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總督府薪資單
臺灣總督府薪資單 |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42flkHK
此件為臺灣總督府在大正2年(1913)9月30日發給臺北廳巡查補張惡九的薪水單,說明月薪為十一圓

土地價格-明治37年-1904年,每坪0.4-0.6元/坪






這張圖是一份「台糖工人工資支給表」,屬於民國時期1950年代的資料,並非日治時期,但可供參考作薪資表格格式與歷史比較使用。若想要取得更貼近日治時期的薪資資訊,以下是整理與延展補充:
一、教師與官吏薪資概況
根據資料顯示,在學者王永慶的敘述中,1920年代,一名公學校教師月薪約為17圓;到了戰爭末期的1945年,小學女教師月薪約為50圓
鈔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同一時期,日治政府各級文官、官吏如町長、庄長或雇員的薪資差異也大,月薪從20圓到數百圓不等
台灣研究所
二、一般工人與店員薪資範圍
1937年時期,一般工廠女工的月薪在12圓至40圓之間,而百貨公司店員則約為12圓至50圓
Readmoo新聞
在林百貨這類現代商業機構中,無經驗員工的日薪為3角5分,具經驗者為4角;女性另加5分補貼化妝費
維基百科
。換算下來,一天約0.35至0.4圓,月薪則視工作天數而有所不同。
三、物價與生活參考
一般中產家庭的月支出約為30至40圓,若享受較高生活品質則可能更高
臺灣文化部
當時大約一個月收入十幾圓已能溫飽,一個月二十圓可以過得不錯






日本時代的嘉義製材所明信片。(圖片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
故事》日治林業的工人薪資已逼近當時的老師,但為何還是缺工?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4ghvb5H
根據現有的口述記憶,這些人主要來自嘉義東石、布袋,雲林水林鄉、口湖鄉,臺南北門沿海一帶的「海口人」,人力來源和上游木材工人有很大的重疊,主因當然也是因為這些地方難討生活,促使這群人不是上山找工作,就是在製材廠裡做工,或當學徒。
這些人大多互揪一起來,由於彼此有共同的出身背景,情感聯繫較為強韌。到了木材工廠後,如果有牛車的,就會用牛車搬運木材;沒有的,就必須靠人力拖運木材,有時甚至連太太、小孩一起拉進來當免費勞工。總之,在當時木材工廠常常出現一種場景,先生在前面拉車,太太和小孩(甚至太太背上也背著嬰兒)一起在後面推車,艱困中有溫馨。
雖然在官方的嘉義製材廠有大型機械協助剖木材,但大部分的木材工廠並無足夠資金購買這些大型機械,大多透過人力以鋸子剖開,而且通常要好幾個人合作才能將原木處理完畢,其中老闆也不是涼涼在旁邊出一張嘴,他通常必須身兼員工,和大夥一起嗡嗡嗡。撇開打工仔和老闆不說,學徒是最辛苦的,雖然供應三餐和住宿,但沒薪水可領,而且還要一大早起來掃地、擦桌椅,飯後還得洗碗。
嘉義製材廠的動力室,透過火力發電,不僅供應整個工廠的電力,也供應整個北門地區的電力。(圖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嘉義製材廠的動力室,透過火力發電,不僅供應整個工廠的電力,也供應整個北門地區的電力。(圖片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不過,許多學徒在這段期間也努力跟著師傅學習,包括如何辨別樹種,如何快速剖開樹木,他們只要眼觀、鼻嗅、用尺量一下,就可以立即判別樹種,完全是真功夫。
不過,也因為了解哪一種樹種最頂級最賣錢,因此會有些不肖學徒偷偷夾帶良材謀私利。當然,大部分的人還是挺老實的,他們學夠工夫,存夠錢後就自己開業當老闆,而且只要有心,就有可能一路從木材零售業,做到鋸木業,甚至直接成為開發森林的投資者,1960 年代開闢丹大林道的孫海,就是一個從日本時代的學徒變成林業大亨的最佳例子。
阿里山的林業帶動了全島林木開發,其中之一便是「太平山林場」。1926 年興建土場(現為太平山森林遊樂區入口處)到羅東竹林(現在位於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內)的森林鐵路後,林木集中經由運輸到羅東,並為此興建製材工廠。
