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耕雨讀小書院
一家有草地有陽光的生活風格書店
新書/二手書/明信片/獨立刊物/音樂/咖啡/輕食/文化商品/友善食品
地址:桃園市龍潭區福龍路二段169巷181弄30衖90號
電話:03-4802377(附停車場)
營業時間:周三至周日早上10:00-晚上6:00,周一、二公休
晴耕雨讀小書院 - 本周有場書店會議在我們書店舉辦,席間有位同業順口說我們是「鄉村餐廳」這句話,讓我當場愣住。夜裡,我反覆地消化這句話... | Facebook https://bit.ly/43gTU2v
書店‧全國最愛聊天的書店‧水準書局/2014年全民閱讀調查,國人完全不看書者的比率,從2010年的24.1%,上升為27.9%,比率將近3成,若加上很少看與不識字的比例,超過5成,顯示台灣閱讀風氣仍有改善空間。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Y6qF5x
偷書賊/獨立書店/桃園平鎮晴耕雨讀小書院/「晴耕雨讀」恰巧是客家人的祖訓/開書店是洪毓穗、曾建富夫妻的夢想,兩人對書的熱愛卻不相上下,對書的執著也可見一般,就連婚後的蜜月,兩人也選擇在台灣島上進行獨立小書店考察之旅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hT1AXv
獨立書店/全台第一間 MUJI BOOKS無印良品書店 /公益書店「豐田的冊所」/新營市民學堂&曬書店籌辦人張文彬/東華大學一群師生六年前成立「五味屋」,推動偏鄉兒童教育/顧瑜君創辦「五味屋」,照顧豐田村學童,提供閱讀、農事等多元化教育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LKVooD
「對國家來說,書店是最有價值的文化財產之一,我們必須為了保護書店而做出貢獻。」相較於旅遊指南的銷售腰斬,植物圖鑑卻異軍突起,可以在露營區或自家庭院等戶外烹煮的料理書也頗受歡迎。既然無法遠行,那就在住家附近的書店買書吧!這大概是這波險峻疫情中,位於日本街角的小型書店業績之所以異軍突起的原因。「StayHome」期間,日本街角書店異軍突起 https://bit.ly/3bX5hlL
【網路溫度計】賣的不只是書!十大人氣書店你去過幾家?
2017年07月30日11:29
本內容由網路溫度計提供
誰說好書店只在北部?
誠品書局創辦人吳清友日前過世,引出許多文青緬懷、不少人深感遺憾,顯示誠品在大家心中有個不可動搖的地位。雖然利用電子通路買書已很普遍,但假日(或是深夜)到書店打卡,可是個很潮的文青休閒活動唷!
想知道哪一間書店是網友心中首選必踩點的書店,不管是連鎖書店還是獨立書店,甚至是二手書店,今天就讓DailyV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為大家把全台知名書店一手網羅!
第十名、伊聖詩私房書櫃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台大商圈的伊聖詩私房書櫃隱身在巷弄間,屋簷上有綠葉垂下,庭院中還有一棵大樹聳立,眼睛不利的人經過還以為只是一般民宅呢。
而事實上,伊聖詩私房書櫃是書店也是餐廳,店內有一角為小書房,書櫃上的書都可以拿來翻閱,喜歡再買,餐點主打小農在地食材,雖然價格不是超平民,但慵懶的午後想找個地方躲起來,這倒是個好去處,附帶一提,這裡的服務人員都超溫柔,讓人感覺一點壓力也沒有。
第九名、新手書店
地處台中市勤美生活圈的新手書店開幕近四年,雖然時間不長,但是起初主打店藏僅100本書,被網友嘲笑「我家的書都比你多」,使得網路知名度大開,加上老闆鄭宇庭本人除了是老師也是真文青,只挑自己喜歡的書,許多人到店裡除了找書,更是為了慕名而來,想找老闆聊聊天的!
第八名、晴耕雨讀小書院
晴耕雨讀小書院位於桃園市平鎮區,去過的人都會為書院外一大片花花草草而讚嘆,書院前還有一排庭院可讓讀書人看著綠地享受閱讀樂趣。而晴耕雨讀小書院部分建築物是由廢棄的卡拉ok改建,不定時會舉辦讀書會、新書發表會,且茶點也很吸引人,貝果跟仙草茶算是招牌之一,吃過的都說讚!
第七名、晃晃二手書店
位於台東市的晃晃二手書店除了是二手書店,也是民宿,不僅常常舉辦二手書換住宿的活動,更是動物友善店家,老闆把收入的一成用來救助社區街貓,店內有書、有貓、有卡片、有咖啡,堪稱許多人心中的夢幻書店!
