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準博士們:你該不該繼續念下去? | 遠見雜誌 | LINE TODAY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教授的職稱
教你快速瞭解看不懂的大學老師頭銜是什麼意思
講師:
1.可能是某個專業技術的佼佼者,該專業沒有博士可以教 
2. 體育老師 
3. 在適當的時機以及適當的關係下取得教職,但還沒有博士學位(還沒拿到、拿不到、不想拿)
兼任助理教授:博士級打工仔
客座助理教授:代課老師
專案助理教授:適用期新人
助理教授(專任):終於上岸的教授忙內
副教授:終於熬過升等,可能可以脫離忙內助理教授了
(萬年的)副教授:看淡一切塵世紛擾(不想升等或升不上去了)
副教授以上加兼任:
1. 退休了,但是課程沒人教被找回來上課的長青工作者
2. 學校倒了,找不到正職工作,回去當打工仔的副教授
教授:終於熬過第二次升等,擺脫了稱號中的副那個字
教授前面加客座:
1. 其他學校的交換球員教授
2. 來度假的外國教授
名譽教授/榮譽退休教授:退休後,不想把東西搬回家,想在系上有一間「名譽教授辦公室」的教授
榮譽教授:學校想要蹭流量的公共人士(或是尋求合作的對象)
(關於會做研究的教授見留言)


約半數代理教師無教師證 嘉縣啟動支持計畫
2023/08/15 中時 呂妍庭
約半數代理教師無教師證 嘉縣啟動支持計畫 - 生活 - 中時 https://bit.ly/44gUOvM
瑩光教育協會與教育處針對代理教師支持計畫,今舉辦共融營相見歡活動。(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縣攜手瑩光教育協會啟動代理教師支持計畫,右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藍偉瑩,左為嘉義縣長翁章梁。(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縣長翁章梁提醒,教育最重要的是,保持學生的學習熱忱!(嘉義縣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縣無教師證教師比率偏高,根據111學年度嘉義縣代理教師甄選數據統計,嘉縣每2位代理教師中,就有1位是無教師證代理教師,為陪伴代理教師成長,也保障學生受教權益,縣府教育處與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共同規畫112學年度代理教師支持計畫,新學年將陪伴9校24位代理教師面對第一線教學挑戰和個人成長。
 瑩光教育協會與教育處針對代理教師支持計畫,今舉辦共融營相見歡活動,為即將啟動的年度計畫暖身,嘉義縣長翁章梁到場給予勉勵,支持本計畫的RC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王俊凱也到場交流,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藍偉瑩分享,不論未來教師是否繼續從事教職,都希望這1年對他的生命是有意義的、是有所成長的,希望讓參與的老師們知道,在為教育奮鬥的路上,「你並不孤單」。
 翁章梁說,為照顧偏鄉弱勢學生學習權,並落實SDG4優質教育,在得知瑩光教育協會自107學年度起就長期協助嘉義地區22所學校後,教育處主動尋找瑩光合作,期待深耕偏鄉教育又熟悉嘉義現況的瑩光能與在地教師攜手成長。
 「教育最重要的是,保持學生的學習熱忱!」翁章梁認為,考試僅是檢測學生目前學習的程度,不能只以成績優劣來評斷孩子的表現,老師應該要看見孩子的需要,找到方法幫助學生在學習遇到挫折時,重新燃起學習動機,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
 教育處說,瑩光教育協會自 2019 年以來,持續透過長期入校陪伴計畫協助全台超過260個學校,嘉義的支持計畫展開前,瑩光已號召嘉義在地及中南部地區富有熱忱、教學經驗豐富並自願投入協助的老師,安排培力使其成為具有專業領導能力的「夥伴教師」共28位。
 教育處說,接下來的學年間,將由夥伴教師一對一陪伴,每周針對教學現況進行討論,每月亦進行一次共同備課與實體觀議,再加上瑩光每月線上主題課程,也能幫助代理教師教學專業成長、解決教學所面臨的難題,提供學生穩定的學習環境。
約半數代理教師無教師證 嘉縣啟動支持計畫 - 生活 - 中時 https://bit.ly/44gUOvM


代理教師佔比高達17% 民眾黨團籲政府改善不公待遇
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邱臣遠(右二)、黨團主任暨宜蘭縣長參選人陳琬惠(左二)、基隆市議員參選人紀珈(右一)、宜蘭縣議員參選人尤文瀚(左一)25日召開記者會。 (記者羅沛德攝)
代理教師佔比高達17% 民眾黨團籲政府改善不公待遇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R5aGeE
2022/08/25 12:33
〔記者黃靖媗/台北報導〕開學季即將來臨,台灣國中小教育面臨正式師資不足、代理教師制度遭濫用的危機,國中小代理教師人數從自107學年度的2萬6938人逐年增加到110學年度的3萬2239人,立院民眾黨團今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重視代理教師工作權益與學生的受教權,改善代理教師面臨的不公平待遇。
邱臣遠表示,教育部統計顯示,從99學年度至110學年度,國中小代理教師佔比從7.3%上升至17%,平均每6位老師中,就有1位代理教師,不僅全台灣的小孩都有機會遇到代理教師,甚至有家長投訴,小孩國小六年一共換了6位班導,嚴重影響教學延續性。
邱臣遠也指出,全台只有台北市、嘉義市、金門縣保障代理教師有1年完整任期,另有19縣市只給10個月聘期,許多代理教師得在7、8月無薪酬交接行政職,且根據現行法規,代理教師不得兼職,空窗的兩個月也無法領取失業補助,工作權嚴重受損,要求教育部應即刻改善此問題。
立院民眾黨團主任陳琬惠則指出,監察院調查報告顯示,教育部有提供專案補助教師完整聘期及薪資,其中包含財力等級居後的縣市,不過地方政府依然存在薪資制度不同的問題,導致代理教師權益保障有落差,影響應聘意願,師資出現區域差異,受害的還是學生,呼籲政府應從制度面,保障代理教師權益。
立院民眾黨團今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重視代理教師工作權益與學生的受教權,改善代理教師面臨的不公平待遇。(記者黃靖媗攝)
代理教師佔比高達17% 民眾黨團籲政府改善不公待遇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R5aGeE

---------------------------------

海大知名教授 驚傳霸凌施暴博士生長達5年
海大知名教授 驚傳霸凌施暴博士生長達5年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zrVX88
海大驚傳知名教授霸凌施暴博士生長達5年。(資料照,本報合成。)
2022/06/09 06:12
首次上稿 06-08 22:15
更新時間 06-09 06:12
〔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國立海洋大學傳出知名教授霸凌博士生事件,機械與機電工程系特聘教授林資榕,被學生投訴長期遭他辱罵、打耳光甚至丟麥克風,霸凌期間長達5年,直到林資榕當眾施暴才東窗事發,系、院教師評審委員會調查,認為證據確鑿,建議校方依《教師法》解聘,但校方最後只停聘2年,引起議論。
校方指出,事件發生後,成立調查小組調查,所有的程序都是依教評會的決議,上個月已報到教育部,後續會遵照教育部指示辦理。
據校方人員表示,林資榕近幾年因病,性情大變,情緒管控不佳,可能因此毆打學生;教師會人員則表示,打人就是不對,為人師表不應該如此,希望林資榕不要再多言。
據博士生指控,他崇拜林資榕的學識,大學時就爭取進入林資榕的研究團隊,從碩士班到博士班,都是由林資榕擔任指導教授,前後10年,為了學位,他對林言聽計從。
2016年(他已是博士生)他與林討論一篇論文,林資榕突然情緒失控,揮拳打他的右臉,他右臉紅腫、右耳瘀血1個月,但他不敢聲張。
從此之後,林資榕三不五時就施暴,包括掌摑損壞眼鏡、當眾毆頭、抓他的頭撞白板、拿麥克風丟他、惡言辱罵等等,時間長達5年,去年底林在研究室當眾動粗,才正式浮上檯面。
海大表示,校方成立防制校園霸凌因應小組,訪當2名當事人和10名知情師生,系、院教師評審委員會,認為證據確鑿,建議校方依《教師法》解聘,但是校教評會卻只停聘2年,博士生認為懲處太輕無法接受。
據指出,林資榕是台大應用力學博士,曾到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2009年歸國後在海大任教,多次獲獎,2016年還曾研究出世界最小體積、最高操作溫度的奈米雷射新紀錄,校評會認為他的教學與研究對學校很有貢獻,還曾獲頒教學優良教師獎,應該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
校方指出,遵重校評會的決定,也陳報教育部,等教育部裁示,做後續的懲處。
海大知名教授 驚傳霸凌施暴博士生長達5年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zrVX88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夜宿帳篷的博士:「我不知道該怎麼離開學術界」
作者 夜宿帳篷的博士:「我不知道該怎麼離開學術界」 | 張毓思 / 精選轉載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G7kPC5
2021-11-29
博士睡在朋友地板上的故事時有所聞,而兼任講師能夠拿到為期三年的合約已經算是不錯的工作條件。
博士睡在朋友地板上的故事時有所聞,而兼任講師能夠拿到為期三年的合約已經算是不錯的工作條件。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衛報》報導引發熱議,倫敦大學的博士生艾咪黎(音譯,Aimée Lê),因為付不起租金,曾睡在帳篷裡兩年。她以為畢業後就能找到穩定的工作,然而卻事與願違…
艾咪黎記得,有時候醒來的時候帳篷已經被白雪所覆蓋,空氣非常寒冷。除了工作以外的時間,她都忙著學習怎麼砍柴生火。艾咪黎已經住在生態公園裡的帳篷兩年了,而她其實是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的博士生與講師。
就像大部分的博士生一樣,艾咪黎同時有一份兼任的英文講師工作。英國的中位年收入為3萬英鎊(約新台幣117萬元),一年的基本生活費用大約1萬英鎊(約新台幣39萬元)。而艾咪黎的獎學金與兼任工作在扣除學費以後,一年可以拿到1.2萬英鎊(約新台幣45萬元),生活還算過得去。
然而博士第三年的時候,倫敦大學的宿舍開始整修,艾咪黎被迫搬出便宜的學生宿舍,突然之間她每年的租金就多出了3000英鎊(約新台幣11萬元),她發現她的講師收入根本就負擔不起租金。
為了不至於淪落到輟學的地步,她跟朋友借了一頂帳篷。
學術雙面人的生活:教書、住帳篷
「我當時非常害怕,」艾咪黎發現校園附近,有抗議民眾搭帳篷夜宿,於是她姑且就跟著把帳篷搭在群眾附近,殊不知她這一住就住了兩年。
她把所有的書都堆放在研究生辦公室裡,平常在學校大樓裡沖澡,而她的帳篷就搭在學校附近的生態公園裡。但是她從來沒有告訴學校、學生甚至是自己的父母,她住在帳篷裡的事情。
因為當時她很擔心,無家可歸的故事一旦傳了出去,會影響到她自己的學術生涯。於是她就這樣安靜地過著學術雙面人的生活。
學生都給我很好的評價,我甚至規劃了一場國際學術研討會,那段時間我的工作效率非常好。
艾咪黎回憶,當時的她能夠咬牙撐過去,就是因為她期待拿到博士學位以後,就會有穩定的收入與生活。「一切都是暫時的,」至少當時她是如此相信的。
現在的艾咪黎住在父母家中,她在2018年取得博士學位,從研究所畢業以後,她短暫地當過家教,在植物園打工。後來她獲得一份兩年的工作合約,在艾希特大學(Exter University)擔任創意寫作的講師,但是隨著合約的結束,她現在只能搬回父母家中,繼續尋找下一份工作。
現實的情況是,年輕學者想要發展穩定的學術職涯,已經變得愈來愈困難。「我不曉得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我感覺很焦慮,」艾咪黎告訴《衛報》:
老實說我很掙扎要不要放棄學術生涯,但諷刺的是我其實很適合這份工作,這是我的志業。
沒有穩定工作保障的博士
艾咪的故事其實不算特別,根據英國大學學院工會(UCU)的調查,英國的學術工作者有三分之一為固定合約工作者,另外41%的學術工作者是時薪制計費,這代表大部分的人並沒有穩定的工作保障。
而隨著大學愈來愈仰賴兼任講師分擔教學工作,固定合約的穩定工作正在不斷減少。
博士睡在朋友地板上的故事時有所聞,而兼任講師能夠拿到為期三年的合約已經算是不錯的工作條件。「我很疲累,但是我已經算幸運,」一個匿名的講師說:
我現在有一個三年的合約,我終於能夠放鬆一點了,但是兩年半以後又要面臨失業,其實讓人非常恐懼。
「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一年以上的工作合約了,」利物浦大學的心理學兼任講師華倫說,「作為女性妳必須自問,我要什麼時候結婚成家?我要什麼時候買房?但是我們卻被迫要接受這種工作常態。」
學術圈至少有7.5萬人受雇短期合約,他們被低薪剝削,甚至遭到管理者的欺侮,」英國大學學院工會會長布萊克說,「許多人還沒發現,學術界其實是英國經濟裡最被兼職化的產業。
(本文授權轉載自「。)夜宿帳篷的博士:「我不知道該怎麼離開學術界」 | 張毓思 / 精選轉載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G7kPC5