林業開發帶動了羅東的發展,同時也吸引了外地人來此處工作,而蘇火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了羅東製材廠工作,殊不知這是他人生的最後一站。
1937年太平山上日本木材工人合影。(圖片來源:https://goo.gl/o2AyYp)
1937年太平山上日本木材工人合影。(圖片來源:https://goo.gl/o2AyYp)
蘇火旺死了以後
蘇火旺死了以後,世界伴隨中日關係的緊張,讓整座臺灣島上緊了發條。日本以帝國主義的擴張來解決內部的經濟恐慌問題的手段,短期雖然見效,現在卻招來惡果了:日本的經濟被封鎖了。
日本的除了持續擴張外,只能在自有的領地中汲取資源,這使得日本破壞了自己建立的使森林永續發展的植伐平衡原則,大肆地砍伐臺灣森林,而太平山的林木砍伐量也於此時,逐漸地超越了阿里山。
1937 年起,臺灣進入戰爭時期,總督府為了提升林地工作效率,提倡造林報國運動,而學者們也極力地在報章雜誌上發表相關文章,1940 年代一位台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林學科(現為國立中興大學)的學生松崎呈次甚至以此為學位論文題目撰寫〈台灣林業的勞動問題〉(原:台湾ニ於ケル林業勞働問題)。總之,無論從政府、學者或學生,都明顯地感受到整個帝國的焦慮。
至於當時砍伐工人生活如何,由於篇幅和資料有限,只能就此打住,但從當時學者老調重彈的言論,可以知道問題應該尚未解決。
幾年後,帝國瓦解了,但建構起來的勞動結構未隨之毀滅,他披上另一個政權的外衣,進入下一個季節,並且很有可能地,重複同樣的老問題。故事》日治林業的工人薪資已逼近當時的老師,但為何還是缺工?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4ghvb5H
銀行行員處理的事務繁多,甚至得扛業績壓力,月薪不一定算優渥,有網友分享30年前的銀行新進行員薪資表,發現底薪最少都有3萬3千元,另有獎金跟紅利,對比現在行員也是領3萬多,讓他感嘆「薪水真的沒漲」,引起眾人熱議。
30年前薪資表太驚人! 看傻:薪水真沒漲 「1996年台北每坪30萬」
一名網友在PTT八卦板發文,分享1996年時報周刊整理16家銀行新進行員的薪資表,底薪最低都有3萬3千元,另有2個月以上獎金,部分銀行還會發放配股紅利,「各銀行新進人員薪資幾乎都3萬5起跳耶,那不就跟現在差不多嗎」,當時雞排35元、便當50元,如今都漲到百元,讓他感嘆「真的萬物都漲,就他X的薪水沒有漲欸」。
貼文引起熱議,「物價漲幾倍,薪資漲0.x倍」、「那時候這樣的薪水很高了」、「還在差不多,勞健保跟勞退占多少」、「以前那精美的利率,銀行賺到流湯」、「1996年台北每坪30萬,怎麼沒多買一點」、「萬通是哪一家阿?」、「一堆沒聽過的」。
也有人回憶30年前當銀行行員很風光,「以前銀行業是超級好工作+鐵飯碗」、「+見紅休+行存+偶爾有有錢人的情報」、「以前當行員走路有風」、「3.5萬是底薪,然後一堆加給,還有優惠存款利率,弄一弄就過百萬了」、「那時銀行OP應該有4萬以上了」。
30年前薪資表太驚人! 看傻:薪水真沒漲 「1996年台北每坪30萬」 - Mobile01 https://bit.ly/47BCH9l

主計總處最新公布6月薪資統計,全體受僱員工(含本國籍、外國籍、全時、部分工時)經常性薪資平數為47,798元,年增2.84%,比上個月的6萬1902元,月減了0.01%,加計獎金、加班費後,總薪資平均數為56,511元。雖然數字看似成長,但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僅38,218元,顯示有一半以上勞工實領薪資低於此水資,低薪壓力恐怕還是真實存在。
更引人關注的低薪行業排行榜,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顯示,今年1至6月經常性薪資低於整體平均的行業,最低的為住宿餐飲業,僅35,001元;第二低是其他服務業(含美容美髮、用品維修等)36,573元;第三則是製造業45,593元。
勞動市場規模方面,6月底全體受僱員工人數達850萬人,月增3千人。雖然人數增加,但薪資結構反映出產業落差與勞工所得停滯的隱憂。
"快訊/主計總處曝6月平均薪資5萬6511元 低薪地獄行業前三名曝光 | 三立iNEWS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inews.setn.com/news/1702403?utm_source=flipboard.com&utm_medium=flipboard&utm_campaign=flipboardnews