第六名、政大書城
發跡於政治大學校園內的政大書城,全盛時期在台大、師大以及高雄都有展店,每天人潮不斷,種類多、又便宜,是許多學子的心頭好。
但因為網路購物盛行,政大書城2016年起宣布全面退出北台灣市場,只保留台南店、高雄店,並且把資金都移往花蓮,蓋出5層樓的大書城,讓北部許多民眾覺得惋惜。
第五名、三餘書店
位於高雄的三餘書店,想要進到書店可得花一點功夫,外面的紅色大門不是真正的大門,穿過紅色大門後,看到庭院後,才是三餘書店真正的大門,但打開民宅大門後,得要經過一個急轉彎才能看到書店本尊。
而三餘書店也是食堂,一樓是書店、二樓是食堂,三樓則是作為講座或讀書會使用,食堂有提供熱食、茶點,而這邊的熱食可一點也不馬虎,色香味一應俱全唷。
第四名、若水堂
若水堂目前在全台灣共有5間門市,而它賣的可不是一般的書籍,它可是一家全簡體字的書店,如果在本土書店有找不到的簡體書,不妨來這裡看看,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
【網路溫度計】賣的不只是書!十大人氣書店你去過幾家? | 即時新聞 | 20170730 | 蘋果日報 - https://goo.gl/Mj5GCh
桃園平鎮「晴耕雨讀小書院」
台灣10大人氣書店 台東這書店竟然入榜
分享台灣10大人氣書店 台東這書店竟然入榜到Facebook 分享台灣10大人氣書店 台東這書店竟然入榜到Line 分享台灣10大人氣書店 台東這書店竟然入榜到Google+
誠品書店被喻台灣人氣書店之首。(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2017-07-31 08:1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書店很具特色,全球共知,而根據新出爐的網路調查,最具人氣書店的前10大書店,第一名不意外是台北誠品書店敦南店,而比較讓人意外的是,位於台東市的晃晃二手書店,成功進榜,被很多人喻為心中的夢幻書店。
根據《DailyVew網路溫度計》的調查,台東的晃晃二手書店,除了是書店,也是民宿,更愛貓者的天堂,書店收入一成用來救貓,還經常性的舉辦用二手書換住宿。
而第一名的誠品敦南店,一向是文青、知名人士深夜出沒的地點,24小時營業、獨樹一格的書店氛圍,早就被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之一。
台灣10大人氣書店入榜的有誠品書店(全台多家連鎖)、「金石堂」(全台64家分店)、北市「蔦屋書店」、「若水堂」(全台5家連鎖)、高雄「三餘書店」、花蓮「政大書城」(全台3家連鎖)、台東市「晃晃二手書店」、桃園平鎮「晴耕雨讀小書院」、台中勤美商圈「新手書店」、北市新生南路「伊聖詩私房書櫃」。
台東晃晃二手書店進入台灣人氣書店前10大。圖為小朋友將送來的書籍上架。(資料照,記者王秀亭攝)台灣10大人氣書店 台東這書店竟然入榜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yT3ZZC
7年竊遍全台書店逾20萬本!「偷書賊」網拍銷贓營收破千萬 Share Share Tweet Pin 偷書做無本生意,7年營收破千萬元!34歲男子蕭文嘉,國立大學中文系肄業,不務正業、偷遍各大書局,將書以原價6折放上網路賣,7年來逾50間店受害,有些長期失竊數量過多,店長被記過、減薪、領不到年終獎金,甚至關門大吉。 蕭男7年來偷超過20萬本、獲利超過千萬元;圖為其中1本贓書。(圖/中時電子報,記者陳俞霈攝) 嘉義市警局刑大偵三隊破獲縱橫全國的書局大盜,到彰化溪湖住處逮捕蕭文嘉,從住宅與竹北月租10坪套房查扣4000多本書及各式3C產品,將他依竊盜罪嫌函送法辦,妻子對蕭的犯行皆被蒙在鼓裡。 查扣贓書擺滿警局走廊,受害業者被通知來認領,透過標籤、盤損清冊比對,經過的民眾還駐足翻閱,誤以為在辦書展。不具名書商表示,全台10多間門市幾乎都遭殃,7年前起就錄到竊嫌身影,還循線找到他的網拍帳號,但數次於多處派出所報案皆無下文。 蕭男偷遍在全台各大書局,身影被監視器拍到。(圖/中時電子報,記者陳俞霈翻攝) 業者透露,損失多到數不清,警方查扣的僅是冰山一角,賣出的都已追不回,網拍是很可怕銷贓管道,希望網拍平台能建立一套機制,保障消費者不購買到贓物;有些業者對蕭恨得牙癢癢,原本就經營不善,加上失竊量過多,害他們被處分甚至倒店。 外表斯文的蕭文嘉,從台北偷到高雄,背登山包每次可得手20本,用2個網拍帳號以原價6折售出贓書,免運費還附贈品,生意強強滾,月入10萬元,扣除成本約賺7萬元,帳號分別有2萬多個正評價,還公告要聘工讀生幫忙整理,福利好、享勞健保。 