,許多運輸團、飛行團、飛行中隊也舉辦了類似的紀念活動 。
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爆發後,沒有應急餘地,重要團出戰,在原有警備區設置了補充部隊,所以軍旗仍保持與以前一樣的規模。然而,即使在二戰末期的1944年(昭和19年)和1945年(昭和20年) ,軍旗節仍繼續在內部使用,作為士兵和士兵休息的一種方式,並作為日本軍隊的傳統。 。
相當於陸上自衛隊駐防節。軍人(官兵)的表演、攤位、武器展示、軍樂隊表演等有許多共通點
---------------------
Facebook https://bit.ly/3RU8KZt
明代各衛所皆有旗纛廟,京師與諸侯王的幕府亦有,因衛所亦是地方行政單位,大至上以望朔祭祀六纛之神及軍旗(宋以後改牙旗)為日常祭,為古禮《禮記•王制》之禡祭,唐代多祭軒轅,宋代多祭蚩尤。明代最為興盛,全國各衛所旗纛廟約兩千餘座,於同時間各地府州縣學,及衛所儒學,亦辦射禮,古代民居除縣城外,駐軍所在地亦為重要聚落,若出征之禡祭為最高規格的太牢,是古代巫、道、儒、兵共通的禮儀。
軍隊中官兵晚上睡不好、鬼壓床也會有人請出軍旗鎮壓,而部隊如果不太平靜,單位長官也會祭拜軍旗祈禱部隊平安順利。有軍中人士更透露,軍旗有許多戰死的軍魂,因此軍旗是神聖的甚至可以鎮邪。而軍隊更流傳一句話,軍旗不倒不斷連保旺、旗倒旗斷拜不斷、不拜不理等著看」,因此部隊都相當害怕軍旗出現傾倒、斷裂等事。神聖軍旗禁忌多 不拜不理等著看 - 社會 - 中時新聞網 https://bit.ly/45W6N4y
軍旗祭/祭旗儀式/水滸旌旗文化/《水滸傳》是展示我國古代旌旗文化的典範之作/旗神廟/祭旗儀式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tWQOMu
中國遠征軍向美軍教官致贈錦旗
民國33年2月12日,一批中國遠征軍訓練結業後,第53軍教導連的林玉坤(譯音:Lin Yu Kun)上尉連長向美軍訓練教官赫曼.佛萊德上尉致贈錦旗。
(取自徐宗懋圖文館編印美國國家檔案館照片精選「中華民國與二戰」)
中華之窗 | Facebook https://bit.ly/3eZN0br
抗倭名將戚繼光居然是個妻管嚴,最後被夫人所休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p9cDf9
明朝飛虎軍旗(飛虎-姜太公)
==========================================
水滸旌旗文化_東平湖讀月樓_新浪博客 - http://goo.gl/sov0xD
做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做牙,又稱牙祭、作牙、做禡(ㄗㄨㄛˋ ㄇㄚˋ),是指傳統中,每月兩次的土地神祭祀活動,因民間認為土地神(土地公)是地方的財神,能夠保佑商家生意興隆,高朋滿座,客似雲來[1]。而有別於舊曆初一、十五祭祀一般神祇,土地神的祭祀日為每月的初二、十六,稱為「做牙」,商家大多會作牙,主要以三牲(雞肉、豬肉、魚肉)等肉類祭品祭拜土地神。
一般以二月二日土地神誕日為起點,開始「做牙」,稱為「頭牙」[2],十二月十六則稱為「尾牙」[3]。而古代中國商家「做牙」完,總會把祭拜過土地神的肉類,分送給員工食用,俗稱「打牙祭」。
典故緣由
牙祭為古代出兵時祭拜軍旗(軍營的大旗,因旗竿上一般以象牙為飾,故稱「牙旗」)之神,所行「祭旗」禮,祈求旗開得勝之意,《宋史‧禮志》:「禡牙」係「『禡』師祭也。軍前大旗曰『牙』,師出必祭,謂之『禡牙』」(「禡」音「罵」,ㄇㄚˋ) 。宋朝「節帥署」基層人員收入微薄,每月初一、十五祭「節堂」中的「旗纛 (「纛」音「到」,ㄉㄠˋ」)後,初二、十六後有祭旗的胙肉可以分,稱為「打牙祭」,一個月有二次,一年共有廿四次。明代各衛所皆有旗纛廟,京師與諸侯王的幕府亦有,因衛所亦是地方行政單位,大至上以望朔祭祀六纛之神及軍旗(宋以後改牙旗)為日常祭,為古禮《禮記•王制》之禡祭,唐代多祭軒轅,宋代多祭蚩尤。明代最為興盛,全國各衛所旗纛廟約兩千於座,於同時間各地府州縣學,及衛所儒學,亦辦射禮,古代民居除縣城外,駐軍所在地亦為重要聚落,若出征之禡祭為最高規格的太牢,是古代巫、道、儒、兵共通的禮儀。兩邊畫有像牙狀的圖案,因此這種旗幟被稱為“牙旗”
《希望的翅膀》: 從「尾牙」談「牙」的典故 - https://goo.gl/A4dFts
「禡牙」習俗由軍中傳播到民間,慢慢由古代祭旗禮演變成民間及商場上的「牙祭」。每月初二、十六都要做「牙祭」。商場如戰場,商場在新的一年開市首日,即仿效軍隊祭拜牙旗之大禮,早年,競爭激烈的各商店只除夕、正月初一「休市」停止營業,正月初二即營業,謂之「開市」,稱「開牙」、「開頭牙」。希望新的一年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年底十二月十六日最後一次「牙祭」,又稱為「尾牙」,祭神完畢以後,以祭肉分給店員。古代民間生活清苦,平日以蔬食為主,祭神日才有機會吃肉,清乾隆時期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描述:「平常每日就是小菜飯,初二、十六跟著店裡吃牙祭肉」[4]。到了現代工商社會則演變成老闆犒賞員工一年辛勞,設宴邀請聚餐,而「頭牙」也改為舊曆二月初二。
臺灣則流傳一個民間說法,古代買賣交易皆會在每月的月朔、月望擇一地點進行,稱為「互市」。在互市時人們會以肉類祭拜市場的「福神」(即今日的土地公),祭畢,則以祭祀用的肉類烹飪,設宴款待職員與客人,用以聯絡客戶感情並慰勞職員、傭人的辛勞,這樣的行事稱之為「互祭」。後將「互」訛寫成「牙」,故稱為「牙祭」。