一樣都掛牌上市,這「薪酸企業」薪資中位數才32.1萬…反觀航海王長榮(2603)421萬奪冠!台積電(2330)排第9 - 今周刊

2023上市公司員工年薪出爐 愛山林以552萬居冠、年增93.8%
2024/06/03 18:13
愛山林2023年平均員工年薪達552.6萬元。圖為愛山林董座祝文宇。(資料照)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上市公司2023年平均員工薪資及員工福利金額多寡今天揭露,排行第一的房地產代銷及開發業者愛山林(2540),以年薪552.6萬元居冠,台積電(2330)只能排行第24名。
根據統計,去年全體上市公司員工共123.2萬人,平均員工薪資約123.1萬元。
公開資訊觀測站揭露,去年員工人數89人、獲利15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約3.91元的愛山林,2023年平均員工年薪達552.6萬元、年增93.8%。
統計顯示,前10名中,僅有5家電子公司,相較去年同時期的統計,有高達8家電子公司,有明顯落差,尤其去年平均員工薪資第一名的日月光投控(3711),已掉到第26名,而原本佔榜最多的IC設計族群,也從7家變成4家。
台積電去年平均員工薪資為273.7萬元,較前年的317.5萬元,減少13.8%,排名也從前年的第14名掉到第24名。
2023上市公司員工年薪出爐 愛山林以552萬居冠、年增93.8%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Kps10L



2024年6月3日 週一 下午5:21 上市櫃公司完整薪資排行榜 - 104找公司|104人力銀行
證交所今(3)日公布2023年度本國上市公司全體員工薪酬資訊,統計上市公司平均員工薪資費用倒數前20名,多數是觀光、百貨、食品、電機等傳產業者,貿易百貨業、「美廉社」的母公司三商家購(2945)去年平均員工薪資費用每人37萬元,為上市公司薪水最低。
證交所統計,美廉社母公司三商家購均薪37萬慘淪上市公司最低薪。圖/取自美廉社官網
另外,電機業利奇(1517)、食品業(1235)興泰(1235)也以平均員工薪資費用不到40萬元並列「最小氣」前三名。
根據統計,前十大低薪企業出爐,三商家購以37萬元登上最低薪第一名,利奇以37.2萬元排第二,興泰38.1萬元第三。
第四到第六名企業跟均薪分別是全國(9937)40.8萬元、大魯閣(1432)43.3萬元、大飲(1213)43.6萬元、好樂迪(9943)44.3萬元、天仁(1233)45.1萬元、元翎(4564)45.1萬元、易華電(6552)45.2萬元。
第十一到二十名為三洋電(1614)45.6萬元、東和(1414)46.9萬元、第一店(2706)47萬元、楠梓電(2316)47.2萬元、燦坤(2430)47.3萬元、錩泰(1541)47.6萬元、王品(2727)47.9萬元、鈞寶(6155)47.9萬元、今國光(6209)48萬元、官田鋼(2017)48.7萬元。
台灣證券交易所指出,已於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司治理專區」項下彙總揭露本國上市公司申報2023年度全體員工薪酬資訊,投資大眾可依產業類別、證券代號、平均薪資費用及員工人數等不同排序功能進行查詢。期許上市公司於營運績效成長之際,應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持續重視及增進基層員工的薪資福利,以促進勞資雙贏。
【上市櫃年薪吊車尾1】美廉社最小氣!員工均薪僅37萬元 蘋果西打、大魯閣、好樂迪也入榜 https://bit.ly/3KwGMyw
--------------
2024年6月3日 週一 下午5:11 上市櫃公司完整薪資排行榜 - 104找公司|104人力銀行
證交所公布2023年度本國上市公司全體員工薪酬資訊,統計上市公司平均員工薪資費用倒數前20名,逾半數是半導體業,第一名是建材營造公司愛山林(2540),去年平均員工薪資費用552萬,第二名是聯德(3308),以522萬居次。 上市櫃公司薪資排行|104找公司
台積電竟只排第24名,2023最大方上市公司出爐,愛山林均薪552萬奪冠。示意圖/記者呂欣芷攝