贓書堆滿嘉義市刑大走廊,路過民眾還以為在辦書展。(圖/中時電子報,記者陳俞霈翻攝) 蕭有2次竊盜紀錄,都是偷書,當時只查獲少量,被認為是單一事件,這次在嘉市某書店剛盤點完行竊,揪出他大量網銷贓書;偵三隊長蔡政達指出,蕭總是將車停在書店外2個路口,專挑暢銷書下手,研判7年下來偷超過20萬本。 蕭向警方供稱自己喜歡文學、曾就讀國立大學中文系,讀了才覺得與想像不同、沒搞頭,讀到大三肄業,還說每天偷書很累,會盡量替自己排周休2日,壓力大到晚上做惡夢驚醒,被捕直呼倒楣。(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原文標題: 7年竊遍全台書店逾20萬本!「偷書賊」網拍銷贓營收破千萬 原文網址:http://gotv.ctitv.com.tw/2015/12/123049.htm
----------------------------
獨立書店從來不是一門賺大錢的生意,一般來說是艱苦經營,能夠做到收支平衡是萬幸。不過,法國的獨立書店應該是較幸運的一群。
在法國,即使面對租金上升、經濟不景、大型連鎖書店的競爭,這幾年獨立書店的數目都維持大約3,000家(不計二手書店、書報攤及文儀用品店),分別較西班牙、英國和德國多出約一倍。單在巴黎有370家,即是每4,000名居民就有1家獨立書店。至於美國,人口是法國的5倍,據美國書商協會統計,獨立書店經營商有1,712個,涉及2,227家書店。
Photo Credit: Alexandre Duret-Lutz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Alexandre Duret-Lutz CC BY SA 2.0
你可以說法國的「幸運」是拜當地文化氣息所賜,但更重要是政策與法例。1981年的一條法例,禁止書籍售價折扣不能多於5%。此例在歐盟通行,在歐美展開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談判時,曾經令到整個歐洲的獨立書店業大為緊張。「真的很害怕,統一定價是不能取消的,它是我們的救命草。」書商代表Guillaume Husson說。
歐洲的獨立書店經營者認為,統一定價是抵抗美式文化衝擊的防波堤,小型書店不用擔心來自連鎖式大型書商的割喉式減價戰,書商會較願意為新秀作家測試市場,令編輯自主度更大,也防止傾銷策略造成書店只賣暢銷書的局面。
在這裡,什麼自由貿易、打倒保護主義的口號都不管用。歐盟代表上月在TTIP的談判表明,書籍定價法例沒有討論餘地,一眾獨立書店經營者鬆一口氣。
當然,法國的獨立書店受保護的層面還不止於此,而且條件也似乎來得很合理;只要他們定期辦讀書會、作家分享會、聘請有能力給予閱讀意見的員工,就可以享有稅務優惠。
法國獨立書店還有著大大小小的聯盟組織提供行業支援,當然,財力最雄厚的還是政府旗下的法國國家圖書中心(Centre National du Livre 、CNL),能調度數千萬歐元資源支持行業,包括提供零利率貸款,舉辦獨立書店推薦計劃(Recommended Independent Bookstore),能夠入選推薦名單的,又有稅務減免。
大型連鎖書店在法國是無用武之地,Borders要全面結業,Chapitre在2013年申請破產,全線57家書店起碼關閉23家。
電子書的衝擊來到這裡也暫時免疫。2007年亞馬遜推出電子閱讀器Kindle,立時成為明日之星,2008-2010年期間,電子書銷量增長1260%,紙本書銷量滑落,數年間過千家美國獨立書店結業。然而,電子書在法國從來沒有流行起來,市場佔有率只有2-3%。網上銷售情況較好,由2003年佔整體書籍銷售的3%增至2014年的18%(美國為26%),法國政府認為這趨勢可能威脅獨立書店的生存空間,於是在2011年把統一定價法例延伸至網上書店,今年1月又立例規定網上銷售不可以免郵遞費用,被視為反亞馬遜法例。
據法國出版商協會去年的一份報告,書籍銷售佔全國文化產業53%,其中獨立書店佔總銷售渠道19%。這說明法國政府的確需要為這一行業操心。
-----------------------
獨立書店的未來
By Chih-hao Tsai, taiwan.chtsai.org查看原始檔
今年以顧問身分跟著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訪視台南、高雄、屏東與台東的獨立書店。這是文化部的獨立書店營運輔導暨訪查案。我的觀察當然還是聚焦在消費者行為與使用者經驗。書店是我較不熟悉的場域,這也是一趟學習之旅。
個人實地參與視訪十家書店。分別是台南的吾家書店與府城舊冊店,高雄的左彎二手書店與有間書店,屏東的蕃藝書屋、小陶壺書坊與春成書店,以及台東的三省堂書局、統一書店與池上書局。每一家都有堅韌的生命力。
