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共存/中國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升溫-讓疫情「快上快下」想RUN!中國解封 微信搜尋「移民」暴增-中國大規模感染時,會不會像上次英國、印度產生新的變異株,威脅全球大流行,官方大動作解封/高強度的Delta是否與Omicron同時在中國流行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與病毒共存」韓國新加坡代價高/新冠疫苗研發 美國團隊佔22%- 73%美國人反華/為何台灣確診比美國少?美日兩大研究:接種卡介苗的重症死亡率較少/過期疫苗/許多小孩近年接種的肝炎疫苗、卡介苗、小兒麻痺疫苗等多款疫苗,都已過期/吳湞被業界稱為「疫苗沙皇」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陳玉珍辦公室清出大量「過期中國快篩」 堆滿立法院垃圾場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東南亞國家紛紛決定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最主要原因是挽救虛東南亞國家紛紛決定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最主要原因是挽救虛

陳玉珍辦公室清出大量「過期中國快篩」 堆滿立法院垃圾場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欠全世界一個交代!新冠起源不明 世衛要北京交出完全資訊
欠全世界一個交代!新冠起源不明 世衛要北京交出完全資訊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EHlvPT
COVID-19起源仍不明,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表示正施壓中國政府提供COVID-19起源的更多資訊、授權給予取得完全資訊的管道,世衛組織已準備好派第2支團隊到中國調查。(美聯社)
2023/09/18 07:17
〔編譯楊芙宜/台北報導〕英國《金融時報》昨(17)日報導,從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第一批病例出現在中國城市武漢距今已近4年,此全球大流行疫情起源仍不清楚,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力促中國政府提供COVID-19起源的更多資訊、授權給予取得完全資訊的管道,世衛組織已經準備好派第2支團隊到中國調查。
譚德塞表示,世衛正施壓中國授權給予取得完全資訊的管道,正要求各國在和中國的雙邊會議上,力促北京合作,「我們(世衛)已以書面文字要求給予資訊...並也正有意派遣一支(調查)團隊,如果他們(中方)允許我們這麼做的話」。
報導說,譚德塞發出評論之際,世界各國衛生主管機構因應近期染疫病例數持續上升,正積極更新疫苗。雖然科學認為世界不再處於疫情大流行的急性階段,世衛組織表示各國仍應擴大監督高度突變的BA.2.86和其他Omicron亞型變異株。
世界各國領袖將於本週在紐約的聯合國大會高層會議上,首度討論疫情大流行的因應準備,譚德塞告訴英國《金融時報》,他2020年1月訪問北京,說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讓由世衛組織高級顧問艾沃德(Bruce Aylward)率領第一支的COVID-19專家代表團進入中國。
報導指出,當前有關COVID-19起源最著名兩大理論假設,一是經由武漢生鮮市場從動物傳染給人類,二是從武漢病毒研究所外洩引發;但這場辯論仍未存在科學共識。譚德塞重申,導致COVID-19疫情大流行的所有可能選項仍然未被排除,「除非我們獲得在合理懷疑之外的證據,否則我們無法這樣說或那樣說」。
不過,譚德塞相信:「我們會得到答案。這只是時間問題。」該病毒於2019年12月首次在中國武漢市被發現,許多人懷疑它在活體動物市場中傳播,然後在世界各地蔓延並導致近700萬人死亡。
世衛組織於2021年初返回中國執行其首次溯源調查的任務,但卻交出了一份無定論的報告,並受到嚴厲批評。世衛組織援引的一個原因在於:北京缺乏合作。
譚德塞表示:「關於起源研究,因為他們(中方)沒有給予取得資訊的完全權限,我們開始私下討論,然後當他們拒絕合作時,我們就把它公開了。」欠全世界一個交代!新冠起源不明 世衛要北京交出完全資訊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EHlvPT


中國突然放棄清零 研究:超額死亡兩個月內近200萬人
中國突然放棄清零 研究:超額死亡兩個月內近200萬人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OUwxGa
中國於去年12月突然取消嚴格的COVID-19封控措施,使病毒在14億人口中傳播,可能造成接下來2個月內有近200萬人超額死亡。(路透檔案照)
2023/08/25 21:25
〔中央社〕美國一項新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於去年12月突然取消嚴格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封控措施,使病毒在14億人口中傳播,可能造成接下來2個月內有近200萬人超額死亡。
路透社報導,由獲聯邦資助的西雅圖賀勤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Center)進行的這項研究,採用了中國一些大學公布的死亡數據樣本和網路搜尋結果。
研究發現,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間,西藏以外的中國各省因各種原因造成的30歲以上人口超額死亡數估達187萬人。
中國的清零政策透過大規模篩檢搭配嚴格的持續性隔離封鎖,實施3年後於去年12月結束,這項決定導致住院和死亡案例急遽增加。衛生專家表示,基本上政府沒有通報相關情況。
這項發布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開放版(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指出,超額死亡人數遠超過中國政府今年1月的官方估計數字。根據中國官方,在放棄清零政策第一個月內有6萬人因COVID-19在醫院病故。
研究人員利用公開的訃聞,以及中國流行的網路搜尋引擎百度上的搜尋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人員寫道:「我們研究超額死亡和中國解除清零政策之間的關聯,設定了一個實證得出的基準估計。這些發現對於理解COVID-19在母群體間突然傳播可能會如何影響其死亡率有其重要性。」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沒有立即回應針對這份報告置評的請求。
隨著住院和死亡人數與日俱增的消息開始浮現,尤其在新變異株的威脅引發疑慮的情況下,全球公衛專家一再呼籲中國公開更多數據。
中國於2022年底停止公布每日死亡的官方數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中國的COVID-19死亡人數為12萬1628人,而全球累計有近700萬起死亡案例。
中國突然放棄清零 研究:超額死亡兩個月內近200萬人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OUwxGa


中國製劣質快篩試劑流入市面事件,食品藥物管理署疏於強化EUA審查機制,且漠視連續產品異常的警訊,從未通知海關,也從未抽檢該問題試劑的安全與效能。對此,監察院提出糾正,並要求議處食藥署相關失職人員 https://bit.ly/3NhzqBG


2023/01/13  Novavax 副總裁:新冠病毒不會消失 需每年接種疫苗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GZaXO6
儘管當前COVID-19疫苗已經供過於求,但病毒不會消失,且比流感更嚴重,恐導致更高的住院率,對部分人造成重大死亡風險,建議每年接種一次COVID-19疫苗。


打完AZ疫苗12天後意識不清 北市女獲250萬元救濟金
2023/05/20 17:21
 打完AZ疫苗12天後意識不清 北市女獲250萬元救濟金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MH8No7
台北市40多歲鄭姓女子,在接種AZ疫苗12天後出現意識不清送醫,診斷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示意圖。(路透)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公布最新會議紀錄,共審議150案,其中1名台北市40多歲鄭姓女子,在接種AZ疫苗12天後出現意識不清送醫,診斷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專家研判與接種疫苗有關,獲250萬元救濟金,為此次審議核予的最高金額。
 根據VICP第201次審議小組會議紀錄,VICP於4月27日開會,共審議150案,其中26案核予救濟金,分別為24案接種新冠疫苗、2案接種卡介苗,核予救濟金5千元至250萬元不等。
 與新冠疫苗相關的24案中,有9案為BNT,核予救濟金額從5千元到6萬元不等、7案為AZ,救濟金額介於5千元到250萬元間、6案為莫德納,救濟金額介在5千元到5萬元、2案為高端,各獲1.5萬元及30萬元救濟金。
 獲250萬元救濟金的個案,為台北市40多歲鄭姓女子,在接種AZ疫苗後12天出現意識不清送醫,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結果顯示腦梗塞性出血,血小板及D-Dimer檢驗結果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的臨床表現。專家研判個案症狀與接種AZ疫苗相關,根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障礙給付的規定,核予救濟金250萬元。打完AZ疫苗12天後意識不清 北市女獲250萬元救濟金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MH8No7


還好沒買!美疾管局監測 老人接種BNT次世代疫苗中風機率增
2023/01/14 13:57
 還好沒買!美疾管局監測 老人接種BNT次世代疫苗中風機率增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WahYjt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表示,65歲以上老人接種BNT次世代雙價疫苗21天內可能有較高機率發生缺血性中風,須進一步調查;圖為情境照。(資料照)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在昨天(13日)於官方網站公布監測,發現輝瑞/BNT次世代疫苗可能的安全訊號,65歲以上老人接種BNT次世代雙價疫苗21天內可能有較高機率發生缺血性中風,須進一步調查。至於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則「沒有」監測到類似現象。
 我國僅有購買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沒有購買BNT次世代疫苗。雖然去年底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要求加購BNT次世代疫苗,甚至攻擊衛福部官員「禽獸食祿」,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明,我國目前的莫德納疫苗量充足,今年還有1500萬劑合約,且二者效果無明顯差異,因此沒有加購BNT次世代疫苗。
 美疾管局指出,它們的疫苗安全監控體系「疫苗安全數據庫」(VSD)監控疫苗接種後的數據發現,接種BNT次世代疫苗加強針的65歲以上民眾與接種疫苗後的22天到42天相比,雙價疫苗在接種疫苗後的21天內更有可能發生缺血性中風。莫德納雙價疫苗則無類似現象。
 不過疾管局也同時強調,「疫苗安全數據庫」(VSD)中的信號可能還有其它混雜因素,值得進一步調查,且其它監測系統沒有出現類似信號,包括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數據庫、退伍軍人事務部數據庫、CDC和美食藥局的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VAERS)、輝瑞/BNT的全球安全數據庫和其它國家的統計等,都未監測到類似現象。
 美疾管局最後也補充,儘管目前全部的數據都表明「疫苗安全數據庫」(VSD)不一定代表真正的臨床風險,但仍要和公眾公布這些信號,CDC和FDA將繼續評估來自這些和其它疫苗安全系統的額外數據,也不建議改變疫苗接種做法,仍建議6個月及以上的每個人都及時接種疫苗,包括目前有的次世代雙價疫苗在內。還好沒買!美疾管局監測 老人接種BNT次世代疫苗中風機率增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WahYjt
CDC & FDA Identify Preliminary COVID-19 Vaccine Safety Signal for Persons Aged 65 Years and Older | CDC https://bit.ly/3WcdfOn