在臺灣的工商業者,牙祭的對象是土地公、地基主,開市的日子也不是正月初二,是以初五玄壇下降日開市。頭牙的日子則是二月初二(土地公聖誕)。在臺灣及港澳華人聚居之地,仍保有「牙祭」的習俗。中國大陸由於文革「破四舊」之故,「牙祭」習俗已經消失。近年來由於臺商年底時會依照習俗,請中國大陸地區當地員工吃「尾牙」,有些大陸企業也開始效仿,習俗有恢復的情形。
尾牙
鴻海尾牙表演
尾牙又稱「尾禡」或「美禡」。在華人傳統上,是一年裏最後一次祭拜土地神的日子。
尾牙祭祀土地神的時間,多選在舊曆十二月十六日的下午開始祭拜,拜土地神時,供桌慣設於土地神神像、神位或神明彩前。
台灣民間信仰有拜地基主之風,所以供桌得另外再設於門口,或後門、廚房處。
拜土地神的供品可備三牲肉類(普通三牲:雞、豬肉、魚,或以肉乾、火腿等代豬肉,以鴨、鵝、鴿等代雞,魷魚代魚等)、四果(番茄與番石榴之外的四樣水果),應節的供品,與頭牙時同樣都是「潤餅」,以潤餅皮包豆芽菜、紅蘿蔔、筍絲、豆乾絲、肉絲、香菜,再裹上花生粉等,即成潤餅。
拜地基主,傳統則以數個碗分盛菜飯祭之,俗曰「五味碗」,而現代人求簡,多以便當、零食奉之。
在台灣北部,尾牙的應景食物是刈包、潤餅。由於刈包形似皮包,而潤餅又像是用紙包覆著銅錢,因此商家或公司、工廠慣用於一同祭拜土地公後食用。有吉祥富潤之寓意。
尾牙餐會
尾牙的習俗在台灣人所居住之地區十分盛行,對很多人而言,過了尾牙就可以等著過年了。在尾牙時多數企業、機關、學校、公家部門,保留了古時「牙祭」傳統,都會宴請員工,一些公司還會舉辦各類活動或進行抽獎、模仿秀、魔術、美女豔舞或者藝人獻唱等餘興節目,俗稱「尾牙秀」。尾牙當天企業老闆也會對員工發放工資和年終獎金。一般來說,當年積欠的薪水,都要在當天全部發放。
而香港某些傳統行業(如參茸海味批發商人)也保留了「尾牙餐會」此種習慣。
尾牙還有一個有趣的習俗,倘若公司決定在新的一年解僱某位員工,在尾牙的宴會上,會把菜餚中雞的嘴指向他(或由老闆親自將一塊雞夾到某位員工的飯碗中),讓他有被開除的心理準備。所以尾牙的雞叫作「無情雞」。台語俗話稱,「食頭牙捻嘴鬚,食尾牙面憂憂」(頭牙聚餐捻著鬍鬚大快朵頤,尾牙聚餐時就只能露出無奈的表情)。而近年來,由於勞工權益抬頭,勞資雙方都希望能關係和諧,所以「尾牙餐會」時,一般都會將「雞頭」朝上,甚至斬去「雞頭」,以免雞嘴指向任何一位員工。
理髮雙倍價
有些台灣、香港的理髮店會在尾牙之後雙倍收費,到正月初五「隔開日」以後,才恢復原價。故尾牙前,多數民眾都會趕往理髮。
============================
媽祖及四王爺聖誕繞境 - 金門部落 - 新浪部落 - https://goo.gl/Kagjg5
廟會陣頭及頭燈、旗文化
《希望的翅膀》: 從「尾牙」談「牙」的典故 - https://goo.gl/A4dFts
========================
人神同歡迎城隍-2015四月十二日金門迎城隍南門香陣篇[國家重要民俗] @ 北雁南飛-金門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YyKC5A
===========================
頭尾牙的來源與祭拜程序:
土地公又名福德正神、后土。俗語說:「田頭田尾土地公」,祂是土地的守護神,是無所不在。農曆每月初二和十六日(元月除外),也是民間「做牙」的日子。這節日的起源為:古人買賣交易時,都利用「朔」、「望」這兩天,大家在約定的定點「以物易物」,拿自己生產的東西,換取其它日常生活必需的物品,等到規模越來越大,就成為市集;大家在市中互換物品,所以這種交易方式,就叫「互市」。
在「互市」之前,商家都要先拜「土地公」,祈求生意興隆,大發財利,因為「土地公」也是「財神」之一,這種祭拜的禮儀,稱為「互祭」。「互祭」完後,因為祭品十分豐厚,主人家就利用牲禮,煮成可口美味菜餚,招待交易的人和店裡的伙計,藉以連絡感情,慰問員工的辛苦(稱為造福)。然而,因為「互」字和「牙」字,在古文字的筆法上,十分相似,以至於互相混淆,後人不察,把「互祭」寫成「牙祭」一直沿用至今。所以現在才有『打牙祭』這個另人興奮的名詞喔。
因為新春期間有許多行事,「互市」都是從二月分才開始,二月一日的第一次「互市」就成為最受重視的市集,當然需要祭拜「土地公」;而二月二日是「土地公」的生日,也須祭拜,二者僅相差一天,又都是祭拜「土地公」,況且第一次「互市」必定十分忙累,因此,生意人為了方便省事,就擇定二月二日舉行「互祭」,併同「土地公生」,一起祭拜慶祝,一方面謝「財神」土地公的庇佑,一方面也可以犒賞員工的辛勞。以此類推,就由原來的朔、望(初一、十五)舉行「互市」、「互祭」,改為初二、十六「做牙」拜拜。
民間生意人「做牙」拜拜的習俗,最主要的目的是祭拜「財神」,祈求賜福發財,而傳統習俗一年中二月初二第一次舉行「做牙」,時又洽逢財神「土地公」的生日故稱【頭牙】,當然得擴大舉行祭祀,以為慶祝。
然而十二月十六為一年中最後一次舉行「做牙」,故稱【尾牙】,土地公被商家視為財神、福神,能使人發財,在歲末為祈求保佑新的一年能大發利市,並感謝土地公一來對信眾的農作收成與事業生意順利的庇佑;祭拜土地公的儀式更為隆重盛大,在這天也會順便祭拜地基主。且各公司行號的老闆會在公司、家中或餐廳犒賞員工,做為慰勞員工一年來的辛勤,或是宴請親友聚餐,聯絡感情;傳統習俗老問會在聚餐時將雞頭對準將要被解雇的員工,做為提示,現代已較少人這麼作了。
拜拜囉!知道郭台銘對土地公尊重的程度嗎?
他的公司無論在哪裡包含海外;都會請台灣的土地公過去拜
而且還坐商務艙喔
非常之隆重,公司幹部也非常崇信土地公
他們拜拜都有一定的 sop了、金紙也是台灣帶過去
所以他們的員工尾牙可以那麼盛大、土地公真的有保祐
時間....
頭牙祭祀的時間可以在農曆二月初一的晚上11點過後(為二月初二子時)點開始至下午四、五前皆可以選一吉時祭拜為土地公祝壽。
設置地點....