這些獨立書店之中,大部分都用老方法經營了幾十年,唯一的改變就是在賣書愈來愈難賺錢之後多賣一些文具。少數幾家的經營者較年輕也不急於獲利,倒是勇於做一些創新嘗試。不過整體來說,不論保守或創新,與在地脈絡多少都有些脫節。
傳統書店經營者往往只把焦點放在與商品交易有關的窄脈絡,較欠缺對書店所在場域寬脈絡的全貌觀。這是很可惜的事。在每一個城鎮,不論本地人或外地人,其實都有許多需求等待被發現與滿足。
如果無法藉由賣書獲利已是既定的事實,獨立書店還有存在的價值嗎?我認為是有的,但是需要經過大幅的轉化。以下是個人對獨立書店未來的一些展望。
跨界合作,深入田野
台灣的產業過度分工,地方產業亦然。書店只懂書,米店只懂米。很多人在一個地方做了一輩子生意都未必能全面了解在地居民的生活樣貌,更不用說了解外地人了。如果能夠透過跨產業的合作深入社區田野,獲致更全貌的理解,必定能發現新的需求與解法。
書作為服務介面
此處的「書」不是書籍本身,而是書的象徵意義與內容。就像《華氏 451 度》裡的那句話:「你需要的不是書,而是某些藏在書裡的東西。」來到服務經濟時代,各種需求相對應的解法通常會是一組服務,而非某些特定商品。在這樣的脈絡下,書就可以成為在服務接觸點之中連結深層價值與需求的介面的一部分。
書店作為社區的服務設計中心
從發現需求到發想解法,都需要以設計思考貫穿。知識密集的書店很適合作為社區的服務設計中心,提供在地居民腦力激盪的機會。很多地方業者會期待文創公司來幫忙,但這些外人只會讓你長文創瘤。真正有價值的設計還是來自凝聚在地人內心的價值觀。
書店作為社區的實質文化中心
在跨界合作的基礎上,書店可以成為讓本地人重新認識地方文化、讓外地人真正認識在地文化的實質文化中心。業者與業者間或與消費者之間都能共創價值 ,這樣發展出的商業模式也更健康。政府反正怎麼做也做不好,不如我們自己來。
----------------------
劉克襄:鄉村小書店 台灣新風景
2015-04-26 03:14:47 聯合報 記者梁雅雯/高雄報導
作家劉克襄在鳳山大東講堂開講。 記者梁雅雯/攝影
分享知名作家劉克襄昨天在大東講堂主講「我的臺灣小鎮新旅行」,說到很多港澳、國外年輕人來台,感動的不再是台灣的日月潭及阿里山,而是台灣年輕人在鄉間,以自己的力量成立一家書店,透過這樣的平台和村子對話。
「誠品會先算好能不能賺錢才決定要不開,開獨立書店的人想的是如何讓社區文化立足。」劉克襄說,會開獨立書店的人想到的是摸索社區發展可能性。
他舉例說,宜蘭有間書店,只要帶一本書去就可以交換蔬菜,但要求帶來的書要適合那個村子;有排灣族人在三和開「番藝書店」,把原住民的書用坊間書局的方式呈現,讓國內外許多關心原住民文化的人會想到去那間店,而不是原民會。
劉克襄也以司馬庫斯為例談「當部落塞滿遊客」,他認為,部落要發展觀光一定要發展生態旅遊,他在司馬庫斯去看神木的路上,原民告訴他通往神木的路,是祖先托夢給頭目,才指引他們找到的神木,希望遊客能感受最初的族人發現神木的感動,因此保留原始山路,沒有舖水泥。「什麼樣的路就有什麼樣的物產」,那是條對環境友善的路。
---------------------------------
新故鄉願景-田間開書店 晴天工作 下雨讀書 - 中時電子報 - http://goo.gl/kJzT8k
受不了當上班族「無止盡地高速運轉」
2015年03月30日 04:10 (執筆:江家華)
因為實在太愛書,喜歡看書,洪毓穗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開書店」。
「很多人說我們想不開,我倒是覺得自己是想開了。」洪毓穗說,開書店本來是她規畫老年退休後的生活,卻因為受不了之前工作「無止盡地高速運轉」,這才正視自己內心的聲音,提前開書店。
喜歡看小說,沉浸在自己世界的她,在書店內多數時間,專職負責整理分類、上書等雜事。原來擔任資訊工程師的先生曾建富,則偏愛勵志型書籍,也喜歡接觸人,因此通常站在書店櫃檯接待客人。
雖然開書店是洪毓穗的夢想,兩人對書的熱愛卻不相上下,對書的執著也可見一般,就連婚後的蜜月,兩人也選擇在台灣島上進行獨立小書店考察之旅。
開書店後,夫妻相處的時間多了,也經常因為書店的事務起爭執,洪毓穗開玩笑地說,「最近都不吵了,因為光是處理書店的事情就很累,不想再花力氣吵架。」
洪毓穗形容自己雖然樂在開書店,「但是開書店的過程真的是幻滅的開始」,她說,起初家人很擔心,過程也很煎熬,再加上要捨棄高薪工作、物質享受,真的是難上加難,「現在卻發現都沒有時間去購物,反而不需要那麼多錢。」
曾建富說,兩人或許對獨立書店有太多太過浪漫的想像,「但每當你在一本書找到答案的時候,又會回頭重新思考書的價值。