中國超快速解封有目的? 專家:台灣應加強邊境監測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FSZL3T
中國超快速解封有目的? 專家:台灣應加強邊境監測
 中國超快速解封有目的? 專家:台灣應加強邊境監測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FSZL3T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推估,中國為了降低對於經濟衰退的影響,進而放手讓疫情「快上快下」。(資料照,記者塗建榮攝)
 2022/12/27 20:40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中國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升溫,官方卻大動作解封,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推估,中國此次作法應該是為了降低對於經濟衰退的影響,進而放手讓疫情「快上快下」,而台灣一向將人民健康放在最優先,防疫走保守但穩健的路,應該就繼續走自己的路,建議對於中國入境者提高邊境監測強度。
 洪子仁指出,每個國家與地區對於疫情有不同的考量,台灣一向將人民健康放在最優先,在最少人命損失的前提布局,努力降低感染率與致死率,因此逐步解封,在觀察日韓等地的前例後,度過輕症適應期,對疫情比較可控時,再放寬邊境政策與口罩禁令。
 不過,洪子仁提到,中國有中國的思維,現在走的路是讓確診數快速上升,後續就會快速下降,缺點是儘管病毒株致病率低,但絕對確診者數多的情況下,脆弱族群勢必仍會有人命損失,優點則是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快上快下」會讓經濟衰退時間短一點,否則若走台灣的路慢慢來,恐怕解封要等到明年6、7月。
 洪子仁認為,不同的政府策略,走不同路線就有不同結果,沒有對錯,但現在最需要關注的是,當中國大規模感染時,會不會像上次英國、印度產生新的變異株,對於全球大流行的影響需要再觀察。
 洪子仁也強調,中國資訊不透明,但防疫不是憑感覺,而是憑科學。從數據上來看,目前兩岸4航點,每天從中國入境台灣約800人,占整體約2.4萬人的3.5%,這個比例不算高,還看不出來會對台灣疫情產生重大影響。
 不過,洪子仁仍建議,以防萬一,要提高邊境監測強度,例如原本入境體溫37.5度要篩檢,對於中國入境者可降為37.3度就視同發燒監測,若是確診,更要進一步定序病毒株,提升變異株的監控,但此舉不是歧視,而是關心旅客健康狀況,也可作為防疫政策參考。他也強調,該害怕要害怕,但也不必過度恐慌,可不可怕還是看數據。中國超快速解封有目的? 專家:台灣應加強邊境監測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FSZL3T


僅隔2個月多10%人染疫 我國已20%人口曾確診武肺
僅隔2個月多10%人染疫 我國已20%人口曾確診武肺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vKbD3H
今年4月起爆發武漢肺炎Omicron本土疫情後,染疫人口迅速增加,今年6月4日已有10%人口染疫,至今天累計染疫人口突破20%,今年已累計468萬791人確診。(法新社、歐新社,本報合成)
2022/08/06 16:32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今年4月起爆發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Omicron本土疫情後,染疫人口迅速增加,今年6月4日已有10%人口染疫,至今天累計染疫人口突破20%,今年已累計468萬791人確診。
Omicron傳播速度超快,比之前Alpha、Delta變異株本土疫情造成更多人確診,至今仍每天有約2萬例確診的速度增加。從6月4日到今天止,僅2個月就增加了一成人口確診。
我國染疫人口超過10%後,本土疫情開始逐漸脫離高原期,現在單日2萬多例確診的「平原期」也已經持續約一個月,不過指揮中心和不少學者專家都認為,除了確診的2成染疫人口,一定還有為數不少的「黑數」,也就是曾染疫過但未被確診,例如無症狀者和症狀極輕微者,未就醫也未確診。
今年統計至今天止累計約20.1%人口確診,六都染疫率以最先爆發疫情的新北市、桃園市最高,分別達24.9%、23.09%,都超過全國平均數,其次依序為高雄市19.6%、台中市19.43%、台北市17.79%、台南市17.41%。
僅隔2個月多10%人染疫 我國已20%人口曾確診武肺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vKbD3H
還有280萬人從未打過武肺疫苗! 65歲以上佔19% - Omicron來襲 防疫總動員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PXYGeR
-----------------
接種武肺疫苗,不過統計至今2022/08/05我國仍有280萬人「從未接種過1劑疫苗」,當中65歲以上長者約53萬人,佔未接種疫苗者將近19%。目前已經開放到50歲以上民眾可以接種第4劑武肺疫苗,但仍有280萬人從未接種過疫苗,特別是65歲以上高風險的高齡長者很多人都沒接種   https://bit.ly/3zXFWX9


吳明賢提到,第一線醫護及醫療院所的配合,是過去二年台灣防疫成功的重要因素。(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變異株Omicron現蹤後,香港、韓國、紐西蘭都曾出現單日超過三萬例確診,不過紐西蘭的死亡率僅有0.05%,遠低於韓國、香港的0.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紐西蘭的防疫策略是台灣可以努力的方向,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也分析紐國三策略可供台灣借鏡
過去兩年台灣的防疫策略與上述三地相似,均採嚴格疫調、匡列的「清零」政策,不過吳明賢日前在臉書上分析,病毒不會消失且不斷變異,目前也缺一勞永逸的疫苗和藥物,民眾和醫療體系無法永遠活在清零運動的限制中。
吳明賢認為,紐西蘭的「放輕救重並提升關鍵醫療人員及院所的照護加給」、「善用快篩加強民眾自我健康管理」及「有彈性及簡單明瞭的居家隔離指引」等三策略值得參考。
吳明賢提到,第一線醫護及醫療院所的配合,是過去二年台灣防疫成功的重要因素,但這些並不是衛福部一聲令下就立刻有專責病房及訓練有素的前線人員可用,台大醫院去年5至8月疫情期間,平均每月虧損2億元,可借鏡他國對策來保存醫療量能。
吳明賢也指出,快篩試劑具方便性和即時性,適合用於急性高病毒量傳播期,能快速知道自己感染狀況並自我評估症狀變化,協助監測疫情防止病毒擴散;此外根據病毒特性,快篩陽性日起算第7天幾乎都是陰性,即使陽性也不具傳染力,他認為台灣和中國隔離時間不僅較長,且期間都不可外出,嚴苛的政策甚至罰錢,恐助長社會恐慌,也讓更多醫護信心不足,他強調「合乎科學證據執行有人性考量的制度,才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認為,台灣迎來疫情高峰後死亡率可能介於紐西蘭與韓國之間,現階段台灣還在往高峰邁進,及早揪出患者、提早給藥,可降低重症率與死亡率,現在確診者仍持續湧入醫院,醫護人力開始吃緊,應儘速調整保存醫療量能的策略,才能有效抑制死亡率借鏡紐西蘭! 台大醫院院長分享3策略 - Omicron來襲 防疫總動員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EJj9PN


香港疫情6大教訓 專家:值得堅持清零國家參考
香港疫情6大教訓 專家:值得堅持清零國家參考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K5UpTH
香港武漢肺炎第5波疫情導致超過8000人死亡,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家金冬雁等專家分析,太晚為老人接種加強劑、初期輕症病人入院加重醫療壓力等,值得堅持清零的國家參考。(美聯社)
2022/04/05 20:26
〔中央社〕香港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第5波疫情導致超過8000人死亡,香港大學專家分析疫情帶來6大慘痛教訓,包括太晚為老人加強接種疫苗、初期即收治輕症病人入院加重醫療壓力等,指這些教訓值得堅持清零的國家參考。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家金冬雁及2名專家,在國際醫學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發表文章,分析從香港第5波疫情中得到的6大教訓,並指對於堅持清零的地方或國家有參考價值。
這篇文章歸納出的6大教訓為:
一、香港第5波疫情流行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這種變異株傳播性非常高,但毒性很低;因為這型變異株有「免疫逃逸」能力,導致香港即使已有91.3%人口已接種第1劑疫苗,81.3%接種2劑,超過3分之1接種3劑下,仍有超過100萬人受感染,且有500人在這波疫情中第2次感染。
由於絕大部分感染者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對於要清零的國家來說,找出感染者更困難。正與疫情打仗的國家,記得這種病毒變異株的特點非常重要。
二、香港第5波疫情死亡率異常高,染疫死者主要是未接種或未完整接種疫苗的老人。年齡越大,染疫住院及死亡比例越高。目前接種復必泰疫苗仍是最有效預防感染及減少重症及死亡的方法。
香港第5波疫情爆發後,政府才緊急加強為老人接種疫苗、安養院閉環管理、為受感染老人處方抗病毒藥物、定期進行快篩等。但這時已「太遲」(too late),特別是接種屬於滅活疫苗的科興,要接種多劑才能有很弱的保護力。因此,香港這波疫情帶給全世界最慘痛的教訓,是要保護老人及高危人士,方法就是接種「有效疫苗」。
三、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對兒童傷害不大,感染後大多是症狀輕微或無症狀。雖然香港有9名兒童死亡,但死亡率仍較其他年齡組別低,所有死亡兒童本身有慢性病。疫苗接種是保護兒童免受感染、重症和死亡的最有效方法。
四、抗原快篩有效篩查出感染者。抗原快篩有助識別早期感染者,與進行1次或2次核酸檢測比較,早期感染者連續5天都進行抗原快篩,檢測的敏感度會更高及更可靠。
香港曾試圖比照深圳實施全民強制核酸檢測,但這極度耗費資源,且隔離設施又不足。因為社區已有大量感染者,不太可能再在全民檢測中找出所有感染者而達到清零效果。因此建議全民連續5天或10天進行快篩,且可多做一次,相信快篩對中國擊退疫情也很有用。
五、香港醫療體系面對沉重壓力,但沒有崩潰也不應崩潰。如果香港醫療體系崩潰,一定是因為「判斷錯誤、決定錯誤及資源調配錯誤」。不斷調整風險評估和分流分層機制,香港醫療系統才不會崩潰。政府也需動員私營醫療體系協助。
六、居家隔離是好方法,若家中的防感染措施做得好,家庭成員之間傳播可以減少。在第5波中只有1/3至半數病例是家庭聚集。因為感染者釋放病毒傳播給他人的時間縮短,所以隔離時間也可縮短
香港爆發第5波疫情是因為有患者在隔離酒店被感染,之後傳播至社區,顯示隔離時間需因應病毒特性而縮短,以減少感染風險及有效利用隔離設施
香港疫情6大教訓 專家:值得堅持清零國家參考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K5UpTH