頭牙拜土地公時,供桌慣設於土地公神位前。
供品....
作頭牙拜土地公的供品可備牲禮(三牲)、四果、發糕、麵線...等,此外應節的供品與尾牙時同樣都是「春捲」(潤餅),以潤餅皮包豆芽菜、紅蘿蔔、筍絲、豆乾絲、肉絲、香菜,再裹上花生粉等,即成美味可口的春捲。
另外三牲中的雞,要用公雞,祈求生意昌隆,一鳴驚人
============================
土地公生日吃「頭牙」 168公分大便當來祝壽
2016-03-10 04:58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五結報導
喜互惠超市以餅乾堆成台灣形、悟饕便當以巨型飯盒當供品,在五結鄉四結福德廟為土地公...
喜互惠超市以餅乾堆成台灣形、悟饕便當以巨型飯盒當供品,在五結鄉四結福德廟為土地公祝壽。 記者羅建旺/攝影
員工在年終吃「尾牙」,那「頭牙」呢?就是拜土地公。宜蘭縣兩大食品相關企業主,喜互惠生鮮超市創辦人朱儒文、悟饕便當連鎖店創辦人李照禎,昨天一起到五結鄉四結福德廟舉辦「頭牙」祭。
四結福德廟總幹事的文史工作者陳榮楷說,台灣習俗農曆初一、十五要拜拜,但商店忙生意,晚了一天,即農曆初2、16拜拜並「做牙」,拜土地公也兼打牙祭。
陳榮楷說,農曆2月2日土地公生,稱為「頭牙」,農曆年最後一次「做牙」、即12月16日就是「尾牙」。「尾牙」的時候老闆請員工,員工最怕看到雞頭,但在「頭牙」時老闆拜土地公,拜雞要選用公雞,代表生意興隆,諧音「旺來」的鳳梨也是人氣供品。
今天是農曆2月2日,朱儒文昨天即以糖果餅乾堆成長168公分、寬120公分的台灣形狀當供品,並代表企業深耕台灣,開放信徒吃平安。
李照禎則獻上長168公分、寬120公分的巨大便當盒,內裝100包孝親米為土地公祝壽。
朱儒文、李照禎都說,感謝土地公庇佑,也祈求風調雨順,生意順遂。
陳榮楷說,俗語「頭牙早、尾牙遲」用意即是把握開春,在早上拜頭牙,為前途打拚,辛苦之後豐收有成,也要懂得謝恩,代表台灣人勤奮與懂得感恩的價值觀。
====================================
祭旗儀式/水滸旌旗文化/《水滸傳》是展示我國古代旌旗文化的典範之作/旗神廟/祭旗儀式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tWQOMu
===============================
上貼裡我簡單說了我對古代旗纛的一些看法,黨公說可以單獨開貼,因此這裡又把上面的內容豐富了一些,因個人知識有限,晚上回來也晚了,寫的也不太系統,錯的地方大家隨便評價。
《左傳·成公十三年》上講述了一段故事,週簡王九年(公元前578年),魯成公和其他諸侯一起接受王命,到王畿洛邑覲見天子,會同霸主晉厲公伐秦(麻隧之戰)。征伐之前天子舉行了祭祀,然後將祭祀所用的生熟肉分給各位諸侯,成肅公(子爵,周王同姓)接受生肉時表現出不敬的樣子,劉康公(子爵,頃王之子定王之弟)見到後立即批評了成肅公,其中有一句話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今成子惰,棄其命矣,其不反乎? ”大概意思是說國家最重要的大事,就是祭祀和征伐,祭祀時接受膰(熟肉),征伐時接受脤(生肉),這是對鬼神的大禮節,今天成子(成肅公)心不在焉,不要命了麼?這則故事裡,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祭祀和征伐是國家首要大事。中國人可能是最重視祭祀的民族,中國人的祭祀可以一直追溯到遙遠的上古時期,始終是國家的重要大事,《國語·週語上》說:“ 夫祀,國之大節也。 ”祭祀也是權利的象徵,主持祭祀的,通常是一國之君。國家一級的祭祀,又因對像不同,分為祭祀天地、鬼神(祖宗)、日月星辰、社稷、風雲雷雨山川和軍事祭祀,週簡王在要求同姓諸侯伐秦之前舉行的這場祭祀,就是國家的軍事祭祀--祃祭。
古代的軍事祭祀有兩類,第一種就是祃祭,又稱為師祭。是指在征伐之前舉行的祭祀,祃祭的目的在告知神祗大軍出征之地和行軍經過,保佑出征順利。第二種是蒐禮,即蒐田之禮,蒐田就是蒐山田獵,蒐禮又稱為表貉或表狢。古代田獵,不只是遊幸,還附有軍事演習磨練軍隊的作用,因此蒐禮是一種軍事禮儀。《周禮·春官·肆師》:“ 凡四時之大甸獵祭表貉,則為位。 ”《國語·晉語八》:“ 昔成王盟諸侯於岐陽,楚為荊蠻,置茆蕝,設望表,與鮮卑守燎,故不與盟。 ”指在古代出征田獵的陣前,立“望表”插豹尾表狢,對田獵的地區的山川發誓言祭祀的禮儀,與後世祭祀山川有共通之處,後世祃祭和蒐禮實際上已經基本合併,可以並稱祃祭,祃祭和蒐禮往往還伴隨觀兵露布(鹵簿)之禮,以表現軍容盛壯,祃祭完畢作戰獲勝後,還要進行獻俘禮,將俘虜首惡殺於祃祭的壇下,告慰神主。先秦時的祃祭之禮,至漢代已經不可考,鄭玄解釋祃祭時也很苦惱,用了“ 為兵禱,其禮亦亡 ”這樣的話,孔穎達補充說祭祀的對象可能是“ 造軍法者 ”,即黃帝或蚩尤,他也不能確定要祭祀的究竟是哪一位。儘管先秦的祃祭對像有爭議,祃祭過程不清楚,但是在隋以後,祃祭的主神就逐漸只剩下了黃帝,蚩尤很少再出現,《隋書_卷八誌第三禮儀三》 “ 開皇二十年,太尉晉王廣北伐突厥,四月己未,次於河上,祃祭軒轅黃帝,以太牢制幣,陳甲兵,以三獻之禮 ”。《隋書帝紀煬帝》記載:“ 大業十年春二月辛未,詔百僚議伐高句麗,數日無敢言者。三月壬子,行幸涿郡。癸亥,次臨渝宮,親禦戎服,祃祭黃帝,斬叛軍者以釁鼓。 ”中國自漢以後的祃祭,主要內容是以軍旗祭祀神祗,保佑可以戰勝,而軍旗正式的稱呼就是旗纛。