廚師、軍人、老師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
2015年03月30日 04:10 (執筆:江家華)
餐廳廚師、退役軍人、家庭主婦、警衛、退休老師等,來自各行各業的成員,不僅是晴耕雨讀小書院讀書會的組成份子,也是固定班底。這裡的讀書會也讓成員自己推薦書籍,藉由彼此差異,增加眾人閱讀廣度和深度。
洪毓穗回憶起,第一次讀書會印象最深刻的推薦書單,是由讀書會中的廚師推薦的莊祖宜《廚房裡的人類學家》描述人類學家走進廚房、拿起鍋鏟,搖筆桿交出的「廚房裡的田野調查」,「最好玩的是,這位廚師在讀書會上,還親手製作書裡的一道派來給大家分享。」
另一名職業軍人曾推薦經典小說《蒼蠅王》,描述一群落難到荒島,被困在當地的兒童,要如何在完全沒有成人的世界,自己建立起一套運作體系,洪毓穗說,他說以前不看書,直到當兵才有空檔,回頭看一些教授當時推薦的經典書系,看完深感震撼。
其它曾在讀書會上推薦的書籍,還包括日本作家三浦紫苑的《強風吹拂》,形容一群被趕鴨子上架的烏合之眾,如何挑戰接力賽成功;彭明輝著作的勵志書籍《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及余光中《記憶像鐵軌一樣長》等等。
曾建富表示,他以前從來不讀小說,但自從開了讀書會,發現大家推薦的書籍當中,居然有高達80%的比例都是小說,讓他開始對小說產生興趣,也打開他對書的另一種視野。
-----------
新故鄉願景-田間開書店 晴天工作 下雨讀書
2015年03月30日 04:10 (執筆:江家華)
桃園平鎮晴耕雨讀小書院定期舉辦讀書會。(陳麒全攝、晴耕雨讀小書院提供)
桃園平鎮晴耕雨讀小書院定期舉辦讀書會。(陳麒全攝、晴耕雨讀小書院提供)
書店內處處有手作的小驚喜。(陳麒全攝、晴耕雨讀小書院提供)
書店內處處有手作的小驚喜。(陳麒全攝、晴耕雨讀小書院提供)
桃園平鎮晴耕雨讀小書院經營者為洪毓穗、曾建富夫妻。(陳麒全攝、晴耕雨讀小書院提供)
桃園平鎮晴耕雨讀小書院經營者為洪毓穗、曾建富夫妻。(陳麒全攝、晴耕雨讀小書院提供)
訪談主持人:作家劉克襄(方濬哲攝)
訪談主持人:作家劉克襄(方濬哲攝)
走廊天花板施工中的模樣。(晴耕雨讀小書院提供)
走廊天花板施工中的模樣。(晴耕雨讀小書院提供)
書店旁的稻田風景。(晴耕雨讀小書院提供)
書店旁的稻田風景。(晴耕雨讀小書院提供)
由廢棄卡拉OK改建的書店,一到假日便高朋滿座。(陳麒全攝)
由廢棄卡拉OK改建的書店,一到假日便高朋滿座。(陳麒全攝)
動員令
動員令
新故鄉願景-田間開書店 晴天工作 下雨讀書
在桃園市平鎮區,有間開在稻田裡的書店「晴耕雨讀小書院」,是由廢棄已久的卡拉OK店改建,經由一對七年級夫妻的巧手,搖身一變成為屋前有大庭院、屋內布滿木造書架的獨立書店,也是網友口中「北台灣最美的書店」。
這一對夫妻,分別是70年次的曾建富、與71年次的妻子洪毓穗,兩人受邀至《中國時報》與正聲廣播電台合作的「新故鄉動員令」節目中,主持人劉克襄開門見山地問,「書市不景氣,獨立書店經營更加困難,選擇在窮鄉僻壤開書店,難道沒有風險?」
小巧思 生活融入書籍分類
「我希望能在自己的故鄉開一間書店。」曾建富說,自己從小到大都住在龍潭跟平鎮交界一帶,家附近從來都沒有書店,只能在水溝與田裡玩耍。當妻子洪毓穗有了「開書店的夢想」,兩人便想回到故鄉實現它。
「晴耕雨讀」恰巧是客家人的祖訓,意指「晴天時好好工作,下雨時好好讀書生活」,洪毓穗說,她無意在高架橋旁房產廣告上看到,覺得這是她渴求的生活,遂以此為書店命名。
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原來為工程師的曾建富及擔任活動企畫的洪毓穗放棄穩定的工作,帶著當時1歲的女兒一同返鄉。也因此,晴耕雨讀小書院定位著重在生活感,書籍的分類也別具巧思。
不賣餐 提供安靜閱讀空間
好比「做木工是我先生的興趣」便擺放木工、DIY類的書籍;「看書學煮菜」則為烹飪書;「生命是長期很持續的累積」則屬於心靈勵志書籍等等。洪毓穗說,「這樣的分類不僅增加很多書友跟我們互動,也讓我們交到很多朋友。」
兩人開源節流經營書店,不僅選擇房租低廉的店面,店內書籍有六成來自二手書,僅四成是向書商購買,洪毓穗說「剛開店時靠親友捐獻,現在書友也會賣書或是送書給我們。」
晴耕雨讀的圖書銷售只占營業額的一半,剩下一半則以複合式咖啡、茶經營,卻謝絕提供餐點,也不想透過講座提高來客率,「還是希望提供給客人安靜的閱讀空間。」
互分享 讀書會成壓力出口
讀書的人少,買書的人更少。晴耕雨讀小書院反其道而行地以讀書會推廣閱讀。曾建富以自己曾連續參加三個讀書會為例,藉由眾人分享能夠增加閱讀的累積,就連以前抵死不看的小說,現在也愛上,「這方式或許比較慢,但影響是深遠的。」