中國疫情連環爆!深圳明起一連7天「封閉管理」 地鐵公車停運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中國疫情連環爆!深圳明起一連7天「封閉管理」 地鐵公車停運
深圳市宣布,14日至20日全市社區實施「封閉式管理」。圖為深圳市1處檢測中心。(法新社)
中國疫情連環爆!深圳明起一連7天「封閉管理」 地鐵公車停運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MIYhMb
2022/03/13 20:4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多個地區近日都爆發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繼日前吉林省長春市宣布實施「封閉式管理」後,廣東省深圳市今(13日)晚也宣布,14日至20日全市社區「封閉式管理」,除民生事業外一律居家辦公或停止營業。
綜合中媒報導,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揮部今天晚間宣布,為防止疫情擴散,深圳市將於14日至20日進行3輪全民PCR檢測,期間全市企業除民生事業外一律居家辦公,所有營業場所除民生服務業外一律停止營業。
此外,14日至20日期間,深圳市全市公車、地鐵等大眾運輸停運,全市社區、城中村、產業園區實施「封閉式管理」,全市人員「非必要不離深」,若有特殊需求,須憑24小時內檢測陰性證明才能離開深圳。
中國今天一口氣通報新增3122例本土病例,以吉林省、山東省、廣東省為重災區。廣東省今天公告新增62例本土確診與194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均來自深圳市以及毗鄰的東莞市
中國疫情連環爆!深圳明起一連7天「封閉管理」 地鐵公車停運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MIYhMb


香港疫情:目前的抗疫措施還有效嗎?
2022年3月9日香港疫情:目前的抗疫措施還有效嗎?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3q1KHd4
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早前表示,第五波疫情中,60歲或以上人士佔整體死亡個案逾九成
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未見緩和跡象,每日新增確診個案仍有數萬宗。在死亡個案中,許多是沒有接種疫苗的老年人。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推出多項措施應對疫情,但對於全民檢測她表示仍在規劃,不是優先工作。專家對BBC中文指出,在疫情急劇爆發階段,新建醫療設施、進行全民檢測以及注射疫苗等措施仍然有效。
抗疫措施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三(3月9日)出席記者會交代抗疫進展,她稱政府現階段應對疫情的工作重點是減少死亡、重症及感染,將提升醫院收治新冠患者的能力,伊利沙伯醫院將會轉為專門收治新冠患者的定點醫院。
林鄭月娥表示,會加強支援院舍,部分院舍會採取閉環式管理,爭取3月18日完成為全港安老院舍院友接種第一針新冠疫苗。她還表示將增加更多長者患者社區隔離和暫托設施,從內地輸入治療人員。
香港長者疫苗接種率低迷為何值得關注?
香港疫情:確診數激增下 清零與封城的討論
不過對於此前引起熱議的全民檢測,林鄭月娥稱,仍在規劃研究何時實施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暫時不是優先工作。
林鄭月娥還表示,現階段爭論「共存」還是「清零」無意義,但她強調特區政府一定不會用「躺平」態度處理疫情,不會因為感染個案多而不作為。
目前,香港第五波疫情每日新增確診仍在以數萬宗的速度增長,引起了北京的高度關注。截至3月8日,香港累計死亡個案共有2578宗,其中許多是沒有接種疫苗的長者。
據新華社報道,3月6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參加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時稱,當前香港疫情形勢嚴峻,特區政府要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中央各有關部門和地方要全力支持,確保物資供應,加強醫療救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新聞發言人陳勇引述韓正稱,國家主席習近平高度關注香港疫情,形容「關鍵的關鍵」是採取有力果斷的措施,減少病亡率。
中國中央援港防控專家組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3月7日接受新華社採訪時稱,香港抗疫工作應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同時分階段落實這一目標,當前應集中醫療資源,優先實現「減少感染、減少重症、減少死亡」的目標。
「香港不能選擇躺平,如果躺平,危害無窮。我們必須要和新冠病毒鬥爭,要控制它,切斷它的傳播,盡最大可能保護生命。」梁萬年說。
香港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早前表示,憂慮在第五波疫情下,長者要付出很大代價,出現高死亡率。他稱,為院舍長者接種新冠疫苗的最好時機已過,但仍要繼續推動。
袁國勇認為,除了院舍主管及長者家人不贊成長者打疫苗外,長者本身因憂慮副作用而未必想接種,稱院舍疫苗接種計劃困難重重。
措施會有效果嗎?
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副教授陳希對BBC中文表示,目前新建醫療設施,重點收治無症狀或輕症患者的措施仍然是有效的,有助於減輕原有的醫療設施的壓力,總體上降低死亡率。
他認為,全民檢測也會有效果,「全民檢測即使會有較高陽性率,但至少可以通過識別感染者,減少其與未感染人群的接觸。疫情至今各國的數據表明,感染新冠者中大約半數是無症狀。而這些無症狀者傳播給中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的人群,也會同樣導致重症。」
在減少重症和死亡率方面,陳希指出,採用抗病毒藥物如輝瑞的Paxlovid,尤其是在症狀出現的頭五天內服用,將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率。「這也再次說明檢測的重要,越早發現,抗病毒藥的使用越有效。」
另外,陳希也表示,即使疫情已經大面積爆發,現在接種疫苗仍然有作用。
陳希認為,即使疫情已經大面積爆發,現在接種疫苗仍然有作用。
根據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數據,目前香港有超過90%的人口接種了第一劑疫苗,接種第二劑的達78.4%。但長者的接種率較低,在年齡80歲以上的人群中,只有31%的人接種了第二劑疫苗。
「雖然產生完全的抗體時間是在一個月以後,不能立即有助於防疫這一輪奧密克戎傳播,然而第一針後產生部分的抗體也有助於減少重症。」陳希說,「此外,奧密克戎不會是新冠病毒的最後一個變種。將來的變種很大機率會傳播更快,更難防範,今天的接種也是為了防範將來的新變種。最後,對於不幸感染獲得了免疫的群體,自然免疫的有效性會隨時間衰減,再施打疫苗會起到加強免疫力的作用。」
陳希還表示,長者不需要為疫苗的副作用擔心。
「科興疫苗採用的是滅活疫苗技術,已在預防世界各國的過往傳染病中被廣泛使用,技術成熟度和安全性高,在廣泛人群中副作用很小。」他說,「復必泰疫苗雖然是採用較新的mRNA技術,但經過此次新冠疫情下全球的試驗和施打,被大量臨牀數據證明副作用很小,也不必擔心副作用。」
但他指出,對科興疫苗主要的擔心是預防新冠病毒新變種的有效性不高。「根據多國試驗數據表明,前兩劑已接種科興疫苗者,第三針加強針應考慮混打採用其他技術的疫苗,比如復必泰mRNA疫苗,以加強獲得的抗體。」
另外,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3月7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目前應重點為70歲以上長者接種復必泰疫苗,有助短時間內令死亡個案「斷崖式」下降。
他說,參考澳洲及英國數據,長者打一針復必泰疫苗後,免疫反應來得很快,打完第一針後最快一星期後已有明顯效果。
陳希建議,香港政府可以採取一些經濟手段鼓勵長者接種疫苗,如抽獎或給予面向所有接種者的普遍的現金或實物獎勵。
香港疫情:目前的抗疫措施還有效嗎?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3q1KHd4