2021/10/21 彰化縣多達900餘位代課教師,議員質疑超過法定占比,也關心代課教師只領10個月薪資,卻被酸「二等教師」太辛酸,縣長王惠美指出,代課老師如果都給12月薪資,1年將增1億多元負擔,會採分段式改善,從有兼任行政工作30%先給全年薪,明年也會舉辦國小教師甄試。代課師高達900多人 彰化縣教師年齡老化 議員籲應適度開缺 https://bit.ly/2Xx2y0m
 彰化縣國小已連續3年、國中連續6年沒辦理教師甄試,但代課教師卻多達900多位,外界不解不足教師為何不聘足?彰化縣教師會更擔心,等不到教甄,優秀的代課教師紛紛外流到北部等其他縣市了,學校教師年齡老化,不是正常現象。
議員楊妙月質詢彰化代理教師的薪資不足、比例太高,教育處長王智弘表示,彰化超額教師壓力龐大。(彰化縣議會提供/吳敏菁彰化傳真)© 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 議員楊妙月質詢彰化代理教師的薪資不足、比例太高,教育處長王智弘表示,彰化超額教師壓力龐大。(彰化縣議會提供/吳敏菁彰化傳真)
 議員楊妙月也指出,根據「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與教職員額編制準則」,訂規定代理教師不得超過8%,但是彰化國中、小代理教師所占比例分別高達10%和16%,明顯超過法定標準,應該適度開缺,為校園注入新血。
 楊妙月也指出,代課教師族群龐大,但是卻只領10個月薪資,待遇不如人,台北市都已經正視這個問題了,不僅給足全年薪,還設計累薪制度,且這次打疫苗也是等正式教師都打完了,才排到代課教師,同樣在校園,應該盡量做到公平。
 縣長王惠美表示,少子化後各校要聘足教師員額,超額教師問題就沒辦法解決,但明年度會開放國小教師甄試。教育處長王智弘也說明,國中超額教師多達50多名,要轉調學校等,非常棘手,代課累薪制度,各縣市財政狀況不一樣,彰化縣屬財政較困窘,但逐步改善中,代理教師有負擔行政事務,會給足1年薪。
 議員游瑞春、劉惠君、白玉如也關心彰化班班有冷氣趕得上進度,電費支付是否有城鄉差距,教育處長王智弘表示,年底可全部完成冷氣裝置,明年度5月起班級電費中央全額補助。代課師高達900多人 彰化縣教師年齡老化 議員籲應適度開缺 https://bit.ly/2Xx2y0m


日本逾1/3碩士生背負學貸 讀博士比率較往年下滑
中央社
2021年7月10日 
(中央社東京2021年07月10日綜合外電報導)日本政府一項調查顯示,日本碩士生有超過1/3都背負就學貸款等借款,甚至16.5%的學生背負金額逾300萬日圓(約新台幣76萬元),也造成碩士生選擇深造讀博士的比率較往年下滑。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政府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暨學術政策研究所日前進行民調顯示,日本碩士生超過1/3都背負就學貸款等借款,有碩士生可能因為經濟因素被迫放棄繼續深造讀博士。
這項調查是在2020年11月至12月進行,調查對象是今年3月完成碩士學業的碩士生。包括6年制醫學系學生在內,共有1萬6311人回答。
調查結果顯示,高達35.9%的學生身上都背負必須償還的貸款,甚至16.5%的學生背負金額逾300萬日圓。
背負逾300萬日圓貸款的學生,以包括醫學等在內的保健類占22.9%居冠,理學類及工學類學生分別以17.1%居次。
談到畢業後出路,有62.1%的碩士生已找到工作,只有10.2%的碩士生選擇繼續深造讀博士。
不再讀博士的理由,以希望能在經濟上自立最多,占67.9%;另有38.3%的碩士生因為經濟因素放棄繼續念博士。
日本博士生在從事被視為「即戰力」的研究活動同時,幾乎沒有辦法支領任何薪資。日本2000年度時約16.7%的碩士生會繼續念博士班,但到了2020年度已降到9.4%。
日本碩士生不再繼續念博士班的主因,看似跟在待遇方面感到不安有關,科學技術暨學術政策研究所表示,擁有高度知識的博士減少,將造成科學技術力下滑,有必要提出經濟方面的支援對策
日本逾1/3碩士生背負學貸 讀博士比率較往年下滑 https://bit.ly/3huI9QM


在大學當兼任助理教授的李律鋒,2015年從國立大學博士班畢業後,成為流浪博士,也就是難以找到「專任」助理教授缺,學界傳聞本土博士跟留學過的洋博士比,可能比較吃虧。 圖/TVBS 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李律鋒:「光是我所知道的就有兩個國立大學,他們就是已經有一個所謂的潛規則,是由校長很明確的去,跟學校的各個系辦同仁說,(徵才時)國內的博士就會直接抽件,不只是土博士好了就是,我所認識很多很優秀的從國外回來的學者,可能因為都是文組的關係吧,大家都是苦哈哈,都很難找。文科博士平均至少都要花四年以上,才有可能找到正式職缺,某部分學校可能有留洋迷思,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則是認為。 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我們對新聘教師的這個選拔,我們的標準就是申請者他過去的這個研究表現,還有這個未來發展的潛能,我們不會看他是哪裡畢業的,作為選才這個標準,那事實上我個人認為,就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的這個單位,才會用這個申請者他的出身(博士哪裡畢業),來作為選材評量的這個標準,事實上這不僅是信心的這個問題,事實上這是某種程度,歧視的這個問題。」   張耀文對台灣培養出來的土博士很有信心,秀出數據,台大電資學院有163位專任教師,國外畢業博士佔83%,國內的是17%,這些老師們有43位拿到科技部傑出研究獎,有13位,佔3成是土博士,而在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獲選為會士的最高榮譽,有24%是國內博士畢業,張耀文認為土博士表現非常優秀,而之所以學院裡洋博老師的人數比較多,是因為當年社會風氣,流行要去國外拿學位,並非不用土博士。 圖/TVBS 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溫偉群:「以前當然你不可否認就是洋學歷,或者是國際視野,或者是語言這種綜合的這樣的一個條件,(求職時)它是有加分的,不過現在加分的項目很多,可能包括就是你實作的能力,還有包括你對最新科技的了解,還有當然包括自己的研究能力、教學能力,還有人格特質、對學生願意付出,這些都是綜合考量可以加分的。」 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溫偉群,他認為現在徵才越來越多元,而現在台灣流浪博士的問題,只怕會廝殺越來越激烈,因為少子化,學校也會逐漸變少,還有整個大環境的結構問題。 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李律鋒:「很多學校也會有遭遇到聘不到老師的問題,就是這也很奇怪,因為所謂的聘不到老師,明明這麼多人在求職,一個學校裡面如果內部有很複雜的人事因素,它非常就有可能會造成,在(系上)三級三審制當中,每一級都會有人因為不同的原因去擋住那個人,我幾年前看到數據說,我們一年會有幾千個博士畢業,對,可是我們一年有幾千個教職缺嗎?就通常沒有,然後過去其實好幾年,因為高等學歷的那個失業率很高,然後政府常常祭出來的方法就是,釋出很多短期的博後(專案),然後去壓低那一個,壓低那個失業率。」 李律鋒說,自己對教學還是非常熱忱,但不再以專任教職為目標,其實高階人才的培育和發展,某部分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產學銜接進步程度,政府應該讓這些優秀人才除了教職,也有別的出路。
土博士求職難敵洋博士?台灣流浪博士多 該怎麼解│TVBS新聞網 https://bit.ly/3ek3EzP


台灣每年造成700名以上的流浪博士-中國廣西某高校對台灣廣發招聘信-一般簽約3到6年,除非歸化中國,否則很難拿到永久教職,年薪95萬到145萬台幣,是略高台灣-收信教師點出,中國物價、賦稅並不低;校長則提醒,赴中者難取得永久教職,且須接受「中國台灣」身分-中國的學校有「意識型態」管理,如2015年中國教育部長袁貴仁說3個「決不允許」政策:「不允許老師發牢騷」、「不能傳播西方價值觀念」、「不能攻擊誹謗政府抹黑社會主義」,中共更要求教授「七不講」政策,台師除了言行舉止要十分低調 https://tinyurl.com/y3pcm5yl


中國國籍法規定,中國不承認公民擁有雙重國際
愛國愛黨攏系假?中國人大代表擁台邦交國籍「慘遭罷免」  http://tinyurl.com/y2kwr4y3


錄取率不到6% 雲林縣教師甄試超競爭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tinyurl.com/y5mcpd4o


冷門班退場 台灣產生不了偉大思想家
By 林志成,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6日, 2017
教育部連續兩年大砍博士班招生名額,並要藉市場機制,讓一些不符產業需求的博士班退場。這樣做帶來很大風險,大學正在進行的研究將面臨人力無以為繼的困境,一些就業前景較不好的人文領域博士班可能消失,對台灣學術發展不見得有利。
台灣博士太多,他們在大學找不到教職,產業界也不太需要這麼多高階人力,只能靠在大學兼課苦撐,即使一周教10多節,但因為寒暑假沒有課,他們平均一個月收入僅3萬多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有鑑於此,教育部揮大刀砍博士班招生名額,並修改「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放寬於學院內流用40%逕修讀博士學位名額,同一學院內各博士班競爭直升學生,若搶不到,又招不到校外來的學生,就等著退場。
教育部這樣的政策,對大學衝擊相當大,以清大為例,過去每年可以招450位博士生,現在只能招230位,剩一半;清大、成大的一些人文領域博士班,現在每年都僅能招1、2個學生,如果學校不堅持下去,他們恐面臨關門。
博士生大量減少將造成人才斷層,對我國學術發展衝擊大。清大榮譽教授李家同就說,念博士的人愈來愈少,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人文方面來說,我國可能因此沒有非常有學問的歷史學家、哲學家;對於科學來講,數學、物理、化學方面人才短缺,對國家工業發展有負面影響。他認為,政府應設法解決博士生畢業後的出路問題,提高學生念博士學位的興趣。
台灣現在流浪博士太多,教育部大砍博士班招生名額後,又造成人才斷層及冷門博士班可能倒閉的問題,陷入兩難。台灣到底需要多少博士,政府應配合產業政策提出長遠規畫,並保障冷門、但重要的博士班不能退場,否則台灣產生不了偉大思想家、哲學家,只能繼續接受西方思潮,絕對不是好事。