根據證交所統計,去年平均員工薪資費用前十名依序是愛山林、聯德、三商(2905)、聯發科(2454)、聯詠(3034)、台驊投控(2636)、勤益控(1437)、華固(2548)、創意(3442)、祥碩(5269)。
第十一名到二十名為藥華藥(6446)、遠雄港(5607)、精成科(6191)、鑽石投資(6901)、瑞昱(2379)、和泰車(2207)、旭隼(6409)、洋基工程(6691)、聯華(1229)、鴻碩(3092)。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只以273萬排在第24名。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櫃買中心都已在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司治理專區」項下(企業ESG相關資訊/員工福利及薪酬統計相關資訊/財務報告附註揭露之員工福利(薪資)資訊,查詢路徑:http://mops.twse.com.tw/mops/web/t100sb14)彙總揭露本國上市櫃公司申報2022年度全體員工薪酬資訊,投資大眾可依產業類別、證券代號、平均薪資費用及員工人數等不同排序功能進行查詢
【上市櫃年薪排行榜1】台積電竟只排第24!愛山林最大方 去年「員工年薪」552萬奪冠 https://bit.ly/3X8j6s6

七都薪水比一比!新竹最高超越台北 末段班高雄超車台中
七都薪水比一比!新竹最高超越台北 末段班高雄超車台中 https://bit.ly/3aZpT1E
2022年7月22日 週五 上午9:17
七都薪水比一比!新竹最高超越台北 末段班高雄超車台中 https://bit.ly/3aZpT1E
文/陳盈蓉
萬物皆漲,你的薪水有漲嗎?薪資查詢平台《比薪水》統計今年上半年雙北、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七都平均薪資,其中在「超越該縣市平均薪資的公司」,以「科技相關產業」坐穩高薪公司名單,而高雄平均薪資也罕見超過台中,推測可能與台積電落腳楠梓有關。
台北、新竹平均薪資高於全國各縣市平均薪資
據比薪水統計,全國各縣市平均薪資為 41,111 元,與主計處上月所公布的經常性薪資 46,570 元相比,相差了 5,459 元,其中只有台北與新竹的平均薪資高於全國各縣市平均薪資,而按照平均薪資的高低排行則是:新竹>台北>新北>桃園>台南>高雄>台中。
台北、新竹平均薪資高於全國各縣市平均薪資
台北、新竹平均薪資高於全國各縣市平均薪資
▲該薪資報告統計範圍為 2022 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 日,全台勞工自主回報於《比薪水》之薪資情報數據,合計共有21,594 筆有效薪水資料。
image source:比薪水
超越「平均薪資」公司 聯發科稱霸全台
超過新竹平均薪資的公司有5家:聯發科技84,991元、友達光電59,743、工研院58,275元、台積電55,991元、力成科技51,533 元。
超過台北平均薪資的公司有10家:和碩53,541 元、緯創資通53,148 元、花旗銀行51,958 元、資策會 50,470 元、華碩電腦 50,119 元、中國信託銀行 48,965 元、玉山銀行48,763 元、仁寶電腦 48,429 元、蝦皮購物48,293 元、中鼎 47,087 元。
超過新北平均薪資的公司有1家:緯創資通 53,774 元;桃園則有4家:台達電60,200 元、廣達電53,390元、日月光中壢廠45,688元、欣興電子42,246元。
超過台南平均薪資的公司有3家:聯電58,644 元、台積電53,927 元、群創光電48,468 元;而高雄1家:日月光高雄廠 46,914 元。
超過台中平均薪資的公司有4家:台灣美光65,488 元、台積電54,590 元、友達光電46,710 元、矽品40,665 元。
七都平均薪資的公司 雙北相加有11間超過該地平均薪資
七都平均薪資的公司 雙北相加有11間超過該地平均薪資
image source:聯發科技官網
高雄薪資成長與台積電有關?比薪水:需長期觀察
比薪水分析表示,過去經常在七都平均薪資排行中墊底的高雄,在今年上半年不僅薪資上有成長,還罕見超越台中平均薪資,有推測是否跟台積電到高雄設廠有關,不過比薪水認為還需要長期觀察,再來討論薪資成長的關鍵因素比較合理,不過確實已經有為高雄求職市場帶來變動。
再者,這次名單不僅可以發現有8成都是科技相關產業,也可觀察到北部的工作機會較南部多,光是雙北突破平均薪資的高薪公司,相加就有 11 間,代表有高薪才有競爭力