香港武漢肺炎疫情失控,連兩天突破5.5萬例,今(3)日更新增5萬6827例再創歷史新高。(彭博資料照) 香港疫情升溫…「人屍共處一室」照片瘋狂流傳讓人傻眼 港府急出面道歉 | 國際 | CTWANT
太平間不夠用!香港疫情失控 冷凍貨櫃充當停屍間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D7i19
2022/03/03 17:29 香港疫情升溫…「人屍共處一室」照片瘋狂流傳讓人傻眼 港府急出面道歉 | 國際 | CTWANT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香港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失控,連兩天新增突破5.5萬例,今(3)日更突破5.6萬例再創歷史新高,由於確診死亡人數暴增,香港醫院及公眾殮房(太平間)出現遺體爆滿的情況,港府也緊急尋找空地擺放冷凍貨櫃作為臨時停屍間來使用。
綜合港媒報導,香港武漢肺炎疫情嚴峻,今公布新增5萬6827確診病例,再創歷史新高。由於死亡人數急速上升,公立醫院及太平間出現遺體爆滿的情況,為解決醫院及太平間爆滿的問題,香港政府增設臨時停屍間以解燃眉之急,今日派車運送冷凍貨櫃至富山太平間停車場空地,為提升「存屍量」做準備。
香港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昨表示,食環署及衛生署近日已加派人手,加快運送及處理要轉送太平間的遺體,解決太平間爆滿的情況。醫管局也指出,目前正積極加速擴建富山太平間,未來可提供800個遺體安置處,預計啟用時間為4月初。
香港自第五波疫情以來,至今累計逾28萬人確診,過去24小時再增117人死亡,目前累計1172人病歿。太平間不夠用!香港疫情失控 冷凍貨櫃充當停屍間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D7i19


【投書】「邊境鬆綁」這件事,防疫模範生紐西蘭怎麼做? | 胡曉玄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東南亞國家紛紛決定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最主要原因是挽救虛

【投書】「邊境鬆綁」這件事,防疫模範生紐西蘭怎麼做? | 胡曉玄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繼續不戴罩 林鄭月娥:香港沒計畫封城 堅持「動態清零」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15日說,政府沒有計畫「封城」,仍堅持「動態清零」。(美聯社資歷照)
繼續不戴罩 林鄭月娥:香港沒計畫封城 堅持「動態清零」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Ju9L3z
2022/02/15 13:1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香港的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屢創新高,專家建議當局考慮封城,香港特首林鄭月娥15日說,政府沒有計畫「封城」,仍堅持「動態清零」,重申向病毒投降並非選項。
綜合港媒報導,林鄭月娥15日出席記者會繼續不戴口罩,她重申是考慮後決定相關安排,宣稱稍早出席立法會會議時有做好防護措施,視察期間也戴上2個口罩。
林鄭月娥表示,現在沒有計畫封城,但一直有以社區圍封強制檢驗方式控制疫情,她強調會努力按照「動態清零」的策略應對疫情,以最積極態度應對前所未有挑戰,又稱向病毒投降不是選項。
針對特首選舉提名將在本週展開,她拒絕正面回應是否爭取連任,僅表示首要任務是領導香港防疫,並尋求民眾支持防疫。
繼續不戴罩 林鄭月娥:香港沒計畫封城 堅持「動態清零」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Ju9L3z

東南亞國家紛紛決定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最主要原因是挽救虛


Omicron傳給動物!紐約白尾鹿爆首例確診 恐成下個新變異株宿主
2022/2/9 
▲美國紐約州的白尾鹿成為首度被發現確診Omicron的野生動物。(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張寧倢/編譯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主導的研究團隊去年12月中旬到1月底,在紐約州史塔登島(Staten Island)捕獲131隻白尾鹿並採集血液與鼻咽樣本,至少4隻驗出Omicron變異株,成為全球第一批被發現感染Omicron的野生動物。獸醫學家擔憂,全美多達3000萬隻的白尾鹿可能成為新型變異株的宿主。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研究團隊抓到的紐約白尾鹿群中,有7隻鹿的PCR驗出新冠病毒,且擁有與Omicron變異株相同的突變,目前已有4隻鹿的樣本基因定序出爐,確認是首起野生動物感染Omicron的案例。
另外,研究中近15%血液樣本檢出病毒抗體,其中一隻確診Omicron的鹿體內抗體數量相當高,顯示牠可能在之前就感染過舊的變異株。研究人員擔憂,Omicron已被證實有機會避開人體免疫系統的防護,如果在鹿隻身上也出現類似逃脫免疫的現象,那麼以往曾感染過新冠病毒的動物很可能將再次染疫。
▲▼紐澤西州李堡通往紐約州的華盛頓大橋前,一隻白尾鹿出現在李堡歷史公園。(圖/路透)
▲紐澤西州李堡通往紐約州的華盛頓大橋前,一隻白尾鹿出現在李堡歷史公園。(圖/路透)
研究人員、賓州州立大學獸醫微生物學家Vivek Kapur表示,病毒在鹿群內的傳播為它提供了適應與進化的機會,「未來,它可能回過頭來困擾我們。」同樣來自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小組負責人Suresh Kuchipudi說,更重要的是,這讓病毒有更多機會演化成新型變異株,「你可以想像,這可能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循環,病毒在鹿之間不斷傳播,使牠們感染新的變異株。」
先前的研究報告稱,美國愛荷華州2020年底曾有新冠病毒在鹿群中廣泛傳播,2021年初則傳到俄亥俄州的部分地區,目前已有13個州被證實有鹿群確診較早期的病毒變異株。美國農業部此前已通報,包含貓、狗、虎、獅、雪豹、水獺、大猩猩和水貂都曾感染新冠肺炎。
Omicron傳給動物!紐約白尾鹿爆首例確診 恐成下個新變異株宿主 | ETtoday國際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B5qGXm


南韓境內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確診人數持續增加,昨單日新增確診34萬7554例,迄今累計總確診數超過1235萬例。(歐新社)
南韓新增34萬7554例 重症患者居高不下連3日逾1200例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K4htCt
2022/03/29 10:0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南韓境內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確診人數持續增加,昨單日新增確診34萬7554例,迄今累計總確診數超過1235萬例。
綜合韓媒報導,根據中央防疫對策本部表示,截至今日0時,昨日新增確診34萬7554例,其中本土社區感染佔34萬7513例,境外輸入41例,單日新增死亡237例,現有重症患者1215例,相較前1天減少58例,迄今連續22日保持在4位數,且連3日超過1200例;另,全國總確診數達1235萬0428例,累計死亡總達1萬5423例、平均致死率為0.12%。
報導指出,南韓政府表示,隨著境內疫情觸頂後,現在開始呈現逐漸下降趨勢,截至3月23日止,多個研究小組針對國內疫情趨勢進行分析後,多數皆認為疫情已來到「拐點」,11個研究小組中有9個預測,4月6日前單日新增確診數將下降至30萬例以下,7個研究小組中則有4個指出,估計在4月20日前後,單日確診數將低於20萬例;另,重症病例部分,預測最多可增加至1300至1680萬例。
據悉,截至29日,國內接種第1劑疫苗人口數有87.6%,完整接種疫苗人口為86.7%,第3劑人口達63.7%。
南韓新增34萬7554例 重症患者居高不下連3日逾1200例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K4htCt


跑不贏Omicron 南韓宣布放棄檢測和追蹤
2022-02-07 22:54 聯合報 / 編譯李京倫/即時報導
首爾民眾在公共衛生中心接受快篩。(歐新社)
跑不贏Omicron 南韓宣布放棄檢測和追蹤 | 疫情全球流行 |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oyKNbj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南韓從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起,就以大規模檢測和積極主動追蹤接觸史而自豪,衛生官員甚至對於重症風險較低的年輕隔離患者,也透過GPS和每天打電話確認行蹤,確保他們不擅自外出,過,由於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傳染力極強,使南韓病例激增,上周末累計確診病例突破100萬,使衛生官員不堪負荷,政府7日宣布放棄檢測和追蹤。
南韓中央防疫對策本部本部長鄭銀敬7日說,Omicron傳播速度快,衛生單位不得不改變策略。她說:「我們打算把防疫策略改成專注在維持最重要的社會功能不中斷,同時處理好為數龐大的隔離和確診者。」
60歲以下、無慢性病的確診者,將居家隔離並自我監測健康狀況,同住家人可以自由外出買藥物、食品等必需品。
確診七天後若無症狀,解除隔離時不用做PCR檢測。目前負責監督隔離者有無擅自外出的衛生官員,未來將轉而協助病危者接受居家治療。
跑不贏Omicron 南韓宣布放棄檢測和追蹤 | 疫情全球流行 |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oyKNbj


Omicron太兇!外媒:百年來同時感染最多人類的病毒
Omicron成為100年來,同時感染最多人類的病毒。圖為上個月在美國紐約曼哈頓,民眾排隊接受病毒篩檢。(法新社)
Omicron太兇!外媒:百年來同時感染最多人類的病毒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B3ifM4
2022/02/07 22:17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全球,今年1月全球確診數,竟快與2020年全年相當。《華爾街日報》直指,這種病毒讓這個世界比100年來任何時候,都「病得嚴重」,Omicron可能已成為人類現代史上,同一時期感染人類數量最多的病毒!
報導引述全球衛生專家表示,世界正經歷著一個「獨一無二的時刻」:在過去的五、六週,Omicron導致的患病人數,可能比1918-1919年流感大流行以來的任何類似時期都多。
根據牛津大學「Our World in Data」網站統計數據,今年1月,全球有逾8400萬例武肺確診病例,幾乎與2020年全年確診病例數相同。
然而,真實的數據可能更為驚人。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估算,在1月初的幾天時間,全世界每天或有約9500萬人感染了Omicron,是此前疫情高峰的6倍。
英國國家統計局的調查和模型化數據顯示,自去年11月底Omicron出現以來,英國超過1/6的國民已感染了這種病毒。在丹麥及以色列則分別有1/5及1/9人口感染Omicron。
美國賀勤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病毒學家貝德福德(Trevor Bedford)估算,截至1月中旬,大約已有1/5的美國人感染了Omicron,到2月中旬疫情高峰結束時,這個數字可能會翻倍。
報導稱,與前幾波大流行不同,前幾波感染的人數較少,而且經常在不同時間在全球不同地區激增,而當前這一波主要是全球性的,即使亞洲部分地區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的 Omicron 疫情。
墨西哥傳染病專家克拉布特里(Brenda Crabtree)在推特發文說:「如果你現在沒有朋友被感染,那你就沒有朋友。」
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學教授沙夫納博士(Dr. William Schaffner)稱,Omicron的傳播規模和速度,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全球感染同一種病毒的人口百分比,只有1918-1919年的流感大流行「能與之相提並論」。Omicron太兇!外媒:百年來同時感染最多人類的病毒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B3ifM4