流浪博士、大學兼課與「又醜又笨的學生」:我們教書,到底為的是什麼? | 李律 / 精選轉載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2xXnQr9
國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到底可以賺多少錢?
你或許會有點好奇,兼任助理教授薪水有多少?嗯,其實就是鐘點費,每小時700多元。
這個數字,我猜絕大多數的人,甚至包括學生,大概都不知道。俗話說「吃米不知米價」,但老實說學生真的也沒必要知道,那個在台上講到嘴角全泡的人,他到底實拿多少錢。
那個700多元(零頭我就先去掉了,總之不會超過一杯珍奶),意思是你這學期如果開了一堂兩學分的課,那麼你這學期實拿的薪水就是:
學分數*週數*700
2*18*700=25,200
25,200不是月薪喔!是這學期2月底到6月中之間,我實際拿到的薪水。
當然學校會付我車馬費,但是是實報實銷,我一毛錢也不會賺到
易智言的言論不僅演變成老師與學生的弱弱相殘,更讓制度的荒謬性逐漸失焦。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我有很多個身分,其中一個身分叫做流浪博士。這個身分從我2015年博士班畢業一直維持到現在。
流浪的意思,從字面上直接了解,就是「沒有固定居所」。流浪博士的意思也可以以此類推,指的是「沒有找到正式教職,只能在很多學校當兼任流浪的博士」。
我博士畢業後,當過母校的博士後研究員,也為了心愛的母校X書院當過「碩士級研究助理」,也做過完全不需要博士學歷的公務員。簡單地說,我沒有成為博士階段之後理當轉換的角色: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可能我不優秀、可能我是土博士沒有喝過洋墨水、可能我研究發表太少……總而言之,15年前為了大學教職而決定去念博士班,以結果論來說,還真是完全搞砸了呢……。
但是我的運氣一直很好,總會有許多貴人老師給我機會(仔細想想我目前的人生都是靠貴人老師們的幫忙走過來的),所以這學期我有了一個新身分,是北部某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
當一個國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到底可以賺多少錢?
你或許會有點好奇,兼任助理教授薪水有多少?嗯,其實就是鐘點費,每小時700多元。
這個數字,我猜絕大多數的人,甚至包括學生,大概都不知道。俗話說「吃米不知米價」,但老實說學生真的也沒必要知道,那個在台上講到嘴角全泡的人,他到底實拿多少錢。
那個700多元(零頭我就先去掉了,總之不會超過一杯珍奶),意思是你這學期如果開了一堂兩學分的課,那麼你這學期實拿的薪水就是:
學分數*週數*700
2*18*700=25,200
25,200不是月薪喔!是這學期2月底到6月中之間,我實際拿到的薪水。
當然學校會付我車馬費,但是是實報實銷,我一毛錢也不會賺到,而是把這些錢拿去貢獻給交通業者(在這個疫情谷底中也算好事一樁)。
那些熱情付出不計成本的時光
一堂課一小時700,算是合理嗎?好,大概比便利商店與麥當勞多了一兩倍,但是,我的勞動不會只有在上課而已。
我每次去大學上課,往返要花4小時通勤。
我每一堂課上課前,我需要花幾個小時不等的時間來備課、製作教材。
我每一次下課後,學生只要來問我問題我就會留下來解答到學生滿意為止。
以這個禮拜為例,我花了2個多小時說服一個學生不要再遇到問題就假裝沒事繞過去,要好好直面內心的傷痛與問題,好好與它對話,而對方的頑強與否定則好幾次令我都想要禱告呼叫任何一個可以得來速的神明了。但我又完全可以理解,畢竟我就是逃避與繞過問題20多年堅決否定問題存在的高手。
然後我又花了2小時陪另一個學生好好談話,試圖去理出為什麼他的生命中總是覺得自己不配遇到好事、得到好的對待,聽他說生命中每一個覺得這世界否定了自己的存在的時刻,然後陪他去解開每一個曾經糾纏的結,試圖找到最原初的問題癥結。
總之,4點下課,我回到家的時候已經超過10點。
當然這些我花去的時間,我是一毛錢也領不到的。但是我並不在乎這些付出沒有金錢回報,因為我真心喜歡教書,我真心喜歡我的學生。那些心靈交流與信任,對我來說是品質很精純的時間流逝、是付出生命中一段時間的方式裡最寶貴的一種。
不過我也同意,這種超值的售後服務(?)並不是要求一個老師的共同標準。
一個教書的老師,跟做炸雞的攤商、重機具的操作員、公車司機、養鴨場的鴨農、交通警察、房屋仲介、清潔隊員、uber-eat外送員……或許也沒什麼太大的不同,他們都會有倦怠的時刻、想要放空的時候、看著眼前的對象(炸雞、生產線、打結的交通、鴨、雞掰客戶、垃圾……)感到厭煩,只剩下身體的勞動,或是在一天的情緒勞動後對自己徹底厭棄。
老師撇開了聖職的光環,都是一個一個正常的人,有喜怒哀樂、有弱點、會說謊、有時會做卑鄙的事、有時也看不起自己。
一個對教學沒有熱情的人可以當老師嗎?不行嗎?為什麼呢?
流浪博士這麼多,學生卻還是沒課可上?
今天我的同溫層,因為易智言導演與母校英文系的新聞而徹底洗版。
政大存在的問題,我不陌生。我試著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解釋。
大學需要很多兼任老師,因為,學生沒課上。
學生沒課上,因為,專任老師的基本授課學分是一學期9學分(可能因校而異),但是行政主管職以及科技部研究、產學合作等等對學校有貢獻(要嘛帶錢進來要嘛為學校省錢)的老師可以減少授課,很多老師減到一學期3學分,當然一個系開不出什麼課,每堂課又有修課人數上限,導致一堆學生修不到課。
為什麼會有減授制度,就是因為,對大學來說,生財最重要,所以接科技部案子最重要、招生最重要、評鑑最重要,為了這些目標,讓老師們不要太辛苦、可以心無旁鶩做研究也是應該的,教學呢?沒辦法就犧牲吧!
為什麼老師那麼少呢?不是一大堆流浪博士嗎?有的私立大學為了節省經費,老師退休了遇缺不補,用原有師資強迫分擔或是花前面提到的600、700元去外面找業師來補。國立大學則是上演搶缺大戰,一個系的三級三審制,在校內搶缺嚴重、各個派系山頭都要搶的情況下,系級審、院級審、校級審,你的人馬我打槍、我的人馬你打槍,一個助理教授缺好幾個學期都因為三級三審沒過而從缺,是稀鬆平常的事。
那這些問題又是誰要負責呢?校長嗎?主秘嗎?三長嗎?院長嗎?系主任嗎?
擔任這些職務的人,都是教授、都是學者;我並不會說因為是教授所以他們都是聖人,但最起碼,在學校的環境裡,大多數接任行政職的教授們,都有身為學者與知識分子的學養、人品,甚至還有改造大學的熱情,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是壞人。
這些問題的出現,一路推到源頭,是大學資源分配的遊戲規則。
在這樣的大結構裡,人人都是輸家
台灣的高等教育這十幾年來一直在效法美國新自由主義轉向的作法,學校資源越來越少,學校越開越多,為了搶錢、大家就只好搶破頭。而評鑑的標準,又只偏重發表數量、數字指標、為了擠進全球幾百大的排名而重研究輕教學(結果名次還是一直掉),藉由升等的標準綁架老師們只能埋頭做研究完全放掉教學(還是有很多老師仍然重視教學但是對升等毫無幫助純粹佛心來著),之前台大社會系李明璁老師被台大解雇的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管是多麼優秀的知識份子,只要不做研究不能為學校帶錢進來,就是廢物,不要也罷。
易智言導演指出的例子,真的只是千瘡百孔的大學制度病灶沉疴的冰山一角。
但讓我覺得非常遺憾的是,導演在他的行文中,雖然批判了政大的制度,卻把學生當作「整個結構制度的共犯」。這對我來說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
前面提到的大學荒謬制度,坦白說人人都是輸家。犧牲了教學品質,學生是最直接的輸家;制度羞辱了擔任兼任教師的專業人才,這些人也是輸家。可是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專任老師們、甚至是每學期為了開不出課焦頭爛額好說歹說求爺爺告奶奶哄人來兼課的主任、教授們,他們一樣好過不到哪裡去。
我可以想像導演懷著熱忱,準備了很多教材,希望能夠在國立大學英文系當中作育英才,遇到學生基礎不好、書讀得不夠多、電影看得不夠多,會覺得恨鐵不成鋼,甚至心灰意冷。
就像我前面說的,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會倦怠、也會自私、也會有時候恨不得把學生的頭推去撞牆。
老師可以對教學沒有熱情,可以不愛學生,可是有一個底線千萬不能跨越。
老師不可以羞辱學生。
即使沮喪憤怒,也不該用自身的權力地位羞辱學生
老師可以怪學生不用功、當學生對學習抱持半吊子的態度,老師當然可以生氣,因為老師如果對教學、對知識是百分之百認真的,他當然希望對方拿出百分之百的鬥志正面對決。
但老師不能罵學生笨(即便這件事情從我們當學生以來就時常耳聞),努不努力是個人選擇、天資與智能狀態卻沒得選。就好像過動兒(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先天身體遺傳,那不是學生笨、不是管不了自己、不是愛惹事生非,那不是選擇。
老師更不能罵學生醜。這已經涉及歧視,還有人身攻擊,甚至可以是性騷擾。
那些先天遺傳條件,從膚色、外型、身高、體重、智能表現、肢體殘障,精神狀態異常、口語表達障礙,到社會性的家庭型態(單親、隔代教養)、階級、收入、家長職業與社經地位(受刑人、智能障礙、精神疾病)、母語、家鄉……把這些個體無法選擇的弱勢,作為拒絕、責罵、甚至攻擊的理由,已經是不折不扣的歧視。
學生看的書不夠多、看的電影不夠多讓人沮喪我可以同理,但是本來不同世代就有不同世代的媒介選擇、文化近便性(例如哈日與韓流的世代差異)、藝術品味甚至時代精神。我在政大教了快十年的經驗裡,學生或許沒看過什麼我提過的書或是電影、聽過我放的歌,但是他們也有許多我不知道的文本經驗與媒體習慣,以政大學生的素質,我不認為他們程度很差。
而導演提到學生來修課動機不純,是希望可以在導演作品中露臉或是希望導演給予創作個別指導,我可以同理學生不是抱著對知識的渴望來修課所以感到失望,但這不代表他們欺騙你。不管是想要露臉、想要攀關係、還是想要個別指導,這不就是他們運用自身可以利用的資源來尋求機會嗎?他們可以要求,你也可以拒絕。這是大學,大家都有同等機會,更何況你還是老師,你有社會賦予這個身分的權威。
導演或許是出於一種情緒上的沮喪與憤怒,所以連帶地將教學回憶中不舒服的元素完全混同在一個完整的噩夢情境裡,所以在裡面的學生也面目可憎。但是冷靜下來,設身處地想想,在整個權力體系之下最底層的學生,怎麼可能會是共犯結構?(某些案例中或許會出現學生集體霸凌老師,但老師作為一個成年人與社會人,可以向外求助的社會資源網路仍然大於未成年人。)
你可以不喜歡學生,這是你的權利,沒有人要求老師一定要喜歡學生。但是,不可以對學生人身攻擊,不只是因為學生年紀尚輕、心智不一定完全穩定成熟;更重要的是,在一個課堂情境裡,老師與學生在權力結構上就是不平等,遑論有些學生會因為這樣的權力結構與社會制約,而把老師的話當成真理深信不疑,相信自己又醜又笨,難怪被老師羞辱嫌棄。
這是關於底線的問題。
警察不能侵犯人民隱私、醫生不能對外洩漏病人的病情、機長不能對全機乘客把飛行意外拿來開玩笑、法官不能以私心凌駕公共利益主導判決、藥商不能明知有風險還把藥賣給消費者……。每種職業都有其不能跨越的倫理防線,這跟喜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無關、跟職業倦怠無關;而是一個人能不能時常自省、在工作中對得起自己的良知,把自己視為一個完整的人,是這樣身而為人的基本問題。
而最讓我遺憾的,是事情演變成老師與學生的弱弱相殘,讓制度的荒謬性逐漸失焦,什麼問題都沒有解決,徒增更多傷心不快樂的人。
你要給你教的孩子承諾什麼樣光明的未來?
我現在還是喜歡教書、喜歡當老師,靠存款過活,做喜歡的事。有一天存款會用完、或是我對教書的熱情燃燒殆盡,我不知道哪一件事會先發生。我有點無奈生在這樣一個知識貶值少子化大學經費緊縮的國家與時代,我也看不到未來在哪裡;但我已經厭倦責怪這一切了,這個問題我也認真判斷過不可能被解決。
只是覺得很遺憾。
一個圈子集合了全台灣最聰明、最有開創性、最有創造力的人們,然後一個愚蠢的制度就把這些聰明人全部困在一個小框框裡面互相鬥智廝殺。
那我問你,你要給你教的孩子承諾什麼樣光明的未來?
照片是2012年我在X書院開的第一堂課,全部的人一起躺下來聽學生解說她的創作。我躺在畫面右邊拿著手板。只有在教書的時候我可以感覺靈魂的充盈,那是一個純粹的魔法時間,是虛度生命最好的方式。
前天下課的時候學生跑來告訴我,他在學校裡始終覺得自己是一個冒充者,好像在扮演一個不是自己的人,只有在我的課的幾小時裡,他不再是冒充者,他是他自己。
這是我開始教課以來最大的禮讚。勝過無數個700塊。
流浪博士、大學兼課與「又醜又笨的學生」:我們教書,到底為的是什麼?  https://bit.ly/2xXnQr9


棄教職從警 呂文正拚上警大榜首

2016-07-02

〔記者鄭鴻達/竹南報導〕畢業於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現為台南大學)的竹南派出所警員呂文正,短暫擔任代理教師後,毅然轉投警職,在妻子與父母鼎力支持下苦讀,考取今年中央警察大學二技交通學系全國最高分,成為所內首位榜首。

  • 竹南派出所警員呂文正,克服繁重的警察工作壓力,苦讀考上今年中央警察大學二技交通學系榜首。(記者鄭鴻達攝)

    竹南派出所警員呂文正,克服繁重的警察工作壓力,苦讀考上今年中央警察大學二技交通學系榜首。(記者鄭鴻達攝)

卅六歲的呂文正是新竹市香山人,與妻子自台南師院社教系畢業後,先後在苗栗縣數所小學擔任代理教師,但他考量近年教師缺額越來越少,毅然轉換跑道,挑戰警察特考。

呂文正從警後,先被分派到中港派出所,後來轉調至竹南派出所,於交通處理小組服務,累積交通類科實務經驗,後來呂文正轉戰派出所專案人員,挑戰偵辦各種刑事案件,期間苦讀準備考試,偵辦刑案也屢有斬獲。

呂文正說,若沒父母及妻子的支持與幫忙帶三名小孩,以及派出所同仁及長官的協助與指導,根本沒時間讀書,警察工作雖然繁重,仍須時刻激勵自己學習,準備考試沒有秘訣,唯有「勤」字,考試重點及法條都要熟讀牢記。

同為基層員警出身、一路考試與晉升的竹南警分局長莊武能,大讚呂文正不但工作態度好,學習態度一樣認真,執行專案期間還破獲許多竊盜、毒品與酒駕案,在公忙之餘還認真讀書,是同仁好榜樣,證明只要肯努力,要考上警大非難事。

教師資格檢定 8690人報考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2-23 17:05 中央社 台北23日電


教育部今天表示,105年度教師資格檢定考試(教檢),共有8690人報考,比去年人數小幅增加。

在台灣要當老師,都先修完教育學程、完成半年實習,才能參加教檢。通過教檢後,取得「儲備教師」身份,還得參加教師甄試(教甄),過了一關又一關,才能取得正式教職。

教檢屬於「標準參照」考試,不設定過關比例,而是達到應試科目總成績平均滿60分等條件,就能取得教師證。按照近年狀況,通過率約6成。

105年教檢預計於3月6日舉行,網路報名已截止,考生可於本月25日起至3月6日,上網自行列印准考證。考試當天需攜帶准考證和國民身分證供查驗。相關資訊可參考教育部網站。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顏擇雅:滿街流浪博士 為何要出國攻博
精華簡文顏擇雅:滿街流浪博士 為何要出國攻博

顏擇雅:滿街流浪博士 為何要出國攻博
作者:顏擇雅 2016-01-05 天下雜誌589期
調整字體尺寸
要提升產業,學界、業界都該更積極與對方接軌。既然矽谷將才多出身美國名校,台灣就應該把頂尖學生送去那。

我在《天下雜誌》五八七期專欄提議「出國念博士,台灣產業才有救」,一定引來很多質疑,只好再補一篇。

最大的質疑就是:台灣還缺博士嗎?流浪博士都那麼多了。的確,博士求職不易,並非台灣獨有現象。《經濟學人》二○一○年十二月就有一文〈攻博到底值不值得〉。文中指出,平均說來,博士學歷比碩士新增收入只有區區三%。在理工、建築、教育等領域,博士加值還不增反減。如果博士自以為薪水應該比碩士高,企業卻不做如是想,博士求職當然困難。

但是,一定連《經濟學人》也無法否認,對的人(求知研創能力最佳),在對的領域(研創必須建立在深廣知識之上),讀博士絕對值得。特倫(Sebastian Thrun)若沒經過博士訓練,怎能變成無人駕駛車之父?