晴耕雨讀的讀書會初始為一周兩次,選在人煙稀少的傍晚舉行。曾建富說,「第一次讀書會還巧遇寒流」,未料,仍然吸引十多位書友上門,一年半過去,初始的那些書友成了固定班底,刮風下雨從來不影響出席,「讀書會儼然成了他們生活的出口。」
地偏遠 小黃司機當成地標
相較鄰近的大溪、龍潭發展觀光,屬於行政區域的平鎮,交通不便,也成為發展相對弱勢區域。然而,晴耕雨讀開店一年半,除了左鄰右舍,上門光顧的書友多是專程而來,這裡成了假日的觀光景點,「就連計程車司機都當它是地標。」
曾建富說,書店的經營離設定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但是很幸運地,透過報章媒體報導,會有顧客專程上門,周邊鄰居也反應「很開心家鄉有這樣一間書店,不用再跑外縣市」,書店成為眾人生活的一部分。
洪毓穗說,開書店不比上班來得輕鬆,要花很多時間跟書商溝通、整理二手書、整理庭院,但因為是自己熱情所在,再苦都不會累。她慶幸自己趁著年輕勇敢嘗試,也鼓勵其它擁有夢想、想要回鄉創業卻缺乏勇氣的人,「為了自己而活的日子,是很幸福的。」
地址: 324桃園市平鎮區福龍路一段
電話:03 450 6377
------------------------------------------------------------------
只推不賣私房書 力挺在地文學
2015年03月30日 04:10 (執筆:江家華)
書店主人洪毓穗的私房書區(陳麒全攝)
書店主人洪毓穗的私房書區(陳麒全攝)
晴耕雨讀小書院櫃檯上,有一櫃書籍特別引人注意,這是書店主人洪毓穗的私房書區(見圖,陳麒全攝),擺放「只推不賣」的私房書,還特別存放在地文學作家鍾肇政及其它在地書寫作品。
洪毓穗說,「既然選擇在家鄉開一間書店,自然也會想要放些在地文學書籍」,因此書店內有收藏出生於桃園龍潭的文學作家鍾肇政的作品《濁流三部曲》,這套書是他開啟台灣大河小說(共同主題、人物、場景,卻又各自獨立的長篇小說)的開端,回顧祖父輩時代曾經歷的辛酸迷惘。
洪毓穗回憶,開店半年後,91歲高齡的鍾肇政曾經在友人陪伴下上門,「第一次來的時候還沒能認出來」,他後來也給我們加油、打氣,更在這套書上簽名,成了書店的至寶。
洪毓穗說,離平鎮不遠的龍崗,其實聚集了來自雲南、緬甸、泰國的獨特美食。台灣知名美食作家焦桐,便曾以《滇味到龍岡》一書,書寫桃園龍岡眷村的獨特的滇味料理,原來是滇、緬、泰撤回的孤軍帶來美食。
櫃上另一本《慢風街》,由香港作家張秀然所著,也是洪毓穗的心頭好,書中內容寫的是經營茶館的故事,讓她感同身受,「心境與我們剛開始開書店的時候非常相似,從開始的忙碌,到現在,能夠理解很多事情其實是水到渠成。」
除了店頭的那一櫃,書店最尾端也有一開放式書區,展示從台灣各地搜羅的獨立小誌《風土誌》、《透南風》、《灣得好》等等,展現各鄉鎮風情,還有龍潭在地作者薛慧瑩的小誌《看展的人》、《做衣服好時光》等創作圖文誌。
「就像獨立書店經營艱難,這些獨立小誌也需要有平台發表,也需要有人在後面支持。」洪毓穗說。
在這群小誌中,靜靜地躺著一本口袋本《開一間小書店》,裡頭不僅有書店裝修前、裝修後的圖片,更有他們一年半來開書店的心路歷程,全寫在上面。
----------------------------------------------------------------------------
北台灣最美書店在平鎮@晴耕雨讀小書院-桃園平鎮 @ 桃園出走,跟著野良犬吃FUN台灣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rQsXo0

--------------------------------------------------------
晴耕雨讀小書院 - 書局、咖啡店 | Facebook - http://goo.gl/XImHD9
晴耕雨讀小書院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N2xWro
----------------------------------------------
賣不掉只好放架上 全台灣就他最多「不動產」

「台南草祭二手書店應該是台灣唯一施行會員制入場的實體書局,剛開始總有些客人會反彈,但我是以「尊重其他看書人的權利當出發點」,很短的時間內就取得客人的諒解與認同,二年多來我們已經有15000位以上的會員。」負責人蔡漢忠說,會員制每人收費一百元,這一百元可以抵扣書款,但這個手續減少了很多來看熱鬧、借廁所、拍照打卡的觀光客。