2021/11/28 據《韓聯社》報導,截至 27 日下午,南韓新冠重症病例專用床位使用率高達 75.04% ,1154 張已使用 866 張,與前日相比增加 1.82% ,首都圈重症床位使用率為 85.4%,較前日提高 1.9%,重症床位嚴重不足。
病床快不夠了!南韓「與病毒共存」破功 醫界憂死亡人數遽增 https://bit.ly/3rhxnT5
但南韓政府認為這僅是首都圈面臨的難題,其他地區的床位足夠應付。全韓國的床位使用率有 75.04%,已達啟動應急防疫預案所需的75%的標準
南韓首都圈重症床位逼近飽和,連續 3 日有數千名患者排隊等床位,26 日更是首次突破單日 1000 名以上患者數等待床位,截至 28 日首都圈有 1265 名患者等待床位,其中等待 1 天以上的患者 649 人,等待 2 天以上的患者 282 人,等待 3 天以上的患者 204 人,4天以上的患者 130人。
據統計,有 38.4% 等待床位的確診病患超過 70 歲,61.5%的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南韓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連續 2 日創新高,死亡病例有 51.79% 年齡超過80歲,目前危重病例多達 647 例,也連 6 日創下歷史新高。
醫界擔憂,若重症患者無法及時接受醫療照護,可能導致死亡病例大幅增加。
病床快不夠了!南韓「與病毒共存」破功 醫界憂死亡人數遽增 https://bit.ly/3rhxnT5


南韓11月起轉為「與病毒共存」的防疫模式後,單日確診居高不下,2日再新增5266起病例,連兩天創下歷史新高,加上境內已出現5起新變種Omicron(B.1.1.529)病例,讓總統文在寅坦言,分階段恢復日常生活的進展非常不順利。
2021/12/2 
韓確診創新高「醫療瀕臨崩潰」 文在寅認:難恢復日常生活 https://bit.ly/3rtV2Aa
▲南韓疫情升溫,文在寅認難恢復日常生活。(圖/翻攝自文在寅臉書)
南韓2日新增5266例確診,連兩天超過5000例,其中5242例為本土感染,包含首都圈4106例(78.3%)、其他地區1136例(21.7%),另有47人病歿,而現有重症人數高達733例,同樣是自疫情爆發以來最高值,首爾市和忠清道的新冠重症病床使用率已超過90%,醫療量能瀕臨崩潰。
此外,南韓1日通報5起Omicron病例,其中2人由奈及利亞回國、2人自其他地區入境,另外1人是確診夫婦的朋友,列為本土個案;另還有4起疑似病例正在調查中,中央防疫對策本部警告,新變種可能已開始在社區傳播。
文在寅今上午出席國家早餐祈禱會致詞表示,分階段恢復日常生活之路並不順利,Omicron變異株的傳播風險正在擴大,政府將盡一切努力緩解國民擔憂與不安,並爭取讓大家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由於重症病例、病床使用率等指標持續惡化,政府將全國疫情風險程度調升至最高級別,11月29日也宣布第2階段鬆綁暫緩實施,改實行為期4週的特別防疫對策。中央防疫對策本部1日決定,自12月3日起,所有人員不分國籍、無論是否完成疫苗接種,入境皆須隔離10天,措施預計為期2週。
截至1日,南韓已有逾4108萬人完整接種兩劑疫苗,佔總人口80%約321萬人完成加強針接種,據悉政府計劃將加強劑接種率也提升至80%
韓確診創新高「醫療瀕臨崩潰」 文在寅認:難恢復日常生活 https://bit.ly/3rtV2Aa


印尼2.7億人口中,80%都已感染Delta變種病毒,是自然形成群體免疫力的原因;反觀高疫苗覆蓋率、人口只有約568萬人的新加坡,每日新增確診人數仍動輒2、3千人。 https://bit.ly/3r2KJT6
驚!專家估印尼8成人口已染武肺 形成「群體免疫」
印尼今夏疫情延燒時,據稱能驅邪避凶的傳統大型人偶「Ondel-ondel」,都在遊街時戴上口罩。(路透)
驚!專家估印尼8成人口已染武肺 形成「群體免疫」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0SNcoo
2021/11/23 14:00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印尼的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近期大幅趨緩,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已從7月間動輒4、5萬人,降到不到400人。專家推測,印尼2.7億人口中,80%都已感染Delta變種病毒,是自然形成群體免疫力的原因;反觀高疫苗覆蓋率、人口只有約568萬人的新加坡,每日新增確診人數仍動輒2、3千人。
大馬華文媒體《中國報》23日引述日惹加紮馬達大學的流行病學家英德里亞尼(Citra Indriani)的說法指出,超過50%的感染病例是無症狀的,超過80%印尼國民恐都感染了Delta病毒。
不過,英德里亞尼警告,自然感染形成的抗體是針對特定毒株。因此,如果有新的毒株出現,曾感染一種COVID-19變種病毒的民眾,可能無法抵禦新毒株的攻擊。
報導稱,除了免疫力,疫苗接種計畫的加速也帶來積極影響。至少,如果疫情反彈,可以依靠疫苗接種來幫助將嚴重程度降至最低。印尼已經為2.08億人接種第一劑疫苗,其中8800萬人已接種兩劑疫苗。驚!專家估印尼8成人口已染武肺 形成「群體免疫」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0SNcoo


世界各地都開始嘗試「與病毒共存」政策,轉用疫苗接種來抵抗新冠肺炎,同時放寬社交距離限制

疫苗施打率的提高,成了解封最大本錢,包含英國、新加坡、南韓、澳洲、日本、印尼、馬來西亞、越南還有香港等地,近期都宣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開始放寬出行與邊境限制,共通點 就是看準疫苗覆蓋率,能夠支撐「與病毒共存」的基礎。

從疫情爆發至今,一轉眼已經快要2年時間了,想想為了防止疫情擴大,各國都犧牲了經濟,生活,甚至自由,如今隨著疫苗覆蓋率的提升,許多國家的策略也在慢慢調整,從原本以清零為目標,改成與病毒共存的策略