博士求職困難,反映的是高等教育過度擴張,讓許多不對的人進入不對的領域攻讀博士。這不是台灣獨有現象,台灣卻特別嚴重。原因是九六年後技職學校大量升格,一時之間教授職缺超多,學子誤以為博士很好找工作,紛紛不假思索去考博士班。等到大學教職額滿,新科博士突然發現學界窄門難進,又進不了產業界,就成了流浪博士。

那麼,博士為什麼進不了產業界?

最明顯的答案當然是產學脫節。這點,教育部的錯誤政策脫不了干係。大學評鑑只看論文點數,學界想題目時當然不會想到產業需求。

如果學界沒考量產業需求,業界何不主動出擊?美國學界之所以常做出領導產業的研究,背後即經常有產業的推動。企業的研發人員經常參與學術會議,找尋可以合作的團隊。找到對的人,企業不只出資,也一起討論題目,這樣培養出來的博士當然可跟產業無縫接軌。(全文未完,立即成為訂戶觀看全文)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663#sthash.Qysp7bm3.dpuf

-----------------------------

流浪教師仍有4.2萬人 教育部:避免未來發生「大退潮」

2015/11/12 09:40:00 發表於 | 教育 • 生活

教育部統計指出,去年有5224人通過教師檢定,取得教師證書,通過率為61.5%,和往年差不多;另有4267名教師離退,顯示教師供需已經逐漸達到平衡。


因少子化影響學生數減少,連帶影響教師培育數,11月11日,教育部公布103年師培統計年報,各大學培育師資生8千88位是歷來最低,對此,教育部師藝司司長張明文表示,93年是師培量最高峰共培育2萬1千805人,而與10年前相比,則只剩37%師培量。

國家教育廣播電台報導,根據教育部103年師資培育統計年報資料顯示,103年大學師培名額為8千088人,是歷年來最低,其中約6成、5千224人通過教師資格檢定考,取得教師證,通過教甄考上教職的人數為4千264人,顯示教師供需已達平衡狀態。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司長張明文表示,過去認為儲備教師有8萬多人,其實很多人通過教檢後,並沒有打算投入教職,而是轉進公職或其他行業,因此扣除取得教師證後7年,從沒參加教甄的人數,及超過55歲不進入職場者,實際儲備教師的數量,只有4萬2621人。

聯合報導,這批4萬2621名儲備教師,即通稱的「流浪教師」,其中約一半是公立學校的代理代課老師,張明文指出,教育部仍鼓勵有興趣及熱忱的年輕人投入教職,只要夠優秀,未來還是很有機會當老師


教育部統計指出,去年有5224人通過教師檢定,取得教師證書,通過率為61.5%,和往年差不多;另有4267名教師離退,顯示教師供需已經逐漸達到平衡。張明文指出,未來每年師培量不會再大幅刪減,頂多微降50到100名。

中時報導,長期以來,對外界質疑「流浪教師」的問題,張明文回應,過去認為儲備教師有8萬多人,但其實很多人通過教檢後,並沒有打算投入教職,而是轉進公職或其他行業

張明文認為,應扣除取得教師證後7年,從來沒參加教甄的人數,以及超過55歲較不會進入職場者,實際台灣儲備教師僅有4萬2621名。張明文表示,台灣還是需要一定的安全儲備量,避免未來可能發生的「大退潮」。

國立大學博士 流浪全台5校教書月入僅31K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東森新聞記者許舒銘、李佩蓮/台南、台北報導

虎年海嘯即將席捲而來,教育部預估,將會有30所大學明年招不到任何學生,到2023年時,會有40所私校退場、8到12所國立大學整併,並且造成1萬名教師失業!為了因應可能的衝擊,不少學校節省開支,專任教職缺越來越少,大多改成兼任。

一位政大東亞所博士班畢業的徐文路,7年來只能靠著兼職教職度日,他流浪全台灣五所大學教書,寒暑假還沒有薪水,換算下來,一個月只賺31K,但這還不是最慘的,有兼任老師的月薪,甚至不到8000元,博士高學歷不再是鍍金保證,他們成了少子化危機的受害者!

星期二早上9點半,徐文路老師匆匆告別家人,帶著簡單行李出門,這一天是他馬拉松式兼課的開始。45歲的徐教授是政大東亞所博士,因為喜歡做研究,沉浸在歷史領域,但回到現實才發現,自己竟身陷高教悲慘時代,找不到正職,他只能當個兼職,流浪全台教書。他無奈地說:「你沒辦法,你活不下去啊,不然你要怎麼活下去?你要有收入,要有持續的收入。」

攤開徐教授一周的兼任生活,每周二他從台南搭4個半小時客運到台北輔大教書,結束後再搭計程車趕到台藝大上課,星期三繼續到交大和新竹教育大學教課,星期四還有台中逢甲大學的課。一周三天,他在五所大學兼課21學分。

每天舟車勞頓,只要一個環節有閃失,就會趕不及上課。這樣的生活徐教授已經過了7年,為了老婆和兒子,只能繼續咬牙苦撐。徐文路表示:「為了賺這5萬6我必須,先花1萬4(交通住宿),所以事實上真正的收入只有4萬2,然後9個月(寒暑假沒錢)要除以12,(月薪)3萬出頭而已。」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流浪博士教師問題,說穿了就是省成本,受到少子化衝擊,很多大學為了省錢不聘專職教授改用兼任。因為聘一位專任每月得付6萬月薪,若改聘兼任,時薪735元,一個月也才26460元,比22K多一點就能請到博士老師,大學何樂而不為。

同樣在學海漂浮無法靠岸的,還有賴福林教授,任教23年的永達技術學院,去年說倒就倒,讓他瞬間失業,輾轉到屏東大學兼課,他也成了流浪教師。賴福林教授說自己一個星期的收入不到2千元吧,照顧小孩的費用都得請太太多擔待。

根據統計,全台灣單純兼職教書的流浪博士就有8千人,只是所學難以致用,造成人才的浪費。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就直言:「你把他(兼職老師)放在一個不穩定狀況裡面,他自己受到傷害,學生的受教權同時也受到傷害,國家的高教品質受到傷害。」

博士畢業無法帶來幸福生活,反而是處處省吃儉用,為了家人他們苦撐,只希望教育部和大學能給個合理的工作環境,別讓殘酷現實毀了教學熱情。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百歲翁趙慕鶴 清大修中文所博士課

2015-10-19 16:14:25 聯合報 記者李青霖╱即時報導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105歲老翁趙慕鶴清大上中國文學史課程,專注聽課。記者李青霖/攝影

分享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105歲老翁趙慕鶴在清華大學中文系修「中國文學史」,一個人搭電梯進教室。記者李青霖/攝影

分享
 

105歲老翁趙慕鶴這學期開始在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班先修,每周一選讀蔡英俊教授的「中國文學史」,校方也安排他上吳泉源教授在EMBA開的「科技與社會」。

「在家閒閒沒事,也是讀書,不如到學校來」,他說,戴著鴉舌帽、背書凹,拄著杖,今天下午趙慕鶴在清華特助專車送人社院後,一個人搭電梯進教室,等老師上課。

趙慕鶴37歲從大陸逃難,40歲來台任職高雄師大,66歲退休後擔任志工,75歲當背包客旅歐,91歲高雄空大畢業,98歲南華大學哲學所碩士班畢業,好學不倦。

去年他為清大辦鳥蟲體書法義賣募得百萬元,捐清大「旭日獎學金」幫清寒學子,名列清華百人會員,校長賀陳弘鼓勵他考博士班,他說,「怎考得上?」清大於是安排他先修。

就像他在南華讀哲學所一樣,他「不遲到、不早退、不缺課」,老師進來一定起立敬禮謝師,上課也勤做筆記。

蔡英俊說,這麼老的學生像位智者在教室,「壓力很大」,因為他人生智慧「超出我們很多」,與大學生對談時,講話要更謹慎,上課聲量也會放大。

學生說,班上來一名長者原本以為是教授,開課才知是同學,「他年齡大我五倍還這麼認真,令人佩服」,也學生稱讚他活到老學到老,真是好典範。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105歲老翁趙慕鶴清大上課,勤作筆記。記者李青霖/攝影

分享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105歲老翁趙慕鶴在清華大學中文系修中國文學史,與同學相處融洽。記者李青霖/攝影

博士求職好心酸? 想要百萬年薪好困難│即時新聞│20150520│蘋果日報
m.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翻攝自批踢踢。
台灣求職環境有多困難?博士畢業生分享求職辛酸史。
之前《蘋果即時新聞》報導過「小時不念書長大當記者? 來看博士求職心酸史」,述說一名博士生網友,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並提到「沒有一場面試不是靠朋友學長推薦的。」,一直到最近工作才終於塵埃落定,

網友namenone再次發文,表示博士找工作真的相當困難,因為,博士的薪水對於公司來說都算是沉重,尤其是沒有業界經驗的「菜鳥博」,所以公司總是會再三確認,拿他目前唯一拿到offer的小公司為例,他就面試了4次,整整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而且如果不是靠學長的幫忙直接把履歷寄給處長,他連人資招募那關都過不了。

namenone提到博士生找工作,人脈40%、運氣40%、能力20%,因為沒人脈跟運氣,連給老闆看能力的機會都沒有,但有當初想要招他的黨國大老聽到他的決定後,罵說格局太小,他最後也分享了學長朋友們的起薪給大家參考。

許多網友看完博士這則求職文引發共鳴,「以前讀博的學長跟我說,博士出路很窄,我不相信,等我唸完開始找工作後才完全理解...」「只能說在台灣的博士真的是又辛苦又得屈就領低薪...」「怎麼Phd要百萬年薪還那麼難」(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Phd起薪參考:
Berkeley博後:5w鎂/年
UCLA博後:5w鎂/年
Berkeley助理教授:10w鎂/年
桃園前段私立大學電機助理教授:~10w台幣/月*13.5
Berkeley CS碩在矽谷:11w鎂/年(CP值爆表)
中研院院聘博後:7.9w台幣/月*13.5(競爭瘋狂激烈,三年一簽)
一般科技部博後:5.7w台幣/月*13.5(看老闆爽,也有學長加到7、8w台幣/月)
阿布達比博後:5.5w鎂/年,不扣稅,含食宿(五星級套房),每年一張來回機票
台GG新人博:190~200w台幣/年
ASML博級:(台GG給薪)*(2/3~3/4)(保證正常上下班)
南亞科:(5.4w台幣/月+校名加給數k)*15(112博加完加給約6w台幣/月)
台達研究院博級:(5.7w台幣/月)*15(朋友說氣氛極佳,保證正常上下班)
工研院新人博級:"比你博後薪水多一點啦",人資如是說
要去的小公司(+三年助理博後經驗):130w+兩年約的簽約獎金30w

----------------------------------------------------------

冒充知名律師賺顧問費 騙百家公司得手千萬
2015/05/20 11:21 4341 LINE分享
分享

竟然有這麼囂張的詐騙嫌犯!李姓夫妻在桃園市機場捷運商圈開設律師事務所,以抽樣撥打新北、桃園公司招攬法律顧問為名義,派業務人員到被害公司簽訂法律顧問契約,還核發偽造的法律顧問證書取信被害人,然後向每家公司收取4萬元的法律顧問年費。刑事局偵七大隊接獲線報清查,發現這個集團4年前起開始犯案,上百家中小企業及社區受騙,估計獲利超過千萬

桃園地檢署檢察官呂象吾,指揮刑事局偵七大隊第一隊與台北市萬華分局、新北三峽、中和一分局成立專案小組,從今年初鎖定跟監、分析該集團對外設立的公司行號旗下金流、投保及稅務資料,於昨天同步發動搜索,逮捕該集團李姓主嫌夫妻及成員共9人,並查扣偽刻知名律師王樹森簽字章、招牌掛片4片、人事資料卡及銀行存簿等證物,警訊後暫依詐欺、偽造文書、違反律師法等罪嫌移送法辦。(張君豪/台北報導)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警方查扣詐騙集團偽冒律師顧問證書。張君豪攝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李新安涉嫌開設沒有律師的「朝陽國際法律事務所」行騙被警方逮捕。翻攝畫面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警方查獲詐騙集團偽冒律師顧問證書。張君豪攝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警方查扣詐騙集團還訂立旗下成員的績效表。張君豪攝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警方查獲詐騙集團偽冒知名律師開設事務所詐騙。張君豪攝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刑事局偵七大隊副大隊長陳瑞金說明案情。張君豪攝

---------------------------------------------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不只有流浪教師 流浪律師更多更慘

2015-04-08 Web only 作者:賀桂芬
相關關鍵字: 流浪教師流浪律師
不只有流浪教師 流浪律師更多更慘
圖片來源:潘云薇
曾幾何時,律師金飯碗生鏽,很多律師步上流浪教師的後塵,變成了流浪律師。
醫師和律師這「兩師」,長久以來一直是公認的金飯碗。然而過去30年來,醫生供給量只增加了一倍,律師卻增加了50多倍。因為嚴重供過於求,律師金碗如今已經生鏽,流浪律師滿街跑。

去年年底,律師考試放榜,台大法律系畢業的施傑雲(化名)沒考上,準備出國唸書,中間半年空檔,施傑雲心想,他的英文非常好,應該可以找到實習機會,為申請學校加分。

沒有想到,無論託師長請託,還是上人力網站,試了3個月,都沒有律師願意收他這免錢的實習生。

「別說她沒考上了,考上律師的人,都沒有人願意收,更別說她連律師都沒考上了。現在這麼容易考,他台大法律系畢業竟然沒考上,我只能說他太不用功了。」眾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法律公會全聯會理事趙梅君說。