古代中國的軍旗,簡稱旗纛,最初的作用應當是辨別歸屬。中國的軍旗按其形狀作用不同,又分為纛、五方旗、幡、牙旗、旌旗等等,簡單的一個一個說說:
纛:纛是最初的軍旗,又稱旗頭,是古代軍旗之首,可以在鹵簿中單獨出現,也可以出現在旗幟的頂端部分,纛的上端是木質髹金的金吾(金吾:最初可能是三個串聯的戈,如曾侯乙墓出土的現在稱之為三果/戈大戟,甲骨文中有漢字“我”,“我”字音通“吾”,都有表示自己的含義,因“我”是金屬或髤金製作,因此後世又稱之為“金吾”,戰漢以後的逐漸簡化造型,形如寶劍,連槍尖左右每邊共三刃,有點像個造型複雜的紅纓槍頭或三尖兩刃刀,漢光武帝的人生夢想“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就是想找個漂亮媳婦再做個執纛的旗手),纛體稱為纛旓,旓就是旗桿上部的大毛球,比如紅纓槍的紅纓,正式的纛要用純色犛牛尾製成,因其多為皁色(黑)又稱皁纛,關於黑色犛牛尾的皁纛來歷,馬王堆三號墓出帛書《黃帝十六經正亂》上面記錄漢初時對黃帝戰蚩尤的說法“ 帝身禺(遇)之(蚩)尤,因而禽(擒)之。剝其□革以為乾候,使人射之,多中者賞。斷其發而建之天□,曰之(蚩)尤之旌,充其胃以為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集之。 ”就是說黃帝擒蚩尤後,拿蚩尤的身體發明了4樣東西,第一箭靶:剝下蚩尤的皮做成靶子讓大家射;第二是是旗幟:剪下蚩尤的頭髮綁在木桿上舉在天上就是蚩尤之旌;第三是足球:把蚩尤的胃填滿乾草做成一個足球讓大家踢;第四醬肉,把蚩尤的肉做成葅醢分給子民吃。其中的蚩尤之旌,以蚩尤的黑頭髮綁在木桿上的形象,聯繫到後世以皂纛祭祀黃帝,這可能就是皁纛來歷了。皁纛在古代屬於最重要的軍旗,一般出現在天子鹵簿(儀仗)裡,歷代有所沿用和變化,《宋朝會要》曰“ 皂纛本後魏纛頭之製,唐衛尉纛居其一,蓋旄頭之遺像。 ”宋朝曾鞏《曉出》詩寫道“ 曉出城南羅卒乘,皁纛朱旗密相映 ”。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北宋《大駕鹵簿圖書》,描繪的是北宋天子鹵簿的出行,其中也有一桿“ 金吾纛旓 ”,金、宋亡國後胡元以蒙古入主中國,也使用了纛,因為用了白色犛牛尾製成,稱之為成吉思汗的“九遊白纛”或“九腳白旄纛”(九遊白纛曾經作為蒙古國的國徽圖案,蒙古人稱之為“ 吒幹酥喇定/查幹蘇魯錠 ”,有主桿陪桿之分,以繩牽連在一起,一人持主纛多人為輔持從纛,與宋的金吾纛旓配屬的引騎、壓纛等相通) 。此外因為天子六軍之說,古代軍隊也代稱之六纛。
先天五方旗:皁纛之外,比較常見的軍旗,還有先天五方旗。五方旗其實就是古代的八卦旗(陰陽兩魚圖是明朝後從西方傳入中國),五方旗與中國的五行有關,旗分為五面,即青、赤、黃、白、皁色五旗,五行含義太多下面我列了個表,用來顯示古代的五軍製或代表行軍中的五個方位,其實各種軍旗可能都與五行八卦的方位有關,有時候,人們也把五方旗的五個顏色按色塊排列,繪製在一面旗幟上,宋代繪畫裡,多次出現了五方旗,如《中興瑞應圖》、《胡笳十八拍圖冊》、《冬日戲嬰圖》等。到了明朝,五方旗和纛合二為一,明代設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府,直接使用青、赤、黃、白、皁五色五桿纛代表,成畫與萬曆初年的《入蹕圖》中描寫的明朝天子鹵簿裡,就用這五桿纛,《明會典》裡也提到了纛在儀仗中的使用,明朝在兩京和駐有衛所、都司和駐軍行營的府州縣城中,為禡祭所需,都設有旗纛廟,高啟的詩《觀軍裝十詠》的第三篇名字就是《纛》“ 髮亂野牛驚,神專大將營。師行當祃祭,壇卜戮番生。 ”可見纛與禡祭的密切關係。到了清朝由於實行八旗制,原來的旗纛文化已經式微,不再或很少祃祭(乾隆年也祭祀過旗纛,清代的纛,其實就是幡的變形),各地旗纛廟更是大多廢置。不過清代仍然保留了五方旗,即在旗面上以等距橫條排列五色,成了一二品官的官旗(戲曲舞台上,還有一種幾種顏色套在一起的方旗,叫做八卦旗,其實也是五方旗的變形,武將的靠旗,大概也是與五方令旗有關)。到了民國初年,共和初建,各省又推舉這種五種顏色的旗幟為國旗,並賦予五族共和的新含義,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五色旗,直到今天原始的先天五方旗仍是道家做法時招攬天兵神將的道具。
望表:上面說了“蒐禮”,望表就是蒐禮的道具。望表二字就是方天畫戟的本名,講究的望表也要髹金,連上一根木桿,桿首插上長毛動物的皮毛,稱之為表狢。表狢一般是插豹尾,稱為厖(音mang,二聲,望表連接的時候,多數時候不是連在畫戟的戟頭下面,而是掛在畫戟的第二個小枝上),很多古代的搜山圖或廟裡的壁畫都有望表,望表與纛的作用有相似之處,都等於是把戰利品掛在長兵器上,不同之處,在於一個掛的是獵物皮毛,一個掛的是俘虜毛髮,望表和古代田獵關係密切,可能源自上古部落男子集中田獵,將戰利品掛在長矛上的傳統。
幡:幡明朝又稱為“高招”或“招搖”旗,今天仍然可以在農村描繪上看到舞幡藝人招搖過市的表演,幡是古人常見的旗幟,長條矩形,正掛在木桿的纛旓之下,上面可以寫字描圖,按《入蹕圖》顯示,幡一般緊跟纛,可能是與纛搭配出現,可見幡在旗幟中位置很高,清代祭旗纛時,直接就是以幡代替旗纛,現在京劇裡的“大纛旗”其實也是幡的變形,也是像關公周瑜這樣的大帥才有的。另有一種用在古人葬禮上白幡,出殯時舉在隊伍前列,白幡有個固定名稱,稱之為“大工布”。