2021/10/25-10/31 2021年43期 新加坡與病毒共存代價 (張小楓)
新加坡醫護人員,人手緊絀
新加坡政府為了重振衰弱的經濟,放棄「圍堵清零」,採納「與病毒共存」,但新冠病毒的後患和嚴重性是遠超當局設想,確診人數飆升。
國際社會抗擊疫情要進入下半場了?東南亞多國陸續宣布今年底之前要追隨歐美,逐步開放國境或國內跨區行動,以便重啟奄奄一息的旅遊業,其中包括極度依賴旅客生意的泰國和新加坡。
但國際疫情發展還未能肯定已進入尾聲。美國專家在剛過去的週末還緊急呼籲重點研究在英國發現的新變異毒株德爾塔+。英國近期病例再度躥升至日增四萬多例,專家擔心新毒株是否感染力更強,能突破疫苗防線。
因此,東南亞國家紛紛決定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最主要原因是挽救虛弱的經濟。近日,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的多名意見領袖代表中小企發言,呼籲政府盡快開放商業活動和國界。因持續的限制措施導致商界持續虧損,各國工商團體都希望官方早日協助止血。但開放或觸發疫情失控,繼而引起其他國家憂慮。美國已把新加坡的旅遊警戒提到最高級別。
驟然開放與壓低感染率之間的分寸如何拿捏,很考驗政府能耐。以新加坡為例,作為最早決定放棄疫情圍堵,導致病例與死例短時間內大規模飆升的國家,新加坡每百萬人口七天平均病例數已超過五百人,是世界少數最高確診數字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與病毒共存代價 - 亞洲週刊 https://bit.ly/3oIieaN
----------------------------------------------------
南韓增3292例創歷史新高!推「與病毒共存」才18天 疫情猛反彈
南韓增3292例創歷史新高!推「與病毒共存」才18天 疫情猛反彈 | ETtoday國際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FGYYkU
▲▼南韓近90%成年人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但是11月以來卻重症病例飆新高。(圖/路透)
▲南韓疫情反彈,創下疫情爆發1年10個月以來新高。(圖/路透)
記者王佩翊/編譯
南韓自11月起正式實施新防疫政策「與病毒共存」,並逐步解封,然而疫情卻出現反彈,18日新增3292名確診案例,創下疫情爆發以來的最高紀錄,同時也是首次連續2天突破3000大關。不僅如此,根據18日統計的最新數字,重症患者高達506人,已超過當局的安全標準。南韓目前累計確診40萬6065例。
根據《韓聯社》報導,南韓中央防疫對策本部公布最新統計數據,18日新增3292例確診案例、29例死亡。而這也創下南韓2020年1月20日爆發首例疫情的668天來的新高,相較上週同期(11日)的2520例高出772例。事實上,17日也新增了3187例確診,沒想到今天再度暴增105例,連續2天都超過3000例。
▲▼南韓疫情、首爾篩檢站。(圖/路透)
▲南韓目前首都圈疫情最為嚴重。(圖/路透)
隨著疫情升溫,儘管南韓已積極推廣疫苗接種,但確診患者不斷飆升,重症患者數也在持續增加。18日統計的新冠重症患者為506人,儘管相較17日的522人還少了16人,但是依舊超過當初政府所制定的500人安全門檻。
防疫當局將持續飆升的重症患者數與目前全國新增確診的規模比較後,認為目前重症患者的增加速度太過快速。
南韓18日新增的3292例確診中,有3272例是本土確診,20例是境外移入,目前累計確診高達40萬6065例。18日新增29例死亡,累計死亡人數3187人,平均致死率為0.78%。
防疫當局自11月1日起推行「與新冠病毒共存」政策,然而以首都圈為主,疫情卻在持續反彈。不過專家和防疫當局都認為,在逐步恢復日常生活的過程中,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情況,未來仍會持續監測相關數據,並隨時應對
南韓增3292例創歷史新高!推「與病毒共存」才18天 疫情猛反彈 | ETtoday國際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FGYYkU
------------------------------
與病毒共存不到一個月 南韓疫情近一周連升兩級
2021-11-22 16:21 聯合報 / 編譯羅方妤/即時報導
與病毒共存不到一個月 南韓疫情近一周連升兩級 | 全球疫情大流行 |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xcSnvk
南韓首爾一名戴口罩男子上月29日經過貼有防疫告示的布告欄。美聯社
韓聯社報導,南韓中央防疫對策本部22日公布近一周評估結果顯示,該國與病毒共存不到一個月,全國疫情風險近一周連升兩級,達到高水準。首爾首都圈和其他地區疫情分別是「很高」與「中」水準。此外,應對疫情能力、疫情局勢和疫苗接種三個領域的17個疫情風險指標大部分惡化。
南韓疫情風險指標從低到高依序為「很低」、「低」、「中」、「高」和「很高」。政府本月起啟動「分階段恢復日常生活」後,南韓每周疫情風險逐漸升高,近一周更是連升兩級。此外,南韓近期單日新確診也急遽增加。南韓中央防疫對策本部22日通報,截至當天凌晨0時,南韓新增2827例確診。
南韓應對疫情能力、疫情局勢和疫苗接種三個領域的17個疫情風險指標近一周大部分惡化。
應對能力領域顯示,南韓全國重症病床平均使用率為62.6%,首都圈的使用率增加至77%,其他地區則升至40.1%。
關於疫情局勢,南韓近一周平均單日新確診是2733例,比前一周多了超過500例,首都圈新確診增加27%創新高。
牛津大學「用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網站數據顯示,截至19日,南韓完整接種率約79%
與病毒共存不到一個月 南韓疫情近一周連升兩級 | 全球疫情大流行 |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xcSnvk
------------------------
「與病毒共存」糟糕了 南韓疫情不到1個月驟升至很高
「與病毒共存」糟糕了 南韓疫情不到1個月驟升至很高 https://bit.ly/3DK4Id5
2021年11月22日 週一 下午4:52·2 分鐘 (閱讀時間)
南韓從11月1日起試行「與病毒共存」策略,沒想到疫情急劇攀升,不到1個月,南韓全國的疫情風險又被評為「高」等級,大首都圈地區更來到「很高」,12月的防疫政策是否會因此改變,備受矚目。(葉柏毅報導)
南韓將全國新冠疫情風險等級,分成「很低」、「低」、「中等」、「高」及「很高」等五級。在11月初,南韓試行「與新冠病毒共存」措施之後到現在,3個星期以來,南韓「中央防疫對策本部」公布,南韓全國新冠疫情風險程度屬於「高」水準,如果再細分,那麼首爾大首都圈地區的風險程度屬於「很高」水準,其他地區則為「中等」水準。可見南韓目前的疫情趨勢,大首都圈並沒有任何改善,同時病床使用率也相當吃緊。
南韓媒體報導,在南韓政府11月1日啟動「分階段恢復日常生活」的防疫模式後,南韓每周疫情風險逐步升高。以最近一周,也就是11月14日到20日為例,大首都圈與其他地區的疫情風險程度,與前一周相比,各上升兩個級別,新增確診病例數也驟升。
南韓防疫部門根據疫情形勢、疫情因應能力與疫苗接種等三個領域,17個指標來評估新冠疫情風險。最近一個星期,大部分指標都呈現惡化走向。以重症病床使用率為例,平均使用率是62.6%,大首都圈病床使用率則是77%,其他地區也升到40.1%。在疫苗接種率方面,加強劑的注射率也偏低。「與病毒共存」糟糕了 南韓疫情不到1個月驟升至很高 https://bit.ly/3DK4Id5
---------------------------------
新冠疫情:多國選擇「與病毒共存」 為什麼中國仍堅持「清零」
麥笛文(Stephen McDonell)
新冠疫情:多國選擇「與病毒共存」 為什麼中國仍堅持「清零」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3CK93vh
2021年11月16日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中國是最先實施嚴格防疫限制的國家,現在它也將會成為其中一個最晚放寬這種限制的國家。
隨著世界各地都開始嘗試「與病毒共存」政策,轉用疫苗接種來抵抗新冠肺炎,同時放寬社交距離限制,而中國卻還在嚴厲執行「清零」政策,每次發現有確診個案,就立即封鎖社區,同時強制所有曾經到訪的人進行檢測。
這種政策嚴厲到這種地步: 即使是途人進入一家酒店問路後,如果酒店不久有客人確診,這個人也要被納入接受兩星期的隔離。另外,一名高鐵乘務員與一名後來確診的乘客有緊密接觸,整趟列車的乘客都需要接受檢測。最著名的例子發生在上海的迪士尼,早前有訪客確診新冠肺炎,當局隨即封鎖園區,要求超過三萬名職員和遊客都需要接受檢測後才可以離開。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中國是最先實施嚴格防疫限制的國家,現在它也將會成為其中一個最晚放寬這種限制的國家。
Delta毒株讓萬人候檢的場面再次在中國大陸出現。
隨便在街上與途人聊天,就會發現只要能維持公眾健康,大家似乎都不介意這種嚴格限制。我問一名女士,她認為政府不應更快地放寬防疫措施,她說安全最要緊,因此等待疫情過去後才放寬比較好。
另一名剛剛下班的女士也跟我說,大家目前仍然未完全了解病毒,而等候研究員改善疫苗時,為了社會穩定著想,最好先不要放寬限制措施。
不久前,澳洲、新西蘭和新加坡等亞太地區國家都有類似的「清零」政策,實施封城,直至病毒完全停止傳播為止。
但傳播力更強的Delta變種病毒出現,加上疫苗接種率不斷上升,讓一些人即使感染新冠病毒也不用到醫院治療,令這些國家先後放棄這種政策。
因此多個國家先後開放邊境,重新讓國際旅客無需隔離就可以入境。但中國仍然採取多個政策減低出入境的人流,包括收緊向外國人發出簽證的條件,同時拒絶為當地大部份人更換過期的護照,令他們無法離境。
其他國家嘗試「與病毒共存」的時候,中國卻我行我素:它在面對Delta變種病毒爆發時使用的方法,與一年多前、未有疫苗研發時一模一樣。
官方的數字顯示,自10月以來當地已經錄得超過1000宗個案,這個數字並不是很高,但個案分佈21個省,顯示傳播範圍廣泛。對中國這十分重要,因為疫情以來,即使有單一個案,當局也會採取最嚴厲的封城措施。
中國新一輪新冠疫情已波及近半省份,「清零」政策受挑戰
新冠疫情:中國會在北京冬奧前放鬆入境限制嗎?
後疫情時代: 經濟壓力下,「新冠零容忍」政策還能持續下去嗎?
上海迪士尼早前發客有訪客確診新冠肺炎,當局隨即封鎖園區,要求所有職員和遊客都需要接受檢測後才可以離開。
上海迪士尼早前發客有訪客確診新冠肺炎,當局隨即封鎖園區,要求所有職員和遊客都需要接受檢測後才可以離開。
另類方式
中國政府目前沒有打算要改變這種做法,但一些當地的科學家開始提出,應該換一種方式處理疫情。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感研究中心主任管軼呼籲,當局進行檢測時,應測試樣本中是否有新冠病毒抗體,而不是測試有沒有病毒,讓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疫苗的作用。
他接受鳳凰電視訪問時說,長遠來說已經沒有機會達到清零的目標。「因為這個病毒已經長住下來了。像甲型流感病毒是一樣,不管人類高興與否,都會長期在我們人類中流行。」
這種說法對其他國家來說並不陌生,但在中國, 每次爆發個案後,政府都讓公眾行動起來以實現「零確診」。所以, 向人們傳達不同的信息並不容易。
管軼在訪問時也被問及,疫苗對變種病毒有多有效,他說這個問題應該由研發疫苗的公司回答。
除了管軼,另外還有一些專家也質疑中國政府處理疫情的方針。這包括總部在美國紐約的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衛生問題高級研究員黃延中。 他認為, 問題的關鍵在於疫苗的效能未如中國政府想像的理想。
他對BBC說,中國政府對疫苗防止感染的效果沒有信心。「奉行零確診政策的意思,就是即使只有一宗確診都不能接受,但其實即使是最好的疫苗也不能防止感染。」
黃延中形容,中國政府在向自己的人民推銷自己有多成功時,卻陷入了一個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兩難局面。「清零策略是官方宣傳的一部份,即表明中國抵抗新冠肺炎模式有多成功,同時也顯示中國政治體制的優越性。如果放棄這種政策,確診數字就會上升,大眾就會質疑政府的表現。」
為擊退新冠病毒,我們必須知道它是怎麼傳播的
堅持清零
中國將迎來北京冬季奧運會和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官員希望可以在一個沒有新冠病毒的情況下舉辦這些活動。
冬奧將在2月上演,是最迫切的事情,當局希望到時候可以讓觀眾進場看比賽,而明年中共二十大時,外界預計習近平將歷史性地開始他的第三個任期。
中國的嚴厲封鎖政策也有招致一些較負面的解讀,包括習近平和他領導的政府希望減少外國對中國的影響,而新冠肺炎疫情就剛好提供了這麼一個機會。社交網站上也出現一些批評外國影響中國做事方式的說法。
中國政府的著眼點很明顯地已經從一個「改革開放」的思想,變成把共產黨奉成一切事情的中央,而習近平就是這個中央的核心。
隨著許多國家開放邊境,BBC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提問,中國在什麼時候會放寬邊境管制。他回應指, 中國不斷觀察其他國家的經驗,而隨著變種病毒出現,在作決定時會跟隨科學。
而一些為政府高層官員提供意見的專家,也似乎沒有意思結束「清零」政策,他們的想法甚至與結束「清零」政策完全相反。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2003年協助處理非典型肺炎疫情後,讓他家傳戶曉。他近期接受訪問時說,中國的嚴格防控措施將會維持一段時間。他又說,即使已經有新冠疫苗可用,又即使全球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只有2%,對中國來說仍然太高,過快地放寬防疫措施的代價太高,但中國仍然會留意著那些採取「與新冠病毒共存」國家的經驗
中國新冠「清零」之戰:政治經濟紅利,社會代價和未來變數
中國若改變新冠「清零」策略需達成的官民共識
中國新一輪新冠疫情已波及近半省份,「清零」政策受挑戰
中國官員在研究防疫措施時,取態可以十分保守,他們很可能會希望「重開」國家,只是暫時沒有著急地這樣做。
而對於那些希望到訪或離開中國的人,他們只能慢慢地等候。部份中層或有錢的人可能在抱怨暫時無法到別的國家旅行,缺乏自由,但許多一般中國人來說,只要政府能保障他們的健康,他們似乎都滿足於讓政府處理情況。
與此同時,大規模檢測、交通運輸管制、監控、社交追蹤和社區封鎖,將繼續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新冠疫情:多國選擇「與病毒共存」 為什麼中國仍堅持「清零」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3CK93vh
-------------------------------------
病例及死亡人數激增,英國與病毒共存策略面臨考驗
病例及死亡人數激增,英國與病毒共存策略面臨考驗 - 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s://nyti.ms/30TbyOz
2021年10月22日
週四,英格蘭東北部泰恩河畔紐卡斯爾的購物者和通勤者。英國的每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現在是德國、法國和西班牙總和的三倍。
週四,英格蘭東北部泰恩河畔紐卡斯爾的購物者和通勤者。英國的每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現在是德國、法國和西班牙總和的三倍。 MARY TURN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倫敦——在過去四個月裡,英國進行了一項龐大的流行病學實驗,儘管每天的感染率仍居高不下,仍取消了幾乎所有的新冠病毒相關限制。其領導人認為,由於迅速推出的疫苗削弱了感染和重症之間的聯繫,這樣做是合理的。
現在,隨著病例、入院和死亡數量上升,疫苗的作用開始減弱,加上冬天臨近,英國逐漸與病毒共存的策略正面臨最嚴峻的考驗。
週四,英國新增確診病例超過5萬例,比上週增加了18%,這是自7月以來病例數第二次突破這一心理大關。同期入院人數增加了15.4%,達到959人;115人死於新冠病毒,增加了近11%。
「一切都在同時打擊我們,」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遺傳流行病學教授蒂姆·斯佩克特(Tim Spector)一直在領導一項關於新冠癥狀的重大研究。「我的觀點是,我們處在一個無人區。」
對於一個自認為已度過疫情最糟糕時期的國家來說,疫情突然再次抬頭是一個沉重打擊。進行了非常成功的疫苗部署,做出了具有英國特色的與之共存的決定後,英國人被一種還不打算放手的病毒搞得心煩意亂。
爭論的焦點是英國官員去年夏天做出的核心考量:他們決定,如果到頭來只有一小部分感染者需要住院,他們就可以容忍一種廣泛傳播的病毒,以此作為重新開放經濟的代價。
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一直在關注這種自由放任的做法,將其視為一種擺脫疫情的可能模式。英國人享受著回歸正常的生活,他們擠滿了夜店、劇院和體育場——戴口罩的人卻少之又少,這在歐洲其他國家是看不見的。
現在,與今年1月疫情的上一個高峰時期相比,被感染者最終住院的比例仍然低得多,約為2%,而不是9%。但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已經感受到了壓力,而且由於擔心會出現惡性流感季節,醫院今年冬天可能面臨雙重打擊的前景。
1月,倫敦霍默頓醫院的醫生為一名新冠患者的肺部聽診。
1月,倫敦霍默頓醫院的醫生為一名新冠患者的肺部聽診。 ANDREW TEST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根據斯佩克特的Zoe新冠研究(Zoe Covid Study),另外還有證據表明,更多接種疫苗的人正在被感染,這與幾週前的情況有所不同,當時大部分感染髮生在學生當中。政府在9月份讓學生返校,他們基本上沒有接種疫苗,也沒有被要求戴口罩。
「這個問題以前主要局限於學生,現在已經波及到了上幾輩人,」斯佩克特說。「感染者包括未接種疫苗的年輕人和已接種疫苗的老年人。」
他說,這主要反映了疫苗效力的減弱,英國的疫苗比其他大多數大國更早推出,因此也更早失效。在英國,12歲及以上的人中有近80%已接種兩針疫苗,但大多數老年人是在六個月前或更早的時候接種的。
Zoe研究的分析顯示,在接受兩針英國使用最廣泛的阿斯利康疫苗(AstraZeneca)後,一個月後的保護率為88%,四到五個月後下降為74%。
到目前為止,英國首相鮑里斯·強生(Boris Johnson)拒絕了重新實施在室內強制佩戴口罩等限制措施的呼籲,也拒絕實施新措施,比如在大規模集會時使用疫苗護照——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已經採取了這種做法。
相反,政府正在敦促有資格注射加強針的人——特別是老年人和其他弱勢群體——報名參加。政府這次展開疫苗接種的嘗試遠不及去年冬天的疫苗部署速度。
週四,強生說,「感染人數很高,但在預測的範圍內」,他還說,「我們堅持我們的計劃。」
一天前,強生的衛生部長薩吉德·賈維德(Sajid Javid)警告說,未來幾週病例數可能會飆升至每天10萬例,重申了他在7月首次發布的警告,當時政府取消了大部分社交距離限制,被英國小報大力宣傳為「自由日」。
令許多流行病學家驚訝的是,在措施取消後的幾天裡,病例數不升反降,似乎證明了政府的策略是正確的。然而,那是在夏天,氣溫高,學校不上課,疫苗的保護效果更強。
英國首相鮑里斯·強生拒絕了重新實施限制措施的呼籲,如在室內空間強制戴口罩,或實施在大型集會上出示疫苗護照的新措施。
英國首相鮑里斯·強生拒絕了重新實施限制措施的呼籲,如在室內空間強制戴口罩,或實施在大型集會上出示疫苗護照的新措施。 TOLGA AKMEN/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英國的每日感染人數現在是德國、法國和西班牙總和的三倍。這些國家在接種疫苗的人口比例方面已經趕上,有的還超過了英國。這促使許多公共衛生專家敦促政府重新考慮限制措施。
「我們比歐洲高出太多,」愛丁堡大學全球公共衛生項目負責人德維·斯裡達爾(Devi Sridhar)說。「我們應該轉向B計劃,歐洲大部分地區已經這樣做了。」
政府的B計劃目前仍被擱置。從大流行開始,強生就一直不願施加限制。他的想法在新冠康復小組(Covid Recovery Group)的推動下更堅定了,該小組由一群有影響力的保守黨立法者組成,他們認為,對經濟或社會活動的嚴厲限制會給社會帶來更大的代價。
儘管政府仍然建議在人多的地方戴口罩,但立法者已經通過摒棄口罩強化了生活已恢復正常的印象。在本月早些時候的保守黨會議上,幾乎沒有人戴口罩,在下議院也很少見到戴口罩的人
在週三的新聞發布會上,賈維德在這個問題上受到質疑後,他的一些同事第二天就戴上了口罩。但在倫敦的地鐵和其他公共場所,口罩越來越少見。
強生因讓生活正常化而受到讚譽後,發現很難改變方向。唐寧街現在希望學校的期中假期能夠降低感染率。它還計劃開展宣傳活動,使用「接種疫苗、加強免疫、得到保護」的口號,敦促人們接種加強針,並提醒他們病毒的危險還在持續。
泰恩河畔紐卡斯爾的購物者和通勤者。政府計劃開展活動,敦促符合條件的人接種加強針。
泰恩河畔紐卡斯爾的購物者和通勤者。政府計劃開展活動,敦促符合條件的人接種加強針。 MARY TURN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接種加強針的展開非常令人失望,」前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大衛·金(David King)說。「英國政府所做的就是袖手旁觀,並說,『我們無法控制,所以就讓它傳播吧。’」
由於他和其他專家呼籲採取更嚴厲的措施,許多人預計強生將很快屈服,並為過冬實施他的B計劃。這意味著在某些情況下將強制要求戴口罩,敦促人們盡可能在家工作,並要求他們出示疫苗接種證明才能進入夜店和參加其他公共集會(蘇格蘭和威爾斯已經採取了類似措施)。
批評人士說,這符合一種熟悉的模式。布裡斯託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公共衛生訪問教授、前公共衛生區域主任加布里埃爾·斯卡利(Gabriel Scally)說:「政府所做的事情一如既往:猶豫和拖延,並沒有真正面對問題。」
他說,政府未能制定令人信服的策略來遏制感染。幾乎沒有努力為辦公樓提供更好的通風,或敦促公眾在擁擠的空間戴口罩並使用更高質量的口罩。
「他們沒有控制病毒並減輕NHS壓力的策略,」斯卡利說,這裡的NHS指的是英國的國家衛生服務。「他們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了疫苗籃子裡,但這些雞蛋並沒有孵化出成果。」病例及死亡人數激增,英國與病毒共存策略面臨考驗 - 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s://nyti.ms/30TbyOz
------------------------
英國進入與病毒共存時代 研究顯示可利用抗原快篩重啟校園 - 生活 - 中時 https://bit.ly/30Pt0Ur
英國進入與病毒共存時代 研究顯示可利用抗原快篩重啟校園
14:062021/09/22 
台大公衛學院今邀請台北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教授嚴明芳分享英國「與病毒共存」校園策略。(圖取自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英國7月起推動解封,進入「與病毒共存」時代。為得知開放個案接觸者到校對校園疫情、請假的影響,當地4月起針對201所學校展開研究,發現開放接觸者到校,搭配每日抗原快篩,與實施接觸者隔離措施的對照組比起來,染疫風險無顯著差異,且可減少20%的請假比例,顯示可利用抗原快篩重啟校園,避免學生因隔離影響學業。
台大公衛學院今邀請台北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教授嚴明芳分享英國「與病毒共存」校園策略。當地4月曾針對201所學校進行研究,隨即分派成介入組及對照組,其中介入組有102所,對照組則有99所。研究人員要求介入組開放確診個案接觸者到校,同時搭配每日抗原快篩連續7日,若檢出陰性就維持到校,介入時間長達10周。而對照組則要求個案接觸者展開10日自主隔離,隔離期間不可到校。
截至6月底,介入組中染疫的比例為每10萬人61.8,而對照組則是每10萬人59.1,顯示2組並無顯著差異,接觸者到校並施予每日檢測對傳染病的控制效果不會較差。至於請假的比例,嚴明芳表示,介入組比對照組低了20%,不過介入組中有部分學校基於擔心,並未完全允許接觸者天天到校,因此請假情形只有約略減少
嚴明芳表示,該英國研究結論顯示,學校屬於低傳染風險場域,若要避免孩子因隔離無法到校,影響升學、心裡健康等,可利用針對接觸者的抗原快篩重啟校園,達到校園中「與病毒共存」的目標。
至於美國,在疫苗施打率高的紐約,9月13日起已推動疫苗護照及校園通行證。公衛學者范僑芯表示,該APP內記有身分證、接種證明及檢測結果。針對教職員及學生,校園也定期提供唾液檢測,若未接種疫苗,每周必須檢測2次,已接種疫苗則每周檢測2次,若為密切接觸者則在暴露後3-5天接受檢測,並在24小時內以E-mail通知結果。若學生為黃碼,即可進入校園,橘碼則需儘速就醫採檢,而紅碼則禁止到校。因檢測策略奏效,當地每日確診數已逐漸下降。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美國推動疫苗護照、陰性檢測證明的作法,對台灣來說,可以做相當程度的參考,進而達到校園等各類場域的安心防疫。英國進入與病毒共存時代 研究顯示可利用抗原快篩重啟校園 - 生活 - 中時 https://bit.ly/30Pt0Ur