過去30年,律師考試從一年錄取幾十個變成現在一年錄取900多個

「2011到2014 年錄取3770人,嚇死人!我們年輕時一年才錄16人左右,」現年五十歲的律師羅愛鈴說。

「但過去幾年司法院的統計,訴訟案並沒有增加,但每年新增的律師有900多個這問題很嚴重,不光是供過於求的問題而已,對當事人的權益也很不利,」趙梅君指出。

民國78年之前,政府刻意壓低律師錄取人數,每年只錄取幾十名,為的是關前門,開後門給軍法官、司法官和檢察官。軍法官只需考兩科,便可取得律師執照。司法官和檢察官則完全不用考,便可轉任律師。

現在律師考試是按到考人數錄取10%,廣設大學及技術學院都開設法律系的影響下,致使律師報考人數爆增,現在每年都錄取900多名。

考上律師之後,按規定必須找地方實習5個月,受訓上課一個月,才能拿到律師執照,找不到地方實習的困境。「現在的新人幾乎沒什麼歷練,他們上學還要付學費,我們卻還要花錢從人生經驗開始教他們,」律師羅愛鈴聽到請託收實習生,連連搖手。

「很慘哪,免錢實習沒人收,出道沒案子可以接,談工作沒辦公室,只能到咖啡館,」一名律師形容許多後生晚輩的景況。

嚴重供過於求的結果,「就殺價競爭啊,很多律師慘到什麼地步你知道嗎?幫當事人免費打官司,這樣他才會有經驗,」一名律師說。

高薪金飯碗到流浪律師,有立唸法律系和當律師的年輕人,請再好好想想。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一案難求 全台流浪律師逐年增

【聯合報╱記者張家樂、鄭惠仁/連線報導】
2013.12.23 03:20 am 
繼流浪教師後,也出現僧多粥少案件難求的「流浪律師」;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全台有照但未執業的流浪律師,多達五千八百人,且逐年增加中。
中部某鄉代會辦公室,經常可見提著公事包的陳姓律師,和幾名調解委員泡茶身影,「劉委員,這件車禍若調解不成,就交給我來打官司。」

陳姓律師幾乎每個星期都來報到,希望能兜到案子;他苦笑說「沒辦法。這個月還沒接到案子,只得來這裡找。」

為打破律師以往寡頭獨占的現象,降低接案價碼,讓一般民眾有需要都能請得起律師,不斷提高律師高考錄取人數,律師錄取人數變多,但案件成長有限,市場大餅不夠分,流浪律師一年比一年多。

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到上月為止,取得律師執照的有一萬三千多人,僅七千六百五十六人執業,不到六成。台南律師公會理事長李合法表示,南市律師登錄人數較五年前增加一倍,市場相當競爭。

台大法律系畢業的楊姓律師今年完成實習,執業兩、三個月,月薪四萬多;他說,班上有十多人考上律師,目前只他一人執業,其他人有的去當公務員、有的在補習班教書。

「我在這裡朝九晚五,月薪五萬元,何必出去執業?」一名有律師資格的法官助理說,同學有不少人考上律師,但剛出道自行執業難有案源,「每年法院招考法助,都不乏律師來考。」

律師錄取人數大增,市場競爭,事務所案源減少,也影響到提供實習意願。

依規定考上律師後,必須參加一個月的律師研習所研習、五個月的事務所實習,才能取得執業資格。

律師張藝騰考取後,到爸爸的律師事務所實習;有法官助理考上律師後,請法官幫忙找到實習的事務所。但不是每個新人都這麼幸運,沒有背景或人脈,常找不到事務所實習。

「實習律師啥都不會做,事務所還得付薪水。」一位資深律師表示,都會區的聯合律師事務所,大都不接受新人實習。

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最近將討論,日後接受新律師實習,事務所無需付費,甚至考慮討論實習的新律師,每個月應付給事務所五千至一萬元「學費」,解決準律師實習問題。

【2013/12/23 聯合報】
--------------------------------------------------------------
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昨痛批考選部和教育部,放任大學濫開法律系,又浮濫錄取律師,最近3年錄取率年年超過10%,平均每9人報考1人錄取,每年新增近千位新科律師,登錄執業的律師將近8000人,粥少僧多,造成無案可接的「流浪律師」問題,呼籲考選部檢討律師錄取名額,並設定律師最低錄取分數。
理事長林國明指出,目前全國共113個法律系和研究所,近3年每年報考律師均破萬,但考得上的不外乎10餘所學校,要求教育部加強評鑑,淘汰辦學素質欠佳的系所。
考選部長董保城表示,律師接不到案,是市場競爭的問題,建議法務部研究到底需要多少律師才適當,若律師公會行文考選部,會邀集相關機關及學校檢討。
教育部表示,各行各業都需要法律人才,目前的法律系所數量尚適宜,對評鑑不佳的系所均會扣減招生名額。
---------------------------------------------------------------
錄取率高 流浪律師爆增
2013年12月27日
【記者吳旻洲/綜合報導】針對近年全台各大學廣設法律相關學系,導致法律系畢業生激增,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林國明26日表示,以總分1,000分的律師專業科目考試來看,今年最低錄取分數僅469分,林國明呼籲政府應設最低錄取標準,否則「律師素質參差不齊,民眾是最大受害者!」

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6日舉辦「流浪律師問題面面觀」記者會,林國明指出,全台各大學廣設法律系,導致法律系畢業生人數逐年提高,再加上考試院針對律師高考沒設最低錄取分數,導致律師錄取人數逐年提高,近3年平均錄取人數居然近千人。

林國明強調,今年錄取最低分僅469分,過去甚至有人單科僅拿40多分,讓律師素質參差不齊。林國明建議,教育部應慎重增設法律系所、不要浮濫,才能解決律師錄取浮濫的問題。

律師研習所執行長蔡碧松則提到,據統計,全台有設法律系的學校共有39所,加上碩士班、博士班等,約有113所以上,光是大學畢業學生,每年就有超過3千人,但很多學校評鑑不合格卻還招生。◇
---------------------------------------------------------
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昨痛批考選部和教育部,放任大學濫開法律系,又浮濫錄取律師,最近3年錄取率年年超過10%,平均每9人報考1人錄取,每年新增近千位新科律師,登錄執業的律師將近8000人,粥少僧多,造成無案可接的「流浪律師」問題,呼籲考選部檢討律師錄取名額,並設定律師最低錄取分數。

理事長林國明指出,目前全國共113個法律系和研究所,近3年每年報考律師均破萬,但考得上的不外乎10餘所學校,要求教育部加強評鑑,淘汰辦學素質欠佳的系所。

考選部長董保城表示,律師接不到案,是市場競爭的問題,建議法務部研究到底需要多少律師才適當,若律師公會行文考選部,會邀集相關機關及學校檢討。

教育部表示,各行各業都需要法律人才,目前的法律系所數量尚適宜,對評鑑不佳的系所均會扣減招生名額。
--------------------------------------------------------------------------
年錄取千名 流浪律師多
2013年12月27日 
【吳珮如╱台北報導】律師高考近年來錄取率逾一成,每年錄取人數高達千人,許多律師找不到工作衍生流浪律師,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昨直指各大學廣設法律系、律師高考錄取率居高不下,是造成目前僧多粥少窘境的主因,痛批「錄取率浮濫致律師素質參差不齊,民眾是最大的受害者。」
全聯會理事長林國明昨表示,律師高考以前每年錄取約四百人,但近年因法律系學生增多,參加律師高考的考生相對增加,在保障錄取率規則下,這三年每年平均增加千名律師。

節制設立法律系
林國明無奈地說,律師高考滿分一千分,但今年錄取最低分卻僅四百六十九分,林呼籲:「考試院應設錄取門檻,分數太低不能過關,教育部也不應讓大學隨意增法律系所。」
律師研習所執行長蔡碧松說,律師執業前要接受職前訓練,但近年來因人數變多,預算沒增加,教學品質已下滑。蔡提到,英國律師需經三年訓練、二年實習,「台灣律師只有一個月集訓,五個月實習,差太多了。」 
------------------------------------------------------------

教長示警 10年後流浪博士多過流浪師
2014/11/26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教育部長吳思華昨在「全國大專研發主管會議」上指出,根據教育部盤點,每年約有三千名博士畢業生無法搶到學校教職,必須到產業等其他領域找工作,如果不嚴肅面對博士就業問題,十年後,「流浪博士」的數量將會超過流浪教師。

「請將博士生當寶。」吳思華提醒大學教授招收博士生時,不要當成招「助理」,應該以學生為本,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條件給予不同協助,讓博士生畢業後,在學界、業界都能有傑出表現。

教育部統計,我國每年畢業的博士生約有五千名,其中有意就業者約三千五百名;全國大學每年釋出的教職約八百名,其中約有三百名職缺由留外的洋博士取得;換句話說,每年只有七分之一、約五百名博士生畢業後可取得大學教職,其餘三千人必須另覓工作。

吳思華認為改善博士就業的關鍵,在於博士生的「再教育」,如何讓博士生學用合一,協助產業研發,是學校需要好好思考的議題,「若沒給博士生足夠訓練和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失職。」

全國大專研發主管會議今年由科技部主辦。近日數起違反學術倫理案件,意外成為此次會議焦點。會議發給每個大學研發長的資料袋中,也都有三份「校園學術倫理教育計畫」的介紹文件,建議學校將學術倫理列為必修課。

科技部部長張善政昨天在會中表示,從最近一年的案例看來,一、兩個學術倫理問題,就已讓我國學術界「在國際上丟人現眼到抬不起頭來」,他再三提醒,學校是面對學術倫理問題的第一線,務必要非常實質、深入處理,不要只組成很表面的學倫委員會,卻沒積極運作。

張善政表示,科技部日前做了論文指標分析,發現有些學者表面上看起很優秀、發表的論文數量很多,但其引用來源不平均,多是固定幾位教授和學生引用,禁不起大數據分析的檢視。

--------------------------

流浪教師vs.落跑記者
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恐怕早已突破30萬大關

© 由 風傳媒 提供
「超額教師」話題時下正夯,近年來隨著出生率下降,少子化影響,許多學校面臨減班併校,台灣社會「超額教師」的問題浮上檯面,衍生的「流浪教師」方興未艾。台灣媒體解禁將近30年,媒體興衰起落,近年來網路崛起,回歸自由市場機制的結果,時至今日,實體報紙平面媒體記者面臨到被迫減薪、資遣,甚至裁員,成了名符其實的「落跑記者」。
© 由 風傳媒 提供 「全球教師獎」得主、巴勒斯坦的小學女老師赫魯卜(Hanan Al Hroub)(Global Teacher Prize)
語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身教言教,作育英才,德範堪彰,地位崇隆,可見一斑。

媒體記者,秉春秋之筆,立讜言宏論,針砭時政,匡正弊端,影響力既深且鉅,夙有「無冕王」的美譽。

1987年台灣開放報禁,媒體事業如雨後春筍,百家爭鳴,由於科技發達,資訊爆炸,歷經三十年春秋,媒體幾番人事更迭,網際網路媒體領導主流,推波助瀾,強勢行銷,許多實體報紙平面媒體記者生存空間遭到嚴重擠壓,媒體工作者路程坎坷,前途茫然。
© 由 風傳媒 提供 歐巴馬起身揮手,正式告別白宮記者晚宴。(美聯社)
老師和記者所從事的工作都是文化志業,老師獎掖後進,記者傳遞新知,兩者都是嘔心瀝血,貢獻所學,相較之下,記者更多了一份與時俱進的社會脈動。

前教育部長吳京任內勵行教育改革,台灣廣設大學院校,遍開師資學分班,非科班出身的學子和正統師範體系畢業生搶食「老師」的飯碗,加上近年來各級學校併校減班,老師員額供過於求,尤其甚者,政治公關大行其道,走後門、憑關係、套交情,「劣幣驅逐良幣」,保守估計,目前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恐怕早已突破30萬大關,孔老夫子若在天上有靈,也要喟然興嘆!
© 由 風傳媒 提供 教改團體於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場外抗議。(顏麟宇攝)
台灣推行教改運動20年,幾乎斷送了一整個世代年輕人的未來,曾幾何時?標榜所謂的零體罰愛的教育,家長和民代屢屢對學校和老師施壓,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動輒得咎,老師顏面盡失,尊嚴掃地,對於教育的熱情不再,老師工作朝不保夕,人人自危,為求明哲保身,最後乾脆忍痛放棄,感嘆不如歸去!

受到自由市場機制衝擊,媒體記者為求保住飯碗,不得不配合報社業務行銷,報份推廣、置入專案、廣告招攬、人情公關,記者插科打諢,在外一條龍,虎虎生風,不可一世,回到報社,面對被壓得喘不過氣的業績評比,以及政治力介入干預,線上記者彷彿洩了氣的皮球,搖身一變成了毛毛虫,原本職司彰顯社會公理正義的記者,或許壓根兒也沒想過,長年在職場採訪報導抗爭新聞,有朝一日,自己竟然成了被殺雞取卵的「無冕王」,也會被迫走上街頭,加入請願抗爭的行列,真是諷刺至極。

老師也好,記者也罷,回顧當初入行所堅持的理想,懷抱社會改革的憧憬,充滿熱情與抱負,全力以赴,義無反顧。午夜夢迴,回首過往,策勵未來,立場是否依然堅定不移,初衷莫忘?