牙旗:牙旗顧名思義,就是指旗有牙--旗後面有旒,方便旗幟迎風招展,牙旗是現代影視裡最常見的古代軍旗,各朝都略有變化,有矩形,有半圓形、有不規則形,宋元以後,又出現了三角形等,牙旗的圖案豐富,主要由龍虎豹麒麟白澤等瑞獸、日月星辰二十八宿、六甲神、道家符篆、六十四爻文等等,主要目的,一是顯示軍容壯麗,二是求個吉利,三是與先天五方旗相通,即以五行八卦等區別行軍方位。普通的牙旗旗頭不會過於華麗,戚繼光在《紀效新書》的軍旗直接以木葫蘆塗漆代替華麗的纛旓。
旌旗:又稱旌旂,《周禮·春官·司常》:“凡軍事,建旌旗。”旌旗是牙旗的變形,纛旓上不設金吾,而是插上羽毛,圖案變化如同牙旗。
其它舉例:如令旗,明代的令旗多呈湖藍色,上書一個令字,三角形,由旗牌官秉持。軍門旗:明代衛所及駐軍官署,門左立一面黃旗,上書“軍門”二字,門右立一面黃旗,上書“飭兵”二字。此外還有節、幢等,都是禮儀儀仗,與軍事關係不大,不一一列出了。
附明代祃祭簡介:
儘管朱明出身土鱉,禮法不如唐宋高級,但由於元朝的胡人形象,明朝建立後,幾乎完全廢棄更新了元朝的全部製度,不但從行政制度上,乃至坤輿區劃、道路建設、城壕工程、服飾習慣、律法禮儀、郵驛通訊,差不多可以說是廢墟重建,工程超級大,《明集禮》、《明會典》、《明史》都有明代祭祀的流程介紹,我們現在能大概看出端倪的比較系統的祃祭,基本上就只有明朝的祃祭。
朱元璋稱帝后,於洪武元年追唐宋軍制(盡可能的),以詔書定軍禮,祃祭分為師行而祭和廟祭兩種。其中師行而祭是征伐前祭祀,又細分為皇帝親征和大將出征兩種,親征需要皇帝本人親自祭祀旗纛,大將出征則只需遣官祭祀即可。廟祀時間是春秋兩祀,春祭用驚蟄日,秋祭用霜降日。洪武九年,在京師(應天)山川壇(先農壇)東廂單獨建立旗纛廟(六楹,廟左設燎爐),從此後明朝祃祭開始正是分祭(之前是與山川祭祀合祭),屬國家吉禮中的中祀。除京都旗纛廟外,在各王國、全國各府州縣的都司、衛所行營側建旗纛廟。《明會典》“ 凡各處守禦官,俱於公廨後築台,立旗纛廟,設軍牙六旗纛神位。若出師,則取旗纛以祭;班師則仍置於廟。 ”(如現在的開封仍有旗纛街,當地解釋說是八旗駐防得名,此說有誤,旗纛街得名是因原明朝親軍祥符衛的旗纛廟所在)。各地祭祀過程全國比同京師,分為齋戒、省牲、迎神、三獻禮、飲福、徹豆、送神、望燎等步驟,旗纛廟祭祀神祗為“ 旗頭大將、六纛大將、五方旗神、主宰戰船正神、金鼓角銃炮之神、弓弩飛槍飛石之神、陣前陣後神祗五昌神眾 ”,一般以上各位大仙合壇一塊祭祀。燕逆篡位後又增加一位大仙“火雷神”。各地駐軍祭祀旗纛時,由駐軍品級最高的長官服戎服(明代戎服一般指頭戴大帽,身穿通袖膝襴紋大紅貼裡,腰扎窄鞓,皁皮官靴)行初獻,後面的亞獻、終獻按品秩排隊進行。
《大明會典》中祃祭祝文的範文:
1、惟某年月日,皇帝遣具官某,致祭於旗頭大將、六纛大將、五方旗神、主宰戰船正神、金鼓角銃炮之神、弓弩飛槍飛石之神、陣前陣後神祗五昌等眾。唯神欽天命而無私,助揚威武,有功國家,茲當仲秋,謹遵常典,特以牲醴,遣官致祭,神其鑑之。尚享。
2、惟某年月日,皇帝遣具官某,致祭於天威神機火雷無敵大將軍之神。唯神威勇猛厲,剛勁精強。訇雷掣雷,欻火奔風。護國庇民,厥功顯著。肅靖兇暴,寧謐封疆。遏有征討,唯神是賴。驅鋒遣鏑,端直奇妙。萬發萬中,疊貫連穿。破敵致勝,如拉枯朽。無堅不摧,無悍不滅。神其蓄銳毓靈,用之則應。特以牲品致祭。神其享之。
大將出征的自撰祝文實例:
成化元年,兩廣土人叛亂,朝廷提左僉都御史韓雍,協理軍務分道進剿,韓雍寫《祭旗纛之神》文一篇:惟茲兩廣叛蠻,久違王化,戕害民命,罪惡貫盈,聖天子甫即大位,奉天勤民,憫茲廣人久墜塗炭,特命雍等統率大兵,來茲伐叛,用救民生。初指桂林,賊侵我疆,五發偏師,所向克捷,是皆神威,助我先聲。今寒霜既降,肅殺維時,蕃漢夷兵,川匯雲集。雍等整飭兵戎,申嚴號令,將圖分道並進,往問叛蠻之罪。惟神主司戎兵,三軍瞻仰,伏望威靈,陰相默佑,指麾將士,旌旗所向,戰勝攻取。指日削平群凶,慰安黎庶,使地方永永無虞,用副朝廷伐罪吊民之意,實荷靈神無疆之休,謹用祭告。尚饗。
(孝宗的生母紀太后和西廠廠督汪直就是因此戰“俘入掖庭”)
另外存疑一個:關於蚩尤的所謂軍神地位。從網上看,很多人把蚩尤說成主兵的軍神,我以為值得商榷,由於先秦祃祭的古俗已經不可細考,漢朝自己的各種說法又矛盾很多,歷史上後世又難免以訛傳訛,最後傳到本末倒置也不奇怪,我個人從一個側面看蚩尤做軍神與理不很通,上文提到黃帝斬蚩尤後以其頭髮做軍旗,其實就是拿蚩尤的腦袋綁在木桿上,建成軍旗皁纛,而旗纛是歷代祃祭的必備之物,歷代用軍神的腦袋祭祀,神祗又是黃帝,蚩尤作為的軍神體面在哪裡體現?漢朝的蚩尤刻像網上可以找得到,完全就是一副牛魔王的兇惡模樣,與石刻黃帝的文明人形像有巨大反差,很難把這個古人刻意醜化的形象與祃祭的莊嚴對照。祃祭古俗過程雖然缺失,漢以後歷代祃祭的形式也有不斷變化,但祃祭前後獻俘和殺戮番生的文字一直不少見,與黃帝殺蚩尤然後分肉給大家吃的行為似乎又是繼承關係。因此我個人覺得可能是祃祭中皂纛的蚩尤因素干擾,造成了蚩尤是軍神的誤解,真正的軍神其實是旗纛廟裡的黃帝。
單獨開貼說一下中國古代的祃祭和軍旗文化 - https://goo.gl/nUMMHA
明入跸图中的五色纛,下一图里皁纛的后面,就是幡(招摇)