七都薪水比一比!新竹最高超越台北 末段班高雄超車台中 https://bit.ly/3aZpT1E
7都高薪公司名單揭曉! 這間科技公司均薪8萬稱霸全台
7都高薪公司名單揭曉! 這間科技公司均薪8萬稱霸全台 | ETtoday財經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PqpnbY
▲聯發科上半年平均薪資達8.4萬元。(圖/記者廖婕妤攝)
記者廖婕妤/台北報導
受到疫情、俄烏戰爭等影響,通膨居高不下,在物價飛漲的情況下,不少人感嘆「什麼都漲,只有薪水沒漲」,證交所6月公布上市上櫃企業的薪水,讓許多人相當羨慕,而薪資查詢平台《比薪水》也調查今年上半年7都平均薪資,以及公布各都市中超越該地平均薪資的公司。
根據《比薪水》調查,7都中以新竹平均薪資50163元居冠,其中共有5間公司超越該地平均薪資,分別是聯發科84991元、友達59743元、工研院58275元、台積電55991元、力成51533元。
台北平均薪資42464元則排行第二,其中共10間公司超越該地平均薪資,分別是和碩53541元、緯創53148元、花旗51958元、資策會50470元、華碩50119元、中國信託48965元、玉山銀行48763元、仁寶48429元、蝦皮購物48293元、中鼎47087元。
新北平均薪資40909元排行第三,超越該地平均薪資的公司僅有緯創53774元。
排名第四的則是桃園,平均薪資為40885元,其中共4間公司超越該地平均薪資,分別是台達電60200元、廣達電53390元、日月光中壢廠45688元、欣興42246元。
排名第五的為台南,平均薪資達39262元,其中共3間公司超越該地平均薪資,分別是聯電58644元、台積電53927元、群創48468元。
高雄則排行第六,平均薪資36586元,僅有日月光高雄廠平均薪資46914元超過該地平均。
最後則是台中排第七,平均薪資35956元,共4間公司超越該地平均,分別是台灣美光65488元、台積電54590元、友達46710元、矽品40665元
7都高薪公司名單揭曉! 這間科技公司均薪8萬稱霸全台 | ETtoday財經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PqpnbY
蘋果執行長庫克在該公司2021財年獲得的薪酬高達9873萬美元--庫克獲得的9873萬美元薪酬包括執行長薪水300萬美元、達成蘋果財務與環境永續發展目標獎金1200萬美元,以及包括個人機票、保全、401(k)退休計畫、保費等津貼與福利共139萬美元,以及約8235萬美元的股票獎勵。《國際產業》領蘋果走過非凡十年 庫克去年薪酬近1億美元 https://bit.ly/3GgxZgB
美國大公司執行長的薪水,是員工的 300 倍!為什麼 CEO 可坐領高薪?
美國大公司執行長的薪水,是員工的 300 倍!為什麼 CEO 可坐領高薪? | TechNews 科技新報 https://bit.ly/2LV9j5X
美國舊金山在 2020 年 11 月通過「管理人給薪過高稅」(Overpaid Executive Tax),如果企業支付給 CEO 的薪水,超過員工年薪中位數 100 倍,將加徵 0.1% 的稅,預計於 2021 年生效,希望能解決薪資不平等的問題。
此法案適用對象為在該市營運的所有公司,像是電動車廠特斯拉(Tesla)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蘋果(Apple)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都被點名薪水「過高」。
據彭博(Bloomberg)的 CEO 薪酬比率(CEO pay ratio)寫道,S&P500 企業 CEO 薪水約是一般員工的 300 倍。庫克 2019 年薪水是 1,155 萬美元,即便和前年相比下降不少,但和員工年薪中位數 57,596 美元相比,仍高出 200 倍。
「執行長憑什麼領這麼多?」關於這個疑問,經濟學家泰勒‧柯文(Tyler Cowen)在《企業的惡與善》提供一個分析角度: 執行長領的薪酬真的帶來對應的價值嗎?
40 年間,執行長薪水漲 9 倍!
薪酬漲幅真的帶來對應的價值?
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指出,從 1978~2018 年,執行長的薪資成長 940%,一般員工薪資漲幅僅 12%。為什麼差距這麼大?