老師和記者,滿腔熱血和雄心壯志硬是被社會現實消磨殆盡。沒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風骨和勇氣,畢竟「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 由 風傳媒 提供 高教工會要求勞動部,將大專兼任教師納入《勞基法》。
攝像者: 何宇軒攝
拿到教師資格未必就是教育職場保障的護身符,記者證也絕非媒體工作的萬靈丹,不論是流浪教師還是落跑記者,都得要培養第二、第三專長。唯有認清事實,迎合時代潮流,順應時勢,才能另闢蹊徑,找到職場生涯的第二春。

流浪教師和落跑記者是時下台灣社會光怪陸離的異象,改天,如果您心血來潮閒逛夜市光顧小吃攤位,巧遇賣蚵仔麵線的流浪教師,或者和朋友到卡拉ok高歌歡唱,正好和當老板的落跑記者不期而遇,見怪不怪,就以平常心看待吧!
-----------------------
不只有流浪教師 流浪律師更多更慘
不只有流浪教師 流浪律師更多更慘
作者:賀桂芬 2015-04-08 Web Only
曾幾何時,律師金飯碗生鏽,很多律師步上流浪教師的後塵,變成了流浪律師。

醫師和律師這「兩師」,長久以來一直是公認的金飯碗。然而過去30年來,醫生供給量只增加了一倍,律師卻增加了50多倍。因為嚴重供過於求,律師金碗如今已經生鏽,流浪律師滿街跑。

去年年底,律師考試放榜,台大法律系畢業的施傑雲(化名)沒考上,準備出國唸書,中間半年空檔,施傑雲心想,他的英文非常好,應該可以找到實習機會,為申請學校加分。

沒有想到,無論託師長請託,還是上人力網站,試了3個月,都沒有律師願意收他這免錢的實習生

「別說她沒考上了,考上律師的人,都沒有人願意收,更別說她連律師都沒考上了。現在這麼容易考,他台大法律系畢業竟然沒考上,我只能說他太不用功了。」眾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公會全聯會理事趙梅君說。

過去30年,律師考試從一年錄取幾十個變成現在一年錄取900多個

「2011到2014 年錄取3770人,嚇死人!我們年輕時一年才錄16人左右,」現年五十歲的律師羅愛鈴說。

「但過去幾年司法院的統計,訴訟案並沒有增加,但每年新增的律師有900多個,這問題很嚴重,不光是供過於求的問題而已,對當事人的權益也很不利,」趙梅君指出。

民國78年之前,政府刻意壓低律師錄取人數,每年只錄取幾十名,為的是關前門,開後門給軍法官、司法官和檢察官。軍法官只需考兩科,便可取得律師執照。司法官和檢察官則完全不用考,便可轉任律師。
但現在律師考試是按到考人數錄取10%,廣設大學及技術學院都開設法律系的影響下,致使律師報考人數爆增,現在每年都錄取900多名。

考上律師之後,按規定必須找地方實習5個月,受訓上課一個月,才能拿到律師執照,找不到地方實習的困境。「現在的新人幾乎沒什麼歷練,他們上學還要付學費,我們卻還要花錢從人生經驗開始教他們,」律師羅愛鈴聽到請託收實習生,連連搖手。

很慘哪,免錢實習沒人收,出道沒案子可以接,談工作沒辦公室,只能到咖啡館,」一名律師形容許多後生晚輩的景況。

嚴重供過於求的結果,「就殺價競爭啊,很多律師慘到什麼地步你知道嗎?幫當事人免費打官司,這樣他才會有經驗,」一名律師說。

從高薪金飯碗到流浪律師,有立唸法律系和當律師的年輕人,請再好好想想。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6605#sthash.D7u89itw.dpuf
----------------------------------------------------------
流浪教師》部分學校 不到2成當上老師
教育新聞,也是我們在文創之際關心的,今天教育最大條的,除了大學是否調漲以外,應該就是下面聯合報的專題報導。
最後一則新聞,教育界也終於開始阿Q,人家修教育學分,就是為了出來有鐵飯碗,怎麼會培養第二專長也不錯呢?
這一波,10年下來,飽了開設教育中心的學校。

================
流浪教師》部分學校 不到2成當上老師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7.04.11 03:34 am

圖/聯合報提供

教育部昨天公布各師培大學、師培中心畢業生就職統計,顯示老牌子的師範體系,學生畢業後擔任老師的比率較高,在6~7成左右;有些學校的就職率偏低,師培生真正當老師的比率甚至不到2成。

教育部公布95年師培統計年報,共有72所大專院校,培育出125368位師培生,其中有36%,即46154人沒當上老師;教育部指出,沒當老師的原因除了沒甄選上學校之外,還有志趣改變、服兵役等因素。

其中以正修科大 (含技術學院)未任教師的比率最高,達90.44%,去年培養出的136位師培生,僅8位甄選上正式老師,5位做代理教師,另有123位都沒有當上老師。另有南華大學等六所學校,未就職教師比率高於7成的學校。

考上正式教職比率最高的是長庚大學,比率達74.4%;其次是國立台灣體院的65.3%;排名第三的是台灣師大的63.1%。

整體來說,傳統的師範體系培養出的師培生,能當上老師的比率比較高,其中又以台師大表現最亮眼,去年培養出12335位師培生,占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其中有7787位考上正式教職,754位代理教師,但仍有3成,即3794位師培生最後沒有去當老師。

 

============
師「賠」…流浪教師4萬多人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2007.04.11 03:34 am


教育部昨天公布最新的師資培育統計年報,從86年起取得教師證的師培生,僅有5成4可取得正式教職,另有8.5%任代理教師,剩下的3成6則成了「流浪教師」,總數達46154人。

負責統計的高雄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郭隆興坦言,現有不少師培生畢業後,因當老師太難而提早放棄,不參加半年的實習、也不考教師資格檢定,這部分還未列入師培統計中,否則「流浪教師」人數會更多。

95年師培統計年報顯示,國小專長的流浪教師最多,達20288人,其次是中等普通專長的14590人,中等技職專長及幼教專長的各有5483及4484人,特教專長的最少,只有1309人。

就比率來看,有特教專長的就職率也最高,通過教師檢定後,取得正式教職的比率高達76.7%,還有5.7%任代課,未能就職的只有17.6%;但幼教專長及中等技職專長的流浪教師比率都超過5成。

師培統計也顯示,各階段公立學校辦理的教師甄選都很難考。從幼稚園到高中職,報考的教師人次超過12萬,但錄取人次僅3524,錄取率低到2.87%,尤其是國小的錄取率更只有0.66%。

教育部說明,應考者常同時考數所學校,實際應考人數為36700,競逐3524個教職,錄取率應接近1成,如再加上代理教師的10689個職位,錄取率可達4成。

教育部的師培統計顯示,全國公立學校還聘用了957位不具合格教師證的代理教師,其中台北縣就用了248位,占25.9%,第二位的台北市也只有73位。台北縣教育局則說,學校只有在三次聘不到合格教師時,才能開放聘用大學畢業生,不合格代課教師人數不應有這麼多,不知數據從何來,考慮再全面調查。

教育部表示,早年有教師不足的情況,因此開放不具教師資格者代課,但教育部去年已修改規定,自今年8月1日起,除非是偏遠、聘不到合格教師的地區才能以專案報淮。

教育部統計發現,去年離退職教師共4822位,但許多學校因擔心少子化後減班、廢校,不敢開放正式職缺,因此只甄選3524位教師,許多缺都改聘代理教師。

==========

流浪教師》「第二專長 備而不用」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王紀青、周宗禎、潘柏麟、朱惠如/連線報導】 2007.04.11 03:34 am

大學設置師培中心,學生畢業後擔任教職的比率卻偏低,學校說,是受少子化影響,需求年年降低,畢業生任國中小學教職者自然減少,不過,他們強調,修教育學分是培養第二專長,對就業仍有幫助。

高雄文藻外語學院師資培育中心提出的數據與教育部統計年報有出入,主任戴明國說,修教育學程的學生就職比率達到81%,其中擔任正式教師的有35%,到補教業服務的有46%,「文藻對這樣的培育結果很滿意!」將要求教育部更正資料。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長林仁益表示,「有些學生參加師資培育完全是備而不用。」即使參加學程者最後不選擇教職,回到其他的專業領域,所學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對從事的行業仍有加分效果。

長榮大學校長陳錦生說,學校過去開的國小教師教育學分班名額多,但因少子化國小老師需求極低,許多學生修了卻沒國小可教,已停開學分班,但教育相關學分課程仍繼續開辦,因為教育課程可視為第二專長,對就業有幫助。

南台科大師資班老師說,國小師資人數需求年年降低,師資班人數過多,減班是趨勢,但學生修這門課,不一定要從事教職,有學分班的學生到了教學市場,比的正統師培大學生還受歡迎。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主任祕書洪明輝表示,有教育學程學校很多,加上少子化,教職難覓,教育學程已結束,新學期不再安排教育課程。高中職教師市場已萎縮,機會本來就不多,該校是技職體系,面對多所學校都有教育學程,競爭激烈,僧多粥少,學校也很無奈。

正修科技大學副校長何清釧說,畢業生未當老師是因市場供過於求,「所幸技職體系學生,未當老師,還是可以從事其他技術性工作。」

南華大學秘書室表示,師培中心前年經教育部評鑑績效不良,不再補助經費,已被迫裁撤。

【2007/04/11 聯合報】@
-----------------------------------------------
34%流浪教師 想轉補教
2012年1月16日 2:46

近8萬合格師資無用武之地…

國中、小學教師課稅今年上路,傳出許多待退老師醞釀退休。根據教育部最新師資培育統計年報,全台仍有近8萬名流浪教師尚在覓職。
這些流浪教師盼能正式拾起教鞭,但根據銓敘部統計,民國99年度退休教師總人數僅4,780人,對外釋出的遞補職缺仍相當有限。
根據人力銀行針對擁有教師資格的合格儲備教師所做調查,平均每人參加過五次教師甄試。目前教師職缺僧多粥少,高達八成五的受訪者曾參加居住區以外的教師甄試,南征北討的結果,平均每年花費達13,311元,其中以報名費、交通費和書籍費占最大宗。
漫長待業…伸手牌不好受
除錄取率極低,若碰到當年度沒有缺額,這些流浪教師只能另尋代課教師職缺,甚至面臨動輒以「年」起跳的漫長待業期。在準備甄試期間,有35.64%的受訪者曾「動用個人積蓄待業」,33.42%到外頭「兼差打工」,19.55%甚至得當伸手牌「仰賴親友資助」。
人力銀行公關總監何啟聖表示,1995年生效的《師資培育法》核准16所大學開教育學程,導致教師數量暴增,少子化危機卻讓教職市場嚴重供需失衡,迫使許多合格教師四處代課等待機會。
他觀察,有意爭取教職的儲備教師為增加錄取機會,只能全台跑透透,多校報考,不僅疲於奔命,若以每次報名費約千元計算,加上跨縣市考試的交通費用和住宿費用,累積下來絕對是筆可觀的開銷。即使最終考取正式教師職缺,所付出的求職成本較其他行業仍相對偏高,此亦是現行各縣市自行甄試制度令人詬病的主因。
在今年7月取得高中教師資格的李先生就指出,為考取正式教師職缺,畢業五年來,共報考60間學校,光交通費及報名費等開支共花了十幾萬元,對未具經濟基礎的年輕人帶來龐大的經濟負擔,待業期間更對未來茫然無措,直到今年考取正式教師才能放下心裡的重擔;但他身邊仍有許多學長姐,考了六、七年始終未被錄取,只好黯然轉行。
回首當時選擇從事教職,多數人是為了「興趣志向」、「教育熱忱」與「待遇有保障」。無奈僧多粥少,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合格教師空有一身本領卻無用武之地,迫於現實壓力,僅有22.9%「永不放棄、堅持下去」,其餘平均設定4.72年的底線。已設定底線的儲備老師表示,若遲遲無法取得正式職缺,58.91%將「降低標準以代課教師維生」,34.28%計劃「轉戰補教機構」,29.46%打算「轉考教務/公職人員」。
可先代課…累積教學經驗
何啟聖建議儲備教師們可先從代課老師做起,累積教學經驗,甚至爭取兼任衛生組長、訓育組長等行政職務,較容易獲得學校青睞。此外,目前教育體系多元化發展,對教學有興趣的老師也可換條路走,投身補教業,或擔任企業教育講師,甚至利用良好的溝通能力從業務工作起家,都有機會成為職場上閃亮的新星。
為人師表大不易
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師資培育統計年報,全台仍有近8萬名流浪教師尚在尋覓教職。
調查,擁有教師資格的合格儲備教師平均每人參加過五次教師甄試。高達八成五的受訪者曾參加居住區以外的甄試,平均每年花費達13,311元,其中以報名費、交通費和書籍費占最大宗。.
在準備甄試期間,有35.64%的受訪者曾「動用個人積蓄待業」,33.42%到外頭「兼差打工」,19.55%甚至得當伸手牌「仰賴親友資助」。
多數人選擇從事教職是為了「興趣志向」、「教育熱忱」與「待遇有保障」。無奈僧多粥少,迫於現實壓力,僅22.9%「永不放棄、堅持下去」,其餘平均設定4.72年的底線。
【經濟日報/李怡男/2012/01/14】
----------------------------
正式老師=下一個流浪教師?