陳文越 鍾德榮
2021年9月22日·
從疫情爆發至今,一轉眼已經快要2年時間了,想想為了防止疫情擴大,各國都犧牲了經濟,生活,甚至自由,如今隨著疫苗覆蓋率的提升,許多國家的策略也在慢慢調整,從原本以清零為目標,改成與病毒共存的策略
不清零「與病毒共存」 多國家考量「這原因」! https://bit.ly/3r2TexF
一群朋友聚一塊,邊飲食邊大聲聊天,歡樂氛圍充斥倫敦街頭,路上所有人幾乎都沒戴口罩,這可不是新冠病毒爆發前的舊畫面,而是現在疫情正嚴峻的英國。
在英國台人Bryan:「他們覺得在戶外就不太需要戴口罩,疫情已經融入了英國人生活當中。
餐廳可以內用、球賽可以照常舉行、所有活動不受限制,很難想像,英國現在總確診數高達750萬人,是全球第4嚴重的國家,每天都還是有約4萬人確診,但對英國人來說見怪不怪,重症住院患者比率有沒有增加,防止疫情壓垮醫療量能,才是有關當局注重的事,而根據當地最新統計,完整接種兩劑輝瑞疫苗民眾,有96%就算確診狀況仍輕微,完整接種兩劑AZ疫苗的人,也有92%能免於重症住院。
在英國台人Bryan:「英國的疫苗打得非常快染率很多,但是變成重症病患以及需要住院,或是致死率現在是非常低的,所以已經跟當初非常高的情況下,已經非常不一樣。」
記者陳文越:「其實不只英國,亞太地區有越來越多國家,正改變「清零」嚴格防疫措施,改採取「與病毒共存」的防疫策略,就算這地方,正受Delta病毒肆虐,我們把鏡頭看到新加坡。」
面對傳染力更強的Delta變異株,新加坡改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就算8月中逐步鬆綁防疫措施後,單日新增確診以倍增速度增加,9月21日更宣布新增1178人染疫,創下星國自疫情爆發以來,第二高的單日紀錄,至今仍未緊縮防疫措施,而是擴大實施「居家康復計畫」,並加速追加第三劑疫苗來因應。
小兒科醫師林應然:「你不可能這樣跟病毒鬥來鬥去,鬥得你死我活,你要讓它永遠不能活在這世界,那些國家都有本錢做這個事情,什麼本錢打疫苗,事實上也是必須要這樣做,不可能為了這個疫情把經濟封鎖,什麼也不能,群聚不能,行業不能開,不能營業,不能這個不能那個,沒有辦法沒有國家可以容許這樣太久。」
疫苗施打率的提高,成了解封最大本錢,包含英國、新加坡、南韓、澳洲、日本、印尼、馬來西亞、越南還有香港等地,近期都宣佈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開始放寬出行與邊境限制,共通點 就是看準疫苗覆蓋率,能夠支撐「與病毒共存」的基礎。
輔大醫院家醫科醫生許書華:「輕症的個案是比較多,但是打過疫苗之後住院重症還有死亡案例,相對變比較少,大眾的心態可能要有一些變化,我們目前可能不會說過度不切實際的,希望這病毒會消失,我們把疫苗覆蓋率提高同時,漸漸走一個逐漸鬆綁,跟逐漸適應的路線。」
隨著秋冬來臨,緊接著就要邁入下一階段,從2020年初跟病毒打到現在,面對看不見終點的一仗,作戰策略也不得不調整
不清零「與病毒共存」 多國家考量「這原因」! https://bit.ly/3r2TexF