首先,執行長的工作既困難又多元。激勵員工、傳播企業文化,規劃未來策略,這些我們認為很困難的任務,只是執行長的標準配備。他們還必須「博學多聞」,可能一個人就要做 3 個人以上、不同職能的活。
這個情況到了 21 世紀更嚴峻,柯文表示,執行長的「技能包」長大了許多。以前只要懂得營運核心業務,像是設置鑽油平台或製造家具,就可以讓公司順暢運轉;現在,執行長還要同步了解金融市場,避免投機客大幅收購公司股票、搶占董事會席次,進而影響公司決策等情況。
同時,也要具備傑出的公關手段,靈活應對社群媒體、記者或政府官員。最重要的是,現在美國的頂尖公司,不論是食衣住行育樂,都成了科技公司,比方說,零售業無人商店、金融業推動行動支付,科技素養早就成了 CEO 的必修課。
那麼執行長的薪資漲幅,有為公司提供更大的價值嗎?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為什麼執行長薪水增加這麼多》(暫譯,原文為《why has ceo pay increased so much》),1980~2003 年,世界前 50 大公司 CEO 薪資平均增加 6 倍,資本市場大約也增加 6 倍,表示執行長薪資漲幅,確實帶動對應的公司市值上漲。
執行長的「代理問題」:為了衝高短期股價,會不會犧牲公司長期利益?
許多公司設定的執行長薪資條件,是以股權和選擇權為主,但執行長畢竟不是公司負責人,任期有限,會不會為了拉抬股價、提升自己的收益,犧牲公司的長期潛力?
柯文認為,這樣的指責言過其實,因為多數領導者都看不清未來策略。像是網飛(Netflix)削弱百視達的生意,或許並非百視達高層短視近利,而是確實無法肯定提供串流內容的策略能勝出。
執行長能根據數據資料,掌握產品和服務的平均壽命,比如健康照顧領域的產品生命週期約 11 年,但即便知道期限一到將面臨技術變革,事前仍然難以預測下一代的產品及服務樣貌。因此與其說執行長只重視短期績效,不如說他們習慣聚焦處理擺在面前的問題,並確認問題根除。
執行長搞砸後下台,為什麼能得到高額資遣費?
企業不只提供執行長高薪,還在執行長決策失敗之後,給予黃金降落傘(golden parachute)保護,讓公司高層主動或被迫離開公司時,還能得到一筆豐厚的資遣費為補償,經常引起大眾撻伐。
柯文解釋背後原因。其一,是為了防止執行長不願意離開,或離職前報復公司。遣散金能確保執行長「積極走人」,不會想保全在公司的地位;第二,如果少了此報酬,就沒有執行長願意承擔可能失敗、丟掉職位的風險,做出獨樹一幟、對公司有益的決策。董事會知道,保守作為不會讓公司成長,執行長必須敢冒險,所以才提供黃金降落傘,讓執行長勇於抓住成長機會。
從市場整體表現來看,執行長之所以能拿到高薪和高額遣散費,正是因為這樣的合約通常都管用。柯文提醒,不要採用逐案檢視證據的評論方法衡量執行長的薪水,而應該檢視遊戲規則能否產出良好的實行結果。
執行長一個月的薪資,普通員工要賺180年:薪資階級不平等有解嗎? https://bit.ly/31xDx4u
過度獎勵管理高層,可能對公司帶來風險-美國上市企業必須揭露CEO與員工的薪資差距,旨在讓股東了解美國大企業的薪資結構是否合理。為免企業肥貓橫行,除了CEO薪酬須與經營績效掛勾之外,許多企業更有所謂「追溯政策」(clawback policy),也就是一旦公司如果之後發生虧損,高層必須返還其紅利。「執行長薪酬與信用風險」便發現,付給執行長較高紅利及股票選擇權的公司,債務違約的機率要高上2至3倍,被調降信評的機率也多一倍。
在資本主義經濟的前進步伐中,自由與平等像是難以兼得的兩個目標-愈來愈大程度的經濟自由,也愈來愈大程度地遠離了社會平等。在財富高度集中的關鍵時期,人們不是立法重新分配財富,就是來場革命導致均貧。CEO與員工薪資差距的界線拿捏,可能是最具象徵意義
家庭年收入300萬鄉民狂喊「普通」等級 真實答案揭曉 | 鄉民爆報看 | Oops | 聯合新聞網
家庭年收入300萬算高嗎?這個數字,在台灣恐怕有絕大部分的家庭都無法達到,有網友看到PTT發文點出300萬只是「普通」等級而已,讓他相當傻眼,困惑的發文詢問鄉民。
網友表示「剛剛在在房板爬文,看到有人提到在台南,約四十歲,家庭年收入300萬,竟然被嫌說收入不夠高?這樣等於一個月收入25萬欸,很多醫生家庭都沒有那麼高......」鄉民的有錢程度讓網友看傻了眼,忍不住問「家庭年收入三百萬,在台灣真的算普通?」