612流浪教師大遊行,對師資供需嚴重失衡發出了怒吼。然而,準教師無書可教,只是一個開端,更可怕的是師資過剩現象,很快將從國小新生,一路蔓延到中高年級,並且威脅到正式老師的飯碗。
撰文 / 郭美懿

6月12日,西南氣流籠罩在台北上空,滂沱大雨斷斷續續,來自全台各地的1,000多位準教師,卻選在這一天走上街頭。遊行隊伍中,有攜家帶眷的流浪教師,也有尚未進入市場便面臨失業的實習老師與師院學生。他們頭綁黃布條,手上拿著「我們不要再流浪」的標語,抗議教師員額減少,導致流浪教師與超額教師問題嚴重惡化。
  
  在過去,教職被視為工作穩定的鐵飯碗,沒想到曾幾何時,老師已變得一職難求,教師甄試甚至比律師還難考。
國小教師甄試陸續停辦
  
  根據教育部統計,今年包括宜蘭縣、台中縣、嘉義縣、台南縣、高雄縣、台東縣、嘉義市等至少7個縣市,都因學生來源減少、教師供過於求,確定停辦國小教師甄試,全省缺額僅有479人。在國中教師方面,雖然只有金門、連江兩縣不辦甄試,但全台缺額加起來也只有1,557人。
  
  基層教師缺額大量減少,競爭的儲備教師卻逐年增加,光是今年拿到合格教師證書的準教師就有19,564人。再加上過去幾年已取得教師證書,卻無緣獲聘為正式教師的3萬人,待業中的合格教師人數高達5萬人。
  
  更嚴重的是,在少子化的衝擊下,國小班級數逐年降低,93年度預估減少1,000班,94年減少1,300班,推估6年後(99學年度),國小教師的需求量將縮減為零。
  
  全國教師會秘書長劉欽旭指出,國小一年級減少1,000班,就等於從國小到高中階段,連續12年都要跟著減1,000班,假使明年再減班,數字將會更驚人。「這個數字是累進來計算,是乘法,不是加法!」劉欽旭憂心忡忡地說。

儲備教師,備而不用?
  
  一位實習老師忿憤不平地表示,台灣人口出生率在民國87、88年前後就已經下滑,但政府在師資培育上卻沒有管控,以至於到了民國90年,師資培育量暴增為兩萬多,此後年年都有將近兩萬人取得合格教師資格,當然會供過於求。
  
  當年這些準教師懷著熱忱投入教職,從沒想到會有減班、減師的一天,當就業環境丕變,難免會有被欺騙的感覺。
  
  擔任代課老師的黎曉方(化名)就是個例子。為了考上國小師資班,他準備考試兩年、在學校兩年,沒想到實習結束卻是失業的開始。這3年來,他年年暑假征戰全省參加甄試,由於沒考上正式職缺,只得不斷尋覓代課工作,「感覺人生就停在那裡,一直無法進入下個階段。」
  
  也有人對政府首長宣稱「老師是儲備制,有資格的人不一定要當老師,就好像念法律不一定要當律師」的說法很感冒。發起「拯救國教大聯盟」遊行的實習老師陳君豪說,同樣是「儲備」,7-ELEVEN招募的儲備員工是「備而有用」,台灣的教師儲備制度卻是「備而不用」,教流浪教師們如何甘心?
  
  尤其對師範體系畢業生來說,並非他們不願意轉行,而是4年在校所學的唯一專長就是「教書」。在教師飽和,專長又和職場需求有落差的情況下,要他們轉換跑道從零開始,令他們感到很難接受。

正式教師也擔心丟飯碗
  
  除此之外,現有正式教師超額的問題也逐漸浮現。由於每年新生人數持續下降,各校紛紛縮班,並且按照「後進先出」的原則,將超額教師介聘到其他學校。
  
  換言之,無論這位老師多麼認真經營班級、上課力求活潑有趣,一旦學校出現超額,而他的資歷又較淺(指在該校任教的資歷,而非總服務年資),就會被優先轉調到其他學校。假使市區學校沒有缺額,被介聘到偏遠地區不無可能;最糟的狀況是調聘學校也出現超額現象,剛調過去的老師,又成了最資淺的人,就像「踢皮球」一樣,不斷在各校間流浪。
  
  今年全國共有1,000多位超額教師,為消化這些員額,各縣市不是停辦甄試,就是縮減教師缺額。以國小教師為例,去年尚有2,000多個缺額,今年萎縮到不足500個。有人擔心,再這樣下去,不但流浪教師找不到頭路,就連正式老師也會丟掉飯碗。

應落實教師考評淘汰制度
  
  612遊行的當天,正好是台北市辦理國小教師甄試的日子,共有9,600多人競逐96個缺額,其中普通科教師的錄取率更只有0.46%。
  
  全國教師會秘書長劉欽旭指出,流浪教師們要求的並不是保證就業,或50%的就業率,而是至少能獲得一個合理的競爭機會。「流浪教師這麼多,一定有人要放棄,但如果錄取率連1%都不到,試問誰能夠接受?
  
  劉欽旭感嘆說,就業市場原本該是「我優秀,就應該有工作」,但是對那些滿懷壯志投身教育領域的準老師們而言,現在卻成了「我很優秀,可是我也沒機會」。
  
  612遊行結束了,流浪教師巡迴全省參加甄試的旅程卻正要開始。面對少子化與時代變遷,老師們有必要調適身段,與時並進。但教育是不是也該走向自由市場,落實執行考核評鑑制度,讓老師有新陳代謝的管道?恐怕也值得各方深思。
----------------------
2014年03月06日20:30
十二年國教上路,但台北市議員王鴻薇發現,全國現有2.3萬名流浪教師,近五年北市高中職、國中及國小教師甄選缺額皆達上百人,教育局竟以退休教師回鍋充任兼任教師,人數竟逾甄選缺額,流浪教師苦無任教機會。王說,教育局應限制退休教師回鍋任兼任教師,或增開教師甄選名額,讓流浪教師有機會任教
北市教育局主秘陳順和表示,中小學教師職務分為編制缺額、代理、代課及兼任教師四種,兼任教師與正式缺額教師不能類比。陳說,兼任教師多為教授藝能或才藝類科,因每校任課節數少或節數零碎,學校找不到兼任教師,才聘請退休教師回任,至於編制缺額則每年公開招考。
北市教育局表示,去年高中、職教師甄選164人,只比前年少14人。另外,前年國中、小教師課稅後每人每周減課2節,部分學校讓現有教師超時授課,若有畸零節數,才聘任退休教師回校兼課,目前北市國中有290位退休教師兼課,每人每周教2至16節。(郭美瑜、蔡永彬/台北報導)
----------------------------------------------------
流浪教師五年前後
2010/12/08
在體制內的教育環境中,代課老師的工作很像是救火隊兼任補破網的漁夫,但我們的待遇相去甚遠。以下針對三個面相說明教育界的怪現狀。

一、火燒眉毛才找代課老師,但各校都抱怨代課老師難找
有一年開學前,我像「救火隊」似的接下代課任務。該校原任自然科教學的教師,在開學前「臨時不來了」,學校「臨時」請了一位代課老師上課,這「第一位代課老師」因為本來就有自己的人生規劃,所以很「臨時」的上了一週的課就走了,原任老師還是繼續請假,於是學校又「臨時」的找來另一位短期代課老師,第二位代課老師當然也有他的盤算,為了未來著想,不閉關念書就不太可能擠進教師甄試的窄門,於是他「臨時」的教了一週,便「臨時」的留個紙條給教學組長,走了。聽說教學組長在週末瘋狂打電話給她所有認識的老師,請他們推薦適合的人選來代課,這一次總算不臨時了,因為他們找到了我。

教學組長再三拜託親朋好友同事介紹「可靠的、不會落跑的人選」,在層層轉介後電話聯絡到我,我正在朋友的慶生餐會上開心的回覆朋友詢問近況,「喔,自從走上教育這條路,都沒放過寒暑假,忙到你們找我看電影都不出門,現在我終於不忙啦!每天念書,傍晚上家教……」想不到接了電話又是「忙與不忙」的天人交戰。記得當時聽到該教學組長形容學生這樣被「臨時」來「臨時」去的惡搞,一時於心不忍,就接下了這份工作,學校告知我原教師請假一個月,但我因為愛上這群小孩的緣故,忍不住將每一天視作最後一天般的經營。後來原任老師竟連續請了一整學期的假,小朋友們三不五時會問:「X老師什麼時候回來?」我總要回答,「她好像病得很重,還沒好,好了就會回來。」卻也忍不住心中的狐疑,幾經試探,終於得知真相,原任老師根本就是罹患精神疾病的不適任教師!

代滿一學期,我以「功德圓滿」的心情離職了,下學期開學前又接到教學組長電話,說很感謝我上學期的幫忙,問我是否願意擔任其他科目的代課,我想好人就做到底吧!於是又接了這一個月的短代,想不到開學代了半天,居然「臨時」被告知第二天起希望我再去教自然,短代部份她會再找其他老師幫忙,因為該自然科原任X老師在開學當天又「臨時不來了」!就這樣,我又接下了這個任務,代完一整學期,同時也犧牲了為教甄念書的時間,因為我希望學生感覺老師下學期教得比上學期好,這也是我從事教職以來一直要求自己的原則,因此我實在無法兼顧教甄念書與學生的權益。

但我實在不明白,X老師精神不穩定、不適任教職的情形,學校早就知之甚詳,為何一直沒有做出妥善的處置?如果不是遇到我這個傻子,願意拿半薪(註),學校恐怕只能一直換「臨時」短期代理教師來教學生。【註:我代了幾乎一整學年,拿的是短代的月薪,大約兩萬多。與長代一學期的教師薪水相比,只有一半左右。】

二、教甄激烈猶如過五關,第一關就是考讀書
由於教師甄試的第一關就是筆試,筆試過了,還有口試、試教等等關卡,如果第一關筆試過不了,根本沒有展現教學能力的機會。長久以來,師培機構為了校方自身生計不去控管培育準教師的人數,教師缺額又一年比一年少,自然而然的,參與教甄的流浪教師一年比一年累積的多,所以筆試的題目也一年比一年刁鑽,美其名為「這樣才有鑑別度」,其實這些爛題目反映的是整個出題政策及甄選單位的偷懶與不用心。例如:「哪一個學者說了哪一句話?哪一個作家寫了哪一本書?」這樣的題目。這還算其次,還有考完試不公布試題與解答的,深怕認真讀書備考的老師們提出鐵錚錚的書證來揭發答案的錯誤、試題的荒謬,更有甚者,連續十餘題皆抄自某師院或出題老師任教學校的考試,擺明了出題者要展示他剪貼題目的能力。而代課老師在教學上的努力,到了教甄現場,如果過不了筆試的第一關,一切都是「零」!

三、說謊教育與自私自利從小學開始
我常感覺整個社會充滿一種表裡不一的說謊文化,以及斤斤計較的功利主義或壓榨勞工的龐大系統,深究起來都是從小開始培養的。學校內多數的情況,往往是老師對學生大喊:「不要講話!」自己卻在朝會時、週三下午研習時跟其他老師聊個不停,有時甚至還高聲談笑,忘形到自己的班級已經吵翻天了都還沒發覺。類似的例子還很多,篇幅有限很難列舉。至於自私教育的部份──

其一,體育課教游泳是個重責大任,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要是出了什麼事,責任我可擔待不起;體育組長心想,校內老師雖多人具教授游泳的資格,但無人願意教游泳,那就推給代課老師教好了,誰管他會不會游泳,不會的話要自己辭職,我再找別人來代課,反正流浪教師多的是,比流浪狗還多,我就不信找不到。啊?什麼,這位代課老師當初是應聘「教社會」的?誰理他啊!我叫他要教游泳,他就得教游泳,誰叫他是代課老師。

其二,教學組長的角色。學校老師請假,臨時又找不到老師來代課,怎麼辦?找實習老師好了,反正他們的分數掌握在我們手中,他不答應也不行。「讓你上課也是一種磨練,對你有好處的。」這麼一說,還付什麼薪水啊!又替學校和政府省了一筆錢,還可以幫自己省省算薪水、打名冊的時間。

其三,學生最討厭的掃除工作,通常是「倒垃圾」,為了省麻煩,直接找班上智障的或人緣最不好的學生負責就好了,他們不會有意見也不敢有意見。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想知道學校裡的正式老師們有多麼會「斤斤計較」,只要多參加幾次教師晨會或隨班觀察幾天就知道了。有時老師們計較自己福利、渺視學生權益的自私程度,會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流浪教師」一詞約略起源於2005年(拯救國教大遊行之前)。1994年李登輝總統提出的師培法修正案在1995於立院通過後,師培制度起了重大變革,補教業者亦趕搭風潮,儲備教師人數急速增加,加上少子化現象,使得師資培育極度供過於求,2005年在PTT實習教師(studyteacher)版傳出各縣市國小教甄即將停辦的消息,引起版友熱烈討論,而由準教師們發起「拯救國教大遊行」,「流浪教師多如狗」即為當時盛傳的順口溜。

回首歷史,師培制度的變革:(產)對補教業者而言,多了一個開班招生增加收入的管道;(官)對政府或立法體系而言,師培法修正本意是要建立多元化的師資培育管道,讓中小學校可從中選出較優秀老師,藉由撼動教育體制來改造整個社會,但缺乏管理的結果,與「農村再生條例」被戲稱「農村再死條例」類似; (學)對師院體系或大專院校而言,官方鼓勵其開設師資培育專班無疑的可以延後學校的「退場時限」(請參考1994四一O教改大遊行訴求2廣設大學及其後續 演變),至於大多數謹守「倫理」的中小學校,師培法修正與儲備教師制根本很難對積病已久的教育界「汰舊換新」;(NGO)對教改推動人士而言(教改:1990起),師培制的改革確實帶來改變,但很多舊問題並未解決(例如淘汰不適任教師),同時也帶來新的問題(人力的虛耗與浪費);(人)對十萬流浪教師而言(無論是原本工作很悶、因誤解教師工作而報考師資班的上班族,或是對教育懷抱理想而投入的準教師),新的師培制以及「比律師還難考」的教師甄試,無疑是人生中的一大騙局,或是需要寒窗苦讀多年的賭注。