單獨開貼說一下中國古代的祃祭和軍旗文化 - https://goo.gl/nUMMHA
==============================
九纛_互動百科 - https://goo.gl/4XDmhw
-----------------------------------------------
卷十六 旌旗金鼓圖說篇 - https://goo.gl/FU3e3P
卷十六 旌旗金鼓圖說篇 - https://goo.gl/FU3e3P
============================================
大驾卤簿:中国古代皇帝的仪仗排场|卤簿|仪仗_凤凰国学 - https://goo.gl/i2zSOo
==========================
Jave Wu Taoism Place (孝華君道教百科資訊網): 《皁纛旗》之簡介 - https://goo.gl/1bfFPF
《新刻鐘伯敬先生批評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 : 姜子牙一上崑崙 《新刻鐘伯敬先生批評封神演義》
《姜子牙一上崑崙》
Library Resources
1 Jump to dictionary 姜子牙一... :
詩曰:
子牙初返玉京來,遙見瓊樓香霧開,綠水流殘人世夢,青山消盡帝王才。軍民有難干戈動,將士多災異術催。無奈封神天意定,岐山方去築新臺。
2 Jump to dictionary 姜子牙一... :
話說哪吒一乾坤圈把張桂芳左臂打得筋斷骨折,馬上愰了三四愰,不曾閃下馬來。哪吒得勝進城。探馬報入相府。令:「哪吒來見。」子牙問曰:「與張桂芳見陣,勝負如何?」哪吒曰:「被弟子乾坤圈打傷左臂,敗進營裏去了。」子牙又問:「可曾叫你名字?」哪吒曰:「桂芳連叫三次,弟子不曾理他罷了。」眾將不知其故。──但凡精血成胎者,有三魂七魄,被桂芳叫一聲,魂魄不居一體,散在各方,自然落馬;哪吒乃蓮花化身,渾身俱是蓮花,那裏有三魂七魄,故此不得叫下輪來。
3 Jump to dictionary 姜子牙一... :
且說張桂芳打傷左臂,先行官風林又被打傷,不能動履,只得差官用告急文書,往朝歌見聞太師求援。不表。
4 Jump to dictionary 姜子牙一... :
且說子牙在府內自思:「哪吒雖則取勝,恐後面朝歌調動大隊人馬,有累西土。」子牙沐浴更衣,來見武王。朝見畢,武王曰:「相父見孤,有何緊事?」子牙曰:「臣辭主公,往崑崙山去一遭。」武王曰:「兵臨城下,將至濠邊,國內無人,相父不可逗留高山,使孤盻望。」子牙曰:「臣此去,多則三朝,少則兩日,即時就回。」武王許之。子牙出朝,回相府,對哪吒曰:「你與武吉好生守城,不必與張桂芳廝殺;待我回來,再作區畫。」哪吒領命。子牙分付已畢,隨借土遁往崑崙山來。怎見得,有詩為證:
玄裏玄空玄內空,妙中妙法妙無窮。五行道術非凡術,一陣清風至玉宮。
5 Jump to dictionary 姜子牙一... :
話說子牙縱土遁到得麒麟崖,落下土遁,見崑崙光景,嗟歎不已。自想:「一離此山,不覺十年。如今又至,風景又覺一新。」子牙不勝眷戀。怎見得好山:
煙霞散彩,日月搖光。千株老柏,萬節修篁。千株老柏,帶雨滿山青染染;萬節修篁,含煙一徑色蒼蒼。門外奇花布錦,橋邊瑤草生香。嶺上蟠桃紅錦爛,洞門茸草翠絲長。時聞仙鶴唳,每見瑞鸞翔。仙鶴唳時,聲振九皋霄漢遠;瑞鸞翔處,毛輝五色彩雲光。白鹿玄猿時隱現,青獅白象任行藏。細觀靈福地,果乃勝天堂。
6 Jump to dictionary 姜子牙一... :
子牙上崑崙,過了麒麟崖,行至玉虛宮,不敢擅入;在宮前等候多時,只見白鶴童子出來。子牙曰:「白鶴童兒,與吾通報。」白鶴童子見是子牙,忙入宮至八卦臺下,跪而啟曰:「姜尚在外聽候玉旨。」元始點首:「正要他來。」童子出宮,口稱:「師叔,老爺有請。」子牙臺下倒身拜伏,「弟子姜尚願老師父聖壽無疆!」元始曰:「你今上山正好。命南極仙翁取『封神榜』與你。可往岐山造一封神臺。臺上張掛『封神榜』,把你的一生事俱完畢了。」子牙跪而告曰:「今有張桂芳,以左道傍門之術,征伐西岐。弟子道理微末,不能治伏。望老爺大發慈悲,提拔弟子。」元始曰:「你為人間宰相,受享國祿,稱為『相父』。凡間之事,我貧道怎管得你的盡。西岐乃有德之人坐守,何怕左道傍門。事到危急之處,自有高人相輔。此事不必問我,你去罷。」子牙不敢再問,只得出宮。纔出宮門首,有白鶴童兒曰:「師叔,老爺請你。」子牙聽得,急忙回至八卦臺下跪了。元始曰:「此一去,但凡有叫你的,不可應他。若是應他,有三十六路征伐你。東海還有一人等你,務要小心。你去罷。」子牙出宮,有南極仙翁送子牙。子牙曰:「師兄,我上山參謁老師,懇求指點,以退張桂芳,老爺不肯慈悲,奈何,奈何!」南極仙翁曰:「上天數定,終不能移。只是有人叫你,切不可應他,著實要緊!我不得遠送你了。」子牙捧定「封神榜」,往前行至麒麟崖,纔駕土遁,腦後有人叫:「姜子牙!」子牙曰:「當真有人叫。 不可應他。」後面又叫:「子牙公!」也不應。又叫:「姜丞相!」也不應。連聲叫三五次,見子牙不應,那人大叫曰:「姜尚!你忒薄情而忘舊也!你今就做丞相,位極人臣,獨不思在玉虛宮與你學道四十年,今日連呼你數次,應也不應!」子牙聽得如此言語,只得回頭看時,見一道人。怎見得,有詩為證:
頭上青巾一字飄,迎風大袖襯輕綃。麻鞋足下生雲霧,寶劍光華透九霄。葫蘆裏面長生術,胸內玄機隱六韜。跨虎登山隨地走,三山五嶽任逍遙。