經營十一年的草祭二手書店,有著南台灣最美的書店美譽,位處孔廟商圈,附近美食豐富,這幾年成為觀光客熱點之一,自由行的遊客還好,有些中國團客導遊竟會將車子停在門口,告訴客人: 「這是台灣最美的書店,下車十分鐘拍照。」
一下擠進數十位「朝聖」的遊客,拿出相機到處拍照,打擾了原本靜謚的環境,真正來看書找書的人,耐不住吵雜的打卡聲,只能默默離開,甚至不再光顧。蔡漢忠想出用一道似有似無的木質簍空門架,加上會員制,成功阻擋了觀光遊客,老客戶也再回到充滿書香的環境。
自稱不喜歡讀書的蔡漢忠,在十年前也曾在職場上失利,天天看報紙的小啟找工作,有天靈光一閃,覺得可以做些小時候的願望,二手書店就這樣慘淡的開業,幸好在困難時仍堅持做下去,終於走出一條亮麗的道路。
不喜歡看體制內教科書的蔡漢忠,卻很喜歡蒐集傳單,小時候住在嘉義布袋,從中國空飄過來的「共匪宣傳單」落在海邊,撿拾成堆可以向學校換文具,當時戒嚴時期的黨外政見宣傳品也是他蒐集的最愛。 「七歲的我看不懂內文,但我對”紙張”開始有著莫名的情感,或許這就是我與書店最早的緣份連結吧」蔡漢忠這樣解釋。
蔡漢忠表示,國外有很多「古書店」,不同於二手書店的到處收購,古書店會精準的收藏百年以上的絕版書籍或可以看一輩子的書刊雜誌,這是他未來想做的方向,目前他正積極蒐集解嚴前的黨外雜誌和70年代膾炙人口的「人間」雜誌、古地圖、日治時期的教科書等等。
說起收購二手書的趣事,蔡漢忠說,以前垃圾可以落地,有時在巷口就可以撿到寶,現在不行了,只能往回收場去找,或是到處打聽有沒有人要賣舊書。在整理舊書時,偶而會在書頁中發現鈔票、發票、門票、書信,都可以隨著這些夾帶物,想像原主人閱讀的習慣與心情。
有時知名作家會來這裡找書,看到自己的書在架上,心情一定百感交集。但蔡漢忠說,就是暢銷書才容易流到二手書市場,所以應該是要高興的。
草祭二手書店目前約有五萬本書在架上。(記者蔡育豪攝影)
這幾年書店業在文化部專案寬鬆的補助下,很多人都嚐試開業,尤其走向複合式的書店居多,但到底上門的客人是來喝茶喝咖啡聊天,或是來看書找書買書? 蔡漢忠很保留的不願批評政策,他說:「至少我沒有去申請補助,但閱讀是一種文化的延伸,有人願意跳下來做,都不算壞事。」
草祭目前架上的書約有五萬本,最便宜的書是10元,一般價約在50~70元之間,但如果一直賣不掉的書,最後被回收當紙漿,一公斤2.5元,每本只有一元不到。
蔡漢忠給想經營二手書店的新手朋友一點建議 :「二手書店跟其他販賣新書的書店不同,一般書店是進貨、銷貨、結帳、退貨,資金的調度比較寬鬆,但二手書店是要先買斷,而且不能退貨,所以預先投入的資金很大,賣得掉是好事,賣不掉的就一直放在架上,我常笑自己是全台灣擁有最多筆”不動產”的人。」
想清楚了,就堅持做下去,這是蔡漢忠能成功的原因。
台南草祭二手書店(取自臉書粉絲頁)
台南草祭二手書店(取自臉書粉絲頁)
---------------
[新零售時代]書店都快倒光的今天,亞馬遜為何偏偏要開實體書店?
www.bnext.com.tw查看原始檔
22年來,亞馬遜築起的電商帝國堪稱網路世代崛起的最佳代表,如今,亞馬遜的業務除了電商之外,還橫跨了雲端服務、硬體裝置及數位內容製作,甚至,他們去年還開設了第一家實體零售書店,帶來全新的「虛實整合」消費體驗。
你對「書店」的未來想像是什麼?22年前,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給我們的答案是:網路。此後,網路書店如約而至,改變了現代人選書、購書的習慣,其中亞馬遜更從網路書店,跨足成為幾乎什麼都能賣的電商霸主。
現在,亞馬遜又要再次顛覆我們對於書店的想像,重新挑戰虛擬與實體的界線,這次它給我們的答案是:零售應該是結合虛擬與實體,而非分道揚鑣。於是,亞馬遜去年底在西雅圖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實體書店。
亞馬遜書店乍看之下是那種乾淨、明亮、現代化的店面,絲毫沒有新潮二手書店或是文青藝術書店的魅力,但只要在書架之間晃悠一圈,你就能發現這間書店的獨特之處。
書架陳設與分類比擬網路書店
與其說這是一間實體書店,不如說這是一間「在線下經營的網路書店」。亞馬遜曾表示,實體書店Amazon Books就是Amazon.com的實體延伸,該公司用營運網路書店20年的經驗來打造這間書店,店內的庫存、陳設將完全依照Amazon.com上的數據,包括讀者評分、總銷售量、暢銷書排行榜,並依此決定亞馬遜的進貨書單與庫存,將線上、線下購書體驗的特色相結合。
一眼望去,亞馬遜書店與其他傳統書店最大的不同,就是書籍全都是「正面朝上」,消費者能直接看到書封,而不是只顯示書名、作者等資訊的書脊,就像我們在網路上選書的體驗一樣。
延伸閱讀:所有的書都「正面朝上」——亞馬遜首家實體店開張!