個人大約自1996年投入教育工作者行列,迄今將近十五年。其間亦曾以「流浪教師」一詞自嘲,但近年來已逐漸改用「教育專業旅人」來看待自己雖不穩定卻極富意義的工作,蓋因投入教育界的初心始終不變,以及在不同學校與班級旅行之際,總不忘把握學習機會、努力精進的緣故。當然,在教育的路上,我還有非常多成長進步的空間。
-----------------------------------
流浪教師減少 中小學教師供需趨穩定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長張明文11日表示,中小學教師供給已趨於穩定。(中央社)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長張明文11日表示,中小學教師供給已趨於穩定。(中央社)
更新: 2015-11-12 10:37 AM 標籤: 流浪教師, 減少
【大紀元2015年1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 台灣台北報導)根據教育部公布的資料,因少子化趨勢而管控大學師培生名額,去年師培生名額為8,088人,是歷年最低,相較於1994年師培生名額最高峰的2萬1,805人,已少了約1/3。目前中小學教師供給穩定,流浪教師問題已經趨緩。
教育部11日公布最新《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自1994年至2014年為止,總計有18.5萬人取得教師證成為合格教師,去年核定師資生名額為8,088人,預估這些人完成教育學程後,約有六成的人可通過教師檢定,即約5千人取得教師證;不過有教師證外,還需通過教師甄試才能真正獲得教師資格。

全國合格教師中,仍有8萬1,414人未取得正式教職,但扣除7年以上未考教甄者,實際的儲備教師人數仍有4萬2,621人,而其中有2萬多人目前擔任代理代課教師。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長張明文提到,「7年未考教甄,有極大可能已有其他正職」,103年度退休教師4,627人,教甄名額為4,264人,對照每年培育量,供需已趨於穩定。
---------------------------
好老師消失中
作者:彭明輝(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2013-01 親子天下雜誌 42期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教師」是教育的中心,然而實際觀察國內的教育現場,卻是老教師不退休、流浪教師創新高,20年內恐將成為嚴重的問題。
好老師消失中
十二年國教的政策目標一廂情願而很難落實,另一方面教育界卻有著一個日漸惡化的問題:教師平均年齡逐漸老化、新血更替的管道逐漸窄化,教師的平均專業能力將逐年惡化,而二十年內全國將有嚴重的教師不足現象。這個問題遠比十二年國教更值得教育部和全國關切,卻一直沒有獲得各界應有的重視。
少子化的效應使得許多學校出現超額教師,堵塞了學校進用新教師的管道;其他學校擔心少子化會在未來衍生超額教師,因而遇缺不補,以代課教師頂替,實質上也等於是停止了招募新進教師。這些因素,使得全國教師世代交替的管道嚴重堵塞。
屋漏偏逢連夜雨!近年來,教師退休制度一再遭遇兩黨以「不公不義」、「不合時宜」為由任意刪減,完全罔顧政府信賴保護原則及一八%的歷史背景,使得全國教師風聲鶴唳,完全不知道未來的退休金到底能有多少。因為害怕晚年時退休金不敷所需,許多教師即使早已體力不支,仍勉強繼續任教,不肯退休。這使得教師世代交替的管道更加狹窄,全國教師平均年齡老化的速度雪上加霜,幾乎是每年上調一歲。
優秀年輕教師找不到教職
另一方面,老教師不退休,使得優秀的年輕教師更難找到教職。二○○五年時,全國有一千多位超額教師,以致各級學校進用新進教師的管道為之阻塞。當年台北市教師甄選普通科教師的錄取率低到僅有○‧四六%,合格的流浪教師卻超過五萬人,因此引發了「六二一流浪教師大遊行」。去年暑假結束時,流浪教師人數再創新紀錄,高達七萬六千人,形成教育界極端荒謬的現象:許多優秀而熱情的年輕合格教師找不到教職;渴望退休的老耄教師卻不敢退休,六十多歲還在努力累積風雨飄搖中的「所得替代率」(「退休後每月所得」除以「退休前每月收入所得」)。此外,愈是貪財而沒有責任心的教師,愈會堅持「扣多少補多少」,堅持到最後一刻才退休,以便把政府以「所得替代率」扣除的月退金,用年資補回來。
如此倒行逆施的結果,教育品質肯定將逐年惡化。假如教師所得替代率繼續往下調降,而退休年齡繼續往上調升,教育界世代交替的管道將會堵塞得愈來愈久,教育品質惡化的程度將難以想像。
平心而論,國小教師往往二十歲出頭就開始任教,五十五歲的時候已經教了三十多年,心力交瘁,要繼續擔負包班制的國小教育重任根本力不從心;一旦過了六十歲,年齡猶如學童的祖父母,也許慈祥有餘,但是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應付國小低年級學童處理不完的糾紛,以及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叛逆。把這些老人留在教育崗位上,早上七點多就到校、中午不能午休、下午四點才送走學童,對他們是整整九個小時持續的折磨,對學童其實也是折磨!
不僅如此,目前許多教育學分班已乏人問津而招不到學生,假如上述世代交替管道的阻塞現象持續十年以上,連師資培育的管道都將徹底廢弛。那時候,一旦大量老教師屆齡被迫退休,目前的流浪教師或者早已轉行營生,或者早已因失業太久而意志消沉,屆時會找不到可以遞補的合格教師。到時受害最深的將是全國學子,而不甘受害的父母只能選擇讓孩子在家自學。教育制度之荒謬,莫此為甚!
教師世代交替管道須暢通
假如這不是我們願意接受的未來,現在就必須開始讓教師世代交替的管道保持暢通。每校每年固定招收一定額度的優秀新進教師,並以設計周延的教師評鑑制度,配合合理的退休制度,引導不適任教師逐年退休。此外,小班小校是推動適性教育與多元發展必備的制度性基礎,同時也是讓世代交替暢通的重要管道。與其把資源拿來推動一廂情願的十二年國教,不如把資源拿來優先解決教師世代交替與小班小校的問題。這樣既可提高教育品質,又能讓該退休的老人安心退休,同時讓優秀的年輕教師學有所用,對教育品質的提升應該會遠遠勝過十二年國教。反之,如果不積極去處理教師世代交替的問題,屆時國中小教育毀了,免費的十二年國教又有何用。
教育不是什麼新鮮事,這行業的歷史已經超過五千年,不管教育理論如何變,總不出教師、教材與教法。擇優錄取教師,給他們應有的尊嚴與待遇,安排適當的進修管道以及不適任教師的退場機制,這才是教育的根本。把這事做好,遠比國教要九年或十二年還更重要。因為,沒有好的老師,空有好的教材與教法也是枉然。
-----------------------------------------
該繼續流浪還是另找出路:一成的錄取率,想當老師怎麼那麼難?
2014/12/21 08:00:00 發表於 | 教育
文:楊筑棻
民國83年,教育部開放大專院校教師培育,造成老師數量開始上升,許多人藉此一圓教師夢,卻造成今日「流浪教師」滿街跑的現象。
教育部長吳思華於11月18日表示,近年師資培育一年約8000人,而全國教師人數約20萬人,供需已逐漸平衡,未來也會繼續維持每年培養約8000個儲備教師。除此之外,他也表示將增加輔導教師員額約1到2成,並將師生比調降,來因應未來少子化現象。

然而,根據教育部最新的民國102年師資培育統計年報,至今約18萬人拿到教師證,但只有五成多考上公私立正式教師,約一成考上公立代理代課老師;其餘的6萬多名「儲備老師」中,有4萬多人選擇轉行,另有1萬6千多人失業。以公立中小學及幼兒園老師為例,民國102年共有3萬8千多人前來甄選,錄取率卻只有11%。

不想再流浪 他們選擇另闢新路
面臨如此艱難的處境,不少流浪教師選擇放棄繼續在教師甄試的大海中浮沉,決定換個領域投入。

賣飲料打出一片天 家人以他為榮
出身公教家庭的陳瑋璿,從小就被期待長大也該當老師。大學畢業退伍後,他參加教師甄選卻屢屢碰壁,他問自己:「為什麼我一定要當老師?」

回想自己學生時期曾在飲料店打工,陳瑋璿努力工作使得店裡生意好到飲料常供不應求。獲得成就感的同時,也燃起了他的興趣與鬥志。因此他從基層打拼,之後開了一間加盟店,甚至最後被外派到紐約發展珍奶市場,變身跨國店長。

用心、專業、高EQ 她成為專業新娘造型師
來自新竹的曾莉雯從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畢業後,應徵教職的路途卻不順遂,因緣際會之下踏入婚紗業,開始擔任造型師助理。透過不斷地練習和經驗累積,她開始有了忠實顧客,在業界獲得青睞。

擔任助理的過程當然很辛苦,但即使被罵、遇到挫敗都沒嚇跑她。也因耐操的個性和敬業的態度,曾莉雯之後升上了造型師,現為專業新娘秘書,身兼彩妝教學老師,在不同的領域實現教師夢。

泳訓教練 陽光新出路
而本身是念體育學院的蔡沛典,讀到碩士,還修了教育學分,但眼看教師這一條路走不下去,他開始思索自己的人生。大約10年前,教育部推動國小游泳課程,他開始規劃游泳教練團隊。於是他找了一群具備游泳專長的流浪教師,就組成了「陽光泳訓教練團隊」。

他們有教師資格、又有合格游泳證照,自然受到學校喜愛。他們提供專業游泳教練,協助學校推動游泳運動,猶如流浪教師的另一個出路。

OLYMPUS DIGITAL CAMERA
Photo Credit: pang yu liu CC BY-SA 2.0)

流浪教師的毅力:11年了,我還沒放棄
即使一路辛苦,仍然有人堅持初衷。在雲林縣的一所偏遠小學裡,有位代課老師─李蔚成,他已經在教育界「流浪」了11年、換了5所學校。


艱困的大環境讓李蔚成流浪多年,卻沒讓他對「教師」這個職業喪志。教導學生的熱忱讓他依然堅持繼續他的教師夢。他相信,當他還能站在講台上的一天,他就還是一名誨人不倦的老師。

政府該怎麼做?
針對這些問題,除了教育部發表的四項改善政策之外,之前九合一選舉期間,一些市長、市議員候選人也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曾提出,北市府未來可成立「人力派遣局」,由教育局選出一批正式教師,成為「專業流動教師」,哪裡有缺代課,就配合調動,或許能改善使用大量派遣人力的問題。

而柯P新政第9條為設置課後及寒暑假照護班,獎勵學校釋放空間與設備提供設置。這些機構也將流浪教師設為師資之一,期許能讓流浪教師多一個謀生選擇。

除了柯文哲之外,一些市議員和市長候選人也針對流浪教師提出建言,不管最終是否當選都可作為當前政府對教師徵選制度的參考,例如:

高雄市長候選人楊秋興則是提出增加教師甄試錄取名額,如國中小學由每班平均1.5位老師提高為1.7位,預計未來三、四年內可增加約1200個缺額,盼能紓緩流浪教師的困境。

台北市議員王鴻薇表示,臺北市政府應限制退休教師回鍋擔任兼任教師,如果學校真的有兼任教師的需求,乾脆增開教甄名額,讓流浪教師可以有擔任教職的機會。

有人想當老師是因為興趣志向、教育熱忱,也有人是被有保障的待遇吸引。但怎樣讓教育環境更好,不要讓更多教師流浪下去,是政府該積極面對的現況。
-----------------------------------

日南國中代理教師陳盈利獲SUPER教師獎。圖/全國教師會提供
SUPER教師 破天荒頒給代理教師 | 中小學 | 文教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hNFnmw
全國SUPER教師獎昨頒獎,在台中市日南國中代理六年的歷史教師陳盈利獲頒評審團特別獎,這也是該獎十八年來,首名獲獎的代理教師。不過教師團體表示,代理教師一年一聘,不確定下一年去向仍願投入教學,令人動容,但這也是中小學代理教師人數逐年增加,代理教師等候正職時間變長的縮影
主辦單位、全國教師會專業發展中心執行長何俊彥表示,代理教師不確定下一年能否能續聘,多數人白天教書,課後忙著準備教甄。但陳盈利先獲台中市首獎,最後又從全國四十二名競爭者中勝出,顯示她對教學投入很多,且受肯定。
陳盈利表示,日南國中是第一份教職,共代理六年,任期間除教歷史科,也身兼學務處的代理行政職,陪伴該校童軍團孩子成長。
實際上,中小學代理教師逐年增加,一○六學年代理教師人數已超過兩萬人。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高孟琳說,過往的代理職約一、兩年就能找到正職,但近年受少子化影響,平均代理五年才能找到正職,今年首度有代理教師獲獎,正是該現象縮影。
此外,一○八課綱要求各高中加開該校班級數一點二倍至一點五倍的選修課,但正職教師員額僅每班二點二五人,人力吃緊。據了解,教育部國教署擬增設代理教師名額來解決問題。
不過高中主管直言,新課綱要各校按特色開設校本課程,此課無教科書或前人教案可參考,推估多數學校都會推給代理教師來扛,但代理教師師流動率高,特色課若只開一年,下一年就斷炊,哪校能做出特色。
高孟琳說,代理教師增加是我國政府「省錢辦教育」的例證,代理師資一年一聘,即便表現佳被續聘,最多只能在同校聘三年。代理師往往被派去教資深教師不願開的選修課,最大的問題是課程無法延續,衝擊受教權。
對此,國教署表示,教育部正與人事行政總處研議,讓教師員額達到編制標準,滿足各校師資需求。另也鼓勵高中與大學合作開課,或跨校合聘師資來教多元選修課SUPER教師 破天荒頒給代理教師 | 中小學 | 文教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hNFnmw

流浪博士多過流浪教師/流浪律師/博士班/台灣流浪教師的人數突


https://is.gd/RKk5mN
女星姚采穎投入教育工作6年,今年1月拿到台藝大碩士文憑,9月中終於獲得玄奘大學影劇藝術學系專案助理教授的聘書,從1周跑3所大學的兼課教師正式升格助教,她坦言同期應徵師資的人學歷都很高,「但我20年的業界資歷,外面找不到。」
姚采穎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G8zvay
清大博士之死 網揭土洋博士之爭⋯他:「土博士一直吃土」  https://bit.ly/2G8wpTQ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