7 Jump to dictionary 姜子牙一... :
話說子牙一看,原來是師弟申公豹。子牙曰:「兄弟,吾不知是你叫我。我只因師尊分付,但有人叫我,切不可應他。我故此不曾答應。得罪了!」申公豹問曰:「師兄手裏拿著是甚麼東西?」子牙曰:「是『封神榜』。」公豹曰:「那裏去?」子牙曰:「往西岐造封神臺,上面張掛。」申公豹曰:「師兄,你如今保那個?」子牙笑曰:「賢弟,你說混話!我在西岐,身居相位,文王托孤,我立武王,三分天下,周土已得二分,八百諸侯,悅而歸周,吾今保武王,滅紂王,正應上天垂象。豈不知鳳鳴岐山,兆應真命之主。今武王德配堯、舜,仁合天心;況成湯旺氣黯然,此一傳而盡。賢弟反問,卻是為何?」申公豹曰:「你說成湯王氣已盡,我如今下山,保成湯,扶紂王。子牙,你要扶周,我和你掣肘。」子牙曰:「賢弟,你說那裏話!師尊嚴命,怎敢有違?」申公豹曰:「子牙,我有一言奉稟,你聽我說,有一全美之法──到不如同我保紂滅周。一來你我弟兄同心合意;二來你我弟兄又不至參商;此不是兩全之道。你意下如何?」子牙正色言曰:「兄弟言之差矣!今聽賢弟之言,反違師尊之命。況天命人豈敢逆,決無此理。兄弟請了!」申公豹怒色曰:「姜子牙!料你保周,你有多大本領,道行不過四十年而已。你且聽我道來。有詩為證:
煉就五行真妙訣,移山倒海更通玄。降龍伏虎隨吾意,跨鶴乘鸞入九天。紫氣飛昇千萬丈,喜時火內種金蓮。足踏霞光閒戲耍,逍遙也過幾千年。」
8 Jump to dictionary 姜子牙一... :
話說子牙曰:「你的功夫是你得,我的功夫是我得,豈在年數之多寡。」申公豹曰:「姜子牙,你不過五行之術,倒海移山而已,你怎比得我。似我,將首級取將下來,往空一擲,遍遊千萬里,紅雲托接,復入頸項上,依舊還元返本,又復能言。似此等道術,不枉學道一場。你有何能,敢保周滅紂!你依我燒了「封神榜」,同吾往朝歌,亦不失丞相之位。」子牙被申公豹所惑,暗想:「人的頭乃六陽之首,刎將下來,遊千萬里,復入頸項上,還能復舊,有這樣的法術,自是稀罕。」乃曰:「兄弟,你把頭取下來。果能如此起在空中,復能依舊,我便把『封神榜』燒了,同你往朝歌去。」申公豹曰:「不可失信!」子牙曰:「大丈夫一言既出,重若泰山,豈有失信之理。」申公豹去了道巾,執劍在手,左手提住青絲,右手將劍一刎,把頭割將下來,其身不倒;復將頭望空中一擲,那顆頭盤盤旋旋,只管上去了。子牙乃忠厚君子,仰面呆看,其頭旋得只見一些黑影。不說子牙受惑,且說南極仙翁送子牙不曾進宮去,在宮門前少憩片時。只見申公豹乘虎趕子牙,趕至麒麟崖前,指手畫腳講論。又見申公豹的頭遊在空中。仙翁曰:「子牙乃忠厚君子,險些兒被這孽障惑了!」忙喚:「白鶴童兒那裏?」童子答曰:「弟子在。」「你快化一隻白鶴,把申公豹的頭啣了,往南海走走來。」童子得法旨,便化鶴飛起,把申公豹的頭啣著往南海去了。有詩為證:
左道傍門惑子牙,仙翁妙算更無差,邀仙全在申公豹,四九兵來亂似麻。
9 Jump to dictionary 姜子牙一... :
話說子牙仰面觀頭,忽見白鶴啣去。子牙跌足大呼曰:「孽障!怎的把頭啣去了?」不知南極仙翁從後來,把子牙後心一巴掌。子牙回頭看時,乃是南極仙翁。子牙忙問曰:「道兄,你為何又來?」仙翁指子牙曰:「你原來是一個獃子!申公豹乃左道之人,此乃些小幻術,你也當真!只用一時三刻,其頭不到頸上,自然冒血而死。師尊分付你,不要應人,你為何又應他!你應他不打緊,有三十六路兵馬來伐你。方纔我在玉虛宮門前,看著你和他講話;他將此術惑你,你就要燒『封神榜』;倘或燒了此榜,怎麼了?我故叫白鶴童兒化一隻仙鶴,啣了他的頭往南海去,過了一時三刻,死了這孽障,你纔無患。」子牙曰:「道兄,你既知道,可以饒了他罷。道心無處不慈悲,憐恤他多年道行,數載功夫,丹成九轉,龍交虎成,真為可惜!」南極仙翁曰:「你饒了他;他不饒你。那時三十六路兵來伐你,莫要懊悔!」子牙就說:「後面有兵來伐我,我怎肯忘了慈悲,先行不仁不義。」不言子牙哀求南極仙翁。且說申公豹被仙鶴啣去了頭,不得還體,心內焦燥,過一時三刻,血出即死,左難右難。且說子牙懇求仙翁,仙翁把手一招,只見白鶴童子把嘴一張,放下申公豹的頭落將下來。不意落忙了,把瞼落的朝著背脊。申公豹忙把手端著耳朵一磨,纔磨正了。把眼睜開看,見南極仙翁站立。仙翁大喝一聲:「把你這該死孽障!你把左道惑弄姜子牙,使他燒燬『封神榜』,令子牙保紂滅周,這是何說?該拏到玉虛宮,見掌教老師去纔好!」叱了一聲:「還不退去!姜子牙,你好生去罷。」申公豹慚愧,不敢回言,上了白額虎,指子牙道:「你去!我叫你西岐頃刻成血海,白骨積如山!」申公豹恨恨而去。不表。
10 Jump to dictionary 姜子牙一... :
話說子牙捧「封神榜」,駕土遁往東海來。正行之際,飄飄的落在一座山上。那山玲瓏剔透,古怪崎嶇;峰高嶺峻,雲霧相連,近于海島。有詩為證:
海島峰高起怪雲,岸傍檜柏翠氤氳,巒頭風吼如猛虎,拍浪穿梭似破軍。異草奇花香馥馥,青松翠竹色紛紛。靈芝結就清靈地,真是蓬萊迴不群。
11 Jump to dictionary 姜子牙一... :
話說子牙貪看此山景物,堪描堪畫,「我怎能了卻紅塵,來到此間團瓢靜坐,朗誦『黃庭』,方是吾心之願。」話未了,只見海水翻波,旋風四起,風逞浪,浪翻雪練;水起波,波滾雷鳴;霎時間雲霧相連,陰霾四合,籠罩山峰。子牙大驚曰:「怪哉!怪哉!」正看間,見巨浪分開,現一人赤條條的,大叫:「大仙!遊魂埋沒千載,未得脫體;前日清虛道德真君符命,言今日今時,法師經過,使遊魂伺候。望法師大展威光,普濟遊魂,超出煙波,拔離苦海。洪恩萬載!」子牙仗著膽子問曰:「你是誰,在此興波作浪?有甚沉冤?從實道來。」那物曰:「遊魂乃軒轅皇帝總兵官柏鑑也。因大破蚩尤,被火器打入海中,千年未能出劫。萬望法師指超福地,恩同泰山。」子牙曰:「你乃柏鑑,聽吾玉虛法牒,隨往西岐山去候用。」把手一放,五雷響亮,振開迷關,速超神道。柏鑑現身拜謝。子牙大喜,隨駕土遁往西岐出來。霎時風響,來到山前。只聽狂風大作。怎見得好風,有詩為證:
細細微微播土塵,無影過樹透荊榛,太公仔細觀何物,卻似朝歌五路神。
12 Jump to dictionary 姜子牙一... :
當時子牙看,原來是五路神來接。大呼曰:「昔在朝歌,蒙恩師發落,往西岐山伺候;今知恩師駕過,特來遠接。」子牙曰:「吾擇吉日,起造封神臺,用柏鑑監造,若是造完,將榜張掛,吾自有妙用。」子牙分付柏鑑:「你就在此督造,待臺完,吾來開榜。」五路神同柏鑑領法語,在岐山造臺。
13 Jump to dictionary 姜子牙一... :
子牙回西岐,至相府。武吉、哪吒迎接,至殿中坐下,就問:「張桂芳可曾來搦戰?」武吉回曰:「不曾。」子牙往朝中,見武王回旨。武王宣子牙至殿前,行禮畢。武王曰:「相父往崑崙,事體何如?」子牙只得模糊答應,把張桂芳事掩蓋,不敢洩漏天機。武王曰:「相父為孤勞苦,孤心不安。」子牙曰:「老臣為國,當得如此,豈憚勞苦。」武王傳旨:「設宴。」與子牙共飲數杯。子牙謝恩回府。次日,點鼓聚將,參謁畢。子牙傳令:「眾將官領簡帖。」先令黃飛虎領令箭;哪吒領令箭;又令辛甲、辛免領令箭。子牙發放已畢。
14 Jump to dictionary 姜子牙一... :
且說張桂芳被哪吒打傷臂膊,正在營中保養傷痕,專候朝歌援兵,不知子牙劫營。二更時分,只聽得一聲砲響,喊聲齊起,震動山岳;慌忙披掛上馬,風林也上了馬。及至出營,遍地周兵,燈毬火把,照耀天地通紅,喊殺連聲,山搖地動。只見轅門哪吒,登風火輪,搖火尖鎗,沖殺而來,勢如猛虎。張桂芳見是哪吒,不戰自走。風林在左營,見黃飛虎騎五色神牛,使鎗沖殺進來。風林大怒,「好反叛賊臣!焉敢夤夜劫營,自取死也!」縱青鬃馬,使兩根狼牙棒來取飛虎。牛馬相逢,夜間混戰。且說辛甲、辛免往右營沖殺,營內無將抵當,任意縱橫,只殺到後寨,見周紀、南宮适監在陷車中,忙殺開紂兵,打開陷車救出,二將步行,搶得利刃在手,只殺得天崩地裂,鬼哭神愁,裏外夾攻,如何抵敵。張桂芳與風林見不是勢頭,只得帶傷逃歸。遍地屍橫,滿地血水成流。三軍叫苦,棄鼓丟鑼,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張桂芳連夜敗走至西岐山,收拾敗殘人馬。風林上帳,與主將議事。桂芳曰:「吾自來提兵,未嘗有敗。今日在西岐損折許多人馬,心上甚是不樂。」忙修告急本章,打進朝歌,速發援兵,共破反叛。且說子牙收兵,得勝回營。眾將懽騰,齊聲唱凱。正是:
鞍上將軍如猛虎,得勝小校似懽彪。
15 Jump to dictionary 姜子牙一... :
話說張桂芳遣官進朝歌,來至太師府下文書。聞太師陞殿,聚將鼓響,眾將參謁。堂候官將張桂芳申文呈上。太師拆開一看,大驚曰:「張桂芳征伐西岐,不能取勝,反損兵挫銳,老夫須得親征,方克西土。奈因東南兩路,屢戰不寧;又見遊魂關總兵竇榮不能取勝;方今盜賊亂生,如之奈何!吾欲去,國家空虛;吾不去,不能克服。」只見門人吉立上前言曰:「今國內無人,老師怎麼親征得,不若於三山五嶽之中,可邀一二位師友,往西岐協助張桂芳,大事自然可定。何勞老師費心,有傷貴體。」只這一句話,斷送修行人兩對,封神臺上且標名。不知凶吉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旮旯裡的天空: 神奇的戲曲服裝──靠旗文化的藝術性(三之三) - https://goo.gl/MJVePU
푸른깨비의 전통무예연구소 - https://goo.gl/MRjKmJ
平城第370次調査[第4図「大極殿朝賀図」/第5図「文安御即位調度図」] - https://goo.gl/ej1mVc
===========================
旗 日像纛旛 月像纛旛 大錦旛 : 天国太平 愛書連 <全国愛書家連盟> - https://goo.gl/acdFCO
纛旗 site:nicecasio.pixnet.net/blog - Google 搜尋
纛旗 site:nicecasio.pixnet.net/blog - Google 搜尋
纛ㄉㄠˋdào旗ㄑㄧˊqí
元帥的大旗。
《六部成語註解·兵部》:「纛旗:元帥之大旗曰纛旗。」
【纛旗】
注音 ㄉㄠˋ ㄑㄧˊ
漢語拼音 dào qí
釋義
元帥的大旗。《六部成語註解.兵部》:「纛旗:元帥之大旗曰纛旗。」《三國演義》第四九回:「瑜令捉至江邊皂纛旗下,奠酒燒紙,一刀斬了蔡和,用血祭旗畢,便令開船。」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1715957223432/permalink/7472328812828740/?mibextid=VhDh1V
【出陣的先鋒-帥旗頭】
獨一無二的旗頭,在陣頭出門遶境時,一眼就可以看見這件金光閃閃的金龍旗頭。
這次的設計與委託方多次討論,終於完成這件特別的作品。我們把金工工藝完美呈現,讓主人家在往後出門時,能格外得有面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