此文一出,一票鄉民馬上留言表示「嗯,真的很普通阿」、「蠻普通的。雙薪等於一個150萬」、「很普通啊,你沒有嗎?可憐哪」、「那是房版阿」、「在科技業2人300萬真的還好而已」。
其他網友忍不住酸,「匿名有參考價值喔呵呵」、「PTT鄉民的年收入至少都500萬起跳」、「你不知道全台灣人都在竹科上班嗎」、「八卦每個人都年薪百萬啊」、「最搞笑的是推文當台灣人都是醫生還是科技新貴」。
但倘若以「個人薪資」來看,假設300萬為雙薪家庭,則一人年薪150萬,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薪情平台」,年薪150萬超過90%的全體受雇人員,已達台灣的頂標等級,絕非鄉民口中的「普通」程度。家庭年收入300萬鄉民狂喊「普通」等級 真實答案揭曉 | 鄉民爆報看 | Oops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iQPgS7
家庭年收入300萬鄉民狂喊「普通」等級 真實答案揭曉 | 鄉民爆報看 | Oops | 聯合新聞網
https://earnings.dgbas.gov.tw/experience_sub_01.aspx




江耀宗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ZdhleI
高鐵董座被爆「假減薪」 另編獎金補回本薪 - Yahoo奇摩新聞 https://bit.ly/2ZZd1z4
高鐵董座「減薪」減假的!另編獎金相加變回本薪 - Yahoo奇摩新聞 https://bit.ly/3gNudON
九○年代中期的美國,公司股價若是市場最低的三分之一族群,其執行長薪資一年大概只有一百萬美元;股價若為前三分之一高族群的執行長,則約有前者的五倍多;成功和失敗者薪酬差異之所以如此之大
高階主管薪水高得嚇人的秘密 https://bit.ly/2ZRnV9T
上市櫃公司員工薪資行情揭露!鴻海、台積電、聯發科的員工,平均薪水領多少? | 經理人 https://bit.ly/2yQv29b
美國前一百大營收公司的CEO與員工薪資中位數的倍數是235倍,但是若囊括更多較小的公司,例如美國市值前3000大的羅素3000指數的公司,就降到72倍。 同樣是CEO,年薪250萬和2億的差別在哪裡? - CSR@天下 https://bit.ly/2Ckp8hX
巴菲特的年薪連續25年都是10萬美元,但另外有維安費用37.5萬美元。臉書的祖克柏去年則領年薪1美元,也沒有紅利,但是去年的維安與私人飛機費用超過800萬美元 同樣是CEO,年薪250萬和2億的差別在哪裡? - CSR@天下 https://bit.ly/2Ckp8hX
--------------------
https://is.gd/yGwAqr
高階主管和平均薪資的巨大落差,可能讓許多上班族覺得無力,只是這個現象全球都如此,Bloomberg全球CEO指數分析了執行長的薪水與一般員工的平均薪資相比落差有多大。
國家 執行長薪資相對總平均薪資倍數
美國 265
印度 229
英國 201
南非 180
荷蘭 171
瑞士 152
加拿大 149
西班牙 143
德國 136
中國 127
南韓 66
墨西哥 62
瑞典 60
新加坡 56
亞洲老闆與員工薪資差距最大的是中國 https://is.gd/lBIvLq
在美國,CEO 與員工的平均工資比是265:1,是全世界薪資差距最大的國家;第二名則是印度229:1;再來都是歐美國家,一路到第十名才出現亞洲國家。亞洲排名第一的是中國,老闆與員工的平均工資比是127:1。
----------------
高鐵高層與基層員工的薪資落差是否合理。在2005年,美國企業執行長的所得是一般工人的262倍,這樣的數字在1978年則是35倍;同一年度,日本企業執行長的所得則是一般工人的55倍。 https://is.gd/JrFIGs
-----------------------------------
為什麼他賺的錢比我多?「富國」與「窮國」間的生產力迷思 | 張夏準(Ha-Joon Chang) / 獨評讀好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8JedKw