英國15日新增7.8萬武肺確診病例 創單日新高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q02hgF
英國15日新增7.8萬武肺確診病例 創單日新高
英國15日單日新增武肺確診病例創疫情爆發以來新高。圖為本月初倫敦民眾戴著口罩溜冰。(法新社)
2021/12/16 00:27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英國15日新增7萬8610起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病例,為疫情爆發以來單日新增病例新高。
官方數據顯示,英國15日通報新增7萬8610起病例,超越此前單日新增最高紀錄、今年1月8日的68053例;此外,15日還新增165起死亡病例,高於前一日的150例。
隨著變異病毒株Omicron肆虐,英國衛生官員警告,未來幾天的新增病例數恐激增。


比爾蓋茲出書預言 「新冠是人類最後一次疫情大流行」
2022年2月11日 週五 比爾蓋茲出書預言,「新冠是人類最後一次疫情大流行」
文/林宗輝
根據《財訊》報導,微軟創始人,以及目前全球第四有錢的富豪比爾蓋茲,在退休後其基金會就一直關注能源發展與各種人類疾病預防與醫療。比爾蓋茲近日在其個人部落格指出,將在5月初出版一本探討如何預防下一次疫情大流行的書,他認為,新冠肺炎(Copvid-19)將成為人類最後一次疫情大流行。
《財訊》報導指出,比爾蓋茲基金會已經花費超過20億美元在全球推動各種對應疫情的工作,包括強化檢測能力以及發展低成本疫苗等等,主要針對非洲以及其他落後地區的民眾,該基金會也是世界衛生組織的第二大出資者。
近日則是與維康信託基金會(Wellcome Trust)合捐3億美元(約新台幣83億元)給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在2021年初,他也提出一個全球預警系統概念,透過數千名的志願者形成骨幹系統,準備好在疫情爆發第一時間提供更即時的訊息回報,透過更透明的疫情訊息掌控,避免下一次疫情爆發的發生。他預估,這個計畫每年可能需要花費上百億美元來維持。
根據《財訊》報導,比爾蓋茲認為,目前在治療呼吸道病變所累積的醫療知識,以及在疫苗發展的相關經驗已經有非常好的累積,這可以幫助未來人類再次面對類似的疫情爆發狀況。他強調,透過正確的投資選擇,Covid-19可以成為人類史上最後一次疫情大流行。
說到投資,《財訊》分析,回過頭來看比爾蓋茲的資產,雖然他的財富排名從2019年的第2名退步到第4名,但他的財富從2020年統計的980億美元增加到去年底統計的1390億美元,就投資獲利能力來看仍是首屈一指。 …(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
比爾蓋茲出書預言 「新冠是人類最後一次疫情大流行」 https://bit.ly/3rKNqc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