在書架陳設上,亞馬遜書店可不是只有「文學」、「雜誌」、「科普」等這樣單調的分類方式。就像我們在逛網路書店時,最下方會往往會看到類似「買了這本書的人,可能也會喜歡……」、「瀏覽此商品的人,也瀏覽……」這樣的推薦書單。
同樣的,在亞馬遜書店,你也會看到「如果你喜歡《Zero to One》……」、「評價4.5顆星以上的最新小說」這樣的分類書架,甚至還有一個書架專門陳設貝佐斯的推薦書籍,讓你能一窺亞馬遜掌舵者的文學品味。
值得注意的是,每本書都會在書架位置的前方附上一張讀者評論卡(review card),內容匯集亞馬遜網路書店上的讀者對這本書的評價、星等、瀏覽人次等訊息;此外,亞馬遜書店的書籍售價將與Amazon.com上完全一致,消費者想要得知書籍價格,必須打開亞馬遜App、掃描書本標籤後連上亞馬遜網站,這意味著如果網路上的售價改變了,書店的售價也會隨時跟著改變。
網路無法複製的實體零售體驗
回到源頭問題:為什麼亞馬遜想要開設實體書店?事實上,亞馬遜並沒有對外特別解釋他們開設實體書店的動機,只能任由外界臆測。亞馬遜確定要在今年夏天於加州聖地牙哥開設第二家分店,外界普遍認為亞馬遜還會陸續開設多家實體書店,甚至有傳言指出亞馬遜總共計劃開設四百家書店,雖然該公司拒絕評論此一傳言,不過看來亞馬遜書店的規模版圖未來還會持續擴張。
可以確定的是,亞馬遜對於如何改進實體零售體驗有不少想法,且主要都是由亞馬遜網站上的數據所驅動。
事實上,對許多人而言,「逛書店」是一件無可替代的日常生活經驗,網路無法複製;而走一趟亞馬遜書店,你會覺得自己身處在一間網路書店,但你卻又能觸碰得到這些實體商品,亞馬遜想打造的,就是這樣的虛實消費體驗。
貝佐斯曾言,「如果你要創新,就必須願意承擔被誤解的風險。」就如原本是以網路賣書起家的亞馬遜,陸續涉足雲端業務、消費電子產品、數位影音製作、電子書出版等,如今又回頭擁抱實體零售,或許我們一時難斷這些創新策略的功過,但能確定的是,亞馬遜在網路時代的無盡探索將永不止息。
--------------------------------------------------------------
偷書大盜出獄重操舊業 偷啤酒「漏餡」被逮判4年
偷書大盜出獄重操舊業 偷啤酒「漏餡」被逮判4年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HxAWgk
偷書大盜蕭文嘉,曾犯下7年偷竊12萬本書,被判刑1年6月罪行,他出獄後重操舊業,再行竊近3000本書轉賣獲利,彰化地院審理判處4年徒刑,可易科罰金。(資料照)
2022/12/13 19:29
〔記者陳冠備/彰化報導〕41歲男子蕭文嘉曾犯下7年偷竊12萬本書,轉賣獲利千萬元,事後遭判刑1年6月罪行,蕭男出獄後繼續重操舊業,一年內又偷竊近3000本書,但被害書店找不到證據只能任其逍遙法外,直到去年10月,他到某全聯福利中心偷竊啤酒遭逮,警方持搜索票進入住處才發現遭竊書籍,因此漏餡。彰化地院審理,認為蕭男共犯竊盜罪20罪,每罪判處徒刑5月,應執行4年,可易科罰金。
2015年嘉義市警方查獲蕭文嘉涉嫌以「螞蟻搬象」手法到書店偷書,7年來偷遍國內金石堂、墊腳石等50家書店、超過12萬本書籍,再透過自營網拍賣場,以市價6折銷贓,平均月入10萬元,因此開百萬名車代步,住千萬透天厝,後來蕭男行徑被拆穿,2016年被依竊盜罪判處徒刑3月共145個,定應執行1年6月。
未料蕭男出獄後沒多久又繼續重操舊業,其中在2020年11月15日在彰化某書局偷了9本書,事後被依累犯,加重判刑8月,但蕭男根本無所謂,當日晚上還跑到全聯福利中心溪湖店偷竊3瓶可樂娜啤酒、開心果跟檸檬等,店方發現報警,他行蹤因此被鎖定,彰化警方持搜索票進入住處,發現滿屋子都是偷來的書籍,罪證確鑿。
判決書指出,蕭男於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間,陸續在台北、台中及彰化等地的19間書店竊取近3000本書,然後再從雅虎拍賣網站開設的「69書庫」賣場,將偷來的書籍以市價6.9折售出,蕭男被捕時,已變賣剩下725本。
彰化地檢署起訴書指出,蕭文嘉為竊盜累犯,5年內故意再犯案,依法規定應加重其刑;彰化地院審理,認為蕭男罪行已構成接續犯要件,且為累犯,一罪一罰下共犯20件竊盜罪,每罪處以5月徒刑,應執行徒刑4年,可易科罰金。
承辦檢方表示,蕭男每次都背著大背包偷書,並利用防盜漏洞通過檢查,再以低於市價行情於網路出售,除了負擔運費,幾乎是零成本獲利,他食髓之味後,即使被抓判刑仍繼續行竊,儼然目無王法,因此具體求其重刑。偷書大盜出獄重操舊業 偷啤酒「漏餡」被逮判4年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HxAW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