以算術來說,拖累貧窮國家平均國民所得的確實是那些窮人,這是事實。但是,沒有幾個貧窮國家的富人了解到,國家貧窮的罪魁禍首並非窮人,而是因為他們自己。回到我們巴士司機的例子,瑞典史凡的報酬比印度雷姆多50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他所屬的勞動市場,許多人的生產力比起印度的同行遠高出50倍。 即使瑞典的平均工資大約是印度平均工資的50倍,但大多數瑞典人的生產力絕對不會是印度同行的50倍。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包括史凡,甚至可能技術水準更低。但是有一些瑞典人,那些在易利信(Ericsson)、紳寶(Saab),以及斯凱孚(SKF)等世界一流公司中的高層經理人、科學家和工程師,其生產力比印度同行高數百倍,因此,瑞典的全國平均生產力,到頭來落在印度全國平均生產力的50倍的範圍內。 換言之,貧窮國家的窮人通常都能和富裕國家的同行分庭抗禮,不能做到這一點的是貧窮國家的富人,他們的相對低生產力讓國家貧窮。所以,他們經常性地抨擊國家之所以貧窮,都是因為所有的窮人所造成,這是完全錯誤的指控。與其責備自己國家的窮人拖累國家,貧窮國家的富人應該問問自己,為什麼他們不能像富裕國家的富人一樣,提升自己國家其他人的...
--------------------
http://www.tabf.org.cn/Research/Doc/EconomicQuarterly/68.pdf
公務員「高薪低用」近萬人 這些機關最多
2025/10/08 06:42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
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指出,現職公務人員降調後仍敘原俸級,產生高薪低用現象在我國政府各機關內時有所聞。(資料照)
"公務員「高薪低用」近萬人 這些機關最多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5203782
一般民間企業工作職等調降,大都會被減薪,但立法院預算中心最新報告指出,現職公務人員降調後仍敘原俸級,產生高薪低用現象在我國政府各機關內時有所聞,2021年至2025年6月公務人員高薪低用人數達9千餘人,恐導致人力資源浪費及同工不同酬的爭議。
公務員的「官等」是指簡任、薦任、委任,「職等」則是指一到十四等。預算中心指出,公務人降調分兩種,一是降調低一「官等」職務,或是「同官等內調任低職等」職務,無論如何,根據「公務人員任用法」及「公務人員俸給法」規定,降調後仍敘原俸級。
2021年至2025年6月降調低一「官等」職務者,中央及地方政府合計1146人,中央政府各機關合計377人,以行政院主管機關359居首,其中教育部、法務部及內政部分居前3。地方政府各機關合計769人,直轄市政府高於縣市政府,其中台中市政府、高雄市政府及台南市政府分居前3;縣市政府以彰化縣政府、雲林縣政府及屏東縣政府人數最多。
2021年至2025年6月「同官等內調任低職等」職務者,中央及地方政府合計7864人,中央政府各機關合計2773人,以行政院主管機關2597人居首,其中教育部、內政部及農業部分居前3。地方政府各機關合計5091人,直轄市政府高於縣市政府,其中新北市政府、台北市政府及桃園市政府分居前3;縣市政府以彰化縣政府、屏東縣政府及雲林縣政府人數最多。
預算中心表示,我國政府人事制度雖容許經依法任用現職公務人員可自願降調,且觀察其降調動機具多樣性也存其合理性,惟請調動機多為個人因素,例如家庭因素、自身因素等,其對機關易造成多方負面影響,包括:人力資源浪費、工作調配合理性、公平性與安定性及機關內整體行政效能降低等。
預算中心指出,此規定為保障公務人員權益,惟於組織內恐產生高薪低用多方負面影響,如在同官等內調任較低職等職務者,仍支給原職專業加給,恐有同工不同酬的爭議,或因不影響俸給,發生自願降調以擔任職責較低工作投機行為,此等情形在我國各政府機關中時有所聞,此效應不僅對個人造成負面觀感,也對機關內部及整個政府體系造成人力資源浪費。
"公務員「高薪低用」近萬人 這些機關最多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5203782




